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对联怎么写
家谱对联可以这样写:余地有亨泰,庆盛多吉祥。绳其祖武,佑我后人。聪听祖考之懿德,思贻父母以令名。是训是行赞乃祖武,有典有则贻厕孙谋。德叶南离饮食烹调有赖,厨称东道善恶彰昭无私。元吉光耀在上,福禄繁荣来成。
家谱对联怎么写宗祠对名山左青龙右白虎祥瑞上腾万丈焰,门前环古水襟东江袖西洲彩练直涌百川雄。树发千枝根共本,江水源同流万派。
春秋匪懈,继序不忘。孰事有恪,明德维馨。奉先思孝,敦族言欢。灵通本乎聪明山川并寿,显应由于正直人物增辉。
祖遗世泽长新礼乐诗书先哲燕冀须发扬光大,宗留家声勿替衣冠文物后裔蝉联要继往开来。何须溯赵钱孙李周非一脉正宗,实只求工农商学兵能五体同心。
1、按左右方位分。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2、按时序先后分。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
跟家谱有关的经典对联:
1、上联:元吉光耀在上;下联:福禄繁荣来成。
2、上联:宗功丕着钟麟趾;下联:祖泽长绵起凤毛。
3、上联:一脉源流先世泽;下联:满堂酝酿太和春。
4、上联:敬恭诚则笃其庆;下联:昭格明戴赐之光。
5、上联:泽及后裔典万古;下联:姻怡乡党俎千秋。
6、上联:保障一方功昭禾麻菽麦;下联:兴隆四序德遍动植飞潜。
7、上联:灵通本乎聪明山川并寿;下联:显应由于正直人物增辉。
8、上联: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下联:德为绳祖宗恩当报当酬。
9、上联:德叶南离饮食烹调有赖;下联:厨称东道善恶彰昭无私。
10、上联:萃子孙于一堂序昭序穆;下联:祀祖宗于百代报德报恩。
望出杜城为二马;
名满西域号双星。
——上联拆字“二马”为“冯”姓。下联典出中国第一位女政治家、外交家冯嫽,与解忧公主合称西汉民族友谊史上的“双星子”。
才难自显方弹铗;
位不稍迁老作郎。
——上联典指西汉时期的冯媛,曾三为长铗归来之歌。下联典出西汉郎中署长冯唐。
道德几时曾去世;
舟车何处不过津。
——采用唐朝诗人冯道诗联。
但教方寸无诸恶;
虎狼丛中也立身。
——采用唐朝诗人冯道诗联。
救民安有息肩日;
革命方为绝顶人。
——采用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自题联。
欲除烦恼须无我;
经历艰难好作人。
——采用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赠子联。
暂借荆山栖彩凤;
聊将紫水活蛟龙。
——采用太平天国领袖冯云山自题联。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本文是我精心编辑的家谱对联敬祖宗,希望能帮助到你!
家谱对联敬祖宗鼠去牛来闻虎啸
民殷国富盼龙飞
鼠去牛来欣大治
龙腾虎跃奋新程
数声柳笛飘牛背
无限春光亮马蹄
数声牧笛传新曲
四野耕犁试早春
蹄奋不须鞭震耳
牛勤何用用当头
铁牛喘月平畴绿
赤帜啸风满地红
铁牛拖出满山宝
茧手挖来遍地金
挺身勇灭官仓鼠
俯首甘为孺子牛
土生白玉牛羊壮
地产黄金鸡犬欢
为民当效黄牛力
报国壮怀赤子心
未许田文轻策马
愿闻老子再骑牛
五岭莺歌又燕舞
九州马叫并牛欢
写完福字描春字
迎到金牛买铁牛
新春乐咏黄牛颂
小院频传喜鹊歌
新春人唱黄牛赞
丰岁诗吟白雪歌
新春喜作黄牛颂
旭日高悬致富门
新村喜盼铁牛到
农家笑望春燕飞
新岁牧歌需纵酒
黄牛奋进不着鞭
一曲牧歌传牛背
无边柳色绿村头
勇当改革排头兵
甘作人民孺子牛
有福人家牛报喜
无边春色燕衔来
有庆年头牛得草
无垠大道马扬蹄
玉鼠回宫传捷报
金牛奋地涌春潮
玉碗生光辉琥珀
金牛焕彩耀星辰
猪肥牛壮家家乐
燕舞莺歌处处春
猪肥牛壮家增福
食足衣丰民自安
子去丑来腾锦绣
鼠归牛到竞辉煌
不知索取只知奉献
勿问收获但问耕耘
灭鼠消灾粮丰人寿
养牛致富国裕家康
喜看大地莺歌燕舞
笑迎农家马壮牛欢
腊尽春归山村添喜气
牛肥马壮门户浴春风
鼠去牛来一元欣复始
春明日丽万象喜更新
喜鹊登梅百族迎佳节
金牛献瑞万里笑春风
乐辞鼠岁处处丰收人人乐
歌颂牛年家家富裕户户歌
鼠岁报佳音市场兴旺迎胜利
牛年逢盛世香港回归庆团圆
对联没有字数上的限制,主要的是要对仗工整,反映了文才和智慧。短的甚至是一个字,比如上联:死,下联:生(注:“生”字倒着写)意为:宁可站着死,也不倒着生。
但上下联都只有一字,视为世界上最短的对联。甚至有上下联才一个字的:上联(下联):死
全联意义为:有死;无生
评语是:写前途险恶,比上联更是推陈出新,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扩展资料:
一、发展起源: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
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
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
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仍是个悬案。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二、分类:
1、按字数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2、按修辞技巧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3、按联语来源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参考资料:
-对联
贴在大门上的对联通常是7至11字。
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 木头、 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 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 流水对、联球对、 集句对等。
家谱对联怎么写
本文2023-11-01 19:00:3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89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