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民俗传统艺术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2收藏

傣族民俗传统艺术是什么?,第1张

傣戏。

傣戏在保山是一种较为古老而又优美的民族珍稀剧种,它于清光绪年间从德宏盈江传入,主要流传于保山市的潞江坝、上江坝傣族聚居村寨。至今,其历史已达百年。过去,潞江土司署第20任宣抚使钱庆祥在司署内建有“内戏台”和“外戏台”,既看滇剧亦看傣戏。

土司钱庆祥爱看傣戏,也会演傣戏。因此,司署里曾于民国初年组建业余性质但活动甚为频繁的司署戏班,专演傣戏且置有戏箱。

常演的剧目是刀安仁改编的《阿銮相勐》《朗画贴》《混披盏米》以及《三请梨花》《女斩子》、《大破天门阵》、《三下南唐》、《陶和生》等。由于历史的原因,此戏现在芒宽已基本失传。

扩展资料

傣族文化

傣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因分布而分别被称为傣语、泰语、老挝语等,属汉藏语系侗台语族(壮侗语族)台语支。

全球约有6600万左右的人口使用傣语。在类型上同汉语一样是单音节为主的有声调语言。由于分化年代久远、跨境分布等原因,傣语内部虽然仍有相当数量的同源词,但语音、词汇、语法等等方面差异较大,如白傣语有22个辅音位,泰语则只有21辅音位,已经难以互相通话。

傣族所使用的文字为傣文,是一种拼音文字,其字符为傣语字符。

傣文拥有多种方言文字,其中中国境内的傣族使用有四种,即傣泐文(西双版纳傣文)、金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中国境外则有泰文、老挝文等。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改进,中国境内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 。

一般认为,傣文源于古印度文字系统,其形成与佛教东传及傣族信仰小乘佛教有直接关系,但具体源于何种文字系统存在争议,主要由源于巴利文和格兰地字母两种观点,更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八世纪传入古印度的婆罗米文。

傣文、泰文、老挝文都将辅音字母分组主要表示调类。但三种文字差别也很明显,如傣文按古声母清浊分为两组;泰文、老挝文的古清字母还区分了送气和不送气,加上浊音,一共分成了三组

-傣戏

-傣族

早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经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唐宋文献称为“金齿”、“黑齿”、“银齿”、“绣脚”、“绣面”、“茫蛮”、“白衣”等。元明时期仍称为“金齿”、“白衣”。

白衣又写作“百夷”、“白夷"、“伯夷”,有的误作“僰夷”,以致与白族混淆。清以来称为“摆夷”。另外,越南史籍称傣族为“哀牢”;缅甸史籍称傣族为“掸”;印度史籍称傣族为“阿洪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族分别命名,泰国、越南、柬埔寨称做泰(Thai),老挝称做老(Lao),缅甸称做掸(Shan),中国称做傣(Dai),印度称做阿洪(Ahom),但均自称Tai。

中国傣族按分布地区有傣泐、傣那、傣亚、傣绷、傣端等自称。西双版纳等地自称“傣泐”,德宏等地自称“傣那”,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称“傣亚”,瑞丽、陇川、耿马边境一线的自称“傣绷”,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汉族称傣泐为水傣,傣那为旱傣,傣亚为花腰傣。

扩展资料

书法:

傣文书法是以傣文字体为表观内容,以最初时的火炭笔、白泥巴笔以及后来的“列占”(铁锥笔)、蕨笔、钢笔和毛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

传统傣文书法有“多温暖斐”、“多勤搭毖”、“多法顸”、“多洛谷”、“多麻环折”、“多南帘夺”等六种书体,傣语把它们统称为“南赞贺折”,意即“六种技法”或“六大形式”。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境内新出现了“折篾形”、“猫闭眼形”、“方体形”、“叠压形”、“鸡爪形”、“卷首甩尾形”、“金藤绕圈形”、“金花吐丝形”等众多流派、风格各异的优秀傣文书体。

剪纸:

云南傣族地区的剪纸,一般多用于刺绣样稿以及装饰门楣、灯彩、旗幡和供品等。题材多是几何形纹和花草鸟兽。

纹样的特点多为满地底纹,以托出中心主花,刀法粗壮有力,构图丰满完整,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

傣族妇女的剪纸多以动、植物为题材。作品多为白象呈祥、孔雀开屏、虎啸山林、金鸡破晓、白鹤亮翅等,还有荷花、山茶、菊花等花卉为题材的剪纸。

参考资料:

-傣族

十六世纪中期,缅人的东吁王朝势力开始强大,先后灭了傣族的麓川(阿瓦)王国、兰纳王国、澜沧王国、勐泐王国、阿瑜陀耶王国。

十六世纪末,阿瑜陀耶的纳理逊王痛击缅人,脱离东吁王朝独立,将兰纳也收入阿瑜陀耶的属国;澜沧王国也宣布脱离东吁王朝;明朝则占领了原勐泐国及原麓川国的领土,在勐泐及麓川设置地方政权,任命当地傣族人头担任世袭土司。

十八世纪中后期,崛起的缅族贡榜王国兴兵入侵阿瑜陀耶王国、占领澜沧王国,傣族又陷入缅人的奴役统治。1767年,披耶郑信将军赶走缅军,在吞武里建都称王,建立“吞武里王国”。兰纳王国、澜沧王国也趁机脱离缅人独立。1782年,披耶却克里推翻吞武里政权,在曼谷建都称王,建立“暹罗王国”,并统一了吞武里王国、兰纳王国、澜沧王国等傣族政权。

十九世纪,傣族的阿萨姆王国因宗教冲突元气大伤,逐渐衰弱。1822年,缅人趁机出兵攻占阿萨姆王国,两年后,英国人又将缅人赶走,将阿萨姆收为自己的殖民地。1885年,英国征服缅人后,取代缅人将缅甸北部的傣族地区纳为自己的殖民地。1893年,法国击败暹罗,占领了暹罗的属国澜沧(此时已分裂为琅勃拉、万象、占巴塞三国)。

二十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企图统一傣族地区的暹罗王国与日本结盟,出兵占领缅甸北部的傣族地区。原澜沧琅勃拉王也利用日本势力,宣布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治下的傣族地区独立,建立寮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缅甸北部的傣族与缅甸南部的缅族联合组建了“缅甸联邦”,并由傣族贵族苏瑞泰出任缅甸联邦第一任总统;阿萨姆地区的傣族与印度一起从英国获得独立,成为印度的一个邦;原勐泐、麓川的傣族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统治,成立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各级地方自治政府;寮国因世界冷战爆发,成为东西两大阵营角力的场地;已改名为“泰国”的暹罗成了美国最主要的盟友,各领域得到一定的发展。

1、傣族(Dai nation)即“傣泰民族”,自称“dǎi”与“tài”之间的发音,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泰国和老挝的主体民族。

傣族源于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曾多次在云贵高原建立政权,后因中原王朝及其他民族的挤压,逐步向中南半岛及南亚次大陆迁徙,分布于泰国、老挝、缅甸、印度、越南、中国、柬埔寨等多个国家。

2、景颇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约12万。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县、潞西市、瑞丽市、盈江、梁河三县,少部分散居于其他州县。在中国景颇族聚集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是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陇川县被称为“中国目瑙纵歌之乡”。

3、阿昌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和贵州省。主要居住在德宏州的陇川县户撒和梁河县九保、囊宋三个阿昌族乡。潞西县江东乡高埂田和盈江、瑞丽有少量居住。使用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无文字,习用汉文和傣文。

4、纳西族(Naxi minority)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绝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其余分布在云南其他县市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西藏芒康县。

纳西族有本民族语言,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纳西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诗文、绘画、雕塑、乐舞艺术名扬古今中外。

纳西族中家族组织普遍存在,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泸沽湖地区纳日人(摩梭人)的亲族组织保持着比较古老的特征,纳西文化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5、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创建了灿烂的经济文化。

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扩展资料

傣族的发展:

元明时期,汉、傣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更加密切,特别是大量汉族人民迁居边疆,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科学在傣族地区广为传播,迅速促进了傣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元初的记载表明,当时德宏地区的傣族仍然使用奴隶从事劳动。

元明之际各地傣族地区先后进入了封建领主制社会,社会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铁器的使用已相当普遍。农作物亦增加了新的品种,棉花已经普遍种植。手工业也有新的发展,出现了珍贵的“干崖锦”、“丝幔帐”等优美的手工艺品。商业活跃,出现了车里等较大的商业城镇。

傣族地区地处边疆,在帝国主义的入侵当中首当其冲。帝国主义不仅进行经济侵略,大量掠夺资源、倾销商品,而且还进行政治、军事、文化侵略,派遣间谍、特务,借探险、考察、旅行、传教等名义,深入边疆地区,搜集情报,测绘地图,拉拢民族上层。

破坏民族关系,甚至进行赤裸裸的武装入侵。为了捍卫祖国领土,傣族和汉、景颇、佤等族人民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英、法帝国主义的侵略展开了多次武装斗争。

参考资料:

-傣族

参考资料:

-纳西族

参考资料:

-白族

参考资料:

-景颇族

参考资料:

-阿昌族

泰族与傣族是一个民族。

傣族,又称泰族、掸族等,民族语言为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族是泰国、老挝的主体民族,占泰国总人口的40%,傣族还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族分别命名,泰国、越南、柬埔寨称做泰,老挝称做老,缅甸称做掸,中国称做傣,印度称做阿洪,但均自称Tai 。

扩展资料:

中国傣族按分布地区有傣泐、傣那、傣亚、傣绷、傣端等自称。西双版纳等地自称“傣泐”,德宏等地自称“傣那”,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称“傣亚”,瑞丽、陇川、耿马边境一线的自称“傣绷”,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汉族称傣泐为水傣,傣那为旱傣,傣亚为花腰傣。

傣族的习俗:

傣族的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等。

关门节,傣语“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开门节,傣语称“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在这两个节日当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向佛像佛爷敬献美食、鲜花和钱币,在佛爷佛像前念经、滴水,以求佛赐福于人。

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还有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从周围的村寨汇集到花街。节日的花街热闹非凡,身着盛装的小卜少排成长队,款款走过花街,竞妆比美,风情无限;小伙子们则瞪大眼睛寻找意中人。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傣族

这两个族是同一个民族。

一般来说,中国的傣族和泰国的傣族人属于同一种族一般来说,傣族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哀牢族。他们建立了王国,这是大泰族历史上的第一个政权,还建立了中国历史书籍中记载的哀牢王国。接受汉朝统治后,吸收了中原王朝的先进文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南台市的傣族人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俗话说,中国历史上的政权也是傣族建立的,不过建立的三个国家对此一直在争论不休。后来,泰族开始大规模迁移到周边地区。蒙古军队得到政权后,骚乱引起的动荡加速了这一迁徙进程。

结果,更多的人移民到东南亚,他们与当地土著人民的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傣族,而那些留在中国的傣族则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样子。因此,中国的族群和泰国的泰国族群被认为是同一族群,因为在国际上泰国的影响力将他们称为泰国族群,但泰国人实际上混合了许多血统,而中国的傣族血统则相对更纯正一些。从侧面看,文字,语言和节日也证明两国确实是同一种族。泰国人和傣族都信奉南方的南传佛教,泰国人和傣族人都必须把头发剃掉,这种具有高度代表性的宗教和文化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两个民族的文字是从古代印度演变而来的写字的顺序都是从左到右书写,书写过程中没有标点符号。两种字体的形态结构不同,但是文字符号确实属于同一语言家族。都有泼水节这个节日,尽管当地名称不同,但这两个名称均来自古老的印度梵语,每年的4月13日至15日举行泼水节。在这一天,人们互相泼水表示祝福,他们都把泼水节定为新年。

我们中国是拥有56个少数民族的国家,而对于傣族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其实除了我们中国有待组织外,相信很多人知道泰国也是有傣族的。那么于是大家就想到,那么中国的傣族和泰国的傣族是不是属于同一个民族呢?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傣族和泰国的带组是属于同一个民族,除此之外,中国的傣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老挝的佬族和印度阿萨姆邦的阿萨姆族都属于傣泰民族。

傣族民族被认为是起源于中国历史上汉朝时期的衰牢人,他们建立了傣族民族历史上第一政权达光王国,也就是中国史书上记载的衰牢国。但是后来衰牢国归附了汉朝,于是汉朝在其地设立永昌郡进行统治。在接受了汉朝的统治之后,通过吸收了中原王朝先进的文明,傣族民族的文化发展获得了比较长足的进步。

到了后来,傣泰民族从13世纪开始大规模向周边地区迁徒,而蒙古大军征服大理王国和缅甸蒲甘王朝等政权之后,也就造成了大动乱又产生挤压效果,加速了这样的一个进程。于是更多的傣泰民族部落往东南亚地区迁移,他们和当地土著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住多的带大民族而留在中国的,就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傣族。

其实在诸多的傣泰民族中,最成功的无疑就是今天泰国的主体民族傣族了。因为他们在13世纪建立了大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素可泰王朝。后来先后建立了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今天的曼谷王朝,其实吞武里王朝的建立者郑信还是中国商人和当地傣族女子结婚所生之子。

所以对于中国的傣族和泰国的傣族也被认为是同一个民族,因为泰国的影响和国际影响力比较大,所以他们都称之为傣族,但是傣族实际上混入了大量的孟高棉人血统,而中国的傣族则相对来说傣泰民族血统更加的纯正一些。

傣族民俗传统艺术是什么?

傣戏。傣戏在保山是一种较为古老而又优美的民族珍稀剧种,它于清光绪年间从德宏盈江传入,主要流传于保山市的潞江坝、上江坝傣族聚居村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