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全中国古代历史思维导图!!!急急急!要整个中国的古代史啊,哪位大仙高人来帮下忙啊~~~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求全中国古代历史思维导图!!!急急急!要整个中国的古代史啊,哪位大仙高人来帮下忙啊~~~,第1张

你到百度立面收索中国古代历史思维导图就可以了。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D6%D0%B9%FA%B9%C5%B4%FA%C0%FA%CA%B7%CB%BC%CE%AC%B5%BC%CD%BC

  思维导图 开发了大脑的力量和潜能,在做笔记、复习、制定计划、决策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优势,使世界上超过25亿人受益。下面我整理了 八年级 历史的思维导图,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历史的思维导图1 八年级历史的思维导图2 八年级历史的思维导图3 八年级历史的思维导图4 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一、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

 1、概括:1931918,日本诬陷中国军队炸毁柳条湖段铁路,炮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

 2、结果: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半年内东北三省沦陷敌手。

 二、不朽的民族战歌

 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风云儿女》片尾曲,田汉作词。)

 三、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事件: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称为“西安事变”。

 2、结果:和平解决

 3、影响(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4、评价张杨二人:他们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不计个人的得失,是中华民族千古功臣。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一、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全面抗战)

 1、时间:1937年7月7日 2、地点:北平

 3、经过:日本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4、影响: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

 二、南京大屠杀

 1、时间:1937年12月(持续六周)

 2、手段: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撕咬等

 3、结果: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三、共赴国难

 对军队进行改编: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阅读下列材料:

 关于南京大屠杀,日本一直否认其存在,并在中学历史教材中把“侵略”该为“进入”,把南京大屠杀改写成南京事件。而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东史郎把他战时 日记 公布于世,却引起一场官司败诉。

 请回答:(1)说出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及屠杀的人数 (193712 30万)

 (2)日本政府为什么要修改教科书

 否认南京大屠杀,推卸战争责任。

 (3)东史郎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历史不能篡改,日本侵华历史不能掩盖

 (4)由此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勿忘国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珍惜和平,认真学习,为实现中国富强而努力。

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一、比较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

 战役

 名称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

 时间1938年1940年

 地战徐州东北台儿庄石家庄到太原地区

 参战

 部队国民党军队八路军

 指挥员李宗仁彭德怀

 战绩消灭日军1万多人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交通线2000多千米,拔掉据点近3000个

 意义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提高了中国***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二、众志成城

 代表人物主 要 事 迹

 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徐悲鸿创作反映爱国抗战精神的画作,举办画展,资助抗战

 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打破了抗战时期敌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封锁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中共七大

 1、时间:1945年4月; 2、地点:延安;

 3、内容:(1)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 报告 (2)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人民战争路线

 (3)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的指导思想

 (4)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4、历史意义:(1)使中国***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2)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二、日本无条件投降

 1、加速日本投降的事件:①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两枚原子弹;②苏联出兵中

 国东北;③毛泽东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八路军、新四军等展开大反攻。

 2、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3、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抗日战争的省里雪洗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4、抗日战争的胜利

 (1)原因:①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实行全民族抗战

 ③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非正义,失道寡助;中国的抗日是正义战争得道多助。

 ④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和***解放区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

 (5)美苏的配合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2)从抗日战争得到的启示:反对战争,珍惜和平; 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等

 5、甲午战争为何会失败而抗日战争中国会取得胜利

 (1)清朝统治者腐败无能,军备空虚,部分军事指挥人员贪生怕死。

 (2) ①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实行全民族抗战

1历史的思维导图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北京元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专题一古代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中国古代史 第1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先秦至秦汉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

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3文化上:在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在文学领域,《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在科技领域,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

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魏晋、隋唐、宋元时期(公元220~公元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 5分封制是对郡县制的否定:分封制是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决定社会等级;郡县制是按照地域关系进行管理,淡化了血缘关系。

2请给我看一张高中历史的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知识梳理一、“百家争鸣”1 背景:(l)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2)社会变革: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分化,“士”受到重用, 并提出自己的主张。(3)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4)社会需求: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对人才及其治国方略的需求。2各学派代表人物:①道家:老子和庄子;②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③墨家:墨子;④法家:商鞅、韩非子;等等。

3 评价:(1)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3) 各家学派彼此渗透、吸收、融合,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期 人物 主张 (列表)春秋 孔子 ①政治:a核心是“仁”,即“爱人”。

b“德政”,即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c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②教育: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3八年级历史上册各课思维导图

如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

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4近代历史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 的思维导图

1太平天国,这是农民阶级在探索救亡图存的出路,但由于农民阶级局限性,小农经济的思想注定不能在历史上翻开新的一页。

2洋务运动,这是一场地主阶级掀起来的自救运动,认识到了先进的技术的重要性,但落后的政治制度不适应新型的生产的关系,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3、维新变法。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了中国人的最后一点尊严感,昔日的附属国打败了堂堂 ,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认识到了清朝制度的落后,建议学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但是由于改革过于激进,阻力太大,加上一些政策的失误,这场维新变法运动仅仅维持了103天,最后宣告失败。4辛亥革命。

以孙中山为首的一大批人认为清朝腐朽落后,提出要通过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国家,引领中国走向富强,武昌起义一声炮响送走了大清王朝,中华民国建立了,但是孙中山、袁世凯等一大批人起起伏伏,没能在中国把民主制度建立起来,反而陷入了内战之中,辛亥革命在某种程度已经失败了。5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制度都失败了,那么救中国的道路就只剩下学习西方文化了,一批在当时来说是先进思想的代表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企图抛弃中国传统文化,全盘西化,这种道路极其危险,破坏了旧的能不能建立起新的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破旧方面这场运动做得很好,但是建立新的科学民主思想只能说起了启蒙作用,脱离了根去让树成长,那是很困难的。5新民主主义时期。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 的 领导下,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渐渐走向联合,在中国来说这是当时最大的两个阶级,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思维导图既是一种可以应用于工作、学习的思维工具,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有助于我们学好初中历史。下面我精心整理了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大全,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大全欣赏 初中历史记忆口诀(一)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

 一百七十万年前, 云南“元谋人”出现,

 会造工具能用火, 因此称为类人猿。

 (二)

 北京人在周口店, 手脚分工已明显,

 群体劳动和生活, 打制石器已出现,

 保存火种用途广, 原始社会已显见。

 (三)

 山顶洞人一发现, 距今一万八千年,

 磨光钻孔新技术, 人工取火史无前,

 血缘关系成氏族, 没有贫富和贵贱。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

 长江流域“河姆渡”, 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耕地种稻谷, 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畜造陶器, 简单玉器和乐器。

 (二)

 黄河流域有“半坡”, 地穴房子同居住,

 粮食最早种植粟, 副食蔬菜鱼和肉,

 早期文字出雏形, 还会纺线和织布。

 三、华夏之祖

 “人文初祖”是黄帝, 禅让制度尧舜禹,

 第一夏朝禹建立, 奴隶社会从此起。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

 夏朝开国是夏禹, 早期国家已建立,

 王位传给儿子启, 禅让从此变世袭,

 夏朝经历470(年), 暴君夏桀被商取(消)。

 (二)

 商汤灭夏建商朝, 盘庚迁都到殷商,

 有名暴君是纣王, 武王伐纣灭掉商。

 (三)

 武王伐纣灭掉商, 西周定都镐京上,

 分封制度定国策, 天子统治有加强,

 暴君厉王无人道, 前771(年)周灭亡。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

 原始社会到末期, 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 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 “四羊方尊”精工艺,

 举世闻名“三星堆”, “青铜立人”有新意。

 (二)

 奴隶生活多悲惨, 非人待遇好辛酸,

 戴着枷锁搞生产, 没有自由和饱暖,

 生命不如牛和马, 人祭人殉任屠杀。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

 齐国君王齐桓公, 任用丞相叫管仲,

 “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第二霸主晋文公, 城濮之战称英雄,

 “退避三舍”诱楚军, 大败楚军城濮中。

 (二)

 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七雄多战争,

 齐王军师名孙膑, 围魏救赵战桂陵,

 前二六0战又起, 秦赵之间战长平,

 赵括纸上来谈兵, 四十六天粮草尽,

 赵军大败秦军胜, 从此六国难抗衡。

 七、大变革的时代

 (一)

 春秋出现铁农具, 战国时期遍大地,

 春秋末年用牛耕, 农业史上大革命。

 (二)

 李冰修筑都江堰, 消除水患灌农田,

 治水功劳胜大禹, 造福人民几千年。

 (三)

 孝公治国有心计, 商鞅变法最有力,

 承认私人有土地, 奖励耕战免徭役,

 废除贵族的权力, 建立县制搞治理,

 经济得到大发展, 军队有了战斗力,

 战国后期秦最强, 商鞅变法了不起。

 八、九、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文字可考在商朝, 甲骨文字算最早,

 青铜器上刻金文, 周晚大篆形成了。

 (二)

 古人观天很注意, 日食月食书中记,

 夏朝历法叫“夏历”, 战国二十四节气。

 (三)

 最早名医是扁鹊, 针刺汤药和按摩,

 “望闻问切”诊疾病,中医沿用真不错。

 (四)

 楚国诗人叫屈原, 上了世界名人篇,

 抒情长诗有《离骚》,思想艺术传千年。

 (五)

 孔子相传为圣人, 思想教育都精明,

 主张“爱人”察民情, “为政以德”反酷刑,

 办学收徒三千人, 因材施教出贤能,

 启发学生多思考, 主张温故而知新,

 言行收录在《论语》,儒家学派创始人。

 (六)

 老子道家创始人, 学说记在《道德经》,

 主张事物对立面, 正反两面要想清。

 (七)

 百家争鸣好形式, “墨儒道法兵”在此,

 “兼爱”“非攻”墨主张, “仁政”治国是孟子,

 道家代表是庄子,主张“无为”而来治,

 法家代表韩非子,反对空谈倡“法治”,

 兵家鼻祖是孙武,《孙子兵法》论军事。

初中历史记忆口诀(二)

 十、“秦王扫六合”

 (一)

 前 230 — 221(年),秦灭六国大统一,

 始皇咸阳来登基, 至高无上大权集。

 (二)

 丞相、太尉和御史, 地方推行郡县制,

 全国统一度量衡, 还有货币和文字,

 为了思想大控制, “焚书坑儒”有得失。

 (三)

 抵御匈奴筑长城, 开发南疆修灵渠,

 开疆拓土好疆域, 世界大国了不起。

 十一、“伐无道 诛暴秦”

 (一)

 秦朝暴政民愤激, 戍卒大泽揭竿起,

 势如破竹建政权, 陈吴败后项刘继。

 (二)

 项羽领兵创奇迹, 巨鹿大败秦主力,

 刘邦率兵逼咸阳, 短命秦朝就灭亡,

 楚汉之争又四年, 刘邦长安建政权。

 十二、大一统的汉朝

 (一)

 刘邦用人“张萧韩”, 前202(年)建西汉,

 吸取秦亡的教训, 减轻百姓的负担。

 “文景之治”谋发展, 社会面貌大改观,

 轻徭薄赋得民心, 奖励农桑重生产,

 带头节俭把事办, “以德化民”民心安,

 文帝景帝治江山, 国库钱粮都丰满,

 着眼长治和久安, 武帝一统更不凡。

 (二)

 雄才大略汉武帝, 善用人才把权集,

 罢黜百家尊儒术, 集权削侯分土地,

 举办太学学五经, 一统江山鼎盛期。

 十三、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

 武帝治河有高招, 文武官员背柴草,

 亲临工地看治理, 八十多年无灾涝。

 (二)

 东汉明帝修黄河, 筑起大堤一千多(里),

 被淹土地变良田, 八百多年无水祸。

 (三)

 西汉耕犁装犁壁, 耧车播种新工具,

 丝绸织布提花机, 杜诗水排用水力。

 (四)

 武帝集权有经验, 统一铸造五株钱,

 盐铁经营归中央, 城市繁荣已出现。

 十四、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冒顿统一蒙古盛, 汉初被迫去和亲,

 卫、霍领兵破匈奴,昭君出塞传美名。

 十五、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

 追溯历史两汉期,甘肃玉门阳关西,

 而今人们称西域,那时小国被匈欺。

 武帝统治有心计,召募使者出西域,

 企图联络大月氏, 共同对匈来夹击。

 (二)

 张骞两次出西域, 排除艰险建史绩,

 沟通促进东与西, 历史意义了不起。

 (三)

 张骞出使西域后, 丝绸之路通欧洲,

 陆海贸易大发展, 东西文化相渗透。

 西域各国归附汉, 社会面貌大改观,

 设立西域都护符, 总管西域的事务。

 (四)

 前138、119,张骞到西域,带去牛羊和布匹,

 铸铁凿井和开渠,织布漆器金工具,

 带回葡萄石榴核桃和苜蓿,还有歌舞和乐器。

 (五)

 海上丝路也不差, 广东沿海大出发,

 中南半岛往南下, 马来半岛马六甲,

 继续通往孟加拉, 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十六、十七、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

 东汉蔡伦“蔡侯纸”,张衡发明地动仪,

 《九章算术》了不起,均在世界创奇迹。

 (二)

 华佗外科是名医, “麻沸散”是好药剂,

 世界医学有创举, 还编体操“五禽戏”。

 (三)

 东汉末年张仲景, 写了《伤寒杂病论》,

 医德高尚医术精, 后人尊称为“医圣”。

 (四)

 司马迁写《史记》,记述黄帝到武帝,

 编撰使用纪传体, 文笔简洁是范例。

 (五)

 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水平显神功,

 艺术群像磅礴势,造型精美又生动。

 十八、三国鼎立

 (一)

 200年时战官渡,曹、袁力量有悬殊,

 曹操用了许攸计,统一北方定根据。

 (二)

 老骥伏枥志千里, 208年 战又起,

 曹操南下到赤壁, 孙刘联军齐抗击,

 孔明周瑜巧用计, 火烧赤壁定大局。

 (三)

 赤壁之战定大局, 魏蜀吴国三鼎立,

 二二零年是曹丕, 定都洛阳打魏旗,

 次年刘备亦称帝, 定都成都汉业继,

 二二二年孙称王, 定都建业吴旗举。

 (四)

 三国经济大发展, 各显神通抓生产,

 魏国重视抓水利, 蜀锦丝绸数第一,

 吴国沿海抓造船, 联系内地与台湾。

 十九、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

 淝水之战383(年),苻坚领兵八十万,

 妄图一举灭东晋, 雄心勃勃有野心,

 哪知早已失军心, 将士不愿去卖命,

 前师不忘有教训, 人心向背是根本。

 (二)

 追溯历史三国前, 江南落后少人烟,

 土地肥沃无人垦, 雨热充足也置闲。

 东汉末年北战乱, 各族人民迁江南,

 带去劳力和技术, 江南经济得发展。

 大片荒地被开垦, 修建水利多工程,

 水稻小麦和绿肥, 推广粪肥和牛耕。

 二十、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有个孝文帝, 迁都洛阳定大计,

 穿汉服 学汉语, 改汉姓 学汉礼,

 卑汉联姻受鼓励, 采用汉制学令律,

 以孝治国,崇孔尊老倡风气,民族融合大统一。

 二十一、二十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

 南朝“冲之”爱科研, 数学天文有贡献,

 精确计算圆周率, 领先世界近千年。

 著书《缀术》有功绩, 计算年时差无几,

 造“千里船”行百里, 水碓磨磨面又舂光。

 (二)

 北朝有个贾思勰, 《齐民要术》是他写,

 农林牧副渔五业, 不误农时抓季节,

 改进技术和方法, 农学史上硕果结。

 (三)

 郦道元写《水经注》, 地理学中是专著,

 江河水道为纲目, 地形物产与风俗,

 山川城镇与古迹, 如诗如画好景物。

 (四)

 东晋羲之写字行, 书法艺术集大成,

 代表作品《兰亭序》,“行书”天下第一名,

 后人给王送美誉, 尊称他为大“书圣”。

 (五)

 东晋恺之画人物,形象逼真好艺术,

 代表作品有两幅,《女史箴图》《洛神赋》。

 (六)

 北朝劈山凿石窟, “云岗”“龙门”最杰出,

 继承秦汉的风格, 吸收佛教的艺术。

 结 束 语

 历史知识多奇妙, 学好历史人开窍,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能有效地解决传统教育中一直难以解决的多方面问题下面我精心整理了历史7年级上的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历史7年级上的思维导图欣赏 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 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二、著名的都江堰

 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三、商鞅变法

 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

 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 “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 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

 6孙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

 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3)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县制起源于商鞅变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6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第十二课 大一统的汉朝

 1汉武帝的大一统具体措施:

 (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

 (3)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两次通西域:

 (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2)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

 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往西亚,再往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十六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第十七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公元前1世纪末)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张骞通西域后,佛教沿丝绸之路逐步传到中国)。东汉时期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

 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

 3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代。著有《史记》,《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十八课 三国鼎立

 1赤壁之战:208年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2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

 3三国经济:魏重视修建水利工程,农业发达,蜀国丝织业兴旺,吴国造船业发达,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军万余人,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夷洲(即台湾)。

 ★第十九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1西晋建立: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得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

 2“五胡”内迁:从东汉末年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3西晋灭亡: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西晋。

 4东晋建立:西晋灭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

 5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用汉人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

 6南朝的更迭: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7江南地区的开发

 (1)开发时间:从东汉末年开始

 (2)开发原因:

 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自然条件)

 ②江南地区战乱较少,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社会原因)

 ③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根本原因)

 (3)表现: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田开垦为良田;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4)意义: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迁都: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气候干旱,粮食供应不足;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2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

 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第二十一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1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确定为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2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农学家。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第二十二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1书法艺术:

 (1)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的时间:东汉末年。

 (2)演变: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3)书圣: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二、绘画: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三、石窟艺术: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 人,距今约 (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 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 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 (类人猿) 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广泛关注,且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在历史的教学中应用广泛。下面我精心整理了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的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的思维导图欣赏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复习知识点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的历史贡献有:①他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②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③隋文帝统治二十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增长;④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储积了很多粮食、布匹。

 4、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5、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7、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原因: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8、大运河的历史意义:①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②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③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9、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10、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

 11、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12、唐太宗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是最著名的谏臣。

 1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4、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15、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6、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7、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8、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9、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20、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21、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2、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23、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4、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25、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6、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7、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28、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29、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唐朝长安是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0、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3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以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34、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5、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36、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37、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38、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39、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40、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复习资料

 7、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强化统治机构:雍正皇帝时,设立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负责处理军国大事,严厉压制反清思想,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统治。

 8、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9、主要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创设,包括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其中尚书省下设有六部。 科举制:隋朝创设,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唐朝时科举考试主要科目有明经科和进士科。 行省制度:元朝创设,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厂卫特务机构:明朝设立,主要有明太祖设的“锦衣卫”和明成祖设的“东厂”。 八股取士:明朝的科举制度,考试范围在“四书五经”,文章称“八股文”,对读书人危害甚巨。 军机处:清朝雍正皇帝设立,主要是为了加强皇权。

 10、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前期①任用贤能 ②整顿吏治 ③重视农业生产 ④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及劳动人民的安居乐业

 11、清“闭关锁国”政策: (1)①清朝政府对内坚持“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③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清朝实施了闭关政策。 主要表现:在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禁海政策,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特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12、清“闭关锁国”影响:1)、清朝实施闭关政策对西方的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式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3)、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启示: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13、宋代三大词人及代表作: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四大名著及作者《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

 14、人物与成就 李春:赵州桥;毕升:活字印刷术;孙思邈:记载火药配方;司马光:《资治通鉴》;关汉卿:《窦娥冤》;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郑和:七次下西洋

 15、中国之最: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单孔大石桥是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开始于隋朝;火药最早应用于军事在唐末;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唐律疏议》;第一次把火药配方记录下来的人是孙思邈;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是在宋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的交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的司南;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是毕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封建王朝是元朝;少数民族回族开始形成于元朝;我国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省级行政区划开始于元朝;世界上最早进行的远洋航行是郑和下西洋;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中国古典小说颠峰之称的小说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修建规模、质量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长城是明长城;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故宫;中国近代化萌芽最早开始于明朝中后期。

求全中国古代历史思维导图!!!急急急!要整个中国的古代史啊,哪位大仙高人来帮下忙啊~~~

你到百度立面收索中国古代历史思维导图就可以了。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D6%D0%B9%F...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