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碟"是什么意思?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2收藏

"玉碟"是中国历代皇族族谱称,唐代已有,宋代每十年一修,沿及明清。清代玉牒分满、汉两种文本,自顺治十三年(1656年)题准,每十年编续一次,在清代共编26次,民国后到1921年又修两次。分帝系,支系等。

玉碟,读音:yù dié 

出自:

《史记·孝武本纪》:“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泰一之礼。封广 玉牒 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秘。”

唐 刘肃《大唐新语·郊禅》:“开元十三年,玄宗既封禅,问贺知章曰:‘前代帝王何故秘玉牒之文?’知章 对曰:‘玉牒本通神明之意,前代帝王所求各异,或祷年算,或求神仙,其事微密,故外人莫知之。’”

宋 王禹偁《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祈福不劳藏玉牒,礼天须至用金泥。”

简介:中国皇帝的宗谱。清代玉牒记载了自显宗皇帝塔克世以下子孙名谱,其中有婚嫁、生育、继嗣、封爵、授职、升迁、降革及死亡,大体以帝系为统,长幼为序,男女各按宗支、房次等进行排列,规定10年修造一次。玉牒,中国历代皇族族谱称为玉牒,唐代已有,宋代每十年一修,沿及明清。清代玉牒分满、汉两种文本,自顺治十三年(1656年)题准,每十年编续一次,在清代共编26次,民国后到1921年又修两次。分帝系,支系等。清代玉牒现存1070册,是中国唯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家谱。

意义:为研究人口学提供了精确的数字依据

以清代子女最多的康熙皇帝来说,他共有皇子35人,皇女20人,但真正活18岁成年者只有皇子20人,皇女8人;5岁前死亡的皇子12人,皇女10人,已成年者也多数死于40多岁的中年期。 寿命在70岁以上者只有皇十二子允祹(79岁)、皇十六子允禄(73岁)、皇二十三子允祁(73岁)。皇女中寿命最长的是第六女格靖固伦公主,也只活到57岁。而顺治皇帝情况更糟,8子6女中,8岁前死亡的皇子有4人,皇女5人,皇子寿命最长的当数皇三子玄烨(即康熙皇帝),享年69岁,皇女中只有第二女活到成年,也仅活了33岁。 由此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医疗卫生条件水平很低,加之皇族成员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其死亡率是很高的,平均寿命也不长。清代皇族女子的死亡率较男子更高,平均寿命较男子为短,这和现代社会女子人均寿命普遍高于男子的现象正相反,很值得研究。

皇帝御览玉牒的礼仪隆重

玉牒修成后,要举行"恭呈御览"的礼仪,请皇帝"御保和殿受书,御太和殿受庆贺礼"。仪式隆重复杂,先由钦天监择良辰吉日,礼部在太和门设玉牒香案,宗人府设彩亭,自玉牒馆恭捧玉牒置于彩亭内,行至太和殿,捧置中和殿案上,展开玉牒,请皇帝升中和殿"恭阅玉牒"。迎送玉牒的礼仪中,由侍卫前引后护,另有黄盖、龙旗、御仗并奏导迎乐,文武百官盛朝服跪迎、跪送。礼仪结束,一套玉牒送皇史宬尊藏,另一套送宗人府玉牒库暂存,

备送盛京。

价值:最后一次修订的清代宗室玉牒多达7000页,其中仅详实记录的宗室男性就有10余万人,从这个角度说,清代玉牒堪称世界上记载最丰富的族谱。清代玉牒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数量大史料多、有人口繁衍连续完整的记录,特别是女性人口资料和婚姻资料齐全。正因为如此,在研究清史的中外学者眼里,清代玉牒是一个真正的宝库。此外,清代玉牒用满汉两种文字缮写,装帧华美,书法隽秀,也是极具审美价值的珍贵文物。

  1、皇家的家谱叫玉牒。从唐代开始就有了修玉牒的制度。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把纂修玉牒当做国家的重要大事。从唐朝开始发展到宋、元、明、清。而今,清代玉牒是目前我国历史上唯一完整系统保存下来的皇室家谱。

 2、清代玉牒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在内容上有宗室、觉罗之分,一是在文字上有满、汉文之分。清朝初年,局势动荡不安,清廷对于汉官不敢轻信,前期重要文书一般都用满文书写,但是清代玉牒的纂修并未依照此例据。

 3、玉牒的价值包括以下几方面:数量大;有人口繁衍的连续记录;人口记录比较完整;有大量的女性人口资料;婚姻资料齐全。有的学者在专著中这样评价它,“历史上的人口资料极为混乱,且小系统,更谈不上全面,正因为如此,清代的玉牒才显示出其独特、珍贵的史料价值”。所以在研究历史的中外学者眼里,它就是一座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宝库。

玉牒,中国历代皇族族谱称为玉牒,唐代已有,宋代每十年一修,沿及明清。清代玉牒分满、汉两种文本,自顺治十三年(1656年)题准,每十年编续一次,在清代共编26次,民国后到1921年又修两次。分帝系,支系等。清代玉牒现存1070册,是中国唯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家谱。

1、先说一说清朝的玉牒及其分类

清朝玉牒,就是清朝皇室所在的爱新觉罗家族的族谱。

清朝入关前,并没有编撰皇室族谱的制度,也没有编撰过皇室族谱。清朝入关后,于1652年(即顺治九年)沿袭明朝旧制设立宗人府,掌管皇族事务,并开始编修 玉牒也就是清皇室族谱 。

《清玉牒》后世又称《爱新觉罗宗谱》,共分为8册,分别为记载直系皇室族谱的《星源集庆》册,记载宗室族谱的甲册、乙册、丙册、丁册,记载觉罗族谱的戊册、己册、庚册。

2、清朝直系皇室的来龙去脉

记载直系皇室族谱的《星源集庆》最早从嘉庆朝开始修订,刚开始记载的是乾隆帝的儿子及孙辈,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修订《星源集庆》时,记载范围发生了变化,只记嘉庆皇帝诸子也即道光皇帝与他的兄弟们的子孙、女孙。乾隆皇帝后人中除嘉庆皇帝一支之外,其它儿子的后人不再记载。

咸丰皇帝即位后,重修《星源集庆》时,记载范围再次发生变化,只记载道光皇帝本支,也就是咸丰和他的几个兄弟的子孙,嘉庆皇帝其他皇子的子孙作为直系皇室的旁支从《星源集庆》中撤去,不再记载。

后来的同治、光绪、宣统皇帝都没有子嗣,因此在每年重修《星源集庆》时,都是按照咸丰朝编修的规则进行记载,也就是道光皇帝的后人均载入《星源集庆》。

按照《星源集庆》的记载规则,就是只有道光皇帝的后人才算是直系皇室后裔,也就是狭义上的皇族子孙。

道光皇帝共有9个儿子,分别是奕纬、奕纲、奕继、奕詝、奕誴、奕欣、奕譞、奕詥、奕譓。

奕纲、奕继两人尚在襁褓中就早夭,奕纬、奕詥、奕譓均无亲生儿子,但有过继的子嗣。

咸丰皇帝奕詝倒是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是皇后生的,却早夭了,另一个就是慈禧生的载淳,就是后来的同治帝,却也只活了18岁,没有留下子嗣。

奕誴生有8个儿子,其中3个早夭。5个长大成人的儿子中的第五子载津虽然生有3个儿子,却全都早夭了,另4个儿子都有长大成人的子嗣。

恭亲王奕欣有4个儿子,其中第三子、第四子早夭;长子不成器,也在28岁就死了,没留下子嗣,但是过继了一个儿子;次子载滢有4个儿子。

醇亲王奕譞共有7个儿子,其中3个早夭,另外4个儿子中,3个有后代,但是那个最有名的儿子,坐了皇位的载湉(光绪帝)却没有子嗣。

如上所述,清朝直系皇室后裔人口较少。

中国古代皇帝的族谱,称为玉牒。它在中国起源很早,殷商时代的甲骨谱牒中,即有殷王世系的记录,尔后修谱绵延不断,尤其唐代以后,历朝均十分重视纂修和保管玉牒,其目的不外乎为了“正名分、别远近”,保持皇族血统的纯正,作为承袭爵位及财产的档案凭证,所以,中国玉牒的纂修,不仅历史悠久,且极为发达,是高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需要说明的是,玉牒和其他形式的档案一样,清以前的多已不存,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朝玉牒2600余册,乃中国惟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室族谱。中国满族修谱历史源远流长,受到全族高度重视,入关后,清统治者为了明确划分皇室宗族的封爵等级,维护皇族内部团结,稳定皇族各支派的袭封秩序,定期分配俸银和俸米以及划分其他方面的权益,并加强本民族的民族意识,尤其提倡修谱,出现了几乎一族一谱的现象,其玉牒更是细致入微地反映了爱新觉罗家族的历史。伴随着八旗制度之始终,纂修玉牒在有清一代经久不衰。 家谱、族谱、宗谱:家谱、族谱和宗谱是一种明血统、序昭穆、记载家族历史的谱牒,它有着自己特定的记录格式和内容,诸如族姓源流、世系谱表、郡望支派、移住始末、恩荣表述(如制诰、族节、恩例、进士)、祠堂家墓(如族规、祠产、义庄)、家传著述和家训等等。家谱、族谱和宗谱之组成,还应当有表、牒、图、传,而且表、牒、图、传在家谱中的作用很大。章学诚在《家谱杂议》中说:“修谱本为家史,体例自有一定,岂得出入任情,茫无成法欤!”“家谱系表,旁行斜上,乃是周谱旧式,后史所本者也。”

除了皇室玉牒外,中国绝大多数民族内部,上至达官显贵,下及升斗小民,一般都有家谱、族谱或宗谱,记载同一家族或宗族的人物世系和事迹,三者在记载内容、规格、形式上无根本差异,只是记录对象的范围不同。根据家谱、族谱、宗谱的记载对象,可细分为:

1.一家一房之谱:此类家谱所记内容起止时间较!短,代系延续不长,记事也较简单,是一种小型家谱,通常称作房谱、家谱或家乘。

2.一支之谱:记载宗族中一个分化出来的独立支'派的人物世系和事迹的家谱,一支,有大于一家一房的概念,这一支派可能仍然同族而居,但更多的是迁居外乡,另辟新地。例如孔氏在曲阜以外各地的孔氏支谱,都属于此类家谱。

3.一族之谱:通常称作统谱、通谱、世谱、会谱、大成谱等,是记载同一宗族人物世系和事迹的家谱,它包括了分散在各处的支派,是各支谱的总汇。“会千万人于一家,统千百世于一人”,是对这种家谱最好的概括。

4.异姓合谱:即集两个以上众姓于一谱的谱书,此乃唐朝以前各代家谱之主要形式。相传周朝史官曾经撰写《世本》,是异姓合谱的祖本。这种谱书,除了表明“万木一本,万派一源”、“联天下为一家”之原始用意外,其重要目的,就是在重门第的思想驱使下,区分族和族之间的高下等级,以为选官出仕和联姻服务,尤以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明显。唐后,私谱大量涌现,它依然继续流行。

玉牒

  玉牒,中国历代皇族族谱称为玉牒,唐代已有,宋代每十年一修,沿及明清。清代玉牒分满、汉两种文本,自顺治十三年(1656年)题准,每十年编续一次,在清代共编26次,民国后到1921年又修两次。分帝系,支系等。清代玉牒现存1070册,是中国唯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家谱。

  中国皇帝的宗谱。清代玉牒记载了自显宗皇帝塔克世以下子孙名谱,其中有婚嫁、生育、继嗣、封爵、授职、升迁、降革及死亡,大体以帝系为统,长幼为序,男女各按宗支、房次等进行排

  玉牒列,规定10年修造一次。

  中国从13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了修纂皇室家谱的制度,但兵燹战乱,如今完整保存下来的只剩下清代的皇家族谱――玉牒。清代玉牒从顺治十七年至民国十年,先后修纂了28次。清代皇族按血缘远近分为本支“宗室”(俗称“黄带子”)和旁支“觉罗”(俗称“红带子”)。当时规定,凡皇帝家族生儿育女,每3个月上报掌管皇族事务的宗人府一次。玉牒每隔10年修纂一次,活着的人用红笔书写,故去的人用墨笔书写,遇到名字重复的情况,位卑者或年幼者就要改名字。

  清代玉牒是清朝历代皇帝的宗族谱。分满、汉文两种。该档案文献系统记录了清朝历代皇族人口及宗法谱系,在清朝皇族人口研究及中国宗谱研究等方面都具有宝贵价值。该文献为清朝官修、皇家档案馆(皇史宬)的尊藏本。从形制、体积、装裱等方面都堪称世界宗谱之最。

"玉碟"是什么意思?

"玉碟"是中国历代皇族族谱称,唐代已有,宋代每十年一修,沿及明清。清代玉牒分满、汉两种文本,自顺治十三年(1656年)题准,每十年编续一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