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氏族谱
戴氏宗谱序
戴氏出殷汤之后,国于宋,有谥戴公者。子孙因以为氏。初殷后得者十人,殷氏、汤氏、宋氏、孔氏、华氏、肃氏、林氏、褚氏、皇甫氏、而戴氏其一也。其后戴氏子孙,蕃衍散处郡围,居亳州者以谯国为望:居扬州者以广陵为望:居齐州者以济阴为望。由汉以来,代有文人,大小戴以礼学显,凭以明经显,南渡,若渊若邈若逵各以勋德著。若尚书侍郎济,中书侍郎夔,亦其杰然者也。李唐初兴,胄、至德父子相继名臣。而戴氏益大济后家歙之篁墩,都使扩始迁婺源之桂岩,(唐)天祜中,大尉陶公,雅尚书汪公,英武命帅师讨乱,累著勋绩,没于兵马使,其子寿代领其众,仕后唐,为中书舍人。寿之子安,仕南唐,为光禄大夫,其孙匡宜、匡德、复登明经三传科。汪陶二公牒命手贴暨光禄公诰命俱存。武功文学世济其美亦云盛矣,迄今三百年,家传厚德,代跻上寿家诵户弦,入贤关试礼部者,相踵未艾也,于乎,惟善可以寿后,惟学可以亢宗,父子兄弟尚其勖哉。尝读苏文安先生族谱引,有曰吾所以相视如途人者,其视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观吾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生矣。善哉、言乎,是谱之所以作也,为吾宗者,因其流之异,溯其源之同,必修吕正献之家法,广范文正之义田,而又由近及远,访岷隐之史学,寻石屏之诗卷,考端明之易说,而且参之名公巨卿以订其异同,则尊祖睦族之谊,得而可垂诸来裔矣。虽未能如朱文公之族谱,苏文安序引之意,亦庶几云尔。时
宋开庆元年(公元一二五九年)己未正月十七世孙仲杞述
第一世
黄帝:
以土德旺天下故曰黄帝在位百年建都涿鹿(今河北涿县)少典国君之子母附宝孕而生帝於轩辕之寿丘因名轩辕本姓公孙长於姬水遂以姬姓国於有熊氏代神农为天子帝始作甲子造律吕作舟车制衣裳对古代文明贡献甚大配元妃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玄嚣昌意龙苗次妃方累氏曰白节生休及清三妃彤鱼氏生辉及夷彭四妃曰嫫母生苍林万阳其馀从妾生子十六共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於十二姓馀者未详崩葬於荆山之阳桥山括地志云宁州罗川县东八十裏子午岭(今陕西黄陵县)
第二世
玄嚣:名挚姬姓 黄帝长子《帝王世纪》曰少昊帝
母嫘祖生邑於穷桑国之青阳亦号青阳氏继天子位从都曲阜以金德王故号金天氏龙修太昊伏羲之德都曲阜在位八十四年傅位颛顼故曰少昊氏崩葬山东兖州曲阜县西南玄阳山之原
第三世
矫极:因高阳氏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故让位於颛顼
第四世
帝喾:名梦 高辛氏五帝之一
妃四元妃邰氏曰姜嫄生後稷次妃有娀氏曰简狄有玄乌之祥生契三妃陈锋氏曰庆都孕十四月生尧帝於丹陵四妃取訾氏曰常仪生挚喾年十五佑颛顼治天下三十岁代高阳为天子都亳今商丘县南在位七十年据(帝王世纪)寿一百零五岁墓商丘县城南高辛集
第五世
契:名阏伯
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地赐子姓任唐尧之火正官保管火种观测辰星运行规律并适应天气的变化安排农时祭祀火星其後又任舜之司徒为我国天文历法创始祖后人对契感恩戴德奉若神明称他为火神契逝後葬于所居高台被尊称为火神台也称阏伯台被天文学家称之为观星台阏伯封号商墓冢也被称为商丘位於河南商丘西南三裏王坟乡
第六世
昭明:夏诸侯 后皆子姓
第七世
相士:夏诸侯 继祖父火正司星之职商这势力发展到渤海一带
第八世
昌若:夏诸侯
第九世
曹圉:昌若之子 夏诸侯
第十世
冥:夏诸侯 善治水
第十一世
振:夏诸侯 《纪年》载有殷王子亥甲骨文称王亥 弟:王恒
善于丈量计算商贾始祖从事畜牧业马车制造者
公元前1854年—公元前1803年
第十二世
微:夏诸侯 史称上甲微
《竹书纪年》载“殷侯微以河伯之师伐有易”因父放牧到黄河北岸被有易氏首领绵臣所杀夺去牛马微年长向河伯借兵攻有易杀绵臣夺回牛马报父仇
第十三世
报乙:夏诸侯
据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甲骨文字缀合成果《甲骨拼合集》证实《史记·殷本纪》记载商之世系“报丁、报乙、报丙”世次有误应订正为“报乙、报丙、报丁”
第十四世
报丙:夏诸侯
第十五世
报丁:夏诸侯
第十六世
主壬:夏诸侯
第十七世
主癸:夏诸侯
第十八世
天乙:名履 史称商汤、成汤、武汤
契之十四世孙商太祖商朝开国之君甲骨文称大乙商族首领夏王朝腐朽众叛亲离汤以德立威厉兵秣马翦除夏王朝方国十一征而无敌於天下各部落纷至纳贡归服任人於贤重用奴隶出身伊尹为相兴国强盛後逐放夏桀於南巢国号商都亳子姓传到纣十七世三十帝
在位三十年(其中十七年为夏朝商诸侯十三年为商朝天子)《韩诗内传》曰汤为天子十三年百岁而崩(公元前1742年—公元前1730年)
第十九世
太丁:商代王亦称大丁《史记》载未登帝位去世
外丙:《史记》曰帝外丙即位二年(公元前1729年—公元前1728年)
仲壬:商懿王名庸《史记》曰帝仲壬即位四年崩伊尹立太丁子太甲即帝位(公元前1727年—公元前1724年)
第二十世
太甲:名至太丁之子汤嫡长孙继叔仲壬位商朝第四任君主
号太宗在皇宫娇生惯养看不起奴隶出身伊尹以暴治民经尹先劝规不改後给尹放逐祖墓地桐宫(即今河南偃师县)经看墓者演说祖史三年後而悔改成为明君《帝王世纪》曰太甲反位又不怨故更尊伊尹曰保衡即《春秋传》所谓伊尹放太甲卒为明王是也太甲修政殷道中兴《孔丛子》所谓“忧思三年追悔前愆起而即政谓之明王者也”葬於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在位三十四年(公元前1723年—公元前1690年)
第廿一世
沃丁:名绚继太甲位居毫葬狄泉(河南洛阳)在位二十八年(公元前1689年—公元前1662年)
太庚:名辨又作大庚 太甲次子
《纪年》称小庚继沃丁位崩後由子小甲继位諡号宣王葬于狄泉在位二十五年(公元前1661年—公元前1637年)
第廿二世
小甲:名高太庚之子 居毫葬狄泉在位十七年(公元前1636年—公元前1620年)
雍巳:名伷太庚之子 在位十二年(公元前1619年—公元前1608年)
太戊:名密太庚之子
太戊在位时举贤人伊陟巫咸为丞相天下大治《史记·殷本纪》载述雍己在位时“殷道衰诸侯多不至”及至太戊即位“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太戊陵位於河南省内黄县亳城乡刘次范村东侧在位七十五年(公元前1607年—公元前1533年)
廿三世
仲丁:名庄太戊之子
《纪年》毫迁都於嚣《史记》称迁都敖在位十三年(公元前1532年—公元前1520年)
外壬:名发太戊之子 甲骨文称卜壬在位十五年(公元前1519年—公元前1505年)
河檀甲:名整太戊之子 在甲骨文中作戋甲继外壬位自嚣迁都于相《太平御览》引《史记》称他在位九年病死後葬於相(今河南省内黄县境内)在位九年(公元前1504年—公元前1496年)
第廿四世
祖乙:名滕 仲丁之子 《纪年》曰胜《史记·殷本纪》称为河亶甲之子甲骨文记载是仲丁之子当以甲骨文为准祖乙在位时国运再度中兴曾迁国都由相迁耿迁邢最後迁庇(今山东鱼台)甲骨文中称他为中宗葬于狄泉据传“春节”和“万年历”是此时樵夫万年发明在位十九年(公元前1495年—公元前1477年)
第廿五世
祖辛:名旦 《史记》在位十六年(公元前1476年—公元前1461年)葬于狄泉其弟沃甲继位
沃甲:名逾《世本》作开甲甲骨文曰羌甲《竹书纪年》载在位五年《史记》记在位二十五年葬于狄泉在位二十五年(公元前1460年—公元前1436年)
第廿六世
祖丁:名新 祖辛之子《竹书纪年》载在位九年继叔沃甲位在位三十二年(公元前1435年—公元前1404年)由堂弟沃甲之子南庚继位
南庚:名更 沃甲之子《史记》南庚在位二十九年《竹书纪年》载在位六年南庚在位时商朝国运再度衰落后迁都于奄(今山东省曲阜县) 崩传位于祖丁之子阳甲在位二十六年(公元前1403年—公元前1378年)
第廿七世
阳甲:名和 祖丁之子 甲骨文中称象甲商朝再度衰落诸侯不朝《史记》阳甲在位十七年《竹书纪年》载在位四年葬于狄泉在位六年(公元前1377年—公元前1372年)
盤庚:名旬 祖丁之子 甲骨文做般庚继位第三年迁都于殷从此政治稳定国又复兴改国号为殷商朝也被称为殷商葬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县小屯庄)在位二十八年(公元前1371年—公元前1344年)
小辛:名颂 祖丁之子 继位後殷复衰落《竹书纪年》载在位三年病死葬于殷在位二十一年(公元前1343年—公元前1323
年)
小乙:名敛 祖丁之子 《竹书纪年》称在位十年《史记》载在位二十八年(公元前1322年—公元前1295年
第廿八世
武丁:名昭 号高宗 小乙之子 即位後任用傅说和甘盤等贤臣先後征服多个敌国和叛乱不朝的方国殷墟卜辞载武丁配偶妇好也亲自率军征伐羌方使衰落的商朝重新振兴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广大疆域《史记殷本纪》称武丁修政行德殷道复兴史称“武丁中兴”在位五十九年(公元前1294年—公元前1236年)
第廿九世
祖己:武丁之子 《史记》称祖己未继君位《帝王世纪》作孝己《太平御览》《帝王世纪》为武丁嫡长子《太平御览》载孝己母早亡继母妣辛虐待流放孝己饿死於野殷墟出土甲骨文中祖己位居武丁之後祖庚之前
祖庚:名曜 武丁之子 《竹书纪年》载在位十一年《史记》在位七年(公元前1235年—公元前1229年)
祖甲:名载 武丁之子 曾征伐西戎改革祭祀早期政治家《史记》称他荒*无度商朝再度衰落在位三十三年(公元前1228年—公元前1196年)
第卅世
廪辛:名先 祖甲之子《竹书纪年》称冯辛在位四年崩在位六年(公元前1195年—公元前1190年)
庚丁:名嚣 祖甲之子 甲骨文作康丁 祖甲之子《今本竹书纪年》称在位八年《史记》曰帝庚丁在位三十一年崩子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在位二十一年(公元前1189年—公元前1169年)
第卅一世
武乙:名瞿 庚丁之子 《纪年》曰武乙继位居殷三十四年周王季历来朝武乙赐地三十裏玉十瑴马八匹《後汉书·东夷传》载武乙时“东夷寖盛大分迁淮岱渐居中土”《史记·殷本纪》载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武乙猎於河渭之间暴雷武乙震死子帝太丁立《竹书纪年》载武乙三十五年殁在位四年(公元前1168年—公元前1165年)
第卅二世
太丁:名托 甲骨文中作文武丁
在位期间周侯季历(姬昌父)伐戎有功太丁忌惮先嘉其功而杀之《竹书纪年》在位十三年《史记》在位三年(公元前1164年—公元前1162年
第卅三世
帝乙:名羡《吕氏春秋·当务》曰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 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後用法若此不若无法”《太平御览》八十三引《帝王世纪》载帝乙有二妃正妃生三子长曰启中曰衍小曰受庶妃生箕子年次启皆贤初启母之生启及衍也尚为妾及立为後乃生辛帝乙以启贤且长欲以启为太子太史据法争之帝乙乃立辛为太子
帝乙有三子启衍辛无争议而箕子为帝乙之子文献说法不一武王灭商後封箕子於朝鲜《竹书纪年》在位在位九年《帝王世纪》在位三十七年(公元前1161年—公元前1125年)
比干:名干 誉为“亘古第一忠臣”国神比干是林氏的太始祖二十岁乙太师高位辅佐帝乙继托孤重辅帝辛从政四十馀载年纣王暴虐荒*横徵暴敛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六十三岁周武王封比干垄为国神赐後代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庙宇唐太宗下诏封諡“忠烈公”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
第卅四世
微子:帝乙之子 名开讳曰启
详见《史记·宋微子世家》纣王无道启数谏纣而不听为周所灭启肉袒面膊以续殷祀而封微地(即今微山)子爵封武庚禄父继殷庚叛为周公平之後成王始封启於宋不以臣相待故皿宾王墓於商丘县西南二十五裏青岗寺村
宋国第一任国君建都商丘立国受封下传三十三君历二十六世唐开元二十一年五月曾立子微庙碑明万历四十年壬子十一月重修殷微子墓。孔子称微子箕子比干为殷末“三仁”
微仲:帝乙之子 名衍或泄曰仲思 宋国第二任国君
帝辛:帝乙之子 名受或受德史称商纣王商朝末代帝王纣王暴虐无道武王伐之纣自焚在位五十二年(公元前1124年—公元前1173年)《竹书纪年》载在位五十三年
第卅五世
宋稽:名稽 继召伯
宋国第三任国君微仲之子详见《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多数谱记微子启为宋公稽直系不符史书 礼记曰“微子舍其孙腯而立衍也”郑玄曰“微子适子死立其弟衍殷礼也”微仲衍继兄微子启位为宋公虽迁爵易位而班级不过其故故以旧官为称故二微虽为宋公犹称微至於稽乃称宋公也微仲卒子宋公稽立宋国第三代国君仁而爱民宽其政国乃治
武庚:帝辛之子
武王封武庚禄父主殷使管叔度蔡叔鲜传之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代国政故管蔡疑之与武庚作乱为旦平之诛武庚杀管放蔡乃命微子代殷
第卅六世
丁申:名申 宋国第四任国君
第卅七世
湣公:子姓名共宋之诸侯 宋国第五任国君
焬公:名熙 宋国第六任国君 被鲋祀诛杀
第卅八世
厉公:名鲋祀 湣公之子 宋国第七任国君
缗公庶长子因不服叔父炀公熙继位杀熙欲立太子弗父何弗父何不受鲋祀於是自立史称为宋厉公封弗父何于栗(今夏邑)任宋国国卿
费父何:湣公之子 宋大夫 弗父何是孔子之远祖
第卅九世
嫠公:名举 厉公之子 宋之诸侯
宋国第八任国君嫠公二十八年(公元前八五九年至公元前八三一年)举崩子覵立
第四十世
惠公:名覵宋国第九任国君《十二诸侯年表》载三十一年(公元前八三0年至公元前八00年)宋惠公薨葬于商丘
第四十一世
哀公:名史逸 宋之诸侯宋国第十任国君在位仅一年崩子撝公继位
四十二世
戴公:名撝 宋国第十一任国君 称宋戴撝公为戴姓第一世始祖
戴姓聚集地
先秦时期,戴氏主要在其发祥地豫东一带发展繁衍。到了汉代,戴氏开始有迁居豫南、江浙、山东等地的。三国至南北朝时,戴氏又有迁居安徽、湖北者。如西汉时的戴遵为慎阳(今河南正阳县北)人,戴崇为沛(今江苏沛县)人。
又如东汉时的戴就为上虞(今属浙江)人,戴宏、戴封均为刚(今山东宁阳县北)人。唐初,戴氏开始入闽。据《元和姓纂》所列当时戴氏聚居点有济北(今山东长清县西南)、谯国(今安徽亳州)、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魏郡斥丘(近河北成安)河东桑泉(今山西临晋)等。清代初年时,广东焦岭县一支戴氏后裔迁往台湾屏东,其后分布于高雄、桃园、新竹等地。
戴姓是台湾的一个大姓位居第五十二位。主要集中在新竹、嘉义和台南,在台北和南投也有不少。台湾戴姓的始祖是清代雍下年间从福建来的。最初到达现在的苗栗县大甲镇孟春里开基,然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以有来自嘉应州的戴姓入垦今苗栗镇;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则有泉州人戴南仁入垦今新竹县关西镇新富里开垦等等。此后,又有戴氏族人迁往海外。
胶[胶,读音作jiāo(ㄐㄧㄠ)]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风姓,出自古帝伏羲氏之妹女娲后裔,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女娲有许多称谓,古有称傥女娲者。在史籍《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凤凰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礼,膺问曰:仁,腹文曰:义,见则天下和”。傥女娲晚年势衰,十日部族乘势复辟,灸杀月母。说明傥女娲一族确是与汤氏部族发生了大战,因战败而被迫下海逃亡去了日本,所以在日本古籍《古事记》和《日本书记》中都记述了日本开国女神是来自“高天原的天照大神”。因女娲浮海未归,时人受地理知识所限,故而认为女娲被海水溺死了,所以才以“精卫鸟”来比喻皇母,以寄托后人对月母的哀思。
有以“傥”卫姓氏,称傥姓。后女娲部族在民族分衍过程中,傥姓又分衍出许多姓氏,胶氏即为其中之一,因居于胶邑而得姓,古胶邑在秦、汉之际为琅琊郡,即后来的胶州半岛,为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末年贤人胶鬲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典籍《孟子·告子下》中记载:商朝末期有个名人叫胶鬲,周武王举兵伐纣,天下大乱,胶鬲遂隐遁于市井之中经商。西伯(周文王姬昌)从鱼盐商贩中找到了他,任命他为大夫,利用他的智慧去辅佐周武王姬发最终灭了商王朝。
胶鬲功大,周武王赐封其随姜太公而往,居山东半岛,其地后称胶州。胶鬲的后裔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称胶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二、迁徙分布
(缺)胶姓望居朝歌(西汉时置朝歌县。三国时属魏,置朝郡,今河南省淇县。晋代改为朝歌县)。
三、历史名人
胶 鬲:商末周初时人,世有贤才之誉。避纣王暴虐,战乱时隐遁经商,周文王从鱼盐商贩中找到他,任他为臣,官居上大夫。后协助周武王灭商。
胶 苍:一作聊苍,西汉赵人。官侍中,与朱买臣、吾丘寿王等并侍武帝左右,以博闻善辩著称。《汉书·艺文志》著录《待诏金马聊苍》三篇。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朝歌郡:西汉时置朝歌县。三国时属魏,置朝歌郡(今河南省淇县)。晋代改为朝歌县。隋代改为卫县,唐、宋、金因之。元代置为淇州。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置淇县。
琅玡郡:亦称琅琊国、琅琊郡。
2、堂号(缺)
============================================================
胶姓宗祠通用对联
〖胶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鱼盐举俊;
辩博称长。
——佚名撰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商末人胶鬲,战乱时隐遁经商,周文王从鱼盐商贩中找到他,任他为臣,协助周武王灭商。下联典指西汉赵人胶苍,又作“聊苍”,武帝时官侍中,与朱买臣、严助等人交往,都以博闻善辩著称。曾著有《聊子》。
杯盘狼藉/狼吞虎咽/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心狗肺
2,狼字拆开是犬良,可以推出,古人认为狼是良犬,而非恶兽
3,狼的物种分类: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犬属,狗的祖先。狼属于生物链上层的掠食者,通常群体行动。由于狼会捕食羊等家畜,因此直到20世纪末期前都被人类大量捕杀,一些种类如日本狼等都已经绝种。(维基百科)
4,《新华字典》狼:一种野兽,形状很像狗,耳直立,尾下垂,毛黄灰色,颊有白斑,性狡猾凶狠,昼伏夜出,能伤害人畜。
5,狼是继人类之后,分布最广的群居群猎动物。分布在整个欧洲,亚洲和北美洲。郊狼是比狼小的食肉动物,在北美洲分布广泛,同时四个品种的豺分布于整个非洲、中东和印度。这些品种的血缘关系较近,它们的染色体数目相等,能够相互交配育种。金色胡狼和郊狼狩猎方式相似。它们单独或成对追猎。狼远比郊狼或胡狼喜欢群居,这些特点提醒我们:它们是今天所有犬育种的素材。
郊狼具有典型的善于捕捉机会的特点。当美国大陆的狼群被大批捕杀的时候,郊狼从大平原向北向东迁移。现在,从地势高的阿拉斯加,从太平洋海岸到加拿大中部和美国新英格兰都有郊狼。银背、西密恩和侧斑豺生活在整个非洲。从缅甸到巴尔干都分布有金色豺。郊狼、豺和狼都能与家犬交配,因此它们可以相互杂交。
6,世界上主要的狼种:
西密恩豺
直到最近,这种体重15~30千克、小巧玲珑的狼被认为是一个独特的品种,定名为犬属鲁拂斯。现在解剖学家认为,这种狼仅仅是犬属卢普希大小和颜色的变异。当发生这种自然变化时,我们称之为亚种。如果发生这种变化时由于人为作用,则称之为“育种”。现在,纯种红狼亚种可能在野外消失。美国东南部常见像狼的动物最可能是红狼的杂种,或是向东迁移的郊狼。
郊狼
郊狼给人的形象是单独狩猎者,但当保卫领地或猎物时,有血缘关系的郊狼会形成群体。北美洲广阔的牧羊场曾经被这些适应能力很强的似犬的动物所破坏,现在,牧羊场的经营者利用欧洲牧犬群保护羊群。
北美洲狼
数百万年前,同其它狼一样,作为狼家族中数量最多的北美洲狼在欧亚大陆的进化,随后迁移到北美洲。它有复杂的群居等级制度。
红狼
体小,细长,外形象犬,是轻巧和肌肉发达的追猎者。
墨西哥狼
小型墨西哥狼是存在于墨西哥中部山区的一个独特亚种。它们的出现表明古代墨西哥人,如阿兹克人和印加人有对犬进行育种的遗传基因材料。
墨西哥狼体形小,但却很强健
肯内艾狼
它们是灰狼中最大的亚种,其个体中多数都超过45千克,生活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肯内艾半岛,于1951年灭绝。
纽芬兰白狼
1842年,纽芬兰地方政府为追捕这种动物的人设立奖金。1911年,它们成为北美洲灰狼许多亚种中第一个灭绝的亚种。
冬天长的被毛容易伪装。
日本狼
日本狼的体型或许是狼亚种中最细小的 ,因此,这种动物能生存到20世纪。日本狼生活在本州、北海道和现在有争议的日本群岛中的千岛群岛。这些小型灰狼中的最后一只于1905年被杀死。
尾巴长,粗壮、毛浓密。
7,狼在世界上的分布
北极狼
北极狼生活在加拿大北极地区,向北到艾利斯梅里岛。由于食物的缺乏,每群狼都有很大的领地。加拿大南部食物较多,所以狼群的领地就小。
欧洲灰狼
欧洲灰狼曾经一直是具有优势的亚种,但现在这个品种在西欧的大部分地区都已经灭绝。在欧洲的中部和东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伊比利亚半岛生活着少数的欧洲灰狼。
亚洲/阿拉伯狼
这个小的亚种可能是许多欧洲和亚洲家犬的祖先。在亚洲广大地区,这种群居生活和适应性强的狼,居住在家犬最早出现的地区。由于它们是在中国、欧洲和北美有血缘关系的,从而增加了家犬育种遗传基因。
8,狼的家族
解剖学家和行为主义者已经对家犬的起源详细研究了100多年,现在普遍认为:狼是家犬的直接祖先。在所有犬属家族成员中,狼的 社会组织、体型与皮毛颜色均有很大变化。直到人类大量捕食,狼是所有陆地哺乳动物中分布最广的,但因人类的捕杀,其数量锐减。可以很有把握的假设,善于捕捉机会且以腐肉为食的狼同人类居住至少有4万年,自从有了人类,它们便吃人类丢弃的东西或偷吃食物。每当人群在北半球区域内迁移,狼群也跟随而至。当它们的父母被猎杀后,其幼仔可能已经适应了同人类一起生活。(郊狼和豺没有同狼一样灵活的社交行为)。从此驯养开始了,现在我们认为:从野生到驯养的过程比过去想象的更快。
幼狼:幼狼的依赖行为与狗相似,但是狼不合适做宠物。
狼的生活习性
壹●前言
我们之所以会选择狼这种生物做为题目,主要是想多了解狼是如何生存以及它
的个性是否真的跟大众说的一样是个冷酷无情的杀手狼在大家的心里,似乎都
是刻板的不良印象,例如:大恶狼,色狼,狼心狗肺等不好的名词,就连童话故
事里的坏蛋角色,也都少不了狼的出现,但是狼这种生物真的像大家所说的一
样,是个无恶不作的大坏蛋吗 我们会从书籍以及网路上的资料来寻找所需要的
答案,以及从狼的传说或故事来揭发它们的神秘面纱,并且以它们的猎食,养育
儿女,团体生活,各种狼族的生活等方面来探讨希望透过这次的研究,可以发现
到其他人为所不知的狼的奇妙之处
贰●正文
一狼的传说
01印地安的传说
生活与狼有著密切关系的美国印第安人,流传著这样一个关於人与狼之间的古
老传说:「从前有一天,最早的人类发现其他动物都有同伴为伍,唯独自己是孤
零零的,於是他向造物主问道:『为什麼只有我落单呢 』造物主回答:『那麼就
赐予你能与你一同行走,说话和嬉戏的生物吧!』於是,神把狼赐给了人类,并
对他们说:『你们彼此成了兄弟,应该相互扶持前往世界各地』人类和狼遵照
指示行事后,又回到了造物主跟前,造物主又说:『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各走各
的路,但双方的遭遇也许大同小异,你们会使遇见你们的人感到害怕或心生敬
畏或被他们所误解』於是,人类和狼便各自启程各自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活
到了现在」
这个古老的印第安传说述说了人与狼本来是有著一家人般的亲密关系,日后才
各奔东西事实上,人类最忠心的朋友~狗,很可能便是狼的后代人与狼似乎
注定要交会在一起,第一次碰面大约发生在1万5000年前;人类或许就是从成
群狩猎的狼群中学到了社会团结的意义
然而,当人类进入农耕与畜牧社会后,人和狼的竞争便开始展开人类所需的土
地面积越来越大,原先属於狼的地盘便成为人类争夺的目标从人类的角度来说,
狼已成为人类征服自然的一大障碍
2/10
2/11
狼的生活习性
狼居於不利的地位,丧失狩猎地盘之后,只好偷袭人类的家畜於是,全球的人
类开始猎杀狼,狩猎,陷阱,毒药,……,想尽了各种方法来对付狼
狼的恶运从此开始以美国为例,悬赏捕杀野狼的做法,一直到1935年才结束
畜牧业者用含有马钱子碱(Strychnine,一种神经刺激剂)的生肉诱捕狼;以
致除了明尼苏达北部及阿拉斯加等仍保有自然景观的地区外,其他地方的狼均
完全绝迹
其实,狼是为了生存而捕杀猎物,不过是生态行为的一部分罢了而且,狼的狩
猎活动对生态也有贡献,可以淘汰不良的个体,健康的基因可以遗传给更多子
孙,繁衍更优良的后代
在保育观念盛行的今天,人类对狼的观念也大为改变,狼还生活在28个国家之
中生物学家试著描绘狼的不同形象,想探讨狼在生态界中扮演的角色,而不是
只凭人类对善恶的价值观去判定狼
02狼王传奇
十九世纪美国西部,体型硕大,机警勇猛的灰狼成群地奔驰在大草原上,以野牛
为食,当地的印第安人称它们为「具有激烈性格的野牛猎者(Buffalo -
Hunter)」,更对其卓越的狩猎能力怀著深深的敬畏然而,在来自欧洲的白人
移民者眼中,狼群却有如恶魔的化身;每一声狼嚎,总让人胆颤心惊
对北美印第安人来说,那种如同**「与狼共舞」所演的,与狼保持亦敌亦友的
关系是确实存在的他们与狼群共同生活了数千年,互相敬畏,和平共存,微妙
地维持著土地上的生态
但自从白人移民者入侵之后,白人开始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首当其冲的便
是狼群,移民者对狼群恨之入骨,非要将其铲除乾净,於是移民者与狼的战争
从此展开,狼的恶运也从此开始
聪明的移民者以狼的食物做下手的对象;1870~1880年间,移民者开始以搀杂
著毒药的野牛尸体做诱饵,毒杀狼群;再机警的狼也会有上当的时候,无数只
狼误食毒药,痛苦而亡
---大王与布兰卡---
3/11
狼的生活习性
3/10
有一只名叫「大王」的大灰狼警戒心极强,不但从不上猎人的当,还领著妻子「布
兰卡」及其他四只灰狼袭击了约2000头左右的牛只,神出鬼没地游窜在大草原
上;像是嘲笑人类般,不断破坏陷阱,并在其上留下粪便
白人移民者对它毫无办法,空有满腔的怒火,精心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陷阱,
但根本捕捉不到它和她的夥伴;它的聪明冷静,换来了『1000美金,取「大王」
首级』的猎杀令
故事的悲剧是从布兰卡开始,布兰卡有一天终於被钢夹陷阱所捕获;为了宣泄
心中的仇恨,猎人们将布兰卡放在以两匹马反方向紧拉的绳圈中;快马奔驰拉
扯,布兰卡口喷鲜血,痛苦而亡;这一幕,大王冷静地看在眼里,并不顾一切地
追逐布兰卡的尸体直至被弃置的地点;猎人们无比的紧张,深怕在大王的复仇
烈火中,无人可以幸免
没想到第二天,大王踏进了布置在牧场周围的陷阱中,并就那样地锁在原地;
隔天早上,猎人们发现大王已经断气,没有挣扎,没有外伤;就为了追随它挚爱
的伴侣,大王背弃了另外四只夥伴,孤傲的死在布兰卡的身边
被这种比人类更高贵的情操深深感动的猎人们,将大王的尸体搬进小屋,尊敬
地摆在布兰卡僵冷的尸体旁,让它们夫妻终於得以团聚,时间是1894年
「大王」的故事,从此成了美国大草原上传颂不灭的「鬼狼传奇」
二崇拜狼的民族
01查拉几族
崇拜「狼」,对查拉几族来说,狼是查拉几族的使者是因为同样坚忍内敛的生命
意志,那充满感情的长嚎也正是查拉几族自身的呼唤!
在北美印地安民族当中,查拉几族要算是人数众多的一族,最早时居住在维吉
尼亚,阿拉巴马,田纳西河南边等地查拉几族的生活型态以村落为单位,分为七
个氏族,成员必须散居在各村落中,是母系社会的组织,一个村落约有350~
600人
4/11
狼的生活习性
在印地安族中,查拉几族要算是组织发展相当完整的一支各村落中存在红白两
组政治机构,分别治理平时和战时的社会红组时期和白组时期的转换,得举行
4/10
仪式和祭礼区分战士们赴战场前需经过一场彻夜的祭舞,由战场返回时也需经
过数天的祭礼净化
较重要的社会仪式有秋季绿榖节(及收获节),以及新火(新年)在为期三星
期的新年期间,必须举行宗教仪式性的沐浴,并重新点燃村中的「永恒之火」;
主要的目的是可以消除村民间彼此的敌意,重新激发团结一致的意识!
1821年由Sequoya的引进的查拉几字母,更发明了属於查拉几族的文学!
---留存过往的记忆---
也许是因为各方面的优越,在美国政府的拓荒行动中,却使他们成为了最
大的受害者不过深沉内敛的查拉几族人,仍勇敢地继续活下来;即使在「泪径」
事件中,查拉几族丧失了他们大部分的家园,被迫迁徙到奥克拉荷马州,更丧
失了四千多位族人的生命;但直到今日,居住在这块「保留区」的族人,仍和当
年一样的团结!
正因为有著如此悲壮的过去,查拉几族对自身的历史,文化也就更加地爱惜,更
加地提倡使的他们的传统一代一代的传了下来!!
02内蒙古族
狼是草原民族的兽祖,宗师,战神与楷模;狼的团队精神和家族责任感;狼的智
慧,顽强和尊严;对蒙古铁骑的驯养和对草原的保护;游牧民族千百年来对於狼
的至尊和崇拜;蒙古民族古老神秘的天葬仪示;以及狼嗥,狼食,狼烟,狼旗等都
对他们有著深厚的意义
蒙古游牧民族的神名叫腾格里,相传它让人类和狼族管理草原,虽然人类和狼
是互相对立的,但没有了一方另一方就活不下去当牧民扑杀太多狼的时候,狼
就会引起大屠杀把游牧的牛,羊,马杀的惨不忍睹,但是要是狼杀的太过分,牧
民也会发起屠狼大队伐狼,但是即使如此,他们还是尊敬著狼,不乱杀狼族蒙
古的天葬,主要是把以死去的尸体,放置在草原的某处,让狼来吃,他们相信
狼会飞,会把他们的灵魂带到天上腾格里那里,如果是抓到小狼并且要处死的
5/11
狼的生活习性
时候,也是把它们高高的丢到天上,让它墬落下来身亡,因为它们相信这样它
的灵魂在那一瞬间可以飞到腾格里的身边相传有名的成吉思汗的军队,蒙古的
兵法以及强壮的蒙古马,都是因为狼族才能这麼强悍的
但是近年来由於经济的关系,许多汉人移居到蒙古,破坏的游牧民族和狼族的
生
5/10
态,使的狼族遭到现代武器枪械,汽车等迫害,甚至有些蒙古人不再相信这些传
统,规则,自古以来牧民们的信仰也就这样被瓦解了,传统於是就这样变成的传
说
三狼的生活
01狼群
A狼由一个或数个家族集合成一个大集团,过著群居生活若雌雄配成对的,感
情都很好,常会长时间生活在一起,有的甚至终生厮守,彼此照顾极为体贴,
这是动物里很少看到的
B在冬天多组成大集团;夏天多单独生活,或过著小家族群的生活
原因:
a冬天时,由於小型动物躲起来冬眠,因此多猎食鹿类等大型动物;然而,猎
杀大型动物时必须要成群结队合作才能成功,所以狼在冬天要组成较大的群体
b夏天因为要养育幼狼,自然由雌雄成对过著小家族生活,栖息在浓密的森林
及深山中,较难被人们发现
c全年生活在南方的狼,是不太会组成大集团;只有生活於北方的狼才会组成
大集团一个狼群通常有4~8只,但也曾发现多达36只的大集团
C离群而单独行动的「一匹狼」;这大多是年老的雄狼,它常会稍微离群而又跟
随在狼群周围,也捡食狼群剩下的食物
6/11
狼的生活习性
02狩猎
A狼的鼻脸突出,耳朵稍短,在黑暗中,眼睛可以反射灯光或火光而且头部和
口部非常有力,可以从地上叼起一只绵羊,并将它带走
B狼群狩猎时会全体出动协力合作在找寻猎物时多排成一纵队,以每小时
26~40公里的速度慢慢前进追赶猎物时,可一追数十公里,将猎物驱赶到很不
好走的地方去;它们可以一直跟著猎物,直到猎物筋疲力尽时,才加以击杀
6/10
C狼群如果遇到成群的猎物,就先加以追赶,当猎物中比较年老体弱或生病者
渐渐落后脱队了,就猎杀这些落后的猎物
D狼的食量很大,一次可吃掉相当於其体重五分之一重量的肉当找不到猎物时,
也捕食蛇,鸟,蛙,鱼,昆虫及家畜等,几乎什麼肉都吃
03狩猎场
A狼群通常有自己狩猎的领域,并有狩猎专用的通道,这些通道有时长达100
公里在这些通道附近,常有各种猎物出没
B狼群常在这些狩猎通道上巡逻,并在各处涂上由身体所分泌的臭液或粪便,
作为自己领域的标记
C这些狩猎场常会一代继承一代
04巢穴
A狼以树洞,岩洞,草丛作为藏身和栖息的处所在春天繁殖期,狼会在狩猎场附
近筑造一些巢穴有时也将獾或红狐的旧巢加以改造后使用,或用树根的坑洞筑
巢
B筑巢多由雌狼负责,而由雄狼从旁协助
7/11
狼的生活习性
C狼如果在洞内筑巢,会先在内部铺些树枝,然后在铺上树叶和由母狼身上掉
落的毛
05幼狼
A在北美洲,狼多在5月生产怀孕期为63天,一次可产3~6只,最多纪录是
14只
B刚出生的幼狼,重400公克,眼睛要10天候才能张开幼狼很像小狗,具有淡
青色或污褐色的厚软毛,约4~8周即可断奶,然后由双亲为给半消化后再吐出
来的肉
7/10
C2个多月大时,已经能跑出巢穴,3个月大时就能跟著狼群到处乱跑此后,
即开始学习狩猎的方法
D幼狼一岁大时,体型已长得像成狼一般大小了2~3岁时便已成年狼的寿命和
狗差不多,约12~16年,但由人工饲养的狼可活到20年
06社会组织
A在狼群里有复杂的社会组织,经过争斗后,以最强壮的一只雄狼当领袖,再
和一只母狼形成一对领导者,负责巡逻领域边界,解决成员争端,并控制队伍
的迁移
B社会秩序的最低层常是被逐出的分子,生活在队伍的边缘,吃狼群的剩余食
物维生
C狼群的社会系统由很复杂的信号语言建立并维持这种信号语言包括尾,耳,口
及身体的许多动作即发声,显示每一份子的身分及情绪例如,强者会翘起尾巴
来瞪视弱者,而弱者则伏下耳朵,示出喉咙来
四各种狼族的生活情形
8/11
狼的生活习性
01灰狼(Canis lupus)
俗称(Gray Wolf),为犬科最大型野生动物,现在仍栖息於北半球大片区域
灰狼是美洲印第安人所赞赏的聪明,群居性动物,通常几只到20几只成群居住
狼群基本上是一个家族,包括一对成狼和年纪不同的后代狼群中有明显的支配
阶级,仅带头的雌,雄狼拥有交配权,它们通常是狼群中其他成员的父母一般
说来,狼群的领域或势力范围共1百或数百平方公里,对相邻狼群采取积极的
防卫狼所进行的群嚎能够巩固狼群的社会结构,并对相邻狼群表示自己的存在
狼大致在夜晚捕猎狼群主要摄食鹿,驼鹿,北美驯鹿等大型食草动物,靠潜行和
追逐方式加以捕捉狼群在有食物时猛吃,通常把尸体啃得只剩毛发和几根骨头
在捕猎当中,灰狼在控制大型食草动物数量和淘汰较不适合生存者方面扮演了
一种重要的自然功能不幸的是,灰狼会攻击家畜,因而遭到人类迫害已证实
北美洲狼群攻击人类的情形很少(如果有的话),但这样不寻常的攻击行为确实
发生於欧亚大陆,有时导致人类死亡
8/10
灰狼在1 4月繁殖,平均一窝6 7只,生於春季,妊娠期约63天幼狼在兽穴中
长大,兽穴为天然洞室或掘穴,通常位於山边狼群所有成员把幼狼照顾得无微
不至,父母用猎后反刍的肉来餵养它们未成年的狼在2岁性成熟前一直待在狼
里,此后它们离群去寻找配偶,并建立新的领域
02胡狼(jackal)
犬科(Canidae)犬属(Canis)狼形食肉动物分为3个种∶亚洲胡狼(C aureus),分布
在欧洲东部和非洲东北部到亚洲东南部;黑背胡狼(C mesomelas)与侧纹胡狼
(Cadustus),分布在非洲南部和东部胡狼栖息在较为开阔的地带白天隐藏在灌
丛中,黄昏出去猎食单独,成对或集,以动植物或尸肉为食常尾随狮和其他大
型猫科动物之后,吃其残余猎物,尸体当结猎食时,能捕到像羚羊和绵羊那样
大的猎物和同属的其他动物一样,胡狼也在晚上嚎叫,叫声比鬣狗的声音更令
人恐怖尾基部有一种腺体,分泌物有恶臭在地穴里产子,一窝2 7只;妊娠
期长达57 70天
03丛林狼(coyote)
9/11
狼的生活习性
即Brush wolf,亦称草原狼(Prairie wolf),郊狼,或小狼(Little wolf)犬科(Canidae)美
洲种动物,学名为Canis latrans分布於阿拉斯加到哥斯大黎加一带,栖息在平原
地区,偶见於纽约州等东部地区多於夜间活动,常发阵阵短促吠叫和嚎哭声
奔跑时尾下垂,时速可达64公里(40哩)主要以啮齿动物为食,亦食腐肉和其他
动物和植物住在地穴中,妊娠期60 63天,春天产子6只或更多多终生配偶
易与家犬杂交,后代称为科伊狗(coydog)丛林狼聪明,狡猾而敏捷但因偶尔捕
食家畜和猎物而造成一定危害,这种危害被大大地夸大了,因而遭到了人类的
残杀
04北极狼
俗称白狼(White wolf),拥有一身灰白或白色北极野狼通常是5~10只组成一群,
在这一小型群体中,有一只领头的雄狼,所有的雄狼常被依次分在甲,乙……等
级,雌狼亦是如此狼群中总是有一只优势的狼,其他的不管雌的,雄的均为亚
优势及更低级的周边雄狼及雌狼,除此之外,便是幼狼优势雄狼是该群的中心
及守备生活领域的主要力量,优势雌狼对所有的雌性及大多数雄性是有权威的,
它可以控制群体中所有的雌狼优势雄狼和优势雌狼,以及亚优势的雄狼和雌狼
构成群体的中心,其余的狼,不管是雌的还是雄的,均保持在核心之处,优势
雄狼实际上是一典型的独裁者,一旦捕到猎物,它必须先吃,然后再按社群等
级依次排列而且它可以享有所有的雌狼;不过,优势雌狼不知是醋意大发还是
为种
9/10
群的未来著想,它会阻止优势雄狼与别的雌狼交配,并且优势雌狼几乎也能很
成功地阻止亚优势级雌狼与其他雄狼交配
当然,这样会减少交配机会,限制幼狼的数目,因此,常看到一狼群中仅有
一窝幼狼可是,一旦遇到特殊情况,比如狼受到强烈捕杀,大片栖息地被开拓,
这时狼的社群等级性就受到了抑制甚至破坏,首先是结群性被打破这样,独身
的雌雄狼便会有充分的自主权,几乎每一只狼均会找到配偶,繁殖率大大增加,
每一雌狼每年均可产下一窝幼狼,这对保持和恢复狼的种群数量是十分必要的
参●结论
看了这麼多的资料以后,发现到其实狼并不是真正的坏,坏的应该是破坏它们
生存环境的人类,其实它们并不是真的喜欢无缘无故屠杀人或畜生,只是因为
人类了破坏大自然,破坏了它们居住的环境,使的它们逼不得已才会做出这种事
10/11
狼的生活习性
情其实狼是种很勇敢又很有机智的动物,它们除了会分工合作狩猎以外,连自
己的子女或族群们也都互相帮忙,互相照顾,也听说过有母狼哺乳人类小孩长大
的案例因此,全部狼的上下一条心,才会使狼群们如此的强悍
相较之下,人类反而常做出自欺欺人的行为,就单单只为了自己一时的贪念,
常自称自己是万物之灵的人类们,竟然连动物都知道的伦理道德都没有,还常
常以动物的名子辱骂别人,看来真是人类真是应该要好好的反省了
肆●引注资料
注一,狼窟http://homepchomecomtw/music/wolf1014/
注二,极风苍狼的洞窟http://wwwhisntnuedutw/~u86309/
翁同龢夫人姓汤名松,字孟淑,生于清道光九年六月十七日(1829年8月5日),卒于咸丰八年戊午(1858年)三月十八日。浙江萧山人。
在筹建纪念馆时,从翁氏故居挖掘发现汤夫人墓碑一方,墓碑长167厘米,宽45厘米。此碑镌刻以后未曾用于汤夫人墓地,碑文作“清削籍大臣翁君妻一品夫人汤氏墓”,为翁同龢生前亲书。
(1)尧帝第九子刘源明(因封刘国此始姓刘)妣古氏、巫氏——(2)刘永和妣宁
氏——(3)刘纪安妣王氏、刘纪乐妣甘氏——(4)刘岁纪妣黎氏——(5)刘正成妣李氏、刘正定
妣王氏、刘正坤池氏——(6)刘长历妣瞿氏——(7)刘德科、刘德亮妣薛氏、刘德仁——(8)刘
仁宏妣孟氏、刘仁发——(9)刘廷光妣雍氏、刘廷绅、刘廷九、刘廷贵——(10)刘爵南妣尚氏—
—(11)刘行矩妣晏氏、刘行清——(12)刘复胜、刘复旺妣易氏、刘复松——(13)刘茂光、刘
茂清妣丁氏、向氏、刘茂文、刘茂华——(14)刘孔扬妣廖氏——(15)刘日永妣宏氏、刘日贵、
刘日胜——(16)刘德荣妣吕氏、刘德康——(17)刘聚义妣言氏——(18)刘宗妣熊氏、刘孚妣
江氏、刘汉妣汪氏、刘累妣赵氏、汪氏——(19)刘正益、刘洪益、刘永益、刘万益、刘大益、刘
宗益、刘顺益、刘昌益妣黄氏——(20)刘歆妣徐氏、刘锡朋妣古氏——(21)刘永妣林氏、刘
杭——(22)刘琳妣奉氏——(23)刘狱、刘麓妣罗氏——(24)刘洪州妣袁氏——(25)刘绅妣
熊氏——(26)刘茂高妣余氏——(27)刘道山妣贝氏——(28)刘叨明、刘叨亮妣曾氏、刘叨
清、刘叨朗——(29)刘先妣程氏——(30)刘臣、刘坤妣古氏——(31)刘案喜、刘案庆、刘案
临妣陈氏——(32)刘智河妣宦氏、刘智明——(33)刘绘妣以氏、刘缙、刘总——(34)刘元远
妣芋氏——(35)刘观榜妣文氏——(36)刘文祯妣谢氏、刘文祥——(37)刘篮妣甘氏、刘管、
刘符——(38)刘九琳妣张氏——(39)刘道总妣甘氏——(40)刘伯亿妣卞氏、刘叔亿妣景氏、
安氏——(41)刘笃庆妣秋氏——(42)刘陶阳、刘定阳、刘楚阳妣曹氏——(43)刘春、刘淋、
刘弼妣汤氏——(44)刘猛、刘勇妣黄氏、刘刚、刘强——(45)刘建平妣曾氏——(46)刘敬
堂、刘敬典妣张氏、刘敬培——(47)刘照然妣毛氏、董氏——(48)刘之雄、刘之旺妣古氏
——(49)刘茂妣佟氏——(50)刘平环妣古氏、刘平元——(51)刘良妣胡氏——(52)刘世
勋、刘世郎妣易氏、徐氏——(53)刘昌允妣钟氏、刘昌华——(54)刘万宗妣尤氏、刘万全——
(55)刘康妣万氏——(56)刘凤妣官氏——(57)刘致禄妣尹氏——(58)刘伯蛮妣钟氏、杨
氏——(59)刘维纲妣朱氏、刘维统——(60)刘宗仁妣金氏、刘宗义、刘宗礼、刘宗智、刘宗
信——(61)刘大化妣吴氏、刘大爵、刘大禄——(62)刘敏洪妣司马氏——(63)刘晋妣温氏、
刘珍——(64)刘湖、刘璜妣曾氏——(65)刘鸣坤、刘鸣申妣欧阳氏——(66)刘松妣朱氏、刘
柏、刘梢——(67)刘文先妣洪氏、丁氏——(68)刘伯仲妣姜氏、陈氏、刘伯茂——(69)刘盛
臣妣白氏——(70)刘茂清妣吉氏、刘茂祖、刘茂文——(71)刘桥妣殷氏、吉氏、刘年——
(72)刘丰(字然、号果齐。迁江南沛县、家财万贯、好善乐施)妣李氏、桂氏、刘沛——(73)
刘仁纪、刘仁号(字荣)妣赵氏、梁氏、——(74)刘瑞(字显名初)妣李氏——(75)刘伯妣邱
氏周氏、刘仲妣马氏、刘邦妣吕氏、戚氏、薄氏、张氏、赵氏 刘交(楚王)妣梁氏—
注:
1、古人多名,该谱同一人选用的个别名字可能与刘邦各支族谱记载有异,特说明;
2、古一夫多妻,各支族谱选取的夫人多以该祖原配和生母为主,故所标妣(夫人)可能有所不同;
3、不排除历代后人因代代传抄而产生的错误;
4、因为家谱皆秘而不宣,谱中很多史料不便公示
5、以上仅供对家谱研究有兴趣者参考,请勿复制转载到处发布,以免因其族人不满引起纠纷。
殷姓族谱辈份怎么排的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偿将近90%。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 1谱名 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本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 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 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11世系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谱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最迟已在南宋时出现了,因此很可能也是北宋人的产品。(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 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13>>
殷氏家谱字辈查寻 殷姓来源有三:
1、出自子姓,为契之后。
据《风俗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盘庚自奄(故城在今山东曲阜)迁到殷(故城在今河南安阳西北),故称殷商。周武王灭纣,封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子孙不得封者,以故国名为氏,称殷姓。
2、以居地所临之水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和《姓氏急就篇》所载,河南禹州有殷水,居者以水为氏。
3、出自他族改姓。
清满洲八旗姓音佳氏后改为单姓殷;今彝、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我国的殷姓,正如《世本》所记载的“周武王克纣,子孙分散,以殷为氏”,是殷商王室的后代。当然,“殷”虽然是始见于3300多年前的盘庚之后,但是往上推溯,后世的殷姓人士自然也是传自以仁德见称的子姓成汤了。
关于殷姓的姓氏来源,《姓纂》上还有一段更为详尽的记述说:“殷姓,成汤国号也,22代,44王,629年,为周所灭,子孙以国为姓,汝南。”周武王灭纣,是在公元前1122年,换言之,后世的殷姓,是在距今3100年以前就出现了的,他们的最初发源地,也在北方的河南和河北一带。
另外,还有一支殷姓,也是发源于河南境内。这是根据汉代史游所著《急就篇》姓字注所说的“殷水在颍川,居之者以为氏。”这批“以地命氏”的殷姓人士,使后世殷氏的阵容,坚强庞大不少。
殷商被武王所灭以后,虽然“子孙分散,以国为氏”,但是,根据后来其子孙的活动情况,他们主要仍繁衍于我国的北方,因为,从汉代以迄唐宋的漫长时期,在历史上著名的殷姓人士,几乎完全都是北方人,其中以又以河南长平的殷家最为出类拔萃,古时的长平,就在今河南省的西华县东北(今河南省西华县东夏亭镇)。 《水经注・沙水》:“沙水又东南迳东华城西……。又南与广漕渠合,上承庞官坡,云邓艾所开也。虽水流兴废,沟渎尚夥。昔贾逵为豫州刺史,通运渠二百余里,亦所谓贾侯渠也。而川渠迳覆,交错畛陌,无以辨元。河水又东迳长平故城北,又东南迳陈城北……。”其中东华城按《水经注・颍水》所载:“颍水(即颍川,今河南禹州市)又过西华县北……,有东故言西也。”西华与东华是相互为名,必在西华附
殷姓的姓氏文化 郡望 陈郡:亦称陈国郡,秦朝时期置郡。西汉初期改为淮阳国。东汉章和二年(88年)改为陈国,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汉献帝时改回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太康县、西华县、商水县、淮阳县、郸城县、柘城县一带地区。三国时魏国将其管辖区域限制在今河南的太康、西华、商水、淮阳、郸城、柘城等县的范围之内,其中的太康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称阳夏县。隋开皇初年(581年),陈郡废黜,隋、唐两朝时期皆改为陈州淮阳郡。汝南郡:西汉高祖四年(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东汉时期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琅琊郡:亦称琅琊国、琅岈郡、琅e郡。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在今山东胶南县琅琊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境内设琅琊郡,并附置琅琊县,治所均在琅琊(今夏河),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西汉时期治东武(今山东诸城),并增琅琊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下辖五十一县,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海阳、即墨、崂山、胶县、胶南、沂水、营南、日照、五莲、赣榆(今江苏赣榆)及青岛等地。东汉时期琅琊国改治到开阳(今山东临沂)。晋朝时期改置为琅琊省。北魏时期治即丘(今山东临沂)。隋朝时期复置琅琊县。唐朝时期废黜,境地归胶州、诸城,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唐朝乾元初年(758年)曾废黜,后有沂州琅琊郡。从魏、晋朝时期起,琅琊台及秦朝琅琊郡治均不属琅琊郡(国)。另一处琅琊郡在今江苏南京一带,此后废置至今已千余年。东海郡:亦称郯郡、海州。东海郡在历史上有三处:①治所在郯邑(今山东郯城),后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朝时期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依附鲁国,战国时期为越国所灭。秦朝时期始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秦、汉之际曾称郯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郑城一带,治所在郯城县北部;西汉时期下辖三十七县,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州以东和宿迁、灌南以北一带地区。②东晋时期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的东海郡,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费县、临沂县、江苏省赣榆县南部、山东省枣庄市、江苏省邳县东部和宿迁县、灌南县北部一带地区;唐贞观六年(632年)撤县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省入临沂;元朝末期复置郯城县,明、清两朝之后县域有变,但县名未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其地隶属山东临沂地区。③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及后来的隋、唐诸朝时期,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一带地区。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武灵王置郡,秦朝、汉朝沿用,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宁武、代县一带。东汉时期移治到阴馆(今山西代县),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朝初期,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朝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弘农郡: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函谷关城),其时辖地在今天的河南省内乡以西、宜阳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陕西省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及华山以南的地区。王莽执政时期改名为右扶风。东汉初期复名弘农郡,东汉末年因避汉灵帝名讳改称桓农郡。>>
殷氏家族包含哪几个姓氏 殷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四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六。殷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山东、云南、四川、河北、陕西等省多此姓,上述五省殷姓约占全国汉族殷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八。殷姓来源有三:
1、出自子姓,为契之后。 据《风俗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盘庚自奄(故城在今山东曲阜)迁到殷(故城在今河南安阳西北),故称殷商。周武王灭纣,封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子孙不得封者,以故国名为氏,称殷姓。
2、以居地所临之水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和《姓氏急就篇》所载,河南禹州有殷水,居者以水为氏。
3、出自他族改姓。 清满洲八旗姓音佳氏后改为单姓殷;今彝、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发源于北方的殷姓,后来传到山东一带,曾经蜕变成为另外一个姓氏“衣”。这段渊源,《康熙字典》上记载得十分清楚说:“齐人言殷,声如衣,今姓有衣者,殷之胄,见礼记注疏。”换言之,现在的衣姓,是由于读音相近而从殷姓分出来的,姓衣与姓殷的人,本来是一家人呢。
希望能够帮到您!
有谁知道殷氏族谱字辈和来历 殷姓来源有三:
1、出自子姓,为契之后。
据《风俗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盘庚自奄(故城在今山东曲阜)迁到殷(故城在今河南安阳西北),故称殷商。周武王灭纣,封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子孙不得封者,以故国名为氏,称殷姓。
2、以居地所临之水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和《姓氏急就篇》所载,河南禹州有殷水,居者以水为氏。
3、出自他族改姓。
清满洲八旗姓音佳氏后改为单姓殷;今彝、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我国的殷姓,正如《世本》所记载的“周武王克纣,子孙分散,以殷为氏”,是殷商王室的后代。当然,“殷”虽然是始见于3300多年前的盘庚之后,但是往上推溯,后世的殷姓人士自然也是传自以仁德见称的子姓成汤了
戴氏族谱
本文2023-09-22 06:53:5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9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