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著名画家仇英简介,仇英作品《清明上河图》的特点是?
人物简介
仇英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约生于明弘治十一年左右(1498年,注:也有人认为是1509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存世画迹有《汉宫春晓图》、《桃园仙境图》、《赤壁图》、《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桃花源图》、《仙山楼阁图》、《莲溪渔隐图》、《桐阴清话轴》、《秋江待渡图》等。
仇英是明代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 ,亦称“天门四杰”。沈、文、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佐以诗句题跋,就画格而言,唐,仇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尽量少写文字,为的是不破坏画面美感。因此画史评价他为追求艺术境界的仙人。
仇英早年尝为漆工、画磁匠,并为人彩绘栋宇,后为文徵明所称誉而知名于时。后来仇英以卖画为生,周臣赏识其才华,便教他画画,仇英临摹宋人的画作,几乎可以乱真,例如《清明上河图》。仇英作品题材广泛,擅写人物、山水、车船、楼阁等,尤长仕女图,擅长界画。
仇英画迹流传不多,现传仇英作品,多为后世之模本,皆市井伪托之作。其作品有:《金谷园图》、《汉宫春晓图》、《右军洗砚》、《职贡图》、《文姬归汉图》、《柳塘渔艇》、《桃村草堂图》、《上林图》、《观瀑图》、《梅石抚琴图》、《秋江待渡图》、《九歌图》、《子虚上林二赋图》、《赤壁赋图》、《桃源仙境图》、《陆羽煎茶图》、《孤山高士图》、《王子献移竹图》、《修禊图》、《蕉阴结夏图》、《桐阴清话图》、《赵孟\写经换茶图》等。
生平介绍仇英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等题材,画法苍秀,构思巧妙,笔墨俊雅。他功力精湛,常临仿唐宋名家稿本,如《临宋人画册》和《临萧照高宗中兴瑞应图》,前册若与原作对照,几乎难辩真假。画法主要师承赵伯驹和南宋“院体”画,青绿山水 和人物故事画,形象精确,工细雅秀,色彩鲜艳,含蓄蕴藉,色调淡雅清丽,融入了文人画所崇尚的主题和笔墨情趣 。
仇英擅人物画,尤工仕女,重视对历史题材的刻画和描绘,吸收南宋马和之及元人技法,笔力刚健,特擅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至于发翠豪金,综丹缕素,精丽绝逸,无愧古人,尤善于用粗细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或圆转流畅,或顿挫劲利,既长设色,又善白描。人物造型准确,概括力强,形象秀美,线条流畅,有别于时流的板刻习气,直趋宋人室,对后来的尤求、禹之鼎以及清宫仕女画都有很大影响,成为时代仕女美的典范,后人评其工笔仕女,刻画细腻,神采飞动,精丽艳逸,为明代画坛之杰出者。传世作品有《竹林品古》、《汉宫春晓图》卷(配图为此画局部)、《供职图》等。
仇英的山水画师法赵伯驹、刘松年,发展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院体画”传统,综合融会前代各家之长,即保持工整精艳的古典传统,又融入了文雅清新的趣味,形成工而不板、研而不甜的新典范,还有一种水墨画,从李唐风格变化而来,有时作界画楼阁,尤为细密。常作上林图,人物、鸟兽、山林、台观、旗辇、军容,皆忆写古贤名笔,斟酌而成,可渭绘事之绝境,艺林之胜事。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对其评价说:仇英画“山石师王维,林木师李成,人物师吴元瑜,设色师赵伯驹,资诸家之长而浑合 之,种种臻妙”。
艺术成就仇英是明代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亦称“天门四杰”。沈、文、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佐以诗句题跋,就画格而言,唐,仇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仇英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太仓(今江苏太仓)人,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约生于明武宗正德四年左右(即1509年,又说约生于明弘治十一年左右,即1498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他出身工匠,早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徒而业画。初为漆工,曾师周臣学画,苦学成功,是人物、山水画的一位能手,文征明赞其为“异才”,连董其昌也称赞他“十洲为近代高手第一。”
仇英年轻时以善画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为文征明、唐寅所器重,又拜周臣门下学画,并曾在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中见识了大量古代名作,临摹创作了大量精品。他的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每幅画都是严谨周密、刻划入微。
仇英一生寿命短暂,只活了40多岁。
初为漆工,为人彩绘栋宇,有志丹青,周臣发现有异才,收为弟子教之,得文徵明称誉,知名于时。临摹唐宋名笔十分刻苦,规仿之迹自能乱真。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明画录》谓其:“发翠豪金,丝丹缕素,精丽艳逸,无惭古人。”画山水以青绿为多,细润明丽而风骨劲峭,董其昌称其”赵伯驹后身,即文(徵明)、沈(周)亦未尽其法”。偶作花鸟,亦清丽有逸致。晚年客于收藏家项元汴家,为之摹仿历代名迹。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为明代工笔之杰。传世作品有《桐阴清话图》轴,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 《右军书扇图》轴、《柳下眠琴图》轴现藏上海博物馆;《人物故事图册》《莲溪渔隐图》轴等藏故宫博物院;《捣衣图》轴、《松溪横笛图》轴藏南京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桃源仙境图》轴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煮茶论画图》卷藏吉林省博物馆;《清溪横笛图》轴藏四川大学博物馆;《秋江待渡图》《仙山楼阁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女名珠,号杜陵内史,亦擅画。据玉狮老人《读画辑略》谓,尝见其抚李公麟白描《群仙高会图》长卷,款题“仇珠”。
仇英,画师周臣,工山水,人物,女,而格力不逮。特工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至于发翠豪金,丝丹缕素,精丽艳逸,无愧古人。尝作上林图,人物,鸟兽,山林,台观,旗辇,军容,皆臆写古贤名笔,斟酌而成,可谓绘事之绝境,艺林之盛事也。董其昌题其仙弈图谓:“仇实父是赵伯驹身,即文,沈亦未尽其法。”洵非过誉。尤工女,神采生动,为明代工笔之城。正德十五年(一五二○)与文徵明合仿李公麟莲社图,藏故宫博物院。
仇英早年当过漆匠,并为人彩绘栋宇,后为文征明所称誉而知名于时。后来仇英以卖画为生,周臣赏识其才华,便教他画画,仇英临摹 宋朝 人的画作,几乎可以乱真,例如《清明上河图》。仇英作品题材广泛,擅写人物、山水、车船、楼阁等,尤长仕女图,擅长界画。
仇英年轻时以善画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为文征明、唐寅所器重,仇英的好友彭年记载:"十洲少既见赏于横翁(文征明)",又拜周臣门下学画,并曾在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中见识了大量古代名作,临摹创作了大量精品。他的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每幅画都是严谨周密、刻划入微。
艺术作品仇英画迹流传不多,现传仇英作品,都藏于中国和世界各大博物馆中,市场中的真迹寥寥无几。其作品有:
《金谷园图》
《汉宫春晓图》
《右军洗砚》
《职贡图》
《文姬归汉图》
《柳塘渔艇》
《桃村草堂图》
《上林图》
《观瀑图》
《梅石抚琴图》仇英画作
《秋江待渡图》
《九歌图》
《子虚止林二赋图》
《赤壁赋图》
《桃源仙境图》
《陆羽煎茶图》
《孤山高士图》
《王子献移竹图》
《郭子仪拜寿图》
《修禊图》
《蕉阴结夏图》
《桐阴清话图》
《桃园意境图》等。
香港长风2009年春季拍卖,仇英《文姬归汉长卷》成交价:112亿美元。此件作品为旅美著名收藏家王己千先生旧藏,为当今民间所藏仇英作品中难得一见巨制。经过激烈竞价,最终被香港一位实力强劲的藏家收入囊中。2012年,纽约苏富比拍买公司举行中国古代书画拍卖专场,重磅推出了藏于民间的一幅仇英《西园雅集图》,以5亿美元起拍,经过310轮叫价,最终以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的天价成交,刷新了仇英画作拍卖的世界纪录。北京翰海2010年于6月5日~7日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举行春季拍卖会,仇英《浮峦暖翠图》以728亿元成交。此作为仇英青绿山水珍品,流传有序,著录清晰,由海外征集回国内,一经露面即引起藏界瞩目。拍卖现场,仇英《浮峦暖翠图》以35亿元起拍,经过几轮千万阶梯的高幅加价,迅速升至5亿元,此时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场内的两三位藏家,叫价紧密,互不相让,全场的目光也随着藏家的举牌前后移动,最终经过数十回合的竞价,仇英《浮峦暖翠图》落定在728亿元。业内人士称,仇英《赤壁图》卷如果再次上拍的话,估价将超10亿,最终成交价或将达到30亿人民币。
艺术画作仇英擅人物画,尤工仕女,重视对历史题材的刻画和描绘,吸收南宋马和之及元人技法,笔力刚健,特擅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至于发翠豪金,综丹缕素,精丽绝逸,无愧古人,尤善于用粗细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或圆转流畅,或顿挫劲利,既长设色,又善白描。人物造型准确,概括力强,形象秀美,线条流畅,有别于时流的板刻习气,直趋宋人室,对后来的尤求、禹之鼎以及清宫仕女画都有很大影响,成为时代仕女美的典范,后人评其工笔仕女,刻画细腻,神采飞动, 精丽艳逸,为明代之杰出者。杰出作品有《人物故事图》、《汉宫春晓图》卷、《供职图》等。
仇英的山水画多学赵伯驹、刘松年,发展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院体画”传统,综合融会前代各家之长,即保持工整精艳的古典传统,又融入了文雅清新的趣味,形成工而不板、研而不甜的新典范,还有一种水墨画,从李唐风格变化而来,有时作界画楼阁,尤为细密。常作上林图,人物、鸟兽、山林、台观、旗辇、军容,皆忆写古贤名笔,斟酌而成,可渭绘事之绝境,艺林之胜事。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对其评价说:仇 英画“山石师王维,林木师李成,人物师吴元瑜,设色师赵伯驹,资诸家之长而浑合 之,种种臻妙”。
仇英曾作《郭子仪拜寿图》,该画为绢本,工笔重彩,绘郭子仪拜寿图,其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在明人绘画作品中极为罕见,画中山林台观,庭院房舍,人物鞍马,山石花草,繁复精湛,特别是人物线条流畅,神采生动逼真,该作品虽未见前款,但无论从丝绢材料,颜料,风格,人物场景布局都符合明代绘画特征,与仇英风格一致。
仇英流传作品较少,其中上海博物馆仅存有二十三幅,最具代表性的精品《剑阁图》,为仇英晚年时期客居于收藏家项元汴处摹仿历代名迹所绘,落笔乱真。图中连山险绝,崖立如劈,气势奔放,人马沿山腰行走,或隐或现,生动地描绘了蜀道行旅之难。北京故宫博物院更是藏品丰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山水》册为工笔重色人物仕女画。共十页,每页描写古代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故事。其中《竹院品古》,人物衣纹,略带战(颤)笔,仿周文矩法。《子路问津》、《琵琶行》、《明妃出塞》几幅,衣纹线条兼作兰叶描,布局、结构、树石等画法,全仿马和之。《贵妃晓妆》,《吹箫引凤》二图,仕女唐妆,形象秀丽,衣纹铁线描,细劲流畅,画法从五代、宋人传统发展而来。惟花鸟画传世真迹绝少,故宫收有一片双钩兰花散页,几乎成为孤本。国内其他博物馆也有一些作品收藏,如天津博物馆藏《桃源仙境图》,优美恬静的山川景色,点缀以人物,增添了布景用意之妙。
清明上河图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图》采用青绿重彩工笔,描绘了明代苏州热闹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风情,该画长达987米,高03米,画中人物超过2000个。天平山、运河、古城墙,当时苏州地区标志性建筑皆清晰可辨,整个画卷充满山清水绿之明媚。
仇本《清明上河图》流传有序,其艺术欣赏研究价值虽不能与张择端的宋本《清明上河图》相媲美,但在历代《清明上河图》摹本中属精品。据专家分析,仇英在创作该《清明上河图》时很可能参照了张择端的构图形式,但茶肆酒楼、装裱店、洗染坊细微处体现的则是江南水乡特有的生活情致,这当中包含艺术家的自身风格。
1945年伪满溥仪逃跑时共将包括《清明上河图》在内的多件文物弃置在沈阳机场。1950年,共有三幅《清明上河图》被送到辽宁省博物馆的前身东北博物馆,鉴定家杨仁恺除发现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外,还发现了仇本《清明上河图》。
以仇英名款出现的《清明上河图》有两本原藏于清内府,《石渠宝芨》初编著录一本原藏重华宫,落款“吴门仇英实父摹宋张择端笔”,本幅即为《石渠宝芨》所著录的。仇英与张择端一样,在他的《清明上河图》也表现了热闹纷扰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风情,场面宏大。画面真实地描述了城郊、城内、宫城在清明时节的不同景象。有荒凉的郊外、也有繁华的闹市;有乡间的草舍茅屋,清静的田间小路,也有布局典雅、华丽的宫城;有达官贵人在宫廷中尽情享乐的场面,也有农夫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场景。画面中共出现人物2012个,还有为数众多的车、船、动物等,其中人物高不盈寸,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身份、表情。此画虽曰摹本,但房屋结构,人物服饰,均已明显地呈现 明朝 的特点,它真实的向我们展示了明代江南一带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民俗等社会状况。为我们研究明代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此画本身也是一份极难得的风俗画杰作。
据专家分析,仇英在创作该《清明上河图》时很可能参照了张择端的构图形式,但茶肆酒楼、装裱店、洗染坊细微处体现的则是江南水乡特有的生活情致,这当中包含艺术家的自身风格。仇本《清明上河图》其艺术欣赏研究价值虽不能与张择端的宋本《清明上河图》相媲美,但在历代《清明上河图》摹本中属精品。
艺术风格仇英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界画,尤长于临摹。他功力精湛,以临仿唐宋名家稿本为多,如《临宋人画册》和《临萧照高宗中兴瑞应图》,前册若与原作对照,几乎难辩真假。画法主要师承赵伯驹和南宋“院体”画,青绿山水 和人物故事画,形象精确,工细雅秀,色彩鲜艳,含蓄蕴藉,色调淡雅清丽,融入了文人画所崇尚的主题和笔墨情趣 。
仇英擅人物画,尤工仕女,重视对历史题材的刻画和描绘,吸收南宋马和之及元人技法,笔力刚健,特擅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至于发翠豪金,综丹缕素,精丽绝逸,无愧古人,尤善于用粗细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或圆转流畅,或顿挫劲利,既长设色,又善白描。人物造型准确,概括力强,形象秀美,线条流畅,直趋宋人室,对后来的尤求、禹之鼎以及清宫仕女画都有很大影响,成为时代仕女美的典范,后人评其工笔仕女,刻画细腻,神采飞动, 精丽艳逸,为明代人物画之杰出者。杰出作品有《人物故事图》、《汉宫春晓图》卷、《供职图》等。
仇英流传作品较少,其中上海博物馆仅存有二十三幅,最具代表性的精品《剑阁图》,为仇英晚年客居于收藏家项元汴处摹仿历代名迹,落笔乱真。连山险绝,崖立如劈,气势奔放,人马沿山腰行走,或隐或现,生动地描绘了蜀道行旅之难。北京故宫博物院更是藏品丰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山水》册为工笔重色人物仕女画。共十页,每页描写古代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故事。
其中《竹院品古》,人物衣纹,略带战(颤)笔,仿周文矩法。《子路问津》、《琵琶行》、《明妃出塞》几幅,衣纹线条兼作兰叶描,布局、结构、树石等画法,全仿马和之。《贵妃晓妆》,《吹箫引凤》二图,仕女唐妆,形象秀丽,衣纹铁线描,细劲流畅,画法从五代、宋人传统发展而来。惟花鸟画传世真迹绝少,故宫收有一幅《双钩兰花》散页,几乎成为孤本。国内其他博物馆也有一些作品收藏,如天津博物馆藏《桃源仙境图》,优美恬静的山川景色,点缀以人物,增添了布景用意之妙。
戴进(1388-1462)明,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钱塘(今杭州)人。
沈周(1427-1509)明,字启南,号石田,自称白石翁,清河书画舫谓初号玉田翁。“明四家”。
吴伟(1459-1508)明,字士英,一作世英,江夏(今湖北武昌)人。
唐寅(1470-1523)明,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四家”。
文徵明(1470-1559)明,名壁或作璧,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四家”。
吕纪(1477-?)明,字廷振,一作廷孙,号乐愚,一作乐渔,鄞(今浙江宁波)人。擅花鸟。
陈淳(1482-1544)明,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山人,苏州(今江苏苏州)人。
仇英(1493-1560)字实父,太仓(今江苏太仓)人,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四家”。
徐渭(1521-1593)明,字文清,更字文长,号天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张宏(1577-1652)字君度,号鹤涧,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善画山水,笔力峭拔,墨色湿润。
蓝瑛(1585-1666)明,字田叔,号蜨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工书善画,长于山水、梅竹。
文彭(1498-1573)明,字寿承,号三桥,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长子。
周臣(?-1535)明,字舜卿,号东村,吴(今江苏苏州)人。山水师陈暹。
陈洪绶(1599-1652)明,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
董其昌(1555 - 1636)明,字玄宰,号思白。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
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既八大山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清四僧”。
第一代太祖朱元璋
第二代惠帝朱允炆,乃朱元璋长孙
第三代太宗(成祖)朱棣,乃朱元璋四子(庶出),朱允炆之叔
第四代仁宗朱高炽,乃朱棣长子
第五代宣宗朱瞻基,乃朱高炽长子
第六代英宗朱祁镇,乃朱瞻基长子
第七代代宗朱祁钰,乃朱瞻基次子(庶出),朱祁镇之弟(后英宗复位,代宗被废)
第八代宪宗朱见深,乃朱祁镇长子(庶出),朱祁钰从子
第九代孝宗朱祐樘,乃朱见深三子(庶出)
第十代武宗朱厚照,乃朱祐樘长子(武宗无嗣,乃由旁支皇室选择朱厚熜入继大统)
第十一代世宗朱厚熜,乃朱见深四子兴献王朱祐杬(庶出)之嫡长子,朱祐樘从子,朱厚照从弟
第十二代穆宗朱载垕,乃朱厚熜三子(庶出)
第十三代神宗朱翊钧,乃朱载垕三子(庶出)
第十四代光宗朱常洛,乃朱翊钧长子
第十五代熹宗朱由校,乃朱常洛长子(庶出)(熹宗死后无嗣,乃诏令五弟信王朱由检入继大统)
第十六代毅宗(思宗)朱由检,乃朱常洛五子(庶出)(毅宗死后,明朝覆灭,宗室乃于南方割据)
第十七代安宗(质宗)朱由崧,乃朱翊钧三子福恭王朱常洵(庶出)嫡子,朱由校从弟,朱由检从兄(安宗被清军所俘,群臣乃先后拥立鲁王朱以海,韩王朱本铉监国,郑芝龙在福建拥立唐王朱聿键)
第十八代绍宗朱聿键,乃朱元璋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庶出)八世孙,唐端王朱硕熿之长孙,朱由检族叔(绍宗死后,福建群臣拥立朱聿鐭,然而一月就被清军灭亡,乃拥立桂王朱由榔)
第十九代昭宗朱由榔,乃朱翊钧七子桂端王朱常瀛(庶出)四子(昭宗死后,明朝再无皇帝,1684年康熙攻占台湾后,最后一个监国投海自尽,明朝遂彻底灭亡)
今天,校易搜带给你一篇
明朝锦衣卫作为一个特务机构,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除了锦衣卫,明朝还有三个专门机构。每次Twi骑马出去,世界都陷入混乱。四大特务机关执政时期,从首相到普通百姓,几乎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如果有人稍有违抗他们的命令,就会面临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
这四个特务机关“巡天”,经常抓人,到处巡逻,使整个明朝笼罩在恐怖的阴影中。
这里,先说锦衣卫。
皇家卫队,原为军事机构。明朝初期,军事制度比较简单。基本单位是“卫生所”和“保健所”,北京下辖约48个卫生所。为了进一步改革保安制度,朱元璋设立了12个亲军警卫,其中“锦衣卫”是最重要的一个。掌管锦衣卫的统帅通常是皇帝身边的亲信武将,宦官很少担任此职。
锦衣卫的主要职责是“直接赶走锦衣卫,盘查逮捕”,也就是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是锦衣卫,负责展览仪式,管理锦衣卫,跟随皇帝视察。其实这支锦衣卫和传统的锦衣卫没什么区别。虽然也叫“将军”,但他们通常只负责站在皇宫里,传达皇帝的命令,有时甚至还要做安保工作。
不过,这些保安也不是闲人。他们通常又高又大,声音很大。单从外观来看,就充满了威慑力。
其余禁卫军主要负责“缉捕、巡逻”,这也是禁卫军区别于历代的特点。
起初,朱元璋创立锦衣卫主要是为了礼仪,但由于他后来滥杀无辜,认为大理寺、都察院、刑部等司法机构不方便使用,就直接提升锦衣卫的职能,使其成为皇帝的私人警察。南北司是负责刑事案件的保安组织,其中北镇司负责皇帝指定的案件。
北镇代表有独立的监狱,可以自行审讯、逮捕和处决。北部和南部城镇有五个保健中心,由副大使领导。称为千户、百户、将军旗、小旗,普通士兵称为力士、上尉。莱克丝和一名上尉正在执行一项名为“Tiki”的逮捕任务。据记载,缇数最多可达六万,最少可达一千。
锦衣卫的官办学校,一般都是挑选体魄强健,没有不良嗜好的人才。之后需要凭借自身的资历和能力一步步晋升。但值得一提的是,锦衣卫的官职是可以继承的。
朱元璋出身贫寒。他通过战斗夺取了王位。后来,朱棣强行带走了他的侄子。所以,无论是因为明朝皇室的特殊性,还是朱蒂夺取皇位的企图,明朝皇帝在维护皇权方面都有着天然的警惕性。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时期锦衣卫的“缉捕”职能无限扩大。
而强大的锦衣卫更是肆无忌惮地凭借手中的权力制造事端,铲除异己,从而实现自己的升迁野心。如明代成祖时期的济钢,明代吴宗时期的钱宁等。不过最臭名昭著的还是北镇政府,其独立监狱关押了无数无辜百姓,很多忠臣死于锦衣卫的酷刑之下。
但是,想想这种恐怖的气氛和武则天短暂的出场不同,明朝几乎是连绵不断的,这是极其可怕的。不受控制的狩猎使皇帝和官员、人民和军队彼此分离。
后来甚至有人评论说,明帝国的灭亡不是因为土匪,而是因为工厂守卫。
相传有个开国大臣叫宋濂,为人忠厚。他虽然老了,但总能为朱元璋排忧解难。上次打官司,可能是因为宋濂年纪大了,经常早起,身体有点虚弱。于是,他随口写了一句诗:“四面鼓在打衣,午门前来不及出现。什么时候能听到田园诗般的音乐,然后睡到世界成熟?”
第二天,朱元璋上朝,遇到宋濂,问道:“我昨天写的那首诗确实不错,但我想你平日不会太晚吧。你不妨改成“悲伤”。宋濂听了,连忙下拜致歉。这时候宰相因为疲劳而叹气,第二天就传到皇帝耳朵里了。可见当时锦衣卫的实力确实很大。
此外,锦衣卫还有另一个职能,——“掌管朝廷”。简而言之,这是皇帝对士大夫的拷问。
如果一个官员激怒了皇帝,他会得到法院的命令。惩戒官必须脱下制服,双手反绑在背后,然后押送到午门行刑。在行刑点,监工李四把太监和锦衣卫的命令打印出来,让他们左右站立,而被处罚的官员则被裹在大布袋里。一声令下,棍子雨点般打在受害者屁股上。
刽子手通常是锦衣卫队长。因为这些人都经过了严格的训练,能够根据锦衣卫司令和礼仪太监的建议,准确掌控刽子手的生死。如果两个人的脚是张开的,就说明犯人需要活着。如果两个人的脚趾向内移动,说明犯人九死一生。
朝廷的刑罚对士大夫的精神和身体伤害很大,但因为皇帝特别喜欢这种刑罚,锦衣卫也很喜欢。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东方工厂。
明朝除了锦衣卫,还有两个特务机关,分别是东昌和西昌。东方工厂最初是由朱棣建立的。起初,它发动了一场“攻坚战”,抓住了侄子的善良。此后,他虽然实现了登基的愿望,但总是担心自己会失去权力。
朱棣的担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文健皇帝没死的谣言甚嚣尘上;
第二,朝鲜部长不太支持他。
当时,皇家卫队位于宫殿之外,并不总能满足朱棣的需求。因此,为了稳固皇权,朱棣开始建立只为皇帝服务的专制制度。起初朱棣掌权时,宦官立下大功,如郑和、道衍等人。所以在朱蒂看来,宦官是一个可靠的群体。况且这些太监大多住在宫里,便于皇帝差遣。
所以明朝迁都北京后,朱棣建立了一个以太监为首的侦探社。因为这个机构位于东安门以北,所以也叫董厂。
工厂的主要功能是“访乱论恶”。并拥有皇家卫队的权力”。起初,东厂只负责逮捕罪犯,没有审判的权利,它逮捕的罪犯一般都交给韦锦益北部的傅斯。但在明末,东昌也有了独立的监狱。东东厂的领导是东东厂的掌印太监,常被称为厂长、老板,仅次于李四的掌印太监。
另外东厂有1000户,100户,几个主管,工头,公司房。其中,调查负责人是范主任,也叫档案员,范主任也叫“范子”。
东方工厂负责广泛的侦查工作。北镇伏羲审判累犯,法院审理这个大案。东部的工厂必须派人监听。在朝廷的每一个衙门,都有东厂的工作人员值班监视官员。一些重要的文件,如军部的《边民报》、《池塘报》,需要东厂人员核对。甚至老百姓生活的价格,比如油、盐、酱、醋、茶等。已被东厂列入检查范围。
锦衣卫需要通过奏章向皇帝汇报,但东厂可以直接向皇帝汇报,
东昌大厦的设计很宏伟。大厅左侧供奉岳飞雕像,右侧镌刻胰盒故事。以前东厂主的牌位需要供奉在西侧的祠堂里,甚至在祠堂前还建了一座“不死”牌坊。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东方工厂做的远不是这些家具。东昌番子虽然整天呆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却并不为朝廷效力。他们经常指责罗志,诬陷人民,并试图向他们勒索金钱。明朝中后期,东昌的侦查力量进一步扩大,甚至在遥远的国家也出现了东昌人。
东厂虽然比锦衣卫成立的晚,但地位却是后来居上。这主要是因为东厂老板与皇帝关系密切,住在皇宫里,很容易取得皇帝的信任。因此,东昌和韦锦益逐渐成了隶属关系。可以说,在宦官当道的年代,锦衣卫司令见了东厂老板,都得跪下磕头。
说到东方工厂,我们来说说西方工厂。
西方工厂在历史上的存在时间很短,它的建立与成化时期的一些私秘案件密切相关。相传明朝献帝年间,北京发生了一起“狐妖夜来”的悬案,之后又发生了一起蛊惑人心的事情。
在当时,这种邪恶的制度赢得了朝鲜许多宦官的支持。虽然这些人最后都被锦衣卫抓住了,但显然宗觉得自己缺乏调查权。于是,他命令随行的太监知望出去打探消息。然而,知望借此机会到处捕风捉影,收集了许多所谓的“秘密”。
宗把这些事情汇报了以后,显然觉得这个消息很有价值,对的办事能力很满意,就吩咐他继续办下去。几个月后,宪宗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宫廷机构——西昌,任命知望为首领。西厂的士官主要从警卫部队选拔,选拔的人需要自己的部下。仅仅几个月后,西部工厂的员工数量就超过了东部工厂。
起初建立西厂的初衷是想向皇帝讨教。然而,作为一个领导者,知望把这当作通往更高职位的捷径。他尽力构造大案要案。办案速度、涉案人数、涉案人数远超东昌和韦锦益。
此外,西昌还建立了全国性的侦探网络,主要打击北京内外的官员。
如果有官员被怀疑,西厂的工作人员会直接逮捕他,不需要经过皇帝的同意。之后自然是折磨,想办法把事情搞大。此外,西厂还密切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如果有人行为不端,马上会被西方工厂当作魔鬼犯罪处理。短短五个月,西方工厂让整个国家陷入险境,甚至逼迫朝廷官员联名上书。
当时,以鲁尚为首的侍郎联名上书,严肃陈述西方工厂造成的危害,并一一列举知望的罪行。宗庆后看了报纸后显然很震惊。他下令撤销西厂,解雇员工。但失去西厂后,宪宗觉得有点不安全,于是在戴进等奸臣上书吹捧知望后,恢复了西厂。
从废到升只需要一个月。知望复职后,案件处理变得更加严厉,而吹捧他的戴进也得到了提拔。在接下来的五年里,知望接连处理了无数“骇人听闻的案件”。他清除了仲翔和鲁尚等大臣,他的权力达到了顶峰。
后来,知望权力的过度扩张引起了唐宪宗的警惕。他最后被调离北京,然后西厂解散。
最后,这是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办公工厂。
明武宗在位后,大宦官刘瑾上台,不仅使宦官势力死灰复燃,还重新开放了以前的西厂。
此时刘瑾掌管东西厂,但他们并不合作,而是争权夺利。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刘进在他的直接领导下秘密成立了办公工厂。该组织的职能与东西厂相同,但调查范围显然更大,因为就连东西厂、锦衣卫等间谍机构也受到它的严密监视。
在此期间,明朝见证了四种特殊制度的并存。直到刘瑾倒台,吴宗才取消了内厂和西厂。综上所述,厂子是李四时期由宦官管理的宦官机构,而禁卫则是指挥官管理的军事机构。厂里的一些官员,比如公务员、官员,都是从锦衣卫调过来的。
可见,厂子和禁卫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两者都被视为明朝皇权的重要支柱,受到高度重视。厂卫制度是皇帝为维护自己的统治而采取的个人政治措施。它最大的功能就是让法院官员处于持续的监视恐慌中。任何看似“不诚实”的言行都可能导致难以预料的恐怖后果,因此法院官员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两个极端相遇,这些特务凭借特权杀死了忠良,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在明朝200多年的历史中,东西厂、锦衣卫、内厂这四大特务机构,一直扮演着非常特殊的角色。他们奉王命,却被太监捆绑;他们在加强皇权方面成绩斐然,但却因倚重权力而声名狼藉;他们试图捍卫明朝的政权,但却为它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因此,明代这四大特务机构的功过值得后人深思。
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有很多,如1、宋濂(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以散文创作闻名。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为太子朱标讲经)2、刘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博通经史,比之诸葛亮)3、高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才华横溢,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赞誉他“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4、归有光(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5、解缙(明朝三才子之一,自幼颖悟绝人,他写的文章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其擅长狂草,曾主持编纂《永乐大典》)6、徐渭(明朝三才子之一,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7、杨慎(明朝三才子之首,博览群书,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8、谢一夔(明朝状元,一生著述颇丰,有《宋元通鉴纲目》、《续资治通鉴纲目》等史书及《古源集》(《谢文庄公集》)、《东藩唱和集》等传世。9、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裔。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著作有《水浒传》)10、唐寅(在绘画、书法、诗文上都有极高的造诣。绘画上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征明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以才情取胜)11、文征明(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其与沈周共创“吴派”。)12、徐祯卿(以诗歌名满士林,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13、祝枝山(专攻书法,亦善诗文。尤以草书成就为最)14、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著作有《西游记》等等,这些都非常有名。
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
永乐剑创造于1420年,是我国永乐大帝时期预制的用剑,其曾作为国礼赠送给西藏活佛的珍品。当时由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之时被掠夺走。英国皇家军械局博物馆在1991年出资十万英镑购入一把命名为"永乐剑"的艺术收藏品,并被誉为英国皇家军械局博物馆古兵收藏品之首。
永乐宝剑全长903厘米,刃长762厘米。剑刃为铁质,采用大马士革钢制法,剑饰极尽奢华,剑外体通身包裹金银,大量使用镂空雕刻与錾刻等制作工艺,剑鞘内层为木制,部分为皮革制。可以说,这把剑体现了明代皇家刀剑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是中国古代刀剑制作的代表作之一。
国外学者在研究该剑后推测,该剑应为洪武或永乐时期,明廷给西藏某位高僧的赐封。宝剑作为佛教最主要的法器之一,是智慧的象征,是断灭愚痴和障蔽的觉识之物,被包括在转轮王的"七近宝"中,同时也与文殊菩萨有者密切的关联,明王朝在当时被视为汉人复兴的重要时代,它从建立之初就是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永乐时期,其统治力度有增无减,"永乐宝剑"就在这种极具权力的背景下被制造出来,并且被极大地赋予了权力和力量的象征。
作为永乐皇帝送给西藏寺庙一位大活佛的礼物,永乐剑是一件杰出的艺术品。铁鎏金剑柄和其他鎏金装具上有精美的明式装饰和佛教纹饰,带有浓厚的西藏风格。
永乐剑的外装有厚重黄金,剑格浮雕藏传佛教神兽护法“琼”的图案,双眼镶嵌宝石。此神兽早期表现为金翅大鹏,明代演化为狮子形象。浮雕剑首直接套接在剑柄上。覆盖黑色的皮质剑鞘整体封边,藏语称“曲扎”,在高级别藏刀中颇为流行,但如此精致者未尝得见。
永乐皇帝的宝剑,本身强烈带有蒙古,波斯,萨珊的风格,和宋以来的传统剑式样貌不同;定陵出土的万历宝剑也带有浓重的西式风格。不过考虑到唐刀也有部分要素源自萨珊王朝,也有突厥刀剑的因素,可以说明朝的这口宝剑确实带有多种不同风格的古风。
10万英镑在1991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但大家看完本文后一定觉得对永乐剑根本不值一提,金钱不是衡量文物价值的唯一标准,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永乐剑是无价之宝,是古代中国人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也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希望它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明代文人画代表——沈周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亦作玉田翁,人称白石先生,是明代中期的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他生于1427年,卒于1509年,苏州人。沈家世代隐居吴门,居苏州相城。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亲恒吉,又是杜琼的学生,书画乃家学渊源。父亲、伯父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沈周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视恶浊的政治现实,一生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他学识渊博,富于收藏。交游甚广,极受众望,平时平和近人,要书求画者“屦满户外”,“贩夫牧竖”向他求画,从不拒绝。甚至有人作他的赝品,求为题款,他也欣然应允。有曹太守其人,新屋落成欲图其楹庑,搜罗画家,沈周亦在其中,隶往摄之,沈周曰:“毋惊老母,旦夕往画不敢后”客人颇不平曰:“太守不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渴贵游可勿往。”沈周答曰:“往役义也,岂有贱哉?谒而求免,乃贱耳。”沈周的书画流传很广,真伪混杂,较难分辨。文征明因此称他为飘然世外的“神仙中人”。
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书法师黄庭坚,绘画造诣尤深,兼工山水、花鸟,也能画人物,以山水和花鸟成就突出。所作山水画,有的是描写高山大川,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而大多数作品则是描写南方山水及园林景物,表现了当时文人生活的幽闲意趣。在绘画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来博取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成一家。沈周早年多作小幅,40岁以后始拓大幅,中年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晚岁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强。
沈周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在师法宋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沈周的代表作品现在多藏于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藏有精美作品,重要的有《仿董巨山水图》轴(作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沧州趣图》卷、《卒夷图》、《墨菜图》(这两幅原为册页,后合装成卷)、《卧游图》等。南京博物院也藏有几幅沈周精品,其中有《东庄图》、《牡丹》轴,此画作于1506年,当时沈周已81岁。辽宁博物馆藏有两幅沈周的杰作,一幅是《盆菊幽赏图》卷,画面中树石茅亭,亭中饮酒赏菊者三人,意态优闲,布势疏朗,景物宜人。另一幅是《烟江叠嶂图》卷,作于正德二年(1507年),笔墨之运用,随心所欲,满纸烟恋,诚属沈周82岁晚年杰作。
此外,台湾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幅沈周极有名的《庐山高图》轴。如能亲眼观赏到这些作品,既可得到极佳的艺术享受,又能了解沈周的作画特点,有助于分辨真伪。
文征明(1470—1559年)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画史上将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在当世他的名气极大,号称“文笔遍天下”。文征明初名壁,一字征仲,号衡山,江苏长洲(苏州)人。为吴派中的第二位大家。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从正德(武宗朱厚照)到嘉靖(世宗朱厚焊)年间,据《吴门画史》一书统计,吴派画家共有876人。他们有的根本不想做官,有的想做官而碰了壁,(如文征明一度入京做官,结果很不愉快),多过着高洁的生
明朝著名画家仇英简介,仇英作品《清明上河图》的特点是?
本文2023-11-02 05:42:5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92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