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家谱的主要问题
这是一个由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带来家谱编修的问题。
女儿能否入谱,并不是指女儿可不可以修入族谱(历代修谱,女儿本就记录在内了),而是指女儿能不能够作为本族的传承之人。
之所以说这是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一个问题,因为这在以前并不成为问题。某人无子只有女儿,他当然算是“绝代”了,但这种情况不多,因为过去生育子女不受限制,而且,一定继续生,到生了儿子为止,“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不要以为这个无后是没有后代,它特指没有儿子。
没有儿子,意味着断了香火,不能以子传子,子子孙孙了。
从1970年代,特别是1980年代,政府开始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被强制推行,特别是在城市,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这样独女户的情况就多了起来。我本人就只有一个女儿,估计这辈子也不准备要儿子了。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特别是只有女儿的人就提出,女儿也可以作为传承之人。
我的看法是,尽管无奈,尽管可以理解,但还是不能一概而论。我的意思是说,要看族人的反应和其本人的意愿,这一点要在凡例中说明清楚,作为一条制度规定下来,要行都行,一视同仁。我们林氏家族在修编族谱时采用的办法是:在女儿的齿录中载明女婿的相关信息,再载入所生子女的姓名、性别等信息,对其第二代以下暂不延伸登载,广大族人普遍接受。
族谱说到底,是父亲氏族的一个产物,在过去,它有它一定的规则和标准,但并不一定只能是以子传子,子子孙孙。这倒不是歧视妇女、男女不平等的问题,而是按照传统的宗法制度只能如此。不然的话就会乱。我曾经研读过一本《韩氏女谱》就是如此,也就是说,你只能采用一个标准。
打个比方,某人只有一个女儿,女儿当然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但在一些家族,谱名只能随父姓。她长大以后要结婚,结婚之后要生孩子。如果这个人坚持要将女儿、女婿、外孙修入自己的族谱,那他的这个外甥是不是应该改姓?你要求改姓,他的爸爸、爷爷会同意吗?再如果到时候女婿的家族也要修谱,那她的女婿和外孙修不修?
所以,女儿入谱的问题不是没有办法。有一种情况就是可以变通的。那就是如果女儿、女婿育有二子,他同意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或者虽只有一个儿子,但他们同意随母亲姓,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入赘的方式叙其齿录了。但如果计划生育政策不放松,这种情况也会很少出现。换句话说,过去出现过继或领养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就是采取了这种方法处理的,比如李鸿章原本应该姓许,但他的祖父改为李姓,他自然也就不再姓许了。
组织、经费、编辑只是修谱的三个不同侧面,其实紧密相连,合为一体的,不应人为割裂。我从这三个方面分而论之,是为了思路更清晰。 翻印损耗效应
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来诠释家谱传承所隐藏的重大危机。
将一张记载信息的纸张放进复印机中复印,再将得到的复印件进行复印,每次都用上次的复印件进行复印,多次重复这个操作,将发现复印件纸越来越模糊,最后得到的是一张毫无价值的纯黑色废纸。
这是因为每次翻印都会产生误差,而一次次误差叠加将导致这个最终结果。
家谱在历史传承中,每隔数十年重新修谱都要:翻录旧家谱—>添加新族人—>印刷家谱书。这一次次修谱的过程不正如同翻印纸张的过程!
传承影响因素
在以前家谱秘不示人的家规下,很多家族家谱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后,旧的家谱除留下一两本保存在宗祠或族长手中外,其余都全部销毁掉。
如经历战争、饥荒、动乱等灾难,家谱保存无比艰难!仅近代就有:太平天国运动;日本侵华战争;文革的“破四旧”…… 让无数的家谱被焚毁,甚至孤本也不曾留下,家族历史从此中断!
且因家谱书纸质的原因,在历史岁月中容易受到火灾、水浸受潮、自然磨损等影响而阻碍家谱向后世传承。
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够,面临失传。历史国学无人问津。民族语言文字文化的传承。一些影视剧对历史的误导。年轻人的时尚化(不是拒绝时尚,而是应该更有中国文化的内涵)。一些外来文化的入侵(孩子学钢琴的多了,学习古琴一类的较少)。对文物古迹的不尊重。您可以登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wwwihchinacn看一看中国的文化遗产。
今天,从中央到地方,都空前重视传统文化,采取了一系列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措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传统文化在今天遇到了传承的危机。如果传统文化没有遇到挑战,本身发展得很好,就用不着专门花这么大气力来传承了。
为什么传统文化会在当代遇到传承危机?因为它已经失去或者正在失去存在的基础。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存在的基础,中国以前是农业社会,经济是小农经济,与之相对应的文化便是农业文化。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工业社会甚至信息社会,以前的农业文化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所以今天还要守着过去的农业文化就很困难。
举个例子,以前孔子教育年轻人,“父母在,不远游”。它的意思是,父母如果还没有去世,作为子女,你无论求学还是工作都不能离家太远。这个话在古代是很对的。因为以前交通不方便,信件传递困难,如果子女离家太远,万一父母病了或者快去世了,便无法及时赶回来。还有,以前没有社会保障制度,父母主要靠儿子供养侍奉,如果儿子不在身边,谁侍奉他们呢?此外,在农业社会,可以就地生产、生活,不需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找工作。所以,“父母在,不远游”这个教导在当时完全正确,人们当然应该遵守。
那么,今天我们进入了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你还能够遵守“父母在,不远游”的教导吗?首先,没有必要。现代社会通信方式十分便捷,随时随地可以互相联系。很多人在家里装了摄像头,拿起手机就可以看到父母家里的情况。如果父母有什么疾病,子女坐上飞机、高铁、汽车,可以很快赶到父母身边侍奉。其次,在今天这个社会,如果不离开父母,很多工作没法做。比如,我是大学老师,得在大学教书,如果不离开父母,总不能把大学搬到我家附近吧?我们国家各行各业的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做,那些工作有几个是在父母身边的?如果要求子女都守在父母身边,很多工作也就没人做了。因此,当我们进入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很多像“父母在,不远游”之类的传统文化观念,是没有办法遵守的。
随着社会基础的变化,过去正确的文化观念,到了今天可能并不正确或者只是部分正确。全世界都碰到这个问题,不仅是中国。所有国家的传统文化都在发生变化,只是变化的速度有快有慢。当代中国这40年,发生了过去三千年从未有过的巨变,传统文化所依托的社会基础大多已经改变,有的甚至已经消失,所以处在激荡社会变革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空前严峻的传承危机。
古代历史中国家灭亡的十大现象有财政危机,上层政治腐败,失去对社会的控制,军队内部分裂,无法保持对外战争的胜利,制度性问题,***的失策,文化失传,农业危机,科技停滞。
1、财政危机
财政危机是导致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一个王朝的财政不能维持,那么它将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的举债、通货膨胀、税收逃避、贫困和社会不稳定等问题。如果一个王朝不能很好地管理其财政,那么它很可能会陷入灭亡的境地。
2、上层政治腐败
上层政治腐败是导致一个王朝灭亡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当政治家只关注自己的利益时,往往会忽视其他问题。此时,政治家的决策往往是短视的、自私的和没有战略意义的。因此,上层政治腐败可能会导致政权内部的分裂和对外政策的失败。
3、失去对社会的控制
当一个王朝失去对社会的控制时,社会可能会陷入动荡和混乱。这种情况通常与上层政治腐败和财政危机有关。一个王朝失去对社会的控制可能会导致社会的各个阶层对其的反抗,这可能会进一步削弱王朝的统治力量。
4、军队内部分裂
当一个王朝面临军队内部的分裂时,它的政治地位通常会变得更加不稳定。这可能会导致军队的分裂和内部斗争,这将破坏王朝的军事力量并削弱其权威。
5、无法保持对外战争的胜利
一个王朝如果不能一直战胜外敌,那么它的统治地位很可能会受到严重威胁。外部压力和内部动荡通常是相互影响的。当一个王朝面临的外部压力太大时,它可能会开始分崩离析。
6、制度性问题
制度性问题通常是导致王朝灭亡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当一个王朝的制度无法适应社会和政治变革时,它的统治地位可能会变得非常不稳定。制度性问题通常与政治,财政和社会问题密切相关。
7、***的失策
***的失策通常是导致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当一个***犯下了巨大的错误,他可能会对王朝的政治和军事力量造成严重的损害。***的失策可能包括决策错误、内部分裂、过于妥协、失去社会信任等。
8、文化失传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当一个王朝不能维持其独特的文化,它可能会面临灭亡的危险。文化失传可能导致民族身份认同缺失、文化自卑等问题。
9、农业危机
农业是一个王朝的基础。当一个王朝面临农业危机时,它往往是因为它不能在农业方面发展。农业危机往往会导致社会的动荡和财政危机。在一个经济主要依赖于农业的王朝中,这种现象比其他王朝更加普遍。
10、科技停滞
科技停滞可能导致一个民族的落后和衰弱。当一个王朝不能跟上科技的发展时,它可能会受到来自其他王朝的压力并面临灭亡的威胁。科技停滞也可能带来社会的不满和内部分裂。
修家谱的主要问题
本文2023-11-02 08:37:4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93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