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姓起名孟姓好听的名字
孟姓的出生地主要有两个,一个在豫北,一个在鲁东南。现在对于孟姓来说,主要是在中原以北。近代都属于河南、山东、山西等地。来看看孟姓好听的名字吧。
孟
孟氏同源,但有两个发源地,即今天的豫北和鲁东南。孟姓最早兴起于中原北部,两地孟姓迅速融合,兴盛于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汉代孟氏成为豫冀鲁三省的名门,西传陕西咸阳,南移浙江上虞、湖北孙艺程、云南曲靖等地。魏晋南北朝时期,孟姓人为避乱大举南迁。河南孟姓大部分迁到湖北、江西北部,山东孟姓大部分迁到江浙。孟氏广泛分布于今天中国的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湖南、浙江、江苏等地,明清时期更是遍布全国。
孟氏探源
源流
它来源于儿子的姓氏,来源于商代牙齿的排列,属于祖先的名字。在古代,人们很早就对子女后代的排名有了特定的刚正不阿的观念。在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卜辞中,已经有了“孟子不同于资治伯”的记载,可见当时官职与庶民的区分是非常明显的。按商礼:伯指第一枝长子,即第一个妻子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孟,庶出长子,指庶出妻子或妾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古书《礼纬》中明确记载:“第一任长官叫伯,第二任长官叫孟。”所以“萌”在古代一直作为孩子的排列称谓,显然是孩子名字的主要形式。中国古代奴隶制社会中晚期的代表阶段,从商朝到周朝,早已明确不存在退位模式,继承君主地位的方式已经固定为“直接继承,共同辅佐”,“孟”成为“第二先”这种程式化爵位的代表。所以当继承人已到成年时,称为“天子之年”,意思是他有能力继承皇位,但他的父亲还健在,所以只能等待,即“孟待皇位”。在这本古书《书传》中也有明确的解释:“天子之子,十八岁,名曰侯猛。”此外,在古代,女子的兄弟也叫“孟”,常有龙孟、二孟,指的是姐夫、二姐夫等称谓,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后,这种粗鄙的称谓不仅没有停止,而且愈演愈烈,因为它完全符合封建社会制度的人文理念,以至于直到今天,这种影响仍深深固化在亿万中国人中间,不容忽视。
孟是长子,孟是继承人,孟是女兄的称号等等,早就是中国人文史上姓氏的开端。蒙氏家族远早于姬姓蒙氏的起源,其起源复杂而深远。
源流
源于春秋时期第二十八任魏王之子姬,以其祖先命名。春秋时期,周朝是周武王的弟弟魏康舒的一个同姓诸侯国,都城在今天的河南。它被传给了第二十八任魏王的儿子,名叫孟珙。他因病不能继承王位,所以让位给他的叔叔。
孙子之子孙被驱时,以其祖父之字为氏,称之为公蒙氏。后来省文简化为单姓孟
清宫中虽然是孟氏宗亲的始祖,但是因为他三年杀了两个君主,罪行造成中国大乱,人们不敢尊敬他。孟子是清宫中的后裔,德高望重,孟族尊为氏祖。
有哪些有用的给孟起名的方法?
特征方法
特殊的方法是根据孩子出生时的特殊外貌来给孩子取名。例如,孔子的名字叫孔丘。他出生后,人们发现他有一个特别凹陷的头,所以他的父亲给他取名为秋。
等级法
排名法很好理解,就是根据孩子在家里的排名给孩子命名。比如水浒传中的阮氏三兄弟: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武大郎、武二郎等等。这种命名方法是普通人最常用的,尤其是在元代。汉族人只能用数字来起名字。比如朱元璋的父亲叫朱,朱元璋本人叫朱崇巴,陈友谅叫司。
在名字中,可以直接看到孩子的出生时间和特殊长相等。其实在名字上,孔子的名字是属于的,而且头顶很特别,所以他的父母给它取名叫邱。而这些都是一种有特色的命名方法。
孔、孟、曾、颜四姓同用的“十字辈”,全国走得通。
“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
孟氏子孙的行辈字,从五十六代起排,依次为: 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元朝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孟子五十一代孙孟祗祖曾续修家谱。
泰定年间(公元1324年)五十二代孟惟恭将“孟氏宗支图”刻于碑上,藏于孔庙。
明朝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五十七代孟元详细考证了孟氏历代世系,也刻石立于孟庙。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六十代孟承相曾续修族谱。
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六十二代孟闻钲组织孟氏族人共同捐资续修族谱,刊印后分发各户,以便于日后“认祖归宗”。
清朝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孟子六十五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衍泰修编了一部较为完整的族谱,分送族众。
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Z年)秋孟子六十五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衍泰重校《三迁志》。
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六十九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继峊主持续修族谱。
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七十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广均主持续修了《孟子子世家谱》。
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七十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广均主持纂修《重纂三迁志》。
孟氏族谱规定,续谱之时要将旧谱缴入谱馆,一旦新谱修成,要将旧谱销毁,所以清朝以前的孟氏族谱已经没有了,如今传世的只有《道光谱》、《同治谱》两种木版木刻活字印本。
《道光谱》收录了孟宁、孟润、孟衍泰在前几次主持修谱时所写的旧序,孟继告为之作了新序。全谱共计六册、十四卷。
《同治谱》共计六册、十五卷,由孟广均作序,收录了五篇旧序,在内容与编排上,和《道光谱》大致相同,该谱是孟府内保存最为完备的孟氏族谱。
《三迁志》为志孟之书,书名取意于孟母三迁,既是孟氏族谱,又是地方志中的一种专志,以志为主,志牒相兼。创修《三迁志》的是明朝沂州道佥事、八苍溪人史鄂。
《三迁志》始修于明朝嘉靖年间,最后修于清朝光绪年间,主持纂修的大多是地方官吏及社会名流,前后共编修六次,多以三迁命名,如今能看到的只有雍正本和光绪本。
现存的有关孟氏宗传方面的碑刻有:
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的碑刻,现立于孟庙东院启圣殿前东檐廊下。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由孟子四十八代孙、宣武将军、邹县令孟润作序。
《亚圣四十五世孙孟宁之墓》碑,刻孟氏世系图,立于孟母林内孟氏中兴祖孟宁墓前。元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立。
《先师亚圣邹国公续世系图》碑存于孟庙寝殿院内。元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所立。
《孟氏宗派图》碑存于孟庙寝殿院内。明顺二年(公元1331年)立。
《孟氏宗支之记》碑现存于孟庙启贤门下。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立。
《宗派之图》碑两块现分别存于孟庙承圣门北道东、乾隆御碑亭前。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立。
《孟氏大宗支派碑记》碑现存于孟府五代祠。清朝立。
孟姓起名孟姓好听的名字
本文2023-11-02 06:48:1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92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