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飞出生于哪里
龙飞
龙飞,中国内地男歌手,1984年11月2日出生于安徽安庆,毕业于安徽黄梅戏学校。
2012年1月策划导演并参与2012群星慈善演唱会并被授予爱心慈善大使,2011年8月9日发行歌曲《你是我心肝宝贝》,2013年5月20日发行专辑《你是我的缘》,12月29日发行歌曲《一曲相思》。
中文名:龙飞
外文名:Tony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
出生日期:1984年11月2日
职业:歌手,演员
毕业院校:安徽黄梅戏学校
经纪公司:安徽汉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代表作品:你是我的缘少跟我扯一曲相思羡慕嫉妒恨
主要成就:安徽情系爱心联合会爱心大使
早年经历
1998年获首届《严凤英黄梅戏大赛》新人组金奖。
1998年正式签约安徽电视台专职艺人。
演艺经历
2010年参加情系爱心慈善组织新年晚会,8月与陈好、爱戴、龙梅子、王艺霖、杨海彪等共同参加营口文化节,9月接受各大媒体专访,11月担任IS首届民之声杯网络歌手大赛评委,12月安徽歌迷见面会。
2011年7月25日做客安庆电台,8月9日发行歌曲《你是我心肝宝贝》,8月23日发行单曲《如果我想你》,12月29日发行歌曲《一曲相思》。
2012年1月策划导演并参与2012群星慈善演唱会并被授予爱心慈善大使,4月发行《中国画》、《不再为你改变》3月签约新东家《安徽汉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4月发行同名专辑《你是我的缘》,5月拍摄微**《微信情缘》。
2013年5月2日发行歌曲《少跟我扯》,7月20日发行单曲《只能更爱你》,12月29日发行歌曲《一曲相思》。
2014年3月发行新歌《爱上爱情爱上你》,4月8日发行单曲《阿哥阿妹》,4月10日推出单曲《春暖花又开》,8月发行歌曲《月夜相思情》。
2015年1月14日发行歌曲《亲爱的你在哪里》,6月1日发行歌曲《我是谁》。
音乐作品
综艺节目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那是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这些年来,龙飞与贺世哲在乐坛之旅中给大家带来了众多曼妙的音乐,那是他们对生活的感悟,这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腾讯评价)
杨龙飞律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
龙飞律师本名杨龙飞,出生在贵州铜仁一个特别偏远的苗族村。龙飞上面有个哥哥,家里的经济条件只能允许供应一个人上学,最终哥哥辍学打工供她读书。2005年龙飞以600多分的成绩考到北京读法律,毕业那年她又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司法考试。2009年大学毕业后,龙飞进入了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工作,是一家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
2019年,因在讲课方面的优秀表现,龙飞接受汇永商学院平台的邀请,以讲师的身份加入这家创业公司。好景不长,2019年下半年这家刚成立不到2年的公司就面临资金链断裂情况,整个平台经营出现了严重问题,经与平台负责人商议,龙飞离开了汇永商学院平台。再次看到龙飞律师是2022年2月,她通过抖音短视频与大家见面,讲解遇到的各种婚姻法律问题。
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流量密码她通过粉丝打赏礼物,前三名才能与她连麦,后面有了上面好多比电视剧还狗血的故事。站在律师角度,为自己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利益最大化,这无可厚非。任何一段牵扯到财产和情感纠葛的婚姻,大概率会“鸡犬不宁”,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是大量存在、真实存在的。深陷其中的女人,尤其是对法律知识掌握不充分的女性,需要龙飞律师的帮忙。
她普及了婚姻法律知识,强调女性在事业和生活上的自主性,难怪很多女生表示自己已经“上瘾”了。直播期间,龙飞律师也会带货,涵盖众多品类的生活用品、食品饮料、图书音像、清洁护理、美妆等。
悠悠岁月,几经沧桑。王氏家族从元末明初至今已历经数百年风雨春秋。
王氏家族,人材辈出。据咸丰汝州志、咸丰郏县志及名胜古迹、苍谷寺、三苏坟、王布政坟、石碑记载,王氏先祖几代在明朝中期也曾是影响一方的官员人士。先祖王尚絅位居浙江右布政使,他不仅是政治家、文学家也是书法家。武进士薛应旗曰:苍谷文追秦汉、诗逼苏李。曾著有《苍谷集》十二卷问世。苏坟坟观石坊上的挽联是先祖亲笔书写,字体遒劲,正如他的性格一样刚正不阿。大殿厢侧王同(苍谷公长子)亲笔草书,字体龙飞凤舞。历代文人墨客到苏坟瞻仰无不对石坊挽联赞叹不已。
郏县城内解放前曾有72道石坊,王尚絅立的就有三座,解放后,72道坊被拆,1964年政治运动中,王氏家谱牌位及苍谷集木刻底版被人为焚烧。此次整理王氏家谱是第二次也是在上一次的基础上根据咸丰郏县志记载增补人物志、生卒年月,力图体现王氏家祖的全貌。由于先祖年代久远,有些内容无据可查,现代部分则力图详尽,但水平有限,故难免有疏漏、不足之处,敬请给予批评指正。
在整理过程中,曾得到家族几位老者的大力支持,在此谨向几位老者及提供资料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缅怀先祖 激励后人
王来堂 王科委
王更生 王新国
共同整理
公元二00六年(丙戍)三月
王氏祖先为郏县立坊表
丹桂坊:举人王尚絅立。在西街。
进士坊:王尚絅立。
敕赠坊:王璇立。今废。
文衡坊:吏部王尚絅立。
天官坊司马坊:王尚絅立。在西街。
双桂坊:举人王同立。
大方伯:布政王尚絅立。在西街。
恩莱坊:布政(即布政使。明洪武九年--公元一三七六年,撤销行中书省,分全国为十三承宣布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与按察使同为一省的行政长官。清代始正式定为督、抚属官,主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康熙六年后,每省仅设布政使一员。为从二品官)王尚絅立。
郡伯大夫坊:王同立。
郏县寺观
苍谷寺:在县西塔亭保,唐建,王苍谷先生尝读其中,故名。
郏县选举
明:进士王尚絅:字锦夫。宏治壬戌科。官浙江右布政使。祀乡贤。
举人:王 琦:天顺已卯科。
王尚絅:宏治已卯科。
王 同:嘉靖壬午科。苍谷公长子。官随州知州。
贡生:王 璇:丁未贡。官陕西南郑县训导,升宜川县教谕。
王 翠:已酉贡。璇之弟。
王尚明:字愚夫。丁酉岁贡。
王 澈:拔贡。任直棣定州州同。
封赠 王 璇:以子尚絅贵,赠兵部主事。
议叙 王尚素:庠生。输粟赈荒,赐五品千户(元代卫所之官,掌兵部千人。明代仍之。)衔。
王尚节:庠生。输粟赈荒,赐八品服。
王尚简:庠生。输粟赈荒,赐八品服。
王尚义:庠生。输粟赈荒,赐义官。
捐职 王 府 (尚絅之子)任江苏无锡县县丞。
郏县人物志
儒林 王 璇:警哲有气概,年十四读易曰:(象含至理,太极圈可尽)。始学蔡沈(宋建阳人,少与朱熹游。隐居九峰,称九峰先生,著有节集传,洪范皇极内篇等书),又学朱子诗,八应举不弟。乃贡入成均(古代国家的大学)。尝上封事言:崇孔子黜佛教。复贡制(贡当推荐讲,礼射仪疏云:诸候三年以贡士於天子也。)清仕。宗伯沮(宗伯,官名。周制为六卿之一,掌邦礼。明清俗称礼部尚书为太宗伯,侍郎为宗伯或小宗伯。沮,作止或破坏讲。)其议遂以亲老乞教职。授南郑(今陕汉中)训导。即至舆诸生立课程,告之曰:今之举子(应考的读书人);业(研究学习)二帝三王(二帝指尧、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王)之道。孔孟颜曾(指孔丘、孟轲、颜回、曾参,概指儒道)之微,濂洛关闽(自北宋至南宋理学分为四派,即濂溪湖南道县的周敦颐,洛阳的程颐、程灏,关中的张载和闽中的朱熹,亦称五子)之学,皆在是,苛徒为口耳焉,非所望於诸生也。考定冠射古礼(研究古之冠礼和射礼的书。古男子二十行冠礼。惟天子与诸侯十二易冠。射礼,古代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及大学中庸心法,著谦卦图赞,学者称为平山先生。教子尚絅成大儒。 王璇墓在县南六十里平山北麓。
王平山先生墓表:康海撰,王同正书。在平山。
青 山 玉 瘗
王尚絅:性颖悟,童日即有
志圣贤之学。登进士,官吏部郎中(吏部司级长官),持诠,以平允称。出为陕西参政(明代在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以分领各道。后仅作为兼衔。清初沿置,乾隆时废)至官即请归养。家居十九年,安贫乐道。读书苍谷山中。养粹学醇(粹,专一也,醇,通纯,本句意为:修养专一,学术纯正)累迁浙江右布政使。卒於官。薛应旗(约公元一五五O年前后在世。字仲常,武进人。嘉靖十四年进士,累迁南京考功郎中。忤严,贬为建通判。著述很多,有方山文录二十二卷行世)谓其右二程而左三苏;崇理学而鄙词翰。使假之以年,当必能继往圣而开来学。著有苍谷集十二卷。学者称为苍谷先生。孙夏峰(公元一五八四至一六七五,即孙奇峰,字启泰,又字钟元,直录容城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卒于康熙十四年,九十二岁。晚年移居苏门夏峰,著述很多,有岁寒居文集。世称夏峰先生)先生为其作传,载入洛学编。王苍谷先生墓在平山北麓,去平山墓里许。
文苑 王同:字一之,负奇气,承家学(具有特异的才能和气概,秉承家学传统),弱冠举於乡(古人二十而冠,弱冠指十九岁。举于乡即在乡试中考中举人)。晚就拣铨司(官署名。拣铨,也叫拣选。会试多次没有考中的举人,年令也大了,拣铨司负责为他们安排官职)。授海州知州。海地荒民流,极力抚字。疏通河道,振兴学校,以蠲税粮,折马价,并里分,力请於朝,具蒙俞允(天子之许可叫俞允)。擢都督府经历(督都府中掌出纳文牍之官),调随州,致仕归,屏事息虑,超然物外。著谦忍图说,永感类集、义方堂集,乐归园集,书法端庄道劲,动与古会,碑碣摩榻,艺林宝重焉。
孝友 王 和:庠生。苍谷先生子。母卒,庐墓。后苍谷卒子浙江布政司任,赙金四百两不受。后庐墓三年。祀乡贤。
隐逸 王尚明:岁贡生。以正学(指儒学的正宗。据苍谷 右二程而左三苏句,此处应指程朱理学)与兄苍谷相勉励。既入太学,卒业归,二十余年,县尹屡促之出,不答。构两得轩、危坐渊然(很深的样子),息神怡性(清除尘虑使心情舒畅),请求天下利弊,期於明体达用。邑候求见之,每不可得。惟尹公庭贤令,常一晤焉。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花姓的起源与家谱,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花氏
分布地区
山东东平郡。
历史来源
「花」源出
花姓源出有四:一、出自何氏,音变而成。《通志·氏族略》载:“花氏出《姓苑》,出自何氏。”二、出自华氏,亦由音变而成。据《百家姓》注:花姓“系出华氏,古无花字,通作华。后专用花为花草之花,故华姓亦有改为花姓者。”唐朝以前,有华姓者因为华与花通用,且两者发音相近,而改为花姓。唐朝时,字意有了区别,花姓和华姓也渐渐有了区别。三、出自范氏所改。金代范用吉改花姓,其后代子孙亦称花氏。四、出自回族姓氏之一花氏。据《中国回族大辞典》载,花姓为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一带。
得姓始祖:周文王(源自何氏)、宋微子(源自华氏)、花季陆。
主要有三个说法:一是依照《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花姓的始祖是唐代仑部员外郎花季陆。二是《通志·氏族略》一书中指出:花氏,出《姓苑》是以植物名为氏,望出东平。三是花姓也有由他姓改成的,据《姓氏考略》上有关于“金代的范用吉改姓花”一事的记载。由此看来,花氏起源于唐代,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望族居东平郡(今山东省东平县一带)。花氏后人多尊花季陆为花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花姓源起不详,花姓于正史出现是在唐代,除骁通过人,曾讨平四川段子璋谋反,而大诗人杜甫所赞美的上元年间的名将敬定外,尚有《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的仓部员外郎花季陆。据《姓氏考略》所载,花姓望出东平,望即郡望或地望,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说明花姓之发祥也应在今山东东平县,换言之,后世各地的花姓人家,很可能都是从该地繁衍出去的。
唐末五代时期,北方动荡,民不聊生,北方民众南迁甚众,花姓亦概莫能外,他们播迁于四川、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宋元之际,花姓除遍及北方大部分省份外,在江南之地的分布已日趋扩大,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均有花姓入居。明初,山西花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此后花姓逐渐播及广西、云南、贵州以及北方之辽宁,并有沿海之花姓入迁台湾。清康乾年间以后,山东等地之花姓伴随闯关东的风潮入迁东北三省及内蒙之东北区。清嘉庆年间以后,繁衍于贵州贵阳的花姓甲第连翩,荣登龙虎榜,极大的壮大了西南花姓的声望。
如今,花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辽宁等省多此姓,其一省之花姓约占全国汉族花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花姓后裔分布于苏、鲁、豫、皖、冀等地。
家族名人
花木兰:改易男装代父从军的孝女。西汉初毫(今安徽毫县,一说今河南商丘东南)人。改易男装代父从军的孝女。古乐府有木兰诗咏其事。
花润生:福建邵武人,明代官吏。永乐二年进士,中第二甲九十一名,任古田知县,有政声,擢提学佥事。工诗文,有《介轩集》。
姓花的男孩名字
花家创 花家旺 花春临 花宜山
花春天 花海林 花蓝双 花若草
花无忧 花双菲 花金勇 花炜杰
花金虎 花金亮 花睿星 花睿新
花泽睿 花树龙 花不双 花长劲
花春辉 花雨讯 花宇豪 花雨豪
花志航 花玉杭 花玉航 花雨杭
花宇航 花雨航 花宇铭 花雨铭
花宇枫 花雨枫 花玉枫 花雨砚
花雨峰 花丁香 花熙诺 花西诺
花美诺 花媚熙 花诺溪 花语童
花寒熙 花天熙 花稀童 花希童
花熙童 花稀绚 花希绚 花美绚
花美希 花熙蕊 花希蕊 花含蕊
花碧 花梨 花五星 花铭汇
花汇铭 花铭涵 花铭净 花铭沛
花铭浚 花浚铭 花洋铭 花铭俭
花家宝 花浪昆 花庚壬 花坤清
花昆清 花乾清 花皓明 花镇泽
花镇洋 花安 花康 花锦清
姓花的男孩名字
花锦浩 花清铭 花浩铭 花洲铭
花泽铭 花铭注 花铭凉 花铭阅
花铭沭 花铭浩 花铭水 花铭江
花铭滔 花铭源 花铭渊 花铭澄
花铭涛 花铭海 花铭流 花铭清
花铭洲 花铭汰 花铭洋 花铭润
花浩彬 花锦泰 花秀峰 花鑫泽
花金泽 花洋泽 花浚泽 花俊泽
花泽荣 花溶泽 花龙泽 花润楷
花森淼 花荣泽 花炫溪 花稀
花希子 花梓夕 花紫稀 花梓稀
花梓西 花梓希 花梓溪 花梓笑
花笑池 花笑希 花笑夕 花潇侗
花子袭 花肇君 花洋洋 花开明
花俊伟 花谦成 花廖智 花皓晨
花国华 花兆华 花康华 花晨颢
花晨灏 花晨皓 花晨浩 花晨昊
花丛华 花睿华 花承宏 花瑜岩
花沁谥 花绍明 花绍强 花金晶
花晓晶 花晓金 花慧能 花能能
姓花的男孩名字
花惠能 花浩栋 花樱芝 花秀荣
花栋翔 花翔栋 花栋挚 花栋芝
花刘栋 花栋之 花桥镇 花桥
花语梦 花苏忆 花舒逸 花苏亿
花秋实 花飘然 花洛溪 花珞希
花然 花洛希 花重子 花美玺
花美熙 花美焕 花薰然 花焕然
花美炫 花焕影 花炫影 花佳玮
花福亮 花嘉泽 花沐晨 花壮壮
花总 花研 花俏 花小蝶
花志杰 花雨欣 花卫明 花庆
花一楷 花沭成 花沭丹 花夕阳
花红香 花茂香 花一鑫 花晓保
花韦 花夜来 花采凤 花钰琪
花童 花魂 花恋草 花翊
花芝华 花来华 花伙 花火
花园振 花郁溪 花语溪 花羽溪
花雨溪 花小宝 花永立 花梓超
花千镌 花显骊 花旺兴 花嵘齐
花小峰 花亚东 花晓峰 花志峰
姓花的男孩名字
花语熙 花恩熙 花诺熙 花梓熙
花炫熙 花绚熙 花芮熙 花珞熙
花睿熙 花若玺 花若熙 花梓薰
花爱军 花秋蕊 花锦绣 花项炎
花项砚 花项彦 花肇颜 花夏砚
花向谚 花向砚 花向衍 花向研
花夏炎 花向炎 花雪夕 花九斌
花崇宝 花德华 花琪盛 花军中
花军忠 花俊华 花亚聪 花星远
花鱼涵 花小草 花炫子 花炫弛
花炫池 花非烟 花涓 花锦坤
花碎心 花福明 花薰 花熏池
花熏 花天逸 花天意 花天艺
花傲寒 花珞然 花珞子 花语珞
花芯子 花洛子 花芯蕊 花蕊池
花睿池 花天池 花栩齐 花琪璞
花璞琪 花璞草 花稀草 花琪草
花旗 花玉笔 花齐锦 花齐容
花琪嵘 花异草 花之锦 花添锦
花枝展 花锦簇 花妙笔 花怒放
姓花的男孩名字
花齐开 花迎露 花影月 花荣颜
花荣月 花荣之 花之荣 花荣齐
花奇荣 花中笑 花齐放 花峥荣
花齐荣 花齐嵘 花能和 花兆生
花缘 花瑞东 花志豪 花思洋
花子萌 花子盟 花梓蒙 花梓萌
花梓盟 花骨朵 花雨晴 花夕梦
花福洪 花素芹 花义昌 花缘梦
花见羞 花枝水 花玉平 花玮峥
花绮轩 花绮萱 花含露 花丛中
花溪江 花晟溪 花溪晟 花溪水
花谊茁 花馨齐 花靖奇 花靖齐
花竞齐 花竞新 花竞馨 花井新
花靖新 花景新 花景奇 花香远
花如画 花如诗 花诗奇 花雨梦
花雨笛 花芳远 花亦开 花立君
花项颜 花艳学 花竞开 花陈剑
花文慧 花文惠 花生壳 花山鸟
花政 花超杰 花中集 花涧
花溅荣 花溅宇 花溅泪 花入尘
姓花的男孩名字
花无言 花满天 花玉龄 花剪草
花衣服 花锦意 花锦翊 花锦逸
花锦毅 花新哲 花子钦 花瀚晨
花翰晨 花崇睿 花崇铭 花崇鸣
花彳鹳 花无尽 花涌涌 花凌寒
花凌霜 花金蕊 花傲霜 花紫藤
花栀如 花梅如 花雨弦 花疏影
花晓余 花龙飞 花淼凉 花泽鹏
花魏 花兰荣 花秀南 花钢南
花依诺 花伊诺 花福唐 花银希
花可盈 花以萱 花心凌 花文琦
花梦如 花展颜 花毗努 花严海
花严 花刘留 花芊芊 花以渲
花梦雨 花思思 花丝雨 花聪
花肜 花茸 花祺 花蔓琦
花蔓 花丹丹 花沐琦 花齐琦
花宇琦 花锦南 花昌盛 花沐子
花奇琦 花朵儿 花语祺 花思晴
花梦晴 花紫晴 花肇琦 花雨琪
花雪儿 花雨琦 花永楠 花艺轩
姓花的男孩名字
花小林 花羽希 花旭彤 花羽辰
花晓飞 花晓 花宇希 花榕纤
花正根 花丹枫 花振根 花吉
花晓川 花纯德 花可寄 花小雨
花飞扬 花向彦 花向东 花向颜
花凌城 花婉儿 花今 花子千
花莲 花帅 花晶晶 花靖峰
花菱 花靖开 花风雨 花之晨
花雅居 花艺园 花艺院 花艺坊
花艳秋 花海域 花酷妖 花俊翼
花俊逸 花俊毅 花俊义 花俊亦
花俊羿 花俊奕 花烟草 花蓦雅
花海瓒 花静菲 花艺耕 花凡聍
花凡瓒 花凡璎 花凡庭 花蓦海
花海潆 花海聍 花海恬 花海庭
花苏榕 花海琅 花佩镧 花佩禧
花佩嵘 花闽兰 花佩妗 花凡珏
花羞睿 花羞容 花良才 花福庭
花玉才 花蓦纤 花蓦缨 花蓦驿
花铭梓 花艳平 花三姐 花昌定
姓花的男孩名字
花荐轩 花庸 花豆豆 花凯乐
花宾峋 花凯 花兆秀 花静仪
花翠平 花歆雨 花自飘 花滢
花思影 花长松 花艺菡 花玉明
花春露 花自在 花李 花春甫
花立民 花玉有 花桂保 花凤云
花绍军 花文勤 花引蝶 花卫德
花头 花权 花仲莅 花仲江
花仲利 花金弟 花公公 花清越
花静坤 花春桥 花玺祥 花雪微
花江越 花奕恒 花紫月 花诗柔
花建龙 花彩宁 花彩茗 花霖
花榕榕 花国纯 花榕 花少伟
花勒 花景明 花桓景 花珂珂
花珂庆 花魏子 花乐 花乐乐
花鹏飞 花芹召 花宇彤 花彩
花杨子 花扬子 花明明 花浩明
花文君 花上锦 花不语 花诚明
花明阳 花名洋 花道安 花道辉
花道明 花晓宇 花鑫源 花欣源
姓花的男孩名字
花新源 花健甫 花师傅 花文香
花翔海 花千秋 花草草 花花草
花鸟 花草 花建 花紫桐
花欣桐 花仙姿 花思琪 花女子
花得很 花仙紫 花静蕾 花梦蕾
花紫焉 花紫蕾 花云飞 花贤驿
花庆驿 花祥飞 花家星 花祥祥
花翔飞 花逸飞 花永宏 花宏
花鸿 花傲东 花小宇 花豪子
花福平 花阡落 花先 花宝哲
花瑞哲 花群 花敬泰 花敬善
花体 花樱 花之容 花翎
花旗翎 花民军 花天佑 花生果
花茂平 花其麟 花其蔼 花子惠
花誉鸣 花誉斐 花逢蔓 花栀子
花逢春 花伟杰 花煜博 花芝海
花仙果 花果 花仙儿 花鑫儿
花的 花勰海 花勹泷 花雪峰
花一为 花榕利 花国兴 花猪
花蓝 花云辉 花日葵 花古董
姓花的男孩名字
花馨瑞 花瑞月 花佛 花溶利
花文胜 花汶胜 花培宇 花新宇
花依琦 花裕纯 花依纯 花以纯
花富宇 花心语 花海畅 花泽畅
花丽绮 花昌昊 花培雅 花煜昌
花伊璇 花鳍 花千 花彦刚
花丽景 花智惜 花昊泽 花志荣
花羽霆 花春阳 花文杰 花乐馨
花宝魁 花舒鑫 花铭心 花舒馨
花馨舒 花馨欢 花馨艺 花正馨
花正仙 花馨雯 花馨雨 花馨斐
花馨仪 花馨饴 花馨懿 花馨玫
花馨媚 花馨爱 花馨瑷 花馨郁
花茗馨 花铭馨 花馨乐 花馨明
花名馨 花鑫月 花明鑫 花明馨
花馨鑫 花馨月 花开元 花荣彪
花翌然 花朝 花本锴 花刘波
花瑞深 花瑞生 花卓岩 花春芹
花永盛 花友广 花益康 花伯翠
花桂成 花红杰 花景兰 花鼻子
姓花的女孩名字
花小玲 花晓莉 花小莉 花芯怡
花泉英 花云霞 花丽红 花王梅
花根红 花育梅 花文芳 花莹芝
花语悦 花春美 花容悦 花可怡
花晓洁 花景文 花月英 花菏玲
花肇妍 花珞瑶 花瑶琪 花瑶玉
花琪玉 花齐玉 花齐瑶 花琪瑶
花似玉 花齐艳 花又红 花冰洁
花莹露 花露莹 花远芳 花自芳
花菊妹 花陆萍 花傲雪 花妍妍
花雨嫣 花文红 花秋红 花季艳
花玲燕 花凡茹 花佩瑶 花润英
花翠萍 花贵琴 花浩冉 花新怡
花雨洁 花诗怡 花静怡 花籽颖
花紫颖 花蕾颖 花文娜 花凤霞
花海玉 花玉萍 花利文 花培玉
花可文 花馨美 花馨媛 花馨怡
花玲馨 花馨悦 花秀瑛 花馨秀
花兰萍 花桂琴 花依琳 花芳芳
花绍梅 花萍华 花兰英 花海霞
花培裴 花俊文 花志玉 花周怡
花青红 花晓红 花剑芳 花正玉
花春梅 花菊英 花开艳 花铭霞
花玉文 花敏琼 花敏萍 花千丽
花慧芳 花加美 花茂冉 花婉婷
花艳丽 花凌芳 花红怡 花慧娟
花淑玉 花其萍 花俊梅 花秀英
花秀芳 花子婷 花淑英 花爱丽
花开红 花长娟 花红娟 花海红
花利霞 花小婷 花春丽 花嫣然
花学梅 花丽娟 花淑媛 花纯娟
花文娟 花开玲 花正芳 花晓琳
花琴奋 花瑞文 花淑文 花淑芳
花月娟 花金红 花睿娜 花静倩
花慕蓉 花蓉蓉 花国蓉 花国倩
花方芳 花静茹 花含玉 花玉莹
花慧玲 花滢莹 花雅芬 花雅丽
花瑞英 花文婷 花紫琼 花娅玲
花苑芳 花曼丽 花宛玲 花愉芳
花子倩 花愉媛 花娅丽 花娅荔
花玲琼 花娅芳 花愉倩 花桂芬
花广文 花文霞 花艳萍 花照琴
花长芳 花爱萍 花倩文 花丛芳
花丛英 花丽雪 花正红 花玺琳
花巍燕 花婷婷 花宁婧 花悦蓉
花悦容 花秀容 花琅秀 花之萍
花宁霞 花燕兰 花景莉 花景美
花景丽 花建红 花玮悦 花悦桐
花欣怡 花绍琴 花似雪 花飞雪
花鑫艳 花玉霞 花启文 花道萍
花瑞雪 花晓倩 花小倩 花姣倩
花芙蓉 花睿洁 花全美 花芝英
花新莉 花金芳 花苏梅 花如雪
花荷琴 花长艳 花皎媛 花展妍
花子悦 花羞艳 花永艳 花有艳
花馨妍 花漫琳 花若琳 花桂梅
花祥玉 花秋文 花婉茹 花博文
花元琼 花晓燕 花莹莹 花倩姝
花玲艳 花丹艳 花丹燕 花玲达
花燕娃 花亥燕 花燕海 花孩燕
一、汉族高姓的来源 就人口而言,高姓现居中国姓氏第十五位。高姓的分布重心历来在中国东部,西部的陕北也较集中。除朝鲜、白、满、高山等少数民族也有少量高姓成员外,高姓绝大部分属于汉族。 见诸史籍的第一个高姓人士是“作宫室”的黄帝臣高元。后世高姓出自古老的姜姓,姜姓的起源则可上溯到中华民族的另一位始祖炎帝。周初,武王封灭商大军的统帅姜尚 (字子牙)为齐侯,号称太公。齐太公姜尚的6世孙(依《史记》则为8世孙)、齐文公姜赤有个儿子被封在高邑(在今山东禹城县), 世袭“高子”爵位,名字就叫“高”,称作“公子高”。姜高的孙子名叫姜傒,字敬仲(一说是谥号),相传号“白兔”,被周天子任命为齐国上卿,执掌军政大权,因和名臣管仲合作,使齐桓公称霸中原,建立大功,桓公赐“以王父(即祖父)名为氏”,因而叫做高傒。高傒就是后世绝大部分高姓子孙的共祖。高傒去世后,子孙世袭上卿的职务。高氏和同为上卿的国氏成为齐国最显赫的两大贵族。高傒墓至今仍在山东临淄敬仲镇白兔丘南村。田氏代齐,高氏衰落,族人多外迁鲁燕等国。直到东汉、西晋,高姓才逐渐复苏,并形成渤海、渔阳、辽东、广陵、河南五支望族。 二、高姓五望 1、高姓主流——渤海高氏的发端 东汉后期渤海郡太守高洪为春秋时期高姓始祖、齐国上卿高傒的25世孙。高洪担任渤海郡太守后,定居于郡内的蓚县(今河北景县)。高洪后裔十分兴旺,成为景县历史上最有名望的姓氏宗族。这就是天下高姓的主流“渤海高”。今县城南偏西15公里处,仍保存有绵延十余里的南北朝时期的高氏墓群。 高洪之后,直到南北朝以前,家族事迹在史籍中记载不详。只知道高洪的后代直至北朝时期累世为官。 2、渤海高的南方分支——晋陵高氏的兴起 早在东汉时期,吴郡无锡高彪、高岱父子皆为江东一代名儒。三国至两晋,是后世晋陵高氏产生、形成时期。晋陵高氏出自东吴丹阳(治今江苏南京)太守、广陵(治今江苏扬州)人高瑞,因而又叫作广陵高氏。浙江《萧山高氏家谱·原系图》把高瑞列为高洪之后,据此,晋陵高氏也是渤海高氏的分支。高瑞的4 世孙高悝迁居秣陵(今江苏南京南),成为晋陵(治今江苏常州)高氏始祖。高悝后来官至丹杨尹、光禄大夫,封建昌伯。高悝之子高崧,于哀帝时官至侍中(宰相),其侄高耆官至散骑常侍。隋朝时,高瑞13世孙高子长任秘书学士。高子长之子高智周于唐高宗时官居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然而南宋以后的晋陵高氏始祖是出自庐陵( 治今安徽合肥)的晋陵令高彻(号琼台)。 3、渤海高的北方分支——渔阳高氏的形成 早在春秋时期,齐国贵族高氏成员、高傒7世孙高止(字子容) 及高无丕先后在和政敌斗争失利时逃往北燕。西晋末“永嘉之乱”,中原世家大姓纷纷南迁,而渤海高氏主要是大规模向幽州(治今北京)一带移民。西晋光熙年间(公元306年),高瞻补任尚书郎,“永嘉之乱”发生后,回到家乡�县和叔父高隐一起率领乡亲数千家北徙幽州,和当地高姓先住民如涿郡高氏等汇合,形成渔阳(治今北京西南)高氏。雍奴( 属渔阳郡,今天津武清西北)人高原为西晋上谷太守、关中侯,其5世孙高闾文才超卓,于北魏明君孝文帝时担任中书监(宰相),和名相高允并称“二高”。 4、渤海高的又一北方分支——辽东高氏的来源 高瞻率族人迁居幽州后,因王浚政策多变,难以相处,又随平州刺史、东夷校尉崔毖迁往辽东(治今辽宁辽阳)。高隐曾任晋玄菟( 治今辽宁抚顺)太守,其7世孙中有一个就是北齐王朝高氏政权的奠基人高欢。随高瞻、高隐徙居辽东的高氏族人成为高姓五望之一——辽东高氏的源头。辽东新昌人高策曾在北燕主冯跋属下任散骑常侍、新昌侯,其子高育为北燕建德公,后率500余户向北魏太武帝投诚,官居太守。高育子高玄任武邑太守,定居�县。高玄子高道悦于孝文帝时历任谏议大夫、御史中尉、太子中庶子。隋相高颍先祖出自渤海�县,至边塞为官,子孙留居辽东,至高颍曾祖高高,于太和年间投奔北魏,世代为官。 5、河南高氏的渊源 宋代韵书《广韵》中列举的高姓五望族渤海、渔阳、辽东、广陵、河南,前四望均源于渤海,且至两晋之交均已发祥。唯有河南高氏形成的过程较为复杂。“河南”指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南北朝以后“河南高氏”的内涵主要是北魏孝文帝时改为高氏的鲜卑族是娄氏。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孝文帝自平城(今山西大同) 迁都至洛阳,逐渐采取汉化政策,于公元496 年把内迁的鲜卑各部姓氏一律改为汉姓,史称“河南虏姓”。内迁鲜卑人均以洛阳为籍贯。“河南高氏”也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古今姓氏书辩证》把隋朝吏部侍郎高孝基归于河南高氏。 6、其他高姓分支 除《广韵》等古籍列举的上述高姓五望外,历史上还有其他源于渤海高的高氏分支。例如: 高句丽高氏 出自渤海高的高顾、高抚兄弟也是在“永嘉之乱”中逃往高句丽,北魏献文帝时, 高抚之孙高潜归来居于辽东。高顾4世孙高飏、高乘信也于孝文帝时回归北魏。高飏的女儿和一个孙女成为皇后,高飏之子高肇、孙高猛则成为驸马。高肇还位居尚书令(宰相)的高位。今朝鲜高氏的一支出自此家族。 北海高氏 渤海蓚人高轨随鲜卑南燕主慕容德迁至青州( 治今山东临淄北),此后定居于北海(治今山东昌乐东南)剧县,成为北海高氏开基祖。高轨4世孙高聪颇有文才,又兼习武艺,受到族祖父、北魏名相高允的赏识提携,历任侍郎、幽州刺史、安化将军等职。 京兆高氏 唐德宗时任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的高郢,先世由渤海蓚县迁卫州(治今河南汲县),又迁至京兆( 今陕西西安)。高郢曾祖高卿任遂城(治今河北徐水西遂城)令,祖父高质为沧州(古渤海郡治)长史,父高伯祥任右拾遗,始定居京兆。高郢子高定官至京兆参军。 三、渤海高的兴衰 渤海高于东汉末形成后,至西晋渐趋兴盛,并形成上述多个支系。南北朝时期,渤海高已成为山东(指太行山以东)士族的代表,进入鼎盛阶段。相继任大丞相的高欢、高澄父子控制了东魏军政大权,至高澄弟高洋,更以相国、齐王的身分接受东魏孝静帝(高欢婿)的禅位,成为北齐王朝的开国君主。 隋代国祚短暂,高姓人物只有几位北周遗臣。其中最为显赫的是在统一战争中立下大功的名相高颍,还有高欢堂弟高岳之子高劢和吏部侍郎高孝基。唐代高姓一度复兴。首先是高劢之子高俭(字士廉)作为太宗皇后长孙氏的舅父,成为开国功臣,于太宗时为相。后世各地高氏多为高士廉之后。唐代除高士廉外,还有4位高姓宰相。高季辅,高士廉族弟;高璩,高士廉8世孙;高郢,京兆人,出自渤海迁卫州一支;高智周,晋陵义兴( 今江苏宜兴)人,祖上出自渤海高支系广陵高氏。唐代渤海高文武齐飞,涌现6员名将,其中4人封王。高开道,自称燕王,一度受唐封为北平郡王。高崇文,先后封渤海郡王、南平郡王。高霞寓,受封感义郡王。高骈,高崇文之孙,受封渤海郡王。 经过唐代“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两次大动乱,继而演变为五代十国的纷乱局面,渤海高成员四处离散,而且谱牒散佚,以至五代时期以后,史籍中的高姓人物不再称作“渤海蓚人”,而是以各自父祖甚至本人出生地为籍贯,这也标志着渤海高已经解体。现存河景县(即古蓚县)高氏墓群下限为唐代,就是上述历史事实的反映。北宋亡后,高氏家族大批南渡,今南方各地高氏族谱仍普遍记载祖先出自渤海。 四、渤海高的后嗣 五代时期十国之一的荆南政权创建人高季兴自称为北齐勇将高昂之后,因而也是出自渤海高。荆南高氏和北齐相似,也是以尚武为家风。荆南是渤海高氏创建的第二个王朝。 北宋以后,作为渤海高后裔,世系最清晰,地位最显赫的,应属宋武烈王、名将高琼一系。流传至今的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六修浙江《海宁岩门高氏家谱》中保存着下署“皇宋龙飞至道元年归义节度使兼侍御亲军都指挥使六世孙琼”的《渤海高氏宗支图序》,序文说:“(唐)太宗时,高氏遍山东,在渤海者尤盛……德宗朝有讳岳者,申公七世孙也,谪判蓟门,卒于官舍。其子讳登者占籍于蓟……今奉为一世祖……大父讳霸。”《海宁谱·大传一》中又说: “公讳登,许国文献公七世孙、侍御公讳岳长子也。”可见“申公”就是唐太宗时任宰相、谥号“文献”的高士廉。据《海宁谱》,高琼为高登6 世孙,高士廉13世孙,高洪30世孙,高柴45世孙,高傒54世孙,姜尚62世孙(依《史记》则为64世孙)。高琼子嗣甚多。据宋神宗熙宁九年 (公元1076年)宰相王圭受命撰写的《二王碑》记载,当时武烈王高琼后裔已有儿子14人(均已去世)、女儿12人、孙遵度等63人、曾孙士先等145人、玄孙公庠等71人、来孙世祚等13人。高琼重孙女为宋英宗皇后、神宗生母,曾辅政三朝,史称“女中尧舜”。自高琼起,五世七人追封为王:高琼为武烈王,子继勋为康王,孙遵甫为楚王,重孙士林为普安郡王、士宏为武安郡王,玄孙公绘为咸宁郡王、公纪为新兴郡王。公纪之子高世则于北宋末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麾下行营副使,后“扈跸南渡”,金兵渡江南侵时,一直护从高宗赵构转战于浙东沿海,任元帅府参议,后担任万寿观使、开府仪同三司、温州节度使、太保。高世则长子高百之后裔世居温州,次子高千之后裔居山阴西(在今浙江萧山)。据《越州萧山高氏家谱》,北宋靖康年间,高世则及同辈兄弟二百余人南渡至江浙一带,家族另有数百人陷落中原。高世则家族散布在江南临安、钱塘、温州、山阴、上虞、平湖、海宁、仁和、余姚、余杭、台州、处州、宁波、无锡、苏州等地,成为今浙江高姓的主体。建炎年间(公元1127—1130年),高宗下诏在杭州武林门内建高氏“五王祠”,内祀高世则五代先祖高琼、高继勋、高遵甫、高士林、高公纪。绍兴初(公元1131年),在山阴县西梅花山白达湾建分祠,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起,又附祀少保忠节公高世则。钱塘高仪于明代官居文渊阁大学士(宰相)。据广东陆丰《高氏族谱·流源》,高琼之子高继伦之孙高耀祖和高继和之重孙高重光于北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因逃“青苗倩”自山阴避居福建,分别居福清、漳浦。漳浦开基祖高耀祖之孙高登(号东溪)为进士、迪功郎、古县令,其第四子高拂聘岳飞之女银瓶**为妻。高登长子高扶后裔有迁居粤东潮阳和惠来等地的。闽南、粤东高氏子孙又大批移居港台和海外泰、马、新等国。 此外,据民间族谱,浙、湘、鄂、川、赣、皖、闽、滇、苏、豫等省都有明确记载为渤海高氏名人后裔的家族。 据1926年修《府西高氏族谱》,浙江衢县府西高氏一世祖高俨为北齐神武帝高欢6世孙,于唐咸亨四年(公元673年)任福建永平县令,5世祖高德文居于邵武城南。至12世高询,于元泰定年间(公元1324—1328年)任衢州推官,后居于府西,其弟高谋居于洪都(治今江西南昌) 丰城。 据渤海堂1936年修《资阳高氏六修族谱》,湖南益阳十一里外城山口高氏系五代南平王高季兴裔孙,于元代经湖南宁乡横塘冲转迁而来,后又分迁宁乡、沅江、华容、湘乡、桃花江、湘阴、常德、吉水及湖北、四川等地。《宋史》记载,高季兴4世孙高怿饱读经史,曾在终南山豹林谷隐居,屡屡拒绝为官,要其弟高忻去就任。高怿后在京兆府学讲学。 据《合肥高氏族谱》,本支出自南宋参知政事(副相)高若纳,而高若纳7世祖高重(字文明)又是唐相高士廉5世孙(《新唐书》作6世孙) 。高若纳4世孙高良为避元兵之乱隐居江西九江府城西山中, 此山就叫“高良山”,元末,有4 兄弟为避陈友谅之乱由九江德化迁居江苏勾容县勾曲山中,不久又迁居庐州(治今合肥)城内,后散居4乡,现发展到一万余人。 安徽绩溪、宿松高氏均称源于唐威武王高崇文。据1934年修《绩溪霞间高垂裕堂支谱》,高崇文5世孙高戬于唐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任新安绩溪县令,因战乱不能返回原籍,故留居绩溪。据宿松《高氏宗谱全编》,剑南西川节度使高崇文之子高承简有后裔世居成都崇庆,传至高祖一,于元代担任淮南行省都事,其子高瑞甫定居安庆府治西门外,明初,高仕贤、高仕贵兄弟迁至宿松,分别居于城南和城东。另一说是高承简之后有继尧、继周自蜀迁居江西铙州,其后有4 兄弟分居九江德化湖口彭泽、福建建宁、广信(治今江西上铙)上清、宿松和黄梅(今属湖北)。谱中还说:成都高氏始于高崇文,皖(安庆) 之高氏始于高瑞甫,宿松高氏始于高祖一。 云南白族高氏源于宋代大理国世袭清平官(相国)的白蛮高氏。据云南鹤阳土司村《高氏家谱》(万斯年1942年手抄本),白族高氏原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景冈村,先世也是上溯至唐代高崇文,及其孙、唐安南都护高骈,重孙高芳。自高芳之子高望奏始,皆如同今彝白等族实行父子联名制,例如高奏晟、高晟君、高君补……暗示着从这一代开始融入白族之中。直至清末,白族高氏世袭鹤庆土司之职。可见高崇文后裔广泛分布于川赣皖闽滇等地。清平官高升泰于宋元�九年 ( 公元1094年)受大理国王段正明禅位,称“大中国表正帝”。 这是渤海高氏族人所建第三个王朝。高升泰去世后,其子高泰明遵父亲遗嘱还位给段氏,但仍世袭清平官,称“高国主”。不过,大理高升泰之先是否果出自唐将高崇文,仍有异议。 《十国春秋》记载,自认为唐代曾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高骈裔孙的高讽,前蜀时即居于西川,后蜀时位居高官,随后主孟昶降宋后任太府卿。 据河南淮阳、项城等地1990年续修《高氏族谱》、江苏扬州清光绪三十三年《维扬裕民洲高氏重修族谱》,江苏宜兴丁山《丁南高氏族谱》,广东澄海《华窖高氏族谱》,4地高氏均出于北宋开国元勋、太祖赵匡胤妹夫、渤海郡王高怀德之后。江苏二支均于北宋亡后辗转南迁而来。澄海一支先祖随南宋末帝转战闽粤,失败后子孙留居下来。有材料表明,和高崇文一样崛起于幽燕地区的高怀德家族也是系出渤海,且可上联高士廉, 为12世孙。 至于广大北方地区,由于历代战乱,动荡不已,尤其金元时期,世家望族多携谱南迁,滞留中原的或在抗战中殉节,或隐姓埋名,辗转避难,谱牒自然难以保全,故今北方高姓谱牒中世系一般只能上溯到元明之交,和渤海高氏的具体渊源关系已难查明,但和南方高姓一样,世世代代保留着出自渤海高的传说。 综括上文所述,形成于东汉的渤海高成为后世高姓的主流,晋唐间高姓名人和分支几尽出于渤海。渤海高于南北朝时期成为山东士族的代表,唐以后解体,散向全国,金元时期又大规模南渡。近代以来,明确记载出自渤海高氏名人之后的高姓家族广泛分布于中国南部几乎所有省分和河南。实际上,今天几乎所有高姓家族,即使族谱中世系记载不全,也是众口一辞自认系出渤海高。因此可以说: “天下高姓出渤海”。宿松《高氏宗谱全编》还说高崇文为唐相高士廉5 世孙。《合肥高氏族谱》则把先祖高若纳列为高士廉12世孙。如以上二谱之说确有实据,则可看到,出自渤海的北齐皇族旁支高士廉一系高姓,除北宋武烈王高琼一支于靖康年间南渡后成为浙江等地高姓主体外,也形成后世整个南方高姓的主干。 诚然,谱牒和口碑未必尽属信史,但在史料残缺不全的情况下,谱牒和口碑就成为研究宗族史的极为珍贵的材料,事实上也常常能补正史之不足,赖以揭示许多历史迷案,因而在尚无确凿反证材料时,不可轻率舍弃。至于许多姓氏的不同分支族谱把世系追溯到同一位历史名人的现象,学术界早已有审慎的分析,认为其中真伪均有,不能一概而论。就本文所引谱牒材料来说,除浙江萧山、海宁两地《高氏家谱》所载北宋武烈王高琼后裔世系颇为详备,可信度相当高之外,其他各谱因记载支离破碎,对其真实性都暂时难下断语。但是,即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不可靠,今天看来已无碍大局。因为,千百年前的祖先究为何人,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些谱牒和传说铸就了人们群体出自共同祖先的坚定信念,正是这种信念,促使全球华人都坚信同为炎黄子孙,从而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的一种强大精神纽带。 注释: 1 见《世本》。 2 见(唐)林宝:《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 3 见《新唐书·宰相世系》。 4 见《景县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50、969页。 5 见《新唐书·宰相世系》、浙江《越州萧山东瓜沥高氏家谱·原系图》。 6 见《后汉书·文苑传》、《万姓统谱》。 7 见《晋书·华轶传》、《晋书·高崧传》、《新唐书·宰相世系》。 8 见《新唐书·高智周传》。 9 见常州守愚堂《晋陵高氏支谱》。 10见《春秋左传集解》。 11 见《晋书·高瞻传》。 12见《北史·高闾传》。 13见《晋书·高瞻传》、《晋书·王沈传》。 14见《魏书·高道悦传》。 15见《隋书·高颍传》。 16参见姚薇元:《北朝胡姓考》。 17见(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卷十一。 18见《魏书》《高崇传》、《高肇传》。 19见《魏书·高聪传》。 20见《新唐书·高郢传》。 21见《魏书》有关各传。 22见《北齐书》有关各传。 23见《北齐书》《幼主纪》、《武成十二王》。 24见《新唐书·高士廉传》。 25见《萧山谱》。 26见新旧《唐书》有关各传。 27见《旧五代史·高季兴传》 28见浙江《海宁岩门六修高氏家谱》,清光绪三年修。 29见《萧山谱》。 30见《明史·高仪传》。 31详见拙文:《粤东高氏的源流与文化传统》,载《岭峤春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版。 32见《元史》卷61。 33另文详论。 34见《明史》《高拱传》、《高谷传》。 本文原载《河北学刊》1998年第4期。 内容参见高路加著《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龙飞出生于哪里
本文2023-11-01 23:04:4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90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