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的鼻祖到底是张三禄还是朱绍文?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3收藏

相声界的鼻祖到底是张三禄还是朱绍文?,第1张

各执一词,北京的相声演员认为相声鼻祖是张三禄,天津则认为是朱绍文。在马三立写的相声家谱中把张三禄作为第一代相声演员,据马三立说,朱绍文早年曾向张三禄学艺。

张三禄  相声艺人。北京人。乃迄今已知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北京相声艺人。

  他是天桥艺人“管儿张”的先辈,据艺人们说曾是北京东、西、北城艺人的头目。他原为八角鼓艺人,亦通晓口技、戏法等技艺,后改说相声。其艺术活动年代下限大抵在清朝同治年间,上限在咸丰或道光年间。八角鼓搭班分其演唱艺术为吹、打、弹、拉、说、学、逗、唱八部,有生、旦、净、末、丑诸般角色。其丑角登场,以抓哏逗乐为主。据云游客《江湖丛谈》(1936年北京《时言报》社版)载:“八角鼓之有名丑角儿为张三禄,其艺术之高超,胜人一筹者,仗以当场抓哏,见景生情,随机应变,不用死套话儿,演来颇受社会各界人士欢迎。后因性情怪僻,不易搭班,受人排挤,彼愤而撂地。当其上明地时,以说、学、逗、唱四大技能作艺,游逛的人士皆愿听其玩艺儿。张三禄不愿说八角鼓,自称其艺为相声。”他在演出时使“暗春”(用幔帐围着演员说相声、口技,听众闻其声,不见其人)也极拿手,曾被誉为“暗春泰斗”。据薛宝琨《中国的相声》(1985年人民出版社版)中介绍,近世满族艺人玉小三曾回忆说:“张三禄说单口笑话(即单口相声)最有名望,‘活儿’非常出色,内容也净,也可以吸收妇女观众,当时十二文钱可买一斤面,他一天可以赚到二十五六吊钱。可见当时群众是多么拥护他。他常说的活儿有《贼鬼夺刀》、《九头案》等。”《贼鬼夺刀》传留了下来,仍是传统相声名篇。在清代“百本张”钞本子弟书《随缘乐》一篇中有“学相声好似还魂张三禄”的字句,亦可见张三禄的相声艺术在相声发展早期已有重大影响。

有史以来记载的最早的相声演员。《江湖丛谈》中记述“张三禄乃相声发始创艺人之一,其后相声分为三大派,一为朱派,二为阿派,三为沈派”。

外号“穷不怕”,1894年,朱绍文被慈禧太后封为“ 天桥八大怪 ”之首。在朱绍文之前,虽有张三禄,同代有阿彦涛、沈春和等,但朱绍文的成就、声望更为突出,被相声界约定俗成地认为“开山祖”。 马三立说:“从朱绍文一代开始,行业上有说相声这一行道了,有师徒关系和行业观念了,从而有了相声宗谱”。

阿彦涛和沈春和都比朱绍文小不少,但是朱绍文没有收他们做徒弟,而是代师傅收作师弟。年龄的差距导致二人的徒弟都是人小辈分大,在那时的相声圈不太容易立足,降辈的降辈,也有很多人不再收徒弟了。这样也就导致部分宗谱的失传。当代出名的相声演员多为朱绍文的徒弟,所以也有一说,朱绍文才是相声界的祖师爷。

舒六五,艺名"贫有本",“穷不怕”的大弟子。相声界“按字排辈”的传统就是从“贫有本”开始。(之后为德,寿、宝、文、明等等),另外"贫有本"当年与师父一起搭档表演,是有记载的第一位相声捧哏,与朱绍文同为对口相声的发明人。

自第三代相声演员开始,相声愈发的火爆。相声八德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活跃于京津一带著名的八位相声大师,具体如下:

马德禄(马三立的父亲,高寿亭、 郭荣起 的师父),师从 春长隆 ;

周德山 ( 马三立 的师父),艺名 周蛤蟆 ,师从 范有缘 ;

裕德隆 ,德字辈大师兄,艺名瞪眼玉子,师从富有根;

焦德海 ( 张寿臣 、 朱阔泉 、 常连安 的师父),师从徐有禄;

刘德智 ( 郭启儒 的师父),师从徐有禄;

李德钖 ,艺名万人迷( 马桂元 的师父),师从恩绪;

李德祥 (马寿岩的师父),师从恩绪;

张德全 ,艺名张麻子,师承恩绪。

北京相声界举足轻重的高家。我们熟知的高德亮,就是高家的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大哥高德光、二哥高德明。他的父亲则是比“相声八德”还高一辈的高闻元。高家父子四人全是相声艺人,不过在门户上只有高闻元和长子高德光毫无争议。所以高德亮以及高家最露脸的高德明在师承和辈分上都疑团重重,至今无法下定论。其实,高德明、高德亮两兄弟对是否算作德字辈艺人并不看重。当年,寿字辈的门长张寿臣曾专程登门找高德明、高德亮,让他们说清楚自己的门户辈分。由于两人岁数太小,如果以德字辈自居,就连比二爷高德明年长十岁的张寿臣都得管他们叫师叔。为了避免在同行之间树敌,高德明、高德亮当即表示愿意降辈,跟同行以寿字辈艺人来论。

同样有辈分争议的,还有在东北相声版图中,占据最大一块的也是最重一块的冯家。

第一代:冯昆治,是“穷不怕”朱绍文的徒弟,1921年带着全家从北京到了齐齐哈尔发展后又去了哈尔滨道外开设相声棚,开创冯家门。

第二代:冯振声,德淑珍等德字辈相声艺人

强调一下,冯振声有两个,一个是冯昆治的儿子,还有一个就是冯宝华,他的原名叫冯振声。冯振声生于1903年,师父是沈竹善。

德淑珍则是冯振声的小姨子,她是我国相声历史上第一位有师承的女相声演员,也是辈分最高的德字辈女相声演员。和其他女相声演员一样,德淑珍也是擅长柳活儿,她最开始的搭档正是冯大荃。

第三代:四大荃—常福荃、杨海荃、祝景荃、冯大荃等, 寿字辈相声艺人

冯振声徒弟较多,最有名的是四大荃,常福荃、杨海荃、祝景荃、冯大荃。有一种说法是冯大荃是唯一一个儿子拜师父亲的,笔者经过考证认为这是错误的,冯大荃确实是跟着冯振声学艺不假,但他1952年拜师了高德明。高家和冯家是世交,两边的子孙都是互相拜师。

这里就是冯家辈分奇怪的地方,如果高德明降辈了,那么冯振声不可能让自己的儿子拜高德明为师,而且高德明的另外几个徒弟张青松(张杰饶的儿子),于佑福(马三立堂兄马四立的妻子)。可张寿臣拜访高家二人确立辈分的事情也是有记载的,所以高家和冯家的身世就变得神秘起来了。

四大荃中相对比较有名的首先是冯家门直系冯大荃,他先后三次赶赴朝鲜前线慰问演出。

四大荃另外一位代表人物则是杨海荃,他一方面和小立本合作说了那段闻名全国的《社会主义好》,另一方面他收徒较多,徒弟也比较有出息,其中杨振华,金炳昶,王志涛更是全国闻名,而金炳昶的妻子富兰英也是自己的师姐。

国内快板书目前已经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三大派,其主要代表人物为高凤山(师承高德明),王凤山(师承朱阔泉)和李润杰(师承焦寿海)。三派之间的特点分别是李派的影响力最大,高派简明扼要轻快,而王派快板书则是要俏皮,偷气换气不露痕迹,所以学习难度最大。在三人之前,快板书和相声并不相干,而当时的趋势是的两种艺术形式得以结合。其中非常有名的就是“数来宝”了。

侯家的成员有相声大师侯宝林、侯耀文、侯耀华、侯震。

侯宝林是著名的相声大师,之所以能称为相声大师,除了其演绎水平高超,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因为他挽救了当时的相声。建国初期的相声相声为了搞笑情节,有很多下三滥的梗,非常不适合当时的文化和政治环境。为了让相声生存下去,侯宝林主动挑起担子,成立相声改革小组。改革永远都是痛的,其中的艰辛与所触及的利益而造成的困难都是不言而喻。但是侯宝林成功了,不仅让相声登上大雅之堂流传至今,而且成为了国粹。当然这也不是侯宝林一个人的功劳,侯宝林的徒弟马季,马季的徒弟姜昆,二人相继继承了师傅的衣钵,将相声发扬光大。

侯宝林虽然相声造诣很高,但是他并不赞同他的儿子学习相声。侯耀文是儿时偷学的相声,侯耀华则根本不会相声。侯震是侯宝林大儿子侯耀中的儿子,现在师承于谦,在德云社演出。

马家的成员有马德禄、马桂元、马四立、马三立、马敬伯、马志明、马六甲。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马三立,马德禄是马老的父亲,马桂元是大哥,马四立是堂兄。马敬伯是马桂元的儿子,"少马爷"马志明是马老的长子,马六甲是马志明的儿子。如果还有的话,恩绪也算一个,因为他是马德禄的老丈人,马三立的姥爷。

家族中有个非常有意思的名字,就是马四立,一开始我以为还会有马一立什么的,后来才发现这不是什么辈分,只是他本人的艺名,所以就让我们从他开始,讲述马家的故事。

马四立是一位评书人,祖父马诚方,也是一位评书艺人。马诚方有三个儿子,马恩禄,马恩寿,马恩荣。马四立是三儿子马恩荣的后代,也会说相声,而其妻子于佑福,也是说相声的。于佑福是相声门“寿”字辈,和马三立老先生属于同辈。

马恩禄就是“相声八德”之一的马德禄,马德禄有三个儿子,马桂元,马桂林和马桂福。马桂福就是马三立。因此,马四立和马三立算即是兄弟,马四立比马三立小,是马三立的堂弟。只不过马四立更专注于评书而已。天津早年的观看相声的宝地“连兴茶社”中,两位以及于佑福都是社中的演员,经常同台演出,那种其乐融融,酣畅淋漓的情形,属实让人意犹未尽!

常家的成员有常连安,其子常宝堃,常宝霖,常宝霆,常宝华,常宝庆,常宝丰;常宝堃之子常贵田,常宝霖之子常贵升,常宝霆之子常贵德;常贵升之子常亮,开心麻花的常远,常宝华的孙子。

由常连安创办的启明茶社被誉为中国相声界的“黄埔军校”,苏文茂、赵振铎、于春藻、于连仲、赵春田都曾在启明茶社熏陶受业。一些听相声的,后来也都成为相声名家,比如马季、李文华、黄铁良和吴兆南等。

自第二代朱绍文以来,相声界便有了规模,以前人讲究排资论辈,所以就有了辈分一说。

在历史记载中,德字来自于当时在相声界德高望重、广为流传的相声八德。

寿字是由相声第四代掌门人张寿臣名字而来,而“宝文明”一开始并不是这么叫的,而是“立仁义”,这是张先生起的,只是后来大家都按照张寿臣这一辈的惯例给改了。

张寿臣的大弟子叫常宝堃,常宝堃是本名,艺名叫常立桐,只是艺名没叫起来,本名却叫响了。所以这一辈约定俗成叫了宝字辈。

常宝堃的大弟子本来是李伯仁,艺名就是按照“立仁义”命名的,后来李不干了,退出了相声界。二弟子苏文茂就成了大弟子,苏文茂艺名叫苏仲仁,但是苏文茂坚持用自己的本名。所以这一辈就成了文字辈。

有了之前宝字辈文字辈的命名惯例了,苏文茂的大儿子叫苏明杰,干脆这一辈就叫做了明字辈。

也就是说“德寿宝文明”后四代的命名都是按照相声掌门人和嫡传弟子的名字命名的。

“德”字辈的门长裕德隆,艺名“瞪眼玉子”,富有根之徒,“相声八德”之一。擅长单口相声与捧哏艺术,曾经与“德"字辈成就最高的”万人迷“李德钖合作。

“寿字辈”门长张寿臣,师父是“八德”之一的焦德海。据说张寿臣曾经见过祖师爷“穷不怕”,是少有的一位见过相声七代传人的“长寿星”。而张寿臣本人的相声艺术造诣就算不是空前绝后,也肯定是震古烁今,中国相声史上极少有人能与之比肩。

“宝字辈”的门长赵佩茹,艺名“小龄童”,师父是焦德海之子焦少海。赵佩茹以功底深厚,用字准确,细致入微,捧逗俱佳而在相声界闻名。他与“小蘑菇”常宝堃组成的搭档曾火爆京津两地,在当时五个最火爆的相声搭档中名列第一。

“文字辈”门长赵心敏,师父是曾“戏耍鬼子”的名家李洁尘。赵心敏艺术功底扎实,风格外松内紧,是相声界仅有的几个真正得马氏相声精髓的名家之一。但由于条件有限和时运不济,赵心敏留下的音像资料并不多,实乃一大遗憾。其子赵伟洲师从苏文茂,也是一位相声名家。

到了明字辈,改革开放后便没有门长一说了,如果有的话,明字辈的门长是赵伟洲!赵伟洲1952年拜文哏大师苏文茂先生为师,是明字辈第一个拜师的艺人!

第九代相声演员中,年龄最大就是唐爱国的徒弟小么哥张勇,出生于1975年,本行学相声,同时学山东快书,在山东电视台曾经是知名主持人。他只比郭德纲小两岁,但是得管郭德纲叫师爷。小么哥也不用因为人大辈分小伤心,如果相声真要恢复传统的话,他就是妥妥的相声第九代掌门人!

德云社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而且还在继续延续,就不多赘述。说不定几年后,郭德纲也是中国相声界里程碑式的人物。

相声事业中,很多父子传承的关系。除了上述的高家三兄弟,马氏家族,常氏家族,侯氏家族。还有冯昆治-冯振声-冯大荃;郭瑞林-郭荣起;焦德海-焦寿海;张杰尧-张松青;赵心敏-赵伟洲。除此之外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郭德纲-郭麒麟。

相声演员师承关系-wiki

梨园百年琐记

百度贴吧

马三立梳理京津相声演员谱系

盘点人小辈大和人老辈小相声演员,郭德纲有个32岁的师爷

明字辈的相声演员里是不是没有门长?如果有,应该是谁?

相声界的重要分支“冯家门”,上承穷不怕下传德云社

相声辈分有:

1、第一名薛永年,辈分:文字辈。

在“相声家谱”之中薛永年师承老艺人韩子康,当属寿字辈第四代相声艺人;而他当年还差一点成了张寿臣的徒弟,若拜在张寿臣门下,则是位列宝字辈。

薛永年长居在武汉,也不参与一系列的争论,现在多以文字辈自居,成为了“一人占三辈”第一人。要是以寿字辈自处,郭德纲见到了得叫师祖,刘筱亭已经疯掉了。

2、第二名陈涌泉,辈分:宝字辈。

陈老辈分也存在争议,陈涌泉先生的父亲陈子贞是恩绪的徒弟,恩绪是马三立先生的外公,按理说,陈涌泉和马三立先生应该是同辈。

但马三立先生活的时候说:这一辈就我一个人了。鉴于此,且因为年龄太小,陈涌泉自降一辈,成为宝字辈。曾经和李金斗合作过,也有着不错的几个相声段子。

3、第三名杨宝璋,辈分:宝字辈。

同样是宝字辈演员,为什么杨宝璋的位置在马志明先生之上?杨宝璋先生一生收徒十几位,在河南、安徽及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京津相声圈有限。

杨宝璋先生和郭德纲有极佳的关系,德云社20周年大庆时,杨宝璋先生亲自到场场祝贺;杨老的生日,郭德纲、于谦也会到开封给老人拜寿。想不起来了?那个一亿六千万的堂会,就是老爷子的哏。

4、第四名马志明,辈分:宝字辈。

作为马三立先生的儿子,马家相声的传人由侯宝林大师带拉师弟入朱阔泉门下。虽然拜师朱阔泉,但马志明先生连师父的样子都不知道,能耐大都是马三立先生亲自教授的,因此放在宝字辈的顶尖位置之上。

5、第五名姜宝林,辈分:宝字辈。

对于姜宝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有个徒弟叫做裘英俊,是现在天津卫视的主持人。同样姜宝林的师承也存在着一些质疑,不被相声界广泛承认。

相声界的鼻祖到底是张三禄还是朱绍文?

各执一词,北京的相声演员认为相声鼻祖是张三禄,天津则认为是朱绍文。在马三立写的相声家谱中把张三禄作为第一代相声演员,据马三立说,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