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伊德的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佛罗伊德的简介???,第1张

  佛洛伊德

  S弗洛伊德(Freud,Sigmund 1856-1939) 犹太籍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生于现属捷克的摩拉维亚的弗赖堡,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年与精神病学家J布洛伊尔合作,用催眠术医治并研究癔病。1885年和1886年间,先去巴黎就学于JM沙可,后赴南锡参观催眠疗法。回维也纳后认识到催眠疗法的局限性,1895年后改用自己独创的精神分析或自由联想法,以挖掘患者遗忘了的特别是童年的观念和欲望。在治疗过程中,他发现患者常有抗拒现象,认识到这正是欲望被压抑的证据,因而创立了他的以潜意识为基本内容的精神分析理论。初期概念有防御、抗拒、压抑、发泄等。在临床治疗时患者还出现了对医生的“移情”现象,从而认为人的神经活动大都以性欲为基础,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错乱是产生神经症的根本原因。1909年应美国克拉克大学校长、著名心理学家S霍尔邀请,与荣格等赴美国参加该校20周年校庆纪念,并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W詹姆斯、EB铁钦纳、JMck卡特尔等晤面。发表了以精神分析为主题的演讲,声名远扬。回国后,他的一些弟子A阿德勒、CG荣格和O兰克反对他的泛性论,先后背离他而自立门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他不断修订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提出了自恋、生和死的本能及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结构论等重要理论,使精神分析成为了解全人类动机和人格的方法。30年代他的理论登峰造极。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金。1936年寿辰时,荣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在最后16年曾与口腔癌作斗争,坚持工作。在纳粹分子的胁迫下,1938年被迫离开维也纳去伦敦。1939年9月23日在伦敦死于癌症。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弗洛伊德自传》。

  佛洛伊德(Freud,Sigmund 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4岁时举家迁居维也纳,

  在那裏生活了将近80年。

  父亲雅各布不但是不得志的羊毛商,而且也是个极其

  专横的人,佛洛伊德出生时,他已经是40岁。母亲是父亲

  的第二任妻子,当时才20岁,佛洛伊德是他母亲所生的6

  个孩子中的第一个。雅各布的第一任妻子,生了2个儿

  子,当佛洛伊德出生时,父亲同时也当了祖父。

  佛洛伊德与其母亲之间有著一种强有力的关系,她一

  生都体会到这种关系对他的影响。

  佛洛伊德年轻时就显示出非凡的智慧,并以名列前茅

  的成绩完成中学毕业。17岁那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可是他足足花了近8年的时间,才学完4年的医学和科学研

  究课程,主要是他有许多医学之外的兴趣和爱好。

  在当时的奥地利,行医是犹太人可供选择的几种职业

  之一,这大约是促使佛洛伊德学医的主要因素,但他从未

  视医学为真正的职业,而只是把医学作为从事科学研究的

  一种手段。

  最后,由于别人的劝告,他参加医学考试,1881年才

  开始私人开业,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

  1882年佛洛伊德与马莎、伯莱斯订了婚,但是直到

  1886年她们才最后完婚。在订婚的5年间,佛洛伊德给她

  未婚妻写了400多封信。后来他们白头偕老,生有三男三

  女,女儿安娜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

  精神分析的萌芽

  佛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是在1884年与布洛伊合作

  期间开始的。布洛伊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医生,不但帮助佛

  洛伊德排难解忧(当时佛洛伊德新婚不久,经济非常拮拒)

  ,而且还使佛洛伊德学会用新方法治疗歇斯底里症。

  当初,人们认为歇斯底里症是女性特有的紊乱症,

  (Hysterin在希腊文是子宫的意思),布洛伊采用新方法称

  “宣泄法”(Talking out),当布洛伊用该法治疗一个匿名为

  安娜的21岁女病人,她因受到激励而表达出其感情和情

  绪,一些病状也就随之暂时或永久地消失。

  由於安娜病情的好转,是因为她坦率的表现自己的感

  情,因此吸引布洛伊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裏几乎每天都花

  几个小时去探望她。

  由于移情作用,两人彼此之间产生深厚的感情,布洛

  伊的婚姻也受到威胁结果他决定停止对安娜的治疗,致使

  安娜受到强烈刺激而突然暴发歇斯底里分娩症。对此,布

  洛伊只好携妻逃离维也纳,把这个摊子丢给佛洛伊德。

  1885年,佛洛伊德得到一笔额外补助,可以让他去法

  国度4~5个月的假,从沙可学习催眠治疗法。

  佛洛伊德追随沙可学习,目赌沙可的催眠威力,对佛

  洛伊德造成很大的影响。

  (1) 从沙可那裏他认识把歇斯底里症作为心理失调,而不

  是器官失调来治疗是有可能的。

  (2)在一次晚宴上,佛洛伊德听到沙可充满激情地断言他的

  一位患者的障碍有著重要性的原因。这个观念使佛洛伊德

  茅塞顿开,并将这一念头一直刘存在脑海中。

  到了19世纪90年代中期,佛洛伊德已深信不疑,神经官

  能症主要障碍是性发展不当。

  但是回到维也纳后,佛洛伊德试用了一段时间催眠术,

  但效果不佳,最后他放弃了催眠术,因为在临床上他发现

  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够接受催眠。

  梦的解释

  1897年,佛洛伊德终於创立了具有深远影响的自我分析

  法认为心理障碍是由於性紧张累积而引起的。进行自我分

  析的主要方法是对自己的梦进行解析,这种分析结果导致

  1900年梦的解析一书的出版。

  该书现在被许多人推崇为佛洛伊德最伟大的著作,但

  是当时这本书也遭到大量的批评,出版后的8年间只售出

  600本,而佛洛伊德从中只获得209美元的稿费。

  随著梦的解析一书的面世,精神分析的运动逐渐发展

  起来。这时在佛洛伊德周围聚集了一批年轻的学者,成立

  了每星期讨论小组,或称为精神分析小组,在佛洛伊德的

  书房裏研讨神经官能症问题。这些年轻的学者中间有三大

  台柱,那就是阿德勒、兰德和杨格,后来由于佛洛伊德的

  努力成立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

  1905年佛洛伊德出版了性学三论

  1909年受美国克拉克大学校长霍尔之邀,佛洛伊德及其弟

  子赴 克拉克大学举办系列讲座,使他终於获得国际上的承

  认。 同时佛洛伊德也被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然而,此时精神分析小组内部出现了裂痕,主要原因

  是阿德勒、兰德、杨格等人逐渐发展了他们自己的理论和

  风格。

  于是原先的精神分析小组因冲突和争论而瓦解。

  兰克被开除出佛洛伊德圈子,阿德勒于1911年离开,

  1914年杨格也与佛洛伊德分道杨镳。

  人格理论的诞生

  但是佛洛伊德的声望,从1919~1939年一直处于顶峰状态,在这一时期佛洛伊德发展了他的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的人格系统基于本能或内驱力,以Libido形式表现出来。生存本能表现为推动和创造死亡本能表现为向内针对自我毁灭,向外进行攻击和破坏。

  人格的结构分为原我、自我和超我

  原我与无意识相一致,包括性欲和攻击本能,也包括无价值判断,追求即时满足和缓解紧张,它服从快乐原则。

  自我与理智相一致,介于原我和外部世间之间,使原我寻求享乐的要求置于它的控制之下,它服从现实原则。

  超我与良心道德相一致,朝著完全压抑原我的方向发展,使自我实现达到完美的状态。

  佛洛伊德的晚年

  1923年,据诊断佛洛伊德患了口腔癌,这与他每天抽20支雪茄的习惯有关。即使在癌症被发现后他也没有改变这种习惯。

  1923~1939年,他接受了33次手术,虽然非常痛苦,但由於他拒绝使用止痛药,所以他的头脑仍然保持十分清醒,并一直工作到生命的尽头。

  1933年纳粹执政期间,他们在柏林公开烧毁佛洛伊德的著作,理由是认为佛洛伊德夸大性问题来毁灭灵魂。

  1938年维也纳被占领后,仍然不愿离开维也纳,最后,由於女儿安娜被捕,她的房屋亦遭纳粹匪徒抢劫才同意去伦敦,后来他的四个妹妹也被奥地利的纳粹份子杀害。

  1939年12月23日,佛洛伊德死于伦敦。

  佛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人的心理有三个系统

  (1) 意识系统

  是人能认识自己和认势环境的心理部份,在人的注意集中点上的心理过程都是意识的,可是意识只是整个心理系统中的一种浮面水平,它的主要功能是从人的心理能量活动中把那些先天的,兽性的本能或欲望排除掉。

  (2) 下意识系统

  或称前意识系统,是意识系统和无意识系统之间的一个边缘部份。它所有的特点是在其中也存著无意识的冲动,欲望和感情等,但它们可以很容易转移到意识系统中。下意识系统在整个心理系统中执行著“检查者”的作用,其目的在於既保证适合于本能,又形成由道德良心和社会意识组合而产生的个人理想。这种个人的理想就是“检查者”,它考虑到本能,但又不允许充满强烈心理能量的本能渗透到意识中去。如果那些被压抑和被排除的本能,借助伪装的形式,遇到迂回的道路,试图经由下意识系统达到意识系统时,它们必然会遇到检查者的阻碍,因为检查者在本能朝向意识的道路上建筑了防御线。

  (3) 无意识系统

  是心理系统中的深层部份。是人的生物本能,欲望的储藏库。这些本能欲望有强烈的心理能量;但由于社会标准不同,得不到 满足,就被压抑在无意识之中。

  但是它们又总是为自己寻找出路,它们只是不被本人意识到,但并没有消除,而是在无意识中积极活动,追求满足。

  无意识系统的过程不受客观现实调整,而是由自己本身来决定的。它服从享乐和不满的原则,无时不刻不在追求得到满足。

  佛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把人格只是理解为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矛盾;亦即理解为意识与本能欲望之间的争斗。人的心理,意识并不是在他同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并不是受他的生活条件决定的。

  外部世界供给检查者以宗教和道德标准,社会规范和戒条以便检查者借助他们来防止无意识内容渗透到意识领域。

  本能及其特徵

  在早期理论中,佛洛伊德根据生物的分类法,把本能分为两种:

  自卫本能:包括饥饿的本能、危险害怕的本能等,如果这种本能长期受到阻碍;便会导致死亡。

  生殖本能:是指性本能或性爱本能,如果这种本能长期受到压抑,便会导致人格的改变和精神官能症的产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佛洛伊德目睹了恐怖的屠杀和破坏的行为,这使他感到人的人格中似乎存在著一种侵略的本能,自我毁灭的本能。他把这种本能称之为“死之本能”。以此根据,佛洛伊德修改自己早先的理论,把人的行为动机重新划分为两种“生之本能和死之本能”。

  生之本能

  产生多种多样的机体本能,包括性爱本能,它们是为数很多,最初互不依赖在较晚期才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综合体,每一种生之本能的目的都在于使个别器官得到享受,它们结合起来,起著保存存种族生存的力量。

  死之本能

  表现为残忍、攻击、自杀、杀人甚至体育运动和战争毁灭,它是受人类死之本能的欲望所驱使。死之本能的结局,必然是使有机体的自然界变为无机体,使生命变为死亡。佛洛伊德还指出,生存本能可以使死之本能转向,由指向自己转变为指向别人,于是变而为攻击别人的形式。

  由于人有两种本能,人的行为又受本能之配,所以行为有两个原则,以寻求直接的满足,但是人们又发现它们受到周围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现实制约,欲望不可能直接获得满足。因此,人只有在梦中获潜意识下根据快乐原则行事的,在日常清醒的生活中,其行为受现时原则的支配。在整个心理活动中起著重大作用的是性的本能和欲望,他把性的本能和欲望所具有的心理能量称为“Libido”。“Libido”能够给人的全部活动,本能和欲望提供力量。

  由Libido的基本概念开始,佛洛伊德把人类的一切生活活动都认为与Libido的性欲有关,所以推断幼儿要求别人向他表示亲善和体贴‧及依偎别人的行为,理解为狭义的“性行为”表现,同时借用希腊神话,伊底帕斯的故事去解释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男孩会恋母仇父,女孩会恋父仇母。

  人格结构

  人格结构是由三个组成部份:原我、自我和超我这个结构的假设,是佛洛伊德对早期提出的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的修正。他认为这三个我是由意识和无意识活动的机制下,在Libido发展的关系中形成起来。

  (1)原我(Id)

  是一个最原始的无意识结构,这是由遗传的本能习得的欲望所组成,并同肉体联系著。肉体是他的能量泉源。原我是心理能量的储藏器,它是无组织的,仿佛是一团混沌的本能和一口欲望沸腾的大口锅。在原我中充满著本能,欲望的强烈冲动,力图很快的满足。倘若这种满足迟缓,个体就会感到烦优和懊脑,其结果不是这种原动力消失或弱化,而是企图满足的要求更加迫切。原我策动的力量如受到压抑,就会改变方向而转移地方。佛洛伊德指出,原我是通过两种方法来满足肉体需要的反射作用获愿望满足。反射作用—是对烦恼起源的自动反应。是依照快乐原则行事,为了避免痛苦紧张而追求快乐的行为。例如新生儿的活动,完全受生物冲动所引发,饥饿不适时就哭叫,摆动四肢,以便满足肉体需要,在这种状况下反射作用对减少紧张状态是很有效的。愿望满足— 是比较复杂。某种生物需要的缺乏,在原我中能激发起一种满足这个需要的物体或事件中的意像,从而减少与这种需要有关的紧张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初级历程。

  例如:失意的人会一直想起分手的对象这种意象就是初级历程,它的出现会暂时减少需要的紧张状态。但是愿望的满足只能暂时降低紧张状态,而非真正地满足肉体上之需要。

  (2) 自我(Ego)

  是人格结构的表层,但也只是部份意识而已。自我处于原我和外部世 界之间,是外部世界与原我之间的居间者。人若在原我控制的社会中,危险与恐惧是难以想像的,因为原我不受管制。

  自我与原我不同,它不是按满足原则来活动的,而是根据外部世界的需求来行事,并调节著外部世界与原我之间所存在的冲突。自我是尊从现实原则,藉著次级历程,及现实考验而运作。

  现实原则— 与快乐原则的目的相反,它是在阻止紧张的解除,一直到发现能够满足需求的适宜对象为止。次级历程— 现实原则所经历的历程,由於原始历程是比较虚幻,而次级历程比较实在的思考,它是属于较高的智力作用。

  现实考验— 藉著次级历程,自我建立一种计以满足需求,且用一些实际的行动来考验其是否能够成功,此称之为现实考验。

  自我所具有的心理能量,大部份消耗在对原我的非理性冲动的压抑和排除上它建立防御线,应用各种防卫机制来对付原我。

  (3)超我(Super ego)

  超我是人格道德的维护者。儿童在与环境的交往中,不但发展了自我,而且还知道了什麼是对的和什麼是 错的,能够对正确和错误的作出辨别,这就是人格中的超我,与一般人的道德良心是很相似。 超我的形成较大的程度上依赖著父母的影响,所以佛洛伊德说:「在这允长的儿童时期,这个沉淀物构成了自我裏面一个特殊的机制,使父母的影响能够长期存在」。

  儿童在与父母的接处中,通过心力内投或摄取机制,将父母的人格及祖先的社会道德等变成为自己的东西,正是人格中的这一结构— 超我。超我表达了人的性格特点,使人按照道德观念和各自的自我理想行事。由于超我的出现,自我的职能就变得更加复杂了,它不但要寻找满足原我需要的对象,而且还必须考虑所寻找的对象不能违背超我的价值观。

  人格的发展

  人格发展理论,是佛洛伊德早期的理论,他在1905年“性学三论”,和1916年的“精神分析引论”著作中,有系统的阐述这一套理论。

  (1) 口腔期(0~15岁)

  这一段的性感区是唇和舌诸如吸吮、触咬、吞咽等是性

  欲满足的主要来源。从快乐原则的引导下,吸吮行为是最

  使幼儿感到快乐的行为,可以满足口唇性感区的要求,使

  幼儿得到一种愉快体验。这时后母亲的乳房满足了幼儿两

  个基本需要—— 营养需要和快乐需要。

  早期口唇合并开的阶段,此时幼儿没有对乳房的矛

  盾心理,但是在一年后,第二个阶段,口唇受虐待阶

  段。幼儿产生了对乳房的一种矛盾情绪,而且有受虐待

  的反应。

  口腔期影响日后的人格,例如习惯于与口腔有关的

  生活,如他们一般:吃的多、吸烟多,花费很多人去说

  话,这种状况发展下,他们可能成为政治家、教授、长

  舌妇、律师、演员等,形成不同的人格特徵。

  (2) 肛门期(15~3岁):

  在这个阶段,Libido与肛门联系起来,性感区由口腔

  发展到肛门和大肠,通过体验粪便的保持和排泄而得到一

  种快感。

  因为通过排泄时会有一种紧张消除的快感,这一个阶

  段也称为肛门受虐性阶段。因为排便行为是一种毁灭性的

  受虐反应。在父母训练孩子排便时孩子往往和父母形成一

  种对抗情绪,他们采用“保存”和“驱逐”来对抗父母,

  他们的反抗主要通过在适当的时机禁止排便,而在不适当

  时机却进行排便这一种方式进行,试图用这种方式来控制

  他人。

  肛门性格分为两类

  肛门保护型—一般表现为整洁、小气,做事有条理。

  肛门驱逐型—表现为不洁净、大方,做事缺乏条理。

  (3) 性蕾期(3~5岁)

  在这个阶段,Libido指向了生殖器区域,欲望主要通过

  生殖器来满足,由于男女不同,所以产生两类人格。

  (a)男性性器阶段

  这时男孩认为母亲是自己快乐的目标,因此想得到母

  亲,以得到性欲的满足(泛性论),而且认为女性是快乐

  的泉源。

  但当他看到父亲与母亲的关系时,对父亲为产生敌

  对和嫉妒情绪,这就是“伊底帕斯”情结或成称之为恋

  母仇父情结。

  如果母亲反对孩子的狂想和性欲望,以及孩子由父亲反

  对而产生“腌割情结”。这种情结可能引发下面的问

  题:

  外伤事情 — 包括受到父亲或母亲的吸引,并产生不可

  思议的冲动,而当他看到父母的性关系或性行为时,所

  形成的所谓"外伤″。看到成人性器时产生的一种腌割

  焦虑所形成的外伤。兄弟姐妹的出生也是一种外伤,因

  为这些现象对恋母仇父的情结做成欲望减少。

  慢性态度— 父母无意识地把孩子看作为自己的宠物,

  例如父亲把女儿看作是自己的爱物。这种现象会加深这

  种伊底帕斯情结,在某种程度上父母亦可以察觉这种行

  为,会因此产生恐惧和犯罪感,接著对孩子产生愤怒和

  反对,这种不一致的经验,会造成孩子的外伤。

  (b)女性性器阶段

  对女孩子来说,这个阶段会产生“恋父仇母”的情

  结。在性蕾期以前男女几乎是没有区别,但女孩子从女

  性性器得到快乐,并且是母亲联系起来,到了后来,她

  的吸引力从母亲转移到父亲。

  虽然这种情结之产生相类似,但是腌割情结对於两

  性差异上会有不同的发展,女孩子比较没有压力,事实

  上这种情结反而令她们进入安全的状态中,成为正常女

  性。

  虽然她们也会因为失去母而恐惧,而且曾经要求取

  代母亲的位置,但是她们很快就会发现不大可能的事,

  到最后情结就被破除。

  女性的虚荣性— 女性往往把自己的风韵评价得过

  高,是对原先生理上劣势的一种弥补作用。

  女性的嫉妒性— 来源于对男性性器的嫉妒,她们往

  往因男孩子的腌割情结而高兴,这样可以弥补那种先天

  劣势。因此她们既看不起男人,又看不起女性。

  性蕾期的男性人格,往往做事不考虑后果,而且非常

  自信,过高的评价自己性器的价值,并力图证明他是一

  个真正的男子汉,因此常常自负自夸。

  性蕾期的女性人格,“会出现受阻女性综合症”,她

  们力求在 多方面都优于男子,并且去寻找典型的男性

  职业,而且她们对谴责诋毁男人很感兴趣。

  (4) 潜伏期(5岁至青春期前)

  此个阶段很长,期间没有明显的性发展表现。

  这个阶段的特色,是儿童失去对与性相联系的活动兴

  趣,而把他们的能量集中在其他的事情上,例如学校的

  课业,良好的习惯,他们把自己局限在男女或女生堆

  中,没有表现,故称之为潜伏期。

  (5) 生殖期(青春期至成年)

  佛洛伊德把口腔期、肛门期和性蕾期三个阶段称为

  前性阶段。在此阶段,性活动是由自发性欲所引起的,

  孩子们一直追求的是肉体的愉快。

  但青春期后,产生了第二次性欲冲动,这种生理的

  驱力使孩子感到这种冲动的作用。佛洛伊德认为这个时

  期的性本能是需要通过性高潮才会满足。而且Libido开

  始投射于所爱的事业上,人们开始产生了性爱。

  临床治疗

  佛洛伊德 在长期的谘商实践中发现,许多心理障碍例

  如歇斯底理症、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等等疾病的诱

  因,主要是把源于压抑在原我的某些欲望、意念、情

  感、矛盾情绪、精神创伤等因素的作祟。

  这些被压抑的东西,虽然一个人自己不能觉察,但在无

  意识的原我内却并不是安分守己的待在那裏,而是不断

  的兴风作浪,从而引起个体的焦虑,紧张、恐惧、抑郁

  不安的心理障碍。

  于是,佛洛伊德假设,倘若在心理治疗中能将这些被压

  抑入无意识的东西带回到意识域,使个体自己能够觉察

  这些致障的因素,对当前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或行为问

  题有所领悟,则有助於患者在现实 原则的指导下,依

  靠自身的力量来克服这些障碍或问题。借此建立正确与

  健康的心理结构。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假设下,精神分析

  的治疗方就应运而生。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生殖器期的年龄阶段是青春期12至18岁。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生殖器期是个体发展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通常发生在青春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能力的出现。生殖器期的典型年龄范围是12至18岁,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每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速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生殖器期,青少年的身体开始发生显著变化,同时大家的心理也开始更加注重性和恋爱关系。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常常表现出对异性的好奇和兴趣,同时也会试图建立与异性的亲密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挑战。

弗洛伊德认为,生殖器期的性能量主要集中在生殖器官上,这与前一个阶段——潜伏期(大约6岁到青春期)相反,潜伏期的性能量主要用于社会化、学习和友谊的发展。在生殖器期,性能量重新变得活跃,个体开始探索自己的性需求和欲望。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其他阶段:

1、口腔期,婴儿的主要需求是通过吮吸、吞咽和咀嚼来获得满足。这一时期的冲突主要与依赖和独立相关。随后的肛门期,孩子开始学会控制排泄,形成秩序和规律。这一阶段的冲突涉及权力和控制。

2、潜伏期则是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孩子关注学习、建立友谊和社会化。这一阶段没有明显的心理冲突,但为生殖器期奠定了基础。在生殖器期,青少年需要面临在性与社会规范之间寻找平衡的挑战。这一阶段更好地了解个体如何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冲突中发展。

3、通过观察个体在生殖器期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精神分析师可能会对其余阶段的发展和未来的心理健康有更深入的了解。总之,了解生殖器期及其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地位,有助于大家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成长过程。

洛伊德最初认为,精神是由无意识、潜意识和意识组成的一幅图画

,可是,随着他编制出了心理性欲发展理论,他发现这作为一套理论

是太简单了点。他后来以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重精神状态来描述它

。这些东西不是任何物质上或者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概念,而只是一组

或者一串实现不同功能的精神过程。

在新生婴儿中,所有的精神过程都是本我过程,它们处于无意识

和原初状态。本我是不可以任何类似逻辑推理的东西来理喻的。它是

一支大锅,装满要满足原初欲望的一些本能性的要求,这些原初欲望

与自我保存(饥饿、渴望,如此之类)、性欲和进取有关。本我的要

求按快乐原则进行,它们要满足紧张感的释放,而不管社会规则或者

由这些寻找释放行为而产生的现实后果。

在本我指挥行动的情况下,社会生活就不可能有了,因此,养孩

子和社会生活都旨在控制本我的力量并把它导向可接受的行为。从某

一部分来看,这是通过对有意识思维进行培训和教育来实现的,因为

它会理解、推理,并按第二思维原则发挥作用。这就是自我,或者是

自身,它在孩子成长时逐渐成长并与本我有所不同。(可是,自我的

很大一部分都是无意识的,我们以后会看到这一点。)自我与本我并

无绝然分界,反而有所重合和相互包容部分。然而,本我进入了自我

并形成了如俄狄浦斯情结这类的焦虑中的思想和感情,都被压抑推回

至本我最遥远的角落里去并加上了壁垒,再也无法重新回到意识之中。

很多其它的冲动,对比而言都是由自我有意识地控制起来的。孩

子慢慢懂得,除开别的事情外,一个人不可取他人之物,不能没有正

然而,自我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却不是有意识的。它的很多过程都

是潜意识的——没有压抑下去,但也没有处于焦点之下。例如,我们

是在意识之外完成很多解决问题的活动的,我们继续考虑一些收集到

的信息,考虑实现目标的一些方式,可并没有有意识地去思考这些东

西。当一个主意突然来到脑海里,就像来自虚无之中一样时,那是因

为我们一直就在寻找这个主意。同样地,潜意识会操纵我们早已娴熟

得体的一些技巧,让有意识的思维在别处自由地使用它有限的注意力

。一位训练有素的音乐家的手指,是在他读乐谱的时候自动弹奏正确

的音键的,他不需要就此思考。

反过来,负责监视和督促自我的超我却是无意识的,而且对管理

我们的社会行为至关重要。它在自我之中作为俄狄浦斯的后果而发展

,在这个时候,已经与同一性别的父母产生认同的孩子会接受父母的

训谕和信仰,并使这些东西成为自己的一部分。通过认同,像“你不

能”,“你应该”等的命令都转变成“我不能”,“我应该”。第一

道命令与俄狄浦

斯情结有关,可同一机理会把所有的道德价值转变成内化和自我谨记

的教条。这些东西集合起来形成“自我理想”,或者叫超我,即我们

平常所说的良心。道德话题是由自我在意识范围内进行比量的,超我

会唤起一种强烈的“应该”和“不应该”感觉。一个在救生艇上漂浮

的人,他的自我

可能会推想,把食物和水递给一个行将死去的同伴可能是个浪费,甚

至导致两个人都死亡。超我却会胜过自我,坚持分享剩下的东西。

早些时候,弗洛伊德曾坚持说,超我在女孩中的发展与男孩子情

况下的发展非常接近。后来,如我们所见,他慢慢认识到,女孩子没

有阉割焦虑,她的俄狄浦斯危机感没有那么紧张,因此在她们的一生

中,超我和道德感因此也少得多。(奇怪的是,他表达了家长观点的

这篇论文,是在他的要求下,由他最喜欢的女儿,心理分析师安娜·

弗洛伊德,在1925年的国际心理分析大会上代他宣读的。)

这样一来,个人的行为就是精神里面的三个机关互相作用的结

果。本我寻找最直接的欲望满足,自我使用现实原则思维来压抑这

个冲动,并寻找可接受的方式来满足这个欲望,而超我是通过已经

溶入无意识之中的父辈的教诲来施加控制的。当本我的力量强得自

我和超我都无法控制的时

候,这个人的行为要么就呈病态的,要么就去犯罪。当超我太强,

超出自我时,这个人就会充满负罪感、挫折感,对别人一幅道德面

孔或者惯于迫害别人。在健康的人身上,自我会控制这个系统,寻

找让本我得到充分满足的各种方法,但并不是以招致从愤怒的超我那

里得来的沉重的负罪感为代价的。

弗洛伊德最持久和重要的一个观点是,人类的心理(人格)有不止一个方面。他的人格理论(1923)将心理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它们都在我们生命的不同阶段发展。这些是系统,不是大脑的一部分,也不是任何形式的身体部分。

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对人的性格有着自己独特的贡献,并且三者之间互动对个体有着强大的影响。每一种性格元素都体现在生活中的不同时刻。

本我(Id)

本我是我们心灵中冲动(和无意识)的一部分,它直接果断地对基本的冲动、需求和欲望作出反应。新生儿的个性都是本我,只有在之后才会发展出自我和超我。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本我是所有精神能量的来源,使其成为人格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从出生就存在的唯一人格组成部分。

本我的功能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始终保持幼稚,不随时间或经历而改变,因为它与外部世界没有联系。本我不受现实、逻辑或日常世界的影响,因为它在大脑的潜意识部分运作。

本我是由快乐原则驱动的,它努力立即满足所有的欲望、需要和需要。如果这些需要不能立即得到满足,结果是一种焦虑或紧张的状态。例如,饥饿或口渴的增加应立即产生进食或饮水的尝试。

本我参与初级过程思考,这是原始的,不合逻辑的,非理性的,幻想导向的。这种过程思维的形式没有对客观现实的理解,是自私的、一厢情愿的。

想象一下试图说服一个婴儿等到午餐时间吃饭。本我需要立即满足,并且由于人格的其他组成部分尚未出现,婴儿会哭直到这些需求得到满足。

尽管人们最终学会了控制本我,但这部分人格在整个生命中始终保持着同样幼稚的原始力量。正是自我和超我的发展使人们能够控制本我的基本本能,并以既现实又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行事。

自我(Ego)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由本我发展而来,并确保本我的冲动可以在现实世界中以可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自我是人格的组成部分,负责处理现实。

自我是基于现实原则运作的,它努力以现实和社会合适的方式满足本我的欲望。现实原则是在决定采取行动或放弃冲动之前,权衡一项行动的成本和收益。在许多情况下,本我的冲动可以通过一个延迟的满足过程得到满足 —— 自我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时最终会允许这种行为。

弗洛伊德把本我比作一匹马,而自我则是骑手。自我就像 “一个骑在马背上的人,必须抑制住马的强大力量。”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很长的会议中。随着会议的进行,你发现自己越来越饿了。虽然本我可能会迫使你从座位上跳起来,冲到休息室去吃点东西,但自我会引导你安静地坐着,等待会议结束。

超我(Superego)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超我在5岁左右开始出现。超我拥有内在的道德标准和理想,我们从父母和社会(我们的对与错的感觉)中获得。

超我由两种体系构成:良知和理想自我。良心可以通过产生罪恶感来惩罚自我。例如,如果自我屈服于本我的要求,超我可能会让这个人感到内疚。良知包括父母和社会认为不好的事情的信息。

理想的自我(或自我理想)是一幅想象中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样的画面,代表了职业抱负、如何对待他人以及如何作为社会一员行事。自我理想也包括自我所向往的行为的规则和标准。

没有达到理想自我的行为可能会受到超我通过内疚的惩罚。当我们表现得 “得体” 时,超我也可以通过理想自我奖励我们,让我们感到自豪。如果一个人的理想自我的标准太高,那么这个人无论做什么都将代表失败。理想的自我和良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童年时父母的价值观和你是如何被抚养长大的。

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互动

当谈到本我、自我和超我时,重要的是要知道,它们不是三个有明确界限的独立体,它们是动态的,总是相互影响着,影响一个人的整体性格和行为。

在许多相互竞争的力量中,很容易看到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是如何产生的。弗洛伊德用 “自我力量” 一词指出了不管竞争力量在与否,自我仍能发挥有效作用。

一个拥有良好自我力量的人可以有效地管理这些压力,而一个自我力量过多或过少的人可能会是不屈服的或破坏性的。

写在最后

弗洛伊德的理论提供了一个概念化的人格是如何构成的和人格功能的要素。在弗洛伊德看来,一个健康的人格需要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动态互动间的平衡。

虽然自我的任务艰巨,但它并不需要单独行动。焦虑也在帮助自我在基本欲望、道德价值观和现实世界的需求之间起到调解作用。当你经历不同类型的焦虑时,防御机制会帮助你保护自我,减少你所感受到的焦虑。

11个主要的心理咨询流派:

1、精神分析

主要的技术有澄清、抱持、解释、梦的分析、自由联想、对阻抗和移情的分析等,帮助来访者了解他们的无意识冲突以及个人成长各个阶段可能的缺陷,引起内省、领悟和自我对新经验的最终接纳,帮助来访者更自由更有意识地生活。主要理论流派为经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及自体心理学,拉康精神分析以及荣格分析心理学。根据对来访者心理动力的评估,咨询在支持性和领悟性两端占有不同比重,咨询关系及情感联结在咨询中处于核心位置。代表人物为弗洛伊德、荣格、克莱因、温尼科特、科胡特、比昂与拉康等。

2、心理动力学

心理动力学治疗又称精神分析式心理治疗。理论背景与精神分析相同。它每周1-2次的面对面会谈,和精神分析的区别在于会谈频率、所应用的技术、目标等方面有差别。Nancy McWilliams在书中写到,心理动力学治疗有以下特征:1)聚焦于情感和情绪表达;2)探索来访者努力避免的某些特定话题或介入那些阻滞治疗进程的活动(比如与阻抗工作);3)识别来访者行动、思维、情感、体验与关系(客体关系)中的模式;4)强调过去的体验;5)关注人际间体验;6)强调治疗关系(移情和工作联盟);7)探索愿望、梦与幻想(内心动力)。

3、认知行为

认知行为疗法强调思维、决策、疑问、行动和再决策的过程,认为错误的思维导致情绪行为混乱,个人的信念体系是问题的主要原因,内部对话在人的行为上扮演重要角色。咨询师帮助来访者找出不合理信念及非适应性思维过程,找出并改变僵化的信念及自动思维,或许也提供可替代的生活准则。来访者获得对自己问题的内省,需要积极练习(如咨询外的作业)对自我挫败的思维和行动进行改变。认知行为疗法广泛应用于抑郁、焦虑、压力管理、技能训练、物质滥用、惊恐发作与社交恐惧等。作为疗法的分类,这里包含了认知疗法及理性情绪疗法等。代表人物有贝克、埃利斯。

4、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疗法提供一个安全有利于来访者自我探索的氛围,使他们能够认识到成长的障碍,体验到以前所否认或歪曲的有关自我的某些方面。帮助来访者更开放,对自己更信任,将成长看作一个过程,增强主动性和活力。治疗技术包括积极倾听,对情感的反应和澄清,和咨询师的在场性等等。相比其他疗法,人本主义更强调咨询师的态度和状态,而不是技术。来访者通过在咨询关系中体验到咨询师的真实性、共情、尊重在咨询中开放自己的体验,并将新的体验迁移到其他关系中。焦点在当前时刻、体验和表达情感。代表人物为卡尔·罗杰斯等。

5、艺术治疗

跟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心理治疗不同,艺术治疗主要是以提供艺术素材、活动经验等作为治疗的方式,包括音乐、绘画、舞蹈和心理剧等等。艺术治疗具有两种取向,一种为心理分析导向的艺术治疗模式。此模式中,艺术成为非语言的沟通媒介,配合当事人对其创作的一些联想和诠释来缓解痛苦、处理压力或创伤体验等。另一种取向则倾向于艺术本质,通过艺术创作,缓和情感上的冲突,提高当事人对事物的洞察力或达到净化情绪的效果。

6、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疗法的关注点在人类的生存状态,包括自我认知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的自由选择、独处和与他人联结、责任、焦虑、寻找意义、面对孤独和死亡的现实。该疗法认为个人发展基于每个人的独特存在,强调行动前的自我觉悟,从而帮助人们意识到自己对责任和自由和逃避,并面对现实。存在主义的咨询关系以此时此地为基础,强调来访者与咨询师关系的现实性。治疗师准确捕捉来访者在当前的状态,与来访者建立个人的真实的咨询关系。也有存在主义治疗师认为存在主义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流派,所有心理治疗都有共通的存在层面议题。代表人物有罗洛·梅,布根塔尔与欧文·亚龙。

7、完形治疗(格式塔疗法)

完型治疗也称格式塔疗法,帮助来访者获得当前时刻的体验,扩展决策能力。目标在于整合而不在分析,放开感受并让来访者接触当前体验,强调我-你关系和咨询师关注的质量。完型治疗认为过去未完成的事情妨碍个人当前功能,咨询师倾向于不为来访者做解释,而是帮助他们寻找一种方法做出属于自己的解释并完成那些未完成的事。完型治疗设计了很多实验以增强体验并整合冲突的情感,也可以共同对话并创造新的实验。完型治疗应用于危机干预,各种身心障碍,行为问题与教学,心理健康从业者的觉醒训练等。代表人物为皮尔斯。

8、超个人心理

超个人心理是在现代心理学框架下整合个人体验中的灵性和超越部分的学派。“超个人”从定义上是指个人的自我和自我同一性扩展到个体之外的更广阔空间,涵盖人类、生命、精神及宇宙,也被定义为超越传统的个人层面之上的发展阶段。超个人心理学考虑的问题有灵性的发展、超越自我、高峰体验、神秘体验、灵性危机、灵性演变、宗教转化、意识转变状态及其他不寻常的生命扩展体验。该学科尝试在现代心理学理论之上整合灵性体验,并构想出涵盖这些体验的新理论。

9、沙盘游戏

借助沙盘、玩偶等工具,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帮助来访者处理心理问题。

10、家庭治疗

家庭咨询关注点在家庭中的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方式以及人际关系问题在代际间的传递。心理问题与症状被看作是成员间沟通方式的一部分。家庭咨询认为当前比探讨过去的体验更重要,帮助家庭成员认识到无效的人际关系模式,建立新的交往方式以减少痛苦。有些方法强调咨询师专家的角色,有些强调咨询师参与家庭咨询过程中此时此地发生的事。家庭咨询的技术可以是体验性的、领悟性的或认知行为取向的,多数强调较短时间产生改变,会使用家谱图,重建家庭结构及划定界限等技术。应用于婚姻问题、成员间交流问题,家庭中的危机及增强家庭功能等。代表人物有米纽庆等。

11、团体咨询

一般是由1~2名治疗师主持,治疗对象可由8~15名具有相同或不同问题的成员组成。治疗以聚会的方式出现,可每周1次,每次时间15~2小时,治疗次数可视求助者的具体问题和具体情况而定。在治疗期间,团体成员就大家所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观察和分析有关自己和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反应、情感体验和人际关系,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得以改善。主要特色在于随着时间的进展,团体成员自然形成一种亲近、合作、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团体关系和气氛。这种关系为每一位求助者都提供了一种与团体其他成员相互作用的机会,使他们尝试以另一种角度来面对生活,通过观察分析别人的问题而对自己的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在别人的帮助下解决自己的问题。

引言(佩蒂班德约)

在阅读本篇文章时,萨提亚对成长的殷切满望深深地打动了作为一名治疗师的我。同时,萨提亚对治疗师自身持续成长的关注也激励着同样是一名家庭治疗师的我。她走着与他人建立内在联结的天赋、自发的创造性,关注个人积极资源的态度,以及敢于冒险的勇气。这些品质让她成为家庭治疗领城真正的先驱。因为萨提亚对人类的这种延续不断、繁荣发展的精神充满好奇,所以她对探索和挖倔人类的内在资源一直保持着浓厚兴趣,再加上她具备与个体进行深层次联结的天赋,这些都使她能够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天赋和技巧的家庭治疗师。

在本章的开头,萨提亚简短地介绍了她在1951年是如何“无意中闯入后来被称为‘家庭治疗’的领域”。文章生动地描述了她与来访者及其家庭工作时的创新风格。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当其他同行还在遵循关注病理学的心理动力学观点工作时,萨提亚采用了关注个人积极资源的创造性治疗工具。随后,她找到了新的可能性和前景。她与唐·杰克逊、朱尔斯·里斯金在帕洛阿图合作建立了心智研究院。萨提亚一直致力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她的自尊理论。当萨提亚1964年来到伊沙兰后,她对其他同行和他们的治疗模式更加熟悉,包括弗瑞兹·皮尔斯和他的格式塔治疗、艾瑞克·伯恩和他的交互分析、艾尔·劳文的生物疗法等。萨提亚的确是一个真正的合作者,她不仅与来访者合作,也与同事合作。

随着与更多家庭的接触,萨提亚更加确信自尊的重要性。除了致力于发展自尊理论,萨提亚继续创建不同的治疗工具,包括生存应对姿态、模拟家庭、家庭重塑、原生家谱图,所有这些工具到现在仍然受到家庭治疗师的欢迎。对家庭的治疗经验也让萨提亚断定,治疗联盟是促进来访者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她指出:“我看到了我所做的事情能够潜在地促进家庭中每个成员自我的发展,促进家庭成员间形成彼此滋养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治疗联盟的重要性也受到当代许多学者、临床治疗师和研究者的关注

本篇文章对那些有兴趣发展家庭治疗工具的治疗师很有帮助,这里将介绍众多的治疗策略。萨提亚对人们言语和非言语信息互动的敏锐觉察令人印象深刻;她与来访者在更深层次联结的直觉力非同一般。她坚信,一个强有力的治疗联盟对来访者冒险去改变和成长是极其关键的,这个观点在治疗界有着持久而重要的影响。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家庭治疗师,就必须能与每个家庭成员建立内在联结,并持续不断地关注家庭成员之间言语和非言语的互动。这些内容在本篇文章中都将得到体现。

1951年1月,我无意中发现了我的第一个带有“治疗”性质的家庭。一不留神,我闯人了后来被称为“家庭治疗”的领域。那时的我作为一名心理分析师已经有八年的个体治疗经验。心理分析治疗让病人发生改变的时间需要很长,但整体来说效果还不错,所以我才敢私人执业。在“闯入家庭治疗”以前,我有六年的中小学教学经历和八年的个体治疗经验。当时,我接手了一名二十四岁的女病人,之前她被诊断为“门诊精神分裂症”。(译者注:指症状较轻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不需要住院治疗,只需定期到门诊复查,这是国外的设置。)她每隔一周来我这里治疗一次,大约六个月的治疗疗程后,她的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善。就在这时,她的妈妈给我打电话,威胁说要起诉我使她们母女情感疏远。尽管表面上她在威胁我,但让我感受到更多的是隐藏在威胁背后的恳求和伤痛。因此,我邀请她参加她女儿和我的治疗会谈,她马上就接受了邀请。母亲加入会谈后,病人立即退回到我和她初次见面时的状态。病人所有的成长都从我眼前消失殆尽。我瞬间陷入了怀疑、愤怒、自责等许多情绪的包围之中,直到我的大脑告诉我要跳出情绪,停止责备自己,去观察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冷静下来之后,不再只是去关注谈话的内容,而是试着去观察母女间的非言语信息。我注意到其中有重复的模式在她们之间发生,似乎女儿在与妈妈的互动模式与其和我的互动模式是不同的。接下来的观察更让我发现,似乎她与妈妈之间的互动模式比与我之间的互动模式更加强大。后来,我从理论上认识到,她之所以会那样,是因为她和妈妈的关系是建立在生存的基础上,而与我则不是。再后来,我意识到除非病人转变为行为的主动发起者,而不仅仅只是回应者,否则她将毫无希望地成为他人行为的受害者。

不过当时我还不知道这些,但是我开始理解对当前互动线索的回应,如何影响了人类的行为,这些行为又是如何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可预测的模式。当时我也并不了解这些模式又是如何交织成一个系统来满足生存需要的,但我很清楚自已正在违背心理分析治疗的一条规则:不要见病人的亲属。后来,在与那个女儿和她的妈妈一起进行治疗到第五或六周的某个时刻,我突然意识到,这个关系中可能还有爸爸。我询问她们后得到了肯定的回复

因为过去的那幅病理性的画面只有妈妈,它是不完整的,所以我邀请那位父亲加入。我再次违反了心理分析治疗的重要规则。爸爸接受了邀请加入我们的治疗,他的参与使那些模式有了更多的互动,这与我所看到的母亲和女儿之间的情况是兼容的。当时我没有意识到,我所看到的就是后来被贝特森和杰克逊命名为“双重束缚”的现象。这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所属家庭共有的互动模式。后来,病人的所谓“好”哥哥也加入了会谈,这个家庭的画面终于完整了。整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治疗进展得很好。我认为,拯救我并鼓励我继续进行下去的是我忘记了治疗,我只是观察和评论我所看到的,将其理论化是后来的事情。当时,文献中除了弗洛伊德的小汉斯个案和沙利文的人际理论,没有任何相关的记载。我所认识的人中也没有任何人在治疗中接待除了当事人之外的其他人。我当时觉得非常孤独。此外,在那段时间里我的生计完全依赖私人执业的收入,所以我必须有“令人满意的客户”(能够支付治疗费用的病人)。同时为了职业的声誉,我不能让病人出现自杀或者伤害他人的情况。为了我的职业操守,我当然也不能强迫任何病人为我个人的目标服务。那个年代,心理治疗基本上采用的都是精神分析的方法,我也试图遵守这一状况。此外,这也是我治疗的唯一途径,我当时拥有的唯一工具就是精神分析。

此后,我开始逐渐邀请其他病人的家庭成员加入到治疗会谈中,观察是否存在着类似的情况。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对于观察到的这些现象,我还没有完全理解,也不知道如何去创造性地解决。

后来,我基于这些经验,发明了一个新的治疗工具,我称之为“家庭生活事件编年史”。在所有家庭成员都在场的情况下,我会记录每个家庭成员生活事件中的基本事实,即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并不是社会史,而是家庭编年史。我侧重记录那些具有发展意义的事件和创伤性的经历。我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只是简单地认为,如果我列出家庭中的父母从出生到现在每年发生的事件,就能够获得一些有关这个家庭的发展的完整感受。这个工具让我有机会了解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对“编年史”中的事件是如何体验的。

在询问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很少有家庭成员真正了解的事实,他们彼此的观点也是如此不同,以至于在许多情况下,他们对事实有着完全相反的看法。也许“家庭生活事件编年史”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谈论的是过去的事情,事实上却是在构建该家庭当下的现实情境。在这个真实情境中,家庭成员开始彼此的沟通,包括添加、纠正、告知和正视各种信息此外,这一工具也有助于我理解他们过去的情况,并获得纠结于当前家庭的各种力量的线索,而正是这些力量提供了家庭发展的动力。“家庭编年史”成为一种按时间和地点排列家庭事件的可信赖的工具。我试图将这些事件呈现给冒险而来的家庭,对于家庭中所发生的不管是正性还是负性的事件我都会给予同等的关注,因为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家庭成员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个人对互动信息的回应方式上

回想起来,我认为这个编年史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被证明是一种可以信赖的并易于理解的工具,它能真正地揭示当前家庭的互动方式。

我开始真正了解家庭中每个人对其他人的想象和期待,而事实上在他们之间这些从未被澄清过。这一点就是我现在的沟通理论的基础。

在完成了几百个案例后,我开始看到家庭中各种系统的出现和影响,由此我的信心倍增。这一工具也成为我现在帮助个体做家庭重塑(我发展的另外一个工具)前做准备的基础。我开始明白,一个人在生命早期所形成的认知常常成为他衡量所处世界及其他人的标准,似乎他仍然生活在儿时的情境中。这并不一定是个新观点,我称其为“过去的学习经验”。我有所创新的部分是,我能够帮助人在他觉得安全的情况下重新认识和理解他实际所处的情境,而不再继续停留在早年的感觉水平。我是在与小组中的家庭开始工作后才发展出这一工具的,我会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使用这些工具。假定我们所具有的任何知识都是来自过去的学习,那么这些都是我们个人经验的积累,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好的知识,但它也可能和实际发生的事情只有很少或根本没有关系。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过去积累的经验去看待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因为它们已经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我一直被教导用病理学的观点看待病人的行为,但当我开始观察家庭时,我发现他们的行为大多反映了当前情境中相应的自尊需要。这些行为反应有些能够被他们自己意识到,有些则不能意识到,于是我开始认真地审视心理分析的概念和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特别是在1955年到1958年间,我在伊利诺伊州心理治疗所给住院医师上课时,我不得不反思我所教授的内容,因为住院医师们会问一些我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这些经历让我觉得有必要真正地形成我自己的理论基础,于是新的图景开始在我面前展现出来

我与杰克逊和里斯金在帕洛阿图合作建立了心智研究院,此后,我继续完善沟通的概念,我把沟通看作保持人类系统运转的能量源泉。接下来最紧迫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系统的功能是健康的什么样的系统的功能不健康人们做此判断的线索是什么

当我更加充分地意识到一个语言信号实际上包含言语和非言语两种信息的时候,我就能够理解两种信息可能会相互矛盾。我往前走了一小步。将这一点与我正在发展的自尊理论相结合,产生了这样一个观点:人际关系的核心动力是获得心理上的生存。接下来,另一个观点就浮现出来:人们对自己的大部分行为是觉察不到的。那么,我能做些什么才能帮助人们觉察到他们的行为,并让他们有机会决定是否需要做出改变呢结合我所知道的关于连续性、沟通和自尊的知识,后来我很快又发明了”模拟家庭工具”“沟通姿态”和“游戏”技术

顺便说一下,我大部分的治疗工具都是在偶然事件中或根据某一刻的治疗需要形成的。例如,“模拟家庭工具”是在1962年到1963年期间我在科罗拉多州据利大会进行家庭治疗演示时发明的。当时因为有人忘记去安排一个我所要工作的家庭,当得知这一消息后,我努力克服随之而来的恐慌,我告诉自己:“好的,维吉尼亚,如果你对家庭系统是如此熟悉,你应该能够进行模拟家庭演示。”这是我头脑中突然冒出的想法。我尝试着这样去做,后来证明它不仅效果显著,而且成为我一直使用的工具。我会在和很多家庭一起工作时使用它,我也会把学习家庭治疗的学生安排在不同类型的模拟家庭中,在做家庭重构时我也会用到这个工具。在模拟家庭中形成的体验有助于人们快速理解家庭系统的动力,同时认识到家庭系统的共性

“沟通姿态”是某一天我正在思考我所遇到的各种沟通应对方式时形成的。我头脑中自发地出现五种不同的行为应对方式,这与我多年来观察到的情况惊人地相似。这五种行为似乎都是为了生存,但表现出这些行为的人们对此没有觉察。现在我相信一个人的内心感受与外部表现可能并不相同,我将其称为不一致。这并不是新观点,但是我在其中增加了一个生动的身体姿势画面

由于我认为身体姿势比言语更有效、更清晰,所以我发明了所谓的“沟通姿态”。我已经发现,特定类型的语言会伴随着特定类型的身体姿势和情感。我只是把它们加以扩展,变得更加夸张化。例如,对一个抑郁的人,我让他以一个笨抽的失去平衡的姿势跪着,头向上看,肩膀弓着像是在乞求某人的拯救,似乎这才是他生存下去的理由。

随看时间的推移,这些姿势表现出互动的方式,展现了人际间的距离和地位的高低。我也能够看到人们如何同时表达两种信息,例如“过来”和“走开”。我称这样的形式为家庭雕塑。这一工具在使用中被不断发发展,现已成为引发觉察的有力工具。

1964年,伊沙兰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它被统称为情感领域。在那里我遇到了那些终身对此进行研究的人们,至此我才意识到在治疗领域我所观察到的只是一部分,而其他一些人已经探索得更深入了。这些人都对理解和改善人类的境况很感兴趣,那也是我的兴趣所在。这些人包括:皮尔斯和他的格式塔治疗、伯恩和他的交互分析、艾尔·劳文的生物疗法、夏洛特·塞尔文和伯尼·冈瑟对身体的觉察、唐·早川嘉会的普通语义学、乔治·普林斯的团体激荡法。我还了解了催眠术、电休克疗法法、迷幻药、超心理学、睡眠研究、意识状态转换、马拉松、裸体和穿衣按摩及身体形象工作、占星术、心理治疗以及瑜伽、艾伦·瓦兹及其东方的思维方式。上述这些人和他们的治疗方法为我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我通过三个层次来理解这些方法:这些学派如何解读人类存在如何解释人类的功能失调如何帮助功能失调的人们重新获得成长我发现每个学派都能带给我一些东西,我又转而可以把它们用于家庭治疗。

关于自尊的概念一直是我工作的重点。现在对我来说,似乎自尊与我们的灵魂和精神(自己神圣的部分)的密切程度就如同它与我们的身体、情绪、智力、我一你关系的体验及信念的相关程度一样。

于是,我似乎开始明白,无论何时,当我们试图开始帮助其他人时,就必须对人类的灵魂带着深深的欣赏。二十年前我非常小心地避免谈论,甚至提及灵魂,因为那是在组织严谨的宗教领地,而心理治疗的“科学”中尚没有它的位置。

但是我现在认为,如果宗教真的有用,那么心理治疗可能水远不会诞生。我发现人类的灵魂会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对我而言,灵魂的感受反映在我们如何评价自己,我们如何对待我们的身体、情绪及我们周围动物的生命。滋养是一个经常在我头脑中出现的词,它不同于依赖或纵容自己,而是意味着一种自由一一真正爱自己和尊重自己。我相信一个真正受滋养的个体是不会虐待自己或他人的。此外,我认为,人类的灵魂的确是一种生命力和能量的展现,这种生命力和能量可以继续或重新创造自我

我相信我们正在开始突破性地进入一个完整的新的精神世界。我发现,获得自我价值感的人是不需要依靠别人而“不劳而获”的。他们明白,因为他们有能力清楚地知道自己就是决策的制定者,因为他们主宰着自己的反应和行为,所以他们能够更好地生存。他们坚信,生命是一个发展过程,总是能够改变,而且他们有勇气愿意冒险。我现在认为,治疗师的工作就是帮助来访者形成这些品质。我也清楚如何改变人们的互动系统,使它朝向实现这一目标迈进,而不是去相反的方向。

随着我的不断成长,我已经拥有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告诉我人类存在某些可以被称作生命力或普遍精神的东西。我知道这种力量包含了许多方面,它们强有力地塑造着人类行为。对我来说它有点像电流,总是在那里。等着人们去识别它,并学会如何使用它以实现有益的目标,这大概就是被称为精神力量的东西,某些我们体验到的类似于氛围的东西。常常有一些观点认为,每个人的身体都像一个发电单位。我们的能量发动机、能量的多少及它的用途都是

佛罗伊德的简介???

  佛洛伊德  S弗洛伊德(Freud,Sigmund 1856-1939) 犹太籍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生于现属捷克的摩拉维亚的弗赖堡,1873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