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历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3收藏

日本古代历史,第1张

 日本历史、日本史是指日本或日本列岛的历史。大家平时会关注日本古代历史吗关于日本古代历史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日本古代历史,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日本古代历史简介

 日本历史、日本史是指日本或日本列岛的历史。通常是指在日本旧石器时代到目前的历史。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即日本的国庆节。从公元100年开始,史书才有了以国家形式的记载。

 《汉书地理志》有对"倭"这个国家的描述:乐浪海(中国东部海域)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日本古代历史日本各时代

 日本本身没有朝代的概念,因为无论是哪个将军当政,都是和天皇并存的。将军虽然并不理会天皇的意思,但是都承认自己是由天皇册封的。所以日本历史上只有时代。但是每个时代都可以认为是换了一个统治集团。到明治以前的天皇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政权,也称不上是什么朝代。具体时代如下:

 公元250年-592年大和时代

 公元592年-710年 飞鸟时代

 公元711年-794年 奈良时代

 公元794年-1192年 平安时代

 公元1192年-1333年 镰仓幕府时代

 公元1333年-1392年 南北朝时期

 公元1393年-1573年 室町幕府时代

 公元1573年-1603年 织丰时期

 公元1603年-1867年 江户幕府时代

 公元1868年-1911年 明治时代

 公元1912年-1925年 大正时代

 公元1926年-1988年 昭和时代

 公元1989年-至今平成时代

 日本历史是指日本或日本列岛内的历史。(更多详情请看链接条目或相关条目)

 日本历史:

 (一)日本教育史:1、旧石器时代公元前35000年–12000年;2、飞鸟时代538年–710年;3、建武新政1333年–1336年;4、安土桃山时代1568年–1603年;5、昭和时代1926年–1989年;

 (二)日本经济史 :1、绳文时代公元前12000年–300年;2、奈良时代710年–794年;3、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4、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5、平成时代1989年–今

 (三)日本军事史:1、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年 – 公元250年;2、平安时代794年–1185年;3、南北朝时代1336年–1392年;4、明治时代1868年–1912年;

 (四)日本海军史:1、古坟时代250年–538年;2、镰仓时代1185年–1333年;3、战国时代1573年–1615年;4、大正时代1912年–1926年;

日本古代历史研究

 考古学家认为,早在十万年前,日本还与亚洲大陆相连时群岛上已有居住,历史上称为旧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以狩猎拾荒为生,到了大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制造较精细的石器和陶器,人们开始学用弓箭狩猎煮食物和储藏食物。

 公元前12000年至公元前300年史称"绳纹时代",人们已开始在陶器上制作绳状花纹。

 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农业和制造金属器具的方法从亚洲大陆传入、铁器的传入使农业得到了发展,人们开始制造武器,并在宗教仪式中使用铜镜和铜剑。由于分工的关系,社会出现了分化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开始出现,部落和国家也随之而产生。

 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二百五十年史称 "弥生时代,辘轳窑窑等先进制陶工具及技术相继传入日本。到了四世纪,邪马台国势力强盛, 统一了各国。

 三世纪中期到六世纪,中国文化经由朝鲜传入,儒家和佛家思想也传到日本。日本和朝鲜建立了关系, 从朝鲜引进中国汉朝发明的纺织、金工、鞣革、造船等技术。日本又从中国引入表意文字,学习中国的医术、天文历法和儒家思想。 并模仿中国建立政制。

 八世纪初,日本在奈良建立了第一个首都,开始了奈良时代。皇族成员在奈良居住了七十多年,势力愈益强大,逐渐向全国伸展。

 平安时代从公元794年开始。日本皇朝以当时的中国首都为蓝本,在京都建立新都,称为"平安京"。平安京作为首都几乎延续了近一千年。 前期日本大量吸收了中国文化,这是个吸收和同化的过程, 外来的东西渐渐染上了日本的色彩。日本的文字"假名"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假名"分"片假名"和"平假名",是以汉字为基础, 取汉字的边傍部首和部分草书而制成,建立了一套独特的文字系统。

 1192年,源赖朝在镰仓(今东京附近)成立幕府,镰仓幕府厉行新政,鼓励幕府中人习武,加强纪律。镰仓时代,武士道盛极一时。

 1213年,北条氏从源氏手中夺得了政权。北条氏是源赖朝妻子的家族,摄政期间出掌幕府。

 1333年至1338年,尊氏在京都的室町成立新幕府,史称室町时代。室町武士执政历时二百多年。由于期间厉行武士道的严谨纪律,以致艺术及宗教活动都深受影响。时至今日,日本的艺术仍然十分拘谨,线条简单。

 十六世纪末,日本饱受内战蹂躏,群雄并起,割据称霸。1590年,大将军丰臣秀吉统一天下。 1592年及1597年丰臣氏两度出兵伐朝鲜,但遭到朝中两国的反抗,终告失败。

 1598年丰臣秀吉病没伏见城,将军德川家康在关原一战全歼对立派。1603年,德川氏在江户建立幕府,历史进入了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延续了二百六十四年。

 德川家康完成了统一后,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培里率领四艘船开入东京湾, 次年再度叩关,说服日本与美国签订了和约。同年,日本又与俄、英、荷先后订立条约,恢复对外关系。四年后,又订立了通商条约。 不久又与法国缔结了类似条约。德川幕府在1867年崩溃。

 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天皇再次重获政权。明治时代从1868年到1912年,是日本历史上辉煌显赫的时代。

 明治初年,天皇由京都迁都江户,改称东京,明治政府提了"富国强"、"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以西方先进资本主为榜样,发展先进科学技术。不到半个世纪, 日本就走完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用了二百年时间才完成的近代化过程。不过,明治改革的成功反而刺激了日本的向外扩张野心, 终于使日本走上了穷兵黩武的道路。两次大战,日本政府给全世界和日本人民造成了极大灾难。

 1985年,日本已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1986年底海外净资产一千八百零四亿美元。1993年日本海外资产上升到六千八百五十亿,估计到2000年可上升到一万亿以上。 日本成了世界最大的供应国,东京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正在扩大,日本正在朝金融大国化方向发展。

1 张芝

2 王羲之

3 王献之

4 孙过庭

5 张旭

6 怀素

7 黄庭坚

8 董其昌

9 王铎

10 傅山

 草书来源颇长,发展到现在近千年,期间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草书作品。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代著名草书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古代著名草书书法作品欣赏

 古代著名草书书法作品1

 古代著名草书书法作品2

 古代著名草书书法作品3

 古代著名草书书法作品4

 草书创始人张芝

 张芝(约192)中国东汉书法家。字伯英。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人。出身官宦家庭,其父张焕曾任太常卿。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书迹今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字伯英,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

 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尤善章草,有“草圣”之誉,当时的人珍爱其墨甚至到了“寸纸不遗”的地步。评价相当高,尤以草书为最。

 草圣张芝:今草是一种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适应隶书向楷、行体发展趋势和形体上的变化,进一步省减了章草的点划波磔,成为更加自由便略的草体。我国最早的一个今草大师,是东汉的张芝。

 张芝(约190至193年),字伯莫,敦煌酒泉人。他敢于创新,省略章草的繁难之处,在运笔上使用了流利的笔锋,显示出的奋逸的力量,打破了章草的常规,从而创造了“今草”这种书法体。今草行笔自然,刚柔相济,疏密相宜,后世将张芝列为“草圣”。连后世“书圣”王羲之也说自己的草书不如张芝。

而且,据说能否辨草、识草也是体现书家层次的一个标准。所以,我把我个人对草书的识读心得奉献给大家。当然,作为对基础知识和方法的介绍,也主要针对多数刚入门的书法爱好者,我将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和介绍一些简单的学习方法。

在书法作品中,草书极富艺术性,最能发挥、宣泄书家感情,所以,草书使很多人喜欢。但是,草书因其笔画的省简、符号化,字形夸张、变形、变异及笔势连绵、映带,这就使没有草书知识的人不易识读,就是学过草书的人也不一定对每个草字都一眼就认识,有的字还要通过对句子、语境、上下文意思的理解才能辨识。这样,也因此影响了作品韵味和作品精神内涵的更好传达。了解草书的人都知道,在书法诸体中,最难的莫过草书,难写难认。 其实,草书并非任意的“弯弯绕”乱画一通,而是有着非常严格的法度,规律。了解这些法度和规律,对不识草书的人有着很好的帮助。

先谈谈其法度规律及识读草书的简单方法:

一是符号化。很多部首演变成“草符”,如草头成了两点一横,三点水成了一点一挑,单人旁、双人旁,言旁等偏旁成了一竖挑,寸、刀、口等部首成了一弯,右耳刀,月字旁成了两弯一点,左耳旁、贝旁成了一折竖提,而相对的两点能代口旁或其他偏旁等等。

还有一些整个字草化变异的,如书、乐、为、发、东等字,大家在日常书写中都已习惯,这些字认起来不难;但对一些日常不常用或很少看见的一类整字变异或草化的如:真、幸、甚、等、欲、敢、听、叔等字及一些难“认”的草符,这相对于我们日常见惯的楷、行等书体那变异是很大的。

二是省简。古人对草书定性是“略举大较,仿佛若斯”,这翻译过来就是我们说的省简。东汉人赵壹在其《非草书》中说:“(草书是)删难省繁,损复为草,务取易为易知,临时从宜”的。可见当时草书还有一定的实用性,而且较简略,(否则,恐怕难以流传)试想,如不“删难省繁”岂能“易为易知”?所以,草书结字还要强调“省简”,一是省简偏旁部首。如前所说,原来四画的“草头”,简为两点一短横,左耳或贝字简为一个反写的丁字(折竖提),口字旁省为两个相对的横点,而字、雨字、南字等省了或变异了左竖或中心笔画,常字省了中心的口和竖,四横点省为一横等等多种多样的省简。 再就是省简笔画,如天字,省成了有弯折的三小横,使字差不多省简了人旁和其中的口。业(本文举例,都是指现在所说的繁体)顶上变成了三点,中部省了两点,省简笔画的字是很多的。而且,很多字不仅省简了笔画,部首,而且省简演化成了固定符号,如言符、水符、口符等。(要注意,本文提到的横、竖笔画,如无特别说明的,一般都指草书笔画,并非横平竖直的楷书笔画)

三是连绵,草书的笔画或字与字之间是用牵丝(牵连映带)来连接的,除去这些牵连,(映带没有实笔,只有气势呼应。)就能看出笔画了。另外要注意,有很多笔画还变化为弯折、圆转、连接,上画带下代下画等,而并非一律的牵丝映带。但一般说牵丝比笔画要细,要轻,更虚。在笔画与笔画和字与字间都有大量的牵连现象,有的会偶尔断开,有的一连就是几个字甚至一行一连到底。这些都应在观看或学习中认真逐步体会。

至于“代”,其实这不用严格划分出来,符号化其实就是“代”,所以这“代“也应包含在”变“中。比如,上面说的固定符号,(一般通称草符)言符、水符、口符及包耳符、邑符,月符、立刀符、草头符……以及一横代四点,两点代口等,这些草符都是以符号代偏旁部首、代整字,甚至一符代多种,如“挑”既代言旁,也代单人,双人等,至于整体变异草化的,就是一个符号代一个字了。

对这些草化变异,省简,牵连,代替的方法和形态有所认识了解,要“认”草书也就不是难事了。

还有一种简便的“认”草书的方法,这就是运用对古典诗词的熟悉和了解。因为,一般书法作品都喜欢采用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为内容,你不要烦也不要怕那看着如一团乱麻的“天书”,只要有耐心地逐行逐字循迹辩认,就会发现不管怎样草,总是有迹可寻的。这样去“认”一件草书作品,只要你能认得其中一字或几字,就能试着读通一句,推而广之,就能“认”完全篇。比如,你对“空山新雨后”一句中的山、新、后等字认得,(因这几字在草书中变化不大或草法常见)这就能“认”出空、雨二字,“认”得了“空山新雨后”就能“认”出后面那句“天气晚来秋”,在这句中除了天字草化大些,其他都不难。虽然,在实际的草书作品中,远比这复杂,但你运用自己了解的一些草书规律和知识,结合对古典诗词的熟悉了解,那就远远胜过盲人摸象,由此,逐渐地“认”完整首诗词或全篇就变得容易多了。要是能多看多读,久而久之,这样,能认得的草体字就越积累越多,识读草书这道坎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当然,一种书体的形成是长期的,草书历史已有千多年,历代写草书的人也多,这就同其他艺术一样,也有多种流派,写法;而且草书是一门竭力夸张,甚至随作者兴致、才情发挥的艺术,或因书写者文化素质的不同以及书写习惯,再则书家也因追求变化和避免雷同,也就会出现有的同一字有不同的写法的情况,这也是不言而喻和能够理解的。不过,万变不离其宗,而且草法是经长期有依据的字形演变、约定俗成的,只要多看多记,对其中的一些变化和异同是能领会的。

当然,如手边有关于草书的工具书,那就更好了,如《草诀歌》、《草字汇》、《草字编》、《草书要领》及现代的各种《草书字典》、《常用六千行草字汇编》、《草书异体字汇编》以及一些古代名家的草书字帖如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多种字帖,孙过庭的《书谱》、张旭、怀素、黄庭坚等书法家的多种字帖等等。逐篇、逐行、逐字查对认读,(现代印刷的书或帖,几乎都有释文)这样就“认”得更多、更快。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初学者应重点学习的字帖,很多人都推荐王羲之的《十七帖》和孙过庭的《书谱》,这两帖结字简约,几无冗繁笔画,且草法完备,很适宜初学。再就是《草诀歌》(也叫《王羲之草诀歌》或《草诀百韵歌》),该书采用口诀形式,顺口好记,共编撰了如“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长短分知去,微茫看每安”以及“添一车牛幸,点三上下心”、“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等二百余句口诀,汇集了近千字的草法。此书对草书启蒙有很大好处,因其好记好认,建议学习书法尤其是学草书的人都要学习《草诀歌》。

当然,在学习识读草书的同时,能了解一些草书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也会对辨草、识草有一定好处。

应说明的是,古代文字改革,几乎都是自然的渐变,虽曾有过统一文字的法令,但相对今天也不同。因此,我们还要去认识和学习一些繁体字和异体字。在规范简化字中,有很多却又是从传统的草书中选出,特别是那些易识的、公认的、笔画省简了的草体字楷化后作为规范简化字来颁布通用的,这个问题也应有所了解。

我们所说的草书,是指多少年来有演化过程,有来绪,祖先们约定俗成,已成定规的,传承下来的公认的书体,绝不是随意乱画的“弯弯绕”!因此,写草书绝不能想当然的乱画。否则,正如俗话说:“草书脱了体,神仙也认不得”!

你好。

一、草书

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章草就是字与字之间没有连接,而今草有链接。

章草的代表作是《平复帖》,今草的代表人物有张芝、张旭、怀素、智永、祝允明等人。

二、楷书

楷书形成于晋朝末期,唐代发展成熟并达到鼎盛。

代表人物数楷书四大家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代表作分别为《九成宫醴泉铭》、《多宝塔碑》、《玄秘塔碑》、《胆巴碑》。

三、行书

行书代表人物当数“书圣”王羲之了,其《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此外颜真卿的《祭侄帖》,苏东坡的《寒食帖》分别被称为天下第二、第三行书。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被成为“亚圣”,二人合称为“二王”,此外还有“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四家”,赵孟頫,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等等

四、隶书

隶书起源于秦朝,在汉朝达到鼎盛时期,是汉朝的官方字体,有很多汉碑艺术价值都很高。比如《曹全碑》、《张迁碑》、《乙瑛碑》等

日本古代有语言而无文字。虽然现代比较语言学者,以日本与从音韵、语法及语汇三者看起来,系属巫拉尔、阿尔泰(Ural-Altai)语系统,史籍之记载汉字汉学之正式传入日本者,当为应神天皇之世(约当公元三世纪末叶,即二四八年王仁从百济渡日,献论语十卷及千字文一卷,是为汉字汉学传入日本的开始),自汉字输入日本后,历经岁月,迨至八世纪中叶,日人始用汉字楷书的偏字,造成片假名,又用汉字草书的偏旁造为平假名,以为注汉字音,及标注日本语音之用。当时称汉字为男文字,而称假名为女文字。日本学者有谓吉备真备作片假名,弘法大师空海作平假名,皆不足凭信,充其量或由他们两人集其大成而已。汉字传入日本后,不仅成为公家用以记录史实,且为一般学者用以著作写书,而成为当时日本唯一的正式文字。不过汉字在日本的读法有训读及音读两种。前者即日本原来的语言,而后者则系中国传入之音。然音读又因传入的时地之异而复分为汉音、唐音、吴音。汉字传入日本后,不仅促进了日本古代文化的进步,同时亦因而促成了所谓片、平假名的日本文字的出现。虽然自公元九世纪初叶以还,因日本所谓的「国风文化」的确立,绝大多数书籍都采用日本文字(假名)记述,但汉字降至明治初年,一直为公家官方用来记事的正式文字。

汉字是春秋后期战败的吴越国人逃到日本传过去的

这之前日本是绳文时代,没有文字也没有王,结绳记事

之后是弥生时代开始使用汉字,并种植水稻和青铜器

4L、5L不要扰乱视听,你说的那是语系,人家说是谁发明的。

日本语简称日语,是日本国的官方语言。日本人口有12亿,几乎99% 以上的人口使用同一种语言,因此,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日本近乎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而日语在日本以外的其他地区则有很少人在使用。

日本的传统语言为和语。日本民族有史以来长期生活在岛屿上,由于交通技术的有限,长期隔断了日本民族与大陆的经济与文化来往,造成日本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比较短。据了解,日本现存最早的文字资料产生与公元5世纪,但是不是用日本文字记载的,而是使用的汉语。据文字记载,当时日本的统治者之一倭王武致中国南朝皇帝的国书也是用汉字写成的。一直到公元10世纪,日本人才在汉字草书的基础上创造出日本式字母即平假名,如:安——あ;以——い;宇——う;衣——え:於——お,同时也利用汉字的偏旁创造出了片假名,如:阿——ア;伊——ィ;宇——ウ;江——エ;於——オ。由此,才逐渐形成了汉字与假名相结合的日语文字书写方式,一直沿用到今天。在1981年日本政府公布的《常用汉字表》中收入了1945个汉字,加上人名用汉字有2111个。而在诸桥辙次编撰的《大汉和辞典》中却收入了5万余个汉字。

关于日语的系属,一直都有许多的争论,有学者认为,从句法的角度上来对日语归类的话,日语接近诸如土耳其语和蒙古语之类的阿尔泰语言。而在句法上,日语与朝鲜语有着相似之处,这也是得到广泛认可的。但是也有证据表明,日语的词法和词汇曾经受到南面的马来语的影响。一些语言学家认为,在发音上,日语中的一些常用词汇如“马”“梅”“米”等字的发音是与汉语相似的,这些都被认为是受到汉语的影响。从语法的角度上来看,日语是属于粘着语的,粘着语的特点是单词在句子中的地位、时态等都是依靠助词、助动词来表示的。日语的语序不像汉语和英语那样谓语在宾语和补语的前面,而是在宾语和补语的后面。

日文的创造者是吉备真备

原名下道真备,开元五年(717年)随“遣唐使”来华。他在长安就学于四门助教赵玄默,深通五经三史、历算、刑律、漏刻、军制、阵法、韵学、书道等诸艺。他在唐朝留学17年,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十一月携带中国典籍1700多部归国。与吉备真备同时回国的留学僧玄防,受到日本圣武天皇的重视,吉备真备也因此受到器重,官至右大臣。

吉备真备在华期间,精研经史,博学多闻,成为饱学之士,回国后被天皇拜为大学助教。当时日本的大学设有明经、文章、明法、算学、音韵、书法六科,学生有四五百人。吉备真备为六科的学生讲授学自中国的各种新知识,教读《史记》、《汉书》、《后汉书》。高野天皇也跟他学习《礼记》、《汉书》。

对于日本文化传承,吉备真备最重要的历史功绩之一是根据部分汉字偏旁部首创制了日语片假名。这些汉字共50个,被称为“母字”。古代日本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利用汉字作音符来书写日本语言,著名的《万叶集》就是用这种方法写成的,因而称为“万叶假名”。用汉字作音符,书写很不方便。吉备真备利用汉字偏旁创造了日本表音文字———片假名,从此,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后来,留学僧空海(弘法)又利用汉字行书体创造日本行书假名———平假名。

日本古代历史

 日本历史、日本史是指日本或日本列岛的历史。大家平时会关注日本古代历史吗关于日本古代历史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日本古代...
点击下载
上一篇:赵氏家谱下一篇:杜氏家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