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后代携家谱来阻止考古队挖祖坟,专家说了什么?
引言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宋太祖就是赵匡胤,其中,杯酒释兵权、黄袍加身等著名历史典故都出自于赵匡胤本人起义或称帝后的史实。由此可见,宋太祖赵匡胤是多么有名的人物!那么自然国家和人民就对宋太祖后代的墓兴趣良多。一次考古队就准备保护性挖掘赵伯墓,但宋太祖后代就拿着家谱以示身份,阻止考古专家开挖赵伯澐墓。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村民修建房屋,惊现古墓
2016年5月2日,浙江省一村民在修建自家房屋时意外发现一座古墓,随后报警。考古专家随后来到现场,墓中出土一块墓志碑,碑上内容显示墓主人是和其妻子李氏的合葬墓。考古专家鉴定,这就是南宋的绍兴年的坟墓,距今已八百多年,千真万确。那赵伯是谁呢?他是赵子英的第六个儿子,根据可考史记确定了赵伯澐就是赵匡胤的第七世孙,那么墓中随葬物品可想而知,一定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和历史价值。专家们决定对古墓进行抢救性挖掘,且因为村民及时报警使得赵伯澐墓没有被盗,这是浙江省内出土唯一没有被盗的古墓棺。
抢救古墓,险未成功
就在专家摩拳擦掌准备开挖这座历史与价值兼而有之的墓时,有一群人赶到现场,对专家说:这是我家祖坟,你们没有权利挖!原来,赶来的这群人就是赵匡胤的后代子孙。据1993年重修后的《黄岩西桥赵氏宗谱》卷七,赵伯的父亲赵子英就徙居于当时的台州黄岩县。根据这段可考的文字记载,我们得知赵匡胤的后代就在黄岩这个地方休养生息了下来。专家和这群人交谈后,对方声称是赵匡胤的后代,并拿出了族谱验明正身。专家进行核对后,发现确实如此。然而赵氏族人反对开挖自家祖坟,因为在中国人心中,祖坟是很神圣的地方,可以说是一族人心中的圣地与精神家园,现在有人有开挖自家的精神家园,当然不行!但这就意味着考古专家们就没有权利开挖赵伯澐墓了么?
在我国有这么一条明确规定,那就是一切地下遗存的文物都属于国家,赵伯澐墓在我国浙江省境内,在地下,且有重要的历史和文物价值。考古出土的文物能完善我国历史上相关空白,且黄岩古墓的位置已经暴露,如果专家不开挖古墓,盗墓贼也将破坏历史文物,到时候造成的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会更大。且国家法律明文规定了有关条款,因此专家理直气壮的对赵氏后代说出,这是国家依法保护的多方思虑之下,赵氏族人也同意了发掘赵伯澐墓。
古墓重见天日,明珠再放光辉
专家们稍后对赵伯澐墓发掘,此次考古中运用到多种现代顶尖技术就是为古墓的发掘保驾护航。由于整个揭展过程是不可逆的,因此专家们首度采用“天眼实验室”——这是浙江大学专为中国丝绸博物馆研发的,第一次就在这样重要的考古活动中大展身手。24台摄像机清晰完整地记录下衣物揭开过程。当然,还有CR扫描和三维记录等都是为了在揭开墓主人赵伯澐衣物时所准备的,采用这些技术,能更清楚地知道丝绸衣物有没有粘连而更好进行保护。此次出土文物以丝绸文物为主,服饰的形制丰富,展现了古代服装文化的研究价值。同时,与赵伯澐随葬的随葬南唐玉璧是南唐开国皇帝的祭天之物。这种类型的文物极为罕见稀有,在我国出土的同类型文物中也是少有的,历史意义重大,并填补和完善了我国相关文物史体系的空白。
结语
古墓出土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是文字史实记载的最好论证,是我国五千年悠久文明的无声证词,丰富我国文化层次,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同时打击地下盗墓活动和文物走私活动。
参考文献:《黄岩西桥赵氏宗谱》、《嘉定赤城志》
你可以在网上直接查:家谱记载之瓦屑坝移民流向
明初移民声势浩大,地域广阔。北方主要从山西移民到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南方主要定向“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即从江西移民到湖广地区。据《中国移民史》统计,在洪武年间,江西移民到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苏者达210 余万人。在这210 余万人中,有近百万是饶州人。江西的大多数移民,是从饶州鄱阳瓦屑坝迁出的,瓦屑坝是江南第一移民集散地。
明初移民时,官府在瓦屑坝设局驻员。饶州府各县移民沿乐安河、昌江到达鄱阳瓦屑坝集中,然后登记造册,发放“川资”,编排船只,乘船驶出鄱阳湖到达湖口。移民们顺长江而下,到达安徽各府县,逆长江而上,到达湖北、湖南各府县。
从有关瓦屑坝移民各姓氏家谱的资料中,可以断定明初瓦屑坝移民的流向。
安庆市图书馆藏有家谱36种,其中迁自瓦屑坝或鄱阳县的家谱有18种,占其总数的50%。洪武年间,瓦屑坝至少迁出移民30万人。
安徽桐城有族谱63种,其中20%家族的始祖来自江西鄱阳瓦屑坝。
安徽宿松县256 个家族中,有182 个是明中期以前迁入的,这182个家族中,迁自江西饶州的有82族,明确记载来自瓦屑坝的有38 族。
下面我们来看部分家谱对这次移民的记载:
安徽安庆地区: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载:“桐之一派迁自豫章鄱阳,贵四公、贵五公则始迁桐之祖也。”“自鄱阳同迁之贵一公,最后住芜湖,贵七公其
安徽合肥地区:
花岗乡过岗村张楼房《张氏宗谱》载:“原籍江南,明洪武三年诏迁合肥居德胜门,历四世祖贞公迁邑之西乡楼房始矣。”
注:以上文字摘自朱贵安《瓦屑坝移民流向在家谱中的记载》,内容有删减,详见原文。
李姓是出自黄帝之后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理徵和舜帝姚姓的后代结合的后代,或出自老子李耳,属于以官职名为氏。颛顼和舜帝后代一说:李姓祖先之一是伯益,伯益是帝颛顼的裔孙。舜帝时候,伯益因帮禹治水有功,又为舜驯服鸟兽,被舜赐姓嬴氏,李姓出自嬴姓和姚姓,李姓祖先之一:嬴姓出现因为舜帝的赐姓给他的女婿姓为嬴,还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舜帝,姚姓,舜,黄帝子孙,生于姚地,以地取姓为姚,其后代就以姚为姓。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舜帝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概括有两种:
一种说法是:商帝辛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
另一种说法是:据史籍记载,周朝以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李利贞的后代,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宋太祖后代携家谱来阻止考古队挖祖坟,专家说了什么?
本文2023-11-02 16:56:5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95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