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关于刘伯温的传记,关于他真实的一生。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3收藏

有没有关于刘伯温的传记,关于他真实的一生。,第1张

刘基,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

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扩展资料:

刘基字伯温,公元1311出身于江浙行省的青田县。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保持国家安定而驰名天下,因此被后人比作诸葛亮,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也”。

刘伯温自幼是聪明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熏陶之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精心研究颇有心得,刘伯温的记忆力是非常之好,读书是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且是文笔精彩所写文章非同凡俗。

天生的禀赋跟后天努力使年轻的刘伯温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瞩目,他的老师曾经对刘伯温的祖父说道:他日这个孩子定当光大你家门楣振兴你刘氏家族 。

刘伯温果然是人中才杰,他于1339年考取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开始他在中国历史上的精彩表演。最初刘伯温希望为元朝政府效力,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但是他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廷采纳,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压制。

刘伯温是非常失望,先后3次愤然辞职回到故乡青田隐居,然而在这时候全国的形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各地反元起义频发,元朝的统治摇摇欲坠,但各支起义军又各树一帜各不相让,刘伯温静观天下形势经过一番分析:认为在众多的起义军当中以平民出身的朱元璋最有真龙天子之气。

他领导的一支红巾军不断的推翻元朝的统治,1360年义军统帅朱元璋2次向隐居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刘伯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出山辅佐朱元璋,希望通过助朱氏打江山来完成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朱元璋得到刘伯温的辅助之后更是如虎添翼。

按照刘伯温给他指定的战略方式先用诱敌之计打败陈友谅挫其锐气,再与1363年在鄱阳湖将陈友谅势力彻底消灭,第2年又依计将张士诚势力消灭,接下来朱元璋派部队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时 准备在南京称帝,1368年朱元璋称帝正式建立大明帝国改元为洪武。

-刘基

四川刘氏蒲编堂:由三国蜀汉皇帝刘备而来。

1、淮滨栏杆刘老寨刘氏家谱排字:林、永、华、同、学、桂、金、润、松、焕、均、银、湖、树、炳、城、锦、源、材、煇、增、锋、洁、彬、炜、坪。

2、濡须刘氏宗祠光裕堂:廷、有、宗、曰、大、邦、多、世、必、奇、希、先、名、永、锡、裕、后、德、同、居。

扩展资料:

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郡望堂号的正宗。

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此支刘氏 是汉高祖的后代。

汉里堂:汉皇祖陵所在地的金刘寨刘氏裔孙乃汉高祖刘邦后裔,世世代代为汉皇祖陵填坟祭祀,为表明自己是刘邦后裔又是在汉皇故里,故所建家祠是“汉里祠”,所以堂号是汉里堂。

今江苏省丰县赵庄金刘寨,就是当年的刘邦出生的丰邑中阳里,当地人又称之为汉皇故里。

公元前168年,刘武由淮阳王改封为梁王。当时仍留住长安,直到公元前161年才正式就国来到河南,肇基刘氏梁藩王族。

参考资料:

-刘氏家谱

著名的抗日英雄刘家麒将军故居,位于武昌得胜桥 148号,是江夏民居风格的一座晚清宅院,粉壁黛瓦石门框,坐东朝西单层砖木结构,其大门临街,进大门为甬道,二门内为天井、正厅、天井、后厅以及后院,沿中轴线两边还配有厢房。

笔者首次寻访该故居是在1997年深秋的一个下午,在这里有幸受到刘家麒将军的如夫人周继珍老人的热情接待。此时的周继珍老人已满了80岁,虽然双目失明,但她的听力特别灵敏,她的思维、记忆与语言的表达,都可以跟年轻人媲美,她对于笔者在将军牺牲60周年之际专程前来拜访一再表示感谢。 周继珍老人回忆说:“刘家麒属马,甲午年(即1894年)出生在武昌昙华林的仁济医院隔壁,他的父母走得早,他从小是跟着祖父和大伯长大的。他30岁才与严夫人在这房子里完婚,这房子是刘家麒出钱托他堂兄代买的一座老宅院。” 据周继珍老人介绍,严夫人名叫严希曜,老家在宜昌,严夫人在省城武昌读书时,经人介绍与刘家麒交上朋友。

他们结婚时,周继珍是严夫人从宜昌老家带来的陪嫁丫环,7岁就住进了这座房子。严夫人只生养了一个男孩就得了肺病,之后再没生养,而且她的孩子还是个痴呆儿,这给严夫人的打击蛮大,她总认为自己对不起将军。

1935年周继珍年满了18岁,严夫人就给刘家麒、给周继珍及其父母做工作,要求刘家麒娶周做小以延续香火。刘家麒思想先进,开始硬是不同意,后来严夫人以死相逼,刘家麒才被迫同意了。二人的婚礼是1935年在宜昌城里举办的,办得还蛮热闹。当时,刘家麒41岁,周18岁,婚后周仍跟着严夫人在武昌这座房子里一起生活。1936年,周在这房子里生下了女儿刘世端。

1937年七七事变后,刘家麒请缨上阵,他率部北上抗日路过武汉时,只回家和严和周相聚了约两个小时。周当时下碗面给他过中,他只吃了几口,一边安慰严夫人和周继珍,一边亲吻抚摸他的儿子和女儿,他说夫人身体不好,孩子们又小,往后家里的事还要请继珍多多辛苦。他匆忙道别出门后,严周二人大哭了一场,可怜从此一别,竟至永诀。

1938年武汉沦陷前夕,严夫人和周带着孩子逃难到宜昌老家,只过了两三年,严夫人的儿子与严夫人就相继因病去世。日本投降后,周带着女儿回到武昌,在这房子里自己住了一间,其余的房间都用作出租,母女俩就靠租金过生活。 解放后,因政治运动与经济负担的双重压力,周只好在这房子里走了“坐堂招夫”的路,与贫农出身的钱继培结为夫妻并生下一个男孩。之后为了钱继培与孩子不受国民党军官刘家麒的影响,钱继培与孩子就没按老传统改姓姓刘。

1999年,刘家麒将军故居内由房管所安排入住的某一住户不慎引发火灾,使这座老宅院烧毁了大约70%。

2004年2月14日,周继珍老人在该故居内寿终正寝,享年87岁。 1937年的“七七事变”至今已70年了,刘家麒将军北上抗日壮烈殉国也已70周年,为此,笔者日前再次寻访了刘家麒将军故居,见里面被烧毁后的空地上新建了平房,其中有一平房内居住着刘家麒将军的亲外孙女、即刘世端的女儿钱拥军一家三口,因钱拥军与她丈夫都是聋哑人,笔者与他们只进行了简短的笔谈。

现在,该旧居的大门、甬道、二门以及残存正厅北半部的轩廊斗拱、雕花雀替等,还原汁原味保留了晚清建筑的历史风貌。

有没有关于刘伯温的传记,关于他真实的一生。

刘基,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封诚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