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孙姓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2收藏

满族孙姓族谱,第1张

辽宁庄河的满族主要是清代乾隆年间从沈阳调到当地驻守屯垦的旗丁后代。庄河北部的八旗人口当时由安东凤城守备衙门与内务府衙门管理。庄河南部则由熊岳副都统衙门管理。因为是关外重要的八旗驻地,所以当地满族人比较多。满族孙姓也自然多,同是姓孙却不是同宗。

比如当地满族孙姓有:乌苏里氏,舒穆录氏,孙佳氏,哈施里氏,希克特里氏,八旗汉军孙氏……等。

你们家究竟是哪个满族孙姓家族,这个单靠你在网上说这点情况难以判断,最好是你回庄河老家村里询问本家族老辈,或者回老家查阅本家族家谱。

由于我国古代历次兵荒马乱,导致绳氏族人为躲避战乱、饥荒、瘟疫,在全国各地迁徙。绳氏族人在全国各地人数少,而族谱系别太多的情况。下面为可记载的绳氏族谱。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竹山县一带,绳姓居民大约有1000多户,约有4、5000千人。邻县竹山县大约还有几百人,与房县同宗同族。

辈分排序:

启有金永 ,继大光明

家崇德广, 万发宗荣

全文斯正 ,传世道仁

立学寅朝 ,凡锡再庭

以先奎藻 ,克武维新。 山东省菏泽巨野县一带、河南省兰考县十数村庄,绳姓居民大概1500多户,约有6、7000千人。与江苏沛县龙固集、江苏铜山县绳庄同辈分。

辈分排序:

锡钦献召瑞 ,庆光耀体鸿

希克承继俊,允协际显同

君明荣长在, 国昌云祥龙 河南省邓州市淅川九重一带有绳姓居民8、9000人;另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区绳姓居民约60户300多人与河南邓州淅川同族谱。 河南淅川现保存碑文:族之有家谱,犹国之有史乘也。国之史乘以知本源。盖吾绳氏自始祖国治公、国顺公从邓县城东口口,有二百余年。若不有以志之,深恐父口湮没无得而口,共商特将前后沠列石以志不忘焉。

辈分排序:

国玉可君克,万文振传德

敬先家声久,尊宗世泽长

荣光通龙殿,显明达风堂 安徽阜阳市颍上县一带现有8000人左右,另在安徽涡阳一带有数千人与颍上同族谱。

辈分排序:

知文大学道明新,国章家法起立刚

帮兴业安盛世民,庆贺和平乐长春

永远幸福梦成真,天堂生活来实现

神人同在千禧年,留给后代作记念

汤氏源流

汤氏系出子姓有二,其始祖均为成汤。

1、成汤,帝喾(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之子契的14世孙,姓子,名履,又名天乙。他在夏朝末年一举成为商族的首领,由于爱护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众得拥护,以至于周围的一些小国也前来慕名归附,其势力便迅速强大起来。他本居于亳,是夏朝的方伯,专管征伐之事。夏末时,帝桀为君,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他见其形势,便产生了代夏的雄心。于是开始实行灭夏的计划。他先灭掉了商附近的一小国葛国,接着不久,经过11次的出征,灭掉了夏王朝的三个重要同盟国家豕韦、顾、昆吾,之后再一举灭夏,把夏桀放逐到南巢,这样,履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枣商朝,定都于亳。由其后子孙中有一支以谥号命氏,成为汤氏。是为河南汤氏。

2、公元前11世纪周公平定武庚的反叛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传至偃,自立为王,偃之弟曰昌,昌生隆,改姓子,后因秦始皇焚书坑儒,畏祸及,于是又改子姓为汤姓。

汤姓分布

因汤姓系承于商汤,故汤姓最早的发祥地应该是今河南省境。商朝自商汤至纣王亡国,其国都先后有7次迁徙,即商汤时定都亳(今河南商丘县北);至仲丁时,迁都于嚣(今河南荥泽县西南);河禀甲时,迁都于相(今河南安阳县西);祖乙初时,迁都于耿(今山西河津县南);后再迁都于邢(今河北邢县);至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偃师县西),改国号殷,称为殷商;到武乙时,再迁都到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直到纣亡。因此汤氏再商代就遍布于全国各地,但至秦汉之际,汤姓却主要以古时的中山河范阳两郡所辖之境为其繁中心。所以现在全国各地的汤姓人家,应该大多来自此地。汉文帝时,汤隆的玄孙汤得新自开封迁至晋陵(今江苏常州),其子汤璋又徙居交趾(治所再今越南河内市西北)。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有汤姓将佐自光州固始(今属河南)随从前往,在福建定居。宋代,汤氏主要分布于今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福建、四川等省。宋时有秋浦(今安徽贵池)人殷崇义因避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得名讳,改姓名为汤悦。明代,汤氏有迁入今广东、广西者。从清康熙时开始,广东汤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以后再尤台湾迁巴西、日本、毛里求斯、印尼、新加坡、泰国、帝汶、澳洲等地。

郡望堂号

堂号;

摿俅ㄌ脭或捻褴脭:都是因为明朝汤显祖命名的。汤显祖是临川人,所以叫摿俅ㄌ脭。他的书房叫捻褴脭,又被族人做了汤氏的堂号。他在朝做吏部主事,性格直爽看到皇帝不采纳忠臣的谏议,还往往把提意见的人治罪,,于是决定冒死奏本向皇帝提 ,于是被罢了官。他回到家里,一方面继续奏本 ,一方面编写剧本,著有《玉茗堂集》。

郡望: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景帝改为国,治卢奴(今河北定县)。

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治所在涿县(今河北涿县)。

历史名人

汤显祖:明朝戏曲家、文学家。因触怒权贵,被劾归里。之后居家二十余年,精心研究词曲,专事著述,写成《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世称摿俅ㄋ拿螖。

汤 和:明代初年开国功臣。因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屡立战功,被授封信国公。明太祖朱元璋谋解诸将领兵权时,首先上书归返故乡。

汤贻汾:清代著名画家。擅画山水,笔致秀逸,兼工草书和诗,与戴熙并称撎来鲾。

汤 厘:元代理论家。精通古代文物和书画鉴赏,著有《画鉴》1卷。

汤世澍:清代诗书画家。国子监生,写生鲜丽,为近世江南赋色家一大宗。书学米芾。

汤克宽:明朝抗倭名将。曾屡败倭寇于温州、奉化、宁海、宝山、苏州、松江、海丰,后为广东总兵。

汤天池:铁画家(铁画是用铁铸成线条,再焊接而成的一种美术作品。主要是借鉴国画的水墨、章法、布局,线条简明有力,苍劲古朴)。相传,他受邻居萧云从的影响比较大,是铁画的创始人。

姓氏联典·汤

起源:

起源主要有三:①系出子姓,始祖成汤,以谥号为氏。成汤,帝喾之子契十四世孙,姓子,名履,又名天乙。灭夏建商后,定都毫。死后谥成汤。其子孙中有一支以谥号命氏,成为汤氏。②出自子姓,商末宋国君偃之后,因避祸所改。《史记·殷本纪》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平定武庚反叛后,把商旧都周围分封给商纣王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传至偃,自立为王,偃之弟曰昌,昌生隆,改姓子,后因秦始皇焚书坑儒,畏祸改子姓为汤姓。③出自改姓及少数民族。据《万姓统谱》载,春秋时宋国有荡姓,后去草头成汤姓;宋代有汤悦,本姓殷,建隆初避宣庙讳改姓汤;满、侗、蒙、土等民族均有汤姓。

始祖:商汤。

迁徙:

汤姓系承于商汤,故汤姓最早发源地当是今河南境内。由于商朝历经七次迁都,故商代汤姓已遍河南、山西、河北及周围一带中原地区。秦汉时期,汤姓尤以河北一带繁衍最旺,故在汤姓的发展史上有中山郡及范阳郡两大郡望。此期亦有汤姓南迁于交趾(今越南河内西北),史载,汉武帝时,南越归顺,武帝派汤璋于交趾,职刺史。魏晋南北朝时,北方军阀混战,中原时有烽火,汤姓遂大举南迁,主要向东、南两个方向避乱。唐末五代时,从黄巢起义始,中原汤姓再度南迁,其路线大致由河南到湖南、江苏、浙江等地。上述诸多次南迁使得源于北方的汤姓遂成为南方姓氏。宋代以前,汤姓名人零星见于史册,宋代以后,大批汤姓名人涌现,且多出于东南一带的江苏、江西、安徽、浙江、湖南等省境,可见,后世汤姓是称盛于这些地区的。宋代汤姓有宰相汤悦和汤思,出安徽、浙江二地,族人因此显赫,成当地名门望族。明代有开国功臣汤和,出安徽凤阳,死后追封东瓯王。另洪武、永乐年间,汤姓作为大槐树移民姓氏之一,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陕西、湖北等地。清康熙年间,广东汤姓陆续有人入居台湾,进而徙东南亚一带。今日汤姓尤以福建、湖南、江苏、湖北等省居多。目前汤姓人口列全国第九十位。

郡望:

中山郡 战国为中山国,都顾(今河北定县)。一度为魏所灭,复国后迁灵寿(今平山东北)。公元前296年为赵所灭。汉高帝置郡、景帝改为国,治卢奴(今河北定县)。后燕以为都城。隋废。宋以定州为中山府,治安喜(今定县)。

范阳郡 三国魏黄初七年(226)改涿郡置,治涿县(今河北涿州)。唐幽州范阳郡本涿郡,天宝元年(742)改置,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又为方镇名,本为幽州节度使,天宝元年亦改为范阳。宝应元年(762)改幽州节度使,并兼卢龙节度使。又幽州本有范阳县(原涿县,唐改)。大历四年(769)与固安等县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

堂号:

掬星堂、吞星堂 汤悦,安徽贵池人,梦飞星入盘,文思日进,官至南唐宰相、宋拜其为正一品光禄大夫、上柱国,封陈县男,食邑300户。

玉茗堂 明朝汤显祖,书房叫玉茗堂,又被族人做了汤氏的堂号。他在朝做吏部主事,性格直爽看到皇帝不采纳忠臣的谏议,还往往把提意见的人治罪,于是决定冒死奏本向皇帝提 ,于是被罢了官。他回到家里,一方面继续奏本 ,一方面编写剧本,著有《玉茗堂集》。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中山、范阳。②自立堂号:临川、义士、叙睦、光裕、双桂、丹桂等。

字辈:

江西余江汤氏字行:开明国钟安,宽济辉根植。

某支汤氏字辈:宋代谱派:寿范绍先业,安世贵廷德。惟载希克明,学钦常对阙。旧谱字派:光应维崇善,荣宗广树仁。贤良 用,忠义佐朝兴。济美英才起,嗣徽孝友敦。星云昭瑞庆,诗礼振家声。

湖南湘阴汤氏派语:旧派语:守子友彦大,兴梦应必贤,世邦能启立,中正德安然。礼义才良士,孝弟最为先,金玉成龙虎,富贵又从前。新派语:礼义懋昭,允迪烈光,钦惟成式,咸宜宁章,修明教学,崇尚端方,于时克绍,载锡其昌。

名人:

汤惠休,南朝宋齐间诗人。字茂远。原为僧,宋世祖命他还俗,官至扬州从事史。常从鲍照游,以诗赠答,时人称为“休鲍”。其诗多情语,辞采绮艳。钟嵘《诗品》云:“惠休 ,情过其才。”原有集四卷,已佚。今存诗十余首,载《玉台新咏》及《乐府诗集》,以《怨诗行》较著名。事见《宋书·徐湛之传》。

汤思退(-1164),南宋臣。字进之,处州(今浙江丽水)人。中博学宏词科,授秘书省正字。附秦桧,官至知枢密院事。隆兴元年(1163),符离师败,力主和议,许割海、泗、唐、邓四州,为言者所论,旋贬居永州。张观等七十二人上书论其奸邪误国,请斩。忧悸而死。

汤和(1326-1395),明初将领。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东)人。与朱元璋同乡,一同起兵。渡江后,守常州,御张士诚。统兵取浙东、福建、四川,守备西北,均有战功。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自请解除兵权,深得朱元璋欢心。次年,奉命在沿海筑城设防,以御寇。死后,追封东瓯王。

汤克宽(-1576),明抗倭名将。邳州卫(今江苏邳县)人。将门出身。官至都督佥事、广东总兵官。倭寇初起,他在浙江御敌有功。嘉靖三十四年(1555),又与张泾等大破倭寇于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北)。旋从俞大猷人粤,破倭寇,留驻广东。万历初年,调赴蓟镇。万历四年(1576),鞑靼攻古北口,他率军追击,遇伏战死。

汤显祖(1550-1617),明戏曲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明临川(今属江西)人。万历进士。历官南京太常博士、礼部主事、遂昌知县。后以抑豪强触怒权贵被劾,居家20余年,精研词曲与传奇,以著述为事。所著《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称《玉茗堂四梦》。其中尤以《还魂记》(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最负盛名,另有诗文《玉茗堂全集》。

汤应曾,明末琵琶演奏家。江苏邳州人。家贫。幼爱音乐。从蒋山人习艺。后为藩王召见,奏《胡笳十八拍》,为世所知。善弹古曲百余首。人称“汤琵琶”。曾随边军至嘉峪、张掖、酒泉等劳军,弹《塞上曲》。后辞归。明亡携母流落淮浦。

汤斌(1627-1687),清臣、理学家。字孔伯,号荆岘,安徽来安人。顺治进士,官岭北道参政,乞归从孙奇逢学。康熙间应博学鸿词科。历《明史》总载官、内阁学士等。禁书坊刻小说,令州县建学社讲孝经。疏减田赋,济江北灾民。终官工部尚书。治程朱理学,也不废王守仁之说,提倡“身体力行”。有《洛学篇》、《睢州志》等。

汤贻汾(1778-1853),清画家。字若仪,号雨生、琴隐道人,晚号粥翁。居南京。世袭云骑尉,曾任三江守备等太平军攻克南京,投水死。擅画山水,亦写墨梅、花卉,笔致秀逸。兼工行草书和诗有《琴隐园集》、《画筌析览》等。

汤球(1804-1881),清史学家。字伯玕,安徽黟县人。同治举人。师从俞正燮、汪文台,博通经史,特精考据辑佚。辑有王隐等九家《晋书》,陆机等九家《晋纪》、崔鸿《十六国春秋》、谯周《古史考》等多种,贡献卓著。

其他汤姓名人有北宋官吏汤悦,画家汤正仲;南宋大臣汤思退,理学家汤汉;元书画理论家汤厘;清工艺家汤鹏,诗人汤右曾,画家汤嘉铭等。近当代汤姓名人有近代立宪派人士汤化龙、汤寿潜, 将领汤玉麟、汤恩伯,微生物学家汤飞凡,生理学家汤佩松,畜牧学家汤逸人,工艺家汤子博,哲学家汤用彤,**导演汤晓丹,羽毛球教练员汤仙虎等。

辽宁庄河的满族主要是清代乾隆年间从沈阳调到当地驻守屯垦的旗丁后代。庄河北部的八旗人口当时由安东凤城守备衙门与内务府衙门管理。庄河南部则由熊岳副都统衙门管理。因为是关外重要的八旗驻地,所以当地满族人比较多。满族孙姓也自然多,同是姓孙却不是同宗。

比如当地满族孙姓有:乌苏里氏,舒穆录氏,孙佳氏,哈施里氏,希克特里氏,八旗汉军孙氏……等。

你们家究竟是哪个满族孙姓家族,这个单靠你在网上说这点情况难以判断,最好是你回庄河老家村里询问本家族老辈,或者回老家查阅本家族家谱。

满族孙姓族谱

辽宁庄河的满族主要是清代乾隆年间从沈阳调到当地驻守屯垦的旗丁后代。庄河北部的八旗人口当时由安东凤城守备衙门与内务府衙门管理。庄河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