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主要介绍了舒伯特哪部作品的由来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德文: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828年)奥地利作曲家、音乐家,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后人评价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 。
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
在十九世纪初的音乐名城维也纳,继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音乐之星后,又出现了一颗灿烂的音乐新星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所以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当崇拜却只见过几次面的贝多芬墓旁。
舒伯特
诞生在维也纳近郊赫田塔尔的一个平民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位学校教师,母亲和贝多芬的母亲一样是厨师。十一岁时他以出色的童声入教会寄宿学校学习。但是,寄宿学校的物质生活条件却十分恶劣。寒冬时,室内没有炉火导致穷苦的舒伯特又冻又饿。他曾给兄弟写信说:“我们常常想吃苹果,因为从粗劣的午餐到晚餐之间,足足间隔八个小时呢!”这时他已经尝试作曲。一直到1818年他辞去教师一职为止,这是他第一个创作时期。在这个时期中,舒伯特首先在歌曲领域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歌曲半数是在这几年内写出来的。这个时期他也创作了一些交响曲,但这些作品还不够成熟。1818~1827年是舒伯特创作的中心时期。在这十年中,他除了继续写作歌曲外,还创作了声乐套曲、交响曲、室内曲、钢琴奏鸣曲等比较大型的作品。这一时期他的大型创作逐渐走向成熟,并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风格。其中包括《b小调第八交响曲》(亦称《未完成交响曲》,1822)、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1824),钢琴五重奏《鳟鱼》、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等。舒伯特崇敬贝多芬,曾把创作的四首钢琴变奏曲题献给他。1827年3月19日,舒伯特举着火炬参加了贝多芬的葬礼。
如果说,贝多芬是西欧古典乐派的登峰造极者,那么舒伯特就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愚蠢的奥地利皇帝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不需要天才,我们只要忠于职守的奴仆。”像舒伯特这样一位艺术家,他的作品在维也纳的市民中已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了,但却因得不到官方的赏识而难于出版和演出。舒伯特在生前,甚至还没能听到过自己创作的交响曲的演出。1815年,他写出了不朽的名曲《魔王》,但是一直过了五年,出版商才勉强答应为他出版这首歌曲,其条件是不付给他稿费。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患伤寒,因没有钱医治,离开了人间。亲友们按照舒伯特临终时的嘱托,把他安葬在贝多芬墓的近旁。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字句:“死亡把丰富的宝藏,和更加美丽的希望埋葬在这里了。”在那白色大理石墓碑上,缪斯女神正给舒伯特的头象戴上桂冠,小天使向他敬献花蓝。他是十八、十九世纪以来第一个以优秀的歌曲创作闻名于世的作曲家,人们称誉他为“歌曲之王”。
生活经历
早年生活
1797年1月31日,舒伯特出生于维也纳近郊的里希田塔尔。他父亲弗朗茨·西奥多·弗洛瑞安(Franz Theodor Florian)是一个莫拉维亚农夫的儿子,是一个教区学校的校长。他的母亲伊利莎白·维兹(Elizabeth Vietz)在结婚前是一个女仆。舒伯特连他在内共有15名兄弟姊妹,不过这15人当中,有10名在出生后不久就病死。他们的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位业余音乐家,将自己的音乐知识都传授给了儿子。
舒伯特的作品
从五岁开始,舒伯特就随父亲开始学习,六岁时开始进入学校上课,他的音乐的启蒙也从那时开始。父亲教导他小提琴的基础,当他七岁时,师从霍尔泽教堂的乐队长-- 迈克尔·霍尔泽,学习音乐。可是霍尔泽根本教不了他,要教的内容他早就会了。所以上课的内容变成了聊天,或者经常就是霍尔泽目瞪口呆地看着舒伯特,吃惊的 说不出话来。小舒伯特从一名学徒工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那个学徒工曾带他去临近的一个钢琴仓库,给他以比他贫穷的家庭所能给予的更好的乐器练习机会。他的早年教育更显不足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那个年代,一个作曲家如果自己不是一个在公众面前的出色的演奏家,那他成名的机会几乎微乎其微。这样看来,他童年的音乐启蒙教育是不够他踏上音乐家之路的。
1808年8月,他考进了皇家神学寄宿学校,并在皇家教堂童声合唱团里唱歌。在那里舒伯特开始接触了莫扎特的序曲和交响曲。正是大量不断地接触各种各样的曲谱,以及经常去歌剧院听歌剧,舒伯特开始为他的后来的音乐造诣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他的天赋引起了当时顶级作曲家安东尼奥·萨列里的注意,萨列里决定教授他作曲和音乐理论。舒伯特早期的室内乐很有特点,后来人们知道他家在周日和节假日经常演练弦乐四重奏,他的两个兄弟拉小提琴,他父亲大提琴,舒伯特自己拉中提琴。这正是他后来为之谱曲的业余合唱的雏形。
他在寄宿学校后来的时光里,又陆续写了很多室内乐,几首歌曲,一些钢琴曲片断,一首Kyrie (D31)和Salve Regina (D27),一首风琴octet(D72/72a) - 据说是悼念他1812年去世的母亲。一首cantata (D110),words and music,for his father's name-day in 1813,和他的毕业作品 - 生命(life),他的第一首交响曲(D82)。
谱写天鹅
舒伯特的歌曲集《天鹅之歌》作于1828年,他死后的第2年,出版商哈斯林格冠以《天鹅之歌》的名称出版,以喻作曲家的不朽绝笔。《天鹅之歌》共14首歌曲,歌词都采用当时的青年诗人的作品:前7首为雷尔斯塔布(1799-1860)所作,后6首是当时还没有名气的海涅(1797-1856)的诗,最后一首是塞德尔(1804-1875)的作品。这些歌曲正是舒伯特最后一年未曾发表的歌曲其中一部份,舒伯特死后由出版商哈斯林格加以整理编辑而成。相传天鹅在临死前的哀啼格外凄美,后人於是将艺术家、音乐家、或是文学家生前最后的作品称为“天鹅之歌”。
严格说来,《天鹅之歌》并不能称之为声乐套曲,毕竟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作品风格,再加上本曲是由出版商集结而成,没有前两部作品(《美丽的磨坊少女》以及《冬之旅》)单纯的情节主轴或是一气呵成的心情抒发。另一方面,关于舒伯特生前是否有意将瑞尔斯塔与海涅的诗集合发表,至今仍旧不得而知。
作曲者舒伯特对不同的诗人一向有不同的作曲风格,前七首瑞尔斯塔较为宽广而抒情,可从中听到作曲者过去音乐手法的再现。诸如第一首《爱的讯息》,彷佛又听见了《美丽的磨坊少女》中的流水声;而在《春之渴望》中也可见到以快速三连音伴奏的早期手法。反之,海涅的诗本身就取材於真实生活的体验,舒伯特在晚期对海涅诗作的处理则是精简而具有戏剧性。后一首由赛德所作的《信鸽》,是舒伯特真正生前最后的作品,他以单一节奏贯穿全曲,气氛轻松而旋律优美,彷佛听见舒伯特离世前依旧沈醉于欢快的乐声中。l
教师生涯
在1813年底他离开了寄宿学校,同时为了避免服役便去了他父亲的学校作为底班的教师。此时他的父亲也与一位来自近郊 Gumpendorf 丝绸商人的女儿Anna Kleyenboeck再婚。其后的两年里年轻的舒伯特忍受着繁杂的工作,他倒也游刃有余。尤其是萨列里一直对他单独教授作曲。可以说萨列里是教他时间最 长也是对他最有影响的老师。因为萨列里是头一个将Biedermeier(指1815-1848)风格溶入维也纳教堂音乐的作曲家,所以舒伯特早期作品有 他老师的教堂音乐的特点就不足为奇了。另外萨列里用多种语言写了大量歌曲,这也对舒伯特早期大量出产歌曲给出了解释。他的第一部歌剧-- Des Teufels Lustschloss (D84) -- 和F大调第一部弥撒曲(D105) -- 都作于1814年,同年他还写了三部弦乐四重奏,第一首交响曲no2 in B-flat major (D125)和17首歌曲,其中包括经典的Der Taucher(D77/111) 和 Gretchen am Spinnrade (D118,published as Op2)。但这些和1815年的作品数量比,就逊色了。
在1815年,尽管有教课的工作,还要找萨列里上课,以及生活的很多杂事,他的产量高得让人难以 置信。降B大调第二交响曲(D125) 完成了,紧接着第三号D大调(D200)。他又写了两首弥萨曲,第一首仅用了六天。三首歌剧Der vierjährige Posten (D190),Fernando (D220) 和Claudine von Villabella (D239)-- 另外两首,Adrast (D137) 和 Die Freunde von Salamanka (D326),没有完成。另外还有一部弦乐四重奏,四部奏鸣曲,及零散的钢琴曲,以及146 首歌曲。有些歌曲还很长。他光10月15日写了8首歌,10月19日7首。
1814年12月舒伯特结识了诗人Johann Mayrhofer: 由于舒伯特的性格,他们的友谊很快发展至亲密无间。他俩的脾气不一样,舒伯特率直,开放,阳光,Mayrhofer忧郁,沉默寡言,将人生看作对人的忍耐力的考验。他们的友谊,对舒伯特后来的帮助是多方面。
朋友的支援
如果说1815年是舒伯特创作丰富的一年,那么1816年却是他命运转折的一年。他为歌德的诗歌魔王谱曲,为好友Spaun惊叹不已。几周后,一个家境殷实的学生Franz von Schober,因为曾经在Spaun的家里听过舒伯特的歌曲,前来拜访。他提出让舒伯特辞去学校的差事,并资助他安心进行音乐创作。这个建议可谓雪中送炭。因为舒伯特刚刚申请卢布尔雅那宫廷乐师未果,正为压抑的教职闷闷不乐。他父亲很快同意了他的决定,很快在四月末他搬到了Schober家寄宿。舒伯特曾经为了补贴家用试图教授音乐,但很快放弃,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创作中。他后来说,"我整天都在写,每当我完成一部,马上开始下一部。"
同一时期舒伯特的朋友圈子也不断扩大。Mayrhofer介绍他认识Johann Michael Vogl,著名的男中音,他为给舒伯特扩大影响经常在维也纳的沙龙演唱他谱的歌曲:Anselm Huttenbrenner和他的兄弟Joseph是舒伯特的忠实歌迷。出色的钢琴家Joseph von Gahy经常演奏他的奏鸣曲和幻想曲。音乐世家Sonnleithner一家,因为大儿子与舒伯特在皇家学院是同学,让舒伯特自由出入,而且为他举办音乐聚会,这种聚会很快被称为“舒伯特圈子(Schubertiaden)”。生计对于舒伯特来说也不是问题。毫无疑问,舒伯特当时一无所有,他辞掉了教职,却也没有演出收入。而且那时没有出版商对他的作品感兴趣。但是他的仗义朋友们经常无所求地接济他。有的给他提供住处,有的提供乐器。他们一起出去吃饭,碰上谁带钱谁就付钱。舒伯特是聚会的明星,但一贫如洗。据说他有十几个外号。最有特点的一个是“什么能耐?”,更通俗一些就是“他买单?”当一个新人被介绍给舒伯特认识时,他经常这样问。舒伯特的另一个外号是“小蘑菇”。因为他只有1米57,又是个小胖子。
1820年标志着舒伯特风格走向成熟。未完成的清唱剧"Lazarus" (D689) 于2月动工,随后主要的还有“the 23rd Psalm” (D706),“灵魂之歌”(Gesang der Geister) (D705/714),“Quartettsatz” in C minor (D703)和“流浪者幻想曲”。而且对于他作曲生涯更有意义的是在那一年他的两部歌剧在Krntnerthor theatre上演:“孪生兄弟”(Die Zwillingsbruder”)(D647)和“神奇的竖琴”(Die Zauberharfe) (D644)。尽管如此,他的大部分作品仍然局限于由Gundelhof的业余歌唱团演唱,这个歌唱团是早期他家的家庭四重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时的舒伯特向往着一份更体面的职位从而赢得更多的听众。无奈的是出版商都对他丝毫不感兴趣。直到他的朋友Vogl于1821年二月演唱了魔王,Anton Diabelli 才犹豫不决地同意印刷他的一些作品并付款,但合同很快被解除。舒伯特从那些出版社里得到的报酬是那样的可怜和微乎其微。这不是他朋友的错,只能说维也纳的听众不识才,而造成这个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那些中间人,是他们把舒伯特隐藏在观众视线之外。
事业上的挫折驱使舒伯特走近青楼女子,他希望这些思想简单的女子们可以使他压抑的心情得以解脱。不幸的是舒伯特1823年1月被感染梅毒,这在当时是不治之症。当年秋天舒伯特入院治疗,有所好转,但次年年初他精神也受到重创,在一封信中他写到:“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最可怜的人”。
演艺经历
1823 年舒伯特完成了第一个为Wilhelm Muller的诗歌创作的歌曲集“快乐的磨坊女”(Die schöne Mullerin),D 795, 这部作品以及后来的“冬季之旅“(Winterreise) D 911,被广泛地认为是舒伯特歌曲作品的巅峰之作。
1824年舒伯特写了壮丽的Octet in F (D803),"A Sketch for a Grand Symphony"; 当年夏天他重返eliezovce,在那里他被匈牙利的当地语言特色深深吸引,而写成了Divertissement a l'Hongroise (D818)和String Quartet in A minor (D804)。舒伯特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伯爵夫人,他当时的学生Caroline Esterhazy。无论后人如何评价这段罗曼史,在历史上都无从查证。
前几年的事业的低潮在1825年终于有了转折。舒伯特的作品源源不断被出版,经济上的压力有所缓和。舒伯特当年夏天在上奥地利度过愉快的假期,被当 地人狂热追捧。正是在这次旅行中舒伯特创作了歌曲集"Songs from Sir Walter Scott",其中包含了著名的“Ellens dritter Gesang”,D839,也就是当代人们熟悉的“Ave Maria”。
从1826年到1828年舒伯特除了在1827年去过一次格拉茨,一直呆在维也纳。回忆这三年的时光,好像除了作曲外鲜有故事发生。1826年他把一部交响曲献给音乐家之友协会而拿到了报酬。在1828年春天他第一次也是一生仅有的一次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好评如潮。但他那些作品就象一部自传。“死亡与少女” (D810)写于1825-1826冬天,并于1826年1月25日首演。这年晚些时候“Rondeau brilliant”问世。
1827年舒伯特完成歌曲集“冬天之旅” (D911),以及两首钢琴三重奏(B flat,D898; and E flat,D929)。
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一七九七年一月三十一日生于维也纳,一八二八年十一月十九日死于维也纳。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委婉动听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所以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当崇拜却只见过几次面的贝多芬墓旁。
舒伯特在一八一九年夏天。曾跟热心向世人介绍其艺术歌曲的好友歌唱家弗格尔一起到奥地利北部林茨附近的施泰亚城旅行。这首A大调奏鸣曲OP120/D664据说就是为当时住宿的旅店老板的女儿克拉而作曲的。也就在那几年,舒伯特非常热衷于创作钢琴奏鸣曲,一共完成了B大调(OP147/D575),A 小调(OP164/D537),和降E大调(OP122/D568),还写出了升F小调(D571)的一个乐章,还有E小调奏鸣曲(D566)。当舒伯特再次热衷于创作钢琴奏鸣曲的时候,已经是他的生命的最后一年了。这首A大调奏鸣曲OP120/D664。是正好处于这两次创作高峰的中间时期。在创作这首旋律抒情,规模小巧,风格明亮,不时还透露些幸福感的奏鸣曲同时,舒伯特还创作了另一首脍炙人口的钢琴五重奏《鳟鱼》。
对于由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所完善的奏鸣曲式,舒伯特并不是完全的去照搬,而只是使用其完成的形态,凭着和声的奥秘,使用诗般的方法,完成即兴式歌唱。这应该就是浪漫派形势的开始吧。这首奏鸣曲具有古典派的曲式美,虽然相对于贝多芬奏鸣曲,这首奏鸣曲的发展部缺乏紧张感,但舒伯特好像也并不希望使用贝多芬那种主题与主题的斗争,而是更多地愿意主题间的融合与共存。更多给人于流畅的歌唱性
这首奏鸣曲,A大调,D664,作于1819年。共3个乐章:1中庸的快板,A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为抒情风格,反复后经经过句,进入第二主题。第二主题以A大调始,中途趋向于A小调,再以E大调结束,连接呈示部小结尾。发展部极短小,以第一主题处理为中心,也巧妙地利用第二主题材料。再现部以主调奏第二主题,呈示部与发展部、再现部一起反复后,进入第一主题为基础的尾奏。2行板,D大调,单纯的三段体,旋律与和声的美妙配合。3,小快板,A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为A大调,二度重复后经经过句,引出E大调第二主题。发展部以处理第一主题为中心,再现部第二主题移成A大调,第一主题则移成下属调。
休止符。
根据琴艺谱相关资料显示:在舒伯特小夜曲的乐谱中,小黑点是表示休止符的符号,休止符是用来表示音的休止时间的符号。例如,一个短小黑线表示一个四分休止符。
《舒伯特小夜曲乐谱》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797-1828)创作的歌曲,是舒伯特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又译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奥地利籍Germanen(日耳曼人),作曲家。
舒伯特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即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他为不少诗人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如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海因里希·海涅、威尔赫姆·穆勒等,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1828年11月19日,舒伯特因病逝世,享年31岁。
扩展资料:
主要作品
他的歌曲既有抒情曲、叙事曲、充满战斗性的爱国歌曲,也有民间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魔王》、《鳟鱼》、《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狗》(2首)、《普罗米修斯》、《致音乐》。
《迷娘之歌》、《纺车旁的格雷欣》、《牧童的哀歌》、《战斗中的祈祷》、《剑之歌》、《战士之歌》等,主要有3部歌曲集 :《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
--弗朗茨·舒伯特
http://wwwgangqinpucom/
那里的谱子很全的,既有古典的,还有现代改编的。
去看看吧!都是五线谱的,是JPEG或GIF格式,可打印。
在那里您一定能找到您需要的谱子,希望您能够如愿!
莫扎特 生于奥地利 ,作品有:歌剧《魔笛》、宗教音乐作品《安魂曲》、钢琴曲《土耳其进行曲》等\r\n贝多芬 生于德国 ,作品有:交响曲《命运》《田园》、 钢琴曲《月光曲》《致爱丽丝》等\r\n舒伯特 生于奥地利 ,被称为\\“歌曲之王\\”。 作品有:歌曲《摇篮曲》《魔王》《鳟鱼》等\r\n小约翰·施特劳斯 生于奥地利 ,被称为\\“圆舞曲之王\\”。 作品有: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春之声》《安娜波尔卡》等\r\n\r\n中外音乐家:\r\n1、吕思清。著名旅外小提琴家,是第一位夺得国际小提琴艺术最高奖——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奖的东方人。\r\n2、孔祥东。国际乐坛最优秀、最活跃的当代中国青年钢琴艺术家。\r\n3、朗朗。第一位与柏林、维也纳、美国五大等所有一流乐团长期合作,在全世界所有的著名的音乐厅举办个人独奏会的中国钢琴家。\r\n4、李云迪。2000年以《E小调协奏曲》夺得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成为肖邦钢琴比赛70年来最年轻的获奖者。\r\n5、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代表作《浮士德交响曲》、《匈牙利狂想曲》等
故事主要介绍了舒伯特哪部作品的由来
本文2023-11-02 15:05:4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95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