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氏家谱。认亲。
高元是历史上最早的一位高姓人。
《吕氏春秋·勿躬》篇说:“高元作室。”高元是远古时期人,是现在所知的历史上第一个以“高”为氏的人。
“高元作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高元发明屋子。高元第一个让人类走出穴居时代进入文明社会,他的贡献已不仅仅是“发明家”一词所能涵括了。
高元以后,西周时有高奔戎,春秋初年有高渠弥。他们都是最早的一批姓“高”的人。
高奔戎是周穆王的卫士。穆王去郑圃打猎,沼泽芦苇中有虎。高奔戎自告奋勇把老虎擒了回来。穆王大喜,命人打造一个牢笼囚虎,放在东虢地方饲养,於是“东虢”就有了“虎牢”名称。虎牢后来改称成皋,战国时属韩国。公元前249年秦伐韩,韩献成皋给秦。秦在此设关,名“虎牢关”。关在大山上,北临黄河,悬崖绝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楚汉战争时,刘邦、项羽在此鏖战两年半。这个地方现属河南省荥阳汜水镇。
高渠弥是春秋初郑庄公大臣。庄公想任他为卿,但主管国事的首席大臣,太子反对。庄公力排众议,任高渠弥为卿。庄公逝世,太子继位,就是郑昭公。高渠弥担心昭公加害自己,就在陪昭公出猎时杀了昭公,另立国君。第二年,高渠弥陪新国君到卫国去见齐侯。齐侯和新国君有旧仇,就借机杀了他,高渠弥也一同殒命。
高奔戎、高渠弥得“高”为氏的缘由,与高元一样,都已无可稽考。但可以推断的是,他们的子孙有很多就包括在今日人口众多的高姓族群之中。
起源庞杂的高氏主源高后裔,是后世多源合流而成的庞大高姓群体的主源。这支高氏,源出於姜姓,是炎帝的子孙。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齐国公子高的孙子,开始以“高”为氏,称高。公子高是姜姓后代,所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高氏出自姜姓”。
姜姓始祖是炎帝。炎帝出生在姜水流域(今天陕西省扶风县一带),所以取“姜”字为姓。炎帝有个后裔叫伯夷,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而建立吕国,子孙就以吕为氏。吕氏有个后裔叫吕尚,就是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原型。他出生在商朝末年,足智多谋,但机遇不佳,到70岁时,还只能天天在渭河边钓鱼为生。有一天周文王来渭河边打猎。出猎前,周文王曾卜一卦。卦辞说:“今天出猎有大收获。不是龙,不是螭(古代传说中无角龙),不是虎,不是罴(一种野兽,现代称为棕熊,也叫马熊或人熊),而是要遇到能帮你成就霸业的辅佐奇才。”周文王在渭河边碰到了吕尚,交谈之后,文王大喜,对吕尚说:“我祖父太公早有预言,将有圣人来帮我们周族振兴,今天果然遇到了您。您现在是我们太公盼望的圣人。”於是命众人尊称吕尚为“太公望”,把他接回去以师礼奉之。在吕尚的帮助下,文王疆域逐步扩大,文王死后,吕尚又帮文王之子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周武王把吕尚封在营丘(今山东省临淄北),建立齐国。吕尚被后人尊称为齐太公。齐太公第六代孙子是齐文公。齐文公有个儿子叫公子高。公子高有个孙子叫。按当时的宗法制度,诸侯家族只包括近亲三代,即诸侯、公子(诸侯之子)、公孙(诸侯之孙)。公孙之子就不再算是公室,而须另外立氏。当时的制度,公孙之子立氏可采多种办法,其中一种是用祖公之名为氏。 是公子高之孙,於是以公子高之名为氏,称“高 ”。后世庞大高姓的主源宣告诞生。
江西宜春高氏字辈:“员学远仕伯若文斗亮应”
贵州松桃高氏字辈:“祖宗志亮明方秀”
山东淄博高氏字辈:“思本持家在惟书可继长广培祥云树保毓锡同光(二十世起)
山东梁山高氏字辈:“景手(清)成(思)启文昌茂”。
山东山亭高氏字辈:“学玉其长洪(振)广锡贵安邦”。
山东五莲高氏字辈:“维兴曰华……”
山东胶州高氏字辈:“蔚业徽方振奕祀绪愈兴承启(其)昌继世兹乃雍(永)照穆(谟)”。
山东高密高氏字辈:“德贤安乐吉和顺福瑞祥”。
山东明水高氏字辈:“斗广向(春)玉(福)振(洪)延(全)尉佩兆邵”。
山东章丘高氏字辈:“佩兆广印玉”。
安徽贵池高氏字辈:“继居成为本一心再锦寒支能求刚面方详文士班国正天星盛家修世德昌。”
扩展资料:
高氏人口分布——明朝时期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高姓大约有93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1%,为明朝第十九位姓氏。宋、元、明600年中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高姓人口基本没有增长,远远低于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600年中高姓人口纯增加率为4%,净增加了4万。
山东为高姓第一大省,约占总高姓人口的188%。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 苏(125%)、浙江(122%),这三省高姓大约占高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山西、江西、甘肃、河北,这四省的高姓又集中了29%。
宋、元、明期间,高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和西北迁移,特别是向江浙赣地区移民。中国重新形成了山东、江浙赣、陕晋三个高姓人口聚集地区。
悠悠华夏,芸芸众生;人各有姓,姓各有源。中华民族素有寻根问祖,究本溯源的传统,每个炎黄子孙都希望弄请自己姓氏的起源,了解本姓氏古老的祖先。高姓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其起源可以一直上溯到遥远的炎黄时代,从起源到产生,从默默无闻的氏称到跻身中华大姓之列,期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东山铜陵高姓的产生正是沿袭炎帝血统,姜姓分支,是中华姓氏的组成部分。
一、炎帝血统及高姓来源
上古传说里,素被称为中华民族两大始祖之一的炎帝,是一个与神交织在一起的人物。传说距今5000年前的原始时代,活动于今陕西一带的少典氏部落首领娶了娇氏的两个女儿为妻,一位叫女登,另一位叫附宝,她们分别为少典氏生了一个很了不起的儿子。女登所生的就是号称神农氏的炎帝,位居“三皇”之列;附宝所生的就是号称轩辕氏的黄帝,位居“五帝”之首。据《国语晋语》说:“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以姬,炎帝以姜”。所以,姬姓和姜姓也被人们视为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两个姓。姜水,又称岐水,在今陕西岐山县城东面,是渭河上的北支流。由此,有的学者认为炎帝族的发祥地就在渭河上游地区,后来逐渐向东迁移,沿黄河南岸向东扩展。在众多炎帝族的分支中,传说逢伯陵这支与高姓起源有密切的关系。
逢伯陵,又名伯夷,一般认为他就是后来西周分封于齐地的姜尚的始祖。如《左传》昭公二十年晏平仲说:“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剻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姜尚“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四岳就是伯夷。司马贞《索隐》进一步解释说:“齐太公,姓姜名牙,炎帝之裔,伯夷之后。掌四岳有功,封之于吕,子孙从其封姓吕,尚其后也”。据《史记》卷三十二及《渤海高氏通谱》记载:齐太公(姜尚)就是炎帝的第五十四世孙。
姜尚,又称吕尚、吕望,姓姜名子牙,人称姜太公。姜尚辅佐周文王南征北讨,姜尚又辅佐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政权。他因战功卓著,被分封到营丘(今山东淄博),建立齐国,为齐国开国之主,也被尊为齐太公。他整顿吏治,沿袭当地风俗,简化各种礼节,使农工商各业畅通,齐国遂成强国。公元前386年,齐国从齐太公立国,到“田氏代齐”,姜齐政权历经600多年,传20代,32个国君。
相传姜太公的八世孙齐文公(姜赤),其中一个儿子被分封在高邑(今河南省禹川市),称公子高,其孙子名叫姜傒,时为齐国上卿,时逢朝野纷争动乱,姜傒运筹帷幄、力挽狂澜,拥立姜小白为齐国国君,即齐恒公。由于姜傒功勋卓越,有很高的威望,齐恒公封他的后裔世袭上卿,并赐姜傒以祖父的字“高”为氏,始称高傒,据《新唐书》卷71下记载,高傒系姜太公第11世孙,同时,齐恒公又将卢水地域(今山东长清县西南)作为姜傒的采邑(封地)。从此,高傒的后裔以高为姓,枝繁叶茂,高傒被尊为中华高姓的开姓始祖。
高姓有8个郡望:渤海、渔阳、辽东、广陵、河南、京兆、晋陵、山西。
东汉章和二年(公元88年),高傒的第25孙高洪任渤海郡(今河北沧州)太守,遂定居于荏县(今河北景县),成为渤海高氏的始祖。此后,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渤海高氏极为兴盛,成为高氏中最有声望的一支,其后裔遍布大江南北,以至后世高姓大多自称为“渤海高”。东山铜陵高姓也是分属“渤海高”。
二、东山铜陵高姓祖上迁徙过程
根据《新唐书》卷71下,《史记》卷31,《高氏历代世系图》,《闽漳高氏通谱》,《云霄高家大事记》及《东山铜陵高家族谱》摘要,其迁徙过程分列如下:
第一世 高傒,得姓始祖,居住山东省长清县。
第十世 高柴,字子羔,系孔门72贤人之一,迁居山东曲阜。
第二十五世 高洪,字士廉,渤海高始祖,迁居河北景县。
第五十四世 高琼,字宝臣,北宋烈武王,随其父高乾迁居安微豪县。
第五十七世 高耀祖,闽粤高姓始祖,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自浙江山阴(今绍兴)迁居福建漳浦。
第五十九世 高东溪,字彦先,绍兴二年(1132年)考中进士,生有四个儿子,除小儿子与岳飞的女儿银瓶公主定亲无后外,余三子分居漳浦、龙海及南靖,其中有一孙子任湖南岳州安乡县尹,过后迁入广东潮阳,是为广东粤东高姓始祖。
第八十世 高赞九,高东溪第二十一世孙,清康熙(1681年)举家自漳浦迁入云霄古楼高厝寨。他敬天承祖,在高厝寨修建高氏家庙,祀先祖高东溪。他有二子,长子天祥,次子天瑞。长房曾孙名龙,根据云霄高家人口口相传,曾孙龙出祖铜山。从此,高龙在东山落地生根,枝叶繁盛,薪火相传。
三、铜陵高姓人文状况
高龙,又称高帮嬴,铜陵高氏开始祖。清雍正十年(1732年)自云霄水流沟迁居铜山(今东山铜陵镇),初来东山时,他靠卖萝卜干艰苦创业,尔后被东山崔姓人家招为女婿。他生有三子,长子出嗣崔氏(今崔武烈、崔友秋先生即其后裔),次子高君选为铜陵高氏一世祖,三子回返云霄居住。铜陵高氏至今传十二代,人口约1500人。
自清咸丰至民国年间,铜陵高家涌现出高正扬、高正春、高炯耀、高祉卿、高柏岭、高季瑜、高连魁、高瑞忠等名士乡贤,他们开店铺,办航运,创剧团,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慈善、教育、书画、灯谜、昆曲等方面留下光彩的一页。
(一)店铺
成发店:在今前街161号,创办人为第三世高正扬,经营瓷器、建材等国货。
成章店:在今前街,创办人为第四世高炯耀,经营布匹、丝绸品等。
同彰店:在今前街,创办人为第五世高汝贞,经营红糖、稻米等食品。
承发店:在今前街,创办人为第五世高延欣,经营烟酒茶等。
章发店:在今前街,创办人为第六世高尚勇,经营笔、墨、纸张等文具。
怡成店:在今后街278号,创办人为第六世高琼枝,经营广东,南洋等进口杂货。
合顺典当行:在今后街,创办人为第六世高祉卿,从事典当业务。
(二)商船、渔船简况
商船华芳号、华诚号、华德号,创办人为高正扬。
同陵号电船(商船),创办人为高汝贞。
东成号渔船两艘,渔船作业分别为定置网、牵风,创办人为高祉卿。
金华发商船,创办人为高安府。
利东号商船,载货量2千吨,1950年国民党部队撤退台湾时被征用,该船船壳据传尚在台湾。该船创办人为高连魁,经理为高天平。
(三)剧社
民国十八年(1930年),高祉卿创立东山“玉和成”汉剧团。
1940年至1950年期间,合顺典当行开设昆曲练唱室。
(四)清代,民国时期乡贤及学人
“溯本追源,弘扬祖德,课遵前轨,择善而从”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铜陵高家子孙同样秉承着这一优秀传统。自始祖高帮嬴迁居东山以来,经一世、二世先人努力开拓、发展,乃发家致富、繁衍生息。特别是三世先人高正扬,生于清嘉庆年间,卒于清光绪廿四年(1898年),青年时期创办“成发”号国货店,而后购置“华诚号”、“华德号”、“华芳号”商船往返于天津、上海、广州等港口城市进行运输贸易。他不仅是单纯的商人,同时也热衷社会公益事业,清咸丰五年,与东山乡贤黄振昭、孙有全等人捐资倡建铜山外城,在大沃山与孙有全、陈振年等人为黄道周先生之祖坟建墓道并立碑,清同治九年、光绪十年、十七年,三次参与重建武庙及南溟书院,因此,里人尊称他为“城里高四爷”,卒后,朝廷浩授“奉政大夫”,其夫人许氏仙逝后,朝廷浩授“五品宜人”。三世高正春,也在清同治九年,慷慨捐赠关帝庙一对石雕石柱,其善举永久镂刻在乡人心中,清光绪十七年高正春逝世朝廷赠“徽士郎”(从七品)。四世高炯耀,清同治痒生,从卫夫人、王羲之书帖,临池,其时已是铜山书法名人,他重视后辈教育,长孙高柏岭后得其书风而成闽域书法大家。五世高季瑜,抗战时任铜山忠孝镇镇长,东山县商会会长、渔会会长,他积极参加筹资购买飞机,抗击日本侵略者,他创作的灯谜构思巧妙,妙趣横生,他还是东山县著名的昆曲艺人。六世高祉卿置办牵风、锭子网渔船,开设合顺典当行,还创办东山县“玉和成”汉剧团,免费为广大乡民演出,其第三子高连魁四十年代初即为教会学校燕京大学国文系毕业生。六世高柏岭,笔走龙蛇,翰墨流香,他25岁就被推举为东山劝学所所长,先后受聘于厦门、同安、石码、角美等学堂,教授国文、历史和书法,他的墨宝被厦门博物馆列入馆藏和收购目录,他的四条幅被收藏在新加坡东山同乡会,是东山县在民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大家。七世高瑞忠,师从著名画家林瑞亭先生,其国画以“构图清新、造型优美、笔法超脱、风格独特”而闻名遐迩。七世高瑞孝,其泥塑、木雕作品闻名县内外。
(五)善举
铜陵高家乐善好施,清同治九年(1872年)重修关帝庙时高正扬捐白银30两,清光绪七年(1881)重修南溟书院时捐白银100两。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关帝庙时,高氏店铺“同彰号”、“成彰号”、“成发号”为之捐款。民国十七年(1928年),“成彰号”出资白银500元为建宅村建城堡(遗址尚在)。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同彰号”、“成彰号”为抗日献飞机捐款500元(芳碑立于九仙山顶)。
四、结语
诚如东山县原政协主席高爱明所言:“饮水思源、追宗谒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习俗,正是这种习俗使得华夏文明代代相传,远播世界……”。是的,正是华夏文明的代代相承,新时期的东山铜陵高家人,又涌现出高尚武,片冰心,(原名高茹玉),高尚平,高义谦等学人名士,他们在海洋生物研究,音乐,书画,教育等领域的成绩都对社会及家乡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激励着后世子孙。而本文对铜陵高家源流、人文考查和社会公益活动尚无法尽能其详,只是基于炎黄子孙不忘本源的愿望,推而广之,使人们更爱祖国,更爱民族,更爱家乡。
2017年11月22日星期三
山东高姓字辈:
山东烟台蓬莱:0,仲,应,希,0,文,国(廷),0(志),日(克),士(仁),鹏(堂、玉),
第十二辈以后是:元浚芳名广,恩鸿树德长,桂腾联甲进,世显耀宗光,毓怀瑞丰祥,安传禄
绍扬,维焕培肇庆,永奕闻景昌。注明:0 代表没有辈字,( )与前字同辈不同字。 (高名建) (辽宁亦有用此套字辈的)
山东烟台牟平县大窑镇高家山村:文宏(洪)忠培 均守福善 成能继续 兴隆长传 (高守阳)
山东烟台龙口东羔村:之 福 承 恒
山东烟台海阳高家村:连 春 延 云 学 (高扬)
山东烟台海阳县:凤 景 显 瑞 家 (高铭瑞)
山东烟台栖霞:傲,振,德,祥,发,兴 (高兴雁)
山东烟台牟平:传述守世长
山东临沂蒙阴:圣仰占克祥(十八世),立纪在东方 (高云)
山东临沂郯城:振 朋 起 元 (高元德)
山东临沂市沂水县:文良景国,思子传家代。
山东临沂费县:归燕 宝立世著辉 照耀北和展 (高杜鹃 著)
山东临沂市临沭县:堪铭泉树熙,至鉴深相照。坛钜江楼勋,超钟泽本耀 (高熙涛)
山东临沂沂水松峰:成、永、振、桂(贵)
山东临沂沂南县:士录本丙 (高永丰)
山东临沂郯城:振、士、学、超、洪、冠 (高洪祥)
山东临沂:淑煜元丕(19世)吉,一化恒德胜 (高丕亮)
山东临沂:连(16世)殿秀立 文兴义仁 (高飞)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登,振付俊开祥。 (高付军)
山东临沂郯城:学朋维行 (高维全)
山东临沂蒙阴:文,忠厚传(二十世)家远 (高传义)
山东临沂费县:穆、桂(贵)、德、秀、自
山东临沂蒙阴:尚希吉玉红平 (高红波)
山东临沂费县:寿盘楹明应 斗说睿楷 元清继朝忠 孝亲教子读 书立纯学宗 永远修道遵 生地理滋荣
2002年重修宗谱 仁存久云志 和善传世长 金玉富华祥 盛德开宏运 信义振永昌(高庆国)
山东临沂:夫、永、守、仁、义、礼 (高仁扩)
山东潍坊安丘:守法怀仁,光燿祖宗 (高建波)
山东潍坊:镇 源 桂 焕 培 锡 泽 树 (高源荣)
山东潍坊昌乐北岩姬家庄:永 明 作 洪 祥 忠 (高伦)
山东潍坊临朐:济学传世 (高峰)
山东高密县山甫村(街):严唐佐始,以好原方 (高纪伟)
山东潍坊临朐:永 元 明 佃 举(兴、星、居) 尚 世 素。。。 (高举斌)
山东潍坊临朐:力文兴法(二十三世)成玉 (高明)
山东潍坊昌乐:文明佃景德(二十二世)进 (高正)
山东潍坊临朐:清 兴(玉) 贤(祥) 凤 延
山东潍坊诸城:法,维, 升, 月(丽), 华。 (高月辉)
山东潍坊青州:敏、祝、天、国、英 (高通海)
山东潍坊寿光高家官庄:洪、世、子、旭 (高旭)
山东潍坊安丘:基、夕、德、宝、丙、凤 (高宝森)
山东昌邑:乃,学,维,曰,振,京,寿,宗,廷,泽,天 (高泽源)
山东省济宁市:中、玉、兆、番(音同)、严(音同)、 (高根玉)
山东济宁汶上县:如、利、广、汉、文、明 (高原)
山东济宁嘉祥:圣永 学德贵立本 (高德方)
山东济宁曲阜书院街道高家村:天鸿浩名叔,平延克荣宠。呈玉继尚绣(兴),允景振文广。 (高健人)
山东济宁梁山: 景 手或清 成或思 启 文 昌 茂
山东济宁兖州:玉,清,登,广,培,成,恩,树
山东济宁金乡:化景爱登玉 (高玉哲)
山东济宁嘉祥仲山:学(振)洪 久(芝)广(继)新长在 仰德保安平 (高继合)
山东济宁金乡:依文作春育 (高作安)
山东邹城:传云震广纪 呈维善发祥 延庆文中宝 崇德其永昌 (高茂)
山东济南章丘:莲 汝玉建泰广 万福庆长春 (高勇)
山东济南章丘明水:凤 文 宝 玉 洪 (高洪禹)
山东济南:敦 培 吉 成 怡 (高成意)
山东济南章丘明水:渔秀仲维嗣 (高仲岩)
山东济南章丘明水查旧所谓”口”字高:斗 广 向(春) 玉(福) 振(洪) 延(全);
”梯子”高(繁体):尉 佩 兆 邵.
山东省济南章丘市普集镇池子头村:佩(20世)、兆、绍、广、印、玉 (高广潮)
山东省章丘市龙山街道办事处丁王村:庆,玉,汝,文,行,主,信 (高文国)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开发区朱家:绩善玉庆 敦培继成 崇本申先 广予银星
山东济南平阴玫瑰镇吉庄村,明洪武初迁至此:立 春 荣 光 美 衍 远 世
山东济南:明德绪元现新
山东济南历城仲宫高氏:典、文、诗、书
山东济南历城:基 长 金 玉 延 传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修德传家远,长存卫善良,继先宗圣道,忠立化荣光 (高长新)
山东济南市:明、德、绪、元、现、新 (高安)
山东日照:奇、守(正、兴)、子(月、世)、念
山东日照五莲:振、维、兴、曰、华、光 (高鹏)
山东日照五莲:德 方 善 成 (高永峰)
山东青岛胶州:蔚业徽方振,奕祀绪(二十一世)愈兴,承启(其)昌继世,兹乃雍(永)
照穆(谟)
高密东牟村高礼绪续修三股二支派支谱增订:德贤安乐吉,和顺福瑞祥 (高履俊)
山东青岛即墨:居,士,丰,先,维,玉,德 (高维东)
山东青岛莱西高家庄:中(第三字)--培--洪--乃--泮(桂) (高泮良)
山东青岛:鹏、胜、春、清、景、阳、增 (高松)
山东泰安新泰:致祥敏 慎惠兴纪广 庆瑞发善昌 (高林 高慎贤)
山东泰安岱岳区萨家庄、河口村一带:继宗传玉,廷加举庆。 (高加升)
山东泰安东平:。。。。。。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高令刚)
山东泰安宁阳:久 广 居 德 (高磊)
山东泰安东平、平阴:学玉兴吉广,承立见庆祥 (高广印)
山东泰安肥城:康桓述思善伯 (高国强)
山东泰安新泰:宗,发,松,荣,嘉,居,德,恩,普,鸿,方,建,侯,明
山东泰安:明士荣方 (高明 荣)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东法相炳 兴学立业 (高炳法)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马埠镇北双村:付后继广 (高纪宏)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肇(十二世)绪贻谋远,承徽继庆长。名传家永立,祚衍世其昌。守法昭令德,勤修懋 厥良。忠孝盛金玉,仁智尚谦彰 (高赞)
山东淄博桓台及滨州:全文连振国,思本持家在 (高思贵)
山东淄博沂源:永大保和文太平 (高保雷)
山东淄博邹平:丰 纪 书 元 光 (高进生)
山东淄博桓台:维德允延庆,奎希树利洪 (高建 奎)
山东淄博邹平西董:明/克/东/海/云/昌。。。
山东淄博张店:洪 连 振 国
山东威海荣成:税士国之宝 诗书纪世长 仁心和仪禄 定寿子荣昌 (高志超)
山东文登:太 云 洪 树
山东无棣(海丰)车镇:义(二十一世)治国忠瑞,富贵传德昌;建东廉崇久,俊春继永芳。(1990年重修家谱)
山东滨州无棣:宝玉 秉照宪士云 瑞佩新
山东滨州沾化县:同 子 万 延 云 广 (高延涛)
山东聊城:连 井 俊 树 增 新 玉 金 (高树杭)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广平乡三高村:天立衍庆恒,月本锡文同 (高本金)
山东聊城莘县:清 建 艳 宗 (高磊)
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嘉明开发区张老庄:起世鸿应求前训有声大沛荣堂巨木发上人维德丰昌 (高运生)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七级镇高楼村:培 风 福 传 继 希 再 士
山东聊城高唐:振立家正善。永传士德常。贵兰友余芳。 (高善鹏)
山东聊城高唐:振庆瑞秀 (高秀彬)
山东枣庄峄城:世德堂,明初从山西迁至峄县,峄阳高氏,九世祖至十六世字辈为:叔有守怀永光丕和;四零
年议字辈20为:廷安思化理,云从位作昌。传善心维慎,世运步其良。九八年续十辈为:国盛
家邦兴,峪源中华扬。 (高骞 化)
山东枣庄山亭:学玉其长洪(振) 广锡贵安邦 海龙福宗昌 (高广伟、高广建)
山东枣庄峄城:永西宝 庆化启瑞光 (高远)
山东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高村:继世万朝广兴玉明昌 后续:昌茂繁百世 富贵兆大同
山东莱芜:文 宪 开 占 太 (高伟)
山东莱芜苗山:念常友新逢玉 (高怡君、高阳)
山东莱芜羊里:兴旺、昌、单字、相、单字、朋连元庆,洪玉(21世)常(振)献(乾)亭(坤) (高玉柱)
山东省莱芜市杨庄镇高家店村:凤 俊 春 树 龙 (高大龙)
山东菏泽曹县:圣世启祥兆,云为艳庆昌,培正司宏记,守宪振国光 (高飞)
山东菏泽南站:建业朝南满宗火木照 (高春生)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彭楼镇老高庄:振文永心 贤(22世)尚志贯古,会谱传家中,有恒任子广,守辈瑞颐成。
(高尚旭、高尚新)
山东菏泽巨野:宝腾观潭(二十世)壮,扶荷巩以良。亭晓锡正典,环海佩凌骧。
九零年新续:仁显家声远,义存衍继长。道广文章盛, 德厚恒世昌。
山东德州陵县义渡口乡:甫德新(洪①)立世,文连玉盛昌;君正启俊贤,治国有良方;
习书开甲第,礼义振家邦;仁爱遵先训,诚兴传吉广。(高世坤)
山东:正新学胜 作德言文 诗成连举 密士少传。 (高杰胜)
高姓家谱介绍(一)概述
家乘又称家谱、家牒、族谱、宗谱、世谱、支谱等,是记载宗族世系、人物的历史图谱,是宗法血缘制度的产物。其内容相当广泛,记载着全族的户口、婚配和血缘关系,全族的坟墓和族田的四至方位,也包括家法、家训、风俗习惯、社会变故等宗族文化。家规家法,有的家族有成文法,有的家族则只有习惯法,有成文法者皆载入家乘。大凡全族的世系源流、血缘系统、户口人丁、祖宗墓地、族产公田等,在家乘宗谱上一查就着。
家谱是维系家族血缘关系的主要纽带。它又有宗谱、族谱、家乘等不同的名称。宋朝以后,随着封建家族制度的形成,修家谱的风气十分盛行。到了明清两代,在农村中可以说既没有无谱之族,也没有无谱之人。
高氏家谱的内容,一般说来也是包括上述几个方面。如收藏在辽宁省,阳县高家的《高氏宗亲谱册》主要内容:谱序、命名旋盘、先人坟茔坐落、人任显荣者传以及世系图表等内容。
有了祖谱,人们就能区别、分明和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属于哪一宗、哪一支,不会乱认祖先宗派,就能联络宗族同姓之间的感情。因此,在大多数高姓宗谱的家范家规中,都把修谱系作为突出的一条。高姓宗族也很重视族谱的收藏保管,所以尽管在十年“文革”中有许多家谱被迫烧掉或毁掉,至今仍然有一部分高姓家谱被完好地保存下来。特别是在满族的高姓中至今有保存谱书和谱单的传统,每年逢祭日,便将宗谱从祖宗匣中取出,敬除房内西墙板上,全家跪拜祭祀,以示不忘祖宗恩德并祈求祖宗的保佑。
修谱
过去修谱是家族中的重大事件。没有家谱的家族要新修,已有的要续修。每隔一段时间,家族中总要新生孩子,娶进媳妇,嫁出女子,增减人口,还要死去老人,夭殇子女,新增坟茔。族产公田也会有新变化。为了及时将种种新情况反映到家谱上来,所以每个家族的家谱都定期续修。修谱有一定的体例和原则,代代相袭,不许族众干预。
家谱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在于把全族的子孙固定在一个地方——祠堂的周围,不致因分化、流徙而使家族瓦解,也不致因异姓或同姓异族的迁入而使家族的血缘关系发生混乱;其次是提倡尊尊亲亲,向族众宣传血亲相爱、亲族团聚的观念,从思想意识上防止家族溃散,以达到收族的目的。正因为家谱对家族的存在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每个家族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祠堂读谱仪式。祠堂读谱,有的家谱一年一次,有的则一年数次。仪式的隆重与祠堂祭祖差不多。
各家修谱,一般都要请学者名流,政界要人或本族人作序,高姓族谱也不例外。在谱序中,有的是叙述本族的发展历史,有的是叙述修谱的缘起和经过,也有的是叙述修谱的重要意义。因此说,一篇谱序就是一篇本族发展的简短历史或本族所应遵循的道德文章。
高氏族谱
高氏族谱,最早的当数隋唐时期官修《高氏小史》,此书记载了渤海高氏,特别是北齐一宗的发展变化情况,宋以后佚失。今天能见到的大多是明清修订或续修的,也有民国年间续修的族谱。仅就现存的高氏各谱来看,南方的高氏族谱修订的较早,世系详尽,保存的也较完好,修谱也较有规律性,一般都能定期续修。而北方的高氏族谱多有佚失,并且修谱较晚。山东郓城《高氏族谱》记载:“适民国二十四年老高庄祠堂落成,与祭者七十余村,有二十一世孔贤,因各村老谱失传者,约各村记几世,即自几世序之汇印成牒。”旧谱的佚失给续修族谱带来一定的困难,也容易造成世系的不详。族谱失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自宋以后,北方动荡较大,受北边各族的入侵较多,致使迁徙频繁。同时,北方高氏较为集中,各宗支混杂相居也为修谱带来一定的难度。郓城《高氏族谱》又载:“其间逃而复还者又不知几高氏与焉,迄今五百余载矣,迁于彼又迁于此者更不知几高氏与焉。”而南方高氏宗系则较为单一,各宗支一般多聚族而居,据江苏常州《芳田高氏族谱》记载,高氏“星罗郡东殆遍”,合计有五六百家,被称为“郡东望族”。同姓同宗同支聚族而居,有共同的祠堂,共同的义田,这样就从根本上使修谱续谱有了保证。当然这并不是说北方高氏族性不强、淡于谱事,事实上北方高氏谱要比南方多,只是囿于诸多因素的限制才造成上述情况的。不过,从北方各高氏族谱来看,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辽宁等省区的高氏,也包括一些南方高氏多为渤海高氏后裔。不论迁徙多么频繁,宗支多么混乱,但最终都能追到渤海这一支上。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了解过姓氏的相关知识,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有关有关高姓的起源与家谱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氏分布地区
河北,辽宁渤海湾,北京密云,辽宁大凌河以东,江苏阳州,河南洛阳
历史来源
「高」源出
1出自姜姓。相传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以姜为姓。炎帝17世孙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吕侯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名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8世孙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高傒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2以王父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齐惠公的儿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裔也为高氏,也为山东高氏。齐惠公元是齐桓公小白与姬妾少卫姬所生的儿子,当了10年齐国国君。齐惠公的儿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代也以高为姓。3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赐姓。
高姓分布
高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浙江北部、湖北东部、甘肃西部、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每平方公里的高姓人口达到27人以上,尤其在山东中部的地区高达64人。高姓分布密度表明:密度最高的(2。7万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81%,高姓人口大约641万;09-27万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22%,高姓人口大约719万;不足09万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97%,高姓人口大约92万。高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高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表明:高姓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12%以上,尤其在甘肃河西走廊、山东中部、陕晋北部、黑龙江东北,在18%以上,有的达到36%以上,这部分高比例的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92%;在四川、湖北大部、湖南北部、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广东东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高姓频率在06%-12%,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05%;其他广大地区,高姓频率不足06%,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03。
家族名人
高长恭:又名高孝瓘,他勇武善战,常常大败敌军。武义高强的将领,是北齐大将,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风流大丞相高欢之孙。是北齐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封为兰陵王。
高适:唐朝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为“高岑”。其“边塞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士兵生活、人民疾苦为内容。代表作有《燕歌行》。
高鹗:清代文学家,汉军镶黄旗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写者。
高克恭:元代画家,字彦敬,号房山,其先回鹘(维吾尔族),籍贯大同(今属山西省),居于燕京(今北京市),晚年寓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善书画,《云横秀岭》、《墨竹石坡》为其代表作。
高凤翰:清代胶州(今属山东)人,著名书画家。著有《湖海集》、《南阜集》、《归云集》等作品。
求高氏家谱。认亲。
本文2023-11-02 03:52:0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91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