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明朝皇帝的族谱,关系?
第一代太祖朱元璋
第二代惠帝朱允炆,乃朱元璋长孙
第三代太宗(成祖)朱棣,乃朱元璋四子(庶出),朱允炆之叔
第四代仁宗朱高炽,乃朱棣长子
第五代宣宗朱瞻基,乃朱高炽长子
第六代英宗朱祁镇,乃朱瞻基长子
第七代代宗朱祁钰,乃朱瞻基次子(庶出),朱祁镇之弟(后英宗复位,代宗被废)
第八代宪宗朱见深,乃朱祁镇长子(庶出),朱祁钰从子
第九代孝宗朱祐樘,乃朱见深三子(庶出)
第十代武宗朱厚照,乃朱祐樘长子(武宗无嗣,乃由旁支皇室选择朱厚熜入继大统)
第十一代世宗朱厚熜,乃朱见深四子兴献王朱祐杬(庶出)之嫡长子,朱祐樘从子,朱厚照从弟
第十二代穆宗朱载垕,乃朱厚熜三子(庶出)
第十三代神宗朱翊钧,乃朱载垕三子(庶出)
第十四代光宗朱常洛,乃朱翊钧长子
第十五代熹宗朱由校,乃朱常洛长子(庶出)(熹宗死后无嗣,乃诏令五弟信王朱由检入继大统)
第十六代毅宗(思宗)朱由检,乃朱常洛五子(庶出)(毅宗死后,明朝覆灭,宗室乃于南方割据)
第十七代安宗(质宗)朱由崧,乃朱翊钧三子福恭王朱常洵(庶出)嫡子,朱由校从弟,朱由检从兄(安宗被清军所俘,群臣乃先后拥立鲁王朱以海,韩王朱本铉监国,郑芝龙在福建拥立唐王朱聿键)
第十八代绍宗朱聿键,乃朱元璋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庶出)八世孙,唐端王朱硕熿之长孙,朱由检族叔(绍宗死后,福建群臣拥立朱聿鐭,然而一月就被清军灭亡,乃拥立桂王朱由榔)
第十九代昭宗朱由榔,乃朱翊钧七子桂端王朱常瀛(庶出)四子(昭宗死后,明朝再无皇帝,1684年康熙攻占台湾后,最后一个监国投海自尽,明朝遂彻底灭亡)
张家被抄之后,张家后人流落全国各地,也再也没有出现显赫的人物,后代子孙们甚至无力为张居正整修墓地。
张家后人以先祖为荣
在荆州市张家台子,我们采访了张居正16代孙张厚勤老人。这位老人家对先祖的业绩已不甚了了,但辈辈相传牢记自己是这位人杰之后,并以有这样的祖先感到十分自豪。
张厚勤老人告诉我们,现在张家台子只有6户人家是居正公的后代(老人在采访中一直以“居正公”来称呼自己的祖先张居正),他们这一支是居正公第4子的后裔。居正公共有6子,其后裔分散在全国各地,海外也有,而目前在湖北境内居住着最多居正公后裔的地方是荆州马家寨。2004年底,居正公墓园重修之时,有50多位居正公后裔的代表来到这里祭祖。而在这之前,2001年清明节时就有散居在各地的居正公后裔前来祭祖,大多来自湖北境内的潜江、监利、汉川等地。
当记者问到现在他能联系上多少居正公的后代时,张老拿出了一个笔记本,上面写满了名字和电话号码。他介绍说,他们现正准备修家谱,已联系上大约600多名居正公的后裔,目前家谱第一卷的初稿已经完成。
居正公曾经如此显赫,他有没有遗留下来什么东西?张老有些遗憾地说,当年家中曾有家谱和居正公的遗像,但家谱在解放前被大火烧了,而遗像也在文革中失去,目前居正公后裔之间凭着祖上传下的谱系表来排辈定序。在张家台子,现在辈分最高的是一位言字辈的老人,已82岁,年高体弱卧病在床。
采访结束后,记者告诉他,在网上还查到在江苏、广西都还有张居正的后裔,张老十分高兴,表示希望能有机会和这些族人联系上。
姓名:张居正
生辰:1525年5月24日农历503
忌日:1582年7月09日农历620
5岁[1530年]入学
7岁[1532年]能通六经大义,
12岁[1537年]考 中了秀才,
13岁[1538年]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辚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
16岁[1540年]中了举人,
23岁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张居正以《论时政疏》(《张文忠公全集》卷一五)首陈“血气壅阏”之一病,继指“臃肿痿痹”之五病,系统阐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张。而这些自然没有引起明世宗和严嵩的重视。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张居正借口请假养病,离开京师来到故乡江陵。休假三年中,他仍不忘国事,亲身接触农民。家境本就贫寒的居正,在乡间体会到了人民的辛劳、饥寒和痛苦。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张居正仍回翰林院供职。这时的他在苦闷思索中渐已成熟,在政治的风浪中,他模仿老师徐阶“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相机而动。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篙倒台后,徐阶继任首辅。他和张居正共同起草世宗遗诏,纠正了世宗时期的修斋建醮、大兴土木的弊端,为因冤案获罪的勤勉朝臣恢复宫职,受到了朝野上下的普遍欢迎。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居正进宫右春坊右渝德,深谋远虑的徐阶荐居正为裕王朱载垕的侍讲侍读。逾德只是个虚衔,但由于裕玉很可能继承皇位,侍裕邸讲读就不是等闲之职了。在裕邸期间,“王甚货之,邸中中宫亦无不善居正者”
嘉靖四十五年,居正掌翰林院事。 这一年,世宗殁,裕王即位,是为明穆宗。张居正的机会来了
隆庆元年(1567年),他以裕王旧臣的身份,放擢为吏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土。这年张居正四十三岁
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徐阶终因年迈多病,举筹失措而被迫归田
隆庆三年(1569年)徐阶的老对手高拱重回内阁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内阁大权。高拱当政期间,起用了一批人才,仕路稍清。
隆庆四年(1570年),鞑靼首领俺答进攻大同,计划称帝。居正闻悉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携妻比吉和乳母的丈夫阿力哥共十几人情求内附,大同巡抚方逢时和宣大总督王崇古决策受降
隆庆五年(1571年),穆宗在居正等人的力劝下,诏封俺答为顺义王,并在沿边三镇开设马市,与鞑靼进行贸易。北部边防的巩固使张居正可以把注意转向国内问题。
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病殁,年仅十个岁的神宗继位。张居正遂联合冯保,勾结后妃,以“专政擅权”之罪令高拱回原籍。这样,张居正就成了首辅,从此独掌国家大权达十年之久。
万历元年(1573)十一月,张居正上疏实行“考成法”,明确职责。他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
万历二年(1574年),北边“三镇二岁之中,所费不过万余,而所省已百余万”。还通过减客兵,清粮糗的办法减少支出,“岁所省,儿得数十百万”。
万历四年(1576年)规定,地方官征赋试行不足九成者,一律处罚。同年十二月,据户科给事中奏报,地方官因此而受降级处分的,山东有十七名,河南二名;受革职处分的,山东二名,河南九名。这使惧于降罚的各级官员不敢懈怠,督责户主们把当年税粮完纳。由于改变了拖欠税粮的状况,使国库日益充裕。
万历五年(1577年)统计全国的钱粮数目,岁入达435万余两,比隆庆时每岁所入(含折色、钱粮及盐课、赃赎事例等项银两在内)250余万两之数,增长了74%(《明通鉴》卷六七)。财政收支相抵,尚结余85万余两,扭转了长期财政亏虚的状况。正如万历九年四月张居正自己所说的:“近年以来,正赋不亏,府库充实,皆以考成法行,征解如期之故。”
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以福建为试点,清丈田地,结果“闽人以为便”。
万历七年(1579年),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以备光禄寺御膳之用,居正据理力争,上疏说,户部收支已经入不敷用,“目前支持已觉费力,脱一旦有四方水旱之灾,疆场意外之变,何以给之”他要求神宗节省“一切无益之费”。
万历八年(1580年),居正次弟张居敬病重,回乡调治,保定巡抚张卤例外发给“勘合”(使用驿站的证明书),居正立即交还,并附信说要为朝廷执法,就不能以身作则。于是在万历八年,张居正上疏并获准在全国陆续展开清丈土地,并在此基础上重绘鱼鳞图册。 万历八年,全国田地为7013976顷,比隆庆五年(1571年)增加了2336026顷。随着额田的增加,加之打击贵族、缙绅地主隐田漏税,明朝田赋收入大为增加。尽管张居正清丈田亩、平均赋税的做法被海瑞等人认为是下策,并不能真正解决民间赋税不均的问题。
万历九年(1581年),他终于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条鞭法是中国田赋制度史上继唐代两税法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它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并出现了“摊丁入亩”的趋势。后来清代的地丁合一制度就是一条鞭法的运用和发展。
万历十年(1582年)卒,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时方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万历十年,随着清丈田亩工作的完成和一条鞭法的推行,明朝的财政状况有了进一步的好转。这时太仆寺存银多达四百万两,加上太仓存银,总数约达七八百万两。太仓的存粮也可支十年之用。这年二月,张居正上疏请求免除自隆庆元年万,(1567年)至万历七年(1579年)间各省积欠钱粮。
万历九年(1581年)五十七岁的居正,终于劳累病倒。
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1582年),张居正病逝,舍弃了他十六年始终不放的权力,十年来竭诚拥戴的皇帝,撒手人寰。死后,神宗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他带着平生的抱负埋入了江陵的墓地,可他哪里知道,自己一生为国任劳任怨的功德,换来的竟是家族子孙的大难。
万历十一年,张居正刚闭上的双眼就被刚亲政的万历帝差点就给弄醒了。抄了家。
天启二年(1622年),明熹宗为激励臣下,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张居正,予以复官复荫。然一切俱已晚矣!
徐阶,(1503~1583),字子升,号少湖,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人。曾密疏揭发咸宁侯仇鸾的罪行,且擅写青词为嘉靖帝所信任。和严嵩一起在朝十多年,谨慎以待;又善于迎合帝意,故能久安于位。起用了“严诬告、权轻重、详讼词、惩奸慝、省佐证”而著称于世的良臣福建晋江潘湖人黄光升为刑部尚书,可以说徐阶的整个政治生涯中的最大亮点就是他斗倒了权势熏天的严嵩。徐阶的忍辱负重是其政治权谋斗争中的杀手锏,而“徐阶曲意事严嵩”也成了权谋术中的经典案例。
http://baikebaiducom/view/28613htm
张居正(1525年-1582年),汉族人,祖籍湖广江陵(今属湖北)。字叔大,少名张白圭,又称张江陵,号太岳,谥号“文忠”。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
http://baikebaiducom/view/27396htm
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市)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死后安葬于绍兴山阴府城南的兰渚山上,书法胜地兰亭附近。
http://baikebaiducom/view/26649htm
有
张良:西汉谋臣,安徽省亳州市人。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道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南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张氏后人张世彦于1802年在河南南阳赊店创建“四清堂”,利用中医药惠泽乡邻。膏药及艾灸远近闻名。
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张天师:道家重要人物。
求明朝皇帝的族谱,关系?
本文2023-11-02 03:08:1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91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