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小妾为什么叫“侧室”,小妾比妻子更受宠?
古装女子
修谱是一件很麻烦是事,其中最头痛的有两件事:一是计划生育的原因,独生女儿如何处理,不入谱不行,入谱又不合旧制;二是汉语的变化,文字上该如何表述。旧时修谱,字斟句酌,概念表达十分准确,比方说——
清代男子
名字号
名:今人只有一个姓名,旧谱皆有谱名,并体现字辈。旧时只呼其字,直呼其名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字:用以平时称呼。如桐城派著名作家刘大,字才甫,平时见面只呼其为“才甫”、“刘才甫”,以示尊重。现代人几乎没有用字,故不存在此类问题。
号:一般有成就的人,都会有号。如桐城派著名作家刘大,号海峰,便会被人称为“海峰”或“刘海峰先生”。号,并不是现在孩子的小名。
清代家庭
配娶继配侧室聘
配:即元配,相当于现在法律上的“妻子”。
娶:指对方为再婚女子,也称醮妇。
继配:亦称继娶,指元配死亡或离异,重新娶妻,属于正妻。
侧室:即妾、偏室、二房、偏房,相当于现在非法的“小老婆”。
聘:指男子定亲对象,未完婚。
这些,在古代有严格界定,地位大不相同,现在已不存在。
适字未字待字
适:指该女子已出嫁结婚。
字:指该女子已定亲,但尚未出嫁。
未字:指该女子尚未定亲。
待字:指该女子已介绍对象,但未举行定亲仪式。
以上也是女儿可以入《家谱》的几种方式。
出赘入赘招赘孀赘
出赘:指本姓男子出去为女婿。
入赘:指外姓男子进来为女婿。
招赘:指本姓女子招女婿。
孀赘:指丈夫死后女子招男人。
清代儿童
出继继子出嗣入嗣
出继:指本姓男子过继给外姓为继子,并改为外姓。
继子:指外姓男子被本姓领养,并由外姓改为本姓。
养子:有收养关系的非亲生子。
出嗣:本宗族内,由多子方承嗣无子方。
入嗣:本宗族内,无子方由多子方来承嗣。
承祧:本宗族内,一方将儿子给无子方为子,以无子方为父。
兼祧:由于是独子,兼给叔、伯为子,多方共一子。清代规定兼祧子可在两房各配一妻,二妻为妯娌关系,不为妻妾关系。
清代笑脸老人文房铜摆件
殇夭卒年享寿
殇:7岁及其以前身亡。
夭:8岁至15岁未成年身亡。
年:50岁以下去世。
享:51岁至59岁去世。
寿:60岁及以上去世。
魏武王陵仁议T
上述概念,现代社会基本上已不存在,或为法律所禁止。但现实生活中,似有“侧室”现象还以某种形式出现。新修家谱,这个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先要搞清古代“侧室”的实际情形。
“侧室”,源于中国古代的媵妾制度。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而不是“一夫多妻制”。男子的配偶中,只有一妻,余者皆为媵妾。古代女子出嫁时,岳家以同姓侄女辈陪嫁。陪嫁的姊妹或女奴,即成为对方媵妾。媵妾与正妻,身份差别极大。宋代文人苏东坡,曾将姬妾送人,这是合法的,如果是将妻送人,便是违法了。
钱谦益侧室柳如是隶书张充《与尚书令王俭书》
“妻妾失序”,旧时法律严格禁止。《明代律例汇编》:“凡以妻为妾者,杖一百。妻在,以妾为妻者,杖九十,并改正。若有妻更娶妻者,亦杖九十,离异。其民年四十以上无子者,方听娶妾。违者,笞四十。”
“侧室”在民间的实际情形非常复杂,据称男女主人的主卧室,有侧门通至女仆、丫环的卧室,这种丫环被称作“通房丫环”。由于卧室相通,主人可以自由出入丫环的卧室,丫环一般都会自愿或被迫与男主人发生关系。有这种关系后,丫环地位略有上升,并由此被称作男主人的“侧室”。由于房间之间相通,这种丫环也被称作“通房丫环”或“通房丫头”。
旧时房宅
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只是媵妾制度下,正妻与媵妾地位的客观存在,以及古代男人地位的至高无上。在大户人家,这种现象又十分常见。
通房丫环跟男主人同房,如果出现怀孕,可能会成为男子的小妾,就是旧谱中的“侧室”。男主人如果只将她们当作发泄工具,通房丫环也可能被卖掉,或继续为女仆,家谱中是不会将她们记为“侧室”的。
清朝皇帝选择临幸妃嫔的“翻牌子”
家谱不是随随便便可以修的,在一些字眼上,一定要小心,千万别用错了。
名、字、号
名:
宗谱中一般都有名(即谱名,宗谱的字辈通过谱名来体现)。
现在修谱,一般不再搞谱名,名字即为谱名。
旧时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只呼其字而不叫其名,即所谓避讳,直呼其名是对这个人的不尊重。
字:
即平时称呼。如曹操,字孟德,刘备字玄德,平时见面只呼其为“孟德”、“玄德”,而不叫其曹操,刘备,就是避讳,表示尊重。
现代人很少用字。
号:
号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旧谱中的号一般是年长者或有一定功名的人出于一种成就感,或出于某种因素,自己给自己提出的。
所以不能把几岁孩子的小名称为号,那是对号的一种误解。
重点注意
古人有姓、名、字、号,字通常由长辈来命名,男子可在成年后由父亲取字。
今修谱时,如族内形成共识按字辈定新录入成员的谱名,拟将原名书为“一名××”或“字××”。
同时,不能把旧谱中的名随意去掉,也不能把旧谱中名、字随意调换。如有曾用名,可用“又名××”加以弥补。
配、娶、继配、聘
配:
宗谱中的配是男子结婚的专用词,配即元配。即对方为未婚,也称处子,书“配某地某姓某公女”。
娶:
娶则指对方为再婚女子,也称醮妇。书“娶某地某姓某公女”。
继配:
继配指前任妻子已死亡或离异,又与后任妻子结婚。
再配为处子则书“继配某地某姓某公女”;再配为醮妇则书“续娶某地某姓某公女”。
聘:
聘指男子定亲,双方夫妻关系已经确立,但未完婚。旧社会对定亲非常重视,一旦定亲,女方即为夫家人。
故有“未婚卒,葬某地”之记载。
重点注意
在配和娶两字并用于一宗谱时,配和娶用词含义是有区别的,一字之差,意义不一样。
所以不要随便把旧谱的配改为娶,个别宗谱只写娶而不写配,这种情况另当别论。
另外,现在修谱,一般不写聘,而以结婚为准,年近五十未结婚者,可写“未娶”。
适、字、未字、待字
适:
该女子已出嫁结婚书“适”。
字:
旧时女子通常在出嫁前才由父母或婆家取字。该女子已定亲尚未出嫁曰“字”,与男方的聘相对应。
未字:
该女子尚未定亲曰“未字”。
待字:
该女子已介绍对象,但尚未举行定亲仪式曰待字。因称女子待嫁为“待字”。
重点注意
宗谱中“适”为女子结婚的专用词,因此现在修谱,不要惟恐别人看不懂。
就把适改成嫁,这就与历次修谱用词不一致,而且失去了“谱味”,故女儿出嫁仍写“适”为宜。
出赘、入赘、招赘、孀赘
出赘:
指本姓男子招女婿出去,宗谱中书“出赘某地某姓”。
入赘:
指外姓男子招女婿进来。
招赘:
旧谱世系表均以男子为主体,本姓女子招女婿都以女婿挂线,故表述为“××赘婿,本姓×”。
现时修谱,招女婿多数以本姓女子挂线,这里主语变成了女性,故应用“招赘”,也可用“赘”或“招”。
孀赘:
孀赘即丈夫死后,妻子再找一个男人上门,俗称“黄泥畔”。
重点注意
认定是否招赘不是以女方住在娘家为准,而应以所生子女姓母姓为准。
孀赘情况目前时而可见,但是我们在修谱时注意,入谱均以正式婚姻为准,如果找个老来伴,但未领结婚证,还是不录为好。
出继、继子、出嗣、入嗣、承祧、兼祧
出继:
指本姓男子过继给外姓做继子,并改为外姓。
此种情况,在世表中仍需要挂线,并注明出生年月,出继何地何姓,方便后人明了本源。
继子:
指外姓男子被本姓领养,并由外姓改为本姓。
出嗣:
本宗族由多子方承嗣无子方。
入嗣:
本宗族无子方由多子方来承嗣,俗称顶嗣。
承祧:
在家谱中将某甲之子给某乙一人当儿子,不再给甲当儿子。这种完全带子的关系叫承祧。
兼祧:
兼祧是以独子兼承叔(或伯)两房宗祀的特殊继承方式,又称“一子两后”或“两房共一子”。
清乾隆朝起规定兼祧子可在两房各配一妻,二妻间非妻妾关系,而是妯娌关系。
重点注意
旧时对继子入谱都有严格规定,一般都要得到宗族同意,并要交一定的田产或财产给本姓宗祠,有的把继子编入另谱。
现在修谱,继子和亲生子都一视同仁,不再编入另谱,但为了区别亲生还是领养,仍写“继子”为宜。
嗣即继承。旧时承嗣都有严格规定,一是必须得到宗族同意,二是在辈份上必须一致,三是亲疏上应该由近及远。
承嗣的目的,主要是延续香火,同时也继承财产,故世表一般在入嗣方详述,在出嗣方略述。
殇、夭、卒、年、享、寿
殇:
7岁及其以前身亡书“早殇”。
夭:
8岁至15岁未成年而身亡称“早夭”。
年:
50岁以下去世,书“卒于某时,年若干岁”。
享:
51岁至59岁去世,书“卒于某时,享年若干岁”。
寿:
60岁及以上去世,书“卒于某时,享寿若干岁”。
重点注意
古代对不同年龄人的死亡,用词有讲究,读其词即知年龄大概,宜慎用:作古之人书“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卒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在世之人书“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 。
家谱编写方法如下:
一、先进行内容搜集
家谱的内容是包括:谱名、谱序、谱例、谱论、恩荣录、遗像、姓氏起源、家训、祠堂、五服图、世系表、家传、谱系本记、族产、契据文约、坟茔、名迹录、仕宦记、年谱、艺文著述、字辈谱、领谱字号、续后篇、捐资人名等共计二十四项内容。
二、确定家谱目录
一般来说,所修家谱都无法把全部内容都编写在家谱上,这是因为每个阶段的家谱都有着自己的时代特点。这就导致现代家谱比较注重内容,而把目录的作用忽视。
三、分工撰写
搜集完内容,确定目录之后,就可以进行编排工作了。一般家谱编修委员会职责划分得比较明确,人员配置有编委会主任、副主任、主编、副主编、编辑等。可以先进行谱序、凡例、艺文、名人传、后记的撰写。
四、编排家族世系
家族世系是编排家谱的重中之重,一点也不可马虎。因为家族世系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上万人,所以编辑人员需要有强大的逻辑能力,对家族辈分、称谓、名词(嗣子、入赘、孀赘等)有一定的了解。
五、资料整合
根据目录的先后顺序,把所搜集的资料放到相应的位置,装订成册,就是初排的家谱稿件了。
在家谱的应用中我们常见许多陌生的词汇,而这些词汇多是属于表层含义。在家谱中的记录还有着关于人事物的简称词汇。
修谱是一件很麻烦是事,其中最头痛的有两件事:一是计划生育的原因,独生女儿如何处理,不入谱不行,入谱又不合旧制;二是汉语的变化,文字上该如何表述。旧时修谱,字斟句酌,概念表达十分准确,比方说——
名字号
名:今人只有一个姓名,旧谱皆有谱名,并体现字辈。旧时只呼其字,直呼其名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字:用以平时称呼。如桐城派着名作家刘大櫆,字才甫,平时见面只呼其为“才甫”、“刘才甫”,以示尊重。现代人几乎没有用字,故不存在此类问题。
号:一般有成就的人,都会有号。如桐城派着名作家刘大櫆,号海峰,便会被人称为“海峰”或“刘海峰先生”。号,并不是现在孩子的小名。
配娶继配侧室聘
配:即原配,相当于现在法律上的“妻子”。
娶:指对方为再婚女子,也称醮妇。
继配:亦称继娶,指原配死亡或离异,重新娶妻,属于正妻。
侧室:即妾、偏室、二房、偏房,相当于现在非法的“小老婆”。
聘:指男子定亲对象,未完婚。
这些,在古代有严格界定,地位大不相同,现在已不存在。
适字未字待字
适:指该女子已出嫁结婚。
字:指该女子已定亲,但尚未出嫁。
未字:指该女子尚未定亲。
待字:指该女子已介绍对象,但未举行定亲仪式。
以上也是女儿可以入《家谱》的几种方式。
出赘入赘招赘孀赘
出赘:指本姓男子出去为女婿。
入赘:指外姓男子进来为女婿。
招赘:指本姓女子招女婿。
孀赘:指丈夫死后女子招男人。
出继继子出嗣入嗣
出继:指本姓男子过继给外姓为继子,并改为外姓。
继子:指外姓男子被本姓领养,并由外姓改为本姓。
养子:有收养关系的非亲生子。
出嗣:本宗族内,由多子方承嗣无子方。
入嗣:本宗族内,无子方由多子方来承嗣。
承祧:本宗族内,一方将儿子给无子方为子,以无子方为父。
兼祧:由于是独子,兼给叔、伯为子,多方共一子。清代规定兼祧子可在两房各配一妻,二妻为妯娌关系,不为妻妾关系。
殇夭卒年享寿
殇:7岁及其以前身亡。
夭:8岁至15岁未成年身亡。
年:50岁以下去世。
享:51岁至59岁去世。
寿:60岁及以上去世。
在家谱的应用中我们常见许多陌生的词汇,而这些词汇多是属于表层含义。在家谱中的记录还有着关于人事物的简称词汇。
修谱是一件很麻烦是事,其中最头痛的有两件事:一是计划生育的原因,独生女儿如何处理,不入谱不行,入谱又不合旧制;二是汉语的变化,文字上该如何表述。旧时修谱,字斟句酌,概念表达十分准确,比方说——
名字号
名:今人只有一个姓名,旧谱皆有谱名,并体现字辈。旧时只呼其字,直呼其名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字:用以平时称呼。如桐城派着名作家刘大櫆,字才甫,平时见面只呼其为“才甫”、“刘才甫”,以示尊重。现代人几乎没有用字,故不存在此类问题。
号:一般有成就的人,都会有号。如桐城派着名作家刘大櫆,号海峰,便会被人称为“海峰”或“刘海峰先生”。号,并不是现在孩子的小名。
配娶继配侧室聘
配:即原配,相当于现在法律上的“妻子”。
娶:指对方为再婚女子,也称醮妇。
继配:亦称继娶,指原配死亡或离异,重新娶妻,属于正妻。
侧室:即妾、偏室、二房、偏房,相当于现在非法的“小老婆”。
聘:指男子定亲对象,未完婚。
这些,在古代有严格界定,地位大不相同,现在已不存在。
适字未字待字
适:指该女子已出嫁结婚。
字:指该女子已定亲,但尚未出嫁。
未字:指该女子尚未定亲。
待字:指该女子已介绍对象,但未举行定亲仪式。
以上也是女儿可以入《家谱》的几种方式。
出赘入赘招赘孀赘
出赘:指本姓男子出去为女婿。
入赘:指外姓男子进来为女婿。
招赘:指本姓女子招女婿。
孀赘:指丈夫死后女子招男人。
出继继子出嗣入嗣
出继:指本姓男子过继给外姓为继子,并改为外姓。
继子:指外姓男子被本姓领养,并由外姓改为本姓。
养子:有收养关系的非亲生子。
出嗣:本宗族内,由多子方承嗣无子方。
入嗣:本宗族内,无子方由多子方来承嗣。
承祧:本宗族内,一方将儿子给无子方为子,以无子方为父。
兼祧:由于是独子,兼给叔、伯为子,多方共一子。清代规定兼祧子可在两房各配一妻,二妻为妯娌关系,不为妻妾关系。
殇夭卒年享寿
殇:7岁及其以前身亡。
夭:8岁至15岁未成年身亡。
年:50岁以下去世。
享:51岁至59岁去世。
寿:60岁及以上去世。
1、赘子就是通过当时的法定程序,收养的原异姓儿子,如过继的外甥等其他晚辈亲戚或买来的孩子
2、赘婿就是入赘的男人,俗称倒插门女婿。但是子女必须随丈人家姓氏,或本人也改姓。
3、继子就是过继自己的同族或同宗侄子为儿子的,或妻子带来的前夫子女,并改随自己姓氏的(不改姓的不会入族谱)。
4、孀媳就是死了老公的儿媳妇。
5、发妻就是结发之妻(原配)。
6、又配、再配、续配就是二次(含二次以上)后的正室妻子。我国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制,只有妻子死亡或离异(休、出)方能再娶,妾不算妻。
古人的小妾为什么叫“侧室”,小妾比妻子更受宠?
本文2023-11-02 18:46:5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96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