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乔姓的起源?
乔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八。�
寻根溯源 1、出自姬姓,以物事为氏。据《元和姓纂》及《万姓统谱》等资料所载,黄帝姬姓子孙中有以山(桥山)名为氏者,后去“木”以乔为氏。2、匈奴乔姓。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乔为汉代匈奴四姓(兰、呼衍、须卜为其三)之一,后与汉族人相融。3、鲜卑乔姓。据载,魏晋南北朝时,鲜卑族有乔姓。如西晋隆虑公乔智朗籍出鲜卑。4、其他少数民族源流。僳僳族刮饶时氏、达斡尔族瓦楞氏,满、蒙、土、回等族均有乔姓。
得姓始祖 桥勤。相传中原各族共同祖先黄帝,死后葬于桥山(亦称子午山,在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沮水穿山而过,山如桥形,故得名桥山)。其姬姓子孙有一支在此守陵,遂以山名姓氏,称为桥姓。传至桥勤,时任北魏平原(今属山东)内史,后为宇文泰(西魏丞相)臣属。一天,宇文泰叫桥勤去掉桥字木旁简化为乔,说是有“高远”、“升迁”之义,桥勤遂改姓乔,子孙亦沿袭乔姓,并奉桥勤为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乔姓最早出现于少数民族姓氏中。《通志·氏族略》中载,北方匈奴贵族有乔姓,代有辅相(即宰相)。东汉时,部分匈奴人南下归附汉朝,遂与汉人相融。晋代时有乔智明,系出鲜卑族。南北朝时桥勤改姓乔,视为汉族乔姓始祖,陕西西安(西魏都城)即为其族人发源地。此支黄帝后裔乔姓早在东汉时已分居于今安徽潜山、河南商丘等地。桥勤曾官仕北魏、西魏,可见其族人南北朝时又有散居山东、陕西等地者。其中以河南商丘一带人丁最为兴旺。隋唐时期,乔姓主要繁衍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安徽等省境,河南商丘乔姓已成望族,以“梁国”为其堂号。五代时,乔姓人口剧增。史有“乔氏即桥氏也,后周文帝为相,命桥氏去木,义取高。”(据《通志·氏族略》之记载)。宋元时期,北方乔姓有避金人、元人之兵祸而南下者。此期,浙江、江苏等南方地区有乔姓名人入载青史。如宋代有高邮(今属江苏)进士乔执中。东阳(今属浙江)人乔行简,封鲁国公。元有戏曲家乔吉入居浙江。明代有大槐树乔姓东迁山东、河北,西入陕西,南下河南、江苏等地。清代有沿海乔姓族人入台,进而迁徙海外者。另外,明清之际,乔姓名人以盛于前代之势涌现,此期乔姓达到历史最为鼎盛时期。今日乔姓以河南、山东、江苏、河北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乔姓约占全国汉族乔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
郡望堂号 乔姓郡望主要有:1、冯丘郡,治所无明确记载;2、梁国郡,为汉高帝时改“砀郡”而来,治所在睢阳(今河南商丘南)。南朝宋时移治不邑(今安徽砀山县)。
堂号:“梁国”、“文惠”、“纯洁”、“在中”等。�
宗族特征 1、乔为桥去“木”而来,意寓高升、家族荣耀、世代旺达。2、乔姓名人辈出,不乏有官员、文人、画家、诗人之辈,各显其能。3、乔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含意隽永。如清代乔远谋所修《乔氏家谱》,内有江苏乔姓一支字行为:“庆远荣华泽,康定宗祖贤”。
名人精粹 乔智明:前赵鲜卑前部人,历隆、虑二县令,以德行而名,有“神君”之称号。乔知之:冯翊(今属陕西)人,唐代官至左司郎中,以俊才而著称。传其作《缘珠篇》送与窈娘(原为其婢女,后被武承嗣所夺),窈娘读后感愤而自尽。乔执中: 高邮(今属江苏)人,宋代进士。其人通经术,性宽厚有仁,多次修改法典,使很多人重生。在王安石执政时,曾编修《熙宁条例》。乔行简: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宋代绍兴年间进士,官至右丞相。知无不言,好荐士,多至显达。封鲁国公,卒谥“文惠”。著有《周礼总说》、《孔山文集》。乔三教、乔仲常:均为河中(今山西永济蒲州镇)人,宋代画家。吉: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杭州(今属浙江),元代散曲家、戏曲作家。作品风格清丽,后代并其与张可久为元散曲两大家。其作现存《两世缘》、《扬州梦》、《金钱记》三种,今人辑《梦符散曲》。乔达:(今属北京)人,元代画家,以山水见长。乔彝:元代晋宁人,为人刚正有节,时贼陷晋宁,彝命家人整冠肃衣,先令妻子依次投井,己随赴之,赐谥“纯洁”。乔允升:洛阳(今属河南)人,明代刑部尚书执法不挠,曾为遭魏忠贤迫害的诸多官员平反,受人称颂。乔宇:乐平(今山西昔阳)人,明代成化年间进士武宗时任南京兵部尚书,威震当地。世宗时任吏部尚书,清正廉明,声望极高。乔光烈:上海人,清乾隆进士。为官清正廉明,两袖清风,历任宝鸡知县、湖南巡抚、甘肃布政史等职。著有《最乐堂集》。乔松年:山西徐沟(今属清徐)人,清道光进士。曾配合怡良、曾国藩镇压太平军、捻军。历任常州、苏州知府,两淮盐运使,仓场侍郎,东河河道总督等职。著有《论语浅解》、《萝摩亭札记》、《乔氏载记》。乔用迁:湖北孝感人,清嘉庆进士。曾协助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历任广东按察使、山西布政史、贵州巡抚等职。乔世埴:上海人清代诗人。乔林:如皋(今属江苏)人,清代画家兼篆刻家。乔清秀(女):河南内黄人,河南坠子演员,原名李金秀,因随乔利元学艺而更名。唱腔清脆而轻快流畅,称“乔派”,擅唱《玉堂春》。乔冠华:江苏盐城人,现代著名外交活动家。曾留学日本、德国,长期从事文化和新闻工作。建国后从事外交工作,曾任外交部长。乔恒志:辽宁辽阳人,一九四五年加入东北民主联军,从事战地救护工作,后在抗美援朝时牺牲,被誉为“红色青年救护英雄”,授“烈
巩义雪花洞
雪花洞原名神仙洞,距省会郑州市约45公里,处于著名浮戏山风景名胜区的东北隅。浮戏山原名横岭,即《轩辕本纪》中的洪堤。从《山海经中次七经》、《水经》和《水经注》中得到证实,神仙洞就位于其中。神仙洞古名“崆山洞”,明、清时称“仙宇灵境”,属中岳嵩山范围,为《道藏》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六中岳土岳,称“上帝司真之天”。洞穴全长约5000米,现已探测长度为2000米,有六个大厅,大的可容万人。洞内主要是由钟乳石、石笋、石柱组成的大千世界,一色洁白,玲珑剔透,其中尤以雪花状的石花最为珍奇,在国内首屈一指,故名“雪花洞”。整个洞穴的景观如北魏《水经注》记载一样“入石门,又得钟乳穴,穴上素崖壁立,非人迹所及,穴中多钟乳,凝膏下垂,微津细液,滴沥不断,幽穴潜远,行者不极穷深,而穴内常有热风,火无能以经久故也。”
黄帝乘龙问道广成子
相传神仙洞是黄帝时代高士广成子居住、修身、炼丹的地方,也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轩辕黄帝(约公元前2600年左右)向广成子讨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世策略的地方。又传说黄帝是乘着龙的队伍去神洞仙向广成子讨教的。当广成子同意传授教诲时,黄帝就把群龙驻跸于外洞部位。故一进洞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龙的世界,在200米长的洞厅内留下了各种龙的形态和特征,从中可以分出:“八翼之龙”、“六交龙”、“飞黄”(马形带翼之龙,也称马龙)、“天龙”和“地龙”;在势态上有“盘龙”、“卧龙”、“飞龙”、“腾云驾雾龙”、“双龙戏珠龙”,犹如龙的故乡。因此,这个大厅被誉为“飞黄停骖厅”
过了“飞黄停骖厅”,就是广成子“授道厅”。在《轩辕本纪》中说广成子是崆山洞的一个居人,在《神仙传》中的《老子传》说他就是“老子”。其中记载着:上三皇时为中元法师,下三皇时为金阙帝君,伏羲氏时为郁华子,神农氏时为九灵老子,祝融时为广寿子,黄帝时为广成子,颛顼氏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真形子,殷汤时为锡则子,文王时为主邑先生。而在宋代的《事林广记》中则认为:“以上凡历代更易姓名,变现不一,其实是一老子也”。所以洞厅内的祥禽瑞猷,山、湖、海、河、竹林、山水、钟乳石和石笋等或立或坐,各种形态和情景均多以老子与黄帝命名,授以广成子授道与黄帝听道的形象,有关事物反映历史渊源。
由“授道厅”进内为“得道厅”,有“望齐冰雪”、“石牛”、“石象”、“骆驼”、“石莲花”、“石塔林”、“石瀑布”等景观。再进内即为“悟道厅”,钟乳石、雪花石犹如“石坑头”、“石蜂巢”,像绵针四射,根根纤白。其内为“论道厅”,见有“广成子教诲黄帝,黄帝彻悟”状,又有“神龟”、“龙鱼”、“大鹏”、“仙鹤”、“白鹿”、“凤凰”、“角瑞(麒麟)”等为之起舞,共贺治世之主出世。过“论道厅”,就是“教化厅”,洞厅内一片瑞和升平气氛,有“贝多之海”,树大叶茂,冬夏不凋,有万方来朝、万民同乐的大同世界风采。
黄老与黄帝
神仙洞不仅景观奇异优美,与众不同,而且还流传着各种神话和传说,给洞穴旅游增加神奇色彩。传说在神仙洞修炼的广成子,是道教所尊的神,同是老子,故称“黄老”。他是一个道貌岸然、品学兼优、德高望重的高士、学者、君子。晋人葛洪著的《神仙传》称:“广成子者,古之仙人也,居空山同之山,石室之中,黄帝闻而造焉,曰敢问至道重,广成子曰,尔治天下,禽不待候而飞,草木不黄而落,何足以语至道。黄帝退而闲居三月,后往见之,膝行而前,再拜请问治身之道,广成子答曰:至道之精,杳杳寞寞,无视无听,抱神而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慎内闭外,多知为败······”并授以《自然经》一卷。黄帝根据广成子的教义,终于征服了暴君炎帝及蚩尤,并使各部落首领宾服
。根据唐代王瓘的《轩辕本纪》中称:轩辕黄帝,姓公孙,有熊国君少典之次子也。其母西乔氏女,······生轩辕于寿丘。······帝年十五,心虑无所不通,乃受国于有熊,袭封君之地,以制作轩冕,乃号轩辕。以土德王,曰黄帝。帝娶西陵氏于大梁,曰嫘祖,为元妃。《史记·五帝纪第一》中称:“(黄帝)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后被各部落首领推举为部落联盟领袖。黄帝居于有熊,神仙洞也正好位于有熊之西,正因广成子居于此洞,黄帝进洞向他讨教了修身、齐家、治国、移风易俗、弘扬教化平天下的道理。这个传说使神仙洞增添了神秘色彩,令人向往。
洞内与洞外
神仙洞内景观主要是钟乳石组成的奇妙世界。在形象上有帝王将相、文武百官、高士学者、神仙俗子、金童玉女、贾商民夫等似人非人的形象;有龙凤虎豹、鹿鹤龟麟、牛羊鸡犬等飞禽走兽造物;有青藤虬根、松柏榆槐、灵芝玉树、修竹茂林、桃杏枣梨等生灵万物的拟物;有床榻车席、桌椅枕被、雨露琼浆、玉屑美酒等日常器具和食物;有风云雨露、烟雾林岚的自然风貌;有乘龙驾鹤、奔狮骑鹿、吹笙跳舞、卜卦问吉等活动场面。这些景观有人气、人味,因而也是艺术之品。神仙洞不愧是“仙宇灵源”,也是艺术“灵感之源”,因此也就成了文人雅士游乐的地方。例如清代崔介石歌颂“仙宇灵源”的桃源景色:“十洲何处问神仙,悟彻天机即眼前,指下能令霖雨降,感深不倩篆符传,座中环佩神应寄,世上风云帝少权,自是灵源随地涌,瓣香处处证玄诠”。十里神仙洞,是“上帝司真之天”的缩影,是中华悠久历史的陈列。
除上述洞内自然景色外,洞外周围地区的自然风景和环境也是十分神奇的。出洞口向西登山至石经峪,参观广成子传授给黄帝的《自然经》卷石刻;到乳头山看黄帝正妃(嫘祖)上山骑马的马蹄痕迹;至西乳头山峰,敲灵石。由此下山,经丁沟(桃花源)到古丈人,至龙潭及龙潭大瀑布,至中心区鸡山三峰,北览黄河,东看日出,向西向南眺望群山峰峦起伏,云雾苍茫,山崖陡峭,竹树云烟。向东至蛇谷观长城遗址,下山至石经峪看古亢树林。亢树是孑留树种,“古亢第一株”的树龄已达3000多年。如果再沿龙溪而上,有一处“山深林密,幽不可册,似非人之所居”的谷地叫“鬼谷”,就是古鬼谷子教孙膑、庞涓、张仪、苏秦等子弟学习兵法的地方。此外在龙潭岸上有棋盘山、卧龙台,前者是黄帝与广成子下棋的地方,称“帝台之棋”;后者是黄帝得道后,广成子送到卧龙台,不胜惜别。
神仙洞附近的古建筑也是值得一游的。如春秋战国时期修建的古长城,是郑国为防御周国和韩国的入侵,继而韩国为防卫秦国之患所建筑的长城,自王宗店起至茶庵止,共30华里。南宋时,杨氏家族为抗击金兵、元兵,保卫汉族利益,在马头山上建立鸡笼寨,直到元末,杨族中杨仲华投降了明将徐达,赶走了元王,安定了中原。还有与鸡笼寨同时建立的香山寨、仙人寨、兴武寨、双牛山寨以及周家寨等古城堡,在抵御外族入侵时,都曾有过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其后明大将徐达征服该区的元朝王之后,也相应建立了各种城堡,如将军寨、穆柯寨等七个明清时期的山寨。此外有北朝石窟造像、香峪寺的天平年间造像,各种寺庙古塔以及唐宋以来的大小碑刻等。
5000年来,神仙洞和它所在的浮戏山是历代文人逸士所欣赏的神奇洞室和优美环境,不只令人们陶冶情操,延年益寿,而且还是“门有千管竹,家藏万卷书”的隐士生活处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世外桃源地。同时神仙洞又是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给人以种种幻想,去体味广阔深邃的人生,成为“人世难逢开口笑,秋花须插满头归”的灵感之源。再则神仙洞又是追索历史渊源,弘扬中国黄帝文化的源地。这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在史迹群中,更显示出它固有的特色和优势。因此,神仙洞也就被列入河南省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隋唐五代以后,修谱之风从官方到民间更加盛行,家家都有谱,层出不穷。每一次都成为同姓同族人之间的盛事,每一次都成为宗族交流的盛事。
族谱中记载的祖先对众人的教诲,是我们祖先的教诲,是我们文化的结晶,是我们家族的光荣和原则。比如,诸葛亮给全家人立的规矩。君子之行,静以修德,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成为诸葛世家子孙的行为准则。
家谱是一种民俗文化,家谱,就是家信,就是家史。家谱越老,意义越大。孔家的家谱绝不仅限于孔家,而是关系到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影响的历史。山西乔氏家谱反映了山西发展史的一部分,也反映了山西乃至中国商业史的一部分。历朝历代的官员和鸿儒的家谱,是哪个时代的官史记载的参考史。当然,对于绝大多数家庭和家族来说,其作用没有那么大,那么重要。但它也是反映当地情况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反映家庭内部的传统教育。从这个角度看,建立家谱是必要的。这不是政府的事。乡镇和县城的档案,甚至局级以上单位的大事,以及国家大事,都是各级政府的事。家谱是老百姓的事。如今,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民族重视修家谱、建新谱。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分享就到这里了,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面的评论中告诉我们。
清末民国时期,涌现出了大批富商家族,其中以河南巩义康百万家族,陕西周莹建立的吴氏商业帝国,山西晋商乔氏家族最为出名。这三大富商家族的发家史,随着清朝的兴衰坎坷前行,面对列强入侵,三大家族的当家人,无一例外站了出来,共赴国难。
特别是在慈禧西逃的过程中,陕西女富商周莹站出来,捐献十万两白银,慈禧为了表彰她,亲手题写”护国夫人“的匾额,并将周莹收为义女。河南巩义康家,同样也不例外,为援助清政府,亲自捐赠白银一百万两,被慈禧赐予康百万的封号。
上面这两位富商家族,因为捐助慈禧钱财,不仅得到了慈禧钦赐的匾额称号,家族子弟从此得以踏上仕途,唯有山西晋商乔氏家族,捐助慈禧之后,主动拒绝高官厚禄,只要了慈禧四个字手墨,为何乔家这么做,先来看看乔家的发家史。
乔家传承数代,在慈禧掌权时期,经过乔致庸的经营达到了巅峰时期。乔家作为当时山西首屈一指的富商家族,其下属的复盛公商号,远近闻名。当时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乔家的资产达到了数千万两白银。
乔家的兴盛和乔致庸的经商之道有很大关系,乔致庸奉行”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的思想,将信义放在首位,最后才讲究一个利字。
所以当慈禧西逃至山西境内时,乔家主动站了出来,接待慈禧不说,在临别的时候,乔致庸拿出了十万两白银捐助慈禧。虽然相对康百万的出手阔绰,十万两白银不算什么,但是这是慈禧在西逃路上,受到了第一笔捐助(康百万是在慈禧回京时候的事情),慈禧非常感动,许诺给乔家日后高官厚禄,只是这些都被乔致庸拒绝了,他只要慈禧题写了”福种琅环“四个字。
乔家不要高官厚禄只要四个字,一方面是乔家靠经商发家,沾染政治踏入仕途,没有好处,反而还会惹上不必要的麻烦,更何况此时的清朝时局动荡内忧外患,做官还不如安心经营自己的生意。其次,十万两白银对于乔家来说不算什么,但是有了慈禧亲赐匾额,那么日后在面对官员的为难时,也就有了保障。
乔家凭借着慈禧的赐字全国闻名,生意也越做越广,但还好景不长,随着清朝的没落,列强不断入侵之下,乔家也开始走向没落
谁知道乔姓的起源?
本文2023-09-22 06:51:1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9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