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受田的人物生平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杜受田的人物生平,第1张

道光进士,授编修。历任内阁学士,咸丰帝师,连擢工部、户部侍郎,工部尚书。咸丰即位后,深得信任,任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调礼部尚书。向荣屡遭弹劾,他保全向荣,后荣为钦差大臣,率部围困天京。咸丰二年(1852),黄河决口,奉使赴山东等地赈灾,修治黄河。在途中染病卒,谥文正。(砚迦案:有清一代,谥“文正”者仅八人: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文正”是谥号的最高待遇。又,清代制度,赐谥须由内阁票拟,再由皇帝钦定。)他为官勤谨,曾直上书房17年,朝夕辅导,未尝一日离。

有清一朝,滨州杜氏曾以“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而名扬天下。杜氏家族自1500年前后入仕,到1931年止,仅明清两朝的秀才就有347名,文官正式做过知县以上、武将千户以上的有39名。咸丰皇帝的恩师杜受田,更是其中的翘楚。 杜受田逝后,咸丰皇帝在诏旨中赞曰:“杜受田品端学粹,正色立朝,皇考深加倚重,特简为朕师傅。忆在书斋,凡所陈说,悉本唐、虞、三代圣圣相传之旨,实能发明蕴奥,体用兼赅。朕即位后,周谘时政利弊,民生疾苦,尽心献替,启沃良多!”

为臣为子忠孝两全

杜受田,字锡之,号芝农。乾隆五十二年( 1787年)生。7岁时入家族私塾读书,14岁时随父亲杜堮到滨州城南的蒲台县城读书,后随父到京城居住,并在父亲的指点下广泛涉猎经史子集,学业遂大进。嘉庆八年,刚满17岁的杜受田,回家乡滨州参加秀才考试夺得第一名;嘉庆十年,应山东乡试,以全省第24名的成绩高中举人;道光三年,获癸科会试第一,复行殿试,获二甲一传胪,赐进士出身,选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成为滨州杜氏家族的第二位翰林学士,一代大儒。

杜受田幼年生活在滨州南街杜家大院,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思想教育,以忠孝节义为立身之本。杜受田的孝突出表现在他对父母、对家族长辈的孝敬上。作为独生儿子,杜受田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父母的饮食起居。嘉庆十九年,年过半百的杜堮患病,十几天昏迷不醒,几个月卧床不起,杜受田为父亲延医请药,端水喂饭,几个月从没上床休息。嘉庆二十五年十月,杜受田的母亲李氏因病去世,他悲痛欲绝,几天的时间变得骨瘦如柴,又怕过度失态引起父亲伤心,只好把忧伤埋在心里。为母亲送葬后,杜受田昼夜待奉在父亲身边。虽然杜受田 17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但他为照顾父母的身体,一直跟随在父母身边,直到37岁时才参加会试,40岁时才正式到翰林院任编修。

进入仕途后,杜受田无论在翰林院内任职,还是到全国各地担任考官、学政,总是兢兢业业,殚精竭虑。道光六年,杜受田到翰林院任职,先授职编修,次年改任国史馆协修,后又补任国史馆纂修、国史馆总纂、国史馆提调等职。据史料记载:“ 每馆期辰往酉还,风雨寒暑无间。”道光十三年,杜受田被派往山西任职。临行前,杜受田安排自已的妻儿留在京城侍奉老父亲。道光十五年七月,他被授职为洗马,从山西调回京城。等接替他的新学政一到,他立即进行了交接,昼夜兼程,匆匆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为师为相殚精竭虑

道光十六年,杜受田被选为四阿哥奕詝的师傅。为能及时进宫授课,杜受田搬到离皇宫较近的西安门内静默寺中居住,三五天才回一次家。道光皇帝十分满意,连连给他加官晋爵,后提升他为工部左侍郎。

杜受田在教书的同时,还肩负着其他重任。道光二十年四月,担任朝考阅卷官,次年受命名为会试副总裁,不久兼任户部左侍郎,管理国库,成为清王朝的总管家。 因为管理银库看守监守自盗的事情被揭露,杜受田进行了大力整顿,裁减了两员管库大臣,自己以户部左侍郎的身份直接管理银库,取消了管库大臣每月五十两的饭银。 道光二十九年二月,杜受田被任命为上书房总师傅,皇帝把培养皇子的重任全权托付于他。

道光皇帝晚年最钟爱聪明能干的六阿哥,但是四阿哥立储在先并且素有贤名,所以对传位的事犹豫不决。杜受田为避免废长立幼引发皇室内乱,决定帮助四阿哥登基。一年春日,道光皇帝领诸皇子往南苑围猎,考察诸子身手。奕䜣表现最为突出,几乎箭无虚发,面露得色。奕詝无法竞争,便依照老师杜受田的授计,未放一箭。道光皇帝问其故,答道:“ 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且不欲以弓马一日之长与诸弟争高低。”道光高兴地说:“此真帝者之言。”但此次小胜并没有打消道光皇帝的顾虑。道光皇帝临死前,又一次将众皇子叫来,最后考察以立皇储。杜受田深知奕詝辩才不佳,便教其如此如此。是时,诸皇子对道光的垂询对答如流,奕詝却只是跪在地上抽泣流泪,道:“儿臣日夜对上苍祈祷,惟愿皇阿玛早日康复,此乃国家万民之幸,儿臣之幸也。”最终以亲情坚定了道光传位决心。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四阿哥奕詝登基,是为咸丰皇帝。即位不久,就拟旨说:“朕自八岁入学读书,仰蒙皇考特谕杜受田为朕讲习讨论。十余年来,启迪多方,恪勤罔懈受益良多。允宜特沛殊恩,以崇硕学。杜受田著赏加太子太傅衔。”二月,杜受田任职实录馆总裁;三月,兼任史部尚书,并负责复查会试试卷;四月,任殿试读卷官;五月,任教习庶吉士,再调刑部尚书;六月,授协办大学士。从此,杜受田连连升级,一步步进入清王朝统治集团的核心。

咸丰皇帝也把杜受田看做自己的重要辅相,凡国家大事或重要安排必征询他的意见。林则徐、 周天爵等人都是在杜受田的保荐下重新起用。

鞠躬尽瘁 仙逝异乡

咸丰元年,杜受田调管礼部。二年六月,山东一带连降大雨,滨州等30余州县受灾严重,大水淹没庄稼,民宅倒塌,舟行陆道,鱼虾遍野,沿河居民漂溺殆尽,一片萧瑟凄惨景象。杜受田每想到家乡水灾饥民,痛裂肝肠,便向皇上奏道:山东及江南一带,灾广民众,赈恤不可缓。杜受田又说:“山东是我故乡,自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老臣愿随行筹办赈务。”杜受田接此任后,日夜兼程,驰赴灾区。

某日天色已晚,杜受田行至现滨州西一村落住下,此地离其家乡老滨县城仅有 10余里的路程,随行劝其回家探望,杜受田说:“贼氛未清,河患未平,怎能念及乡情?”第二天,乡亲们听说杜受田赈灾至此,一早涌来探望,却早已不见踪影。众人感佩之至,为了纪念他,将其曾经住过的这家店取名曰杜店,据说这就是今滨州市滨城区杜店镇的来历。

杜受田来到山东赈灾地点后,置暑湿于不顾,宵衣旰食,察民情,问疾苦,与山东布政使刘源灏、江宁布政使祁宿藻核定施赈章程,安抚灾民。杜受田办理完山东赈灾事务后,又驰赴江南,冒暑遄征。不料由于昼夜劳顿,感受暑湿,触旧患肝症。然靠精神支撑,致力公务不辍。七月八日,杜受田将江南赈务情形奏报朝廷,而言不称病。不料病势陡转,医药无效,于七月九日卒于江苏清江浦驿台,终年 66岁。

杜受田死后,咸丰皇帝万分悲痛。灵柩抵京,咸丰皇帝亲往杜宅祭奠,抚棺痛哭,并赐陀罗经被一袭,赏银五千两治丧。追赠杜为太师大学士,谥号“文正”。按清朝定例,凡大臣应否予谥,应由礼部先行奏请,唯杜受田不同,钦定谥号“文正”。咸丰三年十月初四起柩归里,恭亲王祖奠目送,咸丰赐祭酒一坛,派散秩大臣承志前往祭奠,还钦赐金镐、玉锹,意使灵柩归故时,逢山开山,遇水搭桥,凡碍灵柩前进之物均可铲除。“太师大学士”和“文正”是人臣中最高级的一种册封,清嘉庆以来汉族大臣被追封太师大学士者,仅杜受田一人而已。

杜受田陵园在原滨县城北约五里处,殡葬之日,彩棚遮天,白毡铺地。是时王公大臣云集,武定、滨州两地方官为逃避奉迎之苦,各讨一项差事,知府大人守大门,知州老爷提药罐。其生劳死耀,气势之大,非同一般。然据传,后来,杜受田之墓曾被人挖开,发现里面贵重的随葬品只有一两件小玉饰而已。

人文景观无人不活,无文不彩。杜受田故居如果离开了杜受田,离开了杜氏文化,它就是普通官员住宅,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长河中难免沦于庸常和平凡。正因为有了杜受田及其家族十余代的人和事,这座古宅才变得鲜亮和生动起来,才有了灵气和人气。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应当是杜家独特的文化。天下人谁不希望儿孙满堂,后代幸福,那么,到杜家宅来看看,或许能够领会一二;天下人谁不希望子女学业优异,成龙成凤,那么,到杜家宅来看看,或许能够受到启迪;天下人谁不希望为官为民堂堂正正,即便不青史留名也做个受人尊敬的人,那么,到杜家宅来看看,或许对人生之路有所帮助。不管什么人,到杜受田故居来就能感受到青砖灰瓦散发的灵气,就能接受教育,就能至少读懂洋洋洒洒杜氏文化巨著中的一章,它会让你心有所悟满载而归。

古为今用。滨州杜家的文化教育出了明清两朝12位进士,在全国出类拔萃;锻造了大批的刚正烈士、儒雅忠臣;培养出了皇帝。除去传统的、共性的思想熏陶外,了解他们独特的文化,对今人做人做事做官或许有所启迪。

首先,杜氏文化第一要义是“正心”。正心是儒家道德修养的要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所说的正心,讲的是治世,标准是仁与义,意在为公。释家所说的正心即是明心,讲的是治身;道家说正心,即是“炼心”。释道正心的标准,是涤滤心灵。杜氏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用做规范,兼收释道思想的精华作为补充。具体地讲杜氏文化的要义正心就是以儒家的道德修养为纲,以道修身,以佛治心,以儒治世,发明和实践三教一途的和谐之道。通过修身养性,而“止于至善”,达到“内圣外王”,“体用兼骸”之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是修身的“内圣”功夫,即为体;修身是根本、是基础;只有修身才能推至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事功,即为用。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智慧源醇,能够承家报国的人。

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杜氏家族不断弘扬家族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第八世掌门人、江西布政使杜诗,一生持正心之道,扬善除恶,襟怀坦荡,刚正不阿。冒被罢官之险,坚决抵制在江西为宦官魏忠贤立生祠。被罢官回乡之途,路经惠民县,恰逢被魏忠贤迫害致死的“六君子”之一袁化中灵柩回乡,他不畏权势,坚持前去祭奠。杜诗嫡孙杜漺承扬先人遗志,他勤政爱民,公正执法,因河道不治,直言上疏,陈治河方略,亲临河患堤防监督河务,当地百姓将这段堤防名为“杜公堤”。漺之嫡孙杜鼒,一身正气,担任襄阳知县时,政绩优异,当地民众为其建“嘉裕堂”生祠,设位供奉。担任上思州知州时,自掏腰包购买麦种,劝民种麦,群众将这种小麦称之为“杜公麦”。鼒之嫡孙、杜受田之父杜堮,三朝元老,一介忠臣,咸丰皇帝评价他“植品端方,学有根柢,从公夙夜,克励清勤。”去世后加恩晋赠大学士、谥号“文端”。

杜氏文化植根于中华传统的沃土,经过明清时期的不断成长壮大,形成了鲁北特有的家族文化,孕育着杜氏十几代,五百多年的成功和辉煌。

其次,杜氏文化的精髓是教育。杜氏教育讲究学业和道德并重。杜诗在今天的杜受田故居处开辟了“净明山房”,供子弟藏书读书之用。并购下城中名地“卧佛台”,植松柏,造廊舍,建成家族私塾,以供子弟就读。并利用丁母忧之时,发起著述杜氏族谱之行,开创杜氏纂修族谱之先河,用以教育后人。“风流儒雅,吐属无俗语”的杜漺告诫族人“勿以族大人众为可特,而以凭借骄傲为可虞。各修而身,各务其业,父以之教子,兄以之勉其弟。”杜鼒则在杜氏家族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他对子弟的教育首先做到了率先垂范,正人先律己。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良好教育,恪守忠孝仁义的行为规范。其子杜彤光不仅重视家族教育,还热心公益事业,将其教育思想推向社会,他投资并参与了滨州城内第一所官办学堂“培风书院”的修建和管理,对清中后期在滨州文化教育的繁荣有首列之功。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表现在继承民族传统教育“子弟皆当学”的同时,提出了“孩提之童,知爱知敬,始家邦终四海”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注重在子女的早期教育中,首先进行道德教育,就连平时的日常活动,游戏玩耍中都“要观其爱敬之良,不失赤子耳”。倡导“身教言教并重”的教育方法,凡是教育孩子做到的,家长必须先要做到,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熏陶。要求“身为家长,宜率先子弟,各执其业,修孝悌忠信之行”。实现“做善降之百祥,一门顺德”的良好意愿。明确提出“学优则仕,不优则不仕,优亦不必仕也”,“官可以不做,书不可不读”,“不患无位,患所以立”的崇高人生目标。所以读书,是要“因此求其心源,而得其施于家国天下之道”,增长“化民成俗,尽职报国”的才干和品行。同时,教育人们,要坚持“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超前意识,不但自己终身学习,而且教育子女终身不至。正是这些先进教育理念,可行的教育实践,支撑着杜氏家族,代代英才辈出的辉煌局面,这些优秀的教育思想,超时代的教育理念和切实可行的教育实践,经过杜氏家族十几代人的积累、提炼和升华。由三朝元老,时任礼部侍郎的杜堮,于道光七年(1827 年)著成杜氏家族的教育专著——《述训》。《述训》48则在中华民族浩瀚的教育典籍中永远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明洪武二年,滇籍移民邢洪华择此地建村,取名邢家,明末,杜伯由西杜家迁至邢家村旁建新村称杜家,因两村相连,皆呼邢杜家,后简称杜家,1958年改名西北杜家 ,1976年复名杜家。

杜受田故居是杜受田幼年到青少年时代生活、学习的地方。故居本是明朝万历年间进士,江西、湖广左布政使,杜受田的第八世祖“方伯公”杜诗的住宅。因此,这处宅院有“方伯第”之称。

杜受田故居又叫“相国第”。杜受田协办大学士,俗称宰相、相国,大门内悬挂“方伯第”“相国第”两块牌匾。另外,我们还可以称这群建筑“宰相府”“翰林居”“军机大臣第”等等,总之,关于臣子的一切最辉煌的词汇都适用于这座旧宅。

杜受田故居是滨州杜氏家族的旧居,是杜家众多名臣的故居,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明清鲁北民间建筑特色。杜受田故居大院占地约20亩,有28个院落,房屋380余间。这是杜受田的父辈们和众多的叔兄弟们的房产,杜受田位居一品,人臣楷模,为官一生地未置一亩,房未增一间。滨州杜家世代辉煌,从他们的故居中,便可找到些许答案。

故居的建筑简单、朴实,显然不符合主人的身份。杜家大院的奠基人杜诗,位居二品,按照明朝的礼制,他家的大门可以开三门,五架大梁,然而,杜家宅仅一门;他居住的房屋可五间正房,九架大梁,然而,这里仅三间五架梁。滨州杜家虽有众多位高权重的朝廷重臣,且拥有众多府州县主官,但是,他们的住宅都极为普通,房屋装饰也异常简洁。人道是“侯门深似海”,而在这里既没有高墙大院,也没有亭台榭阁,更没有金碧辉煌与雕梁画栋,不要说王侯将相,就是和一些乡绅相比也显得有些寒酸。家产的弱势与杜家人做人的谦虚低调相映成趣,而他们对功名的低调与为人为官的积极敬业却又相辅相成。

开放通畅是杜受田故居又一个特点。杜家大院是四合院的形式,也是四合院的内容,但它却不具备四合院最典型的封闭性。杜家大院是一个基本完整的大四合院,内含28个小四合院,东南西北各个方向不仅有大门,而且有过道,四通八达。大院内,各个小套院之间不仅开后门、开侧门,而且有门道相接,有廊厦相连。大院内没有一处封闭,空间上相对独立,氛围上户户相通,一种天伦之乐,一种亲密无间,一种兄弟妯娌相濡以沫温馨家庭让人顿感沉醉。大院的开放和包容锻造了一大批清官干吏,从这里走上政治舞台的人都像这座建筑一样,外圆内方,匠心独具,进退自如。

走进故居,就会悟出杜受田做人做官做事的真谛:做人要谦虚正直,人贵有自知之明,切不可张扬自大;做官要爱国恤民,廉洁勤政;做事要“端正、明白、和平、谨慎”。

杜青霖是一名医生。

杜青霖,又名杜志明,现任焦作市杜氏中医门诊部主任,焦作市民间名中医。他扎根基层行医看病40年,如今年近花甲,仍与4个弟、妹三代20多口人共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共同从事中医攻克肝硬化事业。杜青霖家庭2015年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其事迹于2016年春节期间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频道《好人好事》栏目连续报道。

杜青霖幼承庭训,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杜青霖不仅继承了父亲--王屋山治肝名医杜荣星治肝五通疗法,还努力探索肝病晚期重用九蒸九晒的熟地大补肾阴的治疗,完善了肝病初期治肝、中期调脾、晚期补肾的三步治肝法。

人物事迹

杜青霖遍访名医,博采众长,先后到北京、西安、成都、合肥、深圳等地拜访名医进修学习,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形成独特的治疗肝病系列方剂。工作之余,他还在国家级刊物和学术会上发表了大复方治疗肝硬化二十九例经验谈等10多篇论文。

杜青霖坚持走铁杆中医道路,他引导弟妹4人先后走上了从医之路,如今兄妹5人个个能坐诊、能识药、懂炮制。他还利用家庭会议、现身说法等方式,教育和影响晚辈,先后把自己儿女、侄儿、侄女也送进了医学院校。如今,这个大家庭共有10余位成员参与临床工作,为传承中医治肝病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明末,杜氏迁移此地围园种菜故名杜家围,后兼做小生意,逐渐发展为集镇而得名至今。建国前分属杜市、瓘山、上点3个乡。建国后为杜市、长宁等9乡,1949年11月27日,江津县下设区,杜市属贾嗣区,下设10个保。1953年3月,实行小区小乡制,杜市乡属14区,下辖8个村,玉屏、屏麓、互助、班竹、灯塔划给新场成立乡。1956年杜市乡属贾嗣区,

因新场乡缩减,杜市乡的村增为11个。1958年分属淘沙、张巷2个公社。1958年9月,杜市乡为杜市人民公社,撤消新场乡,辖11个生产管区(社)。1961年7月24日,重设新场乡,增设杜市区,杜市人民公社属杜市区,辖9个生产大队。1961年由淘沙、张巷公社分出成立杜市公社和横岗公社,1964年合并为杜市公社。

十年动乱中,于1967年成立临时性的杜市生产办公室,1968年,改名杜市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辖9个大队,成立革命委员会,77个生产队成立革命领导小组。1980年选举产生杜市公社管理委员会,同时撤消杜市革命委员会,同年12月重定大队、生产队名称。1983年7月,大队改为村,设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1984年4月,全县进行换届选举,改杜市公社为杜市乡人民政府,属杜市区。1994年3月,撤区并乡建镇,撤杜市区,设杜市镇,镇政府设在杜市场区政府所在地,辖原杜市乡和新场乡的18个村。1997年,面积906平方千米,人口27万,辖龙凤、梅湾、屏麓、胡家等行政村。2001年5月8日,调整乡镇建制,撤消杜市镇和高歇镇(高歇1951年成立乡,1994年3月设镇),组建杜市镇,镇政府设在杜市场,同时并村并社,杜市镇辖10个村和1个社区,村下设79个社,人口37398人,土地面积90.5平方公里。

《那年花开月正圆》发生在清末的故事,当时慈禧太后执政,杜明礼是贝勒爷的手下,而吴家代表左宗棠,赵白石老师代表李鸿章。原来吴家是左宗棠、李鸿章、载漪等上层人物斗争的炮灰。历史上贝勒爷也不得善终,所以和他一起陷害吴家的沈家还有胡家下场都不好,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呀。

杜明礼现在大家都恨得牙痒痒,那么他的结局是什么呢?既然是反派人物,最终的结局要么是变好了,要么都是不好的结局,没有好的下场。至于最终杜明礼有没有死,还要等待电视剧播出才知道。

不光是为上边服务,其实杜明礼的父辈和吴家在生意上有过节。也有人说杜家和吴家东院有仇,因为杜明礼也是泾阳人,杜家就是被吴家排挤而死的,他小时候家破人亡,他还有个丢了的妹妹——正是被周老四收养的周莹!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杜害死了自己的妹夫让妹妹做寡妇让妹妹家破人亡,周莹的棺材板压不住了!而当时饥寒交迫的他晕倒在胡家门口,胡家的胡咏梅救了他,所以他一直很感激胡咏梅。在《那年花开月正圆》中,俞灏明首次颠覆出演反派,被赞演技亮眼。但俞灏明透露,自己是用一种笨拙的办法在学习。后来被导演称赞,他感受到了成就感。

不过,吴家有个传奇寡妇周莹,让吴家死灰复燃,在秦商没落的轨迹上,留下了一个耀眼的亮点。只有吴家败落了,周莹这个传奇人物才会出现,后来周莹会成为慈禧的干女儿和诰命夫人,可惜无后不能死后葬在吴家墓地!

《那年花开月正圆》还没播到3分之1,吴聘就领便当了。大家都知道吴聘死在帮周莹摘果子的时候,还是七窍流血一声不吭领的便当,明显不是意外失足,而三名疑凶的反应更是指出了吴聘的死疑点太多!

多恩爱呀

我要吃酸枣

呜呜,便当不能吃呀

疑凶一:杜老板

吴聘死之前曾与杜老板吃饭,误打误撞的知道了沈星移哥哥是死在杜老板手里。我们都知道杜明礼心狠手辣,在招呼吴聘的时候就出现了小插曲,中途还特意让手下去把酒给温热一下,这期间便对吴聘下来慢性毒药、

杀机立起

吴聘死后,杜老板用鹰比作吴聘,意思吴聘太沉不住气,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情,所以惹来杀身之祸。

疑凶二、胡**

胡**求吴聘与自己和好被吴聘拒绝,吴聘言语中满是对周莹的爱。胡**便怀恨在心,知道吴聘每天要给周莹买糕,她也清楚吴聘是从不吃甜点的。所以在吴聘路过糕点店买糕点时,原来的那个大爷已经换人了。

甑糕换老板啦,不能再吃了

这个应该是胡咏梅派人下毒要害死周莹,不料周莹身体不适没吃糕点,反倒还来吴聘。

所以吴聘死后胡**魔障了,直说搞错了,搞错了,她是知道吴聘不吃甜食所以她本身是想毒害周莹。

疑凶三:三婶主谋、三婶的侄子

在吴聘得知孙掌柜所管辖的典当行有猫腻时,孙掌柜担心东窗事发,就一直算计着怎么解决问题。他也说了当初要是吴聘没有醒过来就不会有劲头的烦恼了,可见他也一心要吴聘死。刚好就在吴聘去典当行的时候,孙掌柜有机会就在吴聘的茶里下了毒。

吴聘发现典当行有猫腻,三婶和典当行的掌柜有私情。而三婶的侄子是三婶安插在吴聘身边的眼线,吴聘死后三婶暗里使眼色,眼神一看就有问题——

凶恶的眼神,透漏着杀机

吴聘真的是史上最惨男二号,杜明礼菜里下毒、胡咏梅糕里下毒、孙掌柜茶里下毒,糕有毒,茶也有毒,杜明礼还待出手,吴聘又全无半点防范之心。身中三家毒,被杜老板明着算计,他全不知情,初一十五都过不去。

杜受田的人物生平

道光进士,授编修。历任内阁学士,咸丰帝师,连擢工部、户部侍郎,工部尚书。咸丰即位后,深得信任,任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调礼部尚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