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姓的起源与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王姓的起源与家谱,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王氏
分布地区
山西太原郡,山东琅邪郡,山东北海郡,河南陈留郡,山东东海郡,山东高平郡,陕西京兆郡,甘肃天水郡,山东东平郡,河南新蔡郡,河南新野郡,江苏山阳郡,河北中山郡,河北章武郡,山东东莱郡,山西河东郡,甘肃金城郡,四川广汉郡,江苏堂邑郡,河南河南郡,河北河间郡,河南汲郡,陕西冯翊郡,辽宁营州。
历史来源
「王」源出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王族爵号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
2、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以爵号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商纣时王子比干之后,比干被杀后,其子孙为了纪念他,以王子爵号改“子”姓为“王”姓,形成了别一支王氏。
3、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和的后代,以王族称谓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传至公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裔孙田和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齐被灭后,其后人以王族身份改“妫”姓为“王”姓,称为王氏。
4、复姓简化而来,秦灭六国后,各国王族避难散居,有一小部分易姓为王。
5、出自赐姓或改姓的王姓。
6、出自少数民族有王姓或改王姓。
得姓始祖
太子晋,周灵王的太子,本姓姬,王姓重要的得姓始祖。后人又称王子晋、王乔。
堂号
太原堂、琅琊堂等二十一处是以郡望为堂号。三槐堂:北宋王祐,大名莘县人,字景叔,自幼聪慧过人,年轻时曾任魏县、南乐二县县令。入宋以后,晚年拜为兵部侍郎,于上任后月余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葬在陕西华州安丰里,追封晋国公。相传,周代宫廷外种槐树三棵,荆棘九株。百官朝见天子之时,三公面对槐树而立,九卿面对荆棘面立。后世便以三槐代指三公一类官职,九棘代指九卿百官。王祐亲手在庭中栽种了三棵槐树,希望借重三槐的喻意,显赫族人。后来次子王旦果然当了宰相,孙王素又做了宋仁宗时的工部尚书。王氏族人遂称这支王氏宗族为三槐王氏,并将宗族祠堂命名为三槐堂。王祐曾孙王巩文彩出众,与苏轼友善。苏轼为之作《三槐堂铭》,从此三槐堂扬名天下,成为王氏子孙后代通用的堂名。还有双桂、留馀、承德、五果、宝善、积德、存厚、敦睦、馀庆、宗德、燕翼、太原、天全、源远、槐政、槐阴、绍兴、思明、怀德、五孝、绍槐、孝睦、敦本、锡类、槐明、梓谊、听槐堂等。
迁徙分布
王姓在秦汉时期基本生活在今山西芮城、夏县、蒲县、平陆、河南开封、虞城、淮县,陕西咸阳,山东淄博等地,而子姓为王的后裔则由河南卫辉迁至今甘肃天水、山东东平、河南新蔡、新野、焦作等地。两汉时期,开始出现了以新朝皇帝王莽而得名的元城(今河北省大名)王姓;琅琊王姓,以西汉谏议大夫王吉为开基祖;太原王姓,分为晋阳支(以三国魏司空王昶开基),祁县支(以东汉王允为开基)。魏晋南北朝时期琅琊王姓的后裔王导和王敦兄弟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琅琊王氏举族南迁,衣冠南渡,时称“王与马共天下”。太原王姓祁县支在司马懿专权时遭受灭顶之灾。隋灭陈时,原仕于南朝的琅邪王姓被分别迁于关中、河北、河东等地。唐末时,王潮和王审知兄弟南迁福建,建立闽国,由此,王审知被誉为“开闽第一人”。北宋灭后,三槐王姓(以唐末的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令王言为开基祖)的不少人迁居江浙一带,尤以江苏昆山一支贤才辈出,成为望族。明代时在洪洞大槐树集结的山西人被分别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甘肃等地。于是太原王和三槐王等在中原地区有了更为广泛的分布。另外,开闽王姓漂洋过海,扬帆南洋。
家族名人
王亥:(公元前20世纪末期)又名振,河南商丘人。是阏伯(契)的六世孙,冥之长子,继任为商族首领,殷人先公之一。
王诩,即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鼻祖,军事教育家。著有《鬼谷子兵法》,弟子苏秦、张仪。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王褒:字子渊,西汉人,文学家,蜀资中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辞赋家,写有《甘泉》、《洞箫》等赋十六篇,与扬雄并称“渊云”。
王莽,字巨君(公元前45~后2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新朝开国皇帝,也是亡国之君。中国历史新朝的创建者。
王羲之,字逸少(321~379年或303~361年)。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祖籍临沂。晋代书法家、书圣。人称“王右军”。一生书法作品颇多,代表作品《兰亭序》。
王献之,字子敬(344~386年)。浙江会稽人,祖籍临沂。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第七子。与其父并称二王。书法作品《鸭头丸帖》、《中秋帖》等。
王融,字元长(467~493),南朝齐文学家。原籍琅邪临沂。王僧达之孙。王俭从侄。少年聪慧,博涉有文才,年少时即举秀才,入竟陵王萧子良幕,极受赏识,“竟陵八友”之一。
王勃,字子安(649~676年),绛州龙门人,唐朝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品《滕王阁序》。
王之涣,字季凌(688~742年),祖籍太原晋阳,盛唐著名诗人,《登鹳雀楼》。
王维,字摩诘(701~761年) 。祖籍太原祁。盛唐诗人、有”诗佛“之称。是状元也是画派南宗之祖。
王昌龄,字少伯(698~756年),祖籍太原。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七绝圣手”。“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安石,字介甫(1021~1086年) ,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重阳:(1112年—1170年),中国道教分支全真道的始创人,后被尊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
王氏家谱字辈
王氏家谱字辈: 1、善庆堂: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传、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熙、朝、荣、俊、彦,宝、树、植、庭、槐。
2、太原堂:自、绍、玉、昆、城,经、纬、雄、才、具,安、邦、定、国、荣,文、光、昭、盛、治,懿、瑞、振、家、声,敦、本、前、谟、显,修、伦、世、道、平,休、仁、知、绪、永,敏、学、兴、时、行,以、上、培、原、裕,方、来、受、命、旌。 3、宁乡乌石: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莹。
葆、衷、恢、世、泽,作、善、振、芳、声,植、树、先、知、贵,魁、英、实、得、名,绪、从、忠、厚、衍,瑞、应、集、簪、缨。 4、民国三十二太原堂:有、章、汝、焕,式、德、聊、昌,修、礼、立、义,守、本、安、常,兴、家、成、业,锡、庆、致、祥,功、昭、道、显,声、远、名、扬。
5、湖南省益阳:先、善、友、至、子,仕、仲、孟、文、廷,万、生、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器、字、辉、星、汉,词、章、耀、锦、城,科、名、光、世、泽,禄、位、定、均、申。老谱历传派语:鼎、范、铭、功、远,诗、书、启、俊、英,家、声、传、益、盛,前、武、克、相、承。
6、民国癸酉年太原堂七大房合修族谱派语: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今、逢、清、鼎、位,代、毓、国、家、材,世、际、人、文、起,源、从、晋、祚、来,子、孙、发、千、亿,贤、仕、策、金、台。 清道光丙戌续谱所载派语:文、运、人、才,洪、猷、日、展,克、慎、芳、修,用、敬、盛、典,士、德、茂、昭,卿、材、益、显,宝、善、立、名,祖、诒、云、衍。
7、文德堂王氏二房车礁旧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宝、邦、继、焉,文、允、廷、光、政,用、世、万、兴、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联。 8、湖南省浏阳王氏凿石支派字:裔、荣、笃、本、先、德、显、扬,绍、修、世、泽、远、继、廷、芳。
南华案山支派字:家、德、泽、新、克、念、显、扬,绍、修、正、学、远、继、廷、芳。 9、湖南省长沙:守、元、寅、汝、世、必、斗、翁、崇、友、佐、添、应、子。
(前十四派序不能成名,自十五世国字派起编成四言八句共三十二派):国、正、学、文,洪、开、式、哲,启、兆、万、年,显、承、谟、烈,忠、厚、传、家,光、昭、祖、泽,绵、延、永、绍,祥、钟、俊、杰。 10、硕旧:声、振、朝、堂,世、德、传、芳,求、志、达、道,大、显、家、邦。
11、湖南省湘乡牢田王氏原订编派:添、元、用、义、祖,承、显、立、铉、宗,忠、孝、守、仁、义,安、邦、定、太、平。续派:世、业、绍、前、德,诗、书、裕、后、昆,修、齐、为、国、本,名、教、耀、芳、声。
12、湖南省安化王氏旧派语:派、传、先、善、友,子、仕、仲、孟、文,廷、万、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益、代、资、祺、寿,亨、佳、福、庆、增。续修新派语:骥、足、腾、云、路,鸿、章、重、玉、京,彝、鼎、垂、功、远,贤、书、启、俊、英,令、名、光、世、泽,禄、位、自、能、申,家、声、传、必、盛,前、武、克、相、绳。
13、安徽省绩溪:玉、大、元、祥、兆,安、邦、维、义、诚,宏、开、能、绍、业,积、德、庆、长、春,俊、杰、辉、光、显,家、声、永、茂、庭,骅、骝、驹、骥、骕,龙、凤、鹿、麒、麟,卜、吉、谦、恒、益,希、贤、智、勇、仁,俭、勤、忠、信、让,均、正、适、时、平。 14、山西省祁县:元暕:开元时历御史属三院止尚书郎。
(礼部员外郎);景肃,守三郡:终、传、凉、丹、阳、太、守;政:字元之,唐开元二十五年进士,襄邓等州防御史,鄂州采访使,子十;仲舒,字弘中,江南西道观察使。子七,初、哲、贞、宏、泰、复、洄、奉母山西迁安徽宜州船莲塘;宏(迁宣州歙县)。
15、婺源武口王氏:希翔,廷钊、子十八,仁斡、子二:文岳、文庆,文岳,德豪。 16、乐平傅贤:元行 子三:项、顼、债;项 子三:珍、现、琏;珍 子三:臻、安、僖;安 子二:权、植;植 子三:聚、叔虎、袤。
17、江西省乐平流槎:袤 子三:端义、佐才、端虚;佐才 子六:千二、千三、千五、千六、千八、千九……
18、湖北省浠水团溪(团陂):九龄 行千三,字嵩卿,子四:文焕、文炳、文灿、文兴;文兴 子三:安、震、富(富公孙国贤、国贤二子去浙江余姚);安;衡 子:国生;国生 子二 椿、梅;椿 子三:勋、寿、烈;烈 子二:塾、垒;塾 子四:镐、鉴、铭、钰;铭 子二:永松、永裕;永松 子二:朝仪、朝;朝仪 子二:守文、守章;守文;正壹 子二:德弼、德衡;德弼……;佑东(本人佑字辈)堂号“孝义堂”……
19、湖北省浠水团溪王氏文焕公,文炳公2支下辈派:(始祖九龄公起) 九、文、卿、拱、如、仕、大、厚、中、承、希、三、民、宏、兆、博、学、审,祈、祥、应、佑,与、景、同、升,行、善、。
河北省沧州市王氏字谱求个王氏辈份字谱;延玉文书海往后是什么
河南:仁、树、启、金。
文水韩姓。 河北南部:福、德、淑、永、金、文、兆。
河南汝州:“香、风、思、国、文、维、兆、照、宏、玉、松、存、善”。 河南平顶山叶县:“金、荣、思、清、恩、树、德、子、秀、文、同、宗、知、爱、敬、万、代、福、长、春”。
河南洛阳:子、秉、公、维、大、四、思、佳、兆、兴。 河南温县:“广、万、相、克、之、邦、继、永”。
河南禹州:“开、广、同、钦、永、向、佳”。 河南南阳:“永、存、家、发、世、传、祖、德”。
河南南阳南召县:法、志、道、明、德、国、安。听老年人说由山西洪桐县迁来。
河南省新乡市:山、学、保、世、运。 河南洛阳安乐镇:鳯、木、长、奇。
河南周口鹿邑县韩柏腊园村:洪、向、允、大、朋、高、富。 河南安阳高庄乡韩河固村:天、文、金、伯、凤、秀、长、继、越、宏、兴、光。
祖先为山西洪洞县老槐树下人,韩氏三弟兄之一韩国祥,迁此已五百余年。安阳市区还有一支韩系,为北宋名相韩琦后裔。
河南洛阳偃师:德、维、琦、思、诚、法、可、传。 相传明末清初有山西洪洞迁来。
河南郑州:国、清、林、明、宗、世。 河南:文、道、国、正、天、新、顺、官、清、民、自、安。
祖辈讲来自山东韩垲。 河南郸城双楼韩:同、国、成、风、大、效、和。
河南:明、灯、培、成、守、继、续。听说祖上是山东的,在宋朝时,和乡霸打架不能在那待了,所以跑到河南,出来时弟兄3人,老大是大韩庄,老三是小韩庄。
河南夏邑城西营盘镇东三里许前韩楼:(在1937年吾高族修续家谱时众人议定字辈从十七世记开):善(十七世)、凤、贤、德、宝、守、庆、元、祥、起、道、济、圣、远、绍、显、光、懿(三十四世)。 (承先传后为吾韩氏后裔不乱宗族于公元一九八七年重修我族之谱牒继三七年排行字而修续,经族众协商从三十四世止三十五世记开后续四十世望我韩氏后裔必尊而后用)。
柬(三五世)、旌、昕、杰、俊、迪、匡、赢、魁、骞、勋、巍 、耀、先、宗 、弼、嗣、赓、叶 、繁 、延、长、相、国、志 、昌、茂、孝、义、联、殷、望、尊、家、训、恒、古、万、代、传。 始祖讳玉春在明初洪武二年(1369年)由山西洪洞县十里大韩村迁河南夏邑城西营盘镇东三里许前韩楼定居配王氏敕封恭人字一硕公孙三:寿 恒 庸敬公迁时同来德春拟阔一说系胞叔侄堂叔侄或系再远的叔侄说二叔二侄有此二说因无证可考示敢定夺只有山西洪洞查访方可知之。
德春祖迁宁陵东南十八里韩塘定居,子六拟阔祖迁商丘县西三陵台前韩老家定居配王氏子二文思、文明。吾氏三门三县贯系书香一脉即韩氏三县三门各门之族也。
一世祖讳玉春 二世祖讳硕 三世祖讳寿恒 讳庸 讳敬 四世祖讳忠—————十六世。 河北: 河北廊坊:“庭、井、万、丙”。
河北永年:“裕、后、存、忠、孝、承、先、献、佩、居、世、怀、修、道、德、儒、重、读、诗、书”。 河北沧州泊头:“宝、洪、永、炳、成”。
河北省沧州南皮县:万、宝、玉、景。 河北衡水: 东、文、立、宗、首、、清、世、永、克、洪、稀、汝、玉、堂、差、锡、连、自、来、登。
河北省沧州盐山县韩集:从十八世起:立、德、广、景、智、慕、永、宏、茂、林、书、振、秀、维、俊、裕、明、昌、蕴、春、敬、后、传、家、纯 ?。 河北沧州黄骅县吕桥乡王大本庄 :家、承、建、业、传。
河北:永,廷,井,万,丙,祥,文。 河北承德:国 、振 、兴 、华 、盛、长 、宏 、景 、鸣、久 、志 、树 、广 、富、建 、起、百、世、宗。
祖籍山东登州府,清朝末期从山东来河北承德。 河北省秦皇岛:守、士、业。
听祖上说是从山东一个叫三棵大榆树那里搬到河北省秦皇岛的。 河北石家庄:思、勤、朴、凤、化、建、宇、冠、军、心。
籍贯邢台隆尧。根据老辈人讲,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当是有弟兄三个,在这里落户的是老三叫韩国瑞。
河北省清河县:庆,德,培,永,远。龙,光,传,万,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王氏家谱它是怎么诞生的王氏家谱源自哪里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中国的姓氏一直流传至今,下面由小编带领大家一起探讨王氏家谱源以及王氏家谱目录有哪些。
一、关于王氏家谱源
王氏家谱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有的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和后裔,以王族称谓为氏。有的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以爵号为氏。有的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王族爵号为氏,得姓始祖是太子晋,其名晋,字子乔,系周灵王太子,在山西太原有“子乔祠”就是对王姓始祖子乔的纪念。王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位的大姓,拥有人口近一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四。
1、自姬姓,分为三支
其一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春秋时毕公高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至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公元前225年魏国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遂姓王。
其二源于太子晋。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其后人由洛阳迁居于太原、琅邪,遂有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
其三为周平王太孙姬赤之后。周平王死后,太孙赤继位,但不久即被推翻,不得已出奔晋国。其子孙也因是王族,改姓王,是为山西王氏。
2、自妫姓,齐王田和后代
公元前404年,田和废齐自立国君,将姜姓齐国改为田姓齐国,后来齐国被秦国所灭,国灭后齐王建居共,生有三子:田升、田桓、田珍。田升生田安,田安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济北王,西楚灭亡后,田安失去王位。其子孙为纪念这一时辉煌,改姓王,是为河南王氏。
3、自子姓,殷商王子比干之后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殷商王子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的国都朝歌附近,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并改王为氏以纪念。
4、他族改姓或赐姓
公元8年12月,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国二年下诏说:“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刘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者勿罢,赐姓曰王。”五代时,幽州人刘去非追随刘守奇在后梁政权中任河阳行军司马,李存勖攻破后梁河洛地区,刘去非投奔后梁荆南兵马留后高季兴,后唐建立,高季兴表示归顺,刘去非因曾与李存勖作对,为保护自己改姓王,名保义。北朝时,西域胡人支颓褥迁居到新丰,不久即死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支收又嫁给北周王粲,支收改姓王,儿子即隋朝末年一度称帝的王世充。明朝汀州府经历王得仁,其家本姓谢氏,“父避仇外家,因冒姓王氏”。明朝都御史王一鹗本姓杨,大理评事王大崇本姓孙,都改姓王。
5、数民族改姓王氏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下令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把籍贯改为河南洛阳,姓氏改为汉姓,可频氏改为王氏。隋唐之际羌族钳耳宗、钳耳干兄弟,在隋炀帝大业年间“以王后兄弟并改姓王氏。”营州地区高句丽人改姓王氏在北朝至隋唐屡见不鲜。如《周书》卷二十《王盟传》记载:“王盟字子仵,明德皇后之兄也。其先乐浪人”。《旧唐书》卷一百一十《王思礼传》记载:“王思礼,营州城傍高句丽人也”。同书卷一百六《王毛仲传》载,霍国公王毛仲“本高句丽人也”。唐高宗总章元年设立安东都护府,所辖回纥人中有姓阿布思的,是回纥大姓之一,唐肃宗上元二年,安东都护府被取消,阿布思姓中一个叫五哥之的人投到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帐下,被裨将王武俊收为养子,从此改姓王氏。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在与汉族交往中也有不少把姓氏改成王姓。契丹人建立辽国,皇室耶律氏也有很多人改姓王氏。另女真、蒙古、满等少数民族在长期与汉人接触过程中也有许多改姓王氏。
二、王氏家谱目录
1、全国太原王氏会通谱十三卷首一卷 王友瑄等纂修 明弘治十四年刻本 北图
2 、全国王谢世家三十卷 韩昌箕撰 明天启天年刻本 中央民院 华东师大 美国
3、 全国太原王氏会通宗谱八卷首一卷 明刻本 安徽徵州地区博
4、全国郎琊三槐王氏宗谱 王梁修 清道光间槐清堂刻本 一册 北图
5 、全国陇南王氏族谱 钞本 一册 北图 注:卷首有王育德清咸丰癸丑年修谱凡例。该族散居陕西、甘肃等地。
6、 全国王氏族谱不分卷 王廷诗等总领 王廷麟等主修 清光绪四年刊本 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
7 、全国王氏通谱 王庸敬辑 清光绪二十年槐政堂活字本 北图 历史所 中央民院 上海图 吉林大学 美国 日本
8、 全国王氏宗谱 王国栋修 清抄本、 北图
注:本书包括《太原王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存十二卷;《郎琊王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缺家乘十卷;《三槐王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9、全国王谢世表 黄大华编 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河南图 江西图 陕西图 美国
10、 全国锹溪王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王氏槐泉局重修 清宣统二年听笙堂木刻本 湖北黄罔县档 注:该族散居江西、湖北等地。
11、 全国郎琊王氏宗谱七十卷首一卷 王志周 王彩国等续修 民国元年木刻本 湖北黄罔县档 注:该族散居江西、湖北等地。
12、 全国锹溪王氏宗谱不分卷 三槐局重修 民国二十五年听笙堂木刻本 四十册 湖北黄罔县档 注:该族散居江西、湖北等地。
王氏
历史来源 「王」源出有许多,帝王的后裔称王子,王孙,遂为氏。
一 ; 出于「妫」姓,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子孙在陈国,齐王田和为其后人。
二 ; 出于「子」姓。商纣时王子比干之后。
三 ; 出于「」姓。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 ; 又周灵王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民,迁居于琅邪 ( 今山东胶南 ) ,世人称其为「王」家,其后亦为「王」氏。
四 ; 秦灭六国后,各国王族避难散居,至汉朝初年纷纷易姓为「王」氏。
五 ; 南北朝时,西魏鲜卑族复姓可颇氏。亦改为王氏。
六 ; 古高丽国君有王氏。
七 ; 西�钳耳族有王氏。
八 ; 赐姓,如燕王丹的玄孙嘉,在西汉末年王莽当朝时被赐姓「王氏」。
九 ; 冒姓,如隋末王世充本姓支氏。
家族名人 王子乔
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亦称为王乔、王子晋。
王翦 (生卒年不详)
战国时秦的名将,频阳(今陕西富平县东北五十里)人。事秦始皇,曾定赵、燕、蓟诸地,后为李信所谗,谢病归里,后信战败,始皇遂用翦策以平荆。
王昭君 ( 王嫱 ) (生卒年不详)
汉秭归人。元帝时选入掖庭,呼韩邪单于入朝,求美人为阏氏,帝以嫱赐之,号宁胡阏氏。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妃。
王莽
王羲之 (321~379)
字逸少,东晋临沂(今属山东)人,后南迁为会稽人。尝为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善书法,所写草隶,冠绝古今,以兰亭集序、乐毅论等为最,后人称为书圣。
王安石 (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宋临川人。博览强记,工书画,尤善诗,而文词简练。神宗时为相,改革政治,锐行新法,因反对者众多,没有成功。封荆国公,卒谥文。着有周官新义、临川集、唐百家诗选等。
王阳明 (1472~1528)
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代大儒,弘治进士。正德时巡抚南赣,定宸濠之乱。嘉靖时封新建伯,总督两广,破断藤峡贼,卒谥文成。其学以知行合一为主,发挥致良知之教,反对朱熹格物穷理之说,讲心学渊源于宋之陆九渊,世称姚江学派。尝筑室于阳明洞,学者称「阳明先生」,有王文成公全书。
地望分布 山西太原郡,山东琅邪郡,山东北海郡,河南陈留郡,山东东海郡,山东高平郡,陕西京兆郡,甘肃天水郡,山东东平郡,河南新蔡郡,河南新野郡,江苏山阳郡,河北中山郡,河北章武郡,山东东莱郡,山西河东郡,甘肃金城郡,四川广汉郡,江苏堂邑郡,河南河南郡,河北河间郡,河南汲郡,陕西冯翊郡,辽宁营州。
王姓的起源与家谱
本文2023-11-01 20:13:5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89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