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略记欧阳修之世德家风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3收藏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略记欧阳修之世德家风,第1张

​ 欧阳修像 ◆文 / 徐奔 欧阳修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使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 ”千古文章四大家”,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 ”唐宋散文八大家”。 他在政治上也极负盛名,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一生虽宦海浮沉,曾三遭贬谪,却始终刚劲正直,见义勇为。逝后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庾信《哀江南赋》说:「 ”潘岳之文彩,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欧阳修作为一代立德、立言、立功之大家,其家国相依、勤谨奉公、守廉守贫之「 ”世德”与「 ”家风”实令后人景仰叹服。 一 欧阳修四岁时,父亲欧阳观就病死了。父亲生前,一家四口迁移频频,生活清苦。正如母亲郑氏后来对欧阳修所说,「 ”你父亲去世时,上没有留下一片瓦,下没有留下一垄地来维持我们的生计。”郑氏是欧阳观的继室,二十九岁即守寡的她只好拖儿带女投奔在随州任职的小叔子欧阳晔。但是,投奔并非投靠,郑氏带着儿女也不完全依赖别人养活,而是努力自救。「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画荻教子”因此成为千古美谈。郑夫人知书识礼、温厚仁慈,持家勤劳节俭,处穷不忧,处变不惊。《泷冈阡表》记载:「 ”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大意是说在家道中落时,郑夫人以俭持家,后来家境富裕了,也不花费过多,她说:「 ”我的儿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人,俭约一些,才能度过可能要遭受的患难。”及至欧阳修被贬夷陵,太夫人亦言笑如常,对欧阳修说:「 ”你的家本来就贫贱,我已经习惯这种日子。你能安乐对待,我也能安乐。”后世将欧阳修的母亲尊崇为中国古代「 ”四大贤母”之一。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伟大母亲「 ”以长以教”,欧阳修虽幼年丧父,却在父母的影响下终成巨擘。 「 ”画荻教子” 《宋史》评价欧阳修是将其父欧阳观的为官之道「 ”闻而服之终身”。 欧阳观生前命途多蹇,他的父亲三十八岁辞世,他「 ”少孤力学”,长于文辞,「 ”屡阶魁荐”。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及进士第,授道州(今湖南道县)军事推官。三年任满,以同职调泗州(今安徽泗县至江苏泗洪、盱眙一带)。欧阳观任推官时,适逢淮南转运使前来视察。欧阳观为人刚直,恃才傲物,未及时迎候。州长官设宴款待转运使,召欧阳观赴宴作陪,他拒不出席。转运使恼羞成怒,上书弹劾欧阳观玩忽职守,轻慢上司。于是欧阳观被调到偏远的绵州(今四川绵阳)任军事推官(欧阳修就出生在这里)。 欧阳修后来曾写道:「 ”修窃自念为人子而不能识其父,幸而得闻吾母之言,其忍废为!乃泣血而记之。”母亲讲述父亲的事迹,突出了「 ”仁”「 ”孝”和「 ”廉”。 关于父亲的「 ”孝”,母亲讲道:「 ”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泣涕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闲居而御酒食盛馔,则又泣涕曰:‘昔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而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于终身未尝不然,此吾知汝父之能养也。” 关于父亲的「 ”仁”,母亲讲道:「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也!’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况世常求其死也。’”讲的是欧阳观心性仁厚,办事谨慎。某天夜晚,他在烛光下处理公务,一再将案卷放下又拿起,唉声叹气,夫人问他为何这样。他说:「 ”这是一个判死刑的案子。我总想替死刑犯找出一条活路,可翻读了几次还未找到。”夫人觉得奇怪:「 ”犯死罪的还可找到活路吗?”「 ”我替他寻求活命的路子而不可得,那么死者和我都将没有遗憾。有时候还真能在死囚案子中找到不该判死刑的人!如果死刑犯有找到活命的可能,却不帮他觅活路,他本人和家属都会怨恨。我常常为死刑犯寻觅活路,还难免错判误杀;何况世上有些人总是昧着良心、千方百计强加罪名,制造冤案置人于死地呢!如此,我怎能昏昧从事?……” 关于父亲的「 ”廉”,母亲说:「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以其俸禄事宾客,常不使有余,曰:‘无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以庇其生……”欧阳观为官清正廉洁,待人豁达大度,乐于扶贫济困,常常不顾家境困难,招待各方宾客。推官的俸禄本来不多,他却不让手头有余钱,常说「 ”不要让钱财成为我的拖累”。以致去世时,上没有留下一片瓦,下没有留下一垄地帮助妻儿维持生计。 欧阳观像 此外,母亲还多次讲过「 ”七贤画”的故事。这个传家宝,是父亲廉洁自律的突出标志。欧阳修在《七贤画序》中专门叙述了此事。大意是说:还在孩童时代,母亲曾对我讲,「 ”我嫁过来时,欧阳家非常穷困,你父亲却极其廉洁。在绵州做推官三年,别人都采购很多四川名产运回老家,你父亲却一样也没买过。他的俸禄在用来接待宾客之后,几乎没有余钱。离开绵州时,只有一匹绢绸,画成六幅《七贤图》。这七位贤人,都是你父亲非常爱重的君子。”父亲死后,每逢年节举行祭祀,母亲都会把《七贤图》挂在墙上,让儿辈瞻仰膜拜。她总是指着画对儿辈说:「 ”这是我们家传的宝物呵!” 母亲认为父亲「 ”其心诚厚于仁”,其言其行「 ”发于其中(衷)”,并激励欧阳修:「 ”此吾知汝父之得有后也,汝其勉之!” 欧阳观五十九岁离世,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追封崇国公。夫人郑氏,累封魏国大夫人,享年七十二岁。欧阳修父母的「 ”累赠”「 ”追封”「 ”累封”的荣衔,都是因欧阳修后来显贵而荣膺朝廷的封赐。 二 据《欧阳氏谱图序》(石本)记载,欧阳氏是夏禹的后裔,经过夏商周,一代代相传,传到允常,允常的儿子就是越王勾践。勾践传五世到越王无疆,为楚威王所灭。无疆的儿子蹄,被楚王封在乌程(今浙江湖州)欧余山之阳,做欧阳亭侯,后世子孙便以封地为姓氏。入汉朝以后,因有人任涿郡太守,子孙便居留北方。后出现不同分支,有的住在青州(今属山东)的千乘,有的住在冀州(今河北)的渤海。千乘的欧阳生,字和伯,是汉朝的经学博士;渤海的欧阳建,字坚石,是西晋名士,两人都是宗族中的佼佼者。欧阳建在赵王司马伦之乱中被杀,其兄之子欧阳质领着族人奔到长沙,因此子孙又返回南方居住。欧阳质的七世孙景达,仕于南朝齐。欧阳修列谱图就从景达开始。景达的五世孙欧阳询是隋末唐初的大学者、大书法家,也是欧阳修的二十世祖。询的五世孙欧阳琮,曾任吉州刺史,子孙由此在吉州安家。琮以下七世,谱录亡逸。其八世孙欧阳万,曾任吉州安福县令,子孙后辈散居安福、吉安、吉水等县,此后「 ”世为庐陵(指庐陵郡)大族”。 欧阳询 欧阳修的高祖欧阳托是没有功名官阶的处士,但声誉极佳。乡民争讼,经官府判处的往往反复诉讼,但凡是经欧阳托评判过是非曲直的,便不会留下后遗症,不会再起争端。他道德学问出众,为人处世正直公道,故受到乡里敬仰。 曾祖欧阳郴,曾在南唐任过武昌县令和吉州军事衙推官,官至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声名着于州县,享寿九十有四,死后葬欧桂里(今属吉安县)、横溪保之燕湖。「 ”儒林乡欧桂里”这个地名是因欧阳郴的第三子欧阳仪而得。欧阳仪中进士第时,高堂父母俱无恙,乡里以此为荣,于是把庐陵的文霸乡安德里改为「 ”儒林乡欧桂里”。 欧阳修祖父欧阳偃是欧阳郴的第六子,少时即以文学著称于南唐,却耻于参加进士考试,而向文理院上书,进其所为文十余万言,授南京街院判官,英年早逝。欧阳偃负才狷介,殊非等闲之辈,惜乎只活了三十八岁。 欧阳修还有两位对他影响很大的叔父。 二叔欧阳旦是处士,「 ”隐德不仕,事母(也是早寡)以孝,为乡里所称”。 三叔欧阳晔是除了母亲外,在欧阳修接受教养、长大成才的整个过程中,给予他极大关怀和最深影响的人。欧阳修父亲病故后,郑夫人拖带子女投奔到欧阳晔处。欧阳晔义不容辞代行了家长的职责:「 ”咸平三年进士及第,官至都官员外郎。……所至有能称,尤长于决疑狱。所得俸禄,分养孤遗。其兄之子修,少孤,教之如己子。”欧阳晔的处世为人,给少年欧阳修留下深刻印象。他正直廉洁,处事果敢,有卓越的办事能力。初任随州推官,就顺利地处理了三十六件难办的积压狱案。某年适逢大灾荒,遍地饥馑,而大洪山奇峰寺几百僧人却聚积了大量粮食。京西路转运使怀疑他们囤积居奇,要欧阳晔前去抄没充公。僧人闻讯,惊恐万状,给欧阳晔送来千两白银,请求他手下留情。欧阳晔笑着说:「 ”哪里用得着这样!你们能听从我的劝告吗?只要把你们积聚的六七万石粮食卖给官府,用来赈济灾民,就没有你们的事了。”因为有了这些粮食,饥民们才免于饿殍遍地。在知桂阳(湖南县名)任上,一伙平民百姓为争夺船只,彼此斗殴,在混乱中致死人命。官府拘押大批嫌疑犯,案子经久难断。欧阳晔接手后,详细调查了案情,将全体嫌犯放出牢房,卸除枷锁,让他们在厅堂上吃饭。饭后,一一安抚,让他们返回牢狱,单独留下一人。此人顿时脸色惨白,手脚慌乱。欧阳晔厉声喝道:「 ”你是杀人凶手!”这人还想狡辩,欧阳晔说:「 ”我观察刚才吃饭的人,别人都用右手拿筷子,只有你用左手。死者伤在右胸,伤口形状说明凶手是左力,最大的疑犯就是你。”这个人哑口无言,只得哭泣认罪:「 ”是我杀的。我再也不敢连累别人了!”这个久拖难断的疑狱快速解决,其余受牵连者感激不已。 母亲曾对欧阳修说:「 ”你想了解你父亲吗?看看你三叔就可以了。他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活像你的父亲。”在随州的岁月里,欧阳晔分其俸禄,尽力接济远道来依的孀嫂孤儿三人。后来,欧阳晔调到阆州(今四川阆中)任推官,又迁江陵府(今属湖北)掌书记。他的家眷依然留在随州,与欧阳修母子相依为命,以免他们孤苦无告。 后来,欧阳修荣显,朝廷不仅敕封其父母,还追荣其叔父叔母,封赐爵赏,显然和欧阳晔倾力教养欧阳修有关。欧阳修也终身铭感叔父「 ”长养教育之恩”。欧阳晔逝世时,欧阳修因公务缠身,有如「 ”羁绁”,「 ”哭不及丧而葬不临穴”,备感遗憾,恳切表示唯有保持「 ”大节”以报答叔父之恩。 欧阳晔 欧阳载,是欧阳修的堂伯父,也是家族入宋后的第一个进士,「 ”为人方重寡言”,他的德行和思想也对欧阳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次真宗皇帝亲自选择御史,欧阳载以秘书丞被召见。其他 的人都走向前去,自我称扬,唯恐不被任用;唯独欧阳载静立丹墀之下,一句话也不说,偏被选中了。后知泗州,有僧人妖言惑众,诱骗民间男女投淮水死,每年冤枉送命的有上百人。欧阳载听闻此事后,尽捕作恶僧人,诛其罪孽重大者数十人,遣散乡里还俗者数百人,震动很大。他任御史时,正直无私,皇帝要封赏他,问他有什么要求,他敬谢不敏,不愿再继续任职。他的无私无欲,受到士林敬服。欧阳修叙写这位堂伯父:「 ”为政清廉简静,所至官舍,不窥园圃,至果烂堕地,家人无敢拾者。”在欧阳修为政清廉刚直、抨击昏官不留情面的做派上,都可看到欧阳载的影子。 三 《欧阳氏谱图》中,在欧阳观名下注有「 ”生二子”,名「 ”昞、修。”昞是欧阳修同父异母的长兄,欧阳修本人的著作一再道及。 欧阳昞长期在荆州(今属湖北)担任地位卑下的小官,没有机会施展才能。他居住在江陵的长江岸边,却舍弃大江汪洋浩瀚的壮丽景观,而在宅旁方圆不过数丈的池塘边建起了一个「 ”游鯈亭”,每日在亭中观赏池里游鱼,自得其乐。欧阳修由夷陵赴干德,途经江陵,去看望兄长,受命写了《游鯈亭记》,记中介绍了乃兄的性格与豁达胸襟:「 ”吾兄晦叔为人慷慨,喜义勇而有大志。能读前史,识其盛衰之迹。听其言,豁如也。困于位卑,无所用以老,然其心中亦已壮矣!” 曾祖的孝德,祖父的文采,父亲、叔父和堂伯父的清廉官风,都令欧阳修受教终身。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在诗书与美德「 ”传家”「 ”继世”的进程中,欧阳修不仅是承前启后的桥梁,而且是光前裕后的灯塔。曾祖考妣、祖父母、父母、叔婶,都因为他而荣膺爵禄封赏。子侄中有因他而恩荫得官的,也履受其教,承传优良家风,为官守廉守贫,报效国家。 皇佑四年(1052)夏,处于广西与越南交界处的蛮酋侬智高发动叛乱,攻陷邕州(今广西南宁),建立大南国。接着领兵沿邕江东下,进逼广州。贵州(今广西贵县)知州李琚等望风而逃,广南东西两路震恐。这时,因恩荫得官的欧阳修侄儿欧阳通理(昞之子)正在广西象州担任司理。兵乱期间,欧阳修固然担忧侄儿的人身安全,更怕他临难退缩或失节。欧阳修写信谆谆告诫侄儿:「 ”自南方多事以来,日夕忧汝。……欧阳氏自江南归朝,累世蒙朝廷官禄。吾今又被荣显,致汝等并列官裳,当思报效。偶此多事,如有差使,尽心向前,不得避事。至于临难死节,亦是汝荣事,但存心尽公,神明亦自佑汝,慎不可思避事也。昨书中言欲买朱砂来。吾不阙此物,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吾在官所,除饮食物外,不曾买一物。汝可观此为戒也。”深挚的家国情怀溢于言表,告诫子侄既官禄在身,必须勤谨奉公,守廉守贫;祸患临头,敢于横身当事,以死节为荣。 另有一封家书《与十三侄奉职》,写得更亲切平实、情见乎辞,足以窥见欧阳修守廉守贫、律己律人的高风亮节:「 ”汝孤寒,曾受辛苦,知道官职难得,每事当思爱惜。守廉守贫,慎行刑,保此寸禄而已。……汝只亲兄弟两人,今食禄,庶事宜均给……无事,令学书,识取些字……。”后来苏轼谈及这些家信时说,一个人与外人打交道,难免将真面目包裹起来,虚与委蛇,冠冕堂皇。而欧阳修告诫侄辈的私信,尽是由衷之言,没有任何虚矫伪饰,从中可看到欧阳公心地光明,质量高尚。 纵观欧阳修家世,会得到这样的印象:欧阳修出身于一个源远流长的名门望族,成长于一个重视读经讲史的书香门第。一代代进德修业,人才辈出。其取科名、入仕途者,为官临民则清廉公正,为人处世则刚直温厚。其平居不仕者,或文章著述辉耀儒林,或善于排难解纷,威惠着于人心,德孝闻于乡里。祖考们的嘉德懿行,见于史册、载于家谱者屡见不鲜,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宝贵精神遗产。欧阳修在《欧阳氏谱图序》中有记:「 ”传于其家者,以忠事君,以孝事亲,以廉为吏,以学立身。吾先君诸父(伯叔)所以行于其躬、教于其子弟者获承其一二矣。” (作者系江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欧阳修自号酸翁、六一居士,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

  欧阳修除了文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外,在各个领域都巨有建树。

  经学方面,欧阳修研究《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

  在金石学方面,有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十卷四百多篇,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史学方面,欧阳修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两部史书均列入二十四史。

  书法方面,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

  农学方面,欧阳修曾遍访民间,撰写了《洛阳牡丹记》一书,书中列举牡丹品种24种,是历史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

  家谱学方面,欧阳修开创了民间家谱学之先河,著有《欧阳氏谱图序》,该文中详细说明了欧阳修先世的迁移图,即其先大禹到越国王族的脉络,也描写了八王之乱后,欧阳氏再度南迁江南,在南方各地族衍发展的历程。

  欧阳修自号”醉翁”,据他的名文《醉翁亭记》中说“饮少辄醉”“年又最高”。其实当时只有39岁,由于当时政治上遭受贬抑,内心难免充斥寡郁之情,欧阳修以“醉翁”自号,实则是慨叹功业未建、韶华已逝。

  至于“六一居士”的由来,据《三朝言行录》记载,欧阳修晚年曾说自己“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反映了欧阳修晚上旷达的心胸和高妙的精神享受。

文章

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在本质上是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的,可是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都与柳开以来的复古派文论家有很大的不同。在欧阳修主持文坛以前,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文风已经受到严厉的批评。欧阳修在反对西昆体的同时,还反对“太学体”。

欧阳修对文与道的关系持有新的观点。首先,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 其次,欧阳修文道并重。 此外,他还认为文具有独立的性质。 这种文道并重的思想有两重意义:一是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二是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这无疑大大地提高了文学的地位。柳开等人以韩愈相号召,主要着眼于其道统,而欧阳修却重于继承韩愈的文学传统。

欧阳修自幼喜爱韩文,后来写作古文也以韩、柳为学习典范,但他并不盲目崇古,他所取法的是韩文从字顺的一面,对韩、柳古文已露端倪的奇险深奥倾向则弃而不取。 同时,欧阳修对骈体文的艺术成就并不一概否定,对杨亿等人“雄文博学,笔力有馀”也颇为赞赏。这样,欧阳修在理论上既纠正了柳开、石介的偏颇,又矫正了韩、柳古文的某些缺点,从而为北宋的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宋代古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欧阳修早年为了应试,对骈俪之文下过很深的功夫,同时也认真研读韩文,为日后的古文写作打好了基础。他在洛阳结识尹洙后,便有意识地向尹学习简洁谨严的古文手法,并以古文为主要的文体进行写作,但也注意形式的多样化。欧阳修对待写作的态度极为严肃,往往反复修改才定稿。深厚的学养和辛勤的实践使他的散文创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他的议论文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例如早年所作的《与高司谏书》,揭露、批评高若讷在政治上见风使舵的卑劣行为,是非分明,义正辞严,充满着政治激情。又如庆历年间所作的《朋党论》,针对保守势力诬蔑范仲淹等人结为朋党的言论,旗帜鲜明地提出“小人无朋,唯君子则有之”的论点,有力地驳斥了政敌的谬论,显示了革新者的凛然正气和过人胆识。这一类文章具有积极的实质性内容,是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有机结合的典范。欧阳修另有一类议论文与现实政治并无直接关系,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如《五代史》中的一些序论,对五代的历史教训进行总结,并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褒贬,以及国家兴亡在于人事而非天命的历史观。又如他为友人文集作的序言,不但对友人的文学业绩进行评述,而且抒发了对死生离合、盛衰成败的人生遭际的感慨,绝非为文而文之作。

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如《五代史记》一类历史散文自不必说,即使是亭台记、哀祭文、碑志文等作品,也都具有充实的内容,如《丰乐亭记》对滁州的历史故事、地理环境乃至风土人情都作了细致的描写。又如《泷冈阡表》,追忆父母的嘉言懿行,细节描写细腻逼真,栩栩如生,这种效果决不是虚言所能达到的。

欧阳修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他的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则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例如《释秘演诗集序》,寥寥数笔,释秘演、石曼卿两位奇士豪宕磊落的性情和落拓不偶的遭际已跃然纸上,而作者对两人的敬重惋惜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也洋溢于字里行间,感人至深。在欧阳修笔下,散文的实用性质和审美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散文的叙事、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也得到了高度的有机融合。

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作品体裁多样,各得其宜。除了古文之外,辞赋和四六也是他擅长的文体。首先,欧阳修对前代的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去除了排偶、限韵的两重规定,改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其名作如《秋声赋》,既部分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且增强了赋体的抒情意味。欧阳修的成功尝试,对文赋形式的确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次,欧阳修对四六体也进行了革新。宋初的四六皆沿袭唐人旧制,西昆诸子更是严格遵守李商隐等人的“三十六体”。欧阳修虽也遵守旧制用四六体来写公牍文书,但他常参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且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从而给这种骈四俪六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上随州钱相公启》、《蔡州乞致仕第二表》等都是宋代四六中的佳作。

欧阳修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在韩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之外别开生面。例如《醉翁亭记》的开头一段,语言平易晓畅,晶莹秀润,既简洁凝练又圆融轻快,毫无滞涩窘迫之感。深沉的感慨和精当的议论都出之以委婉含蓄的语气,娓娓而谈,纡徐有致。这种平易近人的文风显然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后宋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就证明了这一点。

欧阳修的创作使散文的体裁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欧阳修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词作

与晏殊词相比,欧阳修虽然也主要是走五代词人的老路,但新变的成分要多些。尽管他作词是以余力而作, 固守着词传统的创作观念, 但作为开创风气的一代文宗,他对词作也有所革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欧阳修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贬谪,仕途不像晏殊那么顺利,对人生命运的变幻和官场的艰险有较深的体验。表现这类情感的词作虽然不太多,但毕竟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以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够用以抒发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他有名的《朝中普·平山堂》(平山栏槛倚晴空)更展现出他潇洒旷达的风神个性。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词来表现自我情怀的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

欧阳修在政治生活中,刚劲正直,见义勇为,他的诗文和部分“雅词”表现出其性格中的这个侧面。而他的日常私生活,尤其是年轻时的生活,则颇风流放任。 因而也写了一些带“世俗之气”的艳词,其中有的比较庸俗,另一些内容和情调则比较健康,如《南歌子》(凤髻金泥带)、《玉楼春》(夜来枕上争闲事)。此类词作,体现出一种与五代词追求语言富丽华美的贵族化倾向相异的审美趣味,而接近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

欧阳修词朝通俗化方向开拓的另一表现是,他借鉴和吸取了民歌的“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创作了两套分咏十二月节气的《渔家傲》“鼓子词”,这对后来苏轼用联章组词的方式来抒情纪事颇有影响;而另外两首《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和“荷叶田田清照水”)词,分别写采莲女的浪漫欢乐和爱情苦恼,格调清新,也具有民歌风味。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由此也造就了其词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歌咏颍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就集中体现出这种风格特征。

诗作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进行了革新。他重视韩愈诗歌的特点,并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相对于西昆诗人的主张,欧阳修的诗论无疑含有重视生活内容的精神。欧阳修诗歌创作正是以扭转西昆体脱离现实的不良倾向为指导思想的,这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矫正晚唐五代诗风的最初自觉。

欧诗中有一些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作品,如《食糟民》揭露了种粮的农民只能以酒糟充饥的不合理现实,《边户》描写了宋辽边境地区人民的不幸遭遇。但欧诗更重要的内容则是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的情怀,以及对历史题材的吟咏等。由于他的这类诗篇多含有很深的人生感慨,所以与西昆体的同类诗作有本质的区别。例如《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

欧诗受韩愈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然而欧诗并不对古人亦步亦趋,故仍然具有自家面目。欧诗中的议论往往能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所以得韩诗畅尽之致而避免了其枯燥艰涩之失。例如《再和明妃曲》议论精警,又富有情韵。欧诗的散文手法主要不是体现在句法上,而是借鉴散文的叙事手段,如《书怀感事寄梅圣俞》叙述宴游经历,平直周详,深得古文之妙。

欧诗也学李白,主要得益于语言之清新流畅,这与欧诗特有的委婉平易的章法相结合,便形成了流丽宛转的风格,例如《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写好友万里相思和少去老来的感慨,时空跨度很大,情绪亦跌宕起落,然而文气仍很宛转,娓娓如诉家常。欧诗的成就不如欧文,但两者的风格倾向是一致的,这种诗风显然是对西昆体诗风的矫正。 经学方面,欧阳修研究《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史学方面,欧阳修史学成就较高,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朱熹说:“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农学方面,欧阳修曾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品种、花期以及赏花习俗等作了详尽的考察和总结,撰写了《洛阳牡丹记》一书,包括《花品序》、《花释名》、《风俗记》三篇。书中列举牡丹品种24种,是历史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

谱学方面,欧阳修开创了民间家谱学之先河,著有《欧阳氏谱图序》,该文中详细说明了欧阳修先世的迁移图,即其先大禹到越国王族的脉络,也描写了八王之乱后,欧阳氏再度南迁江南,在南方各地族衍发展的历程。

欧阳修四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他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用这个方法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只是致力于学习。他从小所写的诗歌文章,就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编辑本段注释:

  1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3孤:幼年丧父。这里作动词用,意思为孤儿。 4资:财物,钱财。 5太夫人:指欧阳修的祖母 6 荻(dí):芦苇杆。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7以:用,用来 8书:写。 9就:靠近 10闾(lǘ)里:街坊,乡里,民间。古时候二十五户人家称作一闾。 11士人家:读书人家  12或:有时。 13因: 趁机。 14惟读书是务:只致力于读书。是,指代读书。 15务:致力于,从事。 16文字:文章 17为:成为 18及:到 19长:长大 20或:有时

本文“以”字的用法及意义

  1太夫人[以]荻画地 :介词,用。 2或以钱币乞[之]:介词,用。 3以丛草[为]林:介词,把。 4[以]观沧海:连词,相当于"来"。 学习精神 欧阳修家里贫穷,但他依然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 特殊句式: 1 教以书字——用这个办法来教他写字。 以:用,用来。 书:写。 2 或因而抄录——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或:有时。因:趁机;借……机会。

编辑本段欧阳修简介:

人物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

人物特征

  在滁州时,自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欧公一带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 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

作品

  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记》。 文选《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六篇;选其词《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诉衷情(清晨帘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馆残梅)、《生杳子(去年元月时)》、《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蝶恋花(家庭院深深几许)》六首;先其诗《戏答元珍》和《画眉鸟》二首。 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词集名。北宋欧阳修作。三卷。南宋罗泌编次。收入《欧阳文忠公文集》,又有影宋刻单行本。明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改题《六一词》,仅一卷,据前本而有所删节。另有影宋本《醉翁琴趣外编》六卷,多有《近体乐府》未收之词。公集三代以来金石刻为一千卷。

编辑本段自述世系文

总世系

  欧阳修(自称嗣孙修与状元黄仁颖家谱相吻合)总世系: 一世 开闽欧阳氏总始祖欧阳韶员子直孙配王氏无子 二世 欧阳幼咸(立宰相欧阳通季子询季孙欧阳幼咸为嗣) 三世 吉州剌史 欧阳琮 四世 温州长史 欧阳衍 五世 博罗县丞 欧阳昌 六世 唐进士国子监四门助教 欧阳詹 七世 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 欧阳秬 八世 唐末会昌六年进士官韦中令学士 欧阳澥 九世 潘湖欧厝吉州推官 欧阳郴(欧阳澥季子) 迁闽县宝历进士 欧阳衮(欧阳澥四子) 子 进士宰相诗人 欧阳炯 孙 咸通进士欧阳琳、欧阳毗(王比)兄弟 十世 嗣子 泉州乡贡进士历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 欧阳偃(后唐状元黄仁颖字仁达号潘湖翁嫡子) 十一世 梁国公道州判官 欧阳观 十二世 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欧阳修。

背景简介

  与2001年1月13日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发现的欧阳修自述世系文“先祖为夏禹、勾践,姓氏源浙江湖州”的落款嗣孙修的史实记载相符合,尤其这位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自述世系源流,道出了欧阳修自身家世详情(即嗣孙修),为中国文史界专家学者研究大文学家欧阳修的祖父欧阳偃,年幼姓黄,因家贫无力攻书,遂赘居潘湖欧厝舅父欧阳郴家为养子的真实身世,大白于天下,提供了有力可靠的史实依据。这篇欧阳修自述世系文,由后人冠题“文忠公谱图序”,收录在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民保存的清乾隆十五年(公元一七五O年)编撰的《续修安福令欧阳公通谱》中。全文共七六一字,落款为“嘉祐四年(公元一O五九年)己亥四月庚午嗣孙修谨序”。 “文忠公谱图序”以叙述为主,激发议论,笔触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着笔伊始,欧阳修就道出了先祖世系及姓氏源流:“欧阳氏出夏禹之苗裔。自帝少康封庶子于会稽,使守禹祀,传二十余世至允常子曰勾践,是为越王。勾践卒,子王与立。传五世至王无疆,为楚威王所灭。其诸族子孙分立于江南海上,受封于楚为欧阳亭侯。亭在今湖州乌程欧余山之阳,子孙遂以为氏……”在陈述欧阳氏族繁衍生息的岁月沧桑之后,欧阳修还在文中介绍了其时家族成员登科仕宦的情况:“自宋三十年,而吾先君、伯父、叔父始以进士登科者四人。后又三十年,修与丽兄之子乾、曜又登于科。今又将三十年矣,以进士仕者,又才二人”。 由此可见,福建《古田欧阳氏世谱》、《东田欧阳氏世谱》世谱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三谱与在江西吉安发现《欧阳修自述世系文》全面解开欧阳修(自称“嗣孙修”谨序的真实身世)即曾祖身世之谜。据福建古田欧阳氏世谱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载:后唐状元端明殿内阁掌院学士黄仁颖配唐进士四门助教欧阳詹曾孙女、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孙女、欧阳澥长女、欧阳郴妹;生子偃,系福建泉州南唐恭帝庚申年乡贡进士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曾与泉州开元寺高僧沙门文中共书经幢序文。由此,揭开了欧阳修曾祖身世之谜:大名鼎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是状元黄仁颖嫡系曾孙!福建《古田欧阳氏世谱》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两谱所提供的谱牒史料,从而为人们解开了欧阳修曾祖身世之谜即:欧阳修父观祖父偃嫡系曾祖状元黄仁颖嫡子、欧阳郴嗣子之谜。需说明的是,江西吉州推官欧阳郴,原籍福建晋江潘湖欧厝,后因官于吉州推官,遂居焉;为唐进士国子监四门肋教欧阳詹之曾孙、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之孙、唐末会昌六年进士官韦中令学士欧阳澥之季子;配工部尚书李稠长女因多年生女不得子,后唐状元黄仁颖,字福佑,一字仁达,号潘湖翁,配欧阳澥长女欧阳郴之妹,其子欧阳偃本姓黄,泉州乡贡进士。历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因年幼年家贫无力攻书,遂外甥承母舅欧阳郴家,实寄养于舅父欧阳郴家,随母姓。至于六兄一弟如恩贡靖江军团练欧阳俊,与恩贡屯中郎中欧阳仪等则为唐工部尚书李稠之女——潘湖欧厝吉州推官欧阳郴妻所生。 精神有: 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编辑本段欧阳修生平:

  欧阳修四岁丧父,家贫,其祖母以荻画地,教他写字。他四岁而孤,随叔父在现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祖母以荻画地,教以识字。欧阳修自幼酷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祐元年(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疏分辩,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皇祐元年(1049)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 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嘉祐三年六月庚戊,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有所批评,且未执行。三年,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此年改号“六一居士”。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今属安徽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卒于家,谥文忠。欧阳修陵园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西辛店镇欧阳寺村。该园环境优美,北依岗阜,丘陵起伏,南临沟壑,溪流淙淙。陵园肃穆,碑石林立,古柏参天,一片郁郁葱葱,雨后初晴,阳光普照,雾气升腾,如烟似雨,景色壮观,故有“欧坟烟雨”美称,为新郑古代八景之一。 附录:欧阳修家谱《江西欧阳氏旧谱与福建欧阳氏祖谱世系对照表》(符合人类生育规律者则为正宗古谱) 江西欧阳氏旧谱 福建欧阳氏祖谱  世次 祖名 生年 祖名 生年 一世 欧阳通 625- 欧阳韶626- 二世 欧阳幼明645- 欧阳幼咸655- 三世 欧阳昶公670- 欧阳素公672- 四世 欧阳琮公700- 欧阳衍公700- 五世 欧阳晤公725- 欧阳昌公725- 六世 欧阳彻公756- 欧阳詹公755- 七世 欧阳弦公775- 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795- 八世 欧阳邈公800- 欧阳澥820- 九世 欧阳规公825- 潘湖欧厝吉州推官欧阳郴870- 十世 欧阳绪公850- 历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 嗣欧阳偃(925-后唐状元黄仁颖字仁达号潘湖翁嫡子) 十一世 欧阳万公874-安福令支派始祖) 嗣欧阳观952- 十二世 欧阳诚公(和公)900- 嗣欧阳修1007- 十三世 欧阳雅公925- 十四世 欧阳效公950- 十五世 欧阳托公975- 十六世 欧阳莘老公1000- 十七世 欧阳仁达(即状元仁颖)1025- 十八世 欧阳偃公1050- 十九世 欧阳观公1075- 二十世 欧阳修1100-(与史实欧阳修1007年出生时间不相符)。  欧阳修死后葬于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新郑市辛店镇在县城西13公里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园环境优美,北依岗阜,丘陵起伏,南临沟壑,溪流淙淙。陵园肃穆,碑石林立,古柏参天,一片郁郁葱葱,雨后初晴,阳光普照,雾气升腾,如烟似雨,景色壮观,故有“欧坟烟雨”美称,为新郑古代八景之一。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姓欧阳,欧阳是复姓。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欧阳修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扩展资料

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在本质上是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的,可是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都与柳开以来的复古派文论家有很大的不同。在欧阳修主持文坛以前,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文风已经受到严厉的批评。欧阳修在反对西昆体的同时,还反对“太学体”。

欧阳修对文与道的关系持有新的观点。首先,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其次,欧阳修文道并重。 此外,他还认为文具有独立的性质。 

这种文道并重的思想有两重意义:一是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二是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这无疑大大地提高了文学的地位。柳开等人以韩愈相号召,主要着眼于其道统,而欧阳修却重于继承韩愈的文学传统。

欧阳修自幼喜爱韩、柳古文,后来写作古文也以韩、柳为学习典范,但他并不盲目崇古,他所取法的是韩、柳古文从字顺的一面,对韩、柳古文已露端倪的奇险深奥倾向则弃而不取。

同时,欧阳修对骈体文的艺术成就并不一概否定,对杨亿等人“雄文博学,笔力有馀”也颇为赞赏。这样,欧阳修在理论上既纠正了柳开、石介的偏颇,又矫正了韩、柳古文的某些缺点,从而为北宋的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宋代古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欧阳修早年为了应试,对骈俪之文下过很深的功夫,同时也认真研读韩文,为日后的古文写作打好了基础。他在洛阳结识尹洙后,便有意识地向尹学习简洁谨严的古文手法,并以古文为主要的文体进行写作,但也注意形式的多样化。

欧阳修对待写作的态度极为严肃,往往反复修改才定稿。深厚的学养和辛勤的实践使他的散文创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他的议论文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例如早年所作的《与高司谏书》,揭露、批评高若讷在政治上见风使舵的卑劣行为,是非分明,义正辞严,充满着政治激情。

又如庆历年间所作的《朋党论》,针对保守势力诬蔑范仲淹等人结为朋党的言论,旗帜鲜明地提出“小人无朋,唯君子则有之”的论点,有力地驳斥了政敌的谬论,显示了革新者的凛然正气和过人胆识。

这一类文章具有积极的实质性内容,是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有机结合的典范。欧阳修另有一类议论文与现实政治并无直接关系,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如《五代史》中的一些序论,对五代的历史教训进行总结。

并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褒贬,以及国家兴亡在于人事而非天命的历史观。又如他为友人文集作的序言,不但对友人的文学业绩进行评述,而且抒发了对死生离合、盛衰成败的人生遭际的感慨,绝非为文而文之作。

-欧阳修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略记欧阳修之世德家风

​ 欧阳修像 ◆文 / 徐奔 欧阳修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使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 ”千古文章四大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