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旗袍造原子弹,在杨振宁背后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1收藏

穿旗袍造原子弹,在杨振宁背后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第1张

江南出美女,她书生苏州,书香门第,气质出众,美貌堪比林徽因。被美国人邀请加入研制原子弹计划,更是成就杨振宁的背后女子。

袁世凯是民国初期的北方大军阀,其手握重兵,以势迫人,当上民国总统。

之后企图恢复“帝制”,可惜最终还是失败,这因此使得袁世凯在历史上成为一个负面人物。

不过他的家族里却出了一位号称

“东方居里夫人”

的奇女子,此人正是袁世凯孙子的妻子叫吴健雄,一个让世人铭记的女子。

01

二战晚期,随着美国第一次对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其破坏力迅速让全世界大小国家所震惊。

受难者虽是日本,但也为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

二战结束后,世界其他各国受不了美国的核威慑,急忙发展起自己的核武器以求自保。

由于我国在二战承受了巨大出创伤,之后急需发展自己的国家实力。

但是要研究原子弹,就需要要有着方面的人才。

据说当年美国的原子弹由美陆军部负责研制原子弹,该计划聚集了全球各国的顶级科学家。

当中有一位华人女性物理专家入列,时常穿着旗袍研究原子弹,她叫吴健雄。

出生苏州,年轻时貌美如花,给人们的印象,除了工作服就是旗袍,说话很温和,这是江南女子独有的柔媚。

后来,吴健雄女士由于参与了该计划,并且在β衰变实验领域做出了全球性的重大贡献,因此逐渐被人称之为原子弹之母,世界伟大物理学家之一。

而西方人则更喜欢称吴健雄女士叫“东方的居里夫人”。

吴女士不仅对原子弹有特殊贡献,在其他试验里也证实了很多专家的设想。

诸如在她的实验里,数次证明了李政道以及杨振宁等科学家提出的构想,更是被称为杨振宁背后的女子。

可谓是在科学路上硕果累累,但不知道为何,上天似乎对吴健雄女士颇有不公。

02

事情发生在1957年12月,该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隆重举行。

最令国人难忘的是,这一次诺贝尔奖是中国历代以来第一次有国人获得诺贝尔奖,其获奖者正是李政道跟杨振宁教授。

他们因为发现了弱相互作用环境里宇称不守恒理论,因此被授奖。

当奖项发布,中国人为之欢欣鼓舞,另外还默默为吴健雄女士觉得不公正。

正是吴健雄女士一直在离地面六百米深的实验室里,日夜工作,才充分认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最终帮杨振宁跟李政道推到了诺贝尔物理奖的神坛。

可惜当时有很多因素影响,导致吴健雄女士未能进入诺贝尔获奖名单,让她跟该物理奖失之交臂。

然而令人更佩服的是吴健雄的胸怀,她从没计较过奖项荣誉,一心为国家为杨教授、李教授排除更多的理论难题。

因此吴健雄女士曾表示,本人喜欢的是自己的工作,并非诺贝尔奖。

并且还风趣的称,诺贝尔先生并不是自己的老公,爱他做什么呢?而自己的丈夫则叫袁家骝(袁世凯孙子)。

因此侧面说明吴女士爱自己的老公多过诺贝尔奖。

然而提到袁家骝,又让人跟袁世凯联系起来。

而吴健雄女士又是怎么加入袁家豪门的呢?

话说晚清皇帝宣读退位诏书之后,民国正式成立第一年,即是1912年。

那年五月,在江苏苏州太仓浏河小镇上有一户书香门第的男子,他叫吴仲裔,当他看见清廷灭亡后,革命正急需新一轮的改革。

于是就积极提出了女男平等的观点,并且出钱出力筹建了一所叫明德职校的女子补习学校,而女儿吴健雄正是在此女校里得到了高等教训。

另外吴健雄女士的名字也是由父亲所取,意为希望她如男儿一样肩起重任,并且想表达男女平等的意愿。

由于是书香门第家庭,吴健雄从小就被父亲刻意培养成知识分子,她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出不错的成绩。

后来被派送到美国进修,夸张的是父亲坚持让她多读书,几乎想让她把美国的大学都读完。

于是多年以后,吴健雄前前后后就读了十五余所大学,并且都以真实实力考取的这些大学的学位。

而美国的普林斯顿佩服吴健雄的毅力跟才华,为此解除100年传统规则,破例给她颁发了一个荣誉学士。

据说这是该奖历史上第一个女性的荣誉奖,之后吴健雄又以出色的工作与科学贡献,赢得了许多奖项,唯独没有得过诺贝尔奖。

03

有人说吴健雄并非天生读理工的料,可她就是有极强的学习天赋,可能是受父亲跟自己性格的影响,做什么事都非常律己并且能做出优秀成绩。

那年,吴健雄还是一个女大学生,一脸的清纯气质,当她成功考进美国加州的伯克利分校之后,去到学校的第一天,校方专门安排了一个华裔男同学给吴健雄引路,领她到处参观学校。

而过程中,两个大学生聊得投机互相印象都很好,结束后听人介绍,吴健雄才惊觉,此男同学正是袁世凯的孙子,名字叫袁家骝,可谓真的很溜,当时袁家骝就把吴健雄女士震撼到了。

袁家骝出自豪门世家,真正的官三代、富三代,生活各种优秀。

虽然爷爷霸权、爸爸挥金如土、风流倜傥,但当孙子的他却不与父祖辈为伍,一心只想求学。

并且于1936年飞到美国留学,最终跟吴健雄结识并且成立了美满家庭,后来两人也成为了知名的物理学家。

在物理上吴健雄创造了很多大成就,她不仅被美国人邀请加入研制原子弹计划,还被西方人赋予了很多称号,如:“物理界第一夫人”、“来自东方的居里夫人”、“核物理夫人”等。

1922年 出生于安徽合肥

1929年 就读北京清华园内成志小学

1933年 就读北平崇德中学

1938年 插班昆明昆华中学高二

1938年 入西南联大就读

1942年 西南联大研究所毕业

1944年 任教于西南联大附中

1945年 抵美国

1948年 在泰勒指导下转做理论物理,于是年获芝加哥大学物理博士

1949年 进普林斯敦大学研究

1956年 与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

1957年 因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8年 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1966年 转赴纽约大学石溪分校,创立并主持理论物理研究所

1971年 返回久别的中国大陆

1986年 返国参加中研院院士会议

1994年 荣获美国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之波维尔(Bower)奖

1996年 获清华、交通两所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一、生平简介

杨振宁(Chen Ning Yang 1922~)美籍华人,理论物理学家,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含合肥市)。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在吴大猷指导下完成学士论文,1942年毕业后即入研究院深造,在王竹溪指导下研究统计物理学。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做研究生,深受E费米熏陶,在导师E特勒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1948年获博士学位1948~1949年任芝加哥大学教员,1949~1955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5~1966年任该所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任新创办的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章。1984年12月27日,北京大学授予杨振宁名誉教授证书。

二、科学成就

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对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贡献。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风格:独立性与创建性强,眼光深远。

在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τ之谜,并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

杨振宁于1971年夏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他回美以后,对促进中美建交、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促进中美科学技术教育交流都做了大量工作。杨振宁受聘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杨振宁,美籍华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理论物理研究所教授、所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爱因斯坦讲座"教授、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1938-1944年在中国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当时,吴大猷是其老师。1945年赴美求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8-197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和波兰、美国等六所院校的理学博士学位。1949-1955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研究员。1955-1966年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1966年起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艾伯特·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70-1976年任洛克菲勒大学评议员。1964年加入美国籍。曾任全美华人协会会长。1994年起任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名誉会长。1999年被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授予一等荣誉博士学位。1999年5月21日正式退休,石溪分校同日将理论物理研究所命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

1951年与李政道教授合作,于1956年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因而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原理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对称性的认识,促成了此后几十年物理学界对对称性的关注。1954年,同米尔斯博士创立了"杨-米尔斯规范场"论(yang-mills gauge theory)(是研究凝聚原子核的力的精深理论)。杨振宁还与巴克斯特教授共同提出了"杨-巴克斯特方程"。

他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物理学会以及巴西科学院、委内瑞拉科学院和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奖章"。同年,获纽约市长颁赠的"自由奖章"。1992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的外籍会员。1994年,他获得了美国费城富兰克林研究所的1994-1995年度国鲍威尔科学成就奖(bower prize)(25万美元奖金和一座225英尺高的金质奖牌)。

1971年以来多次到中国探亲、访问和讲学。分别受聘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工学院、山西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对中国的科技政策提出许多很有建设性的重要建议。在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又努力帮助中国学者和留学生在美进行科研和学习。1995年7月22日,他受聘为上海大学名誉教授。1998年6月14日,清华大学授予杨振宁博士为清华大学名誉教授。

1994年6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1995年6月9日,在中国武汉华中理工大学访问时谈到他1957年领取诺贝尔奖的情况时,他说,当时他是以一个中国公民的身份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奖的。在领奖仪式上,他用中国普通话说"我虽然是献身于现代科学,我对我所承受的中国传统和背景,引以为自豪"。获1995年度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

2004年,清华大学博士生翁帆嫁给杨振宁,她以为她和杨振宁结合是相爱的人关系的水到渠成。

却没想到他们的婚姻会引起轰动。

因为她28岁,杨振宁82岁。

因为杨振宁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成绩斐然。

有人说杨振宁老牛吃嫩草,有人说翁帆贪图杨振宁的财产。

事实呢?

两个人重聚前,翁帆人生沉落,不知未来模样。

杨振宁失去发妻,孤单寂寞。

是缘分,让两个不会交集的人走到了一起。

一晃,轰动一时的爷孙恋已过十六年。

如果不是杨振宁担任安徽大学纽约石溪分院的名誉院长上了新闻,很多人已忘记这对夫妻,忘记曾有个女孩不惧流言嫁给了一位老人。

1976年7月,阳光正热,翁帆在广东潮州的一户人家诞生。

顺风顺水的长到了18岁,考入汕头大学。

离开了父母的管束,翁帆像一只脱缰的野马,身体里的反叛因子集体爆发,她不再乖,性格开始张扬,变得恣意妄为。

她不仅穿衣大胆前卫,还染了一头扎眼的金发。

目光也不再像高中时候只流连于书本,兴趣使然,他参加了学校里的模特队,穿高跟鞋走T台的她是学校里别样的风景。

这一年,杨振宁应邀带妻子杜致礼来汕头大学参加首届世界华人物理学大会。

大一新生翁帆负责接待他们。

谁都没有想到,一段奇妙的缘分在悄悄展开。

1998年,翁帆大学毕业,先是在汕头南安集团工作,一个多月后,她辞掉工作,只身去了深圳,在一家高尔夫俱乐部担任翻译。

离开汕头,是因为翁帆遇到了爱情。

爱情至上的翁帆,即使爱的人不优秀,即使彼此间不够了解,但为爱,翁帆愿放弃一切,也敢面对未知的陌生。

或许是柴米油盐冲淡了爱情,或许是相爱的人出现了矛盾。

结婚两年后,翁帆离婚了。

不知道是现实让翁帆看到了自己知识的贫乏,还是她想用象牙塔的安静疗婚姻的伤。

离婚后,翁帆回归校园,进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读研。

这一年,2002年。

杨振宁80岁,发妻杜致礼病重,落叶归根,杨振宁和妻子回到祖国,定居清华园。

2003年,陪伴杨振宁53年的妻子杜致礼病逝,杨振宁的生活变得异常冷清。

他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在林间散步,一个人看书、看电视,然后,一个人,默默睡觉。

无人与他立黄昏,无人问他粥可温。

孤独,像蚕,一点一点啃噬杨振宁,他渴望有人走进他,填满他的时间空隙。

一切都有安排,我们只需等待。

研二时,翁帆一人到香港游玩,面对拥挤的人流,想着自己目前的处境,翁帆心里有些失落,她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突然间,她想到了大一时她接待过,后来,还偶有书信联系的杨振宁,想起他曾说:他和太太一般会到香港中文大学来度假。

她突然渴望这个她认为很有智慧的人给她提些人生建议,如果能把她从现在的处境中解救出来更好。

她给杨振宁写了信。

她没有想到,她的信会如风吹皱杨振宁干涸的心,更没有想到,这信,让她有了不一样的未来。

杨振宁回了信,并邀她到香港中文大学见面。

此时,杨振宁邀请翁帆,是因为寂寞,是他希望有人搅动一下他死海一样的生活。

翁帆应约,是礼貌,是期望自己的生活因为杨振宁出现转机。

杨振宁不是翁帆想象中的垂垂老矣,年龄的距离没有影响两个人的谈兴,这让杨振宁以后再邀翁帆,她都欣然前往。

杨振宁枯寂的生活因为翁帆有了亮色。

但这时,他们只是朋友。

朋友走向恋人,需要时间,也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

2004年的5月份,香港的凤凰花开了,看着红艳艳的凤凰花,杨振宁想到了翁帆,遂邀请翁帆到石澳游玩。

穿着高跟鞋的翁帆在走一段陡峭的山路时,脸上露出了为难和犹豫,杨振宁看了,自然地牵起她的手。

此时,两人不知道,这一牵就是余生。

7月,翁帆和好友去内蒙旅游,途中她接到杨振宁的电话,邀请她去清华园的家中做客。

旅游回来,翁帆赶到清华园,走进“归根居”,她看到桌上摆着杨振宁吩咐保姆准备的饭菜,心里不禁一阵温暖。

两个人谈笑风生,杨振宁风趣幽默

翁帆落落大方。

友情悄悄蜕变。

就像两人婚后接受访谈,杨澜问翁帆什么时候,将对一位科学家和长辈的尊敬或崇拜变成了爱情?

翁帆说:“不知不觉中。当一个女人崇拜一个男人的时候,假如这个男人又喜欢或者爱她,那么这个女人是很容易爱上这个男人的。”

不知不觉中,杨振宁走进了翁帆心里。

从北京回到广州的翁帆想到杨振宁,想到两人在一起的片段,心里出现了她不敢相信的情愫,她没有遮掩,把情愫化成诗通过邮件传给了杨振宁。

诗中写道:“无悔我爱,惟余欣喜,有意逃出,心已陷入……触汝额发,气息拂手,无声胜有。”

诗真切地表达着翁帆内心的矛盾,年龄的差距让翁帆不敢接受自己的心意,爱的感觉让她不忍放弃,爱,还是不爱?翁帆犹疑。

她希望杨振宁给她答案。

而且,她也不知道,她是爱,杨振宁呢?对她是爱情还是友情?

也是她对杨振宁的试探。

很快,她收到杨振宁修改的诗,看着杨振宁改的诗,翁帆的心定了,她欣喜、又娇羞地说:“那是你的诗”。

两人以诗为桥,跨过了年龄,向彼此靠拢。

2004年国庆,杨振宁约翁帆到广西北海旅行。

碧海蓝天,两个人骑着双人自行车,在椰林小道享受独属二人的快乐。

旅游结束,回到北京的杨振宁打电话向翁帆求婚。

翁帆又惊又喜,她笑问杨振宁:“哪有向人求婚不送玫瑰的?”杨振宁听了,许她:“下次见面一定补给你。”

两个心意相通的人确定了关系,让翁帆心里打鼓的是她不知道父母会不会接受一个比他们年龄还大的人做女婿,她小心翼翼地把她和杨振宁的事情告诉父母。

听到女儿的决定翁帆的父母很是惊诧,但女儿已是成年人,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最终他们还是对女儿的决定选择了尊重和支持。

2004年12月24日上午,杨振宁和翁帆领了结婚证,并向外界公布了婚讯。

他们的结合如石子惊起千层浪。

年龄的差距,杨振宁的社会地位,杨振宁和翁帆的结合在很多人眼里成了交易,认为他们是“老夫贪恋美色,少妻贪图名利”,认为他们有伤风化。

但爱情是很玄妙的东西,没有道理可讲,一旦彼此有了感觉,年龄、地位这些外在的东西都会被自动屏蔽。

况且,就是没有爱情,人家愿意一树梨花压海棠,别人也没有资格指手画脚。

不论人家的生活是一地鸡毛,还是琴瑟和谐,好像跟别人也没有关系。

可就有人喜欢操心,喜欢看笑话,喜欢拿放大镜审视别人,找证据证明别人错误,自己正确。

不无聊吗?

现实打脸。

两人结婚十六年,没有婚变。

杨振宁虽已98岁,依旧精神矍铄,翁帆的眼角眉梢依旧带笑。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爱情的意义在于帮助对方提高,同时也提高自己。”

翁帆的细心照顾,让杨振宁重新焕发了生命的光彩,虽已九十多岁,仍能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也很少因为身体耽误给学生们上课,有时还参加一些娱乐活动。

翁帆,在杨振宁的带领下,前几年考入清华大学,攻读建筑学院的博士学位,常踏着梁思成、林徽因的足迹到各地考察文物古迹,也常撰写专业论文。

以后,即使杨振宁不在了,依靠自己的学术地位她也能生活得很好。

两人如缠绕在一起的树,互相给予营养,共同成长,而这,也应该是婚姻的意义。

不在年龄相当,不在门当户对,只在互相给予,只在共同成长,只在岁月静好,活出彼此希望的模样。

导语:老人常常会和年轻人说,人一辈子到头就图个落叶归根,不管年轻时候离家多远,最后都要回到家乡,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家”。常有外出打工,出国工作的人,忙忙碌碌,穿梭在城市的街道上。有的人选择在中国发展,有的人看到国外利于挣钱的机会多,出国发展,更有愿意定居国外的人,选择别国国籍移民。无论怎样,家乡都存着自己的理想,情怀,牵着自己的思念,随着年龄的增长,总得“回家”啊。

年少有为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讲述的主人公,就是大名鼎鼎的杨振宁老先生。杨振宁爷爷对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醉心科研事业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国科学院聘请杨振宁爷爷担任院士。

家族的影响很重要,杨振宁爷爷的父亲就是由国外归来,一九二九年,父亲就职于清华大学,举家迁至北京生活。

七七事变后,杨家举家搬迁,最终决定定居昆明。一九四五年,杨振宁留学美国,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在一九四九年时候,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研究自己博士后的相关课题,自此开始,杨振宁爷爷科研之路慢慢步入正轨。

心系祖国

民国时期,政府的种种行为让杨振宁很无奈,思虑再三,杨振宁决定加入美国国籍。虽然是美国公民中的一员,杨振宁没有忘记自己依然是中国人,依然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努力奋斗。

中美关系有所缓和,杨振宁回到祖国培养赴美国留学生,为国家做好人才留存与培养。不仅仅是如此,杨振宁还将自己在美国的房产变卖,全部投入事业中,重建清华物理系,带领国外科学界华人一起归国,为祖国科研事业奋斗?

更改回中国国籍

虽然总被称为自己是美国人,但是杨振宁爷爷没有忘记自己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美国的国籍对他来说只是一时的,年纪大了总要回家。

当年举家迁往美国之后,杨振宁的孩子也随父亲一起定居国外生活,甚至孙子辈也没有归国,全都留在了美国发展。杨振宁的心里还是心心念念都是祖国的,粗粗考虑一下,决定重新更改回中国国籍。

无论外界的人是如何看待这一行为,杨振宁坚持选择回到祖国,哪怕已经到了耄耋之年,依然没有轻易放弃对于物理学的研究。

或许功名利禄到头来都是空空的吧,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骨子里的中国魂时时刻刻都在燃烧着,异国他乡并没有让杨振宁爷爷忘记自我,他依然是他,又好像不再是他。他是中国人,本就应当以国家为重,况且当时刚刚建国,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比之当时国际上的其他国家稍有落后,且物理届的发展一度停滞不前,为了祖国,为了自己的中国心,杨振宁爷爷毅然决然回到祖国的怀抱。爱国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做到的事,时刻铭记,以祖国为荣。

穿旗袍造原子弹,在杨振宁背后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江南出美女,她书生苏州,书香门第,气质出众,美貌堪比林徽因。被美国人邀请加入研制原子弹计划,更是成就杨振宁的背后女子。袁世凯是民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