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廖氏家谱
说闽南话,应该是安溪过去的。
安溪县、南安市廖氏 大多数是唐末五代廖俨的后裔,衍传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总人口超过4万人。廖俨是江西宁都始祖崇德的后裔,他的大多数儿孙都在安溪蕃衍,分居于上苑、善益、马狮、新厅、益林、后塘、美井、官桥、尚卿、后沟、东林、房巷等地,并播迁到泉州、惠安、南安和江、浙、湘、鄂、川、粤、桂、台、港等地,以及东南亚各国。
上苑廖氏
廖俨入安肇基上苑娶黄氏、郑氏、周氏、陈氏,生八子:长曰泰,字君平,后梁贞明元年(915年),授义勇将军;次曰该,字君盛,约于后汉乾祐二年(948年),授义勇将军;三曰评,字君善,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授清源将军;四曰庭诲,字君示,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授平海将军;五曰惮,字君太,后梁乾化元年(911年),探花及第,后舍官入寺修行;六曰环,字君实;七曰坦,字君宽,后梁时授义勇将军;八曰瑀,字君玉,号金精,后唐时封国师。长房、三房定居上苑,五房出家修行,其余各房因仕途迁往浙江、江西、台湾等地。
上苑是安溪廖氏的发祥地。上苑廖氏至今已传四十世,分为美井派、后塘派、厚家派,后裔衍播于官桥、魁斗、城厢、凤城、蓬莱、虎邱、湖头、剑斗等乡镇。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廖广德从上苑深格迁往蓬莱鹤前村桥仔坑,任朝真寺主持,其后辈专理当地各项佛事。民国时期,廖修忠等因经商从上苑迁居湖头街。
上苑廖氏自九世起陆续外迁。九世孟、迎泰、如迁居浙江,其中孟任平阳县主簿,迎泰派系仕途显达。十世德远任长泰县尉,居长泰县。十七世拗,字士华,迁居浙江。十九世资安迁居惠安县土寨,资龄迁居台湾,志迁居龙溪县。二十世真远迁居浙江省瑞安市及厦门海沧。二十一世新发、新华迁居浙江省苍南县廖家坪,昭阳迁居南安县翔云。二十五世应其迁居浙江省平阳县。二十八世豪生迁居南安县下都,雄生迁居南安县东田,显生迁居厦门市山场,日石迁居台湾,其后裔于20世纪90年代回乡谒祖,捐资重修东林祖祠。美井派六房二十五世毓秀,二十六世启朝、启吉、启元、启尾迁居浙江省温州。二十八世维简迁居江西省,天英迁居厦门市;二十八世维多、二十九世喜、送、来、进、才、到、尝、俦、向、用、枢、三十世天然、天受、天竹、天必,三十世马忍、心奏、向、高、缪、三、窕、铜、孙胁、姜、希、额、幼、桂、元、宁、亦等相继于清雍正、乾隆年间迁居台湾。三十世至三十八世,于清末以后,不少廖氏族人因谋生、经商、求学、工作而迁往国内外。迁往国内的有泉州、厦门、福州、西安、贵州、北京、江西、广西、上海、内蒙古、台湾、香港等地;迁往国外的有印尼、菲律宾、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在印尼、菲律宾和新加坡都成立廖氏公会。
善益廖氏
元大德年间(1279~1307年),十三世廖廷琇(号洪山)从上苑分居犀山下,建善益大宗祠,繁衍善益、马狮、新厅、益林四个村,廖廷琇为善益廖氏始祖。至二十一世,廖氏从善益迁居虎邱镇湖西村水办。两支从善益迁居城厢镇雅兴村廖边。
善益廖氏自二十二世起陆续外迁。长房新厅派二十二世齐迁居仙游县。二十四世敷志迁居广东。二十六世胤秀迁居崇安县、衍江西。长房顶第派二十四世仰取迁居南安县,细仔、仰和迁居浙江省温州。二十五世应春迁居泉州。二十五世心举、心兹,二十六世明尽,二十七世彬阳,三十世翠峰、克让、克配、克相、克喜、克榜,三十一世大滚、大节、成春,三十二世先钦、晋恭、神霜,三十三世永河迁居台湾。三十三世永建迁居泉州,永谟迁居厦门。长房中厝派二十三世季仔、尾治迁居南安。二十八世交政迁居福清。二十八世禄道、三十一世丽水、仕列、金星迁居台湾。长房二思敬派二十八世成锁,三十世满乡、可对、簪英,三十一世冬启,三十二世神鑫、江河、嘉熟、光贤、含蕊、三发,三十三世克秋,三十四世夏春迁居台湾。长房三祖治派二十一世天养,二十四世毓芳迁居温州。二十一世天进迁居德化。二房二十三世东朔、东周兄弟迁居福州。二十五世忠秉迁居晋江。三房二十二世素采迁居温州,二十三世道焕迁居广东省潮州市。四房二十一世妈祖迁居厦门市同安区进美山。二十三世发仔、升仔迁居广东,弼仔迁居德化,一贤迁居永春。二十四世五仔迁居温州,有进迁居晋江。二十五世观宝、观用迁居温州,平剩迁居台湾。二十六世仕香,二十七世孝光,二十九世必色迁居台湾。三十三世文兰迁居鼎美。五房二十三世一交迁居南安,新民、化民迁居乌秋。二十六世契英迁居温州。三十三世祥迁居台湾。六房二十一世玄祖,二十二世孙宁迁居南安,天华、天恕迁居永春。自三十二世至三十六世迁往国内各地及东南亚各国比较多。
尚卿欧阳廖氏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欧阳德安自南安县东田徙至安溪尚卿新楼开基后,至三世长房石轩(1473-1560年)繁衍翰卿村后湖、大书房、杉林、旧圩、坝头、慕头、东山,新楼村仓前、儒林、南斗、小溪、加封、东墘、新宇、德塔,灶坑村高美寨和灶美村高婆仑。二房石斋(1477-1540年)迁往江西。三房石峰(1486-1554年)繁衍新楼村长林、月山、天师宫、新楼、南山、溪坂、下垅、边墘、井兜、溪心和徐州。三世石峰之孙从吾,迁居剑斗镇举口村。石峰之三孙秦,号举吾
(1534-1587年)、九世从善迁居尚卿乡徐州村。十一世知美自翰卿迁居灶美村高婆仑。民国7年
(1918年),剑斗举口村廖姓一支迁居剑斗潮碧村。十二世心斋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往湖头街开设药局,店号“荣元斋”。其店联:“荣卫有方功参造化;元精克补术绍岐黄。”世代行医,祖传秘方“养脾散”,曾畅销县内外及东南亚等地,长盛不衰,其后裔部分定居湖头街繁衍。
尚卿欧阳廖氏自三世起陆续外迁。三世石斋至九世有一支迁往江西。三世石轩之玄孙而上(1574-1642年),官至中宪大夫,迁居泉州北门。三世石峰之子带溪居新楼长林。五世金峰后裔居新楼、溪坂、溪心、岩兜、下垄、南山、华林、边墘、月山、天师宫。三世石峰的六世孙魁麟迁居宁德市飞鸾镇梅田塘田,魁守迁居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县峡口莲花山鸳鸯桥,魁瑶(字子池)迁居宁德县二都榕溪村建碗窑。大宗二房八世子盈(讳粮),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迁居江西省广信府玉山县牛吞湾。九世奋芙之子盛迁往浙江省温州,万英之子梁迁往台湾。一支迁居沙县富口镇白海口村,一支迁居永安县安沙镇,一支迁居惠安县涂寨镇廖厝村。土迩(字兆远),于清乾隆中期迁居台湾琅峤。清源、文御、文偌于清道光初迁居台湾琅峤。德月、清团于清代迁居台湾八分寮。清嘉庆至宣统年间
(1796~1911年)一支迁居印尼巨港,已繁衍6000多人;一支移居占碑,已繁衍1000多人;一支迁居新加坡,已繁衍1000多人;一支迁居马来西亚,已繁衍数千人。
剑斗镇举口廖氏,成玉、六世卫庆、卫储、卫成、卫瑞(字伯图),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迁居台湾北路新庄。八世宗富昆仲迁居政和县三里亭。十二世昭府、昭砚等迁居马来西亚。
魁斗溪东廖氏,宋庆元六年(1200年),上苑厚家派廖氏迁居魁斗镇溪东村龙头角落。其长房长有五兄弟,其中二房迁居台湾;四房迁居浙江温州。
凤城廖氏,新中国成立后,安溪廖氏各支系一些族人因工作、经商等原因,先后迁居凤城镇,主要分布在北石、凤山、小东、朝阳、上西、祥都、凤明等居委会。
安溪县廖氏人口分布
据2004年12月安溪县人口资料统计,安溪廖姓共21969人,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安溪姓氏中居第12位。分布全县9个乡镇,其中以官桥镇最多,尚卿乡次之。
廖家村委会位于敦厚镇城西郊,离瓦梅公路约四公里。与下岭村委会相邻。全村辖5个自然村6个村小组,农业人口约700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38526亩,林地面积800余亩,水面面积300余亩,村两委班子干部6名,0正式党员24名。
廖家村与梨山社区、文山社区、金家社区、泉塘社区、荆岭社区、房山社区、高塘社区、门岭社区、敦厚村、厚丰村、罗家村、金家村、连山村、禾埠村、马甫村相邻。
廖家村附近有吉安天祥景区、庐陵生态公园、梅塘资国禅寺、吉州窑遗址、文天祥纪念馆等旅游景点,有登龙粉芋、横江葡萄、吉固芷、东固绿茶、永和豆腐等特产。
江西新喻县(新余)水西乡境内的廖姓沙阪村和胡姓桐林村,世代友好,和睦相处。然而,在1908 年五月初五端阳节,两村在袁河里竞赛龙舟之余,竟然引出一件祸事来。
原来,在相互角逐中,有的青年争强好胜,口出狂言,引起一场唇枪舌战,导致两姓结怨,以致干戈相见,死伤 100 多人。
当年5月14日,械斗爆发了。首先是桐林出其不意,先发制人,由胡达芳领头带阵,冲进沙破村,在坪里万寿宫前,打伤沙破两人。
沙破村为了出气,探明桐林第二头目胡凤庭在湖北一家店里抽大烟,即派人抓获胡某,先痛打一顿后,后用禾桶罩住,作为人质扣留,并在第二天游村示众。消息传到县衙,县官石长枯带着一彪人马,火速赶往调解。
经一番周旋,虽然沙破放了人,可是两姓群众口服心不服,一场更大的械斗在暗暗地酝酿中,形势一触即发。
廖姓沙破村自认吃了亏,不甘示弱,伺机报复,拉拢罗坊的“十廖”(即廖姓十村)和马洪乡的山南廖家,结成宗族联盟。一支庞大的械斗帮凶队伍,从此卷入了械斗漩涡。
5月24日早晨,山南廖家的械斗队伍,赶到了槐江村,由槐江村头目廖有仁(清末武举人)统率指挥。
2000 多乱兵上阵,三声鼓响,械斗者举棒舞棍,挥刀执矛,箭拔弩张,摆开一字长蛇阵,廖有仁带阵在前,手握扫帚,出口狂言:“横扫天下无敌手。”为参加械斗者壮胆助威。队伍过了鸡婆桥(上伍桥附近),止步不前,待派人探明虚实后,才大胆通过湖背好,走到桐林村后山上,首先放火烧了融家庙,再将周家、陈家、融家、伍家、庄里几个小村洗劫一空。
廖姓见桐林村家家关门闭户毫无抵杭,就更加趾高气扬,麻痹轻敌。
廖姓一时得势,误认为桐林临阵而逃,不堪一击,凭借人多势众,有恃无恐,因此摆开阵势,向桐林步步进逼。桐林村摆下“空城计”,严阵以待。
当廖姓蜂拥而上,进逼到离村一箭之地时,桐湖村突然打开众厅大门(祠堂俗称众厅),连放几炮(俗称长铣),顿时火光冲天,硝烟迷漫。
廖姓当场有几人被击倒,队伍乱成一团,像惊弓之鸟仓皇后退。当退到湖洋破时,后横一水,已无退路,只好背水一战。
胡姓以少胜多,廖姓却一败涂地,仅落水淹死者竟达 128 人,事后打捞尸体,景况惨不忍睹。一场械斗,波及几十村,延续一年多,两败俱伤,田地荒芜,哀鸿遍野,成为千古遗恨。
廖姓的状子告到京都朝廷,清廷发兵一营,驻守桐林半年多,最后,案子还是由县衙处理,通令捉拿械斗罪魁祸首。桐林村的头目胡文章(武秀才)闻风潜逃,躲进蒙山。
这等元凶,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县府放言:走了菩萨还有庙,如不投案自首,就要株连其子胡凤卿。胡无奈,只好自动出来服罪。
县府判决桐林村头目胡文章和械斗凶手胡长林(大洲村人)死刑,另有 8 人判为无期徒刑。后者直到清宣统登基,方因“皇恩大赦”而释放。
这段惨重的历史教训,血泪斑斑,触目惊心,在群众中影响极深,在民国时期编写的“龙船记”曲艺中已有记述,并在民间广为流传。
福建廖氏家谱
本文2023-11-02 18:45:4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96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