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从清朝开始)历任司令员都是谁?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3收藏

中国海军(从清朝开始)历任司令员都是谁?,第1张

丁汝昌是北洋水师提督,相当于北海舰队司令,不是海军总司令。当时南洋和北洋舰队分属南洋和北洋总督管辖,没有专门的海军部和作战司令部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廷解散了海军

1、1896年1月21日,直隶总督王文韶调黄遵宪总办北洋水师营务处事宜,重建海军

黄遵宪属于第一任海军司令

2、1899年4月17日,清政府重新起用原北洋海军将领,任命叶祖珪为北洋水师统领,萨镇冰为帮统,负责整顿北洋海军

3、1905年1月18日,清政府采纳南洋大臣兼两江总督周馥的建议,委派北洋海军兼广东水师提督叶祖珪总理南北洋海军,统一督办各水师学堂及各地船坞等;7月29日,叶祖珪在上海去世,萨镇冰接任提督职务;

4、1907年5月,清朝陆军部中设立了海军处,将原练兵处军学司的水师科和工部的船政事宜并入。海军处设正、副使各1人。正使虚位,谭学衡任副使,主持处务。

5、1909年7月15日,清政府任命载洵、萨镇冰为筹办海军大臣

6、民国时期海军司令

黄钟瑛 福建福州人19120101任

黄钟瑛 福建福州人19120330任 

李鼎新 福建福州人19120411任 

程璧光 广东中山人19170624(未到任) 

刘冠雄 福建福州人191707 兼代

饶怀文 福建福州人19170723署 

蓝建枢 福建福州人19180328任 

李鼎新 福建福州人192107 兼代 

蒋    拯 福建福州人19210828任 

杜锡珪 福建福州人19231117任 

杨树庄 福建福州人19250206任

(1927年3月14日,民国海军整建制归入中国国民革命军)

杨树庄 福建福州人192703-192904(改海军部部长,193201辞职;陈绍宽继任)

陈绍宽 福建福州人193801-19451226(193801海军部改组为海军总司令部)

(19451231海总司令部解散,改设海军处;194607海军处扩编为总司令部)

陈    诚 浙江青田人19460701-19480825 

桂永清 江西贵溪人19480825-19520415 

福州船政学堂的学员对近代中国有哪些重要贡献:

培养出了一大批海军人才,毕业生大多成为各舰队的骨干。甲午战争期间,北洋海军的主力战舰管带均为船政学堂的毕业生,他们成为甲午海战的主力,表现出了一定的指挥能力和英勇不屈的精神。辛亥革命中,许多船政学堂的毕业生高举革命的大旗,加入了革命军的行列。

扩展资料:

福州船政学堂基本介绍:

福州船政学堂创办于同治五年(1866年)十二月,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制造学校,它是洋务派继外语类学校后创办的一所新型洋务学堂,影响超过了任何一所外语类学堂。福建船政学堂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早在鸦片战争时期,清朝就暴露出了海防工事不牢固的弊端。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政府的注意力又转移到了抵御外国侵略者上,因此海防成为了朝中讨论的焦点。

左宗棠便是力主学习西方制造的大臣之一,他提出要培养本国的优秀人才,一条重要途径便是“开设学堂,延致熟悉中外语言、文字洋师,教习英、法两国语言文字、算法、画法,名日求是堂艺局,挑选本地资性聪颖、粗通文字子弟入局肄习”。

他认为,通过五年的学习,能培养出一批“依书绘图,深明制造之法,并通船主之学,堪任驾驶”的现代化海军人才。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少穆,福州闽侯人,。嘉庆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之学。历官道员、按察使、布政使、东河河道总督、巡抚,以干练廉明名重于时。1838年7月,他遵旨筹议《严禁鸦片章程》六条,极力赞成黄爵滋的主张。他说:“(吸烟)论死之说,私相拟议者,未尝乏人,而毅然上陈者,独有此奏。然流毒至于已甚,断非常法之所能防,力挽颓波,非严蔑济。”林则徐在两湖地区厉行禁烟,成绩斐然。同年9月,他再陈道光皇帝,痛切指出:鸦片“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的言行,使他成为主张禁烟的著名代表人物。 叶祖珪(1852-1905),字桐侯,福建闽侯人,出生于一个塾师家庭,共有兄妹九人,叶祖 珪排行第三,由于看到家庭负担很重,便放弃了科考之途。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驾驶班。1871年7月毕业,船政第一期毕业,毕业时在写给洋 教习卡罗的告别信上说道“愿尽所能为国效劳”,1876冬年作为福建船政第一批留学生,与刘步蟾、萨镇冰等被选派出国,1877年春进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 校学习,先后在英国海军“索来克伯林”号装甲战列舰(与英国王太子同舰实习)、“芬昔勃尔”号巡洋舰实习,三年期满后回国,洋监督恭萨克对他的评语是:“勤敏颖悟,历练甚精”,堪“胜管驾官之任”。 郑孝胥(1860-1938)福州闽侯人,字太夷,号苏戡,一作苏龛。尝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诗意,颜所居曰‘海藏楼’,世称‘郑海藏’。宣统三年,任湖南布政使;八月, 武昌起义,辞职之泸,以鬻书自给,一度任商务印书馆董事,民国十二年,以二师傅陈宝琛,英人庄士敦之荐,任为小朝廷‘懋劝殿行走’。

萨镇冰(1859年—1952年),字鼎铭,海军上将,出身于著名的福州色目人萨氏家族。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先后担任过清朝海军统制(总司令)、民国海军总长等重要军职,还曾代理过国务总理。他在担任清朝北洋海军副统领(副司令)时,创建了烟台海军学校。萨镇冰经历了前清、民国与解放初期的各个历史时期,是中国海军史上一位卓越的人物。同时,他一生扶贫济困,广造福祉,被人民大众称为“活菩萨”。生前享有隆声,死后享有美誉。

  萨镇冰

萨镇冰出身于著名的福州色目人萨氏家族,萨镇冰出身于著名的福州萨氏家族,其始祖为辅佐元世祖经略吐蕃有功的色目人(属西突厥部落葛罗禄)答失蛮,元代中期赐姓萨,后为蒙古族同化,明后更“从汉俗,弗称氏”。故如今其后人有的自认蒙古族,有的自认汉族。因先祖曾世居雁门,故常称雁门萨氏。元代末期一支迁居福州,名列福州八大家族。始祖萨拉布哈,为元世祖忽必烈所信任,使掌兵权,“元统年间,家于闽”世居榕城朱紫坊。16世传至萨镇冰。父萨怡臣,字怀良,号纳吉,为诸生,以教书为生。

编辑本段清朝时期

早期求学

  萨镇冰幼时家境清贫,而勤奋好学。11岁考进马尾船政学堂(福州船政学堂),学习天文、驾驶,毕业时名列第一。同治十一年(1872)毕业后,分配到“海东云”舰当见习二副,参加闽台海域的缉私捕盗巡航。光绪元年(1875年)调到“扬威”练习舰,游历新加坡、小吕宋等地。 光绪二年(1876年)冬,他与叶祖珪、刘步蟾、方伯谦、严复等被派往英国格林威治皇帝海军学院学习驾驶。临行前其父题联“家有健儿驰海上;国御顽夷赖栋梁”,送子赴英。光绪六年(1880)他从英国留学归来。同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回国后的萨镇冰在“澄庆”舰担任了一年的大副后也调到这里任教习。

征战疆场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中方的惨败刺激了萨镇冰,他在教习的岗位上再也呆不下去,多次请求上前线,两年后如愿以偿,调到“威远”舰任管带。翌年,调任“康济”号练船管带。1888年,晋参将。光绪二十年(1894年),萨镇冰已是副将衔北洋水师精练左营游击,管带“康济”练习舰。 

同年,中日朝鲜战争爆发。7月,日本海军在鸭绿江口丰岛突然袭击北洋水师舰队,挑起了中日甲午海战,战火很快蔓延到黄海、渤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萨镇冰奉命守卫渤海湾口的日岛。1895年1月底,日岛保卫战爆发,时值隆冬,大雪纷飞。日军以18艘舰艇分四批轮番进攻,并从已被日军占领的威海卫南北炮台以猛烈的炮火狂轰日岛,在十分险恶的情况下,萨镇冰始终沉着指挥反击,英勇抵抗了11天,最后在接到提督丁汝昌的命令下才撤回刘公岛。 

甲午战争以清军失败告终,残存下的所有海军官兵遭革遣返乡,萨镇冰也回到福州。此时他父母已逝,不久妻子也过世了,萨镇冰囊空如洗,家计维艰,连两个子女也无法抚养,只好到官绅家庭当塾师挣钱糊口。过了半年,两江总督张之洞礼聘他当吴淞总炮台官,不久,升他为自强军帮统。

晚清海军重建

   萨镇冰曾管带的“海圻”号

1898年,清政府议重建海军,分别向英国和德国定购了“海天”、“海圻”等舰,并开复北洋海军副将叶祖珪的革职处分,授为北京海军水师统领。叶祖珪认为萨镇冰的学识、经验、为人等均远胜于己,遂向朝廷推荐由萨镇冰来任水师统领一职,萨镇冰坚持不受,于是清廷便授予萨镇冰担任帮统兼“海圻”号管带。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议和大臣中有人提出将“海天”、“海圻”等5艘大型军舰出售,撤销一切防务,以表示中国绝无对外备战之意,以此讨好外国人,此提议一经提出,即遭到萨镇冰等的强烈反对,后来在叶祖珪等爱国将领的抗议下被废除。 

1902年,叶祖珪调驻天津,萨镇冰开始统领全部北洋海军舰艇。萨镇冰到任之后,即开始对北洋海军进行整顿,萨镇冰不尚空谈,经常乘坐舰只在海上游弋视察,并亲自指导海军官兵练习航海驾驶技术以及演放鱼雷、打炮靶、备战操练等战斗技术。 1909年,萨镇冰被委为筹备海军大臣和海军提督,他上任后合并了过去分裂的南北水师,建立起统一的指挥系统,下分巡洋、长江两舰队,还统一了官制、旗式、军服、号令,这是中国近代海军第一次实行的科学管理。 同年8月24日至9月24日,载洵、萨镇冰等人从北京出发,巡视了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湖北、安徽、直隶、山东、江苏等9个沿海(及长江)省的海防情况,考察了海军学堂、船坞,并参加了象山辟港典礼。10月16日,载洵、萨镇冰等乘船赴欧洲考察海军,廖景方、曾以鼎等23人随同前往英国留学海军。载洵一行先后访问了意大利、奥地利、德国、英国的海军学校和船厂,并向意大利订购炮舰1艘,向奥地利订购驱逐舰1艘,向德国订购驱逐舰3艘、江防炮舰2艘,向英国订购巡洋舰2艘。 1910年8月24日,载洵、萨镇冰乘船前往美国、日本考察海军,参观了船厂及其他海军机构,向美国订购巡洋舰1艘,向日本订购炮舰2艘。

默许革命

  1911年武昌起义后,萨镇冰奉命率海军前往镇压,驻刘家庙及武汉、九江之间。10月17日,在海军炮火轰击下,革命军占领的武昌刘家庙车站失守。当时革命军虽已得武昌,而清军与革命军仍在对峙。 

革命军政府都督黎元洪,早年毕业天津水师学堂,又曾在威海北洋舰队当过兵,与萨镇冰有师生之谊。黎元洪致函其师萨镇冰,情真意切陈明大意,信件先后通过海军起义军官朱孝先,瑞典籍红十字会人员柯斯递送。在给各舰管带的信中写道:“汉族存亡之机,在诸船主一臂之助。孰无心肝,孰无血诚,孰非炎黄子孙,岂肯甘为(满族)奴隶,残害同胞?请勿犹豫。”但萨镇冰无动于衷。在萨镇冰看来,革命是清廷的叛逆,当然也是他的敌人。 

10月31日,清军见民军节节抵抗,难于长驱直入,冯国璋(冯国璋当时为清朝第1军总统,即军长)竟决定纵火烧房,使民军无存身之处。清军虽使用大火把民军逼出汉口,却激起了全国民众的强烈愤慨。广大海军官兵本来就不满清政府的黑暗统治,不愿为清廷打民军。当冯国璋下令舰队炮击武昌时,官兵们把炮弹都打到江堤边和稻田里。在配合陆军攻击汉阳时,也仅派出“海容”舰及几条舢板和汽艇应付。海军的消极厌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陆军的作战。当时,英国驻汉口领事朱尔典在给英国外交部的电文中就明白写道:“水师提督萨镇冰所统之舰队,自始至今对于清军行为殊淡漠。” 萨镇冰目睹清政府摇摇欲坠,各省纷纷独立的局面,既不愿为清廷殉葬,也不愿公然易帜加入革命军,对黎元洪回信说:“彼此心照,各尽其职。”黎元洪收到信后又致书萨镇冰:“吾师抱救国之卓见,熟察现势,必知专制政体之必亡。”萨镇冰不想做清廷的罪人,又不愿当那为后人唾骂的历史罪人,于是选择了一条中间的道路。在此情形下,萨镇冰乃以有病需医为由离开舰队,搭乘英商太古公司轮船赴沪。 11月11日晚,萨镇冰乘坐的“江贞”号军舰发出信号灯:“我去矣!以后军事,尔等舰艇好自为之。”他以离舰出走向部下暗示对起义的默许,从而解除了各舰官兵的顾虑。第二天,由副官汤芗铭等以他的名义命令军舰退向九江,而汤芗铭等于中途反正,参加革命。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后,萨镇冰担任过上海吴淞商船学校校长、北洋政府海军总长(上将军衔)、兼代总理、福建省长。1949年他拒绝了蒋介石要他到台湾的劝说,留在祖国大陆,为第一届全国政协特邀代表、 萨镇冰(右)青年合影

委员及中央军委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等。1952年4月10日逝世,葬于福州西门外梅亭。 1912年,他从教就任吴淞商船学校校长。1916年,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后,他又出山任海军临时总司令、海军总长。1918年冯国璋为大总统,他入阁任海军总长,次年5月14日,萨镇冰兼代国务院总理,至8月9日才免兼职。 

1920年5月9日,国务总理靳云鹏在直皖两系军阀争斗中难能为继辞职,总统徐世昌请海军总长萨镇冰暂代国务总理。直皖战争爆发后,张作霖入关助直,萨镇冰感到他的看护内阁使命已经完成,辞去本兼各职,仍留任海军总长。 1921年5月14日他卸了海军总长职务,遂回闽任福建省清乡督办。1922年10月15日,北京政府任命他为福建省长,同年11月31日解职。1923年2月,军阀王永泉等策动毛一丰掀起“倒林(森)拥萨”风潮,他由福州南台中洲海军公所迁入城内省长公署,担任了“自治”省长。 1926年卸省长职,驻南港散赈,督导灾民建屋、修路、筑桥、劝耕。1929-1933年赴闽西、闽东,并在龙岩、霞浦、南平等地施赈、筑堤、铺路,从事社会慈善事业。1933年曾支持和赞助李济深等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并任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1934-1935年居福州,修编《雁门萨氏家谱》。1935年到山西雁门,访萨氏祖籍地。1937年徇福建省政府请,往南洋考察,并宣慰侨胞1938年取道安南(今越南)回国。 

抗日战争期 萨镇冰在康济舰

间,历经四川、贵州、湖南、云南、广西、陕西、甘肃等地。此期间,1940年在西安时,曾出发前往延安,半途被朱绍良派员接回重庆,送辰溪水雷所休憩。 

1945年秋,日军投降,萨镇冰从渝飞沪小住,1946年归里,居住在福州中山路仁寿堂。此堂是他80岁时,由陈兆锵、陈培锟等20多位乡亲捐资建赠的。 

1948年,萨镇冰90诞辰,福建省会各界人士为他祝寿,成立筹备会,由当时的省政府、省参议会以及地方知名人士参加。当时,萨老拍有乘马一照,自题:“行年九十,壮志犹存,乘兹款段,北望中原”作业答谢纪念。 国民党政府崩溃前夕,“代总统”李宗仁来榕,谒萨老于福州佛教医院(他有小恙住院),转达蒋介石之意,力劝他前往台湾,萨老以病坚辞之。他晚年走上与中国***合作的道路,为迎接人民解放军进入福州城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他的爱国表现和政治选择得到中国***的肯定。

晚年生涯

  福州解放后,他受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有《古稀吟集》、《客中吟草》、《里门吟草》、《仁寿堂吟草》传世。1952年4月在福州病逝 ,终年94岁。临终前不久,萨镇冰写道:“国疆昔小而今大,民治虽分终必联,人类求安原有道,俗情狃旧尚无边,忘怀富贵心常乐,从事勤劳志益坚,所望群公齐努力,相扶世运顺乎天”。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均发来唁电,他的爱国精神,令人可钦可仰。中央人民政府给费治丧,福建人民政府举行公祭,葬于福州西门外梅亭。

萨镇冰(1859年—1952年),字鼎铭,先世为西域色目人(蒙古族),原籍山西雁门(今山西省代县)。始祖萨拉布哈,为元世祖忽必烈所信任,使掌兵权,“元统年间,家于闽”世居榕城朱紫坊。16世传至萨镇冰。父萨怡臣,字怀良,号纳吉,为诸生,以教书为生。

萨镇冰经历了前清、民国与解放初期的各个历史时期,是中国海军史上一位卓越的人物。同时,他一生扶贫济困,广造福祉,被人民大众称为“活菩萨”。生前享有隆声,死后享有美誉。

早岁轩昂 报效国家

萨镇冰幼时家境清贫,而勤奋好学。11岁考进马尾船政学堂,学习天文、驾驶,毕业时名列第一。分配“扬武”练习舰见习,光绪二年(1876年)冬,他与叶祖珪、刘步蟾、方伯谦、严复等被派往英国格林威治皇帝海军学院学习驾驶。他从英国留学归来后,报效国家。甲午年间(1894年),他参加中日甲午战争的威海卫港保卫战,率水兵坚守刘公岛炮台,奋勇抗敌。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他为北洋水师帮统,兼带“海圻”兵舰。翌年庚子(1900年)义和团事起,他率舰南下,集中江阴,协助防守东南各省,后任广东水师提督。当时清廷要整顿海军,故派载洵同他往英、美、德、法、日、俄等国考察,回国后,以载洵为海军大臣,他为海军提督。威海卫陷落萨镇冰献降。北洋水师管带萨镇冰献降辛亥(1911年)革命,他率舰驻刘家庙及武汉、九江之间。当时革命军虽已得武昌,而清军与革命军仍在对峙。由于海军官兵皆心向革命,他便引退,所属的海军遂易帜,参加革命。1912年,他从教就任吴淞商船学校校长。1916年,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后,他又出山任海军临时总司令、海军总长。1918年冯国璋为大总统,他入阁任海军总长,次年5月14日,萨镇冰兼代国务院总理,至8月9日才免兼职,1921年5月14日他卸了海军总长职务,遂回闽任福建省清乡督办。1922年10月15日,北京政府任命他为福建省长,同年11月31日解职。1923年2月,军阀王永泉等策动毛一丰掀起“倒林(森)拥萨”风潮,他由福州南台中洲海军公所迁入城内省长公署,担任了“自治”省长。1933年,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在榕发动“闽变”,当时他不计较个人的名位和身家性命的安危,参加这一抗日反蒋的义举,被聘为高等顾问,任命他为福建省省长,但不久又解职。

热爱乡土 造福桑梓

萨镇冰引退后,致力于慈善事业。他热心家乡各项建设事业,同情关心民间疾苦,他在福州倡设孤儿院、工艺传习所、收容所等安置孤儿、残疾者,提倡医生义诊,接受福州开元寺住持宝松和尚等聘请,为佛教医院董事长。他函电海外闽侨募集巨资,佛教医院建成后以济世救人为本,施医赠药,僧尼、居士及贫民受惠存活者甚众。1926年冬,漳泉镇守使军阀师长张毅率部窜袭福州,兵败后,窜到闽县,大掠南港瓜山一带,民舍悉付一炬,乡民流离失所,走投无路。萨镇冰以下台省长之身,走遍南洋群岛,向侨胞乡亲募集了20余万元巨款,重建灾区,亲自督办救济事宜。93个乡村人民为他建起长寿亭,称赞他为“活菩萨”。

他在福州扩建道路,以利交通,市民感戴其德,该路命名为“肃威路”。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复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里。1866年,严复考入了家乡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英文及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五年后以优等成绩毕业。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1879年毕业回国,到福州船厂船政学任教习,次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长),后升为总办(校长)。严复还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等职。

回国后,严复从海军界转入思想界,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他的译著既区别于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主办《国闻报》。“与天交胜”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他的著名译著还有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2年严复受袁世凯命担任北大校长之职,这也说明严复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更深一层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1921年10月27日去世,终年68岁。著作有《严几道诗文钞》等。著译编为《侯官严氏丛刑》、《严译名著丛刊》。

严复的故居,在天津古文化街宫南西侧114-1乔香阁 福州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以罗星塔公园和马限山公园两个公园为基础,由“两园两馆一船坞”组成,即罗星塔公园、马限山公园、马江海战纪念馆、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和一号船坞遗址等的景点,以及船政创始人左宗棠、船政大臣沈葆桢的雕塑,造船浮雕,展现严复、詹天佑、邓世昌等船政群贤的石雕等。公园占地79公顷,共设景点36个。

船政文化广场(参观反映船政风采、海军摇篮的大型雕塑)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了解中国船政文化的发展历程)

船政文化主题公园马限山园(参观梅园监狱、英国领事分馆以及中坡炮台、观摩船政雕塑)

中法马江海战纪念馆(了解马江海战历史)

马江海战烈士墓(悼念在马江海战中为英勇抗敌而牺牲的福建水师官兵)

马尾造船厂(参观厂史陈列馆、轮机车间等文物古迹,了解船政发展中造船工业的兴衰) 闽江下游三水合汇处的福州马尾港,有罗星山,旧时位在江心。山顶屹立一塔,砥柱海天。这便是驰名中外的罗星塔。罗星塔是国际公认的航标,是闽江门户标志,有“中国塔”之誉。世界邮政地名称为“塔锚地(Pagoda Anchorage)”,过去几百年中,从世界各地邮到马尾的信,只要写上“中国塔”就可寄达。

据说,一两百年前,老外船舶到福州马尾外海远远望见罗星塔,欢呼道:“china Tower”(中国塔)。 以前,国际公认的译音(Amoy)是福州话音。——这又说明了福州与西方的接触为时甚早。

塔下是罗星公园,公园旁有国际海员俱乐部。登临塔顶,港口码头,开发区尽在眼底。江岸两旁还有古炮台,可以看到当年烟火弥漫的中法战役的古战场。

罗星塔山现己开辟成公园。西侧有溯江楼,南麓有望江亭。园中还有忠魂台、鸣潮阁、友谊轩等。穿过公园人口处的牌楼,园内四时花木繁茂,风景宜人。几株参天古榕,紧紧相挨,郁郁葱葱,像一座绿色的城墙,环抱着巍巍古塔。从塔内拾阶而上,旋至塔顶,视野突然开阔,心旷神怡。纵目四望,远观闽江两岸的风光,近看港区建设新貌,一幅幅色泽鲜明的图画,水天一色,山秀物新,尽收眼底。

罗星塔公园是船政文化主题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马尾罗星山,面积2.33公顷。山脚沿闽江砌驳岸,围栏杆,堆叠假山,广植草木。 位于福州市闽江下游三水合汇处的罗星山,山顶屹立一塔,砥柱海天。这便是驰名中外的罗星塔。

这里先有塔,再有公园。罗星塔始建于南宋。据王应山《闽都记》:广东一豪强阴谋夺取年轻漂亮的妇女柳七娘,先诬陷其夫,把他押到福建。柳七娘坚贞不屈,随夫来闽。不幸途中夫死,她变卖家产,替亡夫祈求冥福,建塔于此。原来木塔于明万历年间(1572—1620)已毁。此时福州对外贸易发达,港口需要一个标志。天启四年(1624年)就地重建,改用石砌,楼阁式结构,七层八角,内外均设神龛,塔座直径86米。塔刹石桌式,上放一灯,晚上灯光四射,引导航船。清同治五年(1866年)设船政于马尾,船政员工为保护古塔免受雷击,在塔刹上安一大铁球,上插避雷针,(针尖到塔基315),针连铁条,直通江底。铁器日久锈蚀,后被台风刮走,1656年,明郑成功率师恢复中原,进驻罗星塔,在塔下筑土堡城寨,所部坚持抗清一年。清初,筑城山上,称罗星塔城;设汛,号罗星塔汛;以塔为眺望台、烟墩(烽火台)。近代,国际传为盛世的跨越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飞箭(剪)船大竞渡,参赛船只11艘就在塔下水域竞发。1884年,中法马江之战,清水师官兵在此展开英勇的抗敌斗争。1926年重新安装。1964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将罗星塔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修缮,修补大铁球,重装避雷针,各层外加铁栏杆。1985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尾的马限山东南麓有中法马江海战纪念馆和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晚清时期,洋务运动在中国兴起,闽浙总督左宗棠奏准在马尾兴办船政,原江西总督沈葆桢为首任船政大臣。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万年清号)、中国第一艘钢质军舰(平远号),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中国近代第一支军舰队均出于此。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军事学校。船政学堂培育了严复、邓世昌、詹天佑等一大批英才,中国近代海军五分之三的军官出自马尾。

1884年8月23日,法国侵华舰队突袭福建水师,挑起中法马江海战。由于清政府妥协求和,不敢抵抗,使福建水师仓促应战,796名官兵阵亡,福建水师全军覆没。牺牲的福建水师官兵被安葬于马限山麓,1920年,由海军界和船政学校校友从京、沪、榕等地募捐经费,建立马江昭忠祠,1983年成立马江海战纪念馆。在马尾有关福建船政的古迹遗址众多,保存较完整的有船政轮机厂、绘事院、钟楼、一号船坞、昭忠祠等。马江海战纪念馆和船政轮建筑群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中法马江海战烈士墓和昭忠祠位于马尾的马限山东南麓。由于清政府软弱,使得福建水师仓促应战,官兵 796人牺牲,打捞烈士 400多具遗体,分 9冢安葬于马限山麓。 两年后,墓东建“昭忠神祠”,1920年重建墓园,合9冢为一丘,并成立了马江海城纪念馆。

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在船政大臣沈葆祯的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州设立。初建时称为“求是堂艺局”,1867年马尾造船厂建成后搬迁至马尾遂改名为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新式教育的学堂。

由船政学堂毕业的部分历史名人: 

前学堂(制造学堂,又称“法语学堂”。目的是培育船舶制造和设计人才,主设有造船专业): 魏翰(造船专家、民国时任海军造船总监、福州船政局长)。

后学堂(驾驶学堂,亦称“英语学堂”。旨在培养海上航行驾驶人员和海军船长,主要专业为驾驶专业,以后增设了轮机专业): 刘步蟾;邓世昌;严复;叶富;罗丰禄;林永升;林泰曾;叶祖珪;萨镇冰;詹天佑;刘冠雄。

船政学堂的学风极为严谨,在教学中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前学堂的学生到各船厂实习,而后学堂的学生则上练船实习,船政为此专门制造和购买了数艘练船。1871年船政学生(其中包括刘步蟾、严复、方伯谦、林泰曾等)驾驶练船“建威”完成了北起辽东南至新加坡的远洋训练。1877年船政首此派出留学生赴英、法等国学习。在沈葆祯的苦心孤诣下船政学堂培养出了中国的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和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由船政毕业的学生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和近代工业的骨干中坚,李鸿章曾盛赞马尾船政学堂为“开山之祖”,作为中国近代海军摇篮的马尾船政学堂将永远彪炳史册。

威武的北洋水师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大沽口,天津总兵罗荣光命令南北各营加强守备,同时,飞马密约北洋水师统领叶祖圭,让他早做准备,协同夹击侵略军。

叶祖珪

可惜的是,近在大沽船坞的北洋海军,却纹丝不动,坐等被联军掠走。北洋海军拒战,到底是什么原因,是恐惧逃避?还是保留了北洋舰队的最后火种?是功是过叶祖珪简介,历来众说纷纭。

北洋军舰

重建的北洋水师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海军精华尽失,原北洋舰队官兵被全部遣散,总理海军衙门及内外海军学堂全部撤停。

甲午海战

清廷于1896年下令重建北洋舰队,1898年戊戌变法时,光绪帝提出:“非添设海军、筹造兵轮无以为自强之计”。

经过数年努力,至1899年,重建后的北洋舰队初具规模,同年4月,清廷任命任命在甲午海战中表现神勇的原“靖远”舰长叶祖珪为北洋水师统领,萨镇冰为帮统。

北洋海军

战前两军实力

1900年6月,大沽口战役爆发之时,中国海军统领叶祖珪正率领着“海容”号巡洋舰,以及“海龙”、“海华”、“海青”、“海犀”号驱逐舰,驻泊大沽口内的水雷营码头,而“飞霆”、“飞鹰”号鱼雷炮舰正在大沽船坞内进行修理。

在看看联军的实力,在大沽的海军主力为:英舰“阿尔杰林”号、德舰“伊尔提斯”号、法舰“里昂”号、俄舰“海狸”号、“基立亚克”号、“朝鲜人”号。

日本军舰

可以说,当时在大沽口的中国海军的实力已经超过联军,尤其是3000吨级的巡洋舰“海容”号,装备多门新式克虏伯速射炮,其战斗力更是令联军舰只难望其项背。

大沽炮台

让联军最胆寒的事

大沽炮台南、北两岸炮台群,总共有177门先进的德国克虏伯大炮,加上一个北洋舰队,应当说足以然联军畏惧。

比起炮台防御性工事,联军真正惧怕的是北洋水师。北洋舰队不仅在排水量、舰炮等方面有优势,而且都是排水量适中的驱逐战舰,可以追着敌舰打。

北洋舰队

联军最坏的打算

处于对北洋海军的惧怕,联军在行动前,在有限的10艘军舰中分出4艘,攻击大沽炮台,2艘到大沽船坞监视北洋舰队,一旦发现北洋舰队有协同炮台行动的迹象,就立即发信息,通知舰队掉头逃跑。

天津总兵罗荣光

另外,对于守军还有一个利好消息,就在联军开进河道之后,天津总兵罗荣光已经布置好水雷,一旦联军战败,就可以关门打狗。

一切,似乎都朝着大清守军有利的方向发展。

叶祖珪

叶祖珪其人

叶祖珪,福建闽侯人,出生于一个塾师家庭,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驾驶班。

黄海海战中,叶祖珪管带的“靖远”舰,紧依旗舰“定远”奋勇作战,在期间中弹后,叶祖珪下令升起司令旗,代替桅楼被毁无从指挥的“定远”指挥全队,表现神勇。

北洋水师覆灭后,叶祖珪被革职,待罪于天津。1899年,清廷重建北洋水师,叶祖珪被授为北洋水师统领,与萨镇冰一起担负重振北洋水师的大任。

匪夷所思的命令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应当说,北洋舰队的实力远超过联军,如果叶祖珪如果与罗荣光镇守的大沽炮台协同作战,可能会改写历史。

联军炮轰大沽炮台

但是,历史是残酷的。叶祖珪,这位当年曾在甲午黄海大海战中与日舰殊死搏斗的海军名将,却匪夷所思地下达了让所有人不解的命令,也引起了后世极大的争议。

北洋舰队

下令熄火抛锚

就在罗荣光率领清军与联军浴血奋战的时候,叶祖珪下令:北洋舰队军舰全部熄火抛锚,不准开炮。

负责监视北洋舰队的两艘英国军舰叶祖珪简介,本来胆战心惊,生怕北洋舰队出击,但是看到眼前的情景,顿时傻了眼。

北洋舰队

联军捡了一个大便宜

在判断出北洋舰队毫无反抗的迹象,侵略军趁势登船,控制了北洋军舰,除了叶祖珪的期间“海容”号,其余4艘驱逐舰分别被英、法、德国抢走,而俄国人后来还进入船坞,把另外两艘正在修理的炮舰给拆了,运回国。

清朝官员在总理衙门口合影

叶祖珪将他的旗舰“海容”号,与联军军舰靠泊在一起熄火抛锚,接受联军的处置。

就这样,停泊在大沽口的四艘北洋驱逐舰,被联军没费一枪一炮掠走,北洋海军甲午海战后,花费巨资重建的海军再次遭到重创。

北洋舰队军旗

功过相抵?

大沽口一役,守将六十七岁的罗荣光老将军壮烈殉国,几千大清将士牺牲,但此时的叶祖珪却选择了“明哲保身”,他与联军谈判,最终,“海容号”被联军控制,勒令停泊,但侥幸并没有沦为战利品,庚子事变一年之后,海容号原封不动的还给了中国。

叶祖珪的靖远舰

面对这一场本就必输的战争,刚刚恢复一点元气的北洋舰队也不可能改变战局,叶祖珪和萨镇冰之,保住了北洋舰队最后的火种,这是功?还是过?自有后人评说。

福州马尾船政学堂历届毕业生

制造班历届毕业生

第一届计二十一名

魏 瀚 陈兆翱 郑清濂 林怡游 李寿田 吴德章 杨廉臣 陈林璋 罗臻禄 池贞铨 林庆升 梁炳年 张金生 林日章 陈季同 郑 诚 汪乔年 游学诗 林钟玑 陈平国 苏汝灼

第二届计二十名

王庆端 李芳荣 魏 暹 陈才鍴 王福昌 王回澜 陈伯璋 黄 庭 林鸣埙 黄成观 胡维鐈 李联奎 曾宗瀛 林介圭 陈功奎 古之诚 陈继成 王 新 林桂昌 叶锡三

第三届计十九名

王寿昌 陈庆平 高而谦 游学楷 陈长龄 林 藩 李大受 郑守箴 林振峰 卢守孟 叶芗寅 王维桢 李寿萱 王韶聪 杨济成 林志荣 许寿仁 柯鸿年 葛绍绥

第四届计三十一名

施恩孚 林福贞 黄德椿 卢学孟 曾仰东 李译诗 李寿川 石 琛 陈振家 胡有文 林钟钦 刘冠同 许赞周 陈锡周 陈海瑞 吴德潜 丁平澜 郑守钦 魏子京 王庆安 陈兆翥 孙庆芳 高庄凯 陈宝暄 董廷瑞 薛启昌 陈心楷 林 蠡 蒋树藩 林蓬春 林芬荣

第五届计十九名

许尚坚 高开成 林兆炳 陈炳年 董朝钰 高 讲 方兆鼎 郑以撰 周文郁 张发义 姚绍鏐 杨承襄 周锡昌 乐耀贤 姚济川 陈常棣 黄步沄 卢则贤 陈伯成

第六届计二十五名 (光绪三十一年冬毕业)

李世中 李孟实 李向瀗 沈靓扆 沈靓宸 萧 宽 郑镕宽 郑秉谦 王思斌 陈锡龄 陈挺元 曾广昌 杨葆谦 陈贞海 王鸿金 张 沁 陈为干 杨茂贞 黄曾溶 张大榕 王宜汉 苏方杰 廖宗和 贾 勷 林绍亨

第七届计八名 (光绪三十四年冬毕业)

周葆燊 郑颖孚 陈德湜 林福臻 苏宝崇 王愫昌 杨俶谦 陈大龄

第八届计三十五名 (民国十年夏毕业)

郭仲铮 廖能容 方尚德 张 功 魏子琅 张宝骐 叶燕贻 陈立庠 郑义莹 林家钺 林铿然 丁振棨 何 健 阮兆鳌 吴仲森 吴奋图 陈兆良 杨齐洛 陈世杰 汪继泗 郑寿彭 姚英华 金廷槐 黄 勋 汪培元 陈自奇 柯文琪 张士森 蒋弼庄 严文福 李毓英 王怀纲 张宗渠 何尔燧 陈声芸

以上共八届计一百七十八名

航海驾驶班历届毕业生

第一届计三十三名

罗丰禄 何心川 蒋超英 刘步蟾 叶伯鋆 方伯谦 林同书 郑文成 林泰曾 李达璋 严 复 沈有恒 邱宝仁 陈毓淞 林永升 叶祖珪 陈锦荣 黄 煊 许寿山 林承谟 柴卓群 郑溥泉 黄建勋 张 成 林国祥 叶 富 吕 翰 黎家本 邓世昌 李 田 李 和 梁梓芳 卓关略

第二届计十三名

萨镇冰 叶 琛 邓聪保 林颖启 吴梦良 陈锡三 江懋三 郑文郁 陈文庆 唐宸科 林国裕 卢华大 卢鸿杰

第三届计八名

林履中 许济川 林森林 戴伯康 陈 英 蓝建枢 韦振声 史建中

第四届计二十六名

许兆箕 杨则哲 黄裳治 陈伯涵 林占熊 唐 佑 邝 聪 丁兆中 林文彬 刘冠雄 李鼎新 陈兆艺 黄伦苏 曹廉正 关 景 丁沁波 陈善元 罗熙禄 何品璋 王培成 谢子勋 陈兆麟 梁祖勋 谢润德 何金胜 吴松森

第五届计九名

林帮光 程璧光 梁鸿春 陈恩焘 王 涟 张 珍 石文铭 陈宗器 丁澄澜

第六届计十名

翁祖年 刘 容 黄鸣球 叶大俊 郑文超 翁守瑜 张哲溁 刘联芳 沈叔龄 陈应谦

第七届计十一名

温桂汉 陈兆兰 罗忠尧 李国圻 陈常绥 叶 琅 陈大懿 翁守恭 陈福烘 邱志范 罗忠溶

第八届计十六名 (留美学生回华补习)

陈钜庸 詹天佑 吴应科 欧阳庚 苏锐钊 陆永泉 杨兆楠 邓咏钟 徐振鹏 容尚谦 黄季良 薛有福 邓士聪 吴其藻 宋文翙 邓桂廷

第九届计十三名

贾凝禧 罗忠铭 周献琛 朱声冈 高承锡 郑文英 林葆怿 许赞虞 曾瑞琪 林韵珂 林敬熥 张秉奎 陈怀羔

第十届计七名

林文光 沈正增 罗忠清 游于艺 林鉴殷 林敬章 关庆祥

第十一届计十一名

陈镜澜 黄以云 林靖澜 黄钟瑛 林秉成 周敬熔 孙 筠 张海鳌 周兆瑞 卓大宾 蔡馨书

第十二届计十三名

吴光宗 陈杰年 魏祖培 王宗香 许继祥 江宝容 陈家濂 任帮鼎 曾庆沂 陈兆用 陈心蔚 陈文彬 陈大昭

第十三届计九名

陈尚衍 黄 燮 林炳枢 陈旋枢 游福海 周思贤 林乔椿 郑孝增 郑大濂

第十四届计十二名

沈希南 黄树声 李景曦 陈家鋆 林颂庄 林振莹 张景南 余叔典 蓝希雍 叶心存 黄郁章 叶 琦

第十五届计五名

陈玉璋 王 麒 刘鸣岐 张哲培 林 熔

第十六届计十三名 (光绪三十年冬毕业)

高幼钦 赖汝寿 常书诚 魏子荣 梁同怿 欧阳驹 许建廷 张增存 贾 勤 陈训泳 王葆谦 李国堂 林鸿滋

第十七届计七名 (光绪三十一年冬毕业)

李孟斌 李景沣 魏子浩 萨 夷 林 蟾 贾 理 陈尔燊

第十八届计十六名 (光绪三十三年夏毕业)

林秉衡 林镜寰 林元铨 杨隽声 姚启飞 周国钧 刘熙德 陈毓澄 张哲训 苏学经 蔡传泰 廖德星 林传铭 张嘉麟 胡有年 黄年生

第十九届计九名 (光绪三十四年冬毕业)

汪肇元 陈祖祺 陈孔耀 林舜藩 孙维城 沈 燮 叶心传 叶宝琦 张同渠

以上共十九届计二百四十一名

管轮班历届毕业生

第一届计二十二名

何朝先 陆麟清 郭成志 卓关邦 梁逸卿 李阿富 黎阿本 陈景康 黎晋骆 李亚文 林鹤龄 杨进宝 彭就胜 张永清 冯瑞金 周荣贵 陆三兴 杨 光 余贞顺 洪得意 胡金元 郑官合

第二届计三十一名

庞铭世 伍兆佳 刘荫霖 林 泉 区贤灿 载庆涛 罗荫皆 陈兆锵 陈如璧 郭文进 庞廷桢 曾光时 潘锡基 刘昭亮 郭乃安 陈治安 李福龄 梁祖全 郑守恒 黎弼良 马应波 刘冠南 王齐辰 刘义宽 何林英 张玉明 卢鸿彬 叶大银 梁祖群 梁福藻 黄显章

第三届计七名

王 桐 张茂福 黄履川 胡尔楷 刘善述 陈鹤潭 陈如衡

第四届计十五名

王考鸣 吴保和 刘 康 陈伯祥 周敬让 卢毓英 张斌元 任邦珍 陈翼宸 林亨豫 梁季恺 葛希颜 沈念祖 陈宝璋 林朝鼎

第五届计十名

潘琮璋 林傅善 郑华钟 曾光世 周文祺 梁志柱 洪光安 王兆陶 陈忠捷 陈开镰

第六届计八名

梁 蓉 吴景泰 林以熔 江大荣 梁敬埏 陈 铨 黄本周 陈芳卿

第七届计十名 (光绪二十二年毕业)

潘兆清 刘贻远 唐德炘 陈承植 董朝镛 陈翊汾 黄天鳌 李伯壬 林云龙 陈大豫

第八届计六名 (光绪二十九年冬毕业)

常朝干 郑 玑 高近宸 魏 怀 沈秉楷 陈忠鎡

第九届计五名 (光绪三十一年冬毕业)

周光祖 林锡康 梁敬搓 叶宜彬 陈声扬

第十届计六名 (光绪三十三年夏毕业)

韩玉衡 杨 逾 李孟衍 叶天庚 郑友益 陈培松

第十一届计六名 (宣统三年冬毕业)

吴明观 张嘉燨 王道斌 叶心衡 苏学雍 陈诗涛

第十二届计三十一名 (民国九年六月毕业)

邱景垣 邱思聪 苏镜潮 萨本炘 林学濂 陈奇谋 周澜波 林惠平 张 岑 黄以燕 郑鼎铭 陈兆俊 马德建 吕文周 李孔荣 冯廷杰 魏子元 周 烜 姚法华 余 堃 方 伦 王振中 贾 劼 凌 棨 钟 衍 蔡学琴 卢行健 郑翔鸾 阮宣华 梁 煊 陈飞雄

第十三届计二十四名 (民国十年冬毕业)

谢仲冰 唐擎霄 许孝焜 蒋松庄 黄贻庆 陈尔恭 林一梅 陈 瑜 唐兆淮 沈靓安 康 志 黄子坚 周谨崧 黄立莹 张用远 许桐蕃 傅春滨 林家晋 陈承志 方明淦 杨际舜 沈靓笏 曾 纪 欧阳昆

第十四届计二十九名 (民国十三年冬毕业)

江守贤 何家澍 蒋 铣 陈 鼎 刘 潜 孟孝钰 程 璟 曾贻谋 吴 锷 王贤鉴 鲍鸿逵 林缉诚 林仲逵 林鏕民 杨 健 陈耀屏 傅宗祺 林克立 唐岱荥 方新承 林善骝 郑英俊 梁永翔 张永绥 薛大丞 高宪参 郑友宽 林 凯 林谷士

以上共十四届计二百一十名 

马尾船政前后两学堂共毕业学生六百二十九名

中国海军(从清朝开始)历任司令员都是谁?

丁汝昌是北洋水师提督,相当于北海舰队司令,不是海军总司令。当时南洋和北洋舰队分属南洋和北洋总督管辖,没有专门的海军部和作战司令部18...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