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一个姓徐的丞相,南充市西充县仁和镇人
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卒于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年七十岁。少孤贫,早励清节。六岁属祈霁文,见称耆宿。既长,笃志好学。起家国子生。太尉文宪公王俭时为祭酒,每称勉有宰辅之量。射策举高第,补西阳王国侍郎。历吏部尚书;尝与客夜坐,有求詹事五官者,勉正色曰:“今夕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累官至中书令。其戒子书,为世传诵。梁世言相者,勉及范云而巳。卒,谥简肃。勉善属文,勤著述,虽当机务,下笔不休。尝以起居注烦杂,乃加删撰,为流别起居注六百卷,(《南史》作六百六十卷。此从《梁书》)左丞弹事五卷,在选曹撰选品五卷,(《南史》作三卷。此从《梁书》)齐时撰太庙祝文二卷,以孔释二教殊途同归,撰会林五十卷,凡所著前后二集四十五卷,(《南史》作五十卷,《隋书志》作五十一卷,《两唐书志》作四十一卷。此从《梁书》)又为妇人章表集十卷,皆行于世。
源流一
严姓图腾
源于芈姓,出自楚庄王之孙,以谥为姓。魏晋时严氏有恢复庄氏的,于是形成庄、严两家。两姓原出是一家,故有“庄严不通婚”之古训。前汉有会稽严助,后汉光武友严光,蜀郡严遵,河南尹严延年,扬州刺史严迈 。
源流二
源于赢姓,出自战国时秦严君疾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名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的异母弟上大夫嬴君疾,受封于蜀郡严道(今四川荥经),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严君疾。严君疾的后裔子孙,遂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世代相传。该支蜀郡严氏族人亦坚拒与芈姓严氏联宗。
源流三
源于远古时代的古严国,其国人以国名为氏[7] 。相传在尧帝执政时期,有一位高士名叫许由,尧帝曾经想把天下让给他,但不接受,隐居到箕山去了。许由有朋友严僖,就是那个古严国的后裔。今山东省的鄄城县一带,仍有一支严氏族人尊奉严僖为得姓始祖,并一直拒绝与芈姓严氏联宗。
源流四
源于鲜卑族,后燕慕容盛时丁零人有以严为氏者,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主要分布在河北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
源流六
源于满族,出自明、清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源流七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彝族、土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严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严氏。
山东莘县杜氏字辈:“英茂润达……”
山东莱州杜氏字辈:“炳宝宏健……”
山东淄博杜氏字辈:“荣业所基曰严与敬”。
山东济宁杜氏字辈:“尚培市西绍明现宝传如甲运文官富礼昌”。
江西上高杜氏字辈:“传家唯礼乐华国在文章书香诗克肇百世定流芳”。
江西宜春杜氏字辈:“维本芝隆世美克少经文纬武辉光远照”。
江西杜氏一支字辈:“家学渊源照祖德世传忠孝印文章”。
辽宁丹东杜氏字辈:“万世永国……”
辽南杜氏字辈:“文永奈国景成全万世英日新传道德”。
四川巴中、湖北孝感杜氏字辈:“文金国正天星元明崇贤登良”。
四川西充杜氏字辈:“三生仁泽仕永照国家祥”。
重庆云阳杜氏字辈:“亭治征折春方国穆文印忠怀福禄寿山海万联新”。
重庆铜梁双山、沙田坝、圣灯铺杜氏字辈:“天朝登仁延世泽流芳久忠孝培德深傅家有礼义万代赐昌宁永远荣华盛乾元亨利贞”。
陕西榆林杜氏字辈:“儒浩元良益修成芳善树培礼(应)庆玉功昌”。
陕西打锅杜杜氏字辈:“耽思乎经籍图像于凌烟”。
安徽贵池杜氏字辈:“元七世重魁已辰寅祖彦克必邦文应宗尚善芳以远伯仲惟和德可荣守正谦恭诚有志安朝康国曰良臣思昌一本传贻永懋继纯禧景万龄”。
贵州赫章杜氏字辈:“子元开进兴文发照礼廷祖宗恩德厚”。
浙江玉环杜氏字辈:
行派:“崇宗世永文昌华国俊敏盈廷书香馥郁”;
字派:“圣广兆明英宜恒献道学儒生兰桂荣显”
河南邓州杜氏字辈:“志林永广建国德廷人泽走传申成心”。
内蒙古喀喇沁旗杜氏字辈:“广传伟(万)业在崇辉锡成基治世长发桂泰灿生荣培”。
杜氏一支字辈:“正应用光文才得世志春方国胜显名直至上朝廷”。
杜氏一支字辈:“敬孝户吉祥万年广传茂”
杜氏一支字辈:“忠厚肇基启佑荣昌敦崇礼义扶正纲常遵守祖训世继贤良求锡尔福长发其祥”。
杜氏一支字辈:“春芳升映秀朝廷友大光”。
杜氏一支字辈:“远世如正大光宗德安全少祖仁孝忠维保善幸字作田耕雾云天开启兴传自逢遵承家能有道富贵此长”。
姓袁的进士相当多,仅明清时期,就有以下人高中进士:
姓名 籍贯 科年、甲第、名次
袁彦龄 江西南昌 清道光9/2/91
袁齐宏 河南睢州 清乾隆16/3/141
袁 方 直隶常熟 明永乐16/2/45
袁方城 四川江津 清咸丰3/2/48
袁应旗 江西丰城 明隆庆5/3/57
袁应珹 浙江新城 清道光3/3/37
袁应祺 直隶兴化 明万历2/3/37
袁应泰 陕西凤翔⑩ 明万历23/3/229
袁应阳 直隶常熟⑩ 明万历11/2/26
袁应悙 湖北汉阳 清嘉庆16/2/48
袁庆祥 江西雩都⑩ 明成化14/3/77
袁 广 江西泰和⑩ 明正统10/3/15
袁文祥 贵州普定 清嘉庆25/3/58
袁文观 江西崇仁 清乾隆19/2/17
袁文显 浙江鄞县⑩ 明正德9/3/61
袁 衮 直隶吴县⑩ 明嘉靖17/3/133
袁 袠 直隶吴县⑩ 明嘉靖5/2/1
袁袭裳 四川眉州⑩ 明嘉靖14/2/68
袁 端 河南兰阳⑩ 明成化2/3/160
袁诚格 河南商邱 清同治7/2/79
袁 谏 四川西充⑩ 明万历23/3/241
袁韵春 贵州贵筑 清同治13/3/167
袁一虬 直隶长洲⑩ 明隆庆2/2/38
袁一骥 直隶江阴⑩ 明万历11/3/196
袁一凤 江西宜春⑩ 明万历47/3/241
袁三接 广东香山(20) 明嘉靖41/3/22
袁正己 直隶静海 清乾隆45/3/88
袁正身 陕西潼关 清乾隆2/3/209
袁正林 湖北江夏 清道光6/2/91
袁玉麟 江西新昌 清道光6/3/40
袁玉佩 广东东莞(20) 明万历44/3/242
袁玉锡 湖北襄阳 清光绪20/2/84
袁 噩 直隶满城⑩ 明崇祯16/3/241
袁天秩 河南杞县 清顺治3/3/94
袁可立 河南都司睢阳卫50 明万历17/3/125
袁 珏 广西平南 清嘉庆7/3/121
袁 璿 江南上海 清顺治18/3/263
袁 璞 浙江新城⑩ 明永乐13/2/54
袁弘德 直隶曲周⑩ 明隆庆2/3/95
袁弘勋 浙江慈溪⑩ 明万历47/3/162
袁廷俊 陕西蓝田 清咸丰9/3/59
袁廷燮 江西都昌 清道光21/2/72
袁孟悌 浙江鄞县⑩ 明成化23/3/193
袁 玘 湖广兴宁⑩ 明天顺8/3/124
袁鼐臣 江西丰城(20) 明万历44/3/104
袁乃湔 山西翼城 清康熙24/3/111
袁 弼 山东章丘(20) 明成化14/2/59
袁承业 山西翼城 清咸丰3/2/57
袁承炜 河南睢州 清顺治18/3/170
袁子让 湖广郴州⑩ 明万历29/2/20
袁秀峦 广东东莞 清乾隆26/3/79
袁依仁 云南嵩明州 清雍正11/3/40
袁舜荫 山西翼城 清顺治16/2/73
袁信芳 浙江鄞县 清光绪15/3/113
袁 鲸 湖广龙阳⑩ 明万历47/3/75
袁季子 见袁廷俊
袁秉义 直隶宣化 清乾隆31/3/2
袁秉铨 江南金坛 清顺治4/3/120
袁维丰 福建上杭 清乾隆26/2/44
袁儒忠 顺天府宛平 清雍正8/3/22
袁虞礼 贵州遵义 清乾隆10/3/144
袁 经 湖广宁乡(20) 明弘治3/3/44
袁 经 直隶青县(20) 明弘治18/3/56
袁 绰 山东淄川 清顺治16/3/158
袁胤隆 山东胶州○ 明崇祯10/3/82
袁鼎先 湖广江夏 清顺治15/3/185
袁嵩龄 浙江嘉善 清道光30/2/80
袁崇友 广东东莞(20) 明万历23/3/25
袁崇焕 广西藤县⑩ 明万历47/3/40
袁继梓 江西宜春 清康熙3/3/58
袁继咸 江西宜春⑩ 明天启5/3/132
袁允治 河南阳武 清同治2/3/100
袁 俊 顺天府宛平 清道光9/2/80
袁化中 山东武定州⑩ 明万历35/3/29
袁 仕 湖广枣阳(20) 明弘治6/3/170
袁 魁 直隶成安⑩ 明隆庆2/3/87
袁 佐 湖广京山(20) 明成化23/3/181
袁德达 浙江鄞县 清乾隆7/3/167
袁 佑 直隶东明 清康熙18博/1/16
袁绪钦 湖南长沙 清光绪21/2/31
袁生芝 湖广公安⑩ 明崇祯15/特159
袁生桂 河南安阳 清康熙30/3/96
(碑作清康熙30/3/58)
袁 杰 四川大昌 明永乐2/3/342
袁绩懋 顺天府宛平 清道光27/1/2
袁 俨 浙江嘉善⑩ 明天启5/3/149
袁保辰 河南安阳 清光绪3/3/164
袁保恒 河南项城 清道光30/2/16
袁 皥 河南许州 清康熙48/3/162
袁 和 江西泰和⑩ 明正统1/2/3
袁 和 河南安阳⑩ 明万历20/3/128
袁 凯 直隶华亭(20) 明景泰2/2/13
袁 翺 直隶华亭(20) 明成化23/3/12
袁名曜 湖南宁乡 清嘉庆6/2/27
袁鲁训 江西宜春⑩ 明成化2/3/227
袁 句 河南洛阳 清乾隆10/3/113
袁绍安 湖北武昌 清嘉庆14/3/33
袁 淮 直隶任丘⑩ 明正德12/3/95
袁 淳 江西雩都⑩ 明嘉靖35/3/80
袁永廉 贵州贵筑 清光绪30/3/23
袁家谷 云南石屏 清光绪29经济/1/1
袁宸黼 河南睢州 清康熙33/3/41
袁守待 湖广兴国州 清康熙45/3/151
袁守定 江西丰城 清雍正8/3/193
袁 安 河南睢州 清康熙39/3/185
袁 安 浙江平湖 清雍正8/3/290
袁 宏 直隶桐城(20) 明成化11/2/43
袁宏道 湖广公安⑩ 明万历20/3/92
袁 良 山东禹城 清康熙33/3/65
袁 定 直隶上海⑩ 明崇祯10/3/65
袁定远 浙江秀水 清康熙9/3/142
袁实遂 江西丰城(20) 明隆庆5/3/156
袁宝璜 江苏元和 清光绪18/2/94
袁宝彝 湖南绥宁 清光绪3/1/68
袁宗圣 江西泰和 清雍正11/3/54
袁宗弼 山西陵川 明洪武18/3/44
袁宗儒 直隶雄县⑩ 明正德3/3/188
袁宗臯 湖广石首50 明弘治3/3/56
袁宗道 湖广公安⑩ 明万历14/2/1
袁 江 河南祥符⑩ 明天顺8/3/113
袁 浚 江南武进 清康熙52/2/44
袁福徵 直隶华亭(20) 明嘉靖23/2/67
袁 祯 山东兖州 明成化2/3/43
袁 尔 江西乐平 明永乐2/3/70
袁州佐 山东济宁州 清顺治12/3/13
袁添禄 湖广衡山 明永乐2/3/333
袁业泗 江西宜春⑩ 明万历26/3/53
袁泳锡 山东历城 清道光15/2/96
袁汝虔 山东滋阳 清同治4/3/7
袁汝嵩 湖南宁乡 清嘉庆22/3/50
袁汝萃 湖广石首⑩ 明万历29/3/51
袁汝是 湖广石首⑩ 明嘉靖29/3/18
袁渚孙 浙江钱塘 清乾隆22/2/50
袁洪愈 直隶长洲⑩ 明嘉靖26/3/46
袁 达 四川达县⑩ 明成化23/2/25
袁 清 直隶邳州卫(20) 明成化14/2/83
袁 昶 浙江桐庐 清光绪2/2/113
袁 润 江西丰城(20) 明景泰5/2/108
袁鸿谟 河南睢州 清顺治12/3/86
袁 洁 直隶满城(20) 明天顺1/2/70
袁祖庚 直隶长洲⑩ 明嘉靖20/3/137
袁祖安 江苏如臯 清同治1/3/18
袁祖光 安徽太湖 清光绪29/3/26
袁祖荣 浙江鄞县⑩ 明嘉靖32/3/208
袁 初 浙江桐庐⑩ 明永乐13/3/125
袁襜如 河南祥符 清顺治3/3/111
袁 浴 山东海丰 清顺治3/3/27
袁 道 江西吉水⑩ 明成化8/3/5
袁肇继 山东即墨 清顺治16/3/15
袁九臯 直隶通州⑩ 明万历17/3/109
袁大诚 浙江鄞县⑩ 明嘉靖35/3/112
袁大琖 湖南长沙 清光绪29/3/173
袁大受 江南金坛 清顺治6/3/63
袁士伟 山东肥城⑩ 明正德16/3/191
袁士凤 广东东莞⑩ 明成化11/3/126
袁士美 山西崞县⑩ 明崇祯15/特126
袁 奎 江西丰城(20) 明万历8/3/92
袁才辅 湖南兴宁 明永乐16/3/4
袁希璋 四川安岳 清光绪2/3/124
袁希仁 陕西潼关厅 清嘉庆10/3/104
袁希祖 湖北汉阳 清道光27/2/6
袁有龙 江西永宁 清康熙33/3/96
袁有凤 福建漳浦⑩ 明万历5/3/10
袁志高 河南商城⑩ 明万历17/3/31
袁志洁 山东章邱 清雍正2/3/204
袁嘉德 江西赣县 清乾隆28/3/74
袁嘉榖 云南石屏州 清光绪29/2/62
袁 奇 山东肥城⑩ 明嘉靖5/2/30
袁 楷 陕西凤翔⑩ 明天启5/2/44
袁彭年 湖广公安⑩ 明崇祯7/3/19
袁 桥 顺天府大兴 清康熙21/3/14
袁 城 江西丰城(20) 明正德16/2/46
袁 载 浙江慈溪⑩ 明嘉靖2/3/55
袁 芳 江西丰城(20) 明天顺1/2/11
袁 芳 湖南衡阳 清乾隆10/3/218
袁芳瑛 湖南湘潭 清道光25/2/20
袁茂英 浙江慈溪⑩ 明万历14/3/162
袁 芝 陕西盩厔 清康熙39/3/102
袁懋谦 江西丰城(20) 明万历29/2/10
袁懋功 顺天府香河 清顺治3/2/55
袁懋龄 江西丰城⑩ 明崇祯15/特96
袁 葵 直隶东明⑩ 明崇祯4/3/233
袁 英 浙江新城 清顺治6/3/134
袁世振 湖广蕲城 明万历26/3/157
袁世荣 直隶华亭(20) 明嘉靖29/3/91
袁楚藩 湖南祁阳 清光绪12/3/54
袁 黄 浙江嘉善⑩ 明万历14/3/193
袁 树 浙江仁和 清乾隆28/3/75
袁 櫆 浙江德清 清嘉庆1/3/13
袁桂蓁 河南洛阳⑩ 明隆庆2/3/138
袁 旭 江西乐安⑩ 明永乐13/3/179
袁 坦 四川江津 清嘉庆22/3/64
袁如凯 贵州修文 清嘉庆16/3/26
袁 贺 江西永丰⑩ 明永乐13/3/294
袁起颖 直隶枣强 清乾隆26/3/44
袁起涛 江西宜春 清雍正1/3/81
袁 桐 镶蓝旗汉军 清光绪20/2/24
袁 格 河南柘城 清康熙27/3/103
袁 增 顺天府大兴 乾隆13/3/5
袁 枚 浙江钱塘 清乾隆4/2/5
袁中道 湖广公安⑩ 明万历44/3/232
袁 泰 山西万泉⑩ 明洪武4/3/94
袁春鼎 湖北黄陂 清乾隆52/3/51
袁振瀛 山东沂水 清道光9/3/17
袁轩冕 山东章丘(20) 明嘉靖5/3/114
袁 摈 山东德州⑩ 明弘治18/2/87
袁 拱 河南洛阳 清康熙21/3/39
袁国宁 江西丰城(20) 明嘉靖44/3/2
袁国梓 江南华亭 清顺治6/2/19
袁国桴 湖广黄冈 清康熙52/2/40
袁国臣 湖广潜江⑩ 明隆庆5/3/299
袁 晟 浙江山阴⑩ 明天顺8/3/115
袁思韩 贵州修文 清道光24/3/29
袁思干 贵州修文 清同治7/3/85
袁思明 贵州修文 清同治7/3/85
袁思明 直隶华亭(20) 明万历35/2/14
袁恩诏 山东长山 清同治4/3/69
袁甲三 河南项城 清道光15/3/32
袁昌祚 广东东莞⑩ 明隆庆5/2/27
袁景星 广西平乐 清康熙3/3/156
袁叶茂 山东长山 清光绪2/3/136
袁时选 浙江鄞县⑩ 明万历23/3/133
袁时中 浙江鄞县 清康熙6/3/56
袁鸣谦 江西义宁州 清道光6/3/47
袁鸣泰 广西平乐⑩ 明万历38/3/198
袁励端 顺天府宛平 清光绪24/3/178
袁励准 顺天府宛平 清光绪24/2/112
袁 随 直隶通州⑩ 明嘉靖35/2/13
袁 阳 直隶满城(20) 明弘治9/3/87
袁风清 河南洛阳 清道光6/3/116
袁 凤 万全蔚州卫(50) 明成化11/3/108
袁凤彩 河南商丘 清顺治3/3/247
袁凤鸣 湖广辰州卫(20) 明嘉靖17/3/123
袁用宾 湖北麻城 清光绪15/2/87
袁同贤 湖广蕲水 清康熙24/3/82
袁鹏图 浙江天台 清光绪6/3/4
袁履方 安徽泗州 清道光3/3/73
袁煕臣 浙江慈溪⑩ 明万历41/3/57
袁学谟 江西彭泽 清雍正2/3/124
袁 镐 福建建安⑩ 明天顺8/3/8
袁 镐 山东长山 清乾隆37/3/37
袁 鑛 浙江奉化 明洪武18/3/170
袁尊尼 直隶长洲⑩ 明嘉靖44/2/28
袁 年 直隶吴县⑩ 明万历8/2/24
袁舍兴 四川江安 明永乐2/3/285
袁 善 江苏丹徒 清同治10/2/11
袁榘实 湖南宁乡 清咸丰3/2/43
袁钟麟 河南睢州 清康熙33/2/17
袁钟秀 江西信丰 清乾隆1/2/85
袁钟慧 河南睢州 清道光13/3/85
袁 铣 湖北麻城 清嘉庆16/2/55
袁镇南 奉天辽阳州 清光绪2/2/56
袁 鍊 广东揭阳 清乾隆10/3/28
袁 鍊 山东沂水 清嘉庆16/3/30
袁锡龄 湖南长沙 清同治13/2/20
袁锡䕫 湖南六合 清乾隆2/3/35
袁铭泰 江西丰城 清道光13/3/72
袁 铨 广西平南 清道光27/3/113
袁 鉴 浙江钱塘 清乾隆22/2/7
袁光宇 直隶常熟⑩ 明万历14/3/91
袁光翰 江西丰城(20) 明嘉靖26/3/72
袁 燫 浙江慈溪⑩ 明成化17/3/93
袁 恺 河南鲁山⑩ 明景泰5/3/164
袁 恺 山东聊城○ 明崇祯4/3/108
袁 炘 山东曹县 清道光9/3/52
袁恢先 湖广沔阳州 清顺治16/3/61
袁 炜 浙江慈溪⑩ 明嘉靖17/1/3
袁 熿 直隶华亭(40) 明天启5/2/2
袁耀玉 山东蓬莱 清康熙60/3/42
袁煇山 甘肃武威 清咸丰6/3/105
如果真的是对家谱感兴趣,就查一查辽宁鞍山一个姓范的老教授吧,我也是范氏,我爷爷几年前从那个教授那买了一本家谱,因为我阅历有限,看过那个家谱只是能看懂教授解释的查找咱家的家谱,其他的根本看不懂,那个家谱挺全的,我爷爷年轻时就从老家出来到外地了,上面没有我爷爷的名字,但是和我爷爷一个辈份的表兄弟名字都可以查到。
1世,造父擅长驾马车,帮助周穆王平息徐偃王叛乱有功,于公元前950年左右,赐封邑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从此,造父及子孙,以封邑为赵氏。
2世 叔观(宜父)
3世 赵璋(仲父)
4世 赵登(季父)
5世 尔成(公仲)
6世 赵高
7世,奄父名公仲,是造父下传六世孙,周宣王时伐戎为卿。生叔带。
8世,叔带,周幽王失败后,于公元前770年左右,投奔晋国,为晋文侯卿。
9世 赵麟 叔带生赵麟(守仁)
10世 子丰(知义)
11世 赵射(慧明)
12世 赵壮(公明),公明是叔带下传四世孙。生二子,有共孟,赵夙。战国末年,史官编著《世本》记载:“公明生共孟和赵夙,赵夙生赵衰。”
13世,赵夙是叔带下传五世孙。在晋献公时为将,赐采邑于耿(今山西河津县汾水南岸)。生赵衰。
14世,赵衰(——公元前622年)即赵成子,字子余,亦称赵成季,孟子余。随从公子重耳(即晋文公)流亡在外19年,并助重耳回国即位,成为春秋时晋国的卿。由于拥立晋文公有功,赐封地原(今河南济原县北)。后任新上军之将和中军之佐。曾推荐先轸、栾枝等人,帮助文公创建霸业。生赵盾。
15世,赵盾,即赵宣子,字宣孟,春秋时晋国执政正卿。晋襄公七年(公元前621年)任中军元帅,独揽朝政十多年。晋灵公十四年(公元前607年)避灵公杀害出走,未出境,其族人赵穿杀死灵公。他回来拥立晋成公继续执政。生赵朔。
16世,赵朔为下军元帅,娶妻庄姬。因晋权臣屠贾之谋,赵盾全家被杀。得韩厥庇护,门客孙杵臼舍死,程婴舍子相救,将赵朔遗腹子,隐匿在山西忻州孟山,又名程侯山抚养成人,名叫赵武,报仇诛屠族。这就是历史上“赵氏孤儿”的悲惨故事。
17世,赵武(?——公元前541年),即赵文子。春秋时晋国大夫,历任新军,上军之将。晋平公十二年(公元前546年)任晋国卿,代屠岸贾职,拜为司寇。生赵成。
18世,赵成,名景叔,即赵景子,生赵鞅。
19世,赵鞅,即赵简子,又名志父,赵孟,春秋末年,晋国的卿。在晋卿内讧中,打败范氏、中行氏。晋定公十九年(公元前493年),袭击护送粮饷给范氏的郑兵,扩大封地,奠定了此后建立赵国的基础。生赵毋恤。
20世,赵毋恤,又称赵无恤,即赵襄子,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死后,其弟赵嘉即赵桓子自立为君前424年――前424年在位。兄赵伯鲁,弟赵桓子。赵襄子兄赵伯鲁生赵周(代成君)。赵简子选继承人,选择了个人能力各方面都很优秀的赵襄子为继承人,而资质平庸的嫡长子赵伯鲁就没能当上继承人。
21世 赵周(代成君)生赵浣。嫡长子赵伯鲁就没能当上继承人,赵襄子一直耿耿于坏,所以他在选择自己的继承时,并不考虑自己的儿子,而选伯鲁的儿子赵周为自己的继承人,并有意栽培赵周。赵襄子在灭掉代国以后,立即任命赵周为代君。
22世,赵浣,即赵献子。生烈侯赵籍。
23世,赵籍(前408年――前400年,赵烈侯,正式建赵国),是战国七雄赵国的开国君主,建都晋阳(今太原),后迁邯郸,与韩、魏三分晋地即周安王三十六年(前376年)赵、韩、魏“三家分晋”。生武侯 赵□。
24世 赵武侯 赵□ 在位13年 (前399年――前387年)武侯生赵章
25世,赵章,生成侯赵种。
26世,赵种,生肃侯,赵语。
27世,赵语,生武灵王赵雍。
28世,赵雍,是赵国第五位国君,改革军制,实行胡服骑射,建立了强大的骑兵队伍,扩大疆界,国力大增。生惠文王赵河。
29世,赵河,公元前288年联合齐、燕、韩、魏五国攻秦,迫使秦国“完璧归赵”生赵孝成王赵丹。
30世,赵丹,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赵国为秦所大败。公元前245年赵丹卒。由子赵偃继位。
31世,赵偃是为悼襄王。生赵嘉、赵迁。
32世,赵嘉、赵迁。悼襄王在位九年(公元前236年)卒。由子赵迁继位,是为幽缪王。公元前228年,秦军长躯直入,破邯郸俘虏了赵幽缪王。流放到河南房县。赵国大臣又拥立赵嘉为代王,都于代城(今河北蔚县西南)。公元前222年,秦军继续大举攻赵国亡。赵嘉生成志。
33世,赵成志,生安上。
34世,赵安上,生成宁。
35世,赵成宁,生庆余。
36世,赵庆余,生乾德王赵歇。
37世 赵歇,生承先。
38世 赵承先,生圣寿
39世 赵圣寿,生赵过
40世 赵过在汉武帝末,任搜粟都尉,改进耕耘工具,创造三脚楼,提倡代田法,促进了农业发展。生臣达。
41世,赵臣达为司马,生广汉。
42世,赵广汉(?——前65年)字子都,汉宣帝时,任颖川太守,曾诛杀豪强原氏,褚氏等。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被任命为京都行政最高长官—京兆尹,执法不避权贵,后被杀,生赵充国。
43世,赵充国(前137年——52年),字翁孙,甘肃天水人。西汉大将,宣帝封营平侯。自天水迁长安,后迁襄阳,樊城,再迁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甘露二年(前52年),以86岁高龄谢世,谥号壮侯。墓存甘肃清水县城外西北隅李家村。生赵景。
44世,赵景,生国忠。
45世,赵国忠,生赵朋。
46世,赵朋与霍洪称三辅豪杰,生赵熹。
47世,赵熹,字伯阳,光武时任平原太守,生,赵纲。
48世,赵纲,生赵春。
49世,赵春,生明德。
50世,赵明德,生景禄。
51世,赵景禄,生可仕。
52世,赵可仕,生四子,有赵典,赵同,赵荀,赵昱(yu育)。
53世,赵典,生良辅。
54世,赵良辅,生赵云,
55世,赵云(?——229年)今河北省正定县人,字子龙,东汉大将军,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备败长坂,云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威震四方。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将军.并从取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誉为“一身是胆”。公元229年逝世,墓存四川大邑县城东银屏山,生赵统,赵广。
56世,赵统,虎贲将军,生国威。赵广,虎牙将军。嗣裔落籍四川顺庆,保宁(今南充、西充、南部、广元等地)各地均有祠,子孙繁衍甚多。
57世,赵国威,生成之。
58世,赵成之,生赵正。
59世,赵正,任武略将军,生赵崇。
60世,赵崇为营卫司马,生赵整。
61世,赵整,生一扬。
62世,赵一扬,生相贤。
63世,赵相贤,生百福。
64世,赵百福,生赵华。
65世,赵华,生洪恩。
66世,赵洪恩,为唐参将,生明伦。
67世。赵明伦,生国弼。
68世,赵国弼,生大德。
69世,赵大德,为司户。生维翰。
70世,赵维翰封卫国候,生坤方。
71世,赵坤方,生存幼。
72世,赵存幼,长庆元年进士,太和中为兴元节度使,兵乱被害澶州,生家庆。
73世,赵家庆,生腾蛟。
74世,赵腾蛟,生桂才。
75世,赵桂才,生赵明。
76世,赵明,生宏通。
77世,赵宏通,生世守。
78世,赵世守,生有德。
79世,赵有德,为太原守。生天锦。
80世,赵天锦居解梁。生赵风。
81世,赵风为唐大臣,生赵眺。
82世,赵眺,幽州都县令。生天德、天禄。
83世,赵天德,又名赵挺,唐封御史中丞相,生启圣,
84世,赵启圣,又名赵敬,历营、蓟、涿三州刺史,生弘殷。
85世,赵弘殷,少骁勇,善骑射,后唐禁军统领、汉护圣都指挥使(乾佑中),周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广顺末),右厢都指挥,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检校司徒,天水县男。赠武清军节度使、太尉。生匡胤,匡义,匡美。
86世,赵匡胤,建立宋朝,为太祖。
历史上有一个姓徐的丞相,南充市西充县仁和镇人
本文2023-11-02 10:58:4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94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