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姓起源和来历
唐姓,在中国《百家姓》中排名64位。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国也有分布。唐姓是中国姓氏人口排名25位的大姓,人口约1020余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68%。唐姓遍布天下,今以四川、湖南、江苏、山东、安徽、广西六个省份居多,约占全国唐姓人口60%。[1]唐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第一支出自祁姓,源于上古五帝之一唐尧。第二支是姬姓,为唐叔虞之后。第三支也出自姬姓,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国号为唐的姬姓诸侯国。除此之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唐姓,包括汉时南蛮、三国时古羌人、元朝西域人以及清朝满洲八旗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等氏族。唐姓的郡望主要有晋阳、鲁国、北海、晋昌等。唐的堂号除了与郡望名相同外,重要的堂号有禅让堂和圣仁堂。
姓氏起源
出自祁姓,以封号为氏
丹朱是上古帝王尧的儿子,尧禅位于舜之后,舜将丹朱封为唐侯,直至西周周成王时期,因发动叛乱,家族被周朝镇压并除去封号,子孙迁于临近西周都城丰镐的杜地为诸侯,或沿称唐氏,或称唐杜氏。到周昭王时期,又复封丹朱的后裔为唐侯。[2][3]于20世纪80年在西安西郊出土的杜伯鬲上有铭文“杜伯作叔祁尊鬲,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足以证明杜国确实姓祁,是尧帝的正宗后裔。
出自姬姓,以封号为氏
据《姓氏考略》及《世本》所载,周成王在镇压唐侯叛乱后,改封自己的弟弟叔虞为唐侯,家族遂以唐为氏,叔虞亦称唐叔虞。春秋时期,现今河南唐河县、湖北随州市、枣阳市一带另有一姬姓唐国,于公元前506年同吴国和蔡国一起参加柏举之战击败楚国,次年被复仇的楚国所灭,国人以唐为氏。
属复姓省文简化
为唐山氏和北唐氏及南唐氏所改,均是以地名为氏,汉高祖刘邦有妃子姓唐山氏,称唐山夫人。
出自其他源流
据《后汉书·南蛮传》所载,汉代时南蛮白狼王为唐姓。[1]
据《三国志·郭淮传》所载,陇西(今属甘肃省)古羌人中有唐姓者。
满族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后简改为唐氏。[2][3]
土族拉什唐氏及瑶、苗、蒙古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唐姓者。[3]
得姓始祖
主要为唐尧、唐叔虞、唐仁祖。[4]
各支始祖
唐伯徵:驾前指挥,字远稽,号遂良,葬宁邑七都八区石都□□,而左□山午山子向,隶丁癸石墓碑记山禁员,后裔步亨及衡英竹筠三契据。元配:高氏,封安人,葬枫树山子山午向。子三:宝珍;珠;瑞。续配:谢氏,封安人,葬枫树山高安人莹同向石墓。子一:宝璌。是为善邑唐氏始祖。
唐 佑:字承裕,仕唐,任两广节度使,赐紫金鱼袋,诰授银青光禄大夫致仕,居道州鹅颈觜,继居衡州踏水桥,后迁于潭生没阙,谕葬于本邑淦田旧一百三都,今十六都十甲,地名金烟衡戌山,辰向有碑有志有图有传有墓田十二亩。元配:黄氏,诰授一品夫人,生没葬阙。生子三:唐潼,唐灒,唐汴。是为金田唐氏在城堂始祖。
唐宁雄:仁公长子,名刚行四,唐朝中和间任丰城令避乱归归隐路过唐溪见山水秀丽遂由米岭而迁归焉,公谋谟神断慷慨激烈正直自如既明且哲避地避地卒,创家业卒葬本都陇云山,按米岭古属筠州今隶奉新。元配:谌氏,五里人,卒葬与夫合墓。子二:进瞻;进稳。是为湖南浏阳唐氏始祖。
唐寿兴:丕谟之子,字松龄,号礼翁行敬四,公襟怀淡宕啸傲山水因念,祖训万邑可家遂契妻子而迁焉,其才猷经济道德文章真足垂裕后世绵远无穷迄今五百余年。蕃衍湘赣历傅不朽者皆,公厚德之所致也,寿九十有八没葬江西万载城外涂陂真武形。元配:熊氏,没葬万载一都柞柱窝口虎形。继配:赵氏,没葬涂陂真武形与夫合墓。子二:虎,世居万邑;彪,迁居浏邑。是为湖南浏阳唐氏始祖。
唐世旻:唐朝永州刺史唐世旻(即仁泽尊王,历朝皇帝均有的敕封,北宋永州人民为祭祀他而建有唐公庙,南宋微宗帝敕赐“灵显神祠”匾额)由山西太原徙楚零陵,其子元本、其孙承裕,均居零陵南乡,厥后曾孙唐冕自北宋(977-997)年间,以家于东安之龙溪。唐冕生唐持(承信郎),唐持生唐信明,唐信明生唐泽(迪功郎),唐泽生唐干(县丞),唐干生三子一女,唐自本、唐自木、唐自介,一女适伍进士,唐自本生唐天定、唐自木生唐天成、唐自介生唐天申,天申生唐元瑛,其元克、元楚、元添、元升乃堂兄弟也,元瑛生淑清,淑贤不知谁之子,淑清生仁卿,济卿、寿卿、和卿乃叔伯之兄弟也。旧谱云:承裕公以后无考,天定以后,因宋元间遭世大乱,兵燹之害,无复考据,纵观东安唐氏各宗支,世旻公后裔各自将明甫、良甫、章甫、玉甫、荣甫、贤甫、东甫、德甫、吉甫、康甫、宗甫、世甫等奉为立籍始祖纂修族谱。从家世始祖冕公至今历时1033年,冕公派下至今38代,后代散居在各地,主要聚居县城的龙溪河、紫水河以及湘江河两岸村庄。
唐义华:字国珍,行二,世居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洗马池四排楼下,仕元永州太守,至正15年(1355)挂冠归里,舟过潭之昭陵,偶值风阻,挈家泊岸十里许而居,至四派衍为芳、源两房。清康熙26年(1687)建宗祠于虎啸坝。清初纂成墨谱,康熙57年(1718)续修,乾隆12年(1747)三修,乾隆35年(1770)四修,道光2年(1822)五修,咸丰8年(1858)六修,光绪28年(1902)七修。
迁徙分布
唐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人口排行榜上名列第25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1020余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68%左右。唐姓发源地当有四处:陕西、山西、豫鲁(今河南、山东间地)、湖北。上述陕西、山西、豫鲁三地在发展中成为唐姓繁衍中心,是唐姓主要望族所在地。
唐姓
秦汉时,唐姓分布于江苏、江西、四川、广东、安徽、浙江、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据载,战国时魏国人唐雎之孙唐厉迁于沛国(今属江苏),唐厉四世孙唐都任临邛(今属四川)令,唐都之孙唐林被封为建德侯,唐林之子唐蔚因封地被除,徙居颍川(今属河南),唐蔚之三世孙唐帽任会稽(今属浙江)太守,唐帽之子唐翔任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太守。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不安,北方战火连天,唐姓人随着南迁队伍,更广泛地分布于南方各地。此时,唐雎一支唐翔之子唐固,在那时任孙吴政权中的尚书仆射一职,唐固三世裔孙唐彬任晋镇西校尉、上庸襄侯,唐彬之子唐熙因娶凉州(今属甘肃)刺史张轨之女,遂把家安到凉州,唐熙之子唐郓任前凉凌江将军,从凉州迁居晋昌(山西定襄县西北),后发展成为唐姓历史上最大郡望。唐郓之曾孙唐瑶任西凉晋昌太守、永兴侯,唐瑶之孙唐褒任后魏华州刺史、唐纯任后魏太原太守,唐褒之子唐茂任秦州刺史,唐茂之子唐翼任后魏凉州太守。隋唐时期,随着河南固始人陈元光开漳入闽,唐姓人有加入者。唐雎一支有唐瑶的七世孙唐休璟任职宰相。宋元时又有唐姓人迁居南方,由北方发展而来的唐姓已是大量的居于南方了。明清时,又有唐姓人移居台湾,远徙海外的。
先秦时期,唐姓最初主要活动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
秦汉时期,唐姓已经进入了山东、江苏、安徽、四川、广东等地。据史籍记载,战国时魏国人唐雎之孙唐厉迁于沛国(今江苏沛县),唐厉四世孙唐都任临邛令(今四川临邛),唐都之孙唐林被封为建德侯,唐林之子唐蔚因封地被除,徙居颍川(今河南登封),唐蔚之三世孙唐帽任会稽太守(今浙江绍兴),唐帽之子唐翔任丹阳太守(今安徽当涂)。
魏晋南北朝
社会动荡不安,北方战火连天,唐氏族人随着南迁队伍,广泛地分布于南方各处。此时,唐雎一支唐翔之子唐固,任孙吴政权中的尚书仆射一职,唐固三世裔孙唐彬任晋镇西校尉、上庸襄侯,唐彬之子唐熙因娶凉州刺史(今甘肃凉州)张轨之女,遂把家安到凉州,唐熙之子唐郓任前凉凌江将军,从凉州迁居晋昌(今山西定襄),后发展成为唐氏历史上最大郡望。唐郓之曾孙唐瑶那时任西凉晋昌太守、永兴侯,唐瑶之孙唐褒任后魏华州刺史、唐纯任后魏太原太守,太原发展成为晋阳郡,唐氏重心。唐纯之子唐令世,唐令世之子唐灵芝,为寿阳令。唐灵芝之子唐邕,字道和,北齐尚书。唐邕三子唐羲,唐鉴,唐懿。唐羲隋府州刺史,唐鉴为武贲郎将,唐鉴之子唐俭,字茂约,唐尚书特进莒国公。唐俭弟唐宪,字茂彝,终金紫光禄大夫。唐褒之子唐茂任秦州刺史,唐茂之子唐翼任后魏凉州太守。南朝齐国时有三吴地区农民起义首领唐寓之,曾攻占钱塘(今浙江杭州),后称帝,国号吴。可见,晋朝时,唐姓已是湖南的著名大姓,甘肃、浙江等地也有唐姓的聚集点。南北朝时期的唐氏族人已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
隋唐两朝时期
河南固始唐氏族人随陈元光开漳入闽。唐雎一支有唐瑶的七世孙唐休璟任职宰相。
宋元两朝时期
又有唐氏族人迁居南方,由北方发展而来的唐氏已是大量的居于南方了。宋朝有晋昌唐氏族人随宋室南渡,定居江西宁都,后迁福建永定,广东潮阳,大埔,又有迁梅州及广西者。 明、清两朝时期,又有唐氏族人移居台湾,远徙海外的。至此,唐氏族人足迹遍布中国大地。在清朝时期,闽、粤唐氏族人有的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海外,如当代“航运大王”印度尼西亚华人唐裕等。今丹东凤城凤山乡满族他他拉部唐氏族人隶属正红旗满洲,明崇德年间奉旨驻守奉天府(今沈阳)新城堡,后其世祖他他拉·古巴达奉命移驻凤凰城城东村,后裔今散居于凤城草河、岫岩灵沟等地。宋朝时期号称“五豸唐门”有:唐肃、唐询(唐肃之子)、唐坰、唐介、唐淑问(唐介之子);唐坰后裔居于广西全州、广西灌阳、四川广安岳池、绵阳安县、重庆等地;唐介后裔居于广西玉林、桂林、广东、四川广安、四川绵阳、湖南、湖北、江西等地。
宋朝时期,唐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8%,名列第四十四位。唐姓第一大省是湖南,约占全国唐姓总人口的31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湖北、浙江、广西,这五省唐姓大约占唐姓总人口的78%,其次分布于江苏、河南、安徽,这三省的唐姓又集中了16%。全国形成了以川鄂湘桂、苏皖浙为中心的两大唐姓人口聚集区。
明清两朝时期
明朝时期,唐姓大约有5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5%,为明朝第四十一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唐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湖南仍为唐姓第一大省,但比宋朝时减少了近一半,约占唐姓总人口的17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浙江、江苏、广东,这四省唐姓又集中了24%。宋元明期间,唐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湘川、苏浙皖赣、粤桂三大块唐姓人口聚集地区。
山东省文登市、荣成市
1汪疃镇杭上村唐姓字辈:振明。
2大界石唐姓字辈:德业传来仔,目日守规成,福元先继续,本礼道丛生 。
3界石板桥村唐姓字辈:宗世思之国,明芳永德盛;仁兆培兰贵;经书玉之亭 。
4天福北潘家夼、河东、柳家庄字辈:宗世思之国,明芳永德盛, 仁兆佩兰桂,经书云元亭 。
5泽头东望仙庄唐姓字辈:德玉功茂,寿严福昌,本原承继,万世荣光 。
6荣成黄山村明朝时由文登潘家夼迁入唐姓字辈:在文其人宗世思,之国明芳永德胜 。
7荣成唐家村明朝从云南省迁入,岳家村唐姓字辈:朝首军孟文,有堂万明希,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
宋、元两朝时期
又有唐氏族人迁居南方,由北方发展而来的唐氏已是大量的居于南方了。宋朝有晋昌唐氏族人随宋室南渡,定居江西宁都,后迁福建永定,广东潮阳,大埔,又有迁梅州及广西者。 明、清两朝时期,又有唐氏族人移居台湾,远徙海外的。至此,唐氏族人足迹遍布中国大地。在清朝时期,闽、粤唐氏族人有的移居,进而又有人远徙海外,如当代 “航运大王”印度尼西亚华人唐裕等。今丹东凤城凤山乡满族他他拉部唐氏族人隶属正红旗满洲,明崇德年间奉旨驻守奉天府(今沈阳)新城堡,后其世祖他他拉· 古巴达奉命移驻凤凰城城东村,后裔今散居于凤城草河、岫岩灵沟等地。宋朝时期号称“五豸唐门”有:唐肃、唐询(唐肃之子)、唐坰、唐介、唐淑问(唐介之子);唐坰后裔居于广西全州、广西灌阳、四川广安岳池、绵阳安县、重庆等地;唐介后裔居于广西玉林、桂林、广东、四川广安、四川绵阳、湖南、湖北、江西等地。
唐姓人口分布比例
宋朝时期,唐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8%,名列第四十四位。唐姓第一大省是湖南,约占全国唐姓总人口的31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湖北、浙江、广西,这五省唐姓大约占唐姓总人口的78%,其次分布于江苏、河南、安徽,这三省的唐姓又集中了16%。全国形成了以川鄂湘桂、苏皖浙为中心的两大唐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唐姓大约有5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5%,为明朝第四十一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唐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湖南仍为唐姓第一大省,但比宋朝时减少了近一半,约占唐姓总人口的17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浙江、江苏、广东,这四省唐姓又集中了 24%。宋元明期间,唐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湘川、苏浙皖赣、粤桂三大块唐姓人口聚集地区。
湖南长沙唐氏续修支谱,(民国)唐树林等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长沙唐氏桐封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湖南宁乡晋阳唐氏重修族谱,首一卷,(清)唐启煦纂,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而卷、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湖南宁乡石汉唐氏六修通谱五卷,首一卷、末三卷,(民国)唐藻亭、唐荫宝等纂,民国十九年(公元1920年)晋阳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湖南湘潭锦石唐氏四修族谱三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唐垂镌等纂,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另有一部存四册)。湖南湘潭中湘唐氏朝支六修谱十四卷,(民国)唐泽耀纂修,民国26年(公元1937年)德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湖南湘潭唐氏敦本堂七修谱二十二卷,(民国)唐述春、唐泽煌等纂修,民国31年(公元1942年)敦本堂排印本32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湖南湘乡唐氏族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湖南湘乡唐氏族谱十卷,(清)唐星焕纂序,清咸丰三年(公元1863年)福星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湖南湘乡新园唐氏七修族谱二十六卷,(民国)唐业凖、唐业棐等续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伦鉴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残本)、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湖南衡山衡邑唐氏续修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清)唐卿杜、唐文青续修,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湖南衡山治平唐氏四修族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唐思芳等续修,清朝道光年间唐氏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湖南衡山治平晋昌唐氏五修族谱,(清)唐清思纂修,清朝同治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十九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湖南邵阳唐氏四修族谱,(清)唐荣朝、唐鼎元修,唐明铣等纂,清道光22年(公元184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湖南邵阳唐氏五修族谱,(清)唐吉光纂序,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湖南武冈唐氏三修族谱,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唐姓起源和来历
本文2023-11-02 03:44:2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91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