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时爱新觉罗的家族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1收藏

康乾盛世时爱新觉罗的家族族谱,第1张

康熙的儿子(按出生顺序)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爱新觉罗·万黼

爱新觉罗·允禶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封为贝子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俄,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字。

女儿

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庶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母庶妃张氏。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布贵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母皇贵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刘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母和嫔瓜尔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

雍正子女爱新觉罗·弘晖,长子,端亲王。

  爱新觉罗·弘时,三子,削宗籍。

  爱新觉罗·弘历,四子,清高宗,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昼,五子,和恭亲王。

  爱新觉罗·弘瞻,六子,果恭郡王,初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后。

  爱新觉罗·福惠,七子,怀亲王。

  爱新觉罗·弘昀,早殇。

  爱新觉罗·弘昐,早殇。

  爱新觉罗·福宜,早殇。

  爱新觉罗·福沛,早殇。

  长女(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

  和硕怀恪公主,次女,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三女(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

  四女(1715年—1717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殇,母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养女和硕淑慎公主,理亲王允礽第六女,母侧福晋唐氏;

  养女和硕和惠公主,怡亲王允祥第四女,母福晋兆佳氏;

  养女和硕端柔公主,庄亲王允禄长女,母福晋郭络罗氏。

  全部皇子按出生先后统排|生卒年|玉牒排序|日常生活中排行称呼|

  一、弘晖|康熙三十六年三月生,康熙四十三年殇8岁|第一子|

  二、弘昐|康熙三十六年六月生,康熙三十八年二月殇3岁| 无 |

  三、弘昀|康熙三十九年八月生,康熙四十九年殇11岁|第二子|

  四、弘时|康熙四十三年二月生,雍正五年八月六日死24岁|第三子|皇三子,三阿哥

  五、弘历|康熙五十年八月生,嘉庆四年正月死89岁|第四子|皇四子、四阿哥、宝亲王|

  六、弘昼|康熙五十年十一月生,乾隆三十五年死60岁|第五子|皇五子、五阿哥、和亲王|

  七、福宜|康熙五十九年五月生,康熙六十年正月殇2岁| 无 |

  八、福慧|康熙六十年十月生,雍正六年九月殇8岁| 无 |八阿哥|

  九、福沛|雍正元年五月生,旋殇| 无 |

  十、弘曕|雍正十一年六月生、乾隆三十年三月死33岁|第六子|六阿哥、圆明园阿哥、果郡王。

  弘曕是雍正第十个儿子,序齿排行为六。

乾隆生有17子10女。

  爱新觉罗·永璜,长子,定安亲王。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爱新觉罗·永琏,次子,端慧太子。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爱新觉罗·永璋,三子,循郡王。母宝亲王侧妃苏佳氏。

  爱新觉罗·永珹,四子,履端亲王,出为履懿亲王爱新觉罗允祹后。母嘉嫔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琪,五子,荣纯亲王。母愉贵人珂里叶特氏。

  爱新觉罗·永瑢,六子,质庄亲王,出为慎靖郡王爱新觉罗允禧后。母纯妃苏佳氏。

  爱新觉罗·永琮,七子,哲亲王。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爱新觉罗·永璇,八子,仪慎亲王。母嘉妃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瑜,第九子,早殇。母嘉妃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玥,第十子,早殇。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爱新觉罗·永瑆,十一子,成哲亲王。母嘉贵妃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璂,十二子,贝勒。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爱新觉罗·永璟,早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爱新觉罗·永璐,早殇。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爱新觉罗·颙琰,十五子,清仁宗,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未 命 名,第十六子,早殇。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爱新觉罗·永璘,十七子,庆僖亲王。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长女(1728~1729),雍正六年十月生,雍正七年十二月殇。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皇二女(1731),雍正九年四月生,当年十二月殇。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1731~1792),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四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1745~1767),乾隆十年十二月初二生,母纯贵妃苏佳氏。

  皇五女(1753~1755),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三生,乾隆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皇六女(1755~1758),乾隆二十年七月十七生,乾隆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殇。母忻嫔戴佳氏。

  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1756~1775),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八女(1757~1767),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七生,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殇, 葬于端慧皇太子园寝。母忻嫔戴佳氏。

  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1758~1780),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1775~1823),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生,母惇妃汪氏。

  养女和硕和婉公主(1734~1760),雍正十二年(1734)六月二十四日生,父为和亲王弘昼,母为福晋乌札库氏。

关于乾隆帝的生母,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说法,目前根据正史的记录说的乾隆帝的生母是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但野史上记录的乾隆帝生母是熹妃钱氏还有妃李氏。民间还有传说乾隆帝是盐官陈家的孩子并不是皇室中人,不过这个是一点根据都没有,根本经不住推敲。

目前记录清朝历史的正史有《玉牒》和《实录》,里边都明确了乾隆帝的生母是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玉牒》是记录清朝皇室爱亲觉罗家族的家谱,里边就明确的说:“雍正帝的第四和皇子是乾隆帝,是在康熙五十八年的时候生的,乾隆帝的生母是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乾隆帝的祖父是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凌柱”。《实录》一书主要记载的是清朝所有帝王平生的言行举止,是对清朝帝王生活以及政务的记录,在《实录》中有提到:钮钴禄氏作为乾隆帝的生母,曾经的品阶特别低,是格格,后来才被雍正帝提升为熹妃。

《清史稿》是在清朝灭亡之后,民国的学者根据清朝的手稿撰写的史书,里边有这样说:乾隆帝是一位十分孝顺的帝王,在她母亲60岁大寿的时候亲自给她赠送了万寿山,并且带着母亲四次下江南游玩。乾隆帝还曾经用黄金制作的一个金塔来存放母亲的掉落的头发,但是一直有人说这位老佛爷不是乾隆帝的亲生母亲。

然而后人也找到了一些清朝皇宫的档案,里边关于雍正帝的手稿里边这么写:雍正登基第一年格格钱氏被册封为熹妃。而在乾隆帝年间萧奭写了一本叫做《永宪录》的书籍,里边记载了:乾隆帝的生母可能是齐妃李氏。这也就意味着在乾隆年间就已经有人对乾隆帝的生母提出了疑问。

从目前的书籍史料中,乾隆帝的生母就这要有三个版本,但具体是哪一个版本的目前众说纷纭,仍是历史的一大悬案。

清史稿》等正史明确记载:“孝圣宪皇后,钮祜禄(一说钮祜鲁)氏,四品典仪凌柱女。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高宗生。雍正中,封熹妃,进熹贵妃。高宗即位,以世宗遗命,尊为皇太后,居慈宁宫。”

乾隆帝的生母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凌柱的女儿,十三岁嫁到雍亲王府,最初的封号为“格格”,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生下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帝,庙号清高宗。

雍正即位后,封钮祜禄氏为熹妃。乾隆帝即位后,按照先皇遗命,封母亲为皇太后。

皇家档案——《玉牒》、《实录》与正史的记载也大致相同,貌似很清楚啊。

《玉牒》是皇室家谱,而《实录》则是皇帝日常生活记录,按说这些记载比民国编纂的《清史稿》更具权威性。

《玉牒》记载: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八年辛卯八月十三日,生母为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外祖父是凌柱。

《实录》记载:雍正帝即位,封格格钮祜禄氏为熹妃。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浩瀚的皇家档案库中,还有一份《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的档案,却与其他正史完全不同。

根据这份档案的记载:“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谕、尊太后圣母谕旨:侧福金年氏封为贵妃,侧福金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钱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裕嫔,格格耿氏封为懋嫔。”

成书早于《实录》的《永宪录》是生活在乾隆时期的学者萧奭撰写的私史,也有类似记载:“雍正元年十二月丁卯午刻,上御太和殿。遣使册立中宫那拉氏为皇后。诏告天下,恩赦有差。封侧福晋年氏为贵妃,侧福晋李氏为齐妃,侧福晋钱氏为熹妃,宋氏为裕嫔,耿氏为懋嫔。”

这两份记录中的熹妃是钱氏,而非钮祜禄氏。册封大典上为何没有那位十余年后十分显赫的钮祜禄氏呢?

更诡异的是,《清史稿》、《玉牒》、《实录》之中也没有关于钱氏的名字。

问题来了,这位钱氏与钮祜禄氏极有可能是同一个人,同一个人为啥要有两个姓氏呢?

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一下,雍正帝娶了汉人钱氏,为了避“满汉不婚”的嫌,就把钱氏改为满洲的旗籍,说她是镶黄旗的钮祜禄氏。

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为何要刻意隐瞒钱氏呢?

道理很简单,康雍乾时期,满蒙通婚属于祖制,而满汉通婚则有违祖制,以拥有汉族血统的皇子继承皇位,满族的王公大臣是不会服气的,所以说,汉族的钱氏必须消失,具有满洲高贵血统的钮祜禄氏应运而生。

康雍乾祖孙三代的煞费苦心造假隐瞒,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

民国时期,由于人们排满情绪高涨,许多关于乾隆生母的野史传说陆续出现。

除了前文说的钱氏、钮祜禄氏等,还有齐妃李氏说,南方“傻大姐”说、承德贫女说、海宁陈家儿媳说、热河汉女李金桂说……孰是孰非,莫衷一是,乾隆帝生母究竟是谁成了历史悬案。

乾隆的母亲是谁?清朝十二个皇帝,就是乾隆的母亲有问题,别人没有,别人的母亲是谁很明确,就是乾隆的母亲发生了疑案,有多少种说法呢?我数了一下主要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是传说了,就是乾隆是浙江海宁陈阁老的儿子,这个传说很早,在清朝中期就有了,这个陈家在清代出过三个宰相,顺治朝出过一个宰相陈之遴,康熙朝出过一个宰相,雍正朝出过一个,说乾隆的父亲,海宁这个陈家,就是陈世倌传说是这样。金庸先生他是浙江海宁人,他写了个小说《书剑恩仇录》,把这个传说故事写到小说里头,加以渲染,所以这个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但是,孟森先生他写了个考据文章,叫《海宁陈家》,他考证乾隆南巡,不是说去看他的生身父母吗?他考证乾隆第一次下江南的时候没有到海宁,第二次下江南的时候也没到海宁,第三次下江南的时候,住在海宁,这个时候陈世倌已经故去了,所以说乾隆下江南为了看他生身父母那肯定是不对了。乾隆下江南到了海宁住在陈家的一个园子里边,这个园子呢过去叫“隅园”,因为在城的一个角落,乾隆住在那个地方之后,改名字了,改叫“安澜园”,因为乾隆到那儿去,主要是为了浙江海塘工程,所以他改名叫“安澜园”,那说明第三、第四次乾隆住在这个地方,是为了浙江海塘工程,不是为了看望他生身的父母。这个传说是越说越玄,说陈家和雍正同年同月同日生了两个孩子,陈家是个男孩子,雍正家是个女孩子,雍正要那个孩子看,看了之后还的时候就调包了,陈家送去的是个胖小子,领回去的时候就是个小丫头,这一调包,女孩子变成男孩子了,那么这个男孩子就是乾隆。这是这个传说,经过考证,这件事情子虚乌有,纯属编造,这是第一个传说。

第二个传说,就是清末有一个人叫王闿运,是著名的学者、作家,影响很大。他在书里边讲了个故事,他说乾隆的母亲娘家是在承德,家里头穷,雇不起仆人,七八岁的时候,跟着家里人到了市面上卖酒,卖浆,卖饭食,开个小饭铺,因为她很热情,经营比较好,所以生意就比较红火,到十三四岁的时候,她就到了北京,正好赶上选秀女,她混到里头就参加选秀女了,结果就被选上了,分到雍正的王府,做了雍正王府的粗使的丫头。恰好雍正病了,病得很厉害,她就日夜伺候,几个月之后雍正就好了,好了之后嘛,就和这个丫头住在一起,后来怀了孕,生了孩子,这个孩子就是乾隆,这是王闿运这个书里讲的故事。别人也接着说,有个人叫张采田,也叫张尔田,他写本书叫《清列朝后妃传稿》,他引了一个人叫英和,英和有本书叫《恩福堂笔记》,进一步的说说这很值得注意,后来清朝的遗老金梁等人写书写文章,就说这个绝对不可能,按照清宫的则例选择秀女是很严格的,不可能承德过来这么一个女孩子混到里头就选了秀女了,所以这个故事学者们认为也是编造的故事,没有这种可能。

我再说一下这个第三种说法,就是冒鹤亭做过热河都统幕僚,他这儿传出一个传说,就是乾隆的母亲是热河行宫的一个宫女,叫李佳氏,台湾有个学者叫庄练,还有一个很著名的人叫高阳,他们都赞同这个说法,并且说考证说,这个李佳氏名字叫李金桂,名字都考证出来了,他们相信这种说法。

第四种说法就是民国年间做过国务总理的熊希龄,他听着老宫役,在宫廷服过役的这么一个人,他听老宫役跟他讲了一个事情,他把这个事情告诉了胡适,胡适把这个故事又记到书里面,这故事说什么呢?就是说江南有一个人,这家有个女孩子,到了承德,这女孩子名字叫“傻大姐”,后来这个女孩子生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乾隆。胡适把它收进了《胡适之日记》里,这样就传开了。

所以乾隆的生母有四种传说,一种是海宁陈家的儿子,一种是热河,就是承德城里面一个女人混到宫里面,混到王府,是承德的一个女孩子混到选秀女到了雍王府生了乾隆。第三个就是说承德一个叫做李佳氏这么一个女孩子生的乾隆,第四个说法,这个女孩是个南方人,不是北方人,到了北方,到了承德,后来生下乾隆,就是关于乾隆生母至少有那么四种传说。现在可以正经地说,这四种传说都是传说,都不是历史真实,有的电视剧、小说把这个事情渲染得很厉害,为了这件事情有一部分满族的同胞很有意见,很不满意,所以这些都是传说,我上面讲这四种都是传说,不是历史。

那你这样一说,乾隆生母就不存在疑案了,但是还有两个问题,我们值得研究,一条是文献记载,一条是档案记载。

我先说这个文献记载,清朝有一个人叫萧奭,他写了一本书叫《永宪录》。萧奭他写《永宪录》的时候,最后的时间是乾隆十七年,就是乾隆初期这个书就写好了。这个书里头说雍正元年有一件事情,他说,“雍正元年册封那拉氏为皇后,又封侧福晋年氏为贵妃,侧福晋李氏为齐妃,侧福晋钱氏为熹妃”。最近有的学者在清宫雍正的档案里查到了一条材料,就是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一条档案,这个档案说,雍正封侧福晋钱氏为熹妃,那雍正档案的这个熹妃和萧奭《永宪录》的那个熹妃应当是一个人。雍正故去之后,乾隆修《雍正实录》,《雍正实录》怎么记载这个事情?说封侧福晋年氏为贵妃,这个没有分歧,封侧福晋李佳氏为齐妃,这个也没有大的分歧,第三个分歧就来了,封侧福晋钮祜鲁氏为熹妃,这个熹妃在萧奭的《永宪录》里面是姓钱,钱氏,在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册封的时候还姓钱,到《雍正实录》里面这个熹妃就不姓钱了,就姓钮祜鲁氏。现在正史的记载,乾隆的母亲钮祜鲁氏不是钱氏。正史这样记载的:原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就是乾隆的母亲是四品典仪官凌柱的女儿,那凌柱姓什么呢?姓钮祜鲁,这里面还是有个疑案的,那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册封的时候,这个时候雍正没有秘密立储,八月份雍正才秘密立储,立乾隆为皇太子,到乾隆修《雍正实录》时候,这时候他已经是皇帝了,那么他母亲姓什么呢?姓钱还是姓钮祜鲁氏?姓钱可能是个汉姓,姓钮祜鲁氏肯定是个满姓。那么这个熹妃就是乾隆的生母,这个熹妃,是姓钱还是姓钮祜鲁氏?这是一个历史的疑案。

这个疑案很重要,大家知道在清末民初有一股反满的风潮,乾隆的母亲是汉族人,还是满族人,在当时来说就变成了一个民族问题,一个政治问题了。很多人可以拿这个事情做文章,所以沸沸扬扬引起各个方面的注意,出现了那么多的传说和野史,今天正史的记载就按照《雍正实录》的记载,乾隆的生母就是四品典仪官凌柱的女儿,姓钮祜鲁氏,这是正史里的记载和萧奭《永宪录》的记载,和雍正元年那条档案的记载,姓氏上有差异,需要研究,这就是乾隆生母的疑案。

参考资料:

阎崇年-<>

乾隆身世之谜

 乾隆皇的身世之谜,歴来都是清朝最有趣、传闻最广最多的歴史疑案。有段时期,朝野上下、京城内外都谈论着,野史笔记、民间故

 事都尽情地演绎这段故事。十分热闹。

 综合所有的正史、野史与传闻,乾隆的身世有如下几种说法:

 (1)乾隆生于雍和宫,母亲是熹妃钮钴禄氏,父亲是雍正皇帝。

 (2)乾隆生于雍和宫。母亲是热河民间女子,父亲是雍正皇帝。

 (3)乾隆生于避暑山庄。母亲是热河行宫宫女李佳氏,父亲是雍正皇帝。

 (4)乾隆生于避暑山庄。母亲是江南女子“ 傻大姐” ,父亲是雍正皇帝。

 (5)乾隆生于海宁陈家。母亲是陈夫人,父亲是陈世倌。

 (6)乾隆生于雍和宫。母亲是林黛玉,父亲是曹雪芹。

 第一条是正史,第六条是笑话。第二、三、四条无法证实也无需证伪,只能永远作为民间流言存在。第五条流传最广,但也已经被史学家以确凿的证据推翻,不再值得研究了。话虽如此,我们不妨再重温一吓:

 康熙五十年(1711 年) 八月十三日,雍亲王府里一片欢笑,这一天家里又添了一个小孩。同一天,海宁陈家也添了一个小孩。这海宁陈家指的是浙江海宁的陈世倌家,人们俗称他为陈阁老,在康熙年间曾入朝为官,并且和当时的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的关系十分密切。当时,雍亲王妃和陈世倌的夫人都怀有身孕。不久,两家先后生了孩子,雍亲王生了一个女孩,而陈家生了一个男孩。过了几天,雍亲王让陈家把男孩抱入王府看看。王命难违,陈家只好把孩子送进王府。可等孩子再送出来时,陈家的胖小子竟变成了一个小丫头。久在官场的陈阁老意识到此事性命攸关,不敢声张,不久就辞官带着全家回原籍去了。而那个被换入王府的男孩,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随着这个传说的广泛流传,乾隆帝六次南巡甚至被说成是为了探望自己的亲生父母。而那个雍正换出去的女儿,长大后嫁给了大学士蒋廷锡的儿子蒋溥。蒋家是江苏常熟的大姓,雍正之女所住的那栋楼被后人称为“ 公主楼”

 说乾隆是一个被偷换的汉家男婴,最早提出这种说法的是晚清天嘏所著的《满清外史》,书中一个醒目标题便是《弘历非满洲种》。弘历是乾隆的名字。这本书还说,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满族人,因此在宫中常常穿汉服,还问身边的宠臣自己是否像个 。应该说,这本书是没有什么根据的。只是当年反清排满者制造的所谓清宫秘闻,其后又有小说家出来凑热闹。其中包括1925年在上海出

 版的许啸天名著《清宫十三朝演义》,和其中影响最大的武侠小说大家金庸的《书剑恩仇录》。但金庸曾老老实实地告诉读者们:《书剑恩仇录》中所谓的乾隆的弟弟“陈家洛这人物是我的杜撰”。他并且声明:“历史学家孟森作过考据,认为乾隆是海宁陈家后人的传说靠不住。”金庸还俏皮地说:“历史学家当然不喜欢传说,但写小说的人喜欢。”金庸说的是实话,历史学家孟森考

 证认为,乾隆是“以女易男”的说法根本靠不住,所谓的“公主楼”根本就不存在。

 至于人们所说的海宁陈家的房舍中有“爱日堂”、“春晖堂”两块皇帝御书的匾额一事,孟森首先肯定确有其事,但考证的结果是,两块匾额都是康熙御书赏赐的,分别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和五十二年(1713)根据陈家在朝中做官的侍读学士陈元龙、陈邦彦的奏请,题写后赏赐其父母的,而不是乾隆写的。

 在20世纪初期,一些满族人对街谈巷议中关于乾隆是 的说法就十分反感。当时有个叫富察敦崇的旗人,专门写了一本《皇室见闻录》,他在书中质问:“以雍正之英明,岂能任后宫以女易?”书中谈到,皇孙诞生,按例王府要立即差派太监,先到内奏事处口头上报,再由宗人府专门写折子奏报皇上,以备命名,岂能拖了几天甚至几个月还没有申报的?若是雍亲王府已按时申报生的是女孩,又

 怎能过了几天又改为是男孩?由此一点,即可证明传说的谬误。再看看清宫档案的有关记载。所谓的陈阁老,也就是陈世倌,在乾隆六年(1741)升任内阁大学士不久,就因为起草谕旨出错被革职, 乾隆斥责他:少才无能,实不称职。如此一点情面不留,别说是生父,就是普通的前朝老臣也很少受到这样的奚落。更重要的是,根据清朝皇室的家谱《玉牒》记载,乾隆降生时,雍正的长子、次子虽

 然已幼年早死,但第三个儿子已经八岁,另一个王妃过了三个月又添了一个儿子。而且,这时的雍正才三十四岁,正当壮年,他怎会在已经有一个八岁的儿子,另一个王妃又即将临产的情况下,急急忙忙偷偷摸摸地用自己的女儿去换陈家的儿子,这于情于理都是说不通的。再退一步讲,那时的雍正连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登上未来的皇位,又怎么知道陈家的儿子就是个有大福的人?因此,"乾隆

  说"这论据更站不住脚了。

 有关乾隆生母和出生地的三个传说始终围绕着丫鬟或宫女。这些传说经过几个著名人物如作家王闿(恺)运(湘绮楼文集), 冒鹤亭,热河都统幕僚,熊希龄,民国国务院总理,和胡适(胡适之日记) 等等的口传笔述,变成街知巷闻的故事。但始终没人提出一些证据来。至于出生地,初时连嘉庆都说乾隆是在热河的避暑山庄出生的。后来经过考证,才放弃这说法,于是他在《实录》和《圣训》

 中记载乾隆出生的文字就成为“ 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时,诞上于雍和宫邸。”

 在一切传闻和野史都被证伪之后,穿过层层的历史迷雾,绕过热河女子、李佳氏、傻大姐、陈夫人等各形各色的女人,唯一的真相只能锁定:乾隆生于雍和宫,母亲是熹妃钮钴禄氏。父亲当然是雍正。以现代的术语说,他是"根正苗红"

 看来,这故事应在此画上句号了。对不起,这才是谜团的开始!

 问题是:"熹妃是谁?"学者们翻开有关当日立妃的文献:

 萧奭的《永宪录》卷二记载:"( 雍正元年) 冬十有二月丁卯。午刻上御太和殿。遣使册立中宫那拉氏为皇后。诏告天下,恩赦有差。封年氏为贵妃,李氏为齐妃,钱氏为熹妃,宋氏为裕嫔,耿氏为懋嫔。"

 清宫档案《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雍正元年(1723 年) 记载:"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谕:尊太后圣母谕旨:侧福金年氏封为贵妃,侧福金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钱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裕嫔,格格耿氏封为懋嫔。"

 《清世宗宪皇帝实录》雍正元年(1723 年) 二月甲子( 十四日) 记载:谕礼部:"奉皇太后圣母懿旨:侧妃年氏,封为贵妃;侧妃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钮祜禄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懋嫔;格格耿氏,封为裕嫔。尔部察例具奏。"

 前两条档案是完全吻合的:“ 封…… 钱氏为熹妃” 、“ 钱氏封为熹妃” 而第三条档案则显示:“ 格格钮祜禄氏,封为熹妃” 三条历史档案中存在着矛盾,但可是肯定的是:“ 熹妃钱氏” 和“ 熹妃钮祜禄氏” 在同一天奉皇太后的懿旨受封,她们必然是同一个人。按照清宫的规制,册封皇妃不能有重名,不仅同一天不会有,整个清王朝都不可能有两个熹妃。萧奭的《永宪录》与清宫档案《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互为证据,不可能同时出错,更不可能错误相同。这两条档案是最有力的证据,它所提供的信息比任何传闻都更具颠覆性,因为它昭示出的是如下事实:乾隆的母亲姓钱,钱姓起源于中国南方,清朝满族人不可能姓钱,乾隆的母亲是汉族人,乾隆是满汉混血儿。但是,钱氏在《清世宗宪皇帝实录》中为什么成为了钮祜禄氏呢?钱氏家族的后人钱治冰经过考证认为: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册封熹妃钱氏的时候,这个时候雍正还没有秘密立储,也就是说,弘历( 乾隆) 这时候作为普通皇子其母亲钱氏和其他普通皇子的母亲一样都是可以保留汉姓的。而到了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雍正正式设立秘密立储制,才指定弘历为皇太子。也就是说,熹妃钱氏变成熹妃钮祜禄氏就是在雍正秘密立储之时或之后的事了。在这里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因为皇太子的母亲需要有一个高贵的满族出身,因此必须要将熹妃姓氏篡改为满族贵姓。而钮祜禄氏是满族最高贵的姓氏之一,其先祖巴图鲁额亦都曾帮助努尔哈赤以十三兵甲起家,是奠定清代开国基业的第一功臣。于是熹妃钱氏便拜巴图鲁额亦都之后四品典仪凌柱为义父,从而便改汉姓钱氏为满姓钮祜禄氏了。( 钱治冰,《关于乾隆生母最新考证的最终结果》) 于是,在乾隆朝修订的《清世宗宪皇帝实录》中,钱氏就成为了钮祜禄氏,清代皇室的《玉牒》( 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也更详细地表明:世宗宪皇帝( 雍正) 第四子高宗纯皇帝( 乾隆) ,于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由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凌柱之女诞生于雍和宫。

 如果乾隆的母亲钮祜禄氏原本姓钱。那么,钱氏是谁?根据钱治冰的最新考证:“ 乾隆之母钱氏(1692-1777 年) 是浙江嘉兴钱纶光与其妻书画家陈书(1660-1736 年) 之 ,是刑部尚书钱陈群(1686- 1774 年) 的妹妹” 钱陈群“ 历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尤得乾隆帝的尊宠,倚为元老儒臣,二人之间除君臣之谊,又是文字知己,乾隆称之为' 故人' 钱陈群每有诗作进呈,乾隆必亲笔题诗回赠。他退休后,仍屡次升迁,加尚书衔、太子太保。乾隆帝赐之以' 食全俸' ,常寄自己的诗作,请钱陈群和作。他数次去北京,为皇太后和乾隆帝祝寿,并同乾隆帝到塞外围场行猎,并参加' 香山九老会' 乾隆十六年(1751 年) 钱陈群首次扈从高宗圣驾南巡,并随驾钱王祠陪祭。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钱陈群二次扈从高宗圣驾南巡,再次随驾钱王祠,乾隆赐御诗褒扬钱氏先烈。乾隆二十七年(1762 年) ,高宗第三次南巡时,钱陈群已告归在籍,即赴常州恭迎圣驾,并扈从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等地,再次随驾钱王祠,并携台州族孙钱选,以传世唐赐铁卷晋呈御览,乾隆赐御制铁卷歌一首。” 此外, “ 钱陈群的学生阿桂、刘墉、纪昀等备受乾隆重用…… 钱陈群的子孙世代包括女婿、族人均为朝廷重臣,可见钱陈群与乾隆母子的关系非同寻常,恐怕一般亲戚关系是无法做到这一步的。”( 钱治冰,《关于乾隆生母最新考证的最终结果》)

 于是,乾隆又被"证"为是一个满汉混血儿!

 注:本文资料来自(1) 中新网转载<乾隆身世的离奇传说> (2)完颜亮<康熙的大墙>

 读后感:我一向以为清朝选秀制度只限满清八旗的女子,不包括 。若是,漠人钱姓女子最初如何能够入宫呢?望诸君有以教我。

显祖塔克世:

宣皇后喜塔腊氏:努尔哈赤的母亲,都督阿古之女,显祖塔克氏的嫡妻。顺治五年追谥为宣皇后。生努尔哈赤、舒尔哈齐、雅尔哈齐。

继妃纳喇氏:哈达部长万之族女。显祖的继室。生子巴雅喇。

李佳氏:生子穆尔哈齐。

努尔哈赤的后妃

一、正妃(5人)

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名孟古哲哲。子一:皇太极。

元妃,佟佳氏,名哈哈纳扎青。子二:褚英、代善。女一,东果格格。

继妃,富察氏,名衮代。子二:莽古尔泰、德格类。女一,莽古济。

大妃,乌拉那拉氏,名阿巴亥。子三:阿济格、多尔衮、多铎。

寿康太妃,博尔济吉特氏。

二、侧妃(4人):

伊尔根觉罗氏, 子一

阿巴泰。女一。

纳喇氏。女一。

三、庶妃(5人):

兆佳氏。子一,阿拜。

钮祜禄氏。子二,汤古代、塔拜。

嘉穆瑚觉罗氏。子二,巴布泰、巴布海。女三。

西林觉罗氏。子一,赖慕布;

伊尔根觉罗氏。女一。

四、德因泽。(《清史稿·后妃传》中未记载。)

五、回族-李惠霞,乐妃

皇太极后妃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所有博尔济吉特氏都是蒙古科尔沁部人)名哲哲。正宫皇后。生三女,下嫁额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永福宫庄妃。生一子,顺治帝。女三,下嫁弼尔塔哈尔、色布腾、铿吉尔格。

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关睢宫宸妃。生一子,二岁而殇。

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名娜木钟。麟趾宫贵妃。生一子,博穆博果尔。一女,下嫁噶尔玛索诺木。

康惠淑妃,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衍庆宫淑妃。

元妃,钮祜禄氏。弘毅公额亦都的女儿。生一子,洛博会。

继妃,乌拉纳喇氏。生二子,豪格、洛格。一女,下嫁旺第。

侧妃,叶赫纳喇氏。生一子,硕塞。

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生两女,下嫁夸扎、哈尚。

庶妃,纳喇氏。生一子,高塞。二女,下嫁辉塞、拉哈。

庶妃,奇垒氏。察哈尔部人。生一女,下嫁吴应熊。

庶妃,颜扎氏。生一子,叶布舒。

庶妃,伊尔根觉罗氏。生一子,常舒。

庶妃,生一子,韬塞。

庶妃,生一女,下嫁班第。

顺治后妃

1废后博尔济吉特氏,为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孝庄文皇后之侄女。后丽而慧,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时,为世祖顺治礼聘。顺治八年八月,册为皇后。十年十年八月,被废,降为静妃,改居侧宫

2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

3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少保、固山额真佟图赖之女。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文育圣章皇后。后家佟氏,本为汉军旗,上命改为佟佳氏,入满洲旗籍。

4孝献皇后,董鄂氏,内大臣鄂硕之女。十八岁入宫,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晋封皇贵妃,行册立礼,颁赦。上皇太后徽号,鄂硕本以军功授一等精奇尼哈番,进三等伯。十七年八月,薨,上辍朝五日。追谥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5贞妃,董鄂氏,一等阿达哈哈番巴度女。殉世祖。圣祖追封为皇考贞妃。

6淑惠妃,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皇后之妹。顺治十一年,册为妃。康熙十二年,尊封皇考淑惠妃。妃最老寿,以五十二年十月薨。

7恭靖妃,浩齐特博尔济吉特氏

8端顺妃,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

9宁悫妃,董鄂氏,在世祖时号庶妃,生一子,名福全。

10恪妃,石氏,滦州人,吏部侍郎申女。世祖尝选汉官女备六宫,妃与焉。居永寿宫。康熙六年薨,圣祖追封皇考恪妃。

4为福晋为笔什赫额捏福晋、唐福晋、牛福晋、塞母肯额捏福晋;

17位格格是京及格格、捏及呢格格、塞宝格格、迈及尼格格、厄音珠格格、额伦珠格格、梅格格、兰格格、明珠格格、卢耶格格、布三珠格格、阿母巴偏五格格、阿几格偏五格格、丹姐格格、秋格格、瑞格格、朱乃格格。

三妃前,世祖庶妃有子女者,又有八人:穆克图氏,子永干,八岁殇;巴氏,子钮钮,为世祖长子,二岁殇,女二,一六岁殇,一七岁殇;陈氏,子一,常宁;唐氏,子一,奇授,七岁殇;钮氏,子一,隆禧;杨氏,女一,下嫁纳尔杜;乌苏氏,女一,八岁殇;纳喇氏,女一,五岁殇。

康熙后妃

孝诚仁皇后为康熙帝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后是康熙的第二位皇后,钮祜禄氏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温僖贵妃:钮钻禄氏

宜妃:郭络罗氏

慧妃:博尔锦吉特氏,科尔沁三等公吉阿郁锡之女。幼年被选入宫,尚未册封,于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康熙九年五月初九日康熙帝渝礼部,追封宫中待年的博尔锦吉特氏为慧妃。

平妃: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噶布拉女,为孝诚仁皇后之妹,也是康熙帝的妻妹。

良妃:卫氏,满州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

荣妃:马佳氏

宣妃: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和塔之女,世祖悼妃的侄女,即康熙帝的表姐妹。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为宣妃,乾隆元年八月初八日薨。

成妃:戴佳氏

顺懿密妃:王氏

纯裕勤妃:陈氏

惠妃:纳喇氏

僖嫔:赫舍里氏

端嫔:董氏

穆嫔:陈氏

熙嫔:陈氏

道嫔:色赫图氏

通嫔:纳喇氏

襄嫔:高氏

静嫔:石氏

贵人十位。有马贵人、尹贵人、勒贵人、新贵人、文贵人、蓝贵人、伊贵人、布贵人、常贵人、袁贵人。

常在九位。有尹常在、色常在、路常在、寿常在、常常在、瑞常在、贵常在、徐常在、石常在。

答应九位。有灵答应、春答应、晓答应、庆答应、秀答应、治答应、妙答应、牛答应、双答应。

雍正后妃

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乌拉纳喇氏

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敦肃皇贵妃年氏

纯懿皇贵妃耿氏

齐妃李氏

谦妃刘氏

赠宁妃武氏,知州武柱国女。雍正十二年甲寅五月二十四日卒,追封为宁妃。

懋嫔宋氏

贵人李氏

郭贵人

安贵人

海贵人

张贵人

老贵人

那常在

李常在

马常在

春常在

高常在

常常在

顾常在

吉常在(原称吉官)

英答应(原称兰英)

德答应

汪答应

苏格格

张格格

伊格格

张格格

云惠

乾隆后妃

孝贤皇后 富察氏

孝仪皇后 魏佳氏

废后乌喇那拉氏

慧贤皇贵妃 高氏

哲悯皇贵妃 富察氏

淑嘉皇贵妃 金氏

纯惠皇贵妃 苏(佳)氏

庆恭皇贵妃 陆氏

忻贵妃 戴佳氏

愉贵妃 珂里叶特氏

循贵妃 伊而根觉罗氏

颖贵妃 巴林氏

婉贵妃 陈氏

舒妃 叶赫那拉氏

豫妃 博尔锦吉特氏

敦妃 汪氏

芳妃 陈氏

晋妃 富察氏

容妃 和卓氏

仪嫔 黄氏

怡嫔 柏氏

恂嫔 霍硕特氏,亦作郭氏

诚嫔 钮祜禄氏

慎嫔 拜尔葛斯氏

恭嫔 林氏]

白贵人

金贵人

慎贵人

新贵人

瑞贵人 索淖洛氏

福贵人

秀贵人

寿贵人 柏氏

顺贵人 钮祜禄氏

鄂贵人 西林觉罗氏

武贵人

陆贵人

张常在 张氏

宁常在

揆常在 揆氏

平常在

嘉庆的后妃

孝淑皇后喜塔喇氏,喜塔腊氏

孝和皇后钮祜禄氏

和裕皇贵妃刘佳氏

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

恕妃完颜氏

华妃侯佳氏

庄妃王佳氏

信妃刘佳氏

恩嫔乌雅氏

简嫔关佳氏

逊嫔沉佳氏

淳嫔董佳氏

安嫔苏完尼瓜尔佳氏

荣嫔梁氏

两位贵人:玉贵人、芸贵人。

另:昌陵妃园寝中一共有十七座墓券,除孝淑、孝和皇后之外的所有妃嫔安葬在这里。有三座墓券葬者身份未知。

道光后妃

宣宗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

孝慎成皇后,佟佳氏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彤贵妃,舒穆噜氏

佳贵妃,郭佳氏

成贵妃,钮祜禄氏

和妃,纳喇氏

祥妃,钮祜禄氏

常妃,赫舍哩氏

豫妃,尚佳氏

恒嫔,蔡佳氏

顺嫔

贵人李氏,那氏

咸丰后妃

孝德温惠诚顺慈庄恪慎徼懿恭天赞圣显皇后萨克达氏

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钮祜禄氏

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叶赫纳喇氏

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

端恪皇贵妃佟佳氏

婉贵妃索绰络氏

玫贵妃徐佳氏

璷妃

吉妃王氏

禧妃察哈喇氏

庆妃张氏

云嫔武佳氏

容嫔伊尔根觉罗氏

璹嫔那拉氏

玉嫔那拉氏

玶常在伊尔根觉罗氏

瑃常在

鑫常在

同治的后妃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

淑慎皇贵妃,富察氏

庄和皇贵妃,阿鲁特氏

敬懿皇贵妃,赫舍里氏

荣惠皇贵妃,西林觉罗氏

光绪后妃

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叶赫纳喇氏

温靖皇贵妃他他拉氏 瑾妃

赠恪顺皇贵妃他他拉氏,端康皇贵妃亲妹也。珍妃。

溥仪

皇后 郭布罗·婉容,字慕鸿,号植莲。父:荣源

淑妃 文绣(1909-1953)镶黄旗,又名惠心,自号爱莲。溥仪的淑妃。满族鄂尔德特氏端恭之女。

祥贵人 谭玉龄(1920-1942),满族贵族出身,原姓他他拉,辛亥革命以后,改姓谭。明贤贵妃。

福贵人 李玉琴

妻子 李淑贤

康乾盛世时爱新觉罗的家族族谱

康熙的儿子(按出生顺序)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