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辈分排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1收藏

颜氏辈分排列,第1张

{颜氏行辈}因颜氏后裔人口众多,居处不一,惟依行辈命名,则世代分明,序次不乱。曲阜颜氏族人将六十代以下拟定行辈吉字挨次开载,以供遵循。从六十一代开始,子孙起名必须依行辈吉字而定,颜氏子孙要严格按规定执行,不能随意更改。曲阜颜氏行辈吉字——由六十一世起:  公重从嗣胤 伯光绍懋崇 怀士锡振承 景世廷秉培  克建永沛昭 启裕显兆守为适应颜氏人口发展需要,曲阜颜氏后裔又续定九十一世至一百二十一世行辈吉字30字:  德泽知好乐 惟有仰立卓 周正曾安鼎 祥云天自多  继志忠孝悌 纲常如大科由于历史久远,颜氏后裔不仅分布于国内各地,而且徙居海外,因交通不便,有的相互之间很难联系,因此移居他乡的颜氏后裔另起本支行辈吉字。据湖南省临澧县《湖西颜氏家谱》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湖南举人颜星(字柳次),曾纂修颜氏通谱,亲至吴楚各地及山东,穷流溯源,凡系一祖所出者,广为收集,汇成一帖,并编定“崇怀宗邦,其泽允昌,家学克复,道德昭扬,肇庆宏祚,应毓国良,惟思一本,继起有常”32字派,经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钦定全国通用。以此为字派者,有江西永新诩翊翔三公支派下颜氏子孙,江西萍乡、湖南攸县、醴陵、陕西商州等地颜氏族谱均载明:自七十四代起,阖族依此吉字排行。其他支派分别在家谱中记载了各自行辈吉字。山东滕州古滕颜氏行辈——自十九世起:道景秉培进 承沛昭启裕 长思联广临 宏发肇鲁蕃 绍德传家庆 慎中继英贤 四维开新宇 曜滕光尚远浙江会稽(绍兴市)横溪颜氏阖族总行字目:  东鲁儒风远 临沂祖泽长 承先勤克复 奕世定流芳浙江省会稽(绍兴市)横溪颜氏阖族小行字目:  永传贤圣德 齐继诗礼家 宗功思浩大 佑启灿光华江西省莲花县梅洲颜氏二修排行分辈:  定庆仲良 一仕日相江西省莲花县梅洲三修排行分辈:  定禾世火 志文廷象江西省莲花县梅洲四修排行及萍乡上埠大沙塘排行:  云生西方上 凝立自见光 标奇思雅致 呈采尚多良   令德推贤俊 忠厚裕庆长 秉礼兼守义 学成名显扬江西省萍乡市颜氏六修族谱载插岭字派:  伯学士凤 懋锡质树 奂培钟汝 本承家训  用储国章 业绍吉新 裕垂枚祥 贤德之师  节孝有光 克恢先泽 世远荣昌江西省萍乡市金沙湾32字派:  仁义世承 忠信凝祥 令德裕庆 正大永昌   标奇呈瑞 诗书文章 学成名立 发达显扬安徽省长丰县复圣堂世派——自一世起:  盛朝多有瑞 麟凤齐重长 东正庆继礼 传家世克昌  文明崇学术 俊秀绎书香 士子芳声远 醇良德化祥  义忠呈贤惠 慈仁久发光 瀚林乃显祖 豪杰赖春阳福建省德化县泗滨颜氏字行——自二世起:  文化追叔 伯邦秉朝 爵秩长怀 柏志俊茂 继君绍子   乔可英廷 永言孝思 声闻在上 明德维皇 贤魁多士   才重忠良 紫佩握符 绵绪炽昌 功贻世美 贵显华章福建省永春县桃场世系字行——自十五世起:  孟惟尚时原卿叔孔及嗣绳其祖武万年受祜贻厥孙谋以燕翼子  福建省永春县篷壸孔里江田颜氏字行——自二十五世起:  讳辈:上昌盛世玉振金声 承先启后克绍箕裘  字辈:绳其祖武万年受祜 贻厥孙谋以燕翼子马来西亚仁贵颜氏宗祠新编续订昭穆——自四十一世起:  垂裕厚昆兴诸衍庆丕振宇宙树民建国德扬光宗亿世绪昌福建省安溪紫泥颜氏昭穆——自四十一世起:  宗鲁芳声远 支分裕后昌 云仍功祖德 奕世昭贤良福建省同安浯江字行——自十二世起:  德光体宽肇 惟有养启卿 美轮芳子耀 臣光允章永  绶俞运奕昌福建省晋江市安海北镇房西垵思安公订——自十四世起:  式时惇叙 际遇昌期 呈才远大 恢复家声福建省晋江市安海北镇房西垵州东离公订——自十四世起:  廸壳诒庆 臣邻卿尹 显承谟烈 垂裕重熙福州古田县昆山村颜汗公衍派字行——自十七世起:  则永昌经邦登学士干桂万年香福建省南安金陶区南墘十四都字行:  朝廷广孝虽恩报国至邻显亲广东省潮阳州倚公派通修颜氏家谱字行——自十六世起:  天嘉宜周子 迁可仲世叔 崇微彰显德 昭意衍弘基广东省潮阳书名卅辈——自十世起:  邦仲继廷仕 存德世荣昌 经纶昭烈武 晋爵承国恩  克复崇先训 家学有本源广东省潮阳表号卅辈序:  鸣凤起奕立 建章程永成 敦仁锦庆厚 衍泽垂芳宏  上朝龙登俊 显达振宗声广东省潮安登隆原湖乡字行:  经世焕文章 义安起泰长 圣泽同风远广东省海丰县颜氏辈序——自七十二世起:  清尚宗遂绍 存德世荣昌 经纶招烈武   晋爵锡洪恩 克复从先训 家里有本源广东省海丰县重修族谱再撰100字辈序——自一百零二世起:  泉自鲁阜演 会海启宏基 沂康安新化 达青扬儒雅   诚孝尊祖导 序致立言全 积善亦常荫 厚履纳信义   修齐勉兴治 冀习督君博 孜励宜奋志 勋硕隆登位   宽正孚声远 谦逊以持恒 允明慎精语 昆仲居和悦   怡心开觉慧 壮显恢丕业 千秋同匡举 初绵传芳长广东省台山县海晏那村颜氏昭穆:  鸣显尚道德 仪恒重义礼 盛时世运捷 端可北和希广东省连平县官坑颜氏字行:  兴世远士希汝祖孙学有家存海南省琼州及雷州世系(由莆田分支):  日可祠如国家大振学业海南省琼州(由永春分支):  元表俊清以希大成业为经海南省琼州万宁县颜氏字行——自二十三世起:  光表俊清以希大成业为经广西区防城港宏文公裔孙班行:  祖德储材 训循文礼 孙谋锡庆 世挺仁贤福建省浯州即金门渡彭湖而台湾世系字行:  夏日其晋起忠孝可伯履 功宗登瑞榜联助衍宏基  一曰:复克己忠孝科晋起 功宗登瑞榜联助衍宏基台北市颜荣派下昭穆:  祖武万年受佑贻厥孙谋以燕子山东省颜姓渡台湾居大甲字行:  泰世开荣贵 嘉尚乐雍熙

不同姓氏的圣裔之间在现代不必对比辈份的,属世家世交关系。相近年龄称世兄,遇到年长的称世叔、世伯即可。

如果真正孔、孟二姓要对比辈份,则不止差两辈了。以孔子为起计1;颜子、曾子等弟子计2;子思子计3;子思的弟子计4;孟子就是5了。即孔子大孟子4辈之多。而后世使用钦赐派语从“宏”字计,孔、孟均是六十一代用此字。即同字辈的孔家世兄是辈长孟家世兄四代了。

孟家家谱全部的字辈有: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孟氏族谱,是一本以表谱形式,记载孟氏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它要求族人要严格遵照字辈起名,否则不能入谱,只作“外孟”处理。孟氏子孙按行辈起名始于明代,孔孟颜曾四大圣系共用同一行辈。明代以来,孟氏族人遵从族规,十分讲究上下遵卑关系。

孟氏自孟子到孟宁,四十五代大都单传,从五十代起,孟氏族人开始有意识地在同辈兄弟取名时采用同一个字,来表明代系,也便于识别、记忆。从五十代到五十五代行辈字分别为:德、祖、惟、之、思、克,但要求并不严格,特别是经过元、明易代之乱,族人四散流徙。

孟家家谱的起源

中国的孟氏,发源于春秋的鲁国公族。孟姓的得姓始祖是鲁桓公的庶子庆父。鲁国的开国君主是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那么孟氏应该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孙。因庆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而孟字在兄弟排行次序里代表最大的;又为避讳弑君之罪,所以,庆父的子孙改称孟孙氏。

后来,孟孙氏又简化为孟氏。庆父欺君,其子孙改姓,都发生在鲁国,鲁国建都于曲阜(今属山东),所以这支孟姓出自山东。另外,春秋时期的卫国,也曾出现过一支孟氏。卫国,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所建,位置大约在今天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一带。

这一支孟氏的始祖是卫灵公之兄孟絷,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孟,这样推溯起来,其始祖同样是周文王。换句话说,这两支孟氏分别起源于山东和河南两地。鲁国孟氏的始祖是周公,孟氏家族的始祖是周武王姬发,也可以说孟氏是周武王的后代。

以上内容参考-孟氏族谱

你好,族人!本人姓曾我听我爷爷说过:颜曾孔孟是一家,是由孔子,孟子,曾子(曾参),颜渊。那里继承下来的他们都是孔子的在传弟子,渊源颇深。

说起字辈来,令我们后人骄傲,你所写的是康熙老人家封的,袁世凯还曾封过:熙和逸志江,白云如意长。并且我们同姓之人不得结婚!千百年的老规矩。

我们始终恪守…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所以我们有相同的字辈。

至于你说的颜氏字辈不一样我也不能给你一个确切的答案。你可以问一下家中的老人…

北洋政府

《孟氏家谱》说: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别长幼。”

孟氏按行辈起孟氏家谱行辈

名始于明代,从明景泰年间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

从次,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当时,立了“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十个子辈,

后来,为了避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之讳,改“弘”,为“宏”,

为避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祯之讳,改“胤”为“衍”。明末,又立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辈。

清统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谱时又立了“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个字辈。

民国初年,又立了“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二十个字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这样,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辈共一0五代。

56~65代: 希 言 公 彦 承 宏 闻 贞 尚 衍

66~75代: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76~85代: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86~95代: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肇 彝 常

96~105代: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孟氏族谱要求族人要严格遵照字辈起名,否则不能入谱,只作“外孟”处理。明代以来,孟氏族人遵从族规,十分讲究上下遵卑关系。平时孟氏族人见面,总要询问对方是“哪一字的?”“哪一辈的?”,就是指系何字派。还有的问“多大的?”“几世的”,就是指系孟轲的多少代孙。如对方回答不上来,不仅自己感到羞愧,而切也会被对方耻笑为数典忘祖。因此,孟氏族人对此都十分重视。

“希”至“扬” 这30个字本是皇帝赐给孔家的,后来孟轲的后代、颜回的后代、曾参的后代,也一起跟着孔家排起来,而且国内和海外的华人也完全一样,姓名用字和排辈都如出一辙。这自然是孟子、颜子、曾子都是孔门弟子,而且是儒家学派创立和形成的重要人物时缘故。故有孔孟颜曾天下一家的说法。

有了这样的御赐排名用字,就给家族的排辈认宗提供了极大方便。只要是孔孟颜曾四姓子孙,不论流落世界何处,只要报出姓名,对方马上就可以知道是第几代孙;如果双方都是四姓之一,对确立双方长幼关系也是一目了然。这在世界上大概也是独一无二的现象,充分显示着华人的内在亲和力及中国人重视区分长幼的传统尊卑观念。

第一套:明代61世宗祖颜鋐制定颂行的60-90世共30字。

61-公、62-重、63-从、64-嗣、

65-胤、66-伯、67-光、68-绍、

69-懋、70-崇、71-怀、72-士、

73-锡、74-振、75-承、76-景、

77-世、78-廷、79-秉、80-培、

81-克、82-建、83-永、84-沛、

85-昭、86-启、87-裕、88-显、

89-兆、90-守(同第二套90世“肇”字套入)。

第二套:清代72世祖颜星篆修《颜氏通谱》康熙恩赐的74-105世共32字。

74-崇、75-怀、76-宗、77-邦、

78-其、79-泽、80-允、81-昌、

82-家、83-学、84-克、85-复、

86-道、87-德、88-昭、89-扬、

90-肇、91-庆、92-宏、93-祚、

94-应、95-毓、96-国、97-良、

98-惟、99-思、100-一、101-本、

102-继、103-起、104-有、105-常。

第三套:甘肃颜氏派字言66-90世共25字。

65-如、66-凤、67-秉、68-文、

69-祖、70-学、71-永、72-宗、

73-东、74-鲁、75-伟、76-仁、

77-仰、78-大、79-贤、80-寻、

81-中、82-须、83-择、84-善、

85-克、86-复、87-广、88-心、

89-傅。

第四套:广东颜氏血脉

第79代:颜贵武

第80代:子:进裕1983年

第81代:孙:祖德2009年

扩展资料:

颜氏家谱的历史:

颜真卿所作颜氏谱序载于明代《陋巷志》中,追述颜氏渊源及历代卓有成就者。其后有宋欧阳修《与王深甫论世谱帖》所说之颜氏谱:“修启:惠借颜氏谱,得见一二,大幸。前世常多丧乱,而士大夫之世谱,未尝绝也。

自五代迄今,家家亡之。由士不自重礼俗,苟简之使然,虽使人人自求其家,犹不可得,况一人之力,兼考于缪乱亡失之余,能如所示者,非深甫之好学深思莫能也。颜谱且留,愚有未达,须因见过,得请集古录,未可委憧奴。昨日大热,艰于检寻,今送不次,修再拜。”但前述之谱早已亡佚。

-颜氏家谱

在华夏大地,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的“通天家谱”,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四家所用的字辈千百年来完全相同。

这四姓始祖,古往今来,皆以圣人尊之。至圣为孔子,孟子被尊为亚圣,他是孔子之再传弟子,而复圣颜回、宗圣曾子均是孔子的嫡传高足。

孔孟颜曾四姓在现实世界虽没有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却以“斯文在兹”的信念为后世中国人建立了一个精神家园。

这个看似与国家民族没有多大关系的同族谱之字辈,实际上却折射出一个民族血脉相承的缩影。

该四姓后人的现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从孔门第五十六代开始的。明朝初年,朱元璋曾赐孔氏八个辈字:即“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第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

明末由第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荫植)奏准,崇祯帝赐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至清朝乾隆皇帝又赐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的辈是孔门第八十三代“念”字辈。因此,不少孔孟等四姓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有待指出的是:这并非是孔、孟、颜、曾传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作为孔孟颜曾后裔行辈的顺序的。现家谱如下:

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肈、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上述四姓族谱,据说“卜”姓亦遵照之。卜商为卜姓始祖。不过,卜子的影响力远不及上述四圣。

说到四姓该族谱,尤以“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惟垂佑,钦绍念显扬”而耳熟能详。在当代四姓的族人中,许多人都会当做家谱来背诵。甚至有不少外姓人也说这是孔孟两大家的家谱,也有些人说这是孔孟颜曾四大家的共同家谱。

严格的讲,这些表明辈分的名子开头“字”不是家谱,家谱是记载某个家族世系传承情况——即各个支脉的男性家庭成员及其配偶、儿孙年龄职业住址等情况(封建社会中女性长大成人要出嫁,所以不计入家谱)的花名册(类似家族内部的户口登记薄)和家族成员中重要人物重大事迹的记录本。

近来,历年清明节至,来自海内外的三百余名孔子后裔必然在山东曲阜孔林孔子墓前祭奠了共同的祖先——孔子,子孙们依次向一世主孔子深深鞠躬行礼、敬献花蓝,并诵读祭文。之后又分别来到二世祖墓、三世祖墓、中兴祖孔仁玉墓和远代诸墓望祭之坛前,按照释奠先祖“必丰、必洁、必诚、必敬”的礼仪要求,举行了传统释奠祭祀。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恢复祭孔活动以来,曲阜的祭孔活动都是在孔子诞辰日举办,属于“秋祭”。而在传统上,最隆重、最重要且必不可少的都是“春”“秋”两大祭。2008年,曲阜恢复了传统的春季祭孔。如今的春季祭孔大典定于4月3日在孔子出生地尼山隆重举行。曲阜的孔氏家族墓地,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墓葬最多和最集中的家族墓地,也是世界延时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葬群。自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其子孙接冢而葬,两千多年从未间断。

据悉,目前,孔子后代有三百多万人,至今已繁衍八十多代。其中,曲阜的孔子后裔占曲阜人口的五分之一,大约有23万!

孔子家族嫡长孙(第四十六代)自宋仁宗至和二年起世袭爵位“衍圣公”,主要任务为祭祀孔子、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台湾已故的孔德成是延续八百九十余年的“衍圣公”最后一代。

不过,目前最流行的说法是民国时代的大财阀孔祥熙,并非孔门嫡传后裔。因其母嫁入孔门时已有身孕。

此外,还有一部分是回民,姓孔,这是很特殊的。或许会有人问,孔子是汉族,为什么他的子孙是回族哪。原因是:孔子的第59代子孙孔彦嵘娶了一名回族女子,名叫马甲尕,夫妻两人生育了3个儿子。马甲尕要求一个儿子加入回族,并且信仰伊斯兰教。她缝制了一顶穆斯林戴的白布帽子,三儿子年幼好奇,争着戴这顶帽子,于是顺从母亲的意愿成了穆斯林。在甘肃永靖县,孔氏穆斯林被当地人称为“孔回回”。

孔孟四姓的后裔中除了有回族外,还有土族、东乡族、藏族、满族、保安族、土家族、朝鲜族和撒拉族,他们分别信仰伊斯兰教、佛教、喇嘛教、基督教等宗教。

现在,我们具体谈谈该四姓共同族谱的由来。

先说是否存在“孔孟一家亲”。当前,“天下孔孟是一家,看字排辈论高低”的说法很流行。由于孔子、孟子的后人共用一个家谱,不管姓孔姓孟走到哪里都要当一家人来对待。还说在旧中国孔家孟家子弟外出旅行,即使逃荒讨饭,来到陌生的孔孟人家,只要一提自己姓孔或者姓孟,就会被当一家人来看待。要按照姓名中的“字”表明的辈分论高低,岁数大辈分低的人也要给岁数小辈分高的人磕头行礼,称“叔”喊“爷”。东道主要给讨饭者安排吃住,走时还要送些粮食。这是和外姓人的区别之处。

要搞清孔孟是否真的一家,就需要看是不是两家真的共用一个家谱。经查阅家谱网得知:《孔子世家谱》是专门记录孔子家族繁衍脉络的谱牒,从孔子时代至今已传承了二千五百多年,跨越了八十多个代次,共登记近200万人。2005年,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有限公司在法兰克福宣布,中国的《孔子世家谱》被认定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家谱。

《孔子世家谱》原为手抄本,明朝时《孔子世家谱》形成“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之约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历史上只大修过四次,分别在明朝天启年间、清朝康熙年间、乾隆年间、和1937年民国时期。

而《孟子世家谱》也记载了从孟子到第七十五代孙孟祥拹(1990年在台湾继任亚圣奉祀官)的历代孟氏子孙繁衍情况。清朝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孟子六十五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衍泰修编了一部较为完整的族谱,分送族众。康熙六十一年(172Z年)秋,孟子六十五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衍泰重校《三迁志》。

孟氏族谱规定,续谱之时要将旧谱缴入谱馆,一旦新谱修成,要将旧谱销毁,所以清代以前的孟氏族谱已经没有了,现在传世的只有《道光谱》、《同治谱》两种木版刊印本。

由此可见,孔孟两家各有独立的家谱,家谱中都没有两家合并为一家之说。至于曾、颜,亦如是。我们进而可以推断,从宗族的角度讲,孔家就是孔家,孟家就是孟家,曾家事曾家,颜氏仍是颜氏。颜氏之源与孔子母亲无涉。

据说,这四个通天谱的后裔,是不需要说“免贵”的姓氏。

也有此分析出:四姓具备共同族谱,并非是春秋战国时代相约而定的,而是后来的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政治利益而强行以定。

当然,无可否认,四姓之始祖确实亦渊源甚多。众所周知,孔子及其学生的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在西方人看来,孔子无疑是足以与苏格拉底、耶稣、释迦牟尼柏齐名的思想家。

而孟轲,也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是影响了很多执政者的至理名言。

关于曾参,其实是孟轲的老师的老师,其在孔学中的地位,很长时间以来未被认识,唐宋之后才被高度认可。他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被称为“上承孔子道统,下开思孟学派”。

而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徒弟,有评价说“颜渊独知孔子圣也。”颜回所认同的“天人合一观”所表现的对客观规律的尊重是那个年代的精神瑰宝。

其实,儒家学派以孝道为先,排序以入道为先,应该是孔、颜、曾、孟才对。原因很简单:颜回和曾参是孔子的学生,颜回是曾参的师兄,曾参却是孟轲的师祖!

孔孟颜曾四姓在现实世界没有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却以“斯文在兹”的信念为后世中国人建立了一个精神家园。

儒家学派一直有“颜、曾、孔、孟”四大家族之说,指的是孔子、曾子、孟子、颜回这四位对儒家学说做出特殊贡献的先哲,历代帝王均对这四位进行分封,并由其后人世袭领爵。

其中孔子的孙子子思,与颜回、曾子、孟子并称“四配”,同时被封为述圣,但孔氏后人以衍圣公世袭,因此不计在内。生平儒家“四大圣人”指的是衍圣公孔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参、亚圣孟轲。

扩展资料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

——孟子

——曾子

——颜回

颜氏辈分排列

{颜氏行辈}因颜氏后裔人口众多,居处不一,惟依行辈命名,则世代分明,序次不乱。曲阜颜氏族人将六十代以下拟定行辈吉字挨次开载,以供遵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