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康氏寻根之六《辈分寻宗 》
中华民俗文化底蕴深厚,人的姓名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意义。古人起名重义、重内涵,但更重辈分、重长幼之别,数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
一个宗族中,辈分有字谱,辈分字谱又称昭穆、字派、行派,用以表明是同宗亲属,以及在家族中的世系关系、血系秩序。
人的辈分体现在人名之中。一般来说,辈分字多数放在姓之后、名之前,也有把辈分字放在名之后的。如康有为、康有成,有是辈分字,为、成是名;陈明仁、陈德仁,仁是辈分,明、德是名。
人名中辈分字谱用字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体现美德或吉祥的字,如:德、仁、明、孝、福、禄、吉、祥、贤等;
二是希望宗族延续和昌盛的字,如:永、传、昌、盛、兴、延、继、承等;
三是怀念先祖和歌颂皇天恩德的字,如:泽、祖、显、荣、恩、锡、启、先等。
宗谱的辈分用字在家谱中非常重要,一般由家庭中的某位德高望重的人制订,按照五常一轮编成四个字或五个字一句的吉祥话,有的还将其写成诗。
如河南省汝州市《康氏家谱》辈字顺序是: “永悌文尽忠,贤才德建庭,荣华富贵长,仁 义礼智信"。湖北《汪氏宗谱》的辈分字谱是“正大光明,成先于后,世泽延长,齐家有猷”。
有了辈分字谱,按同一年代字谱向上叙,便可追溯到自己姓氏的同宗族人了。
汉人重宗族排字辈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满人入关后,还影响了清朝皇室和满人。
满清入关前满人命名不排字辈,但从康熙皇帝起,满族人开始学习汉民,也开始采用排列字辈来命名了。康熙皇帝就钦定皇子第一个字皆用“胤”字,第二字皆用“示”(礻)旁;皇孙第一字皆用“弘”字,第二字皆用“日”旁。如康熙后的雍正帝名字为爱新觉罗•胤禛(胤为辈分,禛为名),乾隆帝名字为爱新觉罗•弘历(弘为辈分,历为名,历繁体字为历)。
到了乾隆,他在弘字辈分后面,亲选了“永、绵、奕、载”四个字作为辈分字传承;
到了道光,他在载字辈分下,亲选了“溥、毓、恒、启”四字作为辈分字传承;
到了咸丰,他在启字辈分下,亲选了“焘、闿、增、祺”四字作为辈分字传承。
所以,清代从雍正开始,皇族的辈分用字依次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清皇室这些辈分字按照清朝体制,“只有近支宗室,才能依此命名,其支派稍远者,命名即不得依此行辈”。
由此看来,我们现代后人各支寻宗,无论汉人还是满人,辈分字谱便是我们寻找根系祖宗的重要依据了。
康氏族谱序
康自句须公出宰匡邑,以邑为氏,匡固其本姓也。历世至宋,因避太祖圣讳, 乃易匡为康、为方、为王者不一。派别支分,星零棋布。几有茫乎不可辨别之感。则是句须公下断自纲公,为一世,纲生二子:曰衎,曰衡。分为 两大支,从源溯流,远有所考,近有所稽,详别世行,无使紊也;分析里居,无所遗也;簪 缨备录,纪其盛也。虽曰谱略,作者得是谱而三分之,其明辨康、方、王三姓本属一脉所出,并非各有所祖,几千年以来如一家,希后世子孙切记斯言可也。
江西安福-湖南新化-四川资阳-康氏资料----康纪明
康氏族谱原序
原作者: 康纪明\匡修思改
吾族由句须公而下,代有显者。历世至通,仕汉为丹阳令。丹阳即楚所谓金陵 也,遂家焉。峤为太原丞,至崧,赘居东海。丞生纲,为东海太守。纲生尚书令衎,丞相乐 安侯衡。衎生郎中令成,衡生弘文馆学士咸。祖孙父子子兄弟显于汉室,家声丕振。自成至通判陇西,又居长安至超,复归金陵。 至胄,始由金陵仕。唐贞观时,为吉州别驾,遂家太和祁州匡家坊。胄实为太和匡氏初祖。 生二子,曰琬,曰珏,十传而为十七客都使(珣),乃徙安城蒙潭之阳丘。避宋太祖讳,易匡为康。 吾安成之有康姓,盖自十七客都使始也,毂之后屡传至,又迁太和之仁善乡,为南唐蕲州刺史。 稠公亦易匡为康,生宣,居深溪。宣之后,至伯瑀,生克俊,由太和县前A徙太 和仙槎乡之前溪。宣之后徙庐陵麻州富田, 又易匡为王,是为别驾胄公裔,与吾阳丘之康,称为亲派者也。他如河洛参军事珌,则自豫州移宜春,生三子,曰义、曰合、曰索。义自宜春始入太和千秋乡之破溪,为兴公始祖。合徙虔州,如兴国、蓝田、西禅巷,又以方为 氏。索 徙太和云亭乡,又以为王氏,悉属丞相衡之裔。与吾辈祖尚书令衎之裔并为兄弟之派。
胄公长子琬之后徙丰城新乐乡蒙潭,曰阳丘,曰石浦,曰石门,皆是蒙潭也。且观吾祖吉 州别驾胄公其乡贯犹称本音,匡氏门中,或称匡山堂上,数百年尚未之改。洵为的据,若吾 安城初祖为十七客,即古十七郎之谓。都使,即古切度使,按察使之谓。盖初祖当以知安福州,历转袁州路都使,都使固官名也,子孙之不考者,乃妄称吾祖为客都使。 嗟乎,世远年湮,典籍半没,承讹袭舛,诸如此类,可深叹哉。姑及无旁引,即吾阳丘之 谱,曾修于嵩甫公庄,与可成公圭,印给四十八部,寻罹兵燹,无有存者。后水口雍公熙荟 集残,即弗克大合,亦尝竭蹶为家谱,计尚遗二十世寀,三世灞未。而谓都使公生子五文或成挂漏,赖有太和兴公挟册来蒙议修通谱,查据旧本,然后及知都使 公实生寀,寀实生灞,灞生五文。祖祢无紊,昭穆无阙。兹还非我祖在天之精神托于兴公以谕我千百祀之子孙于不替者哉。 五文伯仲世居阳丘,所居有上中下三院,文举之后,为许析居平垣围曰下院,即今蒙潭山者 是也。其派系备载通谱,迄今上下
两团,世次昭穆从来不爽。独怪通谱于四文子孙略而不备,当兴 公来蒙时,A会未遍,宗盟亦由之弗洽,我太爷三泉公数载感慨,因忆学博,雍公身为弟子 员时,汲汲于家谱之修,以前追庄、圭、后契仁、兴,油然亲睦之衷,如吾太祖独不可缵而承这乎?是为序。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湖广填四川”的故事,一直以为自已的祖上是明未清初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移来四川的。出于好奇,经常在网上查找湖北麻城县孝感乡的情况,同时也找康氏族谱,想更多的了解相关情况。康姓为全国第七十五大姓,但在网上,很少见到康姓族谱的资料,很是遗憾。前不久,终于在老家查找到了已残损的家谱,才知道祖上是从湖南宝庆府新化县石马山(现涟源市石马山镇)都迁到四川资阳的。现将自己收集到的族谱的内容公布于此,以方便康姓本家人了解情况。
寻根问祖,是人之常情,我们的后人也会象我们今天一样地问起自己的祖先,想更多地了解先人的奋斗史。在此,我建议康氏宗亲行动起来,积极收集康氏家族发展史上的重要资料,特别是家谱等资料,在资料较为丰富的时候,能在网上建立一个“中华康氏家族网”。以此告慰康氏家族老祖先们的在天之灵,为我辈宗亲加强联系,互助共荣,为后世子孙了解先人历史,继承先人遗志,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建立一个良好信息平台。有志于创建“中华康氏家族网”者,请与我联系。我的QQ号为:511128010
康氏族谱序
康自句须公出宰匡邑,以邑为氏,匡固其本姓也。历世至宋,因避太祖圣讳,乃易匡为康、为方、为王者不一。派别支分,星零棋布。几有茫乎不可辨别之感。则是句须公下断自纲公,为一世,纲生二子:曰衎,曰衡。分为两大支,从源溯流,远有所考,近有所稽,详别世行,无使紊也;分析里居,无所遗也;簪缨备录,纪其盛也。虽曰谱略,作者得是谱而三分之,其明辨康、方、王三姓本属一脉所出,并非各有所祖,几千年以来如一家,希后世子孙切记斯言可也。
四十七世嗣孙曾诏字廷命号克庵 拜撰
由湖南迁至四川资阳之康氏班辈排法
康氏四次修谱后所议班辈录后:
福(富)友华祥瑞 ,万廷显正世天(仁)兴;
光明历代朝纲纪,忠厚钦承兆凤麟;
寿安锡庆敦洪绪,佐运和宣启俊英;
盛会荣昌襄上益,简修纯萃殿嘉基。
以上共五十六世,如班辈排完,又可到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再造此志
资阳之康氏
康氏自我祖南八公由江西迁湖广之麻城县孝感乡,支派繁衍。在清初我始祖世祀公迁来四川资阳东乡尚义甲地名凉水井立宅居住,世祀公二子曰仁兴公,曰天星公。仁兴公支派即今安岳县各乡居住者是。天星公支派分居成都、简阳、资阳、资中、内江、泸县、宜宾等地。天兴公生三子,长日兴榜,次曰兴贵,季曰兴富。兴榜公之后裔住今之梨子坝、陈家沟。兴贵公之后裔住高屋基、矮屋基、 潭塆。兴富公之后裔住龙滩子、雷公庙、凉水井。支派繁衍,因族谱簿残缺,其详不能尽书,俟以后寻得完全者再行补充可也。
康氏族谱世系序
康姓自赵宋同光时,其鼻祖南八公由豫章徙楚潭州之上湘,其子发诏,生和仲政仲明仲布处大湖南北难以悉数。其六世福一福二福三兄弟居址悉属本邑石马乡之温塘陂头村。发诏长子春发迁汉常等处,次湖发留事先人神主。三桂发,迁新安等处。福一祖迁本里之户长山急救岩,福二祖迁太阳乡之龙潭。兹将各祖分支居住地名载于后:祁州三支,蒙潭二十支,洽水四支,高陂十一支,滩头十二支,桐木四支,黄陂三支,湖坊七支,中院六支,印溪二支,深溪九支,前溪七支,县前二支,槎溪一支,麻州十七支,富田三十四支,灌溪六十七支,剡溪二支,垇上四支,下山四支,值下二支,丰城二十五支,文溪十二支,蓝田三支,杬溪四支。
[康] 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金人姓氏纳剌曰康。
老姓包括:赫舍理氏、纳喇氏、额尔赫氏、喀尔拉氏、康锡哩氏、康仪理氏,以及加入满族的瑚尔拉斯氏(达斡尔族)、胡尔噶氏(锡伯族)、康氏(汉族、朝鲜族)等。
满 族 家 谱
满族八旗姓氏及分布
哨子河乡曹氏(索绰罗氏)。长白山五道沟人(按祭祀时供五个香碟,族人自行断定 ,并 无其他依据。其他姓氏的几道沟之说,也同此),镶红旗,其京始祖(即在北京的始祖) 松吾突,为一等轻车都尉。1644年(康熙三年)自北京拨入岫岩防御。曹氏行辈由京排列为 二十八字诗:“松舒坦哈满额春、文麟昌瑞玉珠珍、祥光景泰承华宝、德盛材奎凤图斌”。
哨子河乡汪氏(完颜氏)。镶蓝旗,完颜部后裔。祖先曾在铁岭范河南居住。来岫后先择城 南蓝旗营居住多年,后移居城东南陡沟子居住,又移居孤家子,最后落户于哨子河西蓝旗屯 ,子孙世居。自第八代行辈排二十字诗为:“舒毓逢盛世、振作兆天庭、国庆昭文运、延鸿 景福长”。
哨子河乡白氏。正黄旗。京始祖崇厄力,为护军校。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驻防来岫岩。 自第十二代行辈排二十字诗为:“国锡恩承厚、家兴庆有余、平安生盛世、作善学古人”。
哨子河乡赵氏。长白山四道沟人,正黄旗。初来落户在岫岩镇火神庙胡同,后移居哨子河松 树沟,自六世祖起行辈排二十字诗为:“廷瑞永连恩,万国景荣振,玉殿明安俊,福禄海成 云”。 大房身乡蔡氏(萨嘛喇氏)。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由北京拨至凤凰城驻防,镶蓝旗。
红旗营子乡傅氏(富察氏)。长白山二道沟人,正红旗。始祖三泰为京都文职笔帖式。1687 年(康熙二十六年)拨驻开原,同年又拨往岫岩。自第八代起行辈排二十字诗为:“文景德 贵(瑞)延、绍兴继世长、承伯显耀作、肇起振春光”。
哈达碑镇赵氏(伊尔根觉罗氏)。长白山六道沟人,镶黄旗。初来落户在雅河,又从雅河分 到前营镇燕窝一支,庄河一支,哈达碑镇徐家堡子一支。徐家堡子一支是1748年(乾隆十 三年)买地落户的。
哈达碑镇满氏。长白山三道沟人,镶蓝旗。从长白山出山时弟兄五个,来岫岩两个,一支落 户到哈达碑镇满家堡子,另一支落到哈达碑镇沟汤。
汤沟镇赫氏(赫舍里氏)。赫舍里氏因为族大分康、赫、张三姓。康姓为正黄旗,赫、张两 姓为正白旗。自1877年(光绪三年)订下行辈排二十八字诗为:“德承吉林贵崇荣、英明景 令乐辅清、忠良维国安全志、世守纯贞保泰平”。
偏岭镇关氏(瓜尔佳氏)。原居长白山西东北浑河。1651年(顺治八年)由北京拨至岫岩。 1924年(民国十二年)冬,编行辈排十四字诗为:“双安永庆德增久、先世昌荣福临长”。
杨家堡镇杨氏(易穆查氏)。辽东旧族,渤海国后裔,正黄旗。三世祖黑色携侄子黄毛来岫 岩,住在县城西门里道北。
杨家堡镇齐氏(喜塔喇氏)。齐氏祖居北京巴颜洛豆籽胡同,镶白旗。1685年(康熙二十 四年)拨岫岩驻防,来三大支。行辈排四十字诗为:“○○永○○、保恩常贵庆、○○英奎 景、祥振广运恒、○端有吉肇、鹏兴万世隆、○惠忠臣喜、进仁国安平”(○为谱书上字迹 辨认不清)。
兴隆镇赵氏(伊尔根觉罗氏)。正黄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驻防来岫岩,择大、小虎 岭而居。自第十一世行辈排二十字诗为:“致仁作祥运、云和景毓隆、学清俊锡庆、天泰启 文明”。
兴隆镇赵氏。先人多尔衮。有一支到开原,又从开原来岫。
兴隆镇费氏。长白山二道沟人。镶黄旗、镶红旗说法不一。始祖巴力虎先到了热河,雍正年 间来岫岩,占地娘娘沟。
兴隆镇田氏。祖居长白山都市口,正黄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来岫岩,落在娘娘城;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买费氏土地,落在兴隆娘娘沟。
苏子沟镇王氏。镶黄旗。二世祖平突由京拨入岫岩,充当甲兵。生子六人。长子安索住,居 城南仙人嘴子。次子阿林太,居城北黄旗沟东街。三子阿三太,居城北黄旗沟后房子坟茔等 处。四子朱林太,居城北兴隆沟处,后移居远方,无从稽考。五子吾兰泰,居城北黄旗沟西 街。六子宁古太,居城南仙人嘴子小河南边。自京始祖行辈排三十字诗为:“达平太阿那、 士德魁贵升、成润椿勋桂、铭清树焕坤、锡泉梅炳垲、钧溥林荣培”。
岫岩镇唐氏(他塔喇氏)。长白山八木地人,正蓝旗。其先祖世袭五品,敕封云骑尉,京始 祖居住在北京盔甲厂,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拨岫岩驻防。
朝阳乡吴氏。长白山二道沟人,镶黄旗。自第十代行辈排二十字诗为:“国庚文明世、佩光 富贵荣、崇兴宁秉正、永庆和显同”。
朝阳乡鲁氏。长白山三道沟人,正白旗。
岭沟乡赵氏。长白山五道沟人,正黄旗。一支在北京,一支来岫岩。自民国年间行辈排二十 字诗为:“福临庆玉广、德富山城多、文武双连贵、吉祥永志和”。
新甸镇石氏(石马拉氏)。镶蓝旗。因拨兵驻防岫岩。行辈排四十字诗为:“那花跃金永、 玉金宝连成、丕生日景运、富贵大文明、广福共长有、魁中得之荣、尚林正可庆、吉兆有光 庭”。 新甸镇白氏(那塔喇氏)。祖居长白山二道沟。
雅河乡洪氏。正蓝旗。京始祖洪雅居住在北京紫竹林胡同。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来岫岩 驻防。初住城南三十里南岔沟的荞麦沟,后移居洪家堡子。
雅河乡董氏。长白山二道沟人,镶黄旗。其先祖撒玛哈先落户于北京,后移居雅河洪家堡东 十八副甲。行辈排20字诗为:“永成恩德志、广绪玉忠长、丰启明世显、立帝振家昌”。
雅河乡巴氏(阿尔巴氏)。正蓝旗。
红旗营子乡于氏(巴颜氏)。正白旗,长白山三道沟人。先祖随努尔哈赤、皇太极征战而进京 , 于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辞官带领族人来岫。早先居住在兴隆,取地名巴颜克拉屯(今地名 不可考)。后来族人大部迁往红旗营子,定居于家堡。
红旗营子乡罗氏(萨各达氏)。正红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二始祖罗固三太拨来岫岩 驻防,住茧场沟。
红旗营子乡傅氏(富察氏)。正白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由京城拨兵岫岩驻防 。自第八辈排二十字诗为:“文景安钟毓、恒成锡国良、善存应贵永、德广世绍长”。
红旗营子乡关氏(瓜尔佳氏)。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于岫岩北关门山坟沟中处为高祖立 坟。
哈达碑镇关氏(瓜尔佳氏)。长白山六道沟人,镶黄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落户哈达 碑徐家堡。行辈排16字诗为:“世成永常、威德益康、名英久爽、源远隆昌”。
大营镇何氏。长白山头道沟人,正蓝旗。
大营镇温氏。长白山七道沟人,正蓝旗。
龙潭镇白氏(齐义氏)。长白山二道沟人,正白旗。
汤沟镇沈氏(爱新觉罗氏)。镶黄旗,长白山四道沟人,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先落户于 东大营子,后移居汤沟东虎沟(今东兴村)。行辈排10字诗为:“世志万凤德、吉庆福常春” 。 哈达碑镇张氏。长白山二道沟人,镶红旗。京始祖在北京有一四面井,来岫岩后也建一四面 井。
前营镇傅氏。长白山五道沟人,镶黄旗。
前营镇佟氏。长白山五道沟人,正白旗。
前营镇闻氏。正白旗。来岫先落户仙人嘴,后移居闻家沟。
苏子沟镇、兴隆镇张(彰)氏。长白山二道沟人,正白旗。先人彰武泰在乾隆初年随其父布尔 哈任乾隆皇帝御前侍卫,正三品骁骑校。后被派遣到岫岩任城守尉。因护驾有功,受到乾隆 皇帝嘉奖,提拔为锦州右卫副都统,正二品。在彰武泰任岫岩城守尉时,携带他的两个儿子 福兴阿、福伦阿及其家眷来到岫岩“跑马占地”。长子福兴阿在苏子沟北黄岭松树嘴(后称 张家隈)定居下来,次子福伦阿在兴隆大榆树定居下来。其彰姓后来演变为“弓”、“长” 张,但也有人继续用彰冠姓的。从彰武泰起行辈排列十字诗为:“武福宗继鸿,魁景云乐天 ”。
叶赫那拉有改姓康的,也有改姓 杨、那、何、赫、纳、刘、雅、兰、王、叶、季、惠、业、等姓的。
你得说明自己家是哪一个分支的,因为即使都是叶赫那拉家族由于支系不同,家谱的泛字也不一样。
不知道您家有无家谱?如果有家谱就可以根据家谱的内容在您老家附近寻找同宗同族的远亲。到网上寻找未必能找到。还有可能碰到冒牌的骗子。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康氏寻根之六《辈分寻宗 》
本文2023-11-02 05:41:0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92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