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浅考4:女祠堂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2浏览:1收藏

家谱浅考4:女祠堂,第1张

咸祥 ,九中 ,女祠堂

      在宁波鄞州咸祥,生于上世纪四、五、六十年代前的人说起女祠堂无人不知,并都会与九中联系起来,似乎女祠堂就是九中的代名字。因为那曾经是鄞县第九初级中学校舍。

        近阅胡纪祥老师辑录于《朱氏池头敦本堂支谱》并断句的二篇文章(1890年池头朱氏二十二世孙凤藻萼亭氏写的《池头支祠记略》与1915年池头朱氏二十三世孙积权佩衡氏记的《敦本堂添造头门记略》)所得知:1836年在当时房长励祥公带领下,天予公、采芳公、澄斋公等共同节约祀事,积蓄公款,置田4亩,建造支祠。前开挖方池一个,取土培基。历时5年造就正寝五间,供俸先辈之男神主,后堂楼五间,以供俸先辈女神主的牌位。因为支祠供俸有女神主,所以,俗称《女祠堂》。

        不久前,我在潘火街道的蔡家祠堂,看到介绍说:“该祠占地4亩,其特色在于设有专门祭祀女性神主的女祠。女祠于同治辛未年(1871)落成,蔡氏宗祠是全国罕见的男祠、女祠合一的宗祠,至少在浙江一带尚属首例。这个老祠堂最具历史价值的一点在于,它证明了至少在100多年前,蔡氏一族就已经打破了女人不能进祠堂的封建观念。”且看我咸祥池头支祠(女祠堂)整整比他们蔡氏女祠早了40年!我先祖们魄力与前瞻性,是何等的令其子孙起敬与骄傲。

      1874年,在当时的房长行高公带领下添造东西两厢楼,“规模宏厂,堂构重新”。“增高门第,车马可容,克振家声(家庭的名声得到振兴),簪缨勿替(高官显宦代代相传)。庶几(差不多可)慰我祖在天之灵,泄山川郁积之气”。1898年,当时房长学森公筹资数百银洋,筹建营造台门,二年后在萼亭公、积琛公等监理下落成。经过朱氏三代人50多年的不懈努力,支祠终于完美地屹立起来了。

       

1958年秋,成为“咸祥初级中学”。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咸祥中学读书时,后堂楼成为咸五小学校舍,中堂成为大礼堂,两厢楼为师生宿舍,而门楼两侧则为食堂与校办工厂。但见其古色古香,恢宏依旧。1978年随着咸祥中学的搬迁也被拆除!唉——珍贵的历史文物,先辈们智慧与辛勤汗水的结晶……

,传宗接代都是依靠男性来形成支系,后代也随男方的姓氏,所以家族家谱的谱系都是以男性为依据,这虽然可能有“封建”的重男轻女之嫌,但有其科学性在。 传宗接代都是依靠男性来形成支系,后代也随男方的姓氏,所以家族家谱的谱系都是以男性为依据,这虽然可能有“封建”的重男轻女之嫌,但有其科学性在。女性不是不上家谱,而是上到了“婆家”。如果终身未嫁,看来就只好没有痕迹了。 现在的家谱已经不那样了,女性在有的家谱中已经记载。 按理,一个人在死后才入家谱吧,这也是“生不立传”的原则,可现在有的一出生就入谱了 嫁出去的女儿的等于泼出去的水,女的要嫁出去的 男尊女卑,是父系社会的产物。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是不能入本姓族的谱的,而记入丈夫姓族谱。但是,仅仅是附庸式的记入,况且只记姓,不记名。连名字也被“分割肢解”了,这是多么残酷的文化行为!

而姓大都从父而不从母,就是现代社会也是这样。所以,女性个体生命的延传在家谱记载上是谈不上连续性的;作为女性群体的生命延传在家谱记载上是时断时续的。

所以,古代的家谱是残破不全的家谱。形象地说,古代的家谱是半个月亮,或半个太阳。

女性不编入家谱不仅是男权的绝对和极度的显示,也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家庭、社会以及政治地位作出的最基本、最根本的否定。家庭是社会的因子,没有家庭就没有社会;家庭是国家的细胞,没有家庭,哪有国家!一个人走向社会要从家庭出发,一个国家的建立也要以家庭作基础。编修家谱对女性的做法,难道不是对女性 “地位权”作出的“最基本、最根本”的否定吗?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一些地方的人们在编修家谱时,已将女性记入了谱。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如中华民国时期湖南《大界曾氏五修族谱》,就把女子编入了家谱,而且谱后的“跋”也是曾宝荪这个女才子写的。不过,这样的情况很少。

1986年,福建省长乐县横岭乡谢氏修订家谱,一反女子不入谱的旧习,把当代女性大作家谢冰心编入了家谱。并且,谱的序言也是冰心写的。

传说在唐朝时期,台儿庄的东南有一个古城,因城的主人姓梁,人们称之为梁王,这座城也就叫做梁王城了,至今,梁王城这个村子仍还在这个地方,给传说中的梁王城是否有联系没有考究。

梁王是一个大财主,周围有着很多的土地,是当地极有名望的富户,由于过去贫穷差距太大,人们为了生存,社会上经常出现抢略的事件。梁王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防止外人入侵,就专门喂养了一窝蜂子。梁王喂养的蜂子是专门训练的,这蜂子不是一般的蜂子,不是用来做蜜用的,而是用来作战的。梁王有九个女儿,个个长的如花似玉,整天里似女儿为掌上明珠,非常疼爱,九个女儿住在后花园的闺房里,很少让她们走出来。梁王养蜂子为抵御外侵一事,没有告诉过女儿,因为梁王没有儿子,养蜂子看家是男人们的事,不想让女儿们知道这事。

一天,梁王应朋友邀请去外出喝酒,就专门来到了后花园的闺房里,告诉女儿们,说:“女儿们,我今天要出门去喝酒,得很晚才能回来,你们呆在后花园里不要远去,千万不要到前院的蜂房里去。”梁王走后,几个女儿也随后走出了闺房,在花园里说说笑笑,赏花看景,好不休闲自在。当她们姊妹几人在兴高采烈地说笑时,梁王的小女儿说:“姐姐们,咱们姐几个,整天呆在花园里,从没有走出去看一看,趁父王不在,我们何不到前院走走。”姐姐们听后,大都表示赞同,大姐姐说了话:“这可不行,父王刚才交代过,不让我们出去,你们也都听见了。”小九妹那里听得进大姐的劝阻,在小九妹的极力倡导下,姊妹九个就前呼后拥地走出了后花园。

姊妹几人来到前院后,看看这,瞅瞅那,到处感到新鲜。当姊妹九人来到一间特别精致的小房子门口时,大姐给几位妹妹提了个醒,说:“天已不早,咱们赶快回去吧,免得父王回来知道了责备。”好不容易走出来的妹妹们,如鱼得水,玩得正在兴头上,那里肯回去。小九妹回答到:“既然我们出来了,就再多玩一会。”说着,小九妹就顺手打开了这间精致的小房子的门,想进去看个究竟。大姐说:“这房子可能就是父王说的蜂房,小妹,千万不能进去,这可是父王临走时的再三嘱咐。”越是迷人的地方,越想解开这个迷,好奇之心已无法阻拦,边说,小九妹边迈入了房内,紧随着的姐姐们也不约而同的步入了房里。房子里空荡荡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有那北墙上挂着一个大铜锣,铜锣的右恻,挂着一把锣锤。小九妹总觉得这铜锣好玩,没用分说,就顺手将锣锤拿了下来,嘴里说道:“姐姐们,看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就听“当啷”一声,锣锤落到了铜锣上,这一敲,还没有来得及使这九位姐妹们反映过来,就听“嗡、嗡、嗡”的响声,伴随着一群群蜂子从蜂房里全都涌了出来,顿时,就见梁王城的上空满天都是蜂子,遮天影日,渐渐地向远处飞去,梁王的这九个女儿,看到这个情形,个个呆若木鸡,不知如何是好,吓的跑回了闺房。

这蜂子是梁王专门训练为打仗用的,一声锣响,是蜂子的出击命令,二声锣响是蜂子回巢的命令。当蜂子听到出击的命令,认为来了敌人,主人命令它们作战,就一呼隆地出去了,在寻找自己的敌人,不时地在梁王城的周围来回的盘旋,因蜂王没有接到主人让它们回巢的命令,就直往西北方向飞去,飞了一阵,蜂子在天上聚集一块,象鱼鳞一样,又一起落到了一个庄上,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庄叫鱼鳞(于里)。蜂王等了一会,还没有听到主人回去的命令,就继续向北飞了会,到了北面的一个村子,落了一会,一看没有敌人,后来人们把这个村子叫北落。蜂王又转回头向南飞,飞到了南边的一个村子,又落了下来,人们就把这个村子叫做南落。蜂王等了又等,还是没有听到主人让回巢的命令,就又起身,向北飞去,飞飞停停,越飞越远,一直飞到一个大沟,从此蜂王就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回巢的路,后来人们就将大沟旁的这个村庄叫迷沟(泥沟)。 到了晚上梁王回来了,一看自己多年精心训练的蜂子全没有了,一问才知道是淘气的女儿,没有听他的话,给放跑了,越想越觉着生气,就一气之下,将他九个女儿全都一个个的给活埋了。梁王怕别人盗墓,就每隔九里路埋一个坟头,每个坟子里都给陪葬了好多的财宝,把坟子个个都筑成象小山一样大的土墩,这九个象小山一样的土墩,被后人传说是九女墩,至今台儿庄北的杨庄还有一个坟头,据说是传说中的九女墩的一个。

近年来情况

在台儿庄和江苏邳州境内的九女墩遗址尚有四墩存在,其中台儿庄北杨庄的一墩遗址已经由国家相关考古专家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很多的历史珍贵文物。

清朝皇室家谱:又称《爱新觉罗宗谱》、《清玉牒》。

《爱新觉罗宗谱》共8册,即:星源吉庆、甲册、乙册、丙册、丁册、戊册、己册、庚册。《星源集庆》册为直系皇室册,甲、乙、丙、丁册为宗室册,戊、己、庚册为觉罗册。清代玉牒是清朝历代皇帝的宗族谱。分满、汉文两种。

清朝皇室家谱分册目录如下:

一、甲册

1-4: 德宗景,穆宗毅,文宗显,宣宗成,仁宗睿,高宗纯,世宗宪,圣祖仁,世祖章,太宗文 皇帝位下 之子孙。

二、乙册

1-4: 太祖高皇帝位下 第一子贝勒褚英,第二子亲王代善,第三子镇国公阿拜 之子孙。

三、丙册

1-4: 太祖高皇帝位下 第四子镇国将军汤古代,第五子莽古尔泰,第六子辅国公塔拜,第七子亲王阿巴泰,第九子镇国公巴布泰,第十子德格类,第十一子巴布海,第十二子阿济格,第十三子辅国公赖慕布,第十四子亲王多尔衮,第十五子亲王多铎,第十六子费扬果 之子孙。

四、丁册

1-5: 显祖宣皇帝位下 第二子贝勒穆尔哈齐,第三子亲王舒尔哈齐,第四子郡王雅尔哈齐,第五子贝勒巴雅喇 之子孙。

5: 玉牒之末:

太宗文皇帝位下第一子武肃亲王豪格之第五子温良郡王勐峨之第三子延信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一子广略贝勒褚英之第一子安平贝勒杜度之第六子追封怀愍贝子杜努文之第一子苏努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二子礼烈亲王代善之第一子克勤郡王岳托支下奉恩将军兴瑞之第一子全亮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二子礼烈亲王代善之第二子硕托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二礼烈亲王代善之第二子颖毅亲王萨哈廉之第一子阿达礼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六子辅国厚公塔拜之第二子额克亲之第六子额尔济图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七子饶余敏亲王阿巴泰之第四子安郡王岳乐之第十九子务尔占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五子莽古尔泰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十子德格类此支降为红带子

太祖高皇帝位下第十六子费扬果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一子阿尔通阿第一子舒尔赫宜此支降为觉罗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二子已革贝勒阿敏支下塞胡之第二子拉哈礼此支降为红带

子[此支宗谱未记载,记载对象为春宜位下福成阿,道光年间黜宗室]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二子已革贝勒阿敏第二子爱度礼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六子郑献亲王济尔哈朗支下扬桑阿第一子务能义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三子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九子脑岱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五子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第四子巩阿岱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五子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第五子锡翰此支降为红带子

显祖宣皇帝位下第五子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第八子德玛护此支降为红带子。

五、戊册

1-2: 景祖翼皇帝位下 第一子武功郡王礼敦巴图鲁,第二子多罗慧哲郡王额尔衮,第三子多罗宣献郡王斋堪,第五子多罗恪恭贝勒塔察篇古 之子孙。

2-3: 兴祖直皇帝位下 第一子德世库 第一子素赫臣,第二子谭图,第三子尼扬古 之子孙。

3: 兴祖直皇帝位下 第二子刘阐 第一子陆虎臣,第二子玛英格,第三子门图 之子孙。

六、己册

1-5: 兴祖直皇帝位下 第三子索长阿 第一子履泰,第二子务泰,第三子绰奇阿注库,第四子龙敦,第五子飞永敦 之子孙。

七、庚册

1-3: 兴祖直皇帝位下 第五子包郎阿 第一子隋痕,第二子巴孙巴图鲁,第三子对秦,第四子郎腾 之子孙。

3: 兴祖直皇帝位下 第六子宝实 第一子康嘉,第二子阿哈纳,第三子阿笃齐,第四子多罗郭齐 之子孙。

索引1-2: 爱新觉罗·常林主编。

付录: 星源吉庆

扩展资料:

清朝皇室家谱历史意义及价值:

1、意义:我国历代王朝均修玉牒,不过,唯一完整系统地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只有清代玉牒。

清代玉牒是清朝历代皇帝的宗族谱。分满、汉文两种。文献系统记录了清朝历代皇族人口及宗法谱系,在清朝皇族人口研究及中国宗谱研究等方面都具有宝贵价值。为清朝官修、皇家档案馆(皇史宬)的尊藏本。从形制、体积、装裱等方面都堪称世界宗谱之最。

2、价值:

(1)为研究人口学提供了精确的数字依据 。

以清代子女最多的康熙皇帝来说,他共有皇子35人,皇女20人,但真正活18岁成年者只有皇子20人,皇女8人;

5岁前死亡的皇子12人,皇女10人,已成年者也多数死于40多岁的中年期。 寿命在70岁以上者只有皇十二子允祹(79岁)、皇十六子允禄(73岁)、皇二十三子允祁(73岁)。皇女中寿命最长的是第六女格靖固伦公主,也只活到57岁。

而顺治皇帝情况更糟,8子6女中,8岁前死亡的皇子有4人,皇女5人,皇子寿命最长的当数皇三子玄烨(即康熙皇帝),享年69岁,皇女中只有第二女活到成年,也仅活了33岁。

由此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医疗卫生条件水平很低,加之皇族成员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其死亡率是很高的,平均寿命也不长。清代皇族女子的死亡率较男子更高,平均寿命较男子为短,这和现代社会女子人均寿命普遍高于男子的现象正相反,很值得研究。

(2)清代玉牒堪称世界上记载最丰富的族谱。最后一次修订的清代宗室玉牒多达7000页,其中仅详实记录的宗室男性就有10余万人,数量大史料多、有人口繁衍连续完整的记录,特别是女性人口资料和婚姻资料齐全。正因为如此,在研究清史的中外学者眼里,清代玉牒是一个真正的宝库。

(3)审美价值。清代玉牒用满汉两种文字缮写,装帧华美,书法隽秀,也是极具审美价值的珍贵文物。

-玉碟(皇族族谱)

-爱新觉罗宗谱

家谱浅考4:女祠堂

咸祥 ,九中 ,女祠堂      在宁波鄞州咸祥,生于上世纪四、五、六十年代前的人说起女祠堂无人不知,并都会与九中联系起来,似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