福建莆田仙游的郑氏是哪里来的??
天下郑姓出荥阳 就是河南荥阳
姓氏:郑 祖籍:河南
祖宗:郑桓公 郡望:荥阳郡
分类:以国为姓
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姬友于郑(陕西省华县东,居棫林,徙拾),史称郑桓公。郑国公元前769年东迁新郑,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占据,郑人奔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氏,就得郑氏。
源流-四川郑氏
先秦时期郑国灭亡一支郑姓进入四川
战国时,郑国被韩国灭掉,郑国遗民以国为姓,散迁到河南、山东、安徽等地,有的开始进入四川。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缺失,最早迁到四川的郑姓人究竟居住在什么地方,如今已无法考证。但根据德阳一支郑姓的家谱记载,他们是孔子学生七十二贤中的郑国(郑邦,字子徒)后裔。
当时影响较大的一支郑姓,是迁居在陈、宋之间的南里君郑鲁家族。郑鲁的儿子郑琚,在魏国当上了大夫。郑琚的儿子郑无悔,是魏国的新筑大夫。郑无悔的儿子郑安平,最初为魏国效力,后来带着范雎投奔秦国,被封为关内侯、大将军。郑安平带着秦军与赵国交战,被困降赵,被封为武阳君。
郑安平的儿子郑徽,没有跟着父亲降赵,回到魏国继续做官。郑徽的大儿子郑昌,最开始是秦国吴县县令,后来跟随项羽起兵讨秦,被封为韩王,驻守荥阳。刘邦建立汉朝后,派韩信攻打荥阳,郑昌降汉。
还有一支是留在荥阳的郑宙家族。韩国灭掉郑国后,为安定郑国遗民的民心,封郑宙的儿子郑据为践土君(嚣阳君)。因郑武公的陵墓在嚣山(今河南广武山一带),就把嚣山之阳(南边)的荒僻土地封给郑据,叫他去守祭郑武公的陵墓。
秦汉时期西汉末年广汉郑躬发动起义
这一时期,中国迎来大一统,社会较为稳定,郑姓家族经过多年蓄势后,文功武治大爆发,达到鼎盛阶段,进入名门望族时期,以中原为中心,向四周播迁。
郑昌归顺刘邦后,为刘邦统一江山立下大功。郑昌的孙子郑当时,汉景帝时官任太子舍人,汉武帝时历任济南太守、江都相、右内史、大司农,位列九卿,被人尊称为郑庄。
晚年的郑当时遭受了一次大灾难。在推举贤士时,因听信他人谗言而出现失误,被人弹劾治罪。家人通过关系把他赎买出来,但丢了官职,成为平民。不久后,他又被重新起用,出任汝南太守。在任期间,郑当时病故,家里没钱,办丧事都是靠亲朋好友接济。
进入东汉后,郑当时的后裔郑兴,官任靖南将军,是著名的经学家。郑兴的儿子郑众,官任大司农,出使匈奴,因有效地维护了汉朝尊严,官拜中郎将。不仅如此,郑众还承传父业,工作之余潜心研究经学,成为著名的经学家。
在经学方面,郑兴、郑众算是了不起的人物,但郑姓家族在东汉末年又出了一个在经学研究方面更牛的人,叫郑玄。那个时候的读书人,如果能一辈子钻研一部经书,就算是很了不起了。郑玄钻研并注释过的经书有《易》《诗》《书》《礼记》《论语》《孝经》《尚书》等,学术贡献令人瞠目结舌,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郑姓有个堂号叫博经堂,就出自郑玄。因郑玄在经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后人把经学称为郑学。
西汉汉成帝鸿嘉3年(公元前18年),四川广汉(今金堂东南)人郑躬,带领60多人发动起义。他们攻打官府,释放囚犯,抢夺武器。郑躬自称山君,起义队伍迅速壮大到到上万人,接连攻占了4个县,广汉太守对此毫无办法。
义军以山为营,据险而守,与官兵对峙了一年时间。汉成帝大为恼怒,罢免了丞相薜宣,任命孙宝为益州刺史,河东都尉赵护为广汉太守,征调广汉郡、蜀郡官兵3万人前往镇压。官军采用又打又拉、软硬兼施的办法,一方面由孙宝到义军大营,游说郑躬投降;另一面由赵护带兵猛攻。一个月后,义军被镇压,郑躬被杀。
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名门富贵满门无比显赫
这一时期,郑姓继续显赫。在秦汉时期郑姓家族文功武治的基础上,郑姓人以郑当时的后裔为主干,继续向前大力发展,使郑姓成为天下著名的族姓之一。
三国时期,跟随孙策起兵的沛郡(今安徽宿州)郑姓大家族中的郑札、郑胄、郑丰祖,成为孙吴政权的名臣。这支郑姓中的郑庠,曾任吴国车骑长史、平难将军。西晋时,出任东安太守,镇守丹阳(今江苏江宁)。
郑庠的后代,因为做官,开始南迁。郑庠的二儿子郑昭当上了龙骧将军,被封为开国侯,率兵进入福建,被福建郑姓人奉为入闽始祖。如今,福建闽东、莆田、仙游的南湖系、夹漈系郑姓,都是郑昭的后裔。清朝著名的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郑板桥),是南湖郑氏的后裔。
在郑当时一脉的郑姓人中,每一代几乎都有人在朝廷为官。后燕时,郑豁任太子少傅,郑豁有4个孙子:郑涛、郑晔、郑简、郑恬。郑涛跟随北魏武帝西征到甘肃定居,成为西祖;郑晔是北魏的建武将军,被封南洋公,住在古荥阳(今河南郑州古荥镇),成为北祖;郑简定居京县(今河南荥阳京襄城),成为南祖;郑恬定居大索(今河南荥阳),成为中祖。他们是郑姓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郑氏四祖”。
经过10多代人的生息繁衍,北祖郑姓发展最大,子孙官位显赫,人丁兴旺。其次是南祖郑姓,中祖郑姓发展到第6代时家道中落,后来又复兴。
495年,北魏孝文帝勘定族姓,确立门阀制度。鲜卑族的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姓,为一等士族,汉族一等士族,是四大“最高门”。由于北祖郑晔的孙子郑羲历任翰林侍讲学士、秘书监,在北魏很是显贵,所以,由郑羲代表的荥阳郑氏光荣入选,其他三大名门望族是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和太原王氏。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西昌县令郑回后裔当上国王
这个时期的郑姓,是荥阳郑姓的天下,可谓出尽了风头,羡煞他人。
北周时期,郑羲的后裔郑译,任内史上大夫。他有个关系非常亲密的同事哥们,叫杨坚。北周宣帝病死后,郑译极力推荐杨坚辅政。杨坚建立隋朝,没有忘记郑译这个好伙伴。郑译成了隋朝开国元勋,官至上柱国、岐州刺史,被封为沛国公。
唐太宗时期,门阀观念还比较浓厚。贞观12年(638年),唐太宗叫吏部尚书高士廉撰写《氏族志》,分定姓氏高下尊卑,在原有的崔、卢、郑、王四大名门望族的基础上,把李姓加进去,形成了李、崔、卢、郑、王五大姓。五大姓坚持族望观念,耻于与他姓为婚。
武则天时,开始推行打压大族政策,五大姓的政治地位受到抑制。此路不通,自然还有别的路可走。郑姓一向以文功武治著称,郑姓人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在当时的科举制度下,优势尽显。
从唐高宗上元2年(675年)郑益考中状元开始,到唐朝灭亡的200年间,郑姓家族一共出了9个宰相、6个状元、8个驸马、22个进士,获得了“郑半朝”的美誉。另有资料显示,唐朝不止9个郑姓宰相,还有4个:郑肃、郑涯、郑綮和郑昌图。
唐玄宗天宝年间,西泸(今四川西昌)县令叫郑回。安史之乱时,南诏王国攻陷巂州(治所在今西昌),郑回被俘虏。南诏国王阁逻凤发现他很有学识,委任他为王室教师。
异牟寻即位后,任命郑回为南诏清平官(相当于宰相)。郑回积极推进南诏汉化,主张仿效唐朝,促使南诏与唐朝恢复双边友好关系。794年,异牟寻对唐朝派来的使臣发誓,南诏全部部落从此“归附汉朝(唐朝)”。
郑回死后,他的儿子及后裔世代成为南诏的清平官。郑回的第七世孙郑买嗣,在897年指使杨登杀死南诏王隆舜。902年,郑买嗣干脆灭掉南诏,自立为王,建立大长和国,统治着今云南及四川、贵州的大部分地区,郑姓人首次当上了国王。好景不长,大长和国只传了3代人,就因内乱亡国,仅存26年。
唐高宗年间,河南固始人陈政奉命进入福建镇守被困,陈敏、陈敷率领中州58姓军校入闽相救。其幕僚中有个叫郑时中的人,后来留在福建,后世子孙众多。
唐中和年间,王潮、王审知入闽,当时的宰相郑畋的三儿子郑可远,被挟裹其中,举族相随,担任别将。一路上,家族中的老弱病残被遗散,只得就地定居,现在福建长汀、龙岩、武平、上杭等地的郑姓,大多是遗散郑姓人的后裔。
后来,郑可远带着族人在武荣州(今福建晋江)屯垦。再后来,郑可远辞官先是隐居在福建吴田,后移到姜莲,改名为凤山。郑可远的曾孙郑懋告老还乡后住在大鹏山之阳,所以这支郑姓又叫鹏翔(阳)郑氏。明朝末年,台湾的郑家军曾两次到福建招兵,不少郑姓人随军去了台湾,后来定居在台湾淡水、漳化、竹堑、罗汉门等地。
在郑姓的宰相中,最为有名的当属郑畋。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郑畋任凤翔节度使。黄巢义军攻入长安后,唐僖宗逃往四川,郑畋招集散兵,抵抗义军。后来,部将李昌言发动兵变,把郑畋赶走,唐僖宗让郑畋到成都去主持军务。唐僖宗回到长安后,郑畋因被排挤,没有跟着回去,而是到时任彭州刺史的大儿子郑凝绩那里养老,结束仕途生涯。
宋元时期成都人郑少微有文采名气大
宋元时期,郑姓仍在以前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如今大家非常熟悉的《百家姓》,是北宋时编撰而成的,姓氏的排列,不像现在以人口多少为标准,而是按当时姓氏的政治地位高低而成的。从第一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中,我们可以发现,郑姓在当时的历史地位非常高。
宋朝时,郑姓大约有75万人,人口总数位居第20位,福建是郑姓第一大省,占郑姓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大约有1875万人。郑姓人口较多的其他省份有河南、浙江、江苏、广东、江西、湖北,四川人口较少。
在两宋期间,郑姓名人和家族不断冒出来。特别是浙江永嘉(今温州)的郑姓人,相继出了郑伯熊、郑伯英、郑伯莫、郑伯海、郑伯谦等而名扬天下。南宋初年,他们的学问曾被称为正统学派,也就是郑氏景望学派,又叫永嘉学派。
在学术贡献上,南宋的郑樵是一个猛人。郑樵是福建莆田人,因长期住在夹漈山,世称夹漈先生。他出身书香门第,最爱的事是看书,想尽各种办法看书,立志要读尽古今书籍、精通《六经》和诸子百家学术。金兵攻进北宋都城后,把图书馆里的书都抢走了。郑樵决定以布衣学者的身份,为南宋朝廷写一部集天下图书为一书的鸿篇巨制《通史》。
他从30岁左右开始写《通史》,冒着危险、克服重重困难,到54岁那年,写出了长达200卷、600多万字的史学巨著《通志》初稿。郑樵一生的著述多达84种,大部分都不见了,现在只有《通志》《夹漈遗稿》《尔雅注》《诗辨妄》和一些零散文章留下来。
北宋时,成都人郑少微在元佑3年(1088年)考中进士。郑少微富有文采,由此很有名气。政和年间,曾任德阳知府。他的作品大都遗失,《全宋词》里收录有《鹧鸪天》《朝天子》两首词。
河南省郑氏字辈大全
光山县郑家湾郑氏字辈:
成志开昌运,文明德道光。
固始县往流镇南郑老庄郑氏字辈::
恩尚尧号国 邦元鸿开文 孝友永世泽
信阳市平桥郑氏字辈:国成立功
新县浒湾、吴陈河、陡山河郑氏浒湾字辈:
帮家逢太乐,良余有光辉;
臣德开名甫,当时左右昌。
(90世至109世。属8世祖长门邦第公、二门邦郎(昆)公监生。)
商城郑氏字辈:
国一仕元绍开,大传显昌前代,家重孝友信义,德积百年良材,英明忠厚为本,福禄永保世泰
晏河乡晏河村郑八洼郑氏字辈:
克承祥瑞芳名显,永继徽猷善业崇;德礼智仁传世远,信文道义辅邦隆。
(属三门邦篆公,举人。“瑞”辈为国世90世)
晏河乡秦洼村郑湾虎、彪公支系字辈:
学长良德光全(前)玉(裕)厚
晏河乡河川村张店、郑氏字辈:
宇义东(三)泰(长),国有善仁(人),维(为)邦久持,强处世长(常)。(文殊乡花山村郑冲、张畈有同支。强字辈为96世)
晏河乡河川村小围孜、大围孜郑氏字辈:
(五门邦彦公、太守(知府)。砖桥镇高陌村赵湾,晏河乡河川村张店,文殊乡花山村张畈、郑冲有同支。
小围孜郑氏字辈:
如信周之良 国学恩光大,文明启发宗。
大围孜、砖桥高陌赵湾郑氏字辈:
宇盟克懋 昌楷延铎
文章耀祖 诗礼传家。(家为90世)
砖桥镇崔棚村郑湾、陈乡村桂洼郑氏字辈:
山正学德道,世昌远高升,富贵荣华锦,
福全万载春。(属六门邦杰公,国学。凉亭乡朱寨村小姜湾,白雀镇钟桥村郑小湾,斛山乡蔡桥村毛湾、赵桥村郑洼,十里镇李堰湾村张湾、五里店村董冲,城关海营、三里桥张染坊有同支)
光山县部分支派郑氏字辈:
1947年湖北枹桐山《郑氏宗谱》即武汉《大成宗谱》字辈40字(建字辈为90世)
建树承先绪,谟贻佑启昌
传家崇正义,立德裕慈祥(下略)
光山县晏河乡程山村董杜湾郑氏字辈:
始祖俌公官居太守(知府)卒葬磨石朝南山头坟地(晏河乡程山村董杜湾)。子六:邦第、邦郎(昆)、邦篆、邦箴、邦彦、邦杰(节)。
光山县白雀镇沿河村郑家湾郑氏字辈:
(郑维翰公支系)
维之坤章长宜和,从效金文宝明光;
承前启后人兴旺,
忠原开来君福强;国富荣华发盛世,
德道鸿运应春尚;万继显贵有才子,
意升宗师秀满堂。
光山县斛山乡陈大院、邱大湾、范乡村房公支系郑氏字辈:
明朝末年,第四支祖房公由黄岗迁河南光山县斛山铺东观郑老湾定居。至今已400余年,传16代,近1000人。10世后的派字10字:“臣自开昌运,文明惠道光”。“运”字对《大成宗谱》派字“树”。(陈大院村的上下郑湾、北汤湾、大卢湾、姚湾:邱大湾村的郑小湾、转湾、大高店、肖湾;范乡村的郝湾、赵园、胡洼、均畈有同支)。
光山县罗陈乡郑老庄郑氏字辈(1至30世):
成芝国金友 钊克绍廷先 富贵永长远
福喜得江山 刚强正万世 和平守政权
波陂河镇蔡围孜邬围孜郑氏字辈:
明德思为邦元(思字辈为91世)
砖桥崔棚郑湾、陈乡桂洼郑氏字辈:
山正学德(章)道(耀)世(承)昌(先)远(绪)(凉亭朱寨小姜湾、白雀园钟桥郑小湾、斛山蔡桥毛湾赵桥郑洼、十里李堰湾五里店董冲、城关海营三里桥有同支。世和承二字辈均为92世)。
刘寨村的郑大湾字辈:
中丙安西庆,政大古人民。
槐店乡草店村占冲郑氏字辈(原籍潢川彭店乡):
明宗有庆 远大智昌 文人兆启 祖锡宏光
德高必显 财秀孔良 兴基立业 华国荣邦
万年承继 斯范永长
(十里镇徐寺村宋中湾有同支。其中“大”字为国世93世)。彭店郑氏加入了1947年的武汉《大成宗谱》,并启用了40代派字,“建树承先绪……”,“庆”对“树”,“远”对“承”,“大”对“先”,以下类推。本支“大”字应为国世系93世,“大”之前,之后类推。
槐店乡望城村郑湾郑氏字辈:
×国祥德法 忠厚(树)传(承)家(先)远(绪) ×芳朝书山天 诗书继世长
(属四门邦箴公,庠士。天字辈为国世90世)括号内为武汉《大成宗谱》字辈。
(陈洼村郑独湾、郑冲、万河村许洼,大力村土楼、熊湾,项楼村胡湾等地有同支)
孙铁铺镇郑棚村郑岗(由湖北麻城迁此):
国守贤财主,帮家大有光,忠良为虎相,
盛世保安康。郑岗(含屈岗小李岗湾)、郑洼、王楼村郑大湾三支郑氏同支
孙铁铺镇刘寨郑氏字辈(1至20世):
维天世文宗,显大德朝忠,
安邦定国志,花开满园红。(“维”字为1世)。
光山县郑氏字辈:
元明汉竖(树),
光山郑氏字辈为,文章祖、礼志学生
光山县白雀园郑家湾郑氏字辈:
孝金文宝明,
信阳罗山县周党畈郑氏字辈:
建树承先绪 谟贻佑启昌,
传家崇正义 立德裕慈祥。
(武汉《大成宗谱》字辈下略)
信阳郑氏字辈:
德元保学
息县晏家河辈字:
守宗应世,克绍廷先,
立登文士,第大魁元。
潢川彭家店(现为白店乡)郑氏字辈:
(该支祖由江西饶州迁湖北黄冈,后迁此地)原字派48字与与1947年汉口黄陂郑氏《大成宗谱》对应派字
原字派
自维原裕,世敷其祥
明宗有庆,远大之昌
文人兆启 祖锡宏光
德高必显 财秀孔良
兴基立业 华国荣邦
万年承继,斯范永长
与1947年汉口黄陂郑氏《大成宗谱》字辈:
(建和上一条的兆字辈同世)
建树承先绪 谟贻佑启昌,
传家崇正义 立德裕慈祥,
业创功勋懋 休征福履康
荣华锦世纪 厚泽庆延长
潢川彭家店肖家楼(现白店乡刘寨村)郑氏字辈:
熙和公原字派32字与1947年汉口黄陂郑氏大成宗谱对应字派
原字派
文士正直,以道自治 克绍宗德,宜世守之
敦正同心,成法基美 惇厚久延,人斯佑启
1947年汉口黄陂郑氏《大成宗谱》字派(建字辈和上一条的正字辈同世):
建树承先绪 谟贻佑启昌(下略)
潢川县双柳树镇郑福、郑禄宗支字辈:
长门从始迁祖的七世孙开始,谱字为:
光相得运瑞,天宝乐丰年,
荣安庆长继,联辉耀福全。
二门从始迁祖的六世孙开始,谱字为:
德洲国枝良,恩培世泽长,
荣宗多吉庆,耀祖兆祯祥。
两门合谱字辈:
鹏程万道明,豪杰保乾坤,
光彩泽荣耀,富贵德永恒,
齐心绘锦绣,文武官自清,
家安国先强,吉祥庆大平。
潢川郑小楼原谱系与合族谱系的字辈:
郑小楼《同支族谱》载:
长门原谱系
光相德运瑞,天宝乐丰年
安荣庆长继,联辉耀福全
二门原谱系
德州国枝良,恩培世泽长
荣宗多吉庆,耀祖兆祯祥
合族谱系字辈:
鹏程万道明,豪杰保乾坤
光彩泽荣耀,富贵德永恒
齐心绘锦绣,文武官自清
家安国先强,吉祥庆大平
注:长门原谱第十三世系“宝”字辈,二门原谱系十三系“世”字辈都与合族谱系“鹏”字辈同辈,以此类推。
潢川(光州)戈阳郑氏大中公支派字辈:
(祖籍福建莆田黄氏街,其祖为郑樵之后大中公。86世至105世)
邦家期以光,厚力在书香
学问因之远,人才自尔长。
固始县各支郑氏字辈:
固始县郭陆滩镇前楼村郑氏:
“应光祖德,宜受君恩,学道之至,以仁为正,忠孝可绍,家世其荣”(湖北省黄冈忠孝堂郑氏宗谱之字辈)
老派
长房,启汉桂煊洪
二房,启汉文从悦(伦玉茂恂)兆
新编字派诗:
明永传家有,万瑞安国守
至德乾坤大,天长同地久
固始县陈淋、祖师、黎集郑氏字辈:
谱记该支始迁之祖系浙江郑氏义门济公之裔“但失世派耳”。(安徽霍邱叶集有同支)
“忠德堂”谱老派字(诗)为:
长房 启汉文桂煊洪,二房 启汉文从悦兆。
新派字为:
明永传家有,万里安国守,
至德乾坤大,天长同地久。
陈淋子镇“清廉堂”与“忠德堂”郑氏有同祖关系。
“清廉堂”原郑氏字辈:
在国玉长大,宝光照嘉祥,
福德宗嗣绪,荣华耀友邦。
(由江西枣林岗瓦雪坝迁叶集南开顺街
新增派字:清廉万世贤,奉节传威望,
扬名世泽远,富贵享天年。
固始县注棚、杨集、城郊、胡族郑氏字辈:
怀明广大 启家乃昌 光宗耀祖 伟国之祥 传世万代 富贵显扬 诗书门第 道德天良。
固始县陈集土楼村善果公后裔郑氏字辈:
衍世遐昌正自传,安和圣哲祖先贤;
模献鸿猷昭嗣业,盛立美周开代全。
(安徽金寨南溪郑氏与土楼郑氏同宗。善果公第25世孙福一公。)
固始县方集、二道河及商城接界处郑氏字辈:
该处有六支宗亲。1983年合修“公议堂”谱,原籍为江西瓦雪坝筷子巷。(六修谱增谱序引)
原谱派字为:
万仕芳景魁,云单光国之
文克明辉启,德厚与家齐
贤才宏发淯,俊秀广滋培
世代绵宗绪,诗书永谷贻
新增辈字:
秉公立恒志,谕子以从勤
荥阳行大道,庭堂日东升
浩瀚传科教,方能振邦兴
枝茂春化宇,环海悉汇依
乾坤多宁靖,延年寿益增
运庆嗣昌盛,先古勋长承
固始县方集杨岗郑氏字辈:
发迹玉长诚、祖泽继家传。
方集草庙等地有同支。
固始县段集童庙郑氏字辈:
奎登怀佑发天泽万(永)保善,家庭一定青。
(段集南大桥、郭陆、草庙、城郊等地有同支)。
固始县赵岗汪岗郑氏字辈:
克厚传家久,诗书启世长。
继续延祖泽,振强照世强。
(陈淋、安徽金寨等地有同)支。
固始县武庙邓岭郑氏字辈:
国泰龙昌,朝弘永茂,守业远长,
(武庙、安徽金寨铁冲等地有同支)。
固始县陈淋、安徽金寨郑小河子郑氏字辈:
红光金万道,瑞云满霞堂。
固始弄行郑氏字辈:
国文元荣玉,常有贻万春。
恩泽成光远,家道焕维新。
(胡族春河,迎河集等地有同支)。
固始县武庙汪楼郑氏字辈:
仕德长发诲(诲字疑有误)
(武庙、南大桥、安徽等地有同支)。
固始县祖师羁马村郑氏字辈:
生省长保大,宝光照家祥
(陈淋、祖师、安徽金寨等地有同支)。
固始县碑铭,郭陆、草庙、汪棚等地郑氏字辈:多文为富 立德永年
新华中有道,光明照光耀。
固始县方集驻马村(湖北罗田有同支)郑氏字辈:
原宗世派十六字:
再永贤金,单字文中。
尚必兴起,大振家声。
道光六年续字四十:
为学枝多秀,行仁继世长,从新高得桂,
自有广才良,运庆嗣恒盛,传同定远芳,
光宗存厚道,敦本绍荣昌。
固始县郑堂郑氏字辈:
郑堂是郑氏总祖地,分为四支,分别迁四地,即龙、凤、彭、桓(寓东西南北),郑堂为中。东(龙)为陈淋、叶集、霍邱、金寨;南(彭)为黎集、段集、赵岗;西(凤)为商城、马岗、草庙;北(桓)为县城北。
固始县南大桥乡郑堂郑氏字辈:
永曰司登孝,宗嗣毓泰昌,
启家培乃善,保守兆嘉祥。
固始沿淮三河、往流、李店、观堂郑氏字辈:
该支为:“简尊将秉德,恩尚(善)尧号国,邦元鸿开文,孝友永世泽”。传祖上于明初来自山东枣林庄。李店乡糖坊村有杨郑营。
驻马店上蔡县郑楼村郑氏字辈:金德全朝学(祖上是郑殿文。现有学字辈)
驻马店郑氏字辈:效呈中华 金土玉英
汝南县郑氏字辈:德学洪殿现
商丘柘城县郑氏字辈(22世----65世):
锋泽树 然先铭清桢 照基镇源栋
灿均镕汉相 为远锦济标 炳志刚永杰
炎超禄法权 焕起金海林 煜孝钟志本 烜
商丘郑氏字辈:督忠贞西资支
永城县郑氏字辈:展玉亮文才,君子传开来;(现有文字辈):
永城县郑氏字辈:九保步建
渑池县南村郑氏字辈:景云文
郑氏家谱辈分明细是以下6种:
1、福建泉州惠安兴隆知祖德显达念君恩复回同一派攀举陟龙门。
2、福建泉州安溪煌观先祖基尊显受恩怡仰奉丹书赐芳声远代期。
3、重庆大足永世长朝惜文兴大国昌天才开周泰宗明万代发。
4、湖北十堰德建明兴顺道隆华日昌。
5、湖北广水文章华国申名远忠厚传家世代长。
6、四川凉山赢征思虎国山经朝万天永在成加显首本后循环。
扩展资料
源于改姓而来:
①朝鲜族改郑姓: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国第三代国王朴儒理执政时期,开始仿汉制分封授姓,其中的珍支部被封郑氏。
②蒙古族改郑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蒙古族宝里吉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多为郑氏、宝氏、李氏、吉氏等;蒙古族正讷鲁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郑氏。
1、源于姬姓,以国号为氏。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郑国,远祖为郑桓公。 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灭亡后,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等地,为纪念故国,郑国人相继改姓为郑,自此,郑姓诞生。
2、源自子姓。出自商王武丁之子子奠之后,子奠也称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为商朝一方国。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子姓郑国也随之灭亡,周人迁子姓郑人到渭水上游,约在今陕西宝鸡附近。
郑姓的祖先是周朝的郑桓公。
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郑姓的来源很简单,也来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
古代中国第一世祖是有封国的,往往这个姓也就是他们祖先的封国名。郑国也不例外,郑姓就来自于第一代郑国国君一一郑桓公。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诸侯以国为氏,因此郑桓公被认为是姬姓郑氏始祖。
扩展资料:
郑姓的主要源流
1、源自子姓
出自商王武丁之子子奠之后,子奠也称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为商朝一方国。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子姓郑国也随之灭亡,周人迁子姓郑人到渭水上游,约在今陕西宝鸡附近。
2、源于地名,以居邑名称为氏
出自古褒国附庸之邑南郑。韩哀侯灭了郑国后,郑国王族、国民逃迁至陕西汉中地区,以故国之名再建了一个小方国,史称南郑,并以故国名为姓氏,称郑氏。
-郑姓
1、郑氏家谱辈分排名:
福建泉州惠安 兴隆知祖德显达念君恩复回同一派攀举陟龙门
福建泉州安溪 煌观先祖基尊显受恩怡仰奉丹书赐芳声远代期
重庆大足 永世长朝惜文兴大国昌天才开周泰宗明万代发
湖北十堰 德建明兴顺道隆华日昌
湖北广水 文章华国申名远忠厚传家世代长
四川凉山 赢征思虎国山经朝万天永在成加显首本后循环
2、郑姓,中文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姜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得姓始祖。郑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七位。至2006年,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按人口排序,郑姓在中国大陆为第二十一大姓(在台湾地区是第十二大姓)。大陆郑姓人口约为936万,约占大陆总人口的078%。
福建莆田仙游的郑氏是哪里来的??
本文2023-11-02 20:33:1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96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