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教写作文的那家好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3收藏

阜宁教写作文的那家好,第1张

1 阜宁哪家作文辅导好

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

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

2 作文 阜宁的变化(450字以上)

只觉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是在阜宁这块土地上长大的,在那时只知道阜宁城和我在的学校阜宁五。七中学,因为小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那时小是不知道好好的读书,在漫漫的长大后,才知道我们的阜宁在中国,在江苏是什么的一个水平线上,知道了阜宁在外面的世界里差得太多,还是因为小就想着怎样离开,在阜宁是没有一样让我向往的地方,再慢慢的长大后知道了阜宁是我的家,就好比是我的父母,是射活的水抚育了我们,更大的时候知道了将来的阜宁需要我们来建设,所以,我们需要的是知识和财富来发展她。

要说阜宁的变化是快的,如果老沈能更早点来阜多好啊,唉,也没有办法,这是受到全国的大气候所定的,以前的204是在通榆路的一条线上的,在新车站的大元盘永远是人和车最拥挤的地方,也是最乱的地方,到了这个地方没事请不要停留,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理由。在大家的心理就是这么想的,仅仅那么一条老大街也是破烂不堪的景致,现在的阜宁城路比原来宽了,人也文明了,精神了,城南的变化更大了,关心阜宁的发展就知道有多大了。整体上已经融入了城市发展快车道的大潮中去了。美中不足的是西大街就谈不上什么发展了,老百姓姿态是高,拥护 政策的。有一天到那边的一个朋友家去玩,说出了好多的苦;房子是平台,墙、顶发黄、发霉、甚至还有的地方流水呢!以前没有钱盖,没有办法在那个时候每天的温饱还不知道怎么解决,盖几间平房还要拖债的,本来阜宁人民的底子就差,现在多后悔还不如盖人字头的好。加盖 不让,想盖个隔离热层也不让盖了,我们这里以前就乡不乡,城不城的。普通老百姓能盖得起房子就不错了,真的好难啊!如果 要用还要让地,为了支援新阜宁的建设做出我们老百姓应该有的责任。现在的老百姓的生活也是叫没头的苍蝇到处乱转。为了配合新阜宁的发展再将就着过个几年再说吧, 也有难处,因为我们的阜宁经济就发展的不好,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

我们的阜宁在发展,在前进,因为有我们新一任的 和崭新的思维迎接新一任的挑战,更需要那些有识之士关心、呵护我们的阜宁。让我们的阜宁在盐城、江苏、能在全国甚至在世界都知道有我们阜宁的存在,在那时候我们自豪的说,我们都说是阜宁的。

就是因为这样我们陪着阜宁一起度过四、五十个年头,我们阜宁在全国,江苏的大气候下,发展的速度在本地是快的,我们还要咬紧牙关,敢于争先,勇往在前,把我们的阜宁建设的 更富 更强 更美好。

3 写作文阜宁白天鹅公园

我的外婆家住在阜宁,那里有金沙湖公园、白天鹅公园……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白天鹅公园。

白天鹅公园位于阜宁城南新区黄金地段,北依阜宁中学,占地面积350亩,其中湖面面积135亩,湖面为天鹅造型,据说项目总投资近5000万元。白天鹅公园已成为阜宁广大市民和游人休闲娱乐、观光的主要风景区。

那里有有紧张 的过山车、碰碰车,有形态各异的彩灯,有令人心惊肉跳的幽谷探险等,但是我最喜欢玩的还是划小船。湖面很大,湖水清澈,有许多小船停靠在岸边。

船很小,只能一个人在上面,有一对船桨,身体先是前倾,然后用双手拉船桨,身体后仰,双腿用力,船就飞快地前进。划船最难的是划船时手和腿的配合。

小荷作文网 我对姐姐说:“我们围着游泳池看谁能先绕两圈。”于是比赛开始了,姐姐飞快地划了两圈,而我才花了一圈。

我输了。还有极目远眺,湛蓝的湖面上还有几艘游艇正在随风飘荡。

白天鹅公园真是太美了。

4 写阜宁大糕的作文

在门口的菜市场看见了阜宁大糕,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故乡吃阜宁大糕的往事。

阜宁大糕出在我的故乡苏北阜宁,而我的老家就在阜宁陈集那个小村子里,我们家是村上可数的以做阜宁大糕为生的人家之一。从祖父到爷爷再到父亲,祖上三代皆为农,而做阜宁大糕可以说得上是家庭“副业”了。

祖父过世得早,懂事后据大人们说去逝时连爷爷都还没出世——爷爷连自己的亲生父亲都见不上一眼,更别说我这个做曾孙子的。虽然爷爷做这阜宁大糕的手艺并不直接来自祖父,但在老家做阜宁大糕这一行业还说不上很难,何况那个年代我们郑氏大家族里面阜宁大糕出色的还大有人在,加上爷爷自己的琢磨研究,一摸索就上手。

没想到爷爷这么一摸索,就差不多半个世纪一做就是一辈子。 我是吃着爷爷阜宁大糕长大的。

听说我一出生就哭叫得厉害。那年头,我们这样的家庭里没有牛奶。

可我有爷爷做阜宁大糕。于是爷爷用往阜宁大糕我小嘴里一喂,我就安静了。

看着自己的孙子,爷爷他乐得在笑。

就这样,从此这个以阜宁大糕为生的农家小屋里多了一张吃阜宁大糕的小嘴巴。从我的舌头开始懂得分辨品尝各种各样的味道的那一天起,我就记下了爷爷做的阜宁大糕的味道——就一个字,甜和糯。

每天早上起床后,我捧着小碗守在爷爷旁边,等着阜宁大糕“出格”,爷爷总会眯着眼睛,乐呵呵地看着贪吃的孙子。就这样,爷爷的白胡子百头发,还有那晶莹透白的阜宁大糕成了我童年时代最纯白的一片天空。

从小吃着阜宁大糕长大的我却并不懂得做阜宁大糕的“程序”。然而我对爷爷做的阜宁大时小心小心翼翼严肃的劲儿却记忆深刻。

从磨大米到米粉然后上格蒸糕,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爷爷从不许我在旁边胡闹。

那时候我心里就直嘀咕:是不是因为阜宁大糕拿在手上容易破烂啊?带着这个疑问,我曾经多次偷偷地“企图”把阜宁大糕抓在小手上试试,但每一次都是刚碰上拿在手中,大糕就把我烫的往地上掉下。为此我糟蹋了不少阜宁大糕,当然也没少挨爷爷的骂。

爷爷骂过后,就一手吸着烟袋一手把弄着我的小手,吐一个烟圈就喃喃叨一句:树林啊,你的手不是用来做阜宁大糕的,不是的。”

也许爷爷说得对。要不怎么他拿阜宁大糕却有着一手好功夫?烫烫的蒸格在爷爷的双手中是那么的轻松,我曾经暗地里拿自己的小手跟爷爷的大手比较,老是奇怪,为什么爷爷的手掌上满是硬硬的、刺手的老茧子拿阜宁大糕不怕烫,而我的小手却不能拿不起阜宁大糕?这是我小时候老琢磨不透的一个问题。

今天我才知道,爷爷不会说,他不可能告诉我诸如“做大糕要像做人一样精心细致”此类深刻的道理。这样的话语不属于我那阜宁大糕的爷爷。

爷爷只是一介农民,在他眼里,做大糕也许只相当于一件农活儿而已。爷爷身传给我的,就只有做阜宁大糕时那股谨慎认真的劲——如同那香甜糯的大糕一样,叫我一辈子都难忘。

父亲远离故乡,来到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让我在大都市里读书成长。很多年没有看到吃到过阜宁大糕了,今天大城市的菜场里让我又看到熟悉的阜宁大糕,看着老乡在用机器现切的大糕加了许多的蜜饯辅料,虽然有点怪怪的但我还是买了一包现切阜宁大糕,放到嘴里却怎么也找不到爷爷做阜宁大糕的味道。

难道是口味变了还是自己挑剔,取回家给父亲和兄弟姐妹们尝尝味道,可他们都说味道很好,吃的很有滋味。可我怎么没有感觉到呢,难道是阜宁大糕变味了,肯定不是。

当父亲品味之后说了一句:还是在老家时爷爷做的大糕好吃。此时的我终于明白了,爷爷做阜宁大糕,有一种味道,那是一种很特别的味道,就叫做故乡的味道,这味道里蕴含着对故乡的热爱,对故乡的怀念,有着对亲人的思念,阜宁大糕传递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感情那是是老家的情,这份情是亲情。

5 关于阜宁英雄戴俊的作文

英雄离去 江苏阜宁乡亲挥泪悼戴俊(组图) 血洒长安壮举撼人间,魂归故里英名永流传。

昨天上午,阜宁大地刚刚告别了前夜的一场滂沱大雨,但依然天气阴沉,潇潇细雨下个不停。经过20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在西安勇救被劫少女而英勇献身的戴俊遗体,在妻子、女儿、兄弟、生前好友以及当地 领导的护送下,回到家乡阜宁。

阜宁各界上万名群众怀着崇敬的心情,自发地涌向吊唁大厅、涌向灵车经过的街头,挥泪迎接英雄魂归故里,向故乡骄子致敬! 从前天夜间开始,天气阴沉的阜宁县城突然大雨滂沱,直到昨天早上,大雨才渐渐转成了小雨,仿佛在为英雄的离去悄悄落泪。 “英雄戴俊悲壮回故里,百万人民来相迎”、“英雄戴俊家乡人们永远怀念你”、“沉痛迎接见义勇为英雄魂归故里”……马路上、国道旁、殡仪馆的大门上,一条条高挂的白色条幅告诉人们,这是一场为英雄召开的追悼会。

此时的阜宁县殡仪馆内,人山人海。 得知英雄戴俊的追悼会将在这里举行,阜宁各界千余名群众一大早就冒雨赶到这里,目送他们心中的英雄“走”完最后一程。

省、市、县有关领导来了;条岗村的父老乡亲来了;素不相识的群众来了;曾经受过戴俊资助的学生来了;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来了…… 哀思、悲痛和崇敬清晰地写在每个人的脸上。一位专程从城里打车到殡仪馆的市民动情地说,从报纸上看到戴俊的事迹,为家乡出了这样一位了不起的英雄感动不已,听说英雄当天“回家”,自己一大早就出发赶到殡仪馆,送英雄一程。

殡仪馆的工作人员说,从早上5点半开始,就有附近群众向追悼会现场聚集,还有许多市民冒着雨打车从城里专程来到殡仪馆悼念英雄。而通向殡仪馆的路上和吊唁大厅内,各界人士送来的数不清的花圈,倾诉着人们对英雄的无限哀思和崇敬。

“勤勉创伟业豪情睿智丰碑映山河,舍身救危难侠肝义胆英明昭日月”、“俪山噩耗兄弟取义,射水呜咽英雄成仁”……吊唁大厅内,一条条高悬的挽联也向人们诉说着英雄的壮举。 在迎接戴俊遗体的人群中,来自戴俊家乡沟墩镇条岗村的村民最引人注目。

200多名群众有组织地站成一排,在雨中,他们胸前挂着白花,身穿雨披、打着雨伞,默默地伫立着,所有人的目光都向灵车即将驶来的方向望去。他们盼望着,盼望着条岗村的好孩子、村民眼中的好心人——戴俊早点归来,再让乡亲们看上最后一眼…… 条岗村村干部告诉记者,知道戴俊当天“回家”,200多名村民早上5点就到村部集中了,乘车前往殡仪馆。

苍天垂泪哭迎英雄回家 “你快去叫爸爸,把他叫醒……” 8时50分,在警车的引导下,经过2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挂有黑色纱幛和戴俊遗像的灵车车队,出现在迎候人们的眼中。顿时,已等候多时的戴俊亲属和乡邻们,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悲痛,泪水从眼眶中夺目而出。

灵车上,护送大哥回家的戴荣、戴将、戴贵兄弟三人,看到父老乡亲们那一张张熟悉的脸庞和挂满泪珠的双眼,也不禁放声痛哭。 8时57分,当戴俊的遗体被从灵车中拉出,送到吊唁大厅时,亲属和乡邻们哭喊着扑上去,想再看一看他们心目中敬重的“大俊”,现场一度失控。

戴俊的三弟戴将不顾众人劝阻,更是疯狂地冲向安放大哥遗体的灵柩,连棺材周围的护栏都被撞倒两根。 9时10分左右,戴俊的妻子卞正琴在众人的搀扶下,悲痛地来到吊唁大厅;而女儿戴婷则手抱爸爸的遗像,默默地站在戴俊的灵柩前,一声不吭。

戴俊亲属告诉记者,几天来的丧父之痛,已让戴婷流干了眼泪,只是一直低头抱着爸爸的遗像,跟随在妈妈的身旁。 看到丈夫的遗体,卞正琴哭喊着,企图伸出手再去摸一摸丈夫那熟悉的脸庞,只见她一把拉过女儿,喃喃地说:“那是你爸爸吗?你快去叫爸爸,把他叫醒……”一家人近在咫尺,却阴阳两隔,此情此景,无不让现场的所有人潸然泪下。

“大哥是我们心中的一棵大树” 9时37分,英雄戴俊的追悼大会开始。江苏省省长助理、省公安厅厅长黄明送来了花圈,江苏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盐城市委政法委、盐城市公安局以及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政法委、陕西省公安厅、西安市委市 等单位也送来了花圈,向英雄离去表示沉痛哀悼。

江苏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副理事长朱义泉,盐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沈德林,阜宁县委书记祁彪、县长王连春等同千名群众一道,向戴俊遗体鞠躬默哀。阜宁县长王连春及沟墩镇书记分别致悼词和英雄生平介绍。

“万万没有想到,我们兄弟会以这种方式将我们最最尊敬的大哥从西安带回家。”面对众多的乡亲和领导,戴俊四弟戴贵在致答谢辞中,已是泣不成声。

他说,“仅仅两个多月前,大哥还从西安回家拜祭过世的父母,但今天,我们却面对这样一个无法接受的现实,来拜祭我最亲爱的大哥。5天前的一个夜晚,大哥为了救一个素不相识的打工女孩,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大哥是我们戴氏兄弟心中的一棵大树,大哥是舍身而取义的,我们对大哥这种悲壮义举感到无限光荣。” 戴贵悲痛地说:“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我们马上就要和我这个好大哥、家乡的好儿子做永远的诀别了,此时此刻,我无法表达心中对大哥难以割舍的爱。

只愿大哥能在九泉之下保佑嫂子。

6 我对阜宁献一策作文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富饶、风景如画的城市里,那里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 — 阜宁。

阜宁 ,属 江苏 省 盐城 市所辖县之一。地处 江淮平原 中部,县域面积 1439 平方公里 阜宁是历史悠久的县份 。 阜宁人文荟萃,人杰地灵,是著名的 “ 散文之乡 ” 、“ 淮剧 之乡 ” 、“ 杂技之乡 ” 、“ 全国建筑之乡 ” 和 “ 长寿之乡 ” 的美称。

阜宁的主要特产有阜宁大糕, 又名 玉带 糕。 它 选用优质糯米、纯净白糖、精制油脂及高级 蜜饯 ,按其比例加工而成。 切 成薄片包装 , 其条形完整, 棱角 清晰,厚薄均匀,大小一致。 阜宁大糕 具有色白、片薄、滋润细软、卷得起、放得开、烧得着等特点。唯不宜久藏,口味香甜、营养丰富、老幼皆宜。

阜宁还有许多的文化遗存,如:兴国寺、盘龙古寺、东园新石器遗址 等。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兴国寺, 兴国寺 位于阜 宁县城之中 , 射阳河之畔, 原 名 真武庙,始建于北宋景德年间,原是一座道观。北宋以前,阜 宁 地邻大海,地势低洼,水灾频发。人们为企盼家乡安宁,建真武庙以镇水患。真武庙为一座穿斗式柁梁木结构房屋,殿堂长 10 米 左右 ,进深 近 5 米,檐高 约 3 米,整个院落 400 平方米 左右 。殿内原来只供奉真武大帝,后来佛道同时供奉,再后来又将真武大帝的神像置于偏厢房供奉,真武庙景区逐步 逐步的 遍成一座佛教禅院。 经过 考古学家、建筑专家到庙宇考证,确 认 这座庙宇为宋代建筑,具有保存价值 。 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茗山法师 亲 书寺名 为 “ 兴国寺 ” 。 现今已把兴国寺 建成集佛教文化研究、佛事活动、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寺庙。

美丽的阜宁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好地方啊!

7 关于家的作文怎么写啊

家属于离开家的人,因为他需要家温暖的照顾和细心的体贴;家属于失去家的人,因为他需要家的激励与鼓舞;家属于刚刚失败的人,因为他需要家的拥护与开拓……

家,永远属于我,一个内心需要阳光的人。

家,是每一个人的期望与梦想,因为家将记载你一步步成长的体验,它是神灵的向往,是太阳的光芒,它哺育着每一个善良的人。

我的家,我的成长,我的记忆,我的欢乐,我所有的一切,都在家中得到了延长。在家中,我永远都需要家的关怀与扶养,因为我的身影不曾离开……

家中的每一块砖,每一块瓦,或许都留有我的足迹,或许那是我淘气的体现,或许那是我成长的经历;不管怎样,我始终在家中,始终未曾离开,始终都被养育着。

家,是我人生的起点,是我生命的开始,在家中,我向世界宣布了我的到来。

家,给予我温暖,给予我关爱,在成长的道路上给予我所需要的一切。

所有的东西也许都会随时间的消逝使人忘却,但忘却不了的则是家的身影。

唐代诗人李白在诗中则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云来表达对家眷恋只是我不曾体验过李白当时的处境和心情,我只懂得:在家中很快乐,很幸福。

在不久在将来,也许我会外走他乡,到了那时,我不知道自己会成什么样子,会是什么心情,但盼望着:我与我的家同在,我需要家的扶养。

我成长,我快乐,我温暖,我幸福,我爱我家——I love my family!

8 关于家的作文500字(写的朴实一些)

第一篇:家家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一首漫长而精彩的人生插曲。

它承受着我们的一切。当我们内心受到创伤,受到挫折的时候,我们不必伤心,因为家成了我们的伙伴,我们的知己。

长夜里,独自一人坐在家里向家轻声诉说,让家来聆听我们的故事,我们的歌。家也是治疗伤痛的最好地方,它会为我们抚平难以愈合的伤口,让伤痛只留在昨天,让我们的今天更加精彩。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人对自己的家都有种无法形容的亲切感。

我的家就像一个小小的避风港,使我幼小的心灵得到抚慰,使我感到亲情的温暖,使我对于下一次的拼搏充满了自信……我们家的生活气息十分民主,和谐,融洽。每天吃饭的时候,便会讨论当天遇到的一些问题,有时为了一个观点而争论不休,进而达到了沟通、理解。

这个时候爸爸还会问我一些有关学校的事及我在学校的表现。有时我做错了事,爸爸就会提出严肃的批评,妈妈则会耐心地启发教育我。

我们家的教育气息也很浓,爸爸妈妈很注重我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妈妈,特别关注我的成长,教我如何烧饭、拖地板、洗衣物等等。现在我经常烧些简单的饭菜,动手洗自己的衣服。

在学校里,我特别爱劳动,总是积极地抢着干脏活重活,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这是与父母的教育分不开的。

我家最特殊的气氛是下雨天,这样的天气不能出门,我和爸爸妈妈各抱一本书,各人占一间屋,开始了一天的阅读。窗外是哗哗的雨声,室内则是一片静静的读书声,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景致啊?我的家没有华丽的摆设更没有豪华组合音响与大屏幕的彩电。

有的则是简单的家具与成堆的书。我在这些书的海洋中阅读、成长,我的心灵在书的熏陶下有了对知识的渴望、追求。

因此,我要好好学习,刻苦努力,不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我做作业满头大汗时,她送来一支冰棍;我口干舌燥时,她及时雨一般地送来一杯温水……这些都无一不让我感动。

要是这时妈妈能在身边该有多好啊?你说,我能不爱家吗??第二篇:我的家,我的温暖家,一个温暖的代名词。在这个偌大的世界里,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间,家就像是一个永远屹立在风雨中的避风港,是你唯一的依靠。

是的,无论你在外面经受了多少风雨,受了多大的委屈,走进这间也许再平凡不过的房间,你就可以忘去太多不快,抹去太多泪水,依然觉得人生很美好。或许在关键时刻,这是能让在人生的旅途中走累了的你唯一可以驻足歇息的地方!在我温馨的家庭中,爸爸的幽默经常让我忍俊不禁;妈妈的体贴经常是我倍感温暖!我可爱的家庭,总是带给我太多感动!进入初中后,学习任务固然繁重,时间也更紧了,每天都要很晚才能回家。

好几天,天色很晚了,我却仍然在半路赶着。不知为何,平日里这段并不漫长的两点构成的一线当时显得如此煎熬,走到灯火阑珊处更是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

正值寒风凛冽的冬天,更是让人毛骨悚然,黑暗促使着胆怯的我加快了脚步,渐渐地,近了,近了,离家越来越近了,一束耀眼的光芒使我不由自主地往前看,嘿,原来是我家的灯还亮着,真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激动。接着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熟悉的身影,焦急地徘徊在家门口四处张望着,定睛一看,是母亲!我诧异了,在这么冷的天为了等我而呆在外面吹着刺骨的风。

此刻的我尽管耳根被冻得通红,我却丝毫没有感觉,心里不是有暖流涌过,突然发现,眼睛热热的,那一片湿湿的东西逐渐模糊了我的视线……我可爱的家庭中,总是带给我太多快乐!又是一个周末,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放松一下,这种闲暇时光当然不能浪费啦。嘿,不过说到我家,周末的时候还真挺有趣的。

一大清早,我就起来,想着上网听会儿歌,却看到老爸饶有兴致地翘起腿晃头晃脑地边听边唱着,呵,来得真不是时候。心想:看会儿电视也不错,可老妈却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要回看昨天晚上电视剧啦,你去客厅看。”

哎,心里真不是滋味,他们倒好,还在一边偷笑。不过我最期待的就是吃晚饭时间,哈,先是一家三口盯着一盘菜,然后就在那里抢,最后经常是两败俱伤,因为我速度最快,哈哈!吃过晚饭,透过月亮照射下来的剪影,煞有介事地一起并排走在小区的花园里,享受着空气的清新,吮吸着众花掺杂在一起的花香味,别提多有趣啦!我可爱的家庭中,总是教会我太多做人处事的道理!记得那一次,我原本和同学约好去买书,结果早上我还是没有起得来,就没有去,结果被爸爸发现了,硬是要我去并给同学道歉,我刚开始不以为然,却记住了父亲语重心长的一番话“孩子,你还小,等你长大了进入社会,为人处世最重要的是诚信,如果你连这点都做不到的话,你就太失败了,这个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从此,我记住了,有一种道德叫诚信,并努力地去做着。

我的家就是这样,总是在不经意间留给了我太多精彩的回忆!我永远也忘不了那盏永远只为我点亮的灯,我永远忘不了父亲对我的铮铮教导,我永远忘不了妈妈清晨。

沛 郡:沛郡也称沛国郡,始建于汉初。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将家乡泗水郡改为沛郡,治所在相县(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北)。王莽改为吾符郡,东汉改为沛国。三国魏移治沛县(今江苏省沛县)。西晋还旧治,后复为郡,又移治沛县。南朝宋移治萧县(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北齐时废。早期沛郡所辖范围,包括今安徽淮河以北,西肥河以东,河南夏邑、永城和江苏省沛县、丰县等地。东汉以后的沛郡,所辖地域大为缩小,而且郡治屡有迁移。不过,作为刘姓郡望意义上的沛郡,主要是指西汉时的沛郡。沛郡刘氏望族多出自西汉皇族楚元王刘交之后。如淮南王刘安,就是沛郡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刘向,居沛县。三国魏扬州刺史刘馥、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晋代名将刘毅(齐悼惠王刘肥之后)、丹阳令刘恢等,都出自沛郡。他们的子孙后代在南北朝有多人做官,因而沛郡刘氏在当时成为江南大族。据《元和姓纂》记载,沛郡相县刘氏是楚元王刘交小儿子棘阳侯刘调之后。这支家族在晋代有荆州刺史刘翁叔,生子刘弘,任晋光禄卿、丹阳尹。刘弘之子刘琰,字真长。刘琰之孙刘巘,梁朝著名学者,人称文范先生。刘巘五代孙刘显,生二子:刘輶、刘臻。刘輶玄孙刘济,唐朝中书舍人。刘济之孙刘伯华,官任工部郎中,生子刘颂、刘茎、刘衮。刘颂,唐朝左补缺;刘衮,检校郎中;刘臻,隋朝时任仪同,封铙阳公。刘臻之子刘翁彦,金部郎中。沛郡刘氏另一有支出自东汉时皇族。刘秀之子刘辅为沛王,其后代世居沛地成为大族。

京兆郡:京兆郡原本为京兆尹,始建于西汉太初元年,三国魏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西安)。京兆刘氏兴起于隋唐朝,其渊源一说来自蜀汉刘氏,一说来自楚元王刘交之后。待考。隋代有刘猛,官任通州刺史。刘猛之孙刘弘基,唐初开国功臣之一,任右骁卫大将军、太仆卿,封夔国公。其子孙在唐朝多人做大官,家族盛极一时。

南康郡:南康郡始建于西晋太康三年,治所在雩都县(今江西省于都县东北)。唐朝时又改为虔州。南康刘氏出自西汉皇族,是楚元王刘交的后裔。据《元和姓纂》记载,楚元王刘交第6代孙刘延寿的裔孙刘璠始居南康。刘璠的第6代孙刘惠骞,南朝萧梁时任同州刺史。刘惠骞的孙子刘悔陵,唐朝时任少府监。宋元以后,南康刘氏更加兴盛。

弘农郡:弘农郡始建于西汉元鼎四年(119年),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省灵宝县东北函谷关城)。王莽改名右扶风。东汉初复名弘农郡,末年避灵帝名讳改名桓农郡。三国魏复名弘农郡。十六国前秦移治陕县(今河南省陕县)。北魏又改恒农郡。北周明帝又改西恒农郡为弘农郡,还治弘农县(即故函谷关城)。隋开皇初废,大业初复置,移治今灵宝县;义宁元年(617年)又移治陕县。唐武德初废。据《元和姓纂》,弘农刘氏大族出西汉皇族,是汉高祖的哥哥代王刘喜的后裔。代王后裔到东汉时有刘琦,官任司徒,始迁居弘农。刘琦之子刘宽,汉恒帝时任南阳太守,累官至太尉,封逢乡侯。其后裔刘隆仕南朝宋为冯翊守,后避居汝颖。刘隆的后代历南北朝到隋唐,世代有人为官,成为当时最显赫的家族之一。唐朝时,弘农刘氏有刘元立,任商州刺史。又有刘钦忠,邓州刺史。他的孙子刘长卿,任工部员外郎。

琅邪郡:琅邪郡始建于秦朝,治所在今山东胶南县琅邪台西北。西汉因之,移治东武(今山东省诸城境),辖51县,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海阳、即墨、崂山、胶县、胶南、沂水、营南、日照、五莲、赣榆(属江苏)及青岛等地。东汉改为琅邪国,移治开阳(今临沂北)。唐朝乾元初废。琅邪刘氏有两支,一支出自西汉皇族,是汉高祖庶长子齐王刘肥的后裔。刘肥之子刘章,封城阳王。刘章七世孙封临沂县慈乡侯,子孙因家于此,后为琅邪大族。晋有刘超,是西汉齐王刘肥的后裔。刘超的父亲刘和,为琅邪国上军将军。刘超初任琅邪国记室掾,随晋元帝渡江后封零陵伯,官至左卫将军,为苏峻所害。另一支琅邪刘氏出自东汉皇族,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琅邪王刘京后裔。汉桓帝时有琅邪人刘猛,官至宗正。

东莞郡:东汉末建安初年,分琅邪郡、齐郡置东莞郡,治所在今山东省沂水县东北,领8县。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朐、沂水、蒙阳、沂源等地。东莞刘氏为西汉齐悼王刘肥之后。刘肥生城阳景王刘章,传国九代至刘津,被光武帝刘秀封为平莱侯,徙居东莞。其后裔有刘穆之,徙居京口,仕南朝宋,累官尚书右仆射。还有刘勰,为南朝梁著名文学评论家,著有《文心雕龙》传世。

平原郡: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治所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地。东汉以后,或为国,或为郡。北魏废。平原刘氏支众多,都出自汉皇族。《元和姓纂》载,汉高祖之子淮南厉王刘长生济北贞王刘勃。刘勃的儿子刘崇,始迁居平原高唐。其后裔至晋代有刘实,字子真,为刘崇的第11代孙,官任太常,封循阳侯。南朝齐将领刘怀珍,为汉景帝之子胶东唐王刘寄后裔。刘寄传国五代,至后汉有刘暹,居平原,至唐而绝。平原刘氏名人还有南朝梁学者刘峻,在东阳紫岩山讲学,从学者无数。另外,后汉和帝长子刘胜曾封平原王(怀王),其后袭封者甚多,如乐安寿王之子刘得、河间孝王之子刘翼等,均封平原王。

高密郡:高密最初为封国,始建于西汉宣帝时,是由胶西国改置为高密国,治所在今山东省高密,辖境包括今胶县和潍坊一带。据《元和姓纂》载,高密刘氏出自西汉皇族,是城阳共王刘章的后裔。刘章“传国八代,后分城阳置高密,遂为郡人。”

东莱郡:东莱郡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治所在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东汉时移治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东)。后改为国,唐朝时曾改为莱州。东莱刘氏来自西汉皇族,是城阳景王刘章的后裔。《元和姓纂》记载,城阳景王刘章第十(原误作七)代孙文王刘悝庶子别封为掖侯,他的后裔因居于东莱,后发展为该郡大族。唐朝吏部侍朗刘彤,就自称为其后裔。

南 郡:始建于战国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汉因之。治所在郢(今湖北省荆州),下辖18县。辖境包括今荆州、宜昌、宜城、南漳、荆门、华容、远安、当阳、第秭归、巴东、恩施、利川、宣恩、枝江等地。隋开皇初废。据《元和姓纂》,南郡刘氏出自西汉皇族,是汉文帝的儿子代王刘参曾孙代王刘义的后裔。南朝宋时有刘凝之,其父刘期公官衡阳太守,家于枝江为大族。刘凝之慕老莱子、严子陵为人,性好山水,携妻子泛游江湖,隐居衡山,终身不仕。

河间郡:河间郡始建于西汉高祖时,到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又改为河间国,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省献县东南)。此后或为郡,或为国。隋开皇初废,大业初及唐天宝、至德问又改瀛州为河间郡,治所在河间县(今河北省河间市)。早期河间郡的统辖范围,约相当于今河北献县、交河、阜城、武强一带。河间刘氏同样也出自汉皇族,又分为两支。一支是西景帝之子河间献王刘德的后裔。另一支则是东汉章帝之子河间孝王刘开的后裔。河间刘氏在历史上名人辈出,如唐代著名宰相刘仁轨所在的尉氏刘氏,就是河间刘氏的分支。唐朝时期,河间刘氏还产生了一位著名的诗人刘长卿。此外,如金代著名医学家刘完素,南宋时伪齐皇帝刘豫等,都是河间人。

高平郡: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改山阳郡为高平郡,治所昌邑(今山东省巨野),辖7县,统辖范围包括今山东巨野、金乡、嘉祥、兖州、鱼台、邹县等地。高平刘氏出自鲁恭王刘馀。刘馀为汉景帝第五子,立为淮阳王,后徙封于鲁。他的儿子刘骄封郁桹侯,徙居高平。刘骄九代孙刘表,字景升,汉末任荆州刺史。

竟陵郡:竟陵郡始建于西晋元康九年(公元299年),是由江夏郡分置的,治所在石城(今湖北省钟祥)。辖境包括今钟祥、天门、京山、潜山、沔阳等地。齐以后辖境渐小,治所屡更,北魏改名石城。竟陵刘氏出自西汉皇族,是鲁恭王刘馀的后裔。《元和姓纂》记载:“鲁恭王馀裔孙章帝封为竟陵侯,因家焉。”后汉有刘焉,为鲁恭王后裔,世居竟陵(今潜江西北)。其子刘璋,汉末为益州牧,后降刘备。

丹阳郡:丹阳郡始建于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是由原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省宣城),下辖17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此地区。三国吴移治今南京,以后辖区缩小。丹阳刘氏出自西汉皇族,是汉景帝之孙、江都王刘非之子丹阳侯刘敢的后裔。丹阳刘氏在唐代有刘邺,字汉藩,任懿宗、僖宗朝宰相。他的父亲刘三复,官刑部侍郎,世居句容。

长沙郡:长沙郡始建于楚国,汉初改为长沙国。治所在临湘(今湖南省长沙市),辖境包括今湖南省大部、广西小部,广东连县、英德和江西一部分。东汉改为郡,隋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年间曾改潭州为长沙郡。长沙刘氏出自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刘发后裔封王侯者甚众,分居湘鄂各处,形成大族。

南阳郡:战国时秦始建南阳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省南阳)。汉代辖26县,包括今河南叶县、鲁山及南阳大部、湖北枣阳、郧县等地。后逐渐缩小。隋朝大业年间及唐天宝、至德时,曾改邓州为南阳郡。南阳刘氏出自西汉长沙定王刘发,为长沙刘氏的北派分支。刘发是景帝之子,封长沙王。后裔有很大一部分北迁河南南阳一带,其中一支更发展为东汉皇族。

范阳郡:范阳郡始建于三国魏黄初七年,是由原涿郡改置,治所在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随开皇初废。范阳刘氏来自西汉皇族,是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据《元和姓纂》记载,长沙定王刘发传国7代后,有支庶迁居范阳郡。东汉时,有司徒刘寿。

庐陵郡:庐陵郡始建于东汉兴平元年,治所在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西南)。唐朝时又改为吉州。庐陵刘氏出自西汉皇族,是长沙王刘发的后裔。《元和姓纂》记载,长沙定王之子刘仓,封安成侯,世居今江西吉安。刘仓后裔非常兴旺发达,蔚为庐陵望族。梁朝时有安成内史刘元偃,世代居信吉州,自称为刘仓后裔。唐代有行昌,左司员外郎。他的孙子刘淑,任殿中御史。

广平郡:广平郡始建于西汉景帝时,是由邯郸郡分置,治所在广平(今河北省鸡泽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北省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及平乡西北、肥乡东北一部分地。后改为广平国。东汉废入巨鹿郡。三国魏复置广平郡,辖境扩大。隋开皇初废。广平刘氏出自西汉皇族,是汉景帝之子赵王刘彭祖之后。彭祖之子刘苍封广平阴城侯。刘苍死,嗣子有罪不得立,遂居广平肥乡。刘苍后代到唐朝出了三位宰相,即刘祥道及其子刘景先,为高宗祖;刘从一为德宗相。其族还有多人在朝中做官,贵盛一时。

中山郡:中山郡始建于汉高祖时,景帝时改为中山国,治所在卢奴县(今河北省定州市卢奴县),所辖范围相当于今河北定州、安国、唐县、新乐、无极、满城、完县、望都和保定一带。后或为郡,或为国。隋开皇初废。西汉时,汉景帝封儿子刘胜为中山王,史称中山靖王,蜀汉刘备家族,就是中山刘氏之后。今日绝大部分中山刘氏都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另外东汉初,光武帝刘秀封第五子刘焉为中山王。但后世中山刘氏中,至今尚未发现有自称是中山王刘焉后裔的。唐朝时,中山郡刘氏在当地就已经衰落。宋元以后,随着源出中山的客家刘氏的崛起,中山郡也重新在刘氏宗族中扬名起来。

广陵郡:广陵国始建于西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治所在广陵(今江苏省扬州)。辖境包括今江苏省扬州、仪征、高邮、宝应、金湖等地。广陵刘氏出自西汉皇族,是汉武帝的第4个儿子广陵厉王刘胥的后裔。刘胥在汉武帝时受封为广陵王,宣帝时刘胥的4个儿子均封侯。后刘胥图谋不轨,赐死,诸子废为庶人。元帝时又立胥子刘霸为广陵王(孝王),传国至王莽时绝。刘胥的子孙世居广陵,形成大族。东汉时有刘胥第6代孙刘贶,官任司徒。又有刘辩,任清河太守。刘辩之子刘瑜,桓帝时官拜议郎。桓帝死时,他与大将军窦武谋诛杀宦官,失败身死。晋代刘颂,官至廷尉、吏部尚书,其家世居广陵,为名族。当时同郡有四大姓:雷、蒋、彀、鲁,均在刘姓之下,时人为之语云:“雷、蒋、彀、鲁,刘最为祖。”

梁 郡:梁郡本为梁国,始建于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此之前叫砀郡,治所在今河南商丘,下辖8县,其范围包括今河南商丘、虞城、民权及安徽砀山、山东曹县诸地。三国魏时始改为梁郡,移治下邑(今砀山)。北魏还故治,隋开皇初废。梁郡刘氏有两支:一支出自西汉文帝之子刘武。刘武于文帝二年受封为梁王(即梁孝王),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因其地卑湿,徙治睢阳(今商丘)。他的后代显贵者众多,遂衍为大族。梁郡刘氏另一支为东汉明帝次子梁节王刘畅之后。刘畅后裔刘海游,于北魏时任南兖州刺史,其后代至隋唐有多人为官,十分显赫。如刘海五代孙刘寂,任兴州刺史。

兰陵郡:兰陵郡始建于东晋,是从原东海郡中分出来的,治所在丞县(今山东省枣庄峄城镇),下领5县。辖境包括今山东枣庄、滕县等地。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兰陵刘氏出自西汉皇族,是汉武帝之孙、广陵孝王之子兰陵侯刘宜的后裔。刘宜在汉宣帝时受封为兰陵王,至于莽时绝封,其后裔为兰陵刘氏主脉。

东平郡:西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改大河郡为东平国,治所在无盐(今山东省东平)。辖7县,包括今山东济宁、东平、汶上、梁山等地。南朝宋改为郡,北齐废。东平刘氏出自汉皇族,有很多支派。汉宣帝第四子刘宇受封为东平王,其后又有成阳共王刘喜之子刘庆封东平侯。后汉皇子刘苍也被封为东平王。他们的后代形成东平刘氏各支,为当地豪强。汉桓帝时,东平宁阳人刘梁聚众讲学,影响很广。汉末刘桢,为建安七子之一,系东平刘氏后裔。明代著名水利家兵部尚书刘大夏家族,也自称东平刘氏之后。

临淮郡:临淮郡始建于汉武帝时,治所在徐县(今江苏省泗洪南),领29县,辖境包括属于今江苏和安徽的睢宁、嘉山、盱眙、六合、天长、洪泽、淮安、阜宁、建湖、盐城、兴化、东台、海安、泰县及泰州、靖江等地。临淮刘氏出自东汉光武帝之子广陵思王刘荆。刘荆的儿子刘平封俞乡侯。平子刘彪袭爵,彪孙刘熙,仕魏为尚书郎。熙子刘述,任东平太守。述子刘建,晋代任永城令,世居临淮。刘建的儿子刘会,官琅邪内史,跟随晋元帝渡江,居丹阳。其子孙仕宋,至梁末又徙居晋陵(今常州)。唐代著名的晋陵刘氏,就是临淮刘氏分支。其代表人物,刘子翼,著作佐郎,他的儿子刘祎之,事武则天为宰相。

东海郡:东海郡始建于汉初,是由原郯郡改置,治所在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北),下辖37县。辖境相当于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州以东和宿迁、灌南以北地区。东海刘氏出自东汉皇族,是东汉光武帝刘秀长子东海恭王刘强的后裔。刘强是刘秀长子,郭皇后所生,本立为皇太子。郭后被废后,刘强贬封为东海王。其后裔嗣王封侯者甚众,遂衍大族。汉代末年,有东海郯人刘虞,出任幽州刺史,累官至太尉,封容丘侯。后与公孙瓒不和,为其所害。

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高阳郡:高阳郡始建于东汉桓帝时,西晋时设高阳国,治所在博陆(今河北省蠡县南)。辖4县。辖境包括今保定、清苑、高阳、博野、蠡县等地。隋开皇初废。高阳刘氏出自西汉皇族,是淮阳宪王之子高阳侯刘并的后裔。刘并在汉平帝时受封为高阳侯,王莽篡汉时免爵。其后裔散居高阳各处,为大族。

宣城郡:宣城郡始建于晋代,是从原丹阳郡中分出来的,治所在宛陵县(今安徽省宣城),辖11县。辖境包括今繁昌、南陵、青阳、池州、石台、太平、泾县、宁国、广德等地。宣城刘氏渊源失考。宋代有刘琦,字公玉,博学强览,立志峻洁。历任都官员外郎、歙州通判、侍御史。清代有刘南英,字宇千,诗人。尤精琴理,著有《琴学集成》。

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所开基。

陈留郡:陈留郡始建于汉武帝元狩元年,治所在陈留县(今河南省开封东南陈留城)。隋开皇初废。陈留刘氏失考。《元和姓纂》列其为刘姓26个旧郡望之一。

济阴郡:济阴郡始建于西汉武帝建元三年,是由济阴国改置,治所在定陶县(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济阴刘氏兴起于唐朝,渊源失考。在唐代有刘晏,官任左仆射,封彭城郡公。刘晏的儿子二子:刘执经,吏部郎中;次子刘宗经,国子祭酒。

河南郡:河南郡始建于西汉高帝二年(前205年),是由原秦三川郡改置,治所在今洛阳东北,辖22县。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今黄河以北原阳县。其后渐小,隋初废。河南刘氏主支出自匈奴族。东汉匈奴左贤王去卑裔孙刘库仁,字没根,后魏时任南部大人、凌江将军。其弟刘眷,生罗辰,任定州刺史。其后又居辽东襄平,随魏孝文帝徙洛阳。罗辰后裔有刘崇望,唐昭宗时任宰相。其后至宋朝有刘温叟,官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有清操。

顿丘郡:顿丘郡始建于西晋泰始二年(公元266年)置,治所在顿丘(今河南省清丰西南),下领4县,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清丰、濮阳、内黄、南乐、范县等地。北齐废。据郑樵《通志·氏族略》,顿丘刘氏出自匈奴族刘氏之后。

东 郡:东郡始建于秦始皇五年,汉代因之,治所在濮阳县(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据《元和姓纂》记载,东郡刘氏出自匈奴,是匈奴刘去卑的后裔。北魏时刘库仁弟弟刘罗辰封征东将军永安公。刘罗辰第7代孙刘政会的儿子刘奇,唐时任吏部侍郎。刘奇的儿子刘超,任河南少尹;刘微,任吴郡太守、江南采访;刘循,金吾将军。刘政会次子刘元象,主客郎;刘元育,易州刺史。东郡刘氏在唐朝多人做官,蔚为大族。

  明洪武至永乐年间,为填补豫、鲁、苏、皖北部战乱灾荒人口大量流失死亡,官府下令从山西省泽州、潞州等地向以上数省移民。官府在洪洞县广济祠设立中转站。明朝政府派员驻此,移民无论来自何方,移向何处去,皆汇集在广济祠边的大槐树下,领取川资安家费用,办理签证手续。离别之前,还要在树下倾诉离情,拜奠故土,这些贫苦农民离开家乡后由于受当时历史时代的限制,绝大部份人及其后裔再也没有回到家乡,只有洪洞县、大槐树、大树上的老鹳窝成为他们对家乡的记忆。于是洪洞县、大槐树、大树上的老鹳窝就牢牢地印记在他们的脑海之中,成为这一代又一代移民后裔们的祖居地。

  王氏迁徽始祖王璧唐咸通间自太原迁歙之黄墩苦竹巷。其后裔子孙散居歙县、绩溪、祁门、宣州、婺源、休宁、泾县、旌德等地。族谱所记王希翔唐未自黄墩迁居婺源武口;王云北宋后期自篁墩迁居婺源中云;王瑜号双杉仲舒孙唐光启年间自黄墩迁居婺源龙井墩。清之大臣王茂荫出自该族。天下王氏视太原为发源地,都是自山西往外移民的,而徽州王氏早在唐代就直接从太原迁来篁墩再散居徽州各地的,比明代山西大规模移民外地早上千年。

  古槐后裔姓氏表

  祭祖小屋裏贴著一张“古槐后裔姓氏表”,该表上共有四百五十姓,供奉著他们的牌位,这大大超过了百家姓。他们都是六百年前移民到全国各地的,经过搜集整理,公诸於墙,以便寻根查询。近年来,大陆民众竞修家谱,海外同胞寻根祭祖,纷纷查询自己同大槐树的血缘关系。

  太原王氏族谱

  王 128全国太原王氏会通世谱十三卷首一卷(明)王友瑄等纂明弘治十四年(1501)刻本北图 129 全国王谢世家三十卷(明)韩昌箕撰明天启天年(1622)刻本中央民院华东师大 美国 130 全国太原王氏会通宗谱八卷首一卷明刻本安徽徵州地区博(存二卷) 131全国郎琊三槐王氏宗谱(清)王梁修清道光间槐清堂刻本一册北图132全国陇南王氏族谱钞本一册北图注:卷首有王育德清咸丰癸丑年修谱凡例。该族散居陕西、甘肃等地。 133 全国王氏族谱不分卷(清)王廷诗等总领王廷麟等主修清光绪四年(1878)刊本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 134 全国王氏通谱(清)王庸敬辑清光绪二十年(1894)槐政堂活字本北图历史所中央民院 上海图 吉林大学 美国 日本 135 全国王氏宗谱(清)王国栋修清抄本、北图注:本书包括《太原王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存十二卷;《郎琊王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缺家乘十卷;《本槐王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136全国王谢世表(民国)黄大华编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一册江苏苏州市图 河南图 江西图 陕西图 美国 137 全国锹溪王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清)王氏槐泉局重修清宣统二年(1910)听笙堂木刻本湖北黄罔县档(缺卷1)注:该族散居江西、湖北等地。 138 全国郎琊王氏宗谱七十卷首一卷(民国)王志周王彩国等续修民国元年(1912)木刻本湖北黄罔县档(缺卷首、卷4、6、11、13-16、19-24、26、27、29-31、33、34、36- 39、43-46、48、49、60)注:该族散居江西、湖北等地。 139 全国锹溪王氏宗谱不分卷(民国)三槐局重修民国二十五年(1936)听笙堂木刻本四十册湖北黄罔县档注:该族散居江西、湖北等地。 140 北京宛平王氏宗谱不分卷(清)王惺王元凤纂修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王氏青箱堂刻本北图人民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美国 日本 141 北京通县中华民国河北省通县宋家庄王氏族谱一卷(民国)王舫王凤苞撰民国三十七年(1948)钞本北京市通县档 142 天津王氏宗谱不分卷(清)王振钧王守恂等辑清光绪二十年(1894)槐荫堂刻本四册南开大学 143 河北保定清苑王氏家谱九卷(明)王开纂修明万历十一年(1583)钞本四册北图 144 河北滦县郎琊王氏宗谱八卷(民国)王启森修民国八年(1919)铅印本北图科图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145 河北滦县王氏续修宗谱不分卷(民国)王向荣续修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河北唐山市档河北滦南县文管 河北滦南县档 146 河北新城王氏谱八卷(清)王兆弘等纂修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刻本山东图 147 河北新城王氏世谱不分卷(清)王祖灅修清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一册山东济南市博 148 河北抚宁王氏家谱一卷清雍正六年(1728)稿本河宁抚宁县贲坨乡县村(二部) 149 河北抚宁王氏谱图一幅写本河北抚宁县西张庄乡约和庄村 150 河北沧县王氏家谱写本三册河北青县陈嘴乡吴辛庄 151 河北临漳王氏家谱五卷(清)王辛祚等修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刻本五册人民大学 152 河北宁晋王氏族谱十卷(清)王明经修清咸丰五年(1856)刊本十册科图 153 河北宁晋王氏族谱十卷(清)王淑修清交绪十三年(1887)债德堂刻本十册历史所 154 河北宁晋王氏族谱十卷(民国)王凤鸣王树海等续修民国六年(1917)天津华新印刷局铅印本十册科图 河北大学 155 河北阳原西宁王氏家乘不分卷(民国)王仅纂修民国三十四年(1945)钞本十册历史所 156 河北文安王氏宗谱不分卷(民国)王祖绎王祖彝同修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一册北图(二部) 首都图 天津图 浙江图 湖北图 157 河北枣强王氏家谱不分卷(清)王锡麟续修清道光十二年(1832)追达堂刊本四册日本 美国 158 河北沧州王氏族谱不分卷(清)王国均述清道光二十年(1840)刊本,一册科图 159 山西灵石王氏族谱二十卷(清)王中辉王中极纂清乾隆三十九年(1744)纂乾隆五十五年(1790)存厚堂刻本辽宁图 山西大学日本 美国注:王攸宁首修于清康熙二十七年。 160 山西临晋王氏族谱二卷(清)王士焱等重修清咸丰元年(1851)刊本八册科图 上海图 161 山西洪洞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董薄里薄村十甲王氏族谱二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王楷苏王楷欧编次清嘉庆二年(1797)刊订刻本十册历史所山西洪洞县档 162 山西洪洞王氏家谱四卷(清)梁卓午撰清光绪十三年(1887)怀德堂钞本历博 163 山西洪洞王氏族谱崇祀乡贤录不分卷(清)王锡国王得时等七修清光绪十九年(1893)木活字本二册美国 164 辽宁本溪王氏宗谱书一卷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纂复印本辽宁本溪山城子乡朱石峪 165 辽宁本溪王氏宗族谱书一卷 (民国)王振昌纂民国间铜刻本辽宁本溪连山关镇石哈村 166 上海王氏郎琊世谱不分卷 (清)王镐主编陆於郿编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修钞本一册浙江图 167 上海王氏家谱六卷(清)王寿康纂清咸丰十一年(1861)奉思堂重刻本北图日本 美国 168 上海王氏世谱四卷(民国)王坤增重修民国八年(1919)蓝格钞本一册上海图(缺卷4) 169 上海王氏家谱六卷首一卷(民国)王师曾等续修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河北大学上海市文管 日本 美国 170 上海嘉定王氏续修支谱二卷(民国)王钧善王为丰等续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油印本一册河北大学 171 上海南汇王氏宗谱不分卷(民国)王庆圻编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一册北图 科图 辽宁图 吉林大学 日本美国注:一名《翼经堂家谱》 172 上海松江云间王氏族谱二十二卷(清)王兴尧等三修清嘉庆六年(1801)遂高图刊本十二册美国 173 江苏王氏三沙全谱三卷首一卷(清)王大增等重修(1809)颐和堂刊本八册美国 174 江苏王氏三沙全谱不分卷(清)王钟王锡骥等编清光绪二年(1876)三槐堂活字本北图历史所 上海图 哈雨滨师大 日本美国注:又名《王氏三沙统谱》。 175 江苏王氏三沙统谱不分卷(清)王慰祖总辑王同播协修清宣统三年(1911)三槐堂刊本六册科图 176 江苏南京王氏族谱八卷(清)王明松王有焕等续修清嘉庆四年(1803)木活字本辽宁图注:王松、王廷谦首修於明永乐八年。 177 江苏江宁上元苏庄王氏宗谱八卷(清)王宗庸等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孝思堂木活字本八册美国 178 江苏江宁王李郁三宗同家谱不分卷(民国)王厚泉创修民国十一年(1922)春森堂石印本一册日本 美国 179 江苏江宁阐头王氏家乘十四卷(民国)王锡宏王彬彦等主修民国二十四年(1935)燕翼堂活字本十四册历史所注:王梦森始修於清乾隆五十八年。 180 江苏溧水江左王氏宗谱十六卷(民国)王瀣纂民国三十四年(1945)鹅书堂木活字本江苏溧水县群力乡东岗村 181 江苏睢宁王氏三修族谱十二卷(民国)王存质总理民国十七年(1928)石印本江苏睢宁县党史办注:王良辅等始於清雍正六年。 182 江苏丰县王氏族谱一卷清光绪四年(1878)钞本江苏丰县套娄乡小王庄 183 江苏丰县王氏族谱二卷(民国)王开璋重修民国六年(1917)写本江苏丰县孙娄乡张庄村 184 江苏丰县王氏家谱三卷(民国)王军伯纂民国二十一年(1932)钞本江苏丰县顺河乡 185 江苏东海王氏宗谱二卷(民国)王发英纂民国十三年(1924)钞本江苏东海县档 186 江苏东海王氏家谱一卷(清)王元璋王善夫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纂钞本江苏东海县档 187 江苏赣榆朱柳村王氏宗谱一卷洪锡纂钞本江苏赣榆县档 188 江苏赣榆王氏家谱江苏赣榆县金山乡 189 江苏淮阴清河王氏族谱不分卷(清)王琛编辑清同治七年(1868)介福堂刻本一册江苏淮安县图 190 江苏阜宁王氏宗谱三卷(民国)王凤诰等修 191 江苏泰州王氏宗谱六卷(民国)王国麟等修民国十三年(1924)三槐堂木活字本六册南京图 192 江苏江都王氏族谱四卷(清)王建文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三槐堂活字本吉林大学 193 江苏江都王氏族谱六卷(民国)王穆文等修民国七年(1918)木活字本八册美国注:一名《王氏家乘》。 194 江苏江都王氏族谱四卷(民国)王传政总纂民国二十三年(1934)活字本四册历史所注:王士发始修於清道光五年。 195 江苏泰兴王氏族谱十八卷(清)王屏之等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活字本,十八册北图 196 江苏如皋东院王氏家谱十二卷附补遗(清)王兆荃等重修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敦睦堂刻本。北图辽宁图注:王郜等首修於明万历四十一年。 197 江苏海安王氏族谱八卷(清)王业衢等重修清同治二年(1863)王氏家祠刊本八册美国 198 江苏镇江润东王氏宗谱不分卷(清)王文英等纂修清嘉庆三年(1798)刊本八册科图 199 江苏镇江润州开沙王氏重修族谱十卷(清)王元禄王砚农等重修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木活字本历博日本 美国注:一名《开沙王氏重修甲分谱系》。 200 江苏镇江京江开沙王氏族谱十卷 (清)王厚存王桂冬重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活字本 十册科图日本 美国 201 江苏镇江京江开沙王氏族谱十卷 (民国)王昌言纂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活字本十册北图 202江苏镇江沙州王氏宗谱六卷 (清)王言矩等修清同治十三年(1874)崇贤里木活字本十册美国 203 江苏镇江润东顺江洲王氏十二修族谱十五卷 (清)王如鋐王崇广等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崇贤里分祠活字本十六册北图历史所注:封签题《润东王氏族谱》,雇页题《王氏家谱》,版心题《崇贤里王氏族谱》。 204 江苏镇江京口顺江王氏家乘二十四卷(清)王秋农等重修清光绪十九年(1893)双柏堂木活字本二十四册美国注:一名《京口王氏家谱》 205 江苏镇江京口顺江洲王氏第十三次增修家乘三十卷(民国)王汝诫等纂修民国十年(1921)双柏堂活字本三十册北图 206 江苏镇江金沙王氏大成宗谱四卷(清)王家羲等重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三槐堂木活字本四册美国 207 苦竹王氏宗谱三十二卷(民国)王振泽修民国二年(1913)宗德堂活字本三十二册历史所注:始修于明嘉靖四十三年安徽太湖王诚意修民国二年(1913)

禹姓源于姒姓,出自夏朝开国君主大禹,《元和姓攥》称:禹氏,夏禹之后,支庶以先祖谥号为姓。传说禹为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领袖,亦称大禹、夏禹、戎禹。

大禹的父亲叫鲧,是黄帝的孙子之一,因治水不利被责。大禹继承父亲的遗志,改变治水方法,终于将洪水制服。大禹因治水有功,被舜帝选为继承人。舜帝死后,禹继位夏部落联盟首领。

在大禹后裔中,禹氏一支以祖上的谥号为姓氏,称禹氏,世代相传。禹氏族人尊奉夏禹为得姓始祖。

扩展资料

禹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零七位。在2013年人口统计中排305位。禹氏族人早先在陇西郡发展成望族,世称陇西望。

据湖南邵东《团山禹氏族谱》记载,该支禹氏始迁祖太白公自西晋咸宁年间(公元275年)由江西泰和肇基湘中邵邑。经过一千多年的繁衍发展,子孙遍布湖湘川黔等地。辛亥革命先驱禹志谟是团山禹氏56代孙。

据韩国《丹阳禹氏族谱》记载,始迁祖禹玄在高丽初年从中国东渡到丹阳定居,高丽(고려)是中国元朝时期的行政省之一,全称为“征东行中书省”。禹玄在1014年(高丽玄宗5年)中了进士,任正朝户长,追增为门下侍中平章事。

据《河南荥阳禹氏族谱》记载,该支禹氏始迁祖闻政公于明宣德年间(1429年),由浙江余姚江桥村迁徙到河南汜水虎牢关,已传至22世。

中国山西的寿阳县,江苏的阜宁县,甘肃省的古浪县,湖南省的双峰县、邵东县崇山铺、团山镇,河南省的泌阳县、滑县、柘城市、荥阳市汜水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崇左县,辽宁省的新民市,河北省阳原县,韩国的丹阳郡等地,均有禹氏族人分布。

-禹姓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祖氏

分布地区

秦置范阳郡,现在河北省定兴县。

历史来源

「祖」源出

祖姓的起源与商代王族有直接关系。在殷商历代国王的名字中,有祖字的便有祖乙、祖辛、祖丁、祖庚、祖甲、祖己等人,他们的后代中有人以他们的庙号为姓氏,姓祖。中宗祖乙是上述几位商王中最有作为的帝王,他任用巫贤为相,励精图治,使商朝复兴,所以今天的祖姓人多奉祖乙为始祖。此外,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时有左相仲虺,仲虺的后代中有人名叫祖已、祖尹,二人的后世子孙也有人以祖为姓。祖姓人曾形成了范阳等郡望,当代在满、彝、东乡等少数民族中也都有以祖为姓的人。

祖姓始祖

祖已。祖氏是河北省的名门著姓,他们是殷商王室的子孙后裔,就是受千秋万世敬仰的上古圣君商汤的子孙。祖氏的来源,《元和姓纂》和《姓谱》等书记载说:“子姓,殷后,殷王祖甲、乙、丙、丁支庶因氏焉,殷有祖己、祖伊,汉有祖沂,始家涿郡,望出范阳。”在殷商有天下的645年之中,前后28个君主,以祖为名的君主不在少数,有第十一代的祖乙、第十二代的祖辛、第十四代的祖丁、第二十一代的祖庚等等。后世祖姓中国人的始祖,究竟是哪一位呢?一般人认为应该算是祖已,因为在殷商武丁的时间,从古籍上已经发现了了姓祖的人,那便是当时以道训谏王的贤臣祖已。《书经》上的“高宗彤日”指出:“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雒;祖已训诸王,作高宗彤日之训。”根据这个记载,我国祖氏家族的得姓历史至少在3300年以上。由此可见,祖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姓氏,最初是发祥于涿郡。古代的涿郡,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这个地方便是祖氏的老家所在,他跟中华民族的渊源十分深远。5000年前,黄帝与尤战于涿鹿之野,奠定中华民族繁衍成长的地盘,就是这个地方。望族居范阳郡(今河北涿县)。故祖氏后人多奉祖已为祖姓的始祖。

堂号

涿郡堂、京兆堂、范阳堂

迁徙分布

祖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四十九位。今山东省的寿光县、夏津县,北京市的海淀区,湖北省的英山县,上海市,天津市,河北省的乐亭县、福宁县、献县、深县、新乐县、抚宁县、定兴县、衡水市、易县、秦皇岛市、保定市、涿州市、涞水县,江苏省的南京市、苏州市枫桥支英村,徐州市铜山县、淮安市、宿迁市泗洪县、南通市海门县、昆山市、阜宁县,河南省的南阳市南召县、开封市、商丘市、卫辉县、固始县、新乡市,安徽省的池州市、安庆市、萧县、枞阳县、巢湖市

阜宁教写作文的那家好

1 阜宁哪家作文辅导好 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