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氏家族历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3收藏

荣氏家族历史,第1张

在荣姓历史的重要节点上,出现了三位关键人物。

正是这三位先哲,支撑起

荣氏源流的历史框架。

第一位荣公。

武王姬发建立周王朝,封姬霞公爵,食采于河南荣錡涧,称荣

公。

荣公及其后裔虽为荣氏但仍为姬姓。

秦汉以前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

第二位荣叔。

荣叔是荣公后裔,当然是荣氏姬姓,其被周王赐上谷大夫。

庄王四年,荣叔奉周王命使鲁,获赐汶阳之地,遂迁居山东汶上。

荣叔后裔皆为

荣姓,如荣黄、荣驾鹅、荣启期、荣旂等。

荣公是荣氏第一人,荣叔是荣姓第一人。

然而秦汉以来,姓与氏的区别逐渐

模糊,到司马迁作史记的时候,姓和氏已经完全等同了。

所以我们才可以说,荣

公是我们的得姓始祖。

《春秋》记载经庄元年,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

周庄王四年,鲁国君主姬允

去世,姬同继位。

周庄王命荣叔赴鲁国追赐姬允谥号“桓公”。

这一年为鲁庄公

元年,荣叔获赐汶阳之地,遂定居山东汶上。

嗣后世代繁衍,名人辈出。

春秋时

期著名学者荣启期和孔子弟子荣旂皆为荣叔后人。

荣启期,字昌伯。

生于周定王 12 年(公元前 595 年),卒于周敬王 20 年(前

500 年),是春秋时期著名学者。

荣启期“值衰世季末,王道颓凌,遂隐居穷处,

天子不得而臣,诸侯不得而友。

”据《孔子家语》、《列子天瑞篇》等记载:孔子

游于泰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孔子问曰:“先生所以

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而至者三。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既得为人,

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人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是二乐也;人生

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以行年九十五矣,是三乐也。

贫者士之常,死者

人之终,处常待终,当何忧哉。

”孔子曰:“善哉!能自宽者也。

”缘时代局限,

所说虽不尽合理,然三乐名言备受历代思想家和文学家推崇

另外,南京博物院现存有南朝模印砖画《荣启期与竹林七贤》,陕西省博物

馆存有唐代铜镜《启期答孔子问》,都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物。

此也是荣氏堂号“三乐社”之由来。

荣启期之后,荣旂是荣氏另一个有影响的人物。

荣旂字子祺,生于周景王

三年(前 542 年),卒于周元王六年(前 470 年),终年 73 岁,葬于昙山厌次岭

(今汶上县白石乡昙山西北麓)。

子祺先生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直接得到孔子的

教诲和传授,对《诗经》、《易经》、《尚书》、《礼记》的编辑修订做了大量工作,

共同维护儒家学说不至遗失,名列圣人孔子的七十二贤之中。

老年秉持公正之心,

陶冶身心,涵养德性,持守正道,存心养性,以成就自己完美的人生。

汉章帝元

和二年(公元 85 年)下诏命绘像于太学;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 年)追封

雩娄伯,并配享孔庙,牌位列东庑第二十位;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 年)加

封厌次侯;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 年)追称先贤荣子;清康熙皇帝下圣旨“钦

赐奉祀生四员,蠲免一切差徭”;同治年间兖州地方官员将荣氏三乐社与孔子、

孟子后裔圣泽、亚圣社号并列。

荣子获赠最高爵位为侯爵,大中祥符二年五月被封厌次侯,这是华夏荣氏的

莫大荣耀。

以济州任城荣宗范为首的荣氏先贤,以荣子封侯为契机,以荣旂为第

一世祖,启动了荣姓世系的征考,这也就是肇修荣氏宗谱的发端。

由于历史跨度太大,肇修宗谱的艰难可想而知,没有一个学识渊博,威望极

高的人担纲,是不可能完成的。

直到荣諲公举进士担任集贤殿修撰秘书监,荣氏

宗亲的愿望才得以最终实现。

这是荣氏最早的一部宗谱,使得荣氏世系得以一辈

辈衔接下来。

所以荣諲公算得上荣氏家族历史上第三个关键人物,那就是荣氏家史得以流

传下来的关键人物。

他首次修撰荣氏宗谱,确认荣氏出自荣公:“荣氏出自荣公,

周封公于荣,因以为氏”。

确立启期公为荣氏鼻祖,子祺公为第一始祖,“荣氏今

修家乘则叙自启期老为鼻祖,以嗣出孔子弟子、国朝加封厌次侯、先贤子祺为第

一始祖”。

《宋史·列传》有荣諲传:荣諲,字仲思,济州任城人。

父宗范,知信州铅

山县。

诏罢县募民采铜,民散为盗,宗范请复如故。

真宗嘉异,擢提点江、浙诸

路银铜坑冶,历官九年。

諲举进士,至盐铁判官。

晋州产矾,京城大豪岁输铁五万缗,颛其利,諲请

榷于官,自是数入四倍。

为广东转运使。

广有板步古河路绝险,林箐瘴毒。

諲开

真阳峡,至洸口古径,作栈道七十间抵清远,趋广州,遂为夷涂。

复入为开封府判官。

太康民事浮屠法,相聚祈禳,号“白衣会”,县捕数十

人送府。

尹贾黯疑为妖,请杀其为首者而流其余,諲持不从,各具议上之。

中书

是諲议,但流其首而杖余人。

加直史馆、知澶州。

改京东转运使。

莱阳产银砂,

民有私采者,事露,安抚使欲论以劫盗。

諲曰:“山泽之利,人得有之,所盗者

岂民财耶?”贷免甚众。

又使成都府路,召为户部副使,以集贤殿修撰知洪州。

以疾故,徙舒州,未至而卒。

累官秘书监,年六十五。

本(徙居左家营)

尚义——衍淮——清逸(徙居汶上白石镇)

—衍汶——意诚(徙居汶上东皋村)

荣子后裔迁徙考

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使得人们对外交流很少,包括迁徙。

由于战乱、灾荒、落后的医疗,人口增长缓慢,居住地扩张的压力不大。

即使是

逃荒、避难,人们也到不了很远的地方。

这也就是汶上及周围相邻省、县荣氏村

落密度较大的原因。

如 38 世祖荣助公因设教授徒,由汶上迁居任城八里店;47

世祖荣公及其后人因战乱辗转迁河南睢州;47 世荣碌公迁曹县砖庙;55 世荣

好贤避水患迁峄州荣庄。

但是有两种情况例外,一是异地做官,二是从军征战,使汶上荣氏遍布全国

各地。

南北朝时期,31 世荣诗言公于永元年被授北平护军,定居北平无终。

这一

支系屡出战将,远途征战,徙居各地。

迁居北平无终的荣氏宗亲,历世久远,由

此外迁各地的必定很多,可惜大都没有记载下来。

可以设想,凡是较早从河北迁

出的宗亲,都有可能是这一支系的后裔。

唐高祖时荣泰公,因军务过江西萍北,爱其地皆纯良之士,择其里有仁厚之

风,遂迁其家人而居之。

其后世再迁外地形成桐木、栗市、安山、洲田及醴陵、

攸县、岳阳等支。

55 世荣好施公从军到达陕西,于是定居蓝田。

南宋末年荣道奇公任户部侍郎,其子三捷公抵抗金兵入侵,后居南京马州船

埠。

汶上 43 世祖荣烔公生于唐宣宗大中八年。

唐天佑二年粤西昭州(今桂林市

平乐县)发生动乱,朝廷封荣烔为征南将军平定南蛮。

时值朱温篡唐,荣烔留守

昭州,落籍于今桂林市平乐县阳安乡荣家村。

46 世荣諲公因官南迁湖广鄂诸(现今湖北武昌),其后裔迁江苏南京、安徽

安庆、江苏无锡、河北霸州等地,形成较大支系。

元时,礼学公被朝廷派遣芝城任永州别驾。

礼学公偕其祖父孝凯公、父友泽

公莅任。

若干年后礼学公之子智浩公迁居东安大坪,是为湖南东安支系。

其后裔

迁四川、重庆、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59 世荣堂公,洪武年间从军有功,以军功授庐州督粮指挥使,后又督军取

淮右至淠北,爱其土地肥美风俗敦厚,遂安家安徽六安。

以上宗亲皆因为官或从军迁往各地。

若论平民大迁徙,规模最大的应属明代。

元朝末年,持续 17 年的元末农民

战争主战场在黄河下游、黄淮平原一带,朱元璋承认:“中原诸州,元季战争受

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

”快速恢复劳动力的办法就是移民。

明初移民席

卷全国,据史料记载,明朝建立时,山东、河南的人口都只有不到 200 万,而

山西的人口竟达 400 多万。

这得益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受战争的影响比较小。

朱元璋决定将“狭乡之民迁于宽乡”,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迁徙大潮,由此展开,

并持续了 100 多年。

仅在洪武年间,就从洪洞一带迁出几十万人。

他们有的直接

分布到冀、鲁、豫、皖等省,有的间接分到川、滇、黔以及东北、内蒙等地。

代迁往山西的荣氏宗亲参与了这次大迁徙,在大迁徙 时,60 世荣成、荣春、

荣思贤、荣宏亮、荣敬、荣宏道、荣宏渠、荣宏亮、荣宏溪、荣清、荣温、荣作

等分别迁入山东的桓台、聊城、菏泽、郓城和河北枣强、江苏丰县、河南夏邑、

安徽、浙江等地;以后也陆陆续续有人迁出,如 61 世荣利公由洪洞县迁居安徽

淮北,64 世荣尚宏公徙居山东齐河,65 世荣光考公徙居河南省濮阳县荣家村。

近现代以来,交通条件好了些,人民的交流方便了,直接迁徙到远地已不是

很大困难。

汶上及其各支系后人或因异地为官,或因生活逼迫,或因从军戍边,

或因越洋求学,或因投身革命,或因经商创业,别井离乡,辗转迁徙,现在荣氏

后裔已遍及全国各地,甚至全球。

据旧谱,陆陆续续迁徙国内各地的有:

13 世於濂公外徙不详;

13 世於澄公外徙不详;

15 世进爵公外徙不详;

21 世赓陶公外徙不详;

31 世师言公由厌次村迁居北平无终;

32 世廷相由厌次村徙居汶上城北大庄堤口;

32 世廷升、廷卿公外徙不详;

35 世得邦公外徙不详;

38 世助公由大庄堤口迁往济州任城;

40 世可教公外徙不详;

43 世烔公徙居广西桂林平乐;

45 世誾公外徙不详;

45 世谏公外徙不详;

46 世諲公因官徙居湖广鄂诸;

47 世碌公徙居曹南砖庙南菜园荣庄;

47 世公徙居河南省睢县荣凸村;

48 世士英公自湖广徙居江苏金坛;

53 世迎嘉公由大庄堤口徙居山西交城坡底村;

52 世允公由湖广徙居江苏常熟;

54 世希仲公由大庄堤口徙居宁阳县城西荣家庄;

55 世好谋公由大庄堤口徙居汶上城东周村;

55 世好施公由北平无终徙居陕西蓝田;

55 世好贤公由大庄堤口徙居峄州荣庄;

56 世仰公由周村外徙不详;

56 世什公由蓝田荣家沟迁蓝田王河村;

56 世春湄公由常熟徙居黄沙港;

56 世春渭公由常熟徙居黄沙港;

56 世春江公由常熟徙居陕西蓝田;

57 世启宗公徙居安徽安庆;

57 世方文公由蓝田荣家沟徙居安徽省界首;

58 世铭公由汶上城东周村徙居山西省未详;

58 世铜公由汶上城东周村徙居山西省平阳府柳枝村;

58 世钢公由汶上城东周村徙居山西省平阳府柳枝村;

59 世暰公由山西交城徙居盂县;

59 世世公由周村外徙不详;

59 世档公由周村外徙不详;

59 世明公徙居福建省未详;

59 世明公(山西交城支铸子)徙居江西省未详;

59 世暇公由周村徙居汶上荣氏村今称刁集村;

59 世昀公外徙不详;

59 世柱公外徙不详;

59 世道公由山西洪洞徙居河北邢台;

59 世水濂公由南京金坛徙居江南无锡;

59 世磬公由南京水西门外徙居河北霸州;

60 世敬公由平阳府徙居直隶枣强县郭吕卷村;

60 世思贤公由平阳府徙居东昌府堂邑县荣庄;

60 世春公由山西省平阳府柳枝村徙居桓台县荆家庄;

60 世成公由山西省平阳府柳枝村徙居桓台县崔楼庄;

60 世宏亮公由周村徙居单县荣庄;

60 世宏道公由周村徙居山东诸城;

60 世宏江公由周村徙居阳谷县八里庙;

60 世宏渠公由周村徙居江苏丰县;

60 世宏溪公由周村徙居郓城柳条圈;

60 世清公由周村徙居河南省夏邑县城东北荣庙;

60 世温公由周村徙居安徽省未详;

60 世作公由周村徙居浙江省未详;

60 世国公外徙不详;

61 世士彦公由曹县荣菜园徙居城南沿荣庄;

61 世士廉公由荣菜园迁往曹县城东猪毛刘庄,后来易名荣楼村;

61 世富公由任城徙居肥城小店;

61 世頄公由八里庙徙居荣家道沟;

61 世祯公由任城徙居安徽省未详;

61 世利公由山西洪洞徙居安徽淮北;

61 世样公外徙不详;

61 世梁公由山西交城徙居山东德州荣家寨;

61 世唯高公自金坛徙居寺泾港;

62 世徵公由陕西省徙居山西省太原府;

62 世义公由陕西省徙居山西省榆次县六堡镇;

62 世南湖公由刁集村徙居汶上城西荣家店;

62 世贞节公由周村外徙不详;

62 世贞忠公由周村徙居曹县荣华店;

62 世正公迁居湖北汉口;

62 世仲华、季英由曹县城东荣楼徙居城南荣楼;

63 世镜公由周村徙居河南省范县北关;

63 世成公由周村徙居河南省原武县中磁村;

63 世上公由周村徙居河南省范县城西三里营;

63 世祥公由山西洪洞徙居山东齐河荣庄;

63 世尚信公由周村外徙不详;

63 世士伦公由荣庄徙居小店;

63 世立公由周村外徙不详;

63 世宗公由周村外徙不详;

63 世䄘公迁居河南焦作;

63 世万年公由崔楼迁居广饶城南荣家庄;

63 世思让公由崔楼迁居河南柘城安平荣楼;

64 世士贤公由崔楼经临淄曹村辗转迁至登州府文登荣家庄;

64 世泰公由崔楼徙居桓台荣家庄;

64 世花富公迁居江苏沭阳县城北华冲集;

64 世英公迁居山东昌乐荣家杨阜;

64 世尚宏公由山西洪洞县徙居山东齐河荣庄;

64 世可公由曹县徙居河南省商丘县大桥庄;

64 世原公由曹县徙居河南省商丘县赵庄;

64 世成公由曹县徙居河南省商丘县赵庄;

64 世斯威公由浙江于城徙居山西阳曲县马庄;

64 世时甯公由山西省太原府徙居介休;

64 世继斗公由山西省太原府徙居浑源县新裴村;

64 世继升公由山西省太原府徙居浑源县新裴村;

64 世继瑞公由陕西省徙居山西省浑源县旧裴村;

64 世自强公由山西省交城徙居聊城北东吕村;

64 世学曾公由八里庙徙居田家庄;

64 世学孟公由八里庙徙居穆家庄;

65 世登公由八里庙徙居马铁炉;

65 世山公由八里庙徙居岔河;

65 世崇公由八里庙徙居张秋镇;

65 世光考公徙居直隶濮阳县荣家村;

65 世贵公由广饶迁居临淄荣家庄;

65 世志仁公由刁集村徙居濮县荣家庄;

65 世心诚公由刁集村徙居汶上县城西开河镇;

65 世振诚公由刁集村徙居范县荣家堂;

65 世一本公由刁村徙居范县左家营;

65 世清逸公由周村迁居汶上县城东北白石镇;

65 世意诚公由周村迁居汶上县城东南东皋村;

66 世光先公由周村迁居汶上县城东东演马村;

66 世光里公由周村迁居汶上县城东西演马村;

66 世彦英公由周村迁居汶上县城北林家庙;

66 世彦俊公由周村迁居汶上县城西刁家集;

66 世龙公由周村徙居郓城东荣家庄;

66 世虎公由周村徙居范县西荣家庄;

66 世麒公徙居陕西省未详;

66 世麟公徙居四川省未详;

66 世阁公徙居湖南省未详;

66 世寿、福公由曹县沿荣庄徙居黄庙荣庄;

66 世鸿公由龚楼北荣楼徙居曹县城南荣楼;

66 世坤绣公由宁阳荣庄徙居东疏街;

66 世鸿由城东荣楼徙居城南荣楼;

67 世正起公徙居巨野县荣庄;

67 世正裔公外徙不详;

67 世正修公外徙不详;

67 世正取公外徙不详;

67 世璠公由八里庙徙居陈柳头;

67 世章公、芹公由八里庙徙居玉皇庙;

67 世胤贤公由开河镇徙居东阿县刘集西柿子园村;

67 世胤恩公由开河镇徙居河南省濮阳市白衣阁;

67 世胤长公由开河镇徙居河南省范县双狮子李;

67 世胤儒公由开河镇徙居郓城县水堡集;

67 世仰起、仰成公由开河镇外徙未详;

67 世安公由桓台荣家庄迁居长山县大牛王庄;

67 世圣公由黄庙荣庄徙居老林东林楼。

68 世考安公由东阿县刘集西柿子园村迁居后张村;

68 世考邦公由东阿县刘集西柿子园村迁居韩家堂;

68 世考德公东阿县刘集西柿子园村迁居徐州;

68 世东江、东泗公由桓台荣家庄迁居马家庄;

68 世兴琳公由东皋徙居辛店;

68 世兴绍公由东皋徙居本县城北侯家村;

68 世大典由商丘赵庄徙居王寨;

68 世文智公之孙凤栖、凤峨由黄庙荣庄迁入老林东荣楼;

69 世君公由后荣庄迁居河南虞城王集邻关庄;

69 世臣公随兄由后荣庄迁居虞城后又迁居单县高韦庄西南荣庄,以姓为村;

69 世朝钦公由宁阳荣家庄徙居柴家庄;

69 世广安公之孙天作、天仕、天位,由曹县沿荣庄徙居河底井;

69 世世禄公之孙思信、思贵、思田由黄庙荣庄徙居河南省楚庙袁庄;

69 世钦祥公长子明广、次子明纲由城南荣楼徙居河南园子村;

70 世教公由荣家庄迁居北岭村;

70 世实颖公由荣家庄迁居长山严家庄;

70 世昌明公由东演马徙居汶上城西袁口镇;

70 世昌贵公由西演马徙居冠县;

70 世思孝公由柳条圈徙居汶上东演马;

70 世传宗公偕二子由白石东营徙居江苏萧县;

70 世业公由后荣庄迁居单县曹庄乡前荣庄;

71 世自运(后改贯伦)公由柳条圈徙居鄄城县荣堂村;

71 世际章公由西演马徙居白塔;

71 世光宗公由林家坝徙居汶上城东北白石镇东营;

71 世钦公长子广含、次子广砺由梁山刁家集徙居东平古台寺;

71 世尚素由濮县荣家庄徙居左家营;

71 世廷祥公偕二子怀邦、怀重由大渚潭东荣家庄徙居河南淮阳县;

71 世文祥公由大渚潭东荣家庄徙居庐庄;

71 世廷祥公偕五子由大渚潭东荣家庄徙居江苏丰县金柳寨;

71 世乐公由后荣庄迁居谢家集北四里荣庄;

71 世乐圣公由后荣庄迁居谢家集西南各庄;

71 世思田公由黄庙荣庄徙居老林东荣楼;

71 世本真由城东北荣楼徙居刘井;

71 世思连居毛庄;

71 世思用居陕西咸阳;

71 世本兴居白庄;

71 世本原居五庄集;

71 世思九居安许楼;

71 世本清公徙居小潘庄;

71 世本田公由城东北荣楼徙居陕西关口;

71 世均平由城东北荣楼徙居柏树园;

71 世均亭由城东北荣楼徙居袁韩楼;

71 世思温、思存由城南荣楼徙居河南园子村;

71 世玉河居仵瓦房;

72 世广臣公由大渚潭西荣家庄徙居江苏丰县南三十里梁寨;

72 世广全公由大渚潭西荣家庄徙居江苏沛县五子楼;

72 世圣言公由白石东营徙居本县小秦村;

72 世林之公由东疏街徙居宁阳北关;

72 世安稳公由城东北荣楼徙居四川成都;

72 世安恕公徙居河南郑州;

72 世安礼公徙居山东单县;

73 世旺公由白石镇徙居滋阳韩家楼;

73 世庆才公由东演马徙居汶上城西张保庄;

73 世庆益公由东演马徙居汶上城东北陈家堂;

73 世安新公由袁口镇徙居馆驿乡侯庄;

73 世东月公居住河南虞城贾寨郭庄;

73 世心义公由前荣庄迁居河南商丘东北双八镇石庄村;

73 世心奉公由后荣庄迁居李半庄邻五道楼;

73 世心会公居住河南虞城李老家宋庄;

73 世润由岔河徙居河南台前县林家坝;

74 世继安公由巨野城西荣家庄徙居江苏沛县尹庄;

74 世目冻公由后荣庄徙居李半庄乡大许河村;

74 世兰起公徙居河南省虞城县李老家乡王庄村;

74 世目贤公居住河南虞城李老家乡白蜡院村;

74 世目训由后荣庄徙居黑龙江省桦南县阎家乡振兴村;

74 世目楼由后荣庄外徙未详;

74 世目信由前荣徙居黑龙江不详;

74 世宪镰由八里庙徙居三教堂;

74 世树言由岔河徙居江苏宿迁;

75 世金起公由高韦庄镇荣庄村迁居曹县南李集邻老杨庄;

75 世心喜公由前荣庄迁居黑龙江不详。

这只是旧谱有记载的,还有很多不见于谱,以及后期外迁的,更是不计其数。

期待将来编纂全国通谱时能好好梳理一下。

大家都见过自己家的家谱或者族谱吗?知道自己姓的源流传承吗?

听到家族这两个字,大家是不是有瞬间穿越回古代的感觉,毕竟,家族这个词西方用的比较多,什么摩根家族、伊丽莎白女王的温莎家族呀,包括与我们比邻而居的韩国,家族概念也是比较浓重的。

但是在中国,虽然农村还有什么宗祠、宗庙。但是提到家族这个词,还是比较少的。

在中国,提到家族这个词,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传承两千多年的南张北孔,南方的张家还有北方的孔家。张家不是盗墓笔记里张起灵的张家,而是世代居住在龙虎山上的天师家族。没有错,我们天天在漫画网络小说上见到的天师府真的存在,而且还真的有天师印和天师剑。

北方的孔家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孔子世家了。孔氏家族的族谱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的族谱。对,他们硬是把自己的祖宗追溯到了伏羲一代。

而除了南张北孔之外,在中国,其实还有非常多厉害的家族,比如曾是中国首富的荣氏家族。以及我们今天提到的这个家族。

他们传承已经有1200多年,而且出身皇族,虽然历尽五代就game over。

这个家族就是吴越钱氏家族。1000多年前,唐宋之间,有过一个五代十国的奇局,天下纷争,群雄四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乱的一个乱世。当时北方战火纷飞,田园荒芜,可很奇怪的是,在南方,浙江一带的吴越国却是太平景象。这就不得不提吴越国的君主,钱鏐。他一生充满传奇,也是他奠基了钱氏家族的辉煌。

提起钱鏐,大家可能印象最深的就是珍藏在国博的国宝钱鏐铁券,是中国现存历史上最早的免死金牌。

他生于公元852年,杭州临安人,据说他出生时,相貌奇丑,丑到连亲爹都不想要,他爹觉得不详,想把他弃于井中,好在阿婆怜惜,才保住性命。

吴越国在钱鏐的治理下成为一个世外桃源。大文豪苏东坡由衷赞叹吴越国盛景:“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至今不废”。可以说,现在苏杭发展地这么好,离不开钱鏐奠定的基础。

而且他还教导子孙,如果有利于国家统一,就不要吝惜皇位,所以在历经72年之后,当宋太祖打过来的时候,钱鏐的孙子钱弘俶干脆地把皇位给交了。

也正是因为他这么干脆,钱氏家族才得以留存。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钱鏐不仅活得长而且生的多。在钱鏐八十年的生命里,史书有记载的儿子就有三十三位。

在宋元明清期间,钱氏家族就出了不少文学大儒,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钱谦益,著名的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就是他的老婆;这个人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参与了东林党预谋事变、后来又剃发降清,年纪大了又觉得对不起明朝,卷进了黄毓祺案,最后还暗中复明,折腾了这么多,愣是活的好好的,八十三岁才死。不过不得不说,钱谦益虽然人格有争议,但是对于明末清初文学与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崇文倡教、读书明理,是钱氏家族的重要家风。它强调的就是:读书为第一等事,读书子弟为第一等人。为了让家族中的穷苦孩子,也能读得起书,家训中规定: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于是从宋代开始,钱氏家族就族内相互扶携,各地的钱家都设立义田、义庄。

其中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就是在义庄的资助下,才完成学业,成为了中国的“力学之父”。1941年,他提出“板壳内禀理论”,爱因斯坦看后,这样评价:“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他还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理论,被国际上公认该领域的奠基人。

有人问钱伟长,为什么钱氏家族,有很多成功的人才时,他调侃道:“我们钱家人喜欢读书,书读多了容易当官,当官的容易出名。”

是的,到近代,钱氏家族更是爆发,人才井喷。钱氏人口仅占我国全部人口千分之二,可是钱氏家族出来的名人就有近百人。而且涉及到各个领域。

首先,中国科学史上人尽皆知的“三钱”—“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都是钱氏家族出来的,虽然钱三强是钱学森的领导,但是按照辈分来说,钱三强和钱伟长应该喊钱学森叫“爷爷”。

而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就曾在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除此之外、钱永刚、钱学榘、钱永佑、钱永乐以及拥有世界6顶院士桂冠的钱煦等都是在国内国外著名的科学家。

在国学上,钱氏家族也是人才辈出。其中就有一代名儒钱基博以及钱三强的父亲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之一钱玄同。然后还有史学四大家之一的钱穆。

△从左至右从前至后分别是年轻时的

杨绛,钱锺书,钱穆,钱学森,钱三强。

钱玄同这个人特别有意思,他的思想在二十一世纪都可以说是进步青年了,他倡导自由恋爱和一夫一妻。同时还是催稿狂魔,鲁迅的《狂人日记》就是他催出来的。

钱玄同说话喜欢直来直去,从不转弯抹角。经常激愤地说:“人到四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可是到了1927年,钱玄同到了40,身体还特棒,他的一帮好友,便玩起了恶作剧,说他已到了该枪毙的年龄了,一起商量在《语丝》杂志上编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应邀写稿的朋友,夜以继日,很快将讣告、挽联、挽诗、祭文等稿件都准备好了,因为种种原因,关于钱玄同去世的消息风也似地在南方传开。一时间,钱玄同不少的朋友、学生向北京纷纷发来唁电表示深切哀悼。就是不知道钱玄同当时看着全国各地都在给自己办丧事,心情是怎么样的。

然后到了41岁,以为没有人记得了,胡适这时候还特地写了一首诗歌调侃“该死的钱玄同,怎么至今不死!一生专杀古人,去年轮着自己。可惜刀子不快,又嫌投水可耻,这样那样迟疑,过了九月十二,可惜我不在场……”

钱基博和钱玄同都属于儿子太牛,被掩盖了光辉的,他们其实单拎出来,都是对中国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钱基博就更惨了,他性格比较古板,没有什么值得拿出来说的奇闻逸事,而且他儿子名号又响。没错,他儿子就是钱钟书。

钱钟书可以称得上是所有中国女子想嫁的男人类型,长得帅,文采好,精通N国语言,对老婆痴情,会写情话。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羡煞了多少人。

你以为这就完了,钱氏家族除了在科学、文学上大牛辈出,政治上也出过非常多顶尖的人才。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钱其琛就是出自钱氏家族,钱氏家族还出了五位政协副主席。

有人总结钱家出过:一诺奖、二外交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

钱氏家族之所以这么繁荣还有一个秘诀,就是“优化组合”的婚姻原则。钱氏子孙的婚姻观,相对于家世、财富,更看重配偶的家庭教养和个人素质,比如杨绛就是无锡大家族杨家的闺女。

其实你看民国大师的出身,你会发现,其实他们都有或多或少的牵连,并且百分之九十都是出身于世家大族。寒门出大师,在民国总是一个梦而已。

就以钱学森的妻子蒋英来说,他出身于蒋家,父亲是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而蒋英是金庸的表姐,徐志摩的表妹。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给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然后就成了亲戚。所以,你会发现,金庸、琼瑶和钱家也是有扯不清的联系。

现在大家广泛认识的钱氏家族的名人莫过于百家讲坛的钱文忠了,还有《神探狄仁杰》的导演,著名编剧钱雁秋。当然,还有许多钱氏后人在科学领域默默耕耘,不为我们所知罢了。

2008年6月“吴越钱王与长三角繁荣主题报告会”在杭州临安举行时,钱学森在贺电中说“我们的先祖,他的政绩只是‘致富一隅’,而我们后人的事业,是使整个中国繁荣富强。老祖宗地下有知,是会高兴的!”想起写在无锡钱氏祠堂的《钱氏家训》中有一句话是:“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此言或许正是钱家为中华民族培育了无数大师精英的原动力吧!

荣氏集团名下企业包括国际工程总承包公司、苏州荣诚建筑安装有限公司、苏州荣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苏州荣氏经贸物资有限公司、苏州融诚项目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苏州荣氏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融诚教育培训中心有限公司、无锡市丰洲同悦商贸有限公司等数个全资子公司。

荣氏集团总注册资金145亿元,拥有员工300多人。其主要经营机电设备安装、暖通工程、消防系统设计和施工、安防系统工程、城市道路景观照明工程设计和施工、电力设施承装工程;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工程的勘测、咨询、设计和监理;工程管理及招标代理及咨询;总承包境外建筑智能化工程、消防设施工程和境内国际招标工程。主要销售:金属材料、建筑安装设备材料、水暖五金、照明设备材料、电线电缆、净水设备。

荣氏企业始创于二十一世纪初建筑行业风起云涌之际,起步于建筑企业发展良莠不齐之时,经过多年的风雨历程,大浪淘沙,荣氏作为民营企业在业内脱颖而出、迅速发展壮大,今天,荣诚建筑安装已成为省内乃至全国屈指可数的高资质、高等级、高技术、高实力、高信誉的建筑工程企业。为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更多地为经济创造价值,荣氏企业的当家人——荣元良先生带领全体同仁秉承“诚信务实、远见和智慧、敬业创新、科技研发、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勇于开拓,积极展开多元化经营。

2008年,在无锡市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中,经过无锡市政府公开招标确认、现场唱票、资格审查和当面陈述等环节,荣氏第三代荣智丰女士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顺利举办无锡育才中学。

无锡育才中学举办仪式于2008年8月28日下午,在梅园荣德生先生铜像前隆重举行。时任无锡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振一先生,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周敏炜先生,市人大副主任麻建国先生,市政协副主席蔡捷敏先生,原无锡市人大副主任苏红平女士到会祝贺。无锡市教育局局长陆卫东先生,市学校管理中心主任丁旭初先生等出席了交接仪式,荣德生先生之子荣鸿仁先生与育才中学新任董事长荣智丰女士(荣鸿仁先生之女)一同出席了举办仪式。

民进无锡市委、共青团无锡市委员会、中共无锡市委统战部、政协无锡市委员会办公室、南长区人民政府等单位也分别发来贺电贺信,祝贺无锡育才中学交接仪式圆满成功。

荣智丰女士作为荣氏家族第三代,荣氏教育集团董事长,心系祖国教育事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她表示,“荣德生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教育事业,荣氏家族百多年来兴业助学的办学传统也备受世人尊崇,作为荣家的子孙,理应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做贡献”。此次得知无锡教育体制改革的好消息,她积极参与并深有感触,觉得这正是荣氏“投资教育、兴学育才”的思想延续。荣氏在接管无锡育才中学后,将大力引进国际优质的教育资源,推进家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在此次举办仪式上,荣智丰女士同时还设立了“育才教育基金会”,专用于奖教奖学,落地国际优质教育资源。香港九街坊妇女会主席兼教育机构总主席孙方中女士,上海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王方华先生等也一同为育才教育基金会剪彩。

照片资料:

与会嘉宾(左起)周敏炜、孙方中、陈振一、成之德、麻建国、王方华为育才教育基金会剪彩

与会嘉宾(左起)陆卫东、蔡捷敏、荣智丰、苏红平为育才教育基金会揭牌

育才中学新任董事长荣智丰女士与育才中学学生代表互赠礼物

无锡育才中学学生代表发言

与会嘉宾(左起)孙方中、成之德、汪葆华、荣鸿仁、荣智丰、嘉宾代表

出席交接仪式的领导和嘉宾(1)

出席交接仪式的领导和嘉宾(2)

姓    名:荣怡平

性    别:女

出生日期:1970年11月26日

失踪时身高:未知

失踪时间:1970年11月26日

失踪人所在地:台湾省,台北市

失踪地点:江苏省,南京市,无锡

寻亲者特征描述:我要寻找我的父亲,1930年出生,江苏无锡人,约1949年到台湾,1970年离台去日本后回到祖国,始终未联系。

其他资料:(莲姐跟进)现在希望找到荣氏的亲人,十年前曾通过红十字会找过未果

父母当年的结婚照

荣光世

(1835-1880)清官吏。无锡荣巷东浜人。原名景熙,字咏叔,号樾堂。世业商。  少时从师于族人作舟,为作舟及门四弟子之一。沉静少学,弱冠避乱于崇明,夜读恒至灯烬。  同治九年举人,光绪二年进士。官工部水司主事,自云“生平志不在温饱,得志,愿京官,不欲外任。外任,贪官不可为,廉吏不易为也”。假归四年,以咯血病逝故里。有《兰言居遗稿》3卷行世。

荣俊业

(1839—1907)清三品官吏。原名锡祉,字履吉,号琴斋。无锡西郊荣巷人。早年奉母避居上海浦东,以负贩为生,转而学幕,结识清末洋务派官吏张佩纶等人,受聘为张氏文案师爷。  1884年中法战争时,张赴福建会办海防,马尾港之战失败,被革职充军。他即至广东督抚衙门任文案,曾帮助后补官僚朱仲甫得广东厘金局三水口总办实缺,朱遂任履吉族侄荣熙泰为其总帐,成为世交,荣氏由此发家。 荣俊业精书画金石,后由幕而仕,历任山东临淄、堂邑等县知事、京师课吏馆总教习等职,受四品京堂衔。 荣俊业旧居荣巷35号四开间四造进深,当地人称为“当里”。为荣氏巨商“十万红”荣秉之开设的“西泰典当”。

荣月泉

(1868—1941年)又名永清,无锡城郊荣巷人。人称“电报大王”。  民国7年起,他为荣氏企业管理骨干,先后任无锡茂新面粉厂、汉口福新面粉五厂、申新纺织四厂的经理和“三新”总公司五金材料部主任。曾赴欧美考察工作,洽订机器设备;并受上海总商会委托,去巴黎向我国出席和会的代表反映民意,要他们维护国权、争取解决列强对我国的不平等税则。民国30年逝世,终年73岁。

荣瑞馨

(1872-1925) 实业家。原名瑞锦,无锡城西荣巷人。  其祖父荣剑舟在沪开设荣广大花号,经营棉花进出口业务,为清末民初我国四大花号之一,以此积有巨资。瑞馨凭父祖之资,先后任上海鸿源纱厂代办,振华纱厂董事,泰和、怡和洋行买办。  光绪27年与族兄荣宗敬、荣德生合资于无锡太保墩开设茂新面粉厂(初名保兴),是为无锡机制面粉之始。不就又与张麟魁、叶盛斋等合办裕大祥钱庄。光绪31年,又与荣氏兄弟合银27万两,于无锡西门太保墩创办振新纺织厂,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无锡两大纱厂之一。又倡办信义火险公司。1908年,裕大祥钱庄倒闭。  1915年,将茂新股份与荣氏在振新的股份交换,就成为振新纺织厂的独资大企业主。

荣永达

(1880--1931) 棉业巨子。无锡西郊荣巷西浜人。原名准,字  少钧。少时家贫,读书甚少。后经族人介绍,入当时全国闻名的四大花号之一的上海广大花号习业。

荣伯云

(1895一 ) 实业家。 无锡西郊荣巷西浜人。父荣炳南在家开设纺织手工工场。伯云早年入上海申新纺织一厂任职员,以善风鉴舆地为厂主荣德生所赏识。后识见交游渐广,于是集资在家乡开办三乐公司加工制造和出售蜜饯、罐头食品,在上海等地设立三乐公司门市部,野荸荠糖果店等。 为了推销商品,专门出版《罗汉菜》期刊免费赠送,扩大影响。重视利用本地的土特产,把茭白、面筋、生麸等制成罐头食品并按花色搭配,八色一盒,物美价廉,食用方便。又把梅、桃等加工成蜜饯,特别是“三乐陈皮梅”,脍炙人口、风靡于世。

荣家祖上就有人做过大官,曾经家世显赫,但到了荣毅仁的曾祖这一辈,家道开始中落。荣毅仁的祖父荣熙泰很小的时候就进入铁匠铺当学徒,成年后在外给人当账房先生、当师爷,勉强养家糊口。

由于家境贫寒,荣熙泰的长子荣宗敬在14岁时就不得不离开学堂,到上海南市区一家铁锚厂当起了学徒。当时是1886年。比荣宗敬小两岁的荣德生在私塾学校读书,因为父亲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认为他将来一定可以考科举当大官。荣德生却并不这么想,他一直以哥哥为学习的榜样,想早日为家庭分忧,三年后,15岁的荣德生乘着小木船从闭塞的无锡郊区摇进了喧闹的大上海。在兄长的引荐下,荣德生进入上海通顺钱庄做学徒,此时的荣宗敬则在另一家钱庄做学徒。这为几年后他们和父亲一起在上海鸿升码头开一个名叫广生的钱庄打下了业务基础。经营上的稳妥再加上从不投机倒把,两年不到,荣氏兄弟便掘得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桶金。

就在生意蒸蒸日上之时,荣德生南下广东,留下荣宗敬一人打理钱庄。在那里他呆了整整一年,广东人思想活跃,敢于开拓,善于经营,这些都使荣德生大受启发。他发现,从外国进口物资中,面粉的量是最大的,尤其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销路非常好,而国内面粉厂却只有天津贻来牟、芜湖益新、上海阜丰以及英商在上海经营的增裕四家。

荣德生看出了面粉行业的商机,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荣宗敬时,兄弟俩一拍即合。20世纪的第一个年头,荣氏家族事业迈出了其决定性的一步。

农历二月初八,荣德生挑了这一良辰吉日破土动工,地点是在无锡西门外的太保墩,取名保兴,有保证兴旺的意思,这是无锡历史上第二家近代企业。17亩地皮,四部法国石磨,三道麦筛,两道粉筛,这是面粉厂的所有家当。 1949年,国民党政权倒台前夕,荣氏家族内部出现了大震荡,这一年也是个分水岭,荣家由此走向低潮。国民政府在前一年推行币值改革和限价政策,不久就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引起抢购狂潮,上海经济渐趋瘫痪。

上海产业界人士纷纷迁资海外,寻求新的出路。1948年11月,荣宗敬的长子荣鸿元因套购外汇被国民党政府判处缓刑,后交了一百万美元才算了结,情绪一度陷入低潮,不久就将鸿丰二厂纱机及设备售与大安纱厂,他则去香港另设大元纱厂,最后远走巴西,1990年客死他乡。其弟荣鸿三、荣鸿庆和荣德生之子荣尔仁、荣研仁等也先后离开上海。

资金的外流,致使留在内地的荣氏企业元气大伤。这让荣德生气愤不已,“生平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在最后关头,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经再三斟酌决定留在大陆。 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扶持,实现了新的复苏。荣德生父子加深了对***的信任感。荣毅仁在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

荣氏家族历史

在荣姓历史的重要节点上,出现了三位关键人物。 正是这三位先哲,支撑起 荣氏源流的历史框架。 第一位荣公。 武王姬发建立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