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李敖对诸葛亮的评价呢?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2收藏

如何看待李敖对诸葛亮的评价呢?,第1张

李敖只能是李敖,诸葛亮永远是诸葛亮。

李敖对诸葛亮的评价,概括起来有三:蜀汉不正统、割据川陕妨碍统一、阿斗降晋不值得。为防止以讹传讹,此不引用他的说法,读者见谅。

这个“老小孩”貌似客观,但其“正统论”有很大的虚无主义缺陷。严格说来,谁能修明政治、积蓄国力,最终统一中国,谁就是“正统”。依此看来,曹魏、刘汉、孙吴都不正统。但这三个割据政权,都在自己“国土”上结束了军阀割据状态,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大力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繁荣,是有积极历史意义的。在这种意义上,曹操、诸葛亮、孙权都是伟大的历史人物,这无庸置疑。

这样评价诸葛亮其实远未接近问题的实质,易流于表面和疏浅。应站在民族心理、文化传统的高度,正确看待诸葛亮的文化影响。

先说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在三国演义里司马懿老谋深算,与孔明半斤对八两,人们津津乐道的仍然是“失空斩”、“死诸葛吓退活司马”的情节。曹操文治武功卓越、父子建安文彩斐然,强刘备、阿斗万里,人们津津乐道的仍然是“关张赵马黄”和“卧龙凤雏”、徐庶等的忠肝义胆。更有意思的是,成都武侯祠原夲“昭烈庙”,竟然成了“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刘大耳朵也成了摆设!

也就是说,在中华文化史上,诸葛亮的影响远大于刘备,更高于曹操和司马懿!纯粹从历史角度评价诸葛亮,是片面的。我们不能不重视诸葛亮在民族文化传统上的影响力。

中国大陆虽然经历了破四旧、文化大革命的摧残,虽然受到了市场经济兴起、金钱现实利益至上的洗礼,虽然时下提起国学就开口大骂孔孟,但骨子里刻的、血液里淌的仍然是儒家文化传统。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人生“三不朽",首推“立功”,其次“立德”,其下“立说”,而诸葛亮都做到了极致。躬耕隆中时,高歌《梁父吟》,是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时逢皇叔三顾,以隆中三分对鼎立汉室,终身以“恢宏汉室”为已任,深入不毛、五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可谓“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论其治学,独“观其大略”,乃精通兵、法、阴阳、纵横诸家的通世大儒。而“养心莫善于寡欲”,治家唯以勤、俭、读书,达到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其《隆中对》、《出师表》、《诫子书》,千载以下仍属经典。

因此,诸葛亮实际上是儒家的道德完人,是清流士人的偶像。其身上的“忠义”,其“三顾茅庐”的际遇与刘备“草根创业”的励志故事相结合,可谓中华圣君贤相、忠臣良将的楷模。岳飞、文天祥、戚继光,莫不以身效攸。反观曹家、司马家,就太不是那回事了!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手刃吕伯奢全家;衣带诏事发,献帝面前祸害伏皇后的丧心病狂,令人不耻!观操一生,仅能“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未敢代汉。而司马懿发动政变滥杀曹爽等人,司马昭谋弑魏帝曹髦等宫廷血案,曹髦“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一语,足以让司马氏一门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事实上,三国之后,晋室东渡、五胡乱华,南北朝分立,篡位反复上演;盛世隋唐也面临内忧外患,安史之乱、四边不靖;梁唐晋汉周、十国之后宋虽一统,然夏、金、元扰,南宋偏安;蒙元、满清马踏中原,明虽统一数百年也海、边不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君臣同思之追之,筑祠祀之;读书人仰之慕之,作文以效之。

诸葛亮这位奋战一生、志在兴汉的志士,最终成为中国百姓耳熟能详的超越时代的英雄楷模!人们更愿意把“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智谋附着在他身上,让他成为具有超越时空战力的智慧之神,就是对他的热爱!这已经不是历史意义上的诸葛亮了。

事实上蜀汉政权下的荆州、益州、汉中地区,三国以后,人们对诸葛丞相的敬仰是很高的,并未真正出现对抗中央政府的割据政权。这些地区在抗日战争中成为国民政府的大后方,人民英勇善战。修建滇缅公路时,大理、保山、德宏等地众多少数民族也许没听说过蒋委员长,但一定会自发为“丞相”用鲜血和尸骨开出一条生命通道!

即使“两岸一统”,在世界大国搏奕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的海空边仍然不会清静,“诸葛亮”这个精神文化符号,仍然会刻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心里!

从正史、演义、蜀汉国号及刘渊追封刘禅为帝四个方面,得出结论,严谨来说,刘备是西汉宗亲,并非东汉宗亲,至于汉献帝查家谱后称呼其为皇叔,乃是罗贯中在演义中的虚构。依据《三国志》、《三国演义》和《晋书》中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的见解,简要分析如下。

其一,正史,即《三国志》中记载,刘备确实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胜的后人,他的祖父刘雄还当过县令,到了他父亲刘弘这一代才家道中落。《三国志》的编纂者陈寿早年在蜀汉为官,能接触到相关史料。

陈寿作为史官,最大的优点便是像司马迁一样不畏强权,如实记载自己的所闻所见。因此,《三国志》作为正史,明确记录刘备是中山靖王胜之后是可信的。

至于人们谣传的,中山靖王有120多个儿子,鱼龙混杂,刘备故意冒认是其后代,不好考证。陈寿作为当时的史官,应该考证确凿,才记载刘备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那么问题来了,刘备的先祖中山靖王刘胜是西汉的皇族,并不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皇族后代。刘秀不是传承自西汉最后一任皇帝孺子婴,严格来说,东汉并不是西汉的延续。因此,西汉和东汉是两个不同的朝代,中间被王莽的新王朝隔断。

刘备以西汉的宗亲血脉来和东汉皇帝论辈分,攀交情,这个有点牵强附会,也站不住脚。

在封建社会,只有皇帝的亲叔叔才能被称为“皇叔”,稍微远一点的皇族长辈,就不敢以皇帝的长辈自称,更何况皇族血脉稀薄到几乎没有的刘备。借给刘备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在汉献帝面前自称“皇叔”。我相信同时期的刘岱、刘焉、刘繇、刘表等刘姓封疆大吏也不敢自称为“皇叔”吧。

《三国演义》整本书奉行“褒刘贬曹”的基调,因此罗贯中称刘备为“皇叔”。曹操是汉贼,刘备是汉室正统,深入人心。每当人们看到刘备损兵折将时,闷闷不乐,曹操战败时,大快人心。这都是罗贯中为了“拥刘反曹”的基调导致的。

读三国之时,不难发现,其中大部分来历出身都有交代,如曹操本属夏侯家后过继于曹嵩。孙坚出身豪强之家人称「 ”凉州三明”。相较于二人,作为三国主角之一的刘备的出身则显得迷离许多。大部分对其出身印象大抵都是来源于「 ”在下,中山靖王之后,刘玄德”然而我们知道,在刘备发迹之前是以卖草鞋为生。 这跟印象中的皇亲国戚完全不搭边么且若论辈分,他与汉献帝同属于一个祖先汉景帝,然而汉献帝是汉景帝13代孙,刘备则称为18代孙,如此汉献帝怎么反称刘备为皇叔?甚至有些人声称刘备谎称自己是皇叔,以下依据相关资料做简要分析。 第一历史上的刘备是不是皇叔?若想知道刘备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其实很好办——查史书。史书尚且好说,《三国志》有明确记载: 先主传第二卷: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 同样《资治通鉴》中也有明确记载: 备,中山靖王胜之陆城亭侯之后,然自祖父以上,世系不可考。 然而此中世系不可考则多玩味,翻译过来就是:我知道他是中山靖王的孩子,但是不知道是哪一个的。这也不能怪司马光,毕竟据记载中山靖王一辈子造人120位,其中有史记载仅有几人。故而从历史上来说其实已经承认了刘备的家庭背景——中山靖王之后。 第二家庭背景又有哪些线索? 上一条我们已经从历史的角度确认了刘备的历史地位,然而又有人会提出疑问——若是皇亲国戚还会买草鞋?若是皇亲国戚说「 ”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会被大人训斥为胡说?若不是中山靖王之后,刘备还是皇亲国戚么? 首先介绍刘备为何会买草鞋,首先我们要做一个辟谣:汉时皇亲国戚并非大家印象中的「 ”四阿哥”这类的大权在握可通朝野,也并非如同明朝的「 ”福王”之类的被圈养的王爷。汉时王爷更类似临时工,父为王爵则封地子分,子分地为侯爵,以此类推,到最后就没有爵位。 历史上的刘备很惨,他的祖先陆城亭侯被汉武帝以「 ”坐酎金失侯”为由削去爵位。从此这一脉都是平民,等到了其祖父被具为孝廉出任知县才算小小的崛起了一把,随后刘备父亲在其少年时早逝,无奈刘备仅能买草鞋为生。 其次为何刘备幼时说「 ”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会被其叔父斥责为胡说并说有灭门之祸?关于三国志的这段描写我大抵是不信的,这大抵属于历史上通用的春秋笔法。纵观历史关于开国皇帝必定幼时都异于常人,有雄心壮志。 故而我认为此段大抵是陈寿根据刘备后世成就所添加所成。然而就这句依然被各种「 ”非中山靖王”的网友拿出来用。意思从侧面证明要是刘备是皇亲国戚说这句话就稀松平常,然而并非如此,盖因羽葆盖车是皇帝所用之物,不管是谁,除了皇帝说出这句话都是灭门之祸。 关于最后一问,若是刘备不是中山靖王之后还是皇亲国戚么?有大概率是的,首先一个原因:经过百年发展,彼时刘姓大多多出于刘邦一脉。其次刘邦老家涿郡是中山靖王所建立的中山国所在。加上中山靖王又是著名的后代众多,而涿郡涿县更是诸多刘姓封赏的地方,故而刘姓扎堆,所以假如刘备不是中山靖王之后也有大概率是皇亲。 第三假称中山靖王之后能给刘备带来什么好处和坏处 首先我相信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好处的,比如认祖宗也是如此,刘备第一次称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时给他带来好处了么?显然没有,反而给他带来了风险:假如不是中山靖王之后,若是以后有了势力,必然被人调查其背景,查出作假必然又是损失。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 ”刚出道”刘备作假的可能性很小。 其次就就是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对于刚出道的刘备来说作用不大,我们都知道,汉朝最重出身,然而出生是对于王侯来说才有用出,难道刚刚平定黄巾之乱的刘备便知道以后必然天下大乱?我想并非如此。再者说若是假托出身,何人不好非托中山靖王之后?要知汉朝最重家传,比如你是张良之后,人们必然认为你是谋略传家,若托王莽,别人必然对你厌恶,而托中山靖王之后人们对刘备第一印象必然不算太好。 最后便是家谱,过去宗族特别是皇族最重家谱,可以说每个人刚一出生便进入家谱,固然刘备称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对于职位上升会有好处,有可能会引起皇帝青睐。然而皇家之后只需要一查家谱上数祖宗就知道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就为了有几率的青睐为以后埋下这么大的地雷,我想以刘备才智是不会去做的。结合这三点,我想刘备不可能是假托中山靖王之后,其说必然为真。 以上就是我认为刘备为何必然是中山靖王之后的理由,仅为个人猜测做不得真,其实刘备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所做的功绩与挽大汉之将倾的决心。 你是如何看待刘备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刘备是中国历史上在民间名气最大的皇帝之一,可谓家喻户晓。刘备虽然出身于社会底层,早年靠织席贩履糊口。但根据史书记载,刘备从血统上讲是帝室之胄,汉室宗亲。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更是说刘备是汉献帝的叔叔辈,故人称“刘皇叔”。

但实际上自从三国时代以来,学界对于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一直存在争议。比如宋朝的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就不太认同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不将蜀汉视为正统王朝。而现在很多学者认为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可能是“注水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陈寿的《三国志》本志记载,刘备是汉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而根据裴松之注释《三国志》所引鱼豢的《典略》记载,刘备是临邑侯的后代。陈寿和鱼豢这两个记载之间是存在矛盾的,可见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是存在问题。

另外,陈寿的《三国志》在关于刘备家谱的记载中,只有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涿县陆城亭侯刘贞、刘备的祖父刘雄、父亲刘弘。而《典略》更是只有一句话,没有其他的记载。从文献上讲,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是也是不太令人信服的。

但也不能说刘备的汉室宗亲是假的。首先,临邑侯大约在东汉中期被废除,涿县陆城亭侯则在汉武帝的时候被废除,而涿县正是刘备的出生地。由于被贬为平民,史书中缺乏对刘备家谱的记载是有可能的,并不能证明宗亲身份是伪造的。

其次,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不是后来宣称的,而是很早就公开主张的。当时很多实力强大、名望很高的诸侯士大夫,比如曹操、袁绍、刘表、诸葛亮等人都承认刘备是汉室宗亲。如果刘备是假的汉室宗亲,这些英豪也犯不着拍刘备马屁。

综合来讲,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虽然存在一些文献记载的问题,但应该还是真的,因此被称为“注水肉”。所谓“注水肉”的意思就是可能有不少水分,但“肉”是真的“肉”,而不是其他东西。

如何看待李敖对诸葛亮的评价呢?

李敖只能是李敖,诸葛亮永远是诸葛亮。李敖对诸葛亮的评价,概括起来有三:蜀汉不正统、割据川陕妨碍统一、阿斗降晋不值得。为防止以讹传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