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朱氏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1收藏

满族朱氏家谱,第1张

★★★[朱] 满族老姓包括:乌雅氏、扎库塔氏、朱锡哩氏、珠尔奇氏、珠尔苏氏、珠佳氏(蒙古亦有此姓)、珠雅拉氏等,以及加入满族的珠尔吉特鄂谟克氏(蒙古族)、朱氏(汉族)等。

※※※※※※※※※※※※※※※※※※※

[乌雅氏] Uya Hala 见于《皇朝通志�6�1氏族略�6�1满洲八旗姓》。又作“乌雅”,女真最古老的姓氏,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乌延,金旧姓“兀颜”,又有辽鞑靼“乌丸”说。世居哈达、乌喇、德尔吉穆湖(待考)、讷殷、伯都讷(吉林省松原市)、长白山等地,所冠汉字姓吴、乌、穆、包、鲍、黄、邵、朱、牛。著名人物有:康熙孝恭仁皇后,嘉庆恩妃,道光庄顺皇贵妃,一等公额柏根、孝恭仁皇后之父威武、都统佛标、协办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兆惠、大学士官保、户部尚书内大臣海望、工部尚书萨穆哈、湖广总督硕色、四川总督开泰、吉林副都统长麟。三等男瑚伸布鲁,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清文鉴》作者傅达礼,副都统珠勒亨,山西巡抚福崧,河南巡抚穆和伦,绥远将军贻谷。

=========================================

[扎库塔氏] Jakuta Hala 见于《清朝通典�6�1氏族略�6�1满洲八旗姓》。又作查库塔,满语“各八”,世居瓦尔喀噶哈里必汉额里村、扎库塔(今吉林省珲春西)、哈达、萨楚库(吉林省珲春一带)、松花江沿岸及长白山等地,所冠汉字姓张、包、石、朱。著名人物有:内大臣努山,工部理事官宜尔格德,二等男崇阿,川陕总督罗多,奉天将军乌库里,川陕总督罗多。

======================================

[朱锡哩氏] Juhiri Hala 见于《皇朝通志�6�1氏族略�6�1满洲八旗姓》,世居蜚优城,后改汉字姓朱。

======================================

[珠尔吉特鄂谟克氏] Jurgitemoke Hala 本蒙古姓氏,见于《皇朝通志�6�1氏族略�6�1满洲八旗姓》,世居锡喇塔拉,后改汉字姓朱。著名人物有:三等男罗里。

======================================

[朱氏] Ju Hala 本汉族(尼堪、台尼堪)姓氏,见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世居长白山、大凌河。

=======================================

[珠尔奇氏] Jurki Hala见于《皇朝通志�6�1氏族略�6�1满洲八旗姓》,世居萨尔哈占,后改汉字姓朱。

========================================

[珠尔苏氏] Jursu Hala见于《皇朝通志�6�1氏族略�6�1满洲八旗姓》,又作朱苏,满语“双层”,世居安楚拉库(吉林省安图西南)等地,后改汉字姓朱、双。著名人物有:骑都尉又一云骑尉南岱。

=========================================

[珠佳氏] Jugiya Hala见于《皇朝通志�6�1氏族略�6�1满洲八旗姓》。又作朱佳,满族最古老的姓氏,金代旧部“术甲”,以部为氏。世居崇果济巴布、叶赫、吉林乌拉等地。后改汉字姓朱。金朝著名人物有:延安知府、元帅左都监术甲臣嘉;清朝云骑尉莫勒洪。蒙古也有此姓,世居土默特地方。

=========================================

[珠雅拉氏] Juyala Hala 见于《皇朝通志�6�1氏族略�6�1满洲八旗姓》,世居乌拉。后改汉字姓朱。

========================================

“朱”,其原始意义是指一种树心为红色的材木,“赤心不可象,故以一识之。”清朝的学者段玉裁认为,朱姓的形成与远古洪荒时代一个崇拜赤心木的氏族和另一个崇拜蜘蛛图腾的氏族有关。朱姓的来源至少有五:一为舜的儿子丹朱之后以朱为氏;一是舜臣朱虎(或作朱彪)的后裔;一为宋微子启之后改宋为朱氏;一为邾子国之后去邑为朱;一是南北朝胡人渴浊浑氏改为汉姓朱。但在五个来源的朱氏中,又以邾子国之后曹姓朱氏生命力为最强。

见于典籍记载的第一个朱姓,当推上古传说中伏曦神农之间的古天子朱襄氏,王�《黄帝本行记》说:“朱氏,黄帝之后。”宋真德秀撰《紫阳朱氏建安谱·得姓本源》亦云:“朱氏始于轩辕。”可见,朱姓的血缘初祖应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韩流,韩流生颛顼。“朱,颛顼之后。”(《元和姓纂》)故曰朱姓源出颛顼高阳氏。颛顼帝的玄孙,陆终的第五个儿子名安,被大禹赐姓曹。西周武王时封安的后裔曹侠于邾国(今山东费、邹、滕县等地),建都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陬村),他的遗族以国名为姓,朱邾氏。战国时,邾国为楚国所灭,邾国贵族四处逃散,就去耳旁,改姓朱。朱侠(曹侠)为今日朱姓的太始祖。

源出朱襄氏

朱襄氏是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个部落的酋长,率本部族加入了以伏羲为首的中原部落联盟,并继伏羲之后统领中原诸部落。今河南淮阳一带是远古时期伏羲活动的中心区域,朱襄氏部族也在此居住。朱襄氏的后裔有一部分以朱为姓,形成朱姓中最古老的一支。

出自帝尧之子丹朱之后

丹朱本姓祁,名朱,是上古五帝之一帝尧的长子,因封于丹水(今河南淅川一带),故号丹朱。丹朱死后,其族人衍生出许多支脉和不同的姓氏,如丹氏、房氏、傅氏、狸氏等,其中最重要的一支以祖名为姓,形成朱姓。

出自舜臣朱虎之后

朱虎,又名伯虎,是帝喾高辛氏的大臣。相传帝喾有八大才子(实际上是8个部族的首领)辅助他,史称“八元”。帝喾死后,尧继帝位,八元退隐。舜接替尧为帝时,重新起用大批元老旧臣,朱虎部族的首领才又复出为大臣。朱虎一族从此再度发达,他的后代以朱为姓,成为今日朱姓大家族的重要来源。

出自宋国微子启之后的子姓朱氏

微子启是殷(商)纣王的庶兄。周武王灭商后,实行“兴灭国,继绝世”的政策,把微子启封到今河南商丘一带建立宋国,以继承商汤的香火。微子启有个儿子叫公子朱(姓子名朱),公子朱的后代以祖名为氏,形成子姓朱氏。关于子姓朱氏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战国时宋国灭亡后,宋国王族逃到砀山(今属江苏),改姓朱。

出自邾国曹挟之后

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周武王大封同姓宗族为诸侯于各地,同时也分封了一些异姓诸侯。他先将自己的弟弟姬叔振封到古曹国旧地(今山东定陶)一带,又寻得古曹国苗裔曹挟,将他改封到邾地(今山东邹城)建邾国。曹姓国邾国自西周初年建国,到战国末期灭亡。其族人为纪念亡国,纷纷以邾为姓,后改为朱姓。

出自少数民族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率鲜卑族部众百万余人入居中原,迁都洛阳。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汉族人的统治,实行汉化改革,诏令所有随同入洛的代北各族人改用汉姓,共改了140多姓,其中渴浊浑氏和可朱浑氏改姓朱。隋唐时期,朱氏望族之一的河南郡(即今洛阳)即是鲜卑族改姓形成。

此外,一些少数民族有的受汉文化影响而改用汉姓,或由本族原有的姓氏转音、取义演变成朱姓;有些是接受帝王赐姓,还有因避祸或其他原因改姓为朱的等等。如今,蒙古、满、回、朝鲜等族中均有朱姓。

朱姓发源地有两个,即今河南、安徽地及江苏省境,其中江苏省境的这一支朱姓,后来成了我国南方朱氏,安族的主要来源,故朱姓以吴郡为最望。朱姓历史上实际一直是我国南方大姓之一,故朱氏家族历代名人也多出于此地区。

朱氏家族繁衍迁徒有两个重要时期,即魏晋南北朝及光明。魏晋以前,来姓已繁衍到北方河南、山东、安徽等主要地区。此后因“永嘉之乱”,中原土族大举南迁,朱姓也不例外。北方朱姓的南迁使得南方的朱姓更加庞大。人数也急剧增加,以致到南北朝时,朱与张、顾、陆成为我国江南四大姓氏。至南宋朱熹,他原籍为安徽婺源人,后迁居福建,其族号称“紫阳本派”,散居闽、粤等地。自朱元璋创建明朝,朱氏贵为国姓,族大势盛,于是改濠州为凤阳(朱元璋出生地),其后族人立“凤阳”为堂号。

历史上朱姓的分布和迁移

秦汉时,朱姓已普遍分布于中原和华东地区,尤其在江苏南部兴起,形成江南朱姓大族。同时由中原向西北的陕西挺进,至东汉末,朱姓的足迹已西达四川、南抵福建。唐朝时朱姓已出现在广东。明朝是朱姓的鼎盛时期,朱元璋大封同姓王,大赐国姓朱,这样朱姓迅速地向全国发展,特别是明初向云南的进军和屯垦,使西南地区的朱姓得到很大的发展。明朝末朱姓进入了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朱姓大约有1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排在第十位。朱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15.8,占江西省总人口的2.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河南(14.3)、江苏(10.4)、浙江(10.2),这四省朱姓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四川(9.3)、安徽(7.6)、湖北(7.4),这三省的朱姓又集中了25。全国形成了赣苏浙皖豫、川鄂两大朱姓聚集地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朱姓大约有18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列为第十一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朱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600年中朱姓人口总增加率为69,净增加了76万。明朝时期,浙江为朱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19.4,占省总人口的2.4。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18.3)、江西(13.7)三省,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51;其次分布于甘肃(9.5)、山东(6)、福建(6),这三省的朱姓又集中了22。宋、元、明600余年,朱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同时也向西北和西南运动。东南地区的朱姓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国重新形成了苏浙赣鲁、福建、甘肃三块朱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朱姓的人口已达1 512万,为全国第十四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26。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朱姓人口由186万增到1 512万,增长了大约8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朱姓人口的增加速度大大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可能与在明朝灭亡之后,皇族朱姓因遭追杀避国难而改姓,以及由其他姓氏所改的朱姓又纷纷改回原来姓的缘故有关。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14.8)、广东(10.5)、浙汀(9.8)、河南(8.9)四省,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四川(6.1)、安徽(5.8)、湖南(5.1)、山东(4.6),四省的朱姓又集中了21。江苏为朱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3。全国形成了苏浙皖的朱姓高密度聚居区。在近600年期间,朱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西南、南方和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当代朱姓的分布频率

朱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东部,每平方公里的朱姓人口达到6.4人以上,有的地区最高达到11人以上。密度最高的(6.4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2.1,朱姓人口大约161万;3.2-6.4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4,朱姓人口大约283万;1.6-3.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5.1,朱姓人口大约767万;不足1.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5.4,朱姓人口大约301万。

朱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朱姓在华东地区的长江三角洲是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在江苏南部、浙江、安徽东南。广东珠江三角洲、云南昆明地区,朱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6以上,杭嘉湖地区高达3,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5;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江西大部、福建、广东大部、云南大部、黑龙江东部和西北,朱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2-1.6,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9.2;在青海湖以东的其他地区、新疆西北,朱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一1.2,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52.8;其他地区,朱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不足0.4,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3.5。

血型分布特征

朱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497万,占32.9;A型437万,占28.9;B型440万,占29.1;AB型138万,占9.1。朱姓总人口1 512万。

江苏大部、浙江大部、安徽南部地区是朱姓人口最密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3.3,朱姓220万,约占朱姓总人口的14.6。其中O型76万,A型66万,B型59万,AB型19万。

苏浙皖其他地区、冀鲁豫、川鄂湘赣、闽粤、滇中北、黔北、甘南、青东南、宁夏、陕南、辽吉黑、内蒙古东部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1.3,朱姓991万,约占朱姓总人口的65.5。其中O型325万,A型287万,B型289万,AB型90万。

其他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31.1,朱姓301万,约占朱姓总人口的19.9。其中O型96万,A型84万,B型92万,AB型29万。

朱姓来源

  1、朱姓始成於西周,是古帝颛顼高阳氏之后。古帝颛顼的玄孙陆终有6个儿子,第五子名安,大禹赐曹姓。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安的后裔曹挟在邾(今天山东省邹县一带),建立邾国,附庸於鲁国。邾国又作邹国,亦称邾娄,有今山东费、邹、滕、济宁金乡等县地,建都於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於绎(今山东邹县东南纪王城)。到了战国中叶为楚所灭,邾国贵族以国为氏,就是邾氏,后邾国君主支庶子孙又去邑为朱姓。

  2、另据<<魏书·官氏志>>记载,鲜卑族竭烛浑氏 朱可浑氏,在孝文帝时住在洛阳,他们一起改为朱姓。

  3、《元和姓纂》记录说舜时有一个大臣名叫朱彪(一作朱虎),他的后人以朱为姓。由此看来,帝舜时代就已经有了朱姓。居住在闽、粤等沿海地区的朱氏,从明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4、出自曹姓,是颛顼帝的后裔。相传颛顼帝有个孙子叫陆终,生有6个儿子。其中,第5个儿子叫安,姓曹,封在曹(今山西东定陶县西南)。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振铎在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挟在邾国,称邾子挟,附庸于鲁国邹县。春秋时,传至仪父,见齐桓公称霸诸侯,便附从于齐,进为子爵之国,亦称邾娄。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遂以国名邾为氏,后又有人去邑以朱为氏,称朱氏。

  5、宋国的开国君主宋微子启(商纣王的庶兄)有裔孙朱晖,原以国名为氏,称宋氏。春秋时,诸侯灭宋,其后裔逃至砀(今江苏砀山县),改宋氏为朱氏。

  6、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浊浑氏、朱可浑氏改为汉字单姓朱氏。

电子家谱近期很流行,修缮的话可以看看百姓通谱网的同心圆家谱哦,好用。

历史上的朱姓,也与中国其他族姓一样,非常重视本族姓历史的编修。最早的朱氏族谱兴修于何时何代,资料不足征;但作为汉魏六朝东南最古老和庞大的门阀世族,朱姓已有家乘、谱牒。

隋唐之世,谱牒之学大兴。当此之时,朱姓谱牒不仅藏于私家,且为国家收藏,甚至公开流传于世。所以宋人欧阳修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时,才可能将宰相朱敬则的沛国朱氏世系理清。唐人林宝的《元和姓纂》,也应是参考了朱氏谱牒而撰成其“朱姓”条的。

理学大师朱熹也非常重视族史的研究。他成名后,曾率领福建族人到安徽婺源寻根访祖,又亲自编修了《婺源茶院朱氏族谱》,并撰写谱序。他的这种重视家族历史的态度,为后世朱氏树立了榜样。

明清之世,朱姓修谱之风更盛,并产生了如南海九江朱氏的朱次琦这样的谱学名家。朱次琦在继承前人谱学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编纂体例,强调重实证的修谱方法,编成了一部清代谱牒的典范之作《南海九江朱氏家谱》,被誉为“清代谱牒学发展中的一个大家”(见《谱牒学研究》第三辑所载冯尔康文《清代谱牒学家朱次琦》)。

解放以后,祖国大陆朱姓修谱一度中断,但港、台地区则仍有公刻或私印朱氏族谱问世。时至今日,修谱之风在祖国大陆又悄然兴起,就笔者所知就有多处朱姓在新修族谱。如湖南平江岑川紫阳堂1991年九修《朱氏宗谱》,1993年湖北应城紫阳堂《朱氏宗族》,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新修族谱。

唐,介公(朱熹为介公十二世孙)之十八世孙万四公在南宋末迁桐城罗塘洲,后第三代朝二、朝四、朝六、朝九四兄弟迁会里(现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会宫镇)。成为现遍布全球朱姓之始。这一支已于2011年完成会里朱氏忠恕堂九修家谱,共二十二本。

朱元璋统治明朝,历史上朱也曾是皇族姓氏,价值不菲。不过现在已经没有等级之分了,朱姓子孙遍布全国。今天我们整理了一份完整的朱氏族谱和世代表,希望有助于你的了解。

朱姓历史起源

朱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主要来源于姬姓、齐姓、子姓以及少数民族的改姓。在中国历史上,朱建立过两个王朝,除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另一个是五代十国时期朱温建立的,所以他的家族非常庞大。据记载,是德氏的祖先,现在主要分布在江浙皖一带,分布很广。

:

朱氏家谱字辈二十个字

1江苏南靖太子朱标为第一代:“云纹服从祖训,吴沁大军胜,顺便应幸,师者善用之”;

2安徽萧县朱一代:广经济述略。阎存亮,慎独德,李茂,怀一,常思”。

3陕西Xi安秦王朱商,是一代人物:“尚志公诚,惟敬友善,忠厚老实,年轻时永远忠贞不渝”;

4川闽汀州朱一代:于冰一代昌盛,慧星华宇极有修养,茂松洪大公瑶家荣。"

5、山西太原王瑾朱彝代:“吉美钟繇,知新事,敏而求之,察心而赏咸景,继前学,礼敬三奖,九域以义论叙。官仪原在汉,天下犹思周”;

6江西南昌朱一代:“穆昭兴榜太极承前二,昌明永顿小有知梁诗立中国篇”。

7山东高密朱一代:“想学习晋干坤孔会道丰年”。

8第一代朱,京亲王:“高瞻远瞩,侯在易常在,慈和易伯仲,简景帝为先”;

9河南开封府朱,是一代人:“有子于太平,勤于肃公,绍伦傅惠润,昭格永,传家宝洪,国庆凤鸣春,编年史常兴孝,钦宗永保仁”;

10湖南湘乡朱代:“孔、孟、尧、舜、永光、万年、兴国、祥瑞,朝廷集太平、郭先训诗书,后坤承纪,立元大、真干坤”。

1河南邓州朱代:“诸子公平正直,一周承诸子,先志以德开导”。

12湖北武汉楚王朱桢,是一代人:“纪萌荣,华英荣,红菜升伯颜,毛诗礼满功”;

13朱代江苏镇江:“威明荣华登爵立此发达白鹭世统万福有通”。

14第一代朱山东青州:“圣人可久誉,智可尊,修期深雅,禅定可复”;

15广东云浮朱代:“琼英、秀莲广八大魏勇七剑”。

16第一代朱谭,山东兖州王陆人:“昭太阳为健者,观长寿福乐,励望而达两端,会本宁于康庄,会傅友德于李明,动祥光于山野。

17四川成都的蜀王朱纯一,是一代人:“越右沈滨让,成至平,燕晋沈,段居吴”;

18湖北荆州王祥白澍,第一代:“九真开方悦,崇尚礼义,刚毅,循贤,自持”;

19代王朱贵义,山西大同人,是一代人:“荀氏成丛军,崇庭定义,传义连秀玉,兵震庄弘基”;

20朱,王素,甘肃兰州人,是一代人:“湛卢龚珍珍珍,知其忠,颜回幸,凯豪在恒隆”;

21朱智,廖望人,湖北荆州人,是个艮

26甘肃平凉第一代汪涵朱嵩:“樊冲徐征,荣郎余浪,于一鱼雨,使价许范伟魏”;

27、山西长治王诜朱墨——第一代:“你年轻,你光荣,你能干,你自豪,你高尚”;

28江西南昌第一代王安朱颖:“许飞滨庭尚,翔,霁矩,工笔勾勒”;

29第一代朱,河南南阳唐王:“琼枝密宇宙,玉林大师,开悟蒙古体,嘉里谢明图”;

30董,湖北安陆人,是一代人:“魏文,赵玉吉,隗英仪”;

31朱,河南洛阳,一代人物:“我以典誓,我以凤誓,应奖于域,坤得金”;

32广西桂林靖江王朱守谦是第一代人物:“我敬佩,彼此认同,我将受国家之荣。如果我走纯路线,我就会出名。”

3重庆铜梁朱词代:《天行顺官清民自安溪县生瑞草子孝而宽心》。

满族朱氏家谱

★★★[朱] 满族老姓包括:乌雅氏、扎库塔氏、朱锡哩氏、珠尔奇氏、珠尔苏氏、珠佳氏(蒙古亦有此姓)、珠雅拉氏等,以及加入满族的珠尔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