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英法两国王室世系表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5收藏

求英法两国王室世系表,第1张

1 英国王室世系表

诺曼底王朝

1威廉一世(1028年9月-1087年9月9日)(诺曼底公爵1035-1087,英格兰国王1066-1087)(忏悔者爱德华表弟,黑斯廷斯战役击败哈罗德成为英格兰国王)

2威廉二世(1060-1100)(英格兰国王1087-1100 )(威廉一世之次子。长兄罗伯特继承诺曼公国)

3亨利一世(1068-1135)(英格兰国王1100-1135)

4斯蒂芬(1096-1154)(英格兰国王1135-1154)(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外甥,法国的布鲁瓦伯爵之子,母亲阿黛拉是威廉一世四女。)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

1亨利二世(1133-1189)(英格兰国王1154-1189 )(安茹伯爵戈特弗雷德和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之子。同阿基坦女公爵埃丽诺结婚,取得法国南部大片领地。在位期间确立对爱尔兰统治权)

2理查一世(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英格兰国王1189-1199)(参加十字军东征,获得狮心王的称号。镇压阿基坦叛乱时身亡。身为国王十年,在英格兰的时间只有六个月)

3约翰(1167-1216)(英格兰国王1199-1216)("无地王",在贵族胁迫下签署《大宪章》,布汶战役被法国击败,失去大部分大陆领地)

4亨利三世(1207-1272)(英格兰国王1216-1272)

5爱德华一世(1239-1307)(英格兰国王1272-1307)

6爱德华二世(1284-1329)(英格兰国王1307-1327)(征服苏格兰失败,承认其独立。被王后伊莎贝拉和小舅子法王查理四世谋害)

7爱德华三世(1312-1377)(英格兰国王1327-1377)(发动英法百年战争,在克莱西和普瓦提埃大破法国骑士团,获得法国西南的大片土地)

8理查二世(1367-1400)(英格兰国王1377-1399)(黑太子爱德华之子。远征爱尔兰时被堂弟兰开斯特公爵亨利拘捕,并废黜,由亨利即位)

兰开斯特王朝

1亨利四世(1367-1412)(英格兰国王1399-1413)

2亨利五世(1387-1422)(英格兰国王1413-1422)(重开英法战争。在阿金库尔取得胜利,和法国签订特鲁瓦和约,成为法王查理六世的王位继承者)

3亨利六世(1421-1471)(英格兰国王1422-1461)(出生后九个月即位。外祖父法王查理六世去世而身兼英法两国国王。法国在圣女贞德带领下扭转战局,英国丧失全部领地。1455年,约克家族与兰开斯特家族长期混战开始。1461年亨利被约克公爵抓获而处死于伦敦塔)

约克王朝

1爱德华四世(1442-1483)(英格兰国王1461-1483)(约克公爵理查之子。父亲理查在1460年战死后作为约克派首领。1461年即位)

2爱德华五世(1470-1483)(英格兰国王1483)(爱德华四世长子。即位的同年同弟弟约克公爵理查一起被摄政的叔父格洛斯特公爵送入伦敦塔。之后便再无下落)

3理查三世(1452-1485)(英格兰国王1483-1485)(爱德华四世之弟。格洛斯特公爵。1483年成为摄政王,杀害侄子爱德华五世后即位。在和里士满伯爵亨利·都铎的交战中被杀。约克王朝结束)

都铎王朝

1亨利七世(1457-1509)(英格兰国王1485-1509)

(亨利六世同母异父弟里士满伯爵爱德华·都铎和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冈特的孙女玛格丽特之子。1486年与约克王朝爱德华四世之女伊丽莎白结婚,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合并,结束了红白玫瑰战争)

2亨利八世(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英格兰国王1509-1547)(亨利七世次子。即位后同亡兄的未婚妻西班牙公主凯瑟琳结婚。由于离婚问题而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1541年起英王成为爱尔兰国王,下不再注明)

3爱德华六世(1537-1553)(英格兰国王1547-1553)

4简·格雷(1537-1554)(英格兰国王1553)(萨福克公爵亨利·格雷的女儿。外祖母玛丽是亨利八世的妹妹。嫁给诺森伯兰公爵之子达德利。诺森伯兰公爵伪造遗嘱让简·格雷继承王位。后阴谋败露,简·格雷被玛丽女王废黜,关入伦敦塔后斩首)

5玛丽一世(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兰国王1553-1558)(亨利八世同西班牙公主凯瑟琳之女。和西班牙国王菲利佩二世结婚。由于镇压新教徒被称做"血腥的玛丽")

2 英国王室世系表

6伊丽莎白一世(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英格兰国王1558-1603)(终生未婚,去世后都铎王朝结束)

斯图亚特王朝

1詹姆斯一世(1566-1625)(苏格兰国王1567-1625,英格兰国王1603-1625)(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之子,伊丽莎白女王的表侄孙,在苏格兰称詹姆斯六世)

2查理一世(1600-1649)(英格兰国王1625-1649)(资产阶级革命中被砍头)

1649-1653 共和政体

1护国公奥利弗·克伦威尔(1599-1658)(在位1653-1658)

2护国公理查·克伦威尔(1626-1712)(在位1658-1659)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查理二世(1630-1685)(苏格兰国王1651-1685,英格兰国王1660-1685)(查理一世次子,信奉天主教)

2詹姆斯二世(1633-1701)(英格兰国王,苏格兰国王1685-1688)(光荣革命中被推翻,流亡并死于法国)

3玛丽二世(1662-1694)(英格兰国王,苏格兰国王1689-1694)(詹姆斯二世长女。光荣革命后与丈夫尼德兰联合省总督威廉亲王共同回国执政)

威廉三世(1650-1702)(英格兰国王1694-1702)(尼德兰联合省总督,奥兰治亲王。荷兰的奥兰治-拿骚家族中的奥兰治支随着他的死亡而绝嗣,由德国拿骚家族继承荷兰执政的头衔)

4安妮(1664-1714)(苏格兰国王1702-1707,英格兰国王1702-1714)(在位期间宣布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死后无嗣,斯图亚特王朝结束)

汉诺威王朝

1乔治一世(1660-1727)(联合王国国王1714-1727)(德国汉诺威选帝侯恩斯特·奥古斯特与普法尔茨选帝侯的女儿,詹姆斯一世的外孙女。根据《权利法案》英国王位继承权)

2乔治二世(1683-1760)(联合王国国王1727-1760)

3乔治三世(1738-1820)(联合王国国王1760-1820)(在位期间发生美国独立战争。对法国大革命采取强硬态度。参加神圣同盟反对法国,1801年吞并爱尔兰)

4乔治四世(1762-1830)(联合王国国王1820-1830)

5威廉四世(1765-1837)(联合王国国王1830-1837)(乔治三世次子。克拉伦斯公爵。因为夏洛特女王储去世而继承其哥哥乔治四世的王位)

6维多利亚(1819-1901)(联合王国国王1837-1901)(乔治三世第四子肯特公爵爱德华之女。汉诺威家族不承认女性的继承权,因此宣布放弃对德国汉诺威领地的继承权,英国王室也不再使用汉诺威作为朝代名。和舅舅萨克森-科堡公爵的次子阿尔伯特结婚。1876年成为印度女皇)

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爱德华七世(1841-1910)(联合王国国王1901-1910)

温莎王朝

1乔治五世(1865-1936)(联合王国国王1910-1936)(爱德华七世次子。约克公爵。长兄阿尔伯特去世后被宣布为王位继承人。在位期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爱尔兰独立。在一战中因为德国是其敌国,所以将王室的姓氏改为温莎)

2爱德华八世(1894-1972)(联合王国国王1936)(同曾经两次离婚的辛普森夫人的关系被披露后,于1936年12月退位,法国定居)

3乔治六世(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乔治五世次子。约克公爵。他是最后一位印度皇帝(1936-1947)、最后一位爱尔兰国王(1936-1949),以及唯一一位印度自治领国王(1947-1949))

4 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在位1952年2月6日-)(1947年和希腊王子菲利普·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松德堡-格吕克斯堡亲王结婚。菲利普王子在归化英国国籍的时候选取母系姓氏蒙巴顿(德国巴登堡家族)为姓。现有三子一女:长子威尔士亲王查尔斯,长女安妮大公主,次子约克公爵安德鲁,三子威塞克斯伯爵爱德华)

法国王室世系表

墨洛温王朝(481-751年)

1克洛维一世(466-511)(法兰克王国国王481-511)

2克洛塔尔一世(500-561)(法兰克王国国王511-561)

3希尔佩里克一世(539-584)(法兰克王国国王561-584)

4克洛塔尔二世(584-629)(法兰克王国国王613-629)

5达格贝尔特一世(605-639)(法兰克王国国王623-639)

6克洛维二世(634-657)(法兰克王国国王639-657)

7懒王时代宫相掌权丕平家族

(1)丕平一世(-640)

(2)丕平二世(635-714)

(3)查理_马特(铁锤查理)(688-741)

加洛林王朝(751-987年)

1丕平三世(矮子丕平)(714-768)(法兰克王国国王751-768)

2查理一世(查理曼)(742-814)(法兰克王国国王,皇帝768-814)

3路易一世(虔诚者路易)(778-840)(法兰克王国国王,皇帝814-840)

4查理二世(秃头查理)(823-877)(西法兰克王国843-877)

5路易二世(口吃者路易)(846-879)(西法兰克国王877-879)

6路易三世(863-882)(西法兰克国王879-882)

7卡洛曼(-884)(西法兰克国王882-884)

8查理三世(胖子查理)(839-888)(西法兰克国王884—888)

9厄德(-898)(西法兰克国王888-898)

10查理三世(天真者查理)(879-929)(西法兰克国王898-922)

11罗贝尔一世(865-923)(西法兰克国王922-923)

12鲁道夫(-936)(西法兰克国王923-936)

13路易四世(921-954)(西法兰克国王936-954)

14洛泰尔(941-986)(西法兰克国王954-986)

15路易五世(懒王路易)(967-987)(西法兰克国王986-987)

法兰西王国

卡佩王朝(987-1328年)

1于格_卡佩(938-996)(法兰西国王987-996)

2罗贝尔二世(虔诚者罗贝尔)(970-1031)(法兰西国王996-1031)

3亨利一世(1008-1060)(法兰西国王1031-1059)

4腓力一世(1052-1108)(法兰西国王1059-1108)

5路易六世(胖子路易)(1081-1131)(法兰西国王1108-1131)

6路易七世(小路易)(1120-1180)(法兰西国王1131-1180)

7腓力二世(奥古斯都)(1165-1223)(法兰西国王1179-1223)(

8路易八世(狮子路易)(1187-1226)(法兰西国王1223-1226)

9路易九世(圣路易)(1214-1250)(法兰西国王1226-1270)

10腓力三世(大胆腓力)(1245-1285)(法兰西国王1270-1285)

11腓力四世(美男子腓力)(1268-1314)(纳瓦拉国王1284-1305,法兰西国王1285-1314)

12路易十世(固执者路易)(1289-1316)(纳瓦拉国王1305-1316,法兰西国王1314-1316)

13约翰一世(1316-1316)(纳瓦拉国王,法兰西国王1316)

14腓力五世(高个子腓力)(1293-1322)(纳瓦拉国王,法兰西国王1316-1322)

15查理四世(美男子查理)(1294-1328)(纳瓦拉国王,法兰西国王1322-1328)

瓦卢瓦王朝(1328-1589年)

1腓力六世(1293-1350)(法兰西国王1328-1350)

2约翰二世(好人约翰)(1319-1364)(法兰西国王1350-1364)

3查理五世(贤明者查理)(1338-1380)(法兰西国王1364-1380)

4查理六世(疯子查理)(1368-1422)(法兰西国王1380-1422)

5查理七世(胜利王)(1403-1461)(法兰西国王1422-1461)

6路易十一世(谨慎的路易)(1423-1483)(法兰西国王1461-1483)

7查理八世(1470-1498)(法兰西国王1481-1498,那不勒斯国王1485-1498)

瓦卢瓦王朝(奥尔良支)

8路易十二世(人民之父)(1462-1515)(法兰西国王1498-1515)

瓦卢瓦王朝(昂古莱姆支)

9弗兰西斯一世(1494-1547)(法兰西国王1515-1547)

10亨利二世(1519-1559)(法兰西国王1547-1559)

11弗兰西斯二世(1544-1560)(法兰西国王1559-1560)

12查理九世(1550-1574)(法兰西国王1560-1574)

13亨利三世(1551-1589)(法兰西国王1574-1589)

波旁王朝(1589-1792年)

1亨利四世(1553-1610)(纳瓦拉国王1562-1610,法兰西国王1589-1610)

2路易十三世(1601-1643)(法兰西国王1610-1643)

3路易十四世(1638-1715)(法兰西国王1643-1715)

4路易十五世(1710-1774)(法兰西国王1715-1774)

5路易十六世(1754-1793)(法兰西国王1774-1792)

6路易十七世(1785-1795)(未在位国王)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年)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年)

1拿破仑一世(1769-1821)(皇帝1804-1814)

2拿破仑二世(1811-1832)(未在位皇帝)

波旁王朝(复辟)(1814-1830年)

1路易十八世(1755-1824)(法兰西国王1814-1824)

2查理十世(1757-1836)(法兰西国王1824-1830)

奥尔良王朝(七月王朝)(1830-1848)

路易_腓力(1773-1850)(法兰西国王1830-1848)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年)

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

拿破仑三世(1808-1873)(皇帝1852-1870)

王室想保留王位至今的,通常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是实行君主立宪,交权于民,仅保留象征性的王位,而无实权,从而置身于政治漩涡之外。第二是不能站错大的政治方向,犯下严重政治错误,使国家遭受重大失败。

英国、荷兰和瑞典王室同时做到了这两点,而且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站对政治方向,与民共渡难关,因此得以保留至今。其它国家也多少搞过君主立宪,但可惜没能做到第二点。

德皇威廉二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策划者,而且使德国一败涂地。不用说,丢掉王位是铁定的。

俄国沙皇甚至更差,虽然站队还算正确,其所在的协约国集团最终取得了一战的胜利,但可惜他没坚持到胜利的那一天。俄国在一战初期连遭重挫,经济崩溃,再加上他LP在后方重用奸人搅乱朝纲,民怨四起,连资产阶级都认为沙皇该去位了。于是俄国爆发革命,通过与德国达成屈辱协议率先退出一战。新兴的苏联政权为除复辟后患(确实多位沙皇前将领发动叛乱想搞复辟),枪杀沙皇全家。

奥匈帝国皇帝也是和德皇一样的命运,哈布斯堡王朝终结,为一战失败买单。

意大利国王是为二战买的单。虽然他后来曾反戈一击逮捕墨索里尼企图改投盟军,但人们忘不了他长期的支持纵容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的不光彩历史,而且能逮捕墨索里尼这件事也说明他还是有权利阻止他的。所以二战后没追究他就不错了,他想传位于子避祸,但人民最终还是没同意这种舍车保帅的做法,于是王室被废。

同样在二战中因为站错队而倒台的欧洲王室还包括保加利亚皇帝和罗马尼亚国王等。

唯一的奇迹是日本天皇,他有相当实权而且还站错了队,按理铁定下差。但美国人对统治古怪的日本民族一点把握都木有,于是只好保留天皇而彻底架空之。

法国的情况比较复杂。它经历过N次革命和N次复辟,说明保皇势力一直很强大。其实后来复辟还是多次遇到历史机会的,许多共和政要保皇情绪深重,一直想搞君主立宪。但保皇派们内部死掐,波旁派、新奥尔良派和拿破仑派互不相让,结果断送机会,最终让共和势力得以巩固。

还有个奇迹是西班牙,王室本来早就被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但该国后来陷入法西斯和左派的内战,直到今天都没完全平复伤痛。又赶上法西斯派在二战后抬不起头来(还好没参加战争而倒台),有王室情节的佛朗哥就选了前王室的后裔回国作继承人,接受右派教育后成功实现了复辟,当然是君主立宪的。西班牙王室之所以能死灰复燃,主要是因为它在国内左右两派仇恨相深不共戴天的情况下,以大家都能勉强接受的中间力量的身份居中调停,增进了民族和解,所以不能简单地视为历史倒退。这也算是政治上站到了正确的方向吧。

一个曾经万千宠爱的王后,会很惨?

其实我是想说,这个女子背后所表现出的一种命运,让人叹息。比起她的前任,号称“亚洲的维纳斯”的埃及公主,或是后来那位法拉赫王后,她其实可以活得比她们更好。

本来,我对这个女子的了解,只是来源于一部日剧“不毛之地”。男主角是商界精英,和天海佑希饰演的酒馆大**认识,大**嫁给了富豪之后,进入巴黎上流社会,和伊朗前王妃有了交情。而男主角正好要通过这位前王妃,打通和高层的关系,获得在伊朗的生意。然后一百度,其实这个在巴黎的前王妃,就是前王后——索拉雅。

说到伊朗这个国家,当年他们的王室和国家也是相当具有特点的。且不说悠久的历史文化,波斯地毯和诗歌,光是伊朗前国王巴列维的原配,就够让人惊艳了。

这位王后出身埃及王室,是当时法鲁克王朝那位吃货国王的大妹妹,下面还有两位妹妹。在国王好友兼下属的回忆录里,这位公主嫁入王室后不开心,自然会和国王分离。

你也许会说,难道是政治联姻?

是的,确实是。两人只见了一面就敲定了终身大事。六年的婚姻,只生了一个女儿。顺便说一句,这位王后当年上过美国生活杂志,被当时很大牌的摄影师称为“亚洲的维纳斯”,就知道她多么美丽了。她的女儿,也是很美的一位公主。

接下来就是第二位灰姑娘的出场了。话说,六年之后,王后回到了娘家,提出了离婚。在不影响两国关系的前提下,婚姻解体。国王的婚姻,就成了让人头疼的事情。

我怎么知道的?

因为看过一部冷门** 

这部**是根据王后的回忆录拍摄的。**的开始,就是说伊朗的石油,让人垂涎不已。而国王则焦头烂额,背后的政治博弈,真的让人操心。而家里面,太后和他的姐姐们,则在为他的妻子人选挑选美女。

其中,有一位贵妇拿出了女主角的照片,让人眼前一亮。其实我觉得,**里的女主角选得还真的很有气质。真正的索拉雅,出身于波斯名门家族,母亲是德国人,又是在欧洲长大,因此可以倾国倾城,不意外。

国王喜欢吗?喜欢的。于是,还在欧洲读书的女主角被公主召见,然后被引荐给国王。几乎是闪电式的结婚,成功嫁入了王室,成了王后。

难道说,一切都是童话?

其实对于这一点,**里,索拉雅的家庭真的可以说是,不看好。父亲是名门贵族,小时候教导过女儿,要记得家族曾经的过去;母亲以自己的实际经历说明,一个女子嫁到异国是如此不易,担心女儿会在王室吃苦。索拉雅的弟弟则反对,说自己姐姐进入王室,不会开心。

索拉雅就能拒绝公主,甚至拒绝国王?

光是公主这一关,她就无法拒绝。等到看到国王,那简直就是王子本尊。能说个不,都开不了口。索拉雅那时太年轻,根本不知道,眼前的这个男人就是自己最大的劫难。

顺便说一句,为何国王会在见到索拉雅后就立即求婚。**里的理由是,要个继承人。但**没有说到的,是现实外的故事。这要从原配王后说起。

时间回到了福兹叶公主和巴列维国王宣布离婚。官方通稿里,说得是冠冕堂皇:王后的离开不影响两国的友好。在尘埃落定之后不久,埃及王室宣布,公主要嫁人了,国王还是宠爱妹妹的,一切从简,办了婚事。

你是说?公主再婚了?

是的,而且嫁了是一个王室远亲,也是埃及王室家族成员,年轻有为的海归名校毕业的军官。两人的颜值之高,各位看看吧 

而且结婚之后,生了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各位看看下面的

这说明什么?如果你是巴列维国王,是不是要赶快结婚,快点生儿子?既然可以,一定要找个更漂亮的,这样,生出来的儿子或是女儿,一定颜值高,也不会输给前妻。

那他如愿了吗?

没有。索拉雅在嫁给他之后,两人一直没有孩子。王室此时遭遇了国王的弟弟遭遇不幸,一下子,王室的下一代成了一个大问题。怎么办?再宠着索拉雅,索拉雅再和他感情好,都抵不过几年下来没有孩子这个事情。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要让王室血脉流传下去,这个是义务。这下子,是谁的问题?

我只能说,巴列维国王,你为何不珍惜自己那位原配呢?亚洲的维纳斯,简直就是翻版的费雯丽,你都不珍惜,能说什么呢?但是在感情世界里,不是付出多,就可以得到回报。只能说,无缘分啊。没法子。美丽的埃及公主看到了这点,走了,注定了她后来能获得幸福。而索拉雅陷得太深,一旦丈夫无法庇护她,弱小的她,无力抗拒,那结局可想而知了。

最后,在经历了一系列风雨后,曾经备受宠爱,动不动就撒狗粮,和国王一起很幸福的王后被迫离开伊朗,成为流浪的前王后,在巴黎生活。

国王真的爱她吗?不可否认,官方里的通稿看着似乎是很深情,很痛苦,似乎是为了江山不得不放弃美人。但其中的苦涩,只有过来人才知道,其中的辛酸和无奈。不久之后,国王娶了新的妻子,还被封为王后,虽然后来有了孩子,而且都是颜值颇高的孩子,但是孩子们却也目睹了王朝的覆灭。搞笑的是,当年你嫌弃的是埃及公主,最后还是埃及政府给了巴列维一大家子最后的庇护,让他们到了埃及。

千万别看他的遗孀法拉赫那么惨,失去了两个子女。而索拉雅呢?一辈子都走不出阴霾了,离群索居,变卖珠宝,希望别人去看她。看看她曾经这么美丽

当她去世时,身边没有人。唯一的弟弟后来也没有后人,全部的财产据说归了弟弟的司机。能说什么呢?

或许,其实她如果不成为王后,会有属于自己的大好人生。或许她一辈子最怀念的还是那一刻的高光时刻。

只能说,命运真的是不可说啊!难怪**最后,当国王姐姐去看她时,她只是抛出了那方当年被自己收起来,绣有国王名字的手帕。假如她和国王擦肩而过,会不会是另一种结局呢?

所以,女人,一定要有实力,不然,即使再万千宠爱,都是浮云呢!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国王和皇帝并不是一回事。

关于贵族的等级划分,欧洲和中国古代是一样的,最高等级是皇帝,皇帝以下是国王,再往下是贵族,分公爵、伯爵、侯爵、子爵、男爵。男爵以下就是平民了。

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但是为什么会有皇帝呢?因为,除了国家,还有一个比国家更大的范围就是世界(中国古代叫天下)。

以后中国为例。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这叫天圆地方。天是万物的创造者,是最伟大的。天下面的这个世界就叫叫“天下”。天下这个方方正正的大地分五个方位——东南西北中,居住在天下正中的民族叫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为什么我们华夏族有资格居住在天下的正中央呢?因为天最爱我们。天下太大了,因此天要找一个人来替他管理天下,他就找他的嫡长子来管理,这个嫡长子就是天子(在东周以前,天子叫做“王”)。可是天子一个人也管不了天下,天子就把天下分给了他的叔叔和弟弟,每人分到一块土地,同时得到不同的爵位,不管是公、侯、伯、子、男,他们的领地其实都是一个独立王国。后来到了春秋战国诸侯混战,最后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周天子已经不行了,这七个国家的统治者都自封为王,而且互相承认。最后秦国统一天下,秦王觉得自己的地位一定要比王还要高,于是发明了皇帝这个词,从此王国变成了帝国。

欧洲的情况又是另一个样。

欧洲第一个统一国家是古罗马。罗马发源于亚平宁半岛(现在的意大利)的台伯河畔,经过多年的扩张,将地中海北岸收入囊中。后来经过三次布匿战争,打败了盘踞在北非的宿敌迦太基,形成了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庞大帝国——帝国疆域西达今英国、西班牙、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地,东达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南面包括非洲的北非地区和苏丹,成为西方历史上第一大帝国。最初了罗马实行共和制,但由于帝国过于庞大,统治帝国需要强大的军队。渐渐的,将军的实力不断增长,最后盖尤斯·尤利乌斯·恺撒击败政敌,当上了“独裁者”。成为了实际上的皇帝。后来凯撒遇刺,但他的侄子屋大维继位,自称“元首”(罗马的首席公民,这个词就是现代词汇prince的由来),后来称为“奥古斯都”(威严或最高的)。在屋大维之后的继任者,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凯撒的子孙,他们自称“凯撒”,以表明自己的皇族血统。罗马帝国采取总督任命制,一个地区的最高统治者就是总督,比如凯撒就当过高卢总督,总督在当地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原本总督应当定期会罗马述职,罗马也有权任免或更换某个地区的总督。但由于到了后期帝国渐渐腐化、堕落,加上接连不断的宫廷政变,军队造反等原因,使得罗马自顾不暇,那些缺少监管的总督,就慢慢由帝国任命的官员转变成自立为王的贵族。这就是欧洲大多数国家的来历。由于罗马贵族不断的堕落,对人民的压榨越来越厉害,人们为了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基督教开始在帝国流传开来。罗马帝国开始时镇压,或来不得不妥协,先是宣布基督教合法,慢慢的后来将基督教定为“国教”。由罗马皇帝兼任教皇。基督教从***民反抗的先驱,变成了统治者麻痹人民的武器。后来,由于日尔曼民族大迁移,罗马帝国抵挡不住,终于土崩瓦解了,但是基督教留了下来。有那么一段时间,“罗马皇帝”这个帽子大家都在抢,今天这个自称皇帝,明天那个自称皇帝。最后,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公元962年加冕为“皇帝”,并建立“神圣罗马帝国”。从此,德意志国王兼任罗马皇帝。在1273年,哈布斯堡伯爵鲁道夫被选举为德意志国王,史称鲁道夫一世。从此,哈布斯堡家族控制皇位几百年,直到一战前夕,奥地利皇帝依然是哈布斯堡家族成员。欧洲各国贵族王室的血统几乎都能跟哈布斯堡家族沾上边。

以上讲的看似废话,但如果你没有这方面了解的话,下面的话你是看不懂的。

王室和贵族最看重的就是血统,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和欧洲是一致的。中国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形成了统一国家,以后经过了多次改朝换代,每经历一次,上一个帝国的皇族血统基本上就死绝了,因此不存在延续的问题。但欧洲不同,自从古罗马崩溃之后,欧洲就再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因此也就没法爆发大面积的农民起义之类的活动,这对贵族血统的延续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比如说英王查理一世被国人送上了断头台,他的孩子就跑到了海外,过了好久又回来当国王。而且欧洲各国的王室还经常通婚,法国国王是西班牙国王的舅舅,英国公主嫁给德国国王的事经常发生。我们知道,在欧洲也像中国一样随爸爸姓,但是孩子跟舅舅还是有血缘关系的。一旦一个国家老国王没生儿子就死了,找不到皇位继承人,从外国找一个跟老国王有血缘关系的来当国王,也不是不可以,反正都是一家子。比如说英国女王安妮在1714年死后,由于英国国内找不到继承人,按着血缘表排,最后在德国汉诺威家族找到一个合适的,把人家从德国大老远的接过来当国王,这就是乔治一世。

亲属关系一般说来分三种:沿着爸爸那条线排下来,跟自己一个姓的,这叫血统关系;沿着妈妈那条线排下来,跟妈妈一个姓的,叫血缘关系;沿着老婆那条线排下来的叫姻缘关系。欧洲因为信奉基督教,不像中国,老婆随便娶,儿子使劲生,因此国王无后的事比较常见。比如说老国王死了,让他的外甥来当国王,那自然不是一个姓了。

至于说到路易X世,亨利X世,在这个问题上我想你是有一点误会。其实在欧洲,爸爸和儿子重名很常见,比如我叫亨利·琼斯,我可以给儿子起名爱德华·琼斯,也可以让他叫我的名字,那他就是亨利·琼斯二世。X世这种叫法不一定是贵族才能应用,普通老百姓也可以用。

至于国王的姓,通常相对应的是:XX王朝。比如我刚才提到的英王乔治一世,他是从德国汉诺威家族来的,因此从他开始的王朝叫汉诺威王朝。汉诺威王朝前四个国王都叫乔治,因此他们分别是乔治一世至四世。但到了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因为女王的丈夫是德国人,姓萨克森·科堡·哥达,因此他们的孩子跟爸爸也姓萨克森·科堡·哥达。女王死后,他的儿子爱德华继位,汉诺威王朝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顺便说一句,因为在这个家族中以前有六个爱德华,因此这个国王被称为爱德华七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朝野反对德国,情绪激昂,迫使英王乔治五世宣布以行宫所在地温莎作为国王家族新名,国王改姓了。因此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改成了温莎王朝。不过这个规则可能要被打破了,因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是希腊王子蒙巴顿,他就要求女王的儿子(也就是现在的查尔斯王储)继位后,将温莎王朝改为蒙巴顿王朝。但遭到女王和王太后的否决,直到1960年,玛丽王太后去世后,伊丽莎白二世决定王朝名继续为温莎,但是孩子们的姓氏改为蒙巴顿——温莎 。

跟你说了一大堆,并不是想给你念欧洲王室的家谱。只是希望你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欧洲的历史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是真复杂,光那些贵族的家谱就能让人晕死。很高兴你也对这些感兴趣,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詹姆士一世确实是苏格兰国王,在苏格兰称为詹姆士六世,直到现在仍然如此称呼他。斯图亚特王朝是苏格兰的一个王朝。1371年,苏格兰布鲁斯王朝的国王大卫二世去世后无嗣,其外甥罗伯特·斯图亚特继承了王位,从而开始了斯图亚王朝的统治。斯图亚特王室的先祖来自于法国的布列塔尼,是这个地区的一地方小贵族,道见经传者为法拉尔德一世。他有两个孙子沃特·斯图亚特和威廉·斯图亚特,这两个人来到英格兰。英王享利一世驾崩之前曾指定马蒂尔德皇后继任,沃特和威廉是其支持者。但后来却是斯帝芬当上了英格兰国王,斯图亚特家族为免遭报复,北上苏格兰投奔了玛蒂尔德的舅舅苏格兰国王大卫一世。苏格兰国王大卫一世册封沃特·斯图亚特为仁弗鲁男爵,出任王室大管家。国王马尔科姆四世登基后又让其家族世袭王室大管家职位,此后斯图亚特家族的族长一直出任王室大管家,直到第七任王室大管家罗伯物特·斯图亚特登上苏格兰王位为止。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苏格兰后,与以往的王朝一样都面临着南方邻国英格兰的威胁。英格兰常常支持苏格兰内部企图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叛乱,而在斯图亚特王室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玫瑰战争期间,斯图亚特王朝都有支持好几个王位争夺者,增加了英格兰的混乱程度。当亨利·都铎成为英格兰国王后,由于自己是非正统后裔的身分,因此开展对外和亲的政策,以稳定英格兰与邻国的关系。而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四世也意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因此英苏两国于1502年达成“长期的”和平协定。詹姆士四世于次年根据协定,与英王亨利七世长女玛格丽特公主(Margaret Tudor)结婚。这次联姻并没有给两国带来长久的和平,但却为将来斯图亚特王室入主英格兰埋下了伏笔。詹姆士四与娶了玛格丽特公主,使得其后裔有了英格兰王室的血统,从而有资格成为英格兰王室的继承人。英格兰王室,在红白玫瑰战争中英贵族大量战死或灭亡。而都铎王室人丁不旺,加之又不限制女性继承人,因此伊丽莎白一世的可能继承人中有两位,一个是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另一个是凯瑟琳·格蕾夫人。但她不愿考臣表侄女玛丽女王,因为她是天主教徒。1568年,凯瑟琳·格蕾夫人去世,使得她不得不再考虑苏格兰玛丽女王。玛丽女王去世后,其子詹姆士继承了苏格兰王位,是为詹姆士六世。伊丽莎白去世前,表示表侄孙苏格兰国王詹姆六世可以为嗣。于是她死后詹姆士六世当上了英格兰国王,成为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詹姆士六世的父亲为苏格兰的贵族达恩利勋爵享利·斯图亚特。享利的父系远祖亦为苏兰格第四任王室大管家亚历山大·斯图亚特,其外曾祖父与妻子玛丽女王一样都是英格兰国王享利七世。享利·斯图特作为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二世和都铎王朝享利七世的后代,曾要求过英、苏两国的王位。不过,在儿子詹姆士出生五个月后他就去世。接着苏格兰贵族驱逐了玛丽女王并罢黜了她,并立其子詹姆士为国王,由几大贵族联合执政。1583年,詹姆士六世亲政,1587年母亲玛丽一世因在英格兰卷入暗杀英王伊丽莎白的阴谋被处决。1603年,詹姆士六世当上了英格兰国王。这样长期互相敌对的英格兰和苏格兰两国结成共主邦联,从而开启了现代英国。查理一世时,国王与英国议会关系变差,最终导致了革命,查理一世也被送上了断头台。但在1658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上台。1688年爆发光荣革命,詹姆二世逃往法国,其女玛丽一世和夫婿荷兰奥伦治亲王共同成为英王。1707年,英格兰、苏兰格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并定国号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无嗣,詹姆士一世之女玛丽的后裔,来自德国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路易成为英国国王,是为英王乔治一世。1658年,

爱新觉罗宗谱》共8册,即:星源吉庆、甲册、乙册、丙册、丁册、戊册、己册、庚册。《星源集庆》册为直系皇室册,甲、乙、丙、丁册为宗室册,戊、己、庚册为觉罗册。《爱新觉罗宗谱》原称《玉牒》。清初沿袭明制于顺治九年(1652年)设宗人府,掌皇族属籍,并纂修皇族谱系《玉牒》。清代《玉牒》始修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嗣后每越十年续修一次,至1921年共修28次。清制定显祖(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以下子孙为宗室(黄带子),兴祖(努尔哈赤之曾祖福满)、景祖(努尔哈赤之祖父觉昌安)之子孙为觉罗(红带子)。宗室记入黄册,觉罗记入红册,共为《玉牒》。爱新觉罗氏之宗谱,1909年以后停修三次,最后一次修续的《爱新觉罗氏宗谱》是在1938年出版的,由《爱新觉罗氏宗谱》修谱处根据沈阳故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保存的《玉牒》,将直档所记者统行编列横表之内,并改称《玉牒》为《爱新觉罗宗谱》。

新宾境内的爱新觉罗氏祖努尔哈赤的三祖父索长阿后裔均为觉罗,记入己册。索长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的三兄,“宁公台”六贝勒之一,居住在“六祖城”之一河咯噶善城。该城址初步认定为新宾永陵镇草苍北沟内的罗家堡子古城址。索长阿共生5子,长子履泰,次子务泰,三子绰奇阿注库,四子龙敦,五子飞龙敦。务泰生6子,长子隆苏,次子威准,三子望喜,四子务巴泰,五子僧额,六子洞峨洛。洞峨洛生5子,长子枯迈,次子龙锡,三子禄赫,四子图兰,五子图禄。龙锡生2子,长子阿哈,次子阿塔。

新宾支爱新觉罗氏始祖为阿塔。阿塔生于明崇祯六年(后金天聪七年,1633年),满洲镶蓝旗人。由副理事官历任,康熙七年升山西巡抚,康熙八年降为四品官,康熙二十五年九月授永陵副尉,康熙三十年六月授永陵总尉。康熙五十六年卒,年85岁。生子13,长子德特赫,次子凤库,三子福海,四子缓山,五子留格,六子察馨,七子察库兰,八子特克新,九子尹登,十子察库丹,十一子哲尔恳,十二子巴图,十三子赛必图。阿塔由巡抚降为四品,康熙二十五年授永陵副尉,乃携家带子由京城赴永陵任上,途经新宾上夹河腰站村时,见此地山青水秀,即将家小安置于该村,他另携十二子巴图赴永陵上任。阿塔自京城来关外赴任时,共携来7个儿子,即留格、察馨、尹登、察库丹、哲尔恳、巴图、赛必图。除十二子巴图安置于永陵居住,余6子皆安顿在腰站村。五子留格居住在腰站村街里,六子察馨住前街,九子尹登住胜利村(距腰站2里)北山根底,十子察库丹住西头后街,十一子哲尔恳住村东头,十三子赛必图居后台子。这六支形成了今天腰站村满族爱新觉罗氏的六大支派。

阿塔举家迁回新宾后,即形成了新宾满族爱新觉罗氏宗爱新觉罗氏今天主要居住在上夹河、下营子、永陵、嘉新宾镇等乡镇。

《爱新觉罗宗谱》现藏新宾图书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共7册,缺第一册《星源吉庆》。近年来,肇恒奇、肇毓勇、肇祥祯等肇氏子孙均在续修宗谱。他们曾数次研究出版本支宗谱,肇毓勇已编出初稿,但终因无专人投入,以及经济拮据等原因,而未能实现。

爱新觉罗氏是满族老姓,有悠久历史。这个姓氏源于金代的“交鲁”姓,在金代为小姓。经元、明、清的三四百年间的繁衍,发展为满族重要姓氏。尤觉罗脉系是个庞大的氏族“哈拉”(hala),支脉繁多,分布也很广,分化出众多的子氏族“穆昆哈拉”(mukunhala)。

爱新觉罗氏最初使用的姓氏,据文献记载为佟。明朝人和李氏朝鲜人都留下了许多有关爱新觉罗氏家族的珍贵史料。如茅瑞征说:“奴儿哈赤佟姓,故建州枝部也。”傅国说:“万历戊午夏四月,故龙虎将军建酋佟奴儿哈赤初发难,袭我抚顺关,陷之。”张鼐说:“奴之祖曰佟教场,建州卫左都督佥事也,生佟他失。有二子,日奴儿哈齐,速儿哈齐。”曾经见过努尔哈赤的朝鲜主簿申忠一在万历二十四年从佛阿拉回国后,记努尔哈赤祖父名为“佟交清哈”,还说努尔啥赤自称佟姓。努尔哈赤在其致朝鲜国王的回帖中,也自称为“女直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佟奴儿哈赤。”在努尔哈赤家族早已改为爱新觉罗氏以后的十八世纪末,朝鲜史家李肯翊还坚持努尔哈赤佟姓之说。因此,可以肯定爱新觉罗氏早期本以“佟”为姓。

努尔啥赤之“佟”姓如何而来?这要从他19岁结婚时说起,他的结发妻子(元妃)是佟佳氏。佟佳氏之父为辽东巨富塔木巴彦,汉译为“佟巴彦”,努尔哈赤入赘佟家,遂随妻姓佟。此外,他为提高自己的地位和身份,提高声誉,也需要强调猛哥帖木儿家族的血统。猛哥帖木儿家族既以佟(童)为姓,那么与努尔哈赤既用“佟”姓又用“觉罗”,这是什么原因呢?“觉罗氏”就是金代的“交鲁氏”。努尔哈赤又以觉罗为姓,根据之一是他表彰功臣时多次赐姓觉罗。其继承人皇太极亦如此。另据乾隆上谕亦有“若我爱新觉罗姓之祭神”之语。据《金史》载, “夹谷曰仝”,仝者,同也,即夹谷汉姓曰仝,同同,同、童、佟三者音同,因此,有的史书译全为童或佟。郑天挺先生说:“朝鲜李朝《太祖实录》书与《龙飞御天歌》时代相若,所据皆当时记录,而一称童猛哥帖木儿,一称夹温猛哥帖木儿,盖一用汉姓,一用对音。”这说得很清楚明了。努尔哈赤一会自称“佟”姓,一会又自称“觉罗”,原来是同一个姓氏。“觉罗”系以居住地而得姓,汉译角落,引申为故里老家之意。后来由于日久年深,氏族繁衍和迁徒,于是形成了人口众多的觉罗氏族。

在努尔哈赤后期,“觉罗”的涵义又发生了变化,即由代表爱新觉罗整个家族而转为特指这个家族的旁系,即疏族——塔克世堂兄弟的后裔。于是,“觉罗”就从姓氏变成了身份地位的代称。姓爱新觉罗的人,就分成了皇家嫡系(直系黄带子〕即宗室和旁系即觉罗(红带子)。自努尔哈赤始,其宗室用爱新觉罗这个姓达300余年。满族使用姓氏有自己独特的习惯,“凡公私文牍,称名不举姓,人则以其名之第一字称之若姓”,因此,在官方文献中极少见到“爱新觉罗”这个字样。

爱新觉罗氏的后裔为什么有取姓为“金”、“肇”等汉姓的呢?有说,“爱新觉罗”汉译为肇姓, “爱新”汉译为肇,因此猛哥帖本儿被追封为“肇祖原皇帝”。肇者,起始者也。又说,“爱新”汉译也为“金”,“爱新觉罗”即“金姓”,清朝皇室贵族和金代统治者出于同一部族。上二说法都是因为没有把握住事物的本质而产生的。其实,早在清朝初年顺治追封肇祖原皇帝之前,早已使用“爱新觉罗”姓氏,这点皇太极加以否认:“然大明帝非宋帝之裔,我又非先金汗之后”。可努尔哈赤为巩固以其为首的女真贵族的统治,强化其家族神圣不可侵犯的独尊地位,在觉罗前面加“爱新”,“以示其异”,从而构成了一个新的姓氏“爱新觉罗”。其余的觉罗氏则于前俱加土“民”字,构成了“民党罗”,其族属众则以地名为氏,以与爱新觉罗氏相区别,于是,爱新觉罗氏即取得了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成了“国姓”。这样, “爱新觉罗”就不应认同为“肇”姓、“金”姓、“金之遗族”等意思,而应是“金子般尊贵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觉罗族”的意思。这也是神女吞朱果诞育努尔哈赤家族这一神话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努尔哈赤反复强调自己的始祖为上天所生(君权神授)的基本依据。

爱新觉罗氏家族按血统亲疏分为宗室与觉罗,“以显祖宣皇帝本支为宗室,系黄带,六祖(其余的)子孙俱称觉罗,系红带,以别之。”另有获罪而未除氏者,系紫带子。爱新觉罗家族在有清一代享有特权,因此,无人愿舍弃其姓氏。直至清亡后,族人则皆冠以汉字单姓,只宗室支,仍姓爱新觉罗,但“宗室与人私生子,则不入属籍,赐姓口觉罗禅,犹言非正支也。”

爱新觉罗姓氏400余年的演变,首先表现在-名字的汉化上,如福临、玄晔、乾隆等名,即已汉化。据史载:乾隆“命取‘永绵奕载’四字为近支宗室命名行派。……道光丁亥,钦定续拟‘溥毓恒启’四字。咸丰丁巳,又钦定续‘焘闿增祺’四字,均见谕旨。”取名已经汉化,但“爱新觉罗”这个姓依然不变。

辛亥革命以后,爱新觉罗氏族成员,除极其个别的,多冠以汉字单姓。起冠汉字姓规律为:一、以满语意思冠以汉字。爱新,汉译为“金子”,即以“金”字为姓,如清末肃亲王善耆之女金璧辉、清高宗五子荣纯亲王永琪之七世孙金启孮。另如金寄水等。二、以名为氏。清末以后,以父祖名字得姓者,有汤、英、祝、荣、永、万、成等。如新宾支迁于黑龙江哈尔滨的几个分支,“溥”字辈的汤武涉之子孙,即以“汤”字为姓至今。汤武涉生有五子,为“毓”字辈,长子汤毓琮,次子汤毓琰,三子汤毓琢,四子汤毓瑁,五子汤毓睁。他们的子女则为汤伟刚、汤洋、汤巍(女)、汤伟红(女)、汤伟玉(女)、汤隽东、汤隽王嬴。汤伟刚之子,即汤武涉之曾孙,为汤灵岳。溥哲后改名为洪哲,其子孙即以“洪”为姓。沈阳的肇凤来(毓字辈)之侄肇恒增,据其父辈名之首字而改肇姓“凤”。恒增同辈亦有用“恒”为姓的。三、以“肇”(或赵)为姓。居于新宾的爱新觉罗氏除上述冠以“汤、洪”等姓氏者外,绝大多数冠以肇姓,乃缘因肇祖猛哥帖木儿。但索长阿一支之后裔则没有冠以“赵”姓。其他地方爱新觉罗氏有冠“赵”姓者,如努尔哈赤第十三子赖穆布之后裔在20世纪40年代改姓肇(或赵)为金,辽宁省北镇县赖公堡一带赖穆布的后裔也以金、赵为姓。美术学家爱新觉罗·溥仙,又名赵师兴。四、将爱新觉罗简化为“罗”,并以之为姓。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即是。五、原姓不变。极少数爱新党罗氏之人仍然使用原姓,如爱新觉罗·溥仪、爱新觉罗·溥杰、爱新觉罗·毓(上品下山)等。一些地方的爱新觉罗氏,也有冠以其他姓氏的,但都不忘其爱新觉罗的旧姓。如居于北京等地的爱新觉罗氏冠以金、罗等姓,居于辽阳的冠以海姓,居于沈阳的冠以肇、德、洪、凤、恒、铁、毓、涛等姓,新宾这支除冠以肇姓外,还有冠以依、罗姓的。

爱新觉罗氏字辈问题。《爱新觉罗宗谱》自清肇祖原皇帝猛哥帖木儿以下24代世系,自18世以后改汉字姓“肇”。可在《宗谱》中既没出现“爱新觉罗”这一姓氏,又没出现汉字“肇”姓,这是满洲个氏族修谱的共同特点,即姓、名不连写。爱新觉罗氏字辈是有史可查、有据可证的。近几年来,一些书刊杂志上刊登的爱新觉罗氏的字辈多是不正确的,原因都是以《玉牒摘要》《肇白山世代要则》序中的《肇白山百字派》来作为爱新觉罗氏字辈的。此字辈中只有“胤弘永增祺”是爱新觉罗氏字辈,其余的根本不是爱新觉罗民字辈。

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阁(错字,应该为“闿”)其余的根本不是爱新觉罗字辈。

正确的爱新觉罗氏字辈应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这14个字辈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玉牒》上所定的字辈序和字辈数。爱新觉罗氏宗谱从1909年以后停修三次。最后续修的《爱新觉罗氏宗谱》是在1938年出版的,是由爱新觉罗氏宗族修谱处根据沈阳故官光绪三十二年保存的《玉牒》,将直档所记者统行编列横表之内而成,并改《玉牒》为《爱新觉罗宗谱》。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即“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至此,爱新觉罗氏字辈为:觉、塔、努、皇、福、玄(这是肇氏宗族自认的字辈首六字)、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爱新觉罗宗谱·己册》世系中所记为兴祖直皇帝福满第三子索长阿的后裔。索长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的三兄,为清前宁公台六贝勒之一,住河咯噶善城,此城位于永陵镇后沟罗家堡子后的台地上,距赫图阿拉城9公里,为清前六祖城之一。索长阿有5子,为努尔哈赤的伯、叔。此5子在努尔哈赤起兵“复仇”的过程中,参与了阻止和加害努尔哈赤的活动。史料对绰奇塔和龙敦二人的活动记述,尤为详细。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被明军李成梁部下杀害与古勒城后,年轻的努尔哈赤为报父祖之仇,以十三副遗甲起兵,征讨仇人尼堪外兰,这在爱新觉罗宗族中产生强烈的反响。宗族中五祖子孙在龙敦的煽动下,听信明朝边臣的传言和威胁,“皆归尼堪外兰”,从而极大地削弱了努尔哈赤刚刚兴起的势力。在五祖子孙中,索长阿的第四子龙敦成为宗族中反对努尔哈赤的核心人物。以龙敦力代表的族人千方百计地阻挠瓦解努力哈赤的势力,史料中关于这方面的记载颇多。明“万历十二年初!王祖之子龙敦…¨唆萨木占口:‘尔妹见在我家,汝可与我谋杀噶哈善(努尔哈赤妹夫)’”。萨木占听其言,带领族人遮杀于路。太祖闻之,聚众往寻其尸,兄弟中皆与龙敦同谋,竟无往者。太祖带数人往寻之,族叔尼玛兰城主棱敦止之曰: “族人若不怨汝,焉肯杀汝妹夫,汝且勿往,恐受其害”。当努尔哈赤率部欲攻取兆佳城时,龙敦亦暗中遣人将此密告兆佳城主李岱,致使努尔哈赤劳师往返,一事无成。龙敦又频繁地策划刺杀努尔哈赤,五祖子孙“同誓于庙,欲谋杀太祖”,使努尔哈赤寝卧不安,每“睡到半夜,闻门外有步履声,即起佩刀执弓,将子女藏于僻处,令后故意如厕,太祖紧随,以后之体蔽己身,潜伏于烟突侧。”竟致利用妻子的身体掩护自己,以防族人的刺杀。甚至当他抓到族人派来的刺客,仍惧怕其势力,不敢杀掉,以免族人以此为口实,兴兵问罪,而以窃牛名释之。此时努尔哈赤是何等的艰难。

刺杀努尔哈赤不成,索长阿的第三子绰奇塔又与六祖宝实之子康佳和觉善三人同谋,“纠合哈达国万汗兵,以浑河部兆佳城主李岱为向导,劫掠努尔哈赤所属的瑚济寨而去”。

索长阿的子孙在努尔哈赤创业时,全力地阻止遏制其势力的崛起,在分化宗族势力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当努尔哈赤建立政权挥师西逆时,其宗族,包括索长阿的子孙们又在其率领下奋力冲杀,为建立清王朝树立了汗马功劳,其后人被赐“红带子”。

满族肇氏,经《宗谱》与史料相互印证,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祖父的兄长德世库的后裔,原为觉罗,后被革退,系紫带子,沿用祖姓觉尔察氏,其家中存有《福陵觉尔察氏谱书》。《福陵觉尔察氏谱书》在谱序及奏折中都有其先世居呼兰哈达山下觉尔察地方的记载,并“因以为氏”。该氏的先世与努尔哈赤所居毗邻,称努尔哈赤为兄。当觉尔察氏的先世在努尔哈赤起兵后因故受到努尔哈赤的处罚,“抽了红带子,降为陈满洲”时,德世库的后代!尚以觉尔察为姓氏。此足证,努尔哈赤宗族此时尚没有以爱新觉罗为姓氏。

对改用汉字“肇”为姓的满族人,《兴京县志》载:“肇氏即爱新觉罗氏”。此记有错。在有清一代,同为六祖之一的德世库和索长阿二人之后裔,前者为觉尔察氏,后者为爱新觉罗氏,非皆为爱新觉罗氏。

综上,清朝发祥地新宾的《爱新觉罗宗谱》,虽远不如爱新觉罗氏宗室《玉牒》完整全面,但它全面书录了索长阿的后裔世系,并佐证了《满洲实录》和《太祖武皇帝实录》中,爱新觉罗氏宗族内部的纷争,揭示了清前努尔哈赤创业的艰难和蹉跎生涯。《爱新觉罗宗谱》和《福陵觉尔察氏谱书》两部民间谱书,无疑是研究清前努尔哈赤家族发展的两部重要文献,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满族社会发展史的民间资料。

前6~前4世纪,发现于波期波利斯宫廷遗址。雕像中的依褶和和亚述时期有明显的不同,它也许暗示着中国丝绸制品这时已经进入伊朗,并广泛地为伊朗王室人员和上层分子使用。国王和后妃们穿些什么?在两河流域最早是穿毛织品和亚麻纺织品。国王穿毛纺织品,不但有《乌尔的军旗》这幅镶嵌画为证,而且还有乌鲁伊尼姆基那改革铭文为证。铭文中多次提到剪羊毛收税问题,可见毛纺织业还是一项重要的税源。亚麻纺织品是西亚居民主要的衣料,做工精细的亚麻纺织品如果再染上紫色,就成了古代西亚最贵重的衣料,专供王室和达官贵人使用。大流士国王未发迹之前,尽管是波斯将领,也买不起一件紫袍,不得不接受了一位希腊人的赠送。等到他篡夺王位,当上国王之后,他为了报答自己的希腊恩人,竟不惜派出一支军队去帮助他夺回失去的政权。

希罗多德说波斯国王喜欢穿米底服装。这种米底服装到底是用什么料子做成的,古人没有明确记载。现在有人猜测它可能是用中国丝绸做成的。我们从亚述宫廷浮雕可以看出,亚述国王的衣着都是非常挺直平整的,绝无折叠皱纹,这就是毛纺织品衣料的特点。但是在波斯宫廷雕刻中,波斯国王的衣着出现了非常优美的褶纹。这种褶纹完全不见于先前各个时代,但是却被以后安息、萨珊时期的宫廷雕刻所继承。一般认为这种褶纹就是用来表示质地轻软的丝织品的。因为从古波斯帝国起,伊朗就开始从中国进口丝绸。到了萨珊时期,伊朗不仅向中国学会了养蚕缫丝的技术,还用中国的生丝织成胡绫,向中国和罗马出口。这种胡绫实际上是一种简单的丝织品,一床大蚊帐不过一两重,一件衣服轻薄透明,有如蝉羽。但是,罗马帝国的贵妇人穿上胡绫招摇过市,就被好勇尚斗、天性保守的罗马元老指责为伤风败俗,祸国殃民了。

王室衣着

欧洲王室,其实是一种古老传统的贵族制度,有贵族制度的国家则必须有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奠定了贵族制度的基础,有种姓制度则必须有贵族制度。中国没有种姓制度,所以,在中国历史上不存在贵族制度。

贵族为了维护它的身份地位,制定种姓制度,来显示地位的高等。如英国的伊莉莎白、维多利亚姓名,是禁止其它人使用的。凡是有这种姓氏的人,一出生就是贵族。贵族制度不仅产生种姓制度,还产生隔离制度。如贵族医院,不是贵族姓氏的人是不准进入的,贵族学校,不是规定的种姓人是不准入校的。其至一些体育、娱乐项目也不准非种姓人参加。甚至包括一些娱乐场所,宾馆酒店,非种姓人也是禁止入内的。

由于联合国禁止了种族隔离制度,自视清高的贵族不得不以平民化形象出现,但仍有一些地方是种姓人必须坚守的。如王室制度,王室成员包括国王(女王)作为王权的象征,虽然不参政议政,仍然高高在上,受世人供奉。如英国皇家空军,不是种姓人是禁止参加的,也导致了欧洲有王室制度的国家,空军后备人才缺乏,整体实力下降。

欧洲王室存在的国家,每年为此付出巨额的开销,曾经一度想取消王室。但王室的贵族们,手里掌握着金融的命脉,稀有的社会资源,就业、医疗、教育、科技等核心资源,让这些稀有的社会资源只服务于种姓人,广大民众则无法享受到这种福利资源。

都说欧美国家是高度文明,高度发达,高度民主的国家,这些都是华丽的外表,恰似国王的新衣裳。欧美的发达建立在枪炮之下,以已之幸福,建立在成千上万人的痛苦之上。靠资源掠夺,聚敛财富的时代已经过去,欧洲将走向衰败,王室制度也芨芨可危。

求英法两国王室世系表

1 英国王室世系表 诺曼底王朝 1威廉一世(1028年9月-1087年9月9日)(诺曼底公爵1035-1087,英格兰国王1066-1087)(忏悔者爱德...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