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姓的宗祠楹联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1收藏

钱姓的宗祠楹联,第1张

上联: 马上运槊(shuò); 下联:国旁课读。  ——佚名撰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用典自五代吴越王钱镠善射,能上马运槊。下联典出清朝钱陈群幼家贫,母陈书故工六法,课读于纺车旁。 上联:射潮靖海;下联:庐墓旌(jīng)闾(lǘ)。  ——佚名撰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钱塘大堤,为潮水所毁。吴越王钱鏐命强弩数万射之,潮退堤成。下联典自宋·钱尧卿童年丧父,终日守墓,举为孝廉。 上联:泽承周府;下联:名并钱郎。 ——佚名撰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钱氏来历。下联典指唐·钱起。

4 上联:彭城世泽;下联:越国家声。  ——佚名撰钱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自彭祖为钱孚之祖,尧时封于彭城(今徐州)。钱镠(liú),五代吴越国王。 上联:“武肃功名久”,下联是“彭城世泽长”;横批:“铁券家声”。

-------上联指吴越武肃王即唐末五代初、统治江浙一带40多年的吴越王钱镠(Liú)。钱镠出生于唐大中六年(852年)浙江临安的一个“世田渔事”家庭,自幼好武,后又喜文。19岁时因家境贫困,以贩私盐为生。21岁时参军,由于他机智多谋又勇敢善战而屡屡得胜,故因功累升。唐乾宁三年(896年),钱镠在平定董昌叛唐称帝的战役中大获全胜,被唐王朝封为镇海和镇东节度使,统辖江浙一带。但钱镠以“保土有民为主”,爱护百姓,提倡养蚕种麻,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并亲自带领士民修堤、筑坝、建城。在“保境安民”的口号下,短短几十年,在藩镇割据、战乱不止、民不聊生、遍地烽火的中国大地,唯有他统治下的江浙(吴越)一带,成为生产发展、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的一个“世外桃园”,实在难能可贵。钱镠还“度德量力而识时务”,从无非分之想。他始终尊重唐王朝,拥护国家的统一,并且谆谆教导自己的子孙,要“子子孙孙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钱镠终年81岁,在位41年,墓葬临安安国山麓,并由朝廷批准为其分别在杭州和临安建祠立碑。 下联的“彭城”指郡望,横批的“铁券”指唐昭宗钦赐钱镠的“金书铁券”(俗称免死金牌)。 上联:彭城居世泽;下联:越国振家声。  ——佚名撰钱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自彭祖为钱孚之祖,尧时封于彭城(今徐州)。钱鏐,五代吴越国王 上联:“钱姓周文王钦赐”,下联:“铁券唐昭宗敕封”。

——此联为浙江金华钱氏宗祠“敦睦堂”门联。上联指出钱氏起源为周文王所赐“官姓”(钱府上士),下联为金书铁券的殊荣。 上联:启匣尚存归国诏;下联:解弢(tāo)时拂射潮弓。  ——佚名撰钱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五代武肃王钱镠。 上联:仙凤玉露争飘洒;下联:密竹疏松斗志苍。

——钱大昕(xīn)撰钱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用清代著名 学者、乾隆进士钱大昕(1728-1804)撰书联。钱大昕,字晓徵,号竹汀,江苏嘉定人。治学方面颇广,于音韵训诂尢多创见,长于校勘考订,有《廿二史考异》。 4 上联:名标鼎甲,门闾代代;下联: 秀毓钱塘,兄弟怡怡。  ——佚名撰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前句典自明代翰林修撰钱福,弦治中试礼部廷对皆第一;上联后句典自明代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钱升,万历殿试第一。下联前句典自明人礼部侍郎钱谦益;万历进士。下联后句典自宋代秘书监钱昆及其弟翰林学士钱易均为进士。

5上联:陌上花开,铁券王孙君独秀; 下联: 梁间燕语,乌衣子弟我重来。

——佚名撰钱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苏无锡钱氏宗祠联。上联“铁券”,典指五代时吴越王钱镠,唐昭宗赐给他铁券(即铁契,古代皇 帝颁赐给功臣授以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凭证,唐以后则嵌金,刻有免死等特权的文字);下联“乌衣子弟”,典指豪门望族的后代。“乌衣”,指乌衣巷,在今南京市秦淮河以南,三国时吴国曾在此驻兵,因士兵穿乌(黑)衣而得名。东晋时,因王、谢等大族住在这里,从此闻名。

      宋末元初,枞阳钱氏始迁祖钱烈公渡江北上,定居峦漕,至今已经七百余年。

      在这漫长岁月中,据查老谱,约于明隆庆二年(1568)才有建立宗祠的记载,之前的约300多年间,是否建过宗祠,或因年久失修毁损,或因兵灾被焚,或是百务草创从未创建宗祠,皆不得而知。

        时间到了明朝隆庆二年(1568),枞阳钱氏家族建祠史翻开新的一页。先人们怀着对先祖的敬仰之情,捐献资财,大兴土木,建立祠堂,结束了枞阳钱氏没有宗祠的历史,开启了各公房争先恐后建立宗祠乃至创建三股总祠的壮举。

        1568年(约明隆庆戊辰),礼七公房孝行二十四世孙钱巨容(1527—1605),是他开创了枞阳钱氏创建宗祠之先河,是他为首倡建定远将军(必寿公)、刑部主事(礼七时公)“十三房”之宗祠(十三房乃礼七公下二十二世书行“如”字派分房之称谓,即:山、川、陵、冈、京、畿、岳、蒿、璧、璋、珪、桢、干),在礼七公房广大同宗的踊跃支持下,宗祠如期竣工。这就是峦漕钱氏礼七公宗祠,也是枞阳钱氏史上第一祠。

        1644年(约清顺治甲申),时隔76年后,松塘福三公兰行二十六世孙钱兰蓝(1597—1677),字充实,“念自万四公以来历十数世而在天之灵合食无所,大义捐赀,与族弟钱兰奇等人于崇祯末年发起倡议,合蘖岭、松塘、峦漕三股同宗共创总祠。”工程历经岁月,首次建成枞阳钱氏三股总祠,名曰“光裕堂”(意为先祖争光,为后代造福)。“光裕堂”共分三进,青砖黑瓦,雕梁画栋,宏伟壮观。

        后来,可惜三股因诸多缘由,意见不合,于十八年后的康熙壬寅(1662)间,峦漕钱氏与蘖、松宗亲协议拆前进运材料于仪山,以供首建峦漕总祠之用;一个世纪后的乾隆十二年(1747),蘖岭钱氏为维修福一公宗祠,遂拆中进运回岭上;后进归松塘继续为祠,祠名未改。解放后为小学堂,1962年因白蚁为害严重,报经上级批准拆除另建小学。至此,“光裕堂”经历了三百余年的风风雨雨,已经不复存在。

        1645年(约清顺治乙酉)间,峦漕礼二公房远行二十五世孙钱象恒(1604—1668),字新侯,与族侄钱文选共同倡议,首次建成礼二公宗祠。

        1650年(约清顺治庚寅),福一公房桂行二十七世孙钱还(1599—1662),字明交,统率族众,创建了福一公宗祠。

        1662年(约康熙壬寅),礼七公支如岳公房兰行二十六世孙钱秉镛(1613—1679),号画溪,“时任族督,念吾家自始祖迁桐以来,岁时未有合食处,倡建峦漕总祠,且捐巨资,于风雨霜露中操劳建祠之事,时厯年许,于1663秋总祠告竣。吾峦漕钱氏之有大宗祠宇,自公剏始也。”

        1790年(约乾隆庚戌)间,礼九公房温行三十一世孙钱芳(1748—1832),字立川,督户政,卽首议修祠,“兴峦庵钱姓香火,亦不惜解囊重理”,首修礼九公宗祠成。

        1826年(道光丙戌)间,礼七公房温行三十一世孙钱温厚(1786—1843),字敬持,“首创礼七公支忠节祠,公有劳焉。”

        1860年(咸丰庚申)礼八公房良行三十二世孙钱三连(1819—?),字钦之,倡建本支享堂,公督修,不期月告成,垫欵尤巨,不支伙食,族人赞叹有加。

        1880年(约光绪庚辰),礼七公房让行三十五世孙钱云樵(1838—1887),字宝森,倡建忠义祠。“时因大宗祠右厢改设节孝祠,乃于左厢设忠义祠,这样大宗祠既有节孝祠,又有忠义祠矣。”

        除上述以外,枞阳钱氏史上还有数量不少独立建造的节孝祠遍布邑内各地,祠内专门供奉孝节孺人神位,以为旌表。

      至解放前夕,枞阳钱氏大小宗祠、支祠、享堂、节孝祠、忠义祠等多达二十座有余。由于种种原因,从1958年起至1969年间,所有宗祠、享堂等均不幸悉数先后被拆除,或建小学,或建公房等,族人无不深感痛心惋惜!

      宗祠创建以后的数百年中,为了维护、修葺,许许多多先人前赴后继,捐山场,置祭田,出钱财,慷慨无私奉献,宗祠才得以延传不毁,祖宗神灵才得供奉安守。

        历史上先人们为什么如此高度重视修建宗祠,保护宗祠呢?这是因为宗祠有着它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祭祖功能。祠堂,又称祠庙、家庙、宗祠,是祖先神灵的依归之所,是供奉和祭祀祖先牌位、瞻仰祖先德能的地方。每逢过年、清明之际,家族内组织祭祀先祖的重大仪式都在祠堂进行,人们无比虔诚,仪式热烈而又庄重。其次是正俗功能。祠堂是家族宗亲联系、汇聚、议事、定规、处理族里大事和“正本清源、认祖归宗”的活动地点。兼有办理婚、丧、寿、喜等大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处。三是教化功能。祠堂是族人进行礼制、礼法、礼教宣传教育的活动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四是权利功能。祠堂是宗族以族长为代表的最高权利机关和权威的象征。族长由宗族推选德高望重的人来担任。五是法庭功能。祠堂是传统上的道德法庭,族长有绝对的行权权威。是处理家族内部事务、树优立榜、赏勤罚懒、化解纠纷、处理矛盾的地方。凡有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罚,直至驱逐出本族。六是续谱功能。祠堂日常是每年收集族内人口增减资料,积累装订成册。修谱之时则在祠堂开设谱局,专司修谱,发谱事宜。

      但是,现今宗祠的主要作用,除祭祀功能外,宗祠乃为寻根问祖、宗亲交流、增进友情的场所。

        枞阳钱氏的先人们在过去数百年中,为建祠、修祠、护祠作出了无比巨大的贡献,让我们铭记他们的名字,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促使我们今天为再度兴建枞阳钱氏总祠而努力,以赤诚的敬祖之心,大力推动总祠早日建成。

后附:

        枞阳钱氏史上各公房建祠、修葺宗祠情况一览表。

钱起(约720-约782),唐诗人。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人。天宝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工诗,与郎士元齐名,时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在“大历十才子”中名气最高。擅长五言诗,赠别应酬之作尤佳,朝廷公卿出牧奉使,皆以有其诗送行为尚。善于写景,诗风清丽。有《钱巧功集》,其中第九卷之《江行无题》一百首,为其孙钱珝所传。

钱镠(852-932),五代时吴越国建立者,公元907-932年在位。字具美(一作巨美),杭州临安人。后梁开平元年封为吴越王。在位期间,曾征发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泄,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

钱俶(929-988),五代时吴越国君,公元948-978年在位。初名弘俶,字文德,钱镠孙。宋平江南,他出兵策应。入朝,仍为吴越国王。后献所据两浙十三州之地归宋。累受封至邓王。

钱惟演(977-1034),北宋臣、诗人。字希圣,杭州临安(浙江临安)人。吴越王钱俶子。从父归宋,为右屯卫将军。博学能文辞。真宗时,预修《册府元龟》,官至工部尚书。仁宗时,任枢密使,投靠丁谓,排挤寇准,被贬。官终崇胜军节度使。《宋史》言其“敏思清才,著称当时,然急于柄用,阿附希进,遂丧名节”。其文辞清丽,与杨纪、刘筠等唱和,辑为《西昆酬唱集》。著有《家王故事》、《金坡遗事》。

钱易(约978-约1034),北宋文学家。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希白。惟演从弟。年十七举进士,以完卷太速被黜,然由此著文名。咸平进士。景德中再举贤良方正科。真宗封祀,献《宋雅》,命绘《车驾所过图经》。历知制诰,为翰林学士。预校《道藏》。善画,长于山水。行草字亦佳。著《南部新书》、《洞微志》等。

钱乙(约1032-1113),宋儿科医学家。字仲阳,郓州(今山东东平)人,曾任太医丞。所传《小儿药证直诀》,后世颇多采用。另有《伤寒指微论》,已佚。

钱选(约1239-1299),宋末元初画家。字舜举,号玉潭、霅川翁、习嬾翁等,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南宋景定间乡贡进士。擅画人物、花鸟、蔬果和山水,笔致柔劲,着色清丽,自成风格。存世作品有《柴桑翁像》、《浮玉山居》等。

钱德洪(1496-1574),明哲学家。名宽,以字行,改洪甫,号绪山,浙江余姚人。嘉靖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坐论郭勋死罪忤旨下狱,斥为民。既废,遂周游四方,讲良知学三十年,以守仁高第弟子,尤为人所宗。其谓“充塞天地间,只有此知(良知)”。“此知运行,万古有定体,故曰太极”(《会语》)。然其“彻悟不如王畿(《明史》)。另有《平濠记》、《绪山集》。

钱谷(1508-),明画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叔宝,号磬室。从文徵明习诗文书画,得点染水墨之法。擅画山水、人物,兰竹亦佳。晚年闭户读书,借阅手抄,几于充栋,日夜校勘,至老不衰。有《续吴都文粹》、《三国类钞》、《长洲志》等。

钱谦益(1582-1664),明末清初学者。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又号东涧遗老。江苏常熟人。万历进士。授编修。天启中,以名隶东林,遭劾罢官。1628年复起,官至礼部侍郎。1645年,率先迎降南下清兵,任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充明史馆副总裁。后以著述自娱。谙悉朝廷典故,尤长于诗,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清初“江左三大家”,著作有《牧斋集》、《初学集》、《有学集》等。

钱肃乐(1606-1648),南明大臣。字希声,虞孙,号止亭。浙鄞县人。崇祯进士。累官刑部员外郎。1645年清军破杭州,宁波诸生董志宁等拥他起兵。鲁王监国,加右副都御史。次年浙闽失陷,漂泊海上,拥鲁王抗清,官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因郑彩擅权跋扈,忧愤吐血而死。

钱澄之(1612-1694),明末清初文学家。初名秉镫,字幼光,又字饮光,后改号田间。桐城(今属安徽)人。历吉安府推事、翰林院编修、知制诰。后辞官还乡。通经学。为学初从邵雍,讲求象数,兼及义理,实以朱熹为宗。能诗文。著有《所知录》、《田间诗学》、《田间易学》、《田间诗集、文集》、《藏山阁诗存、文存》等。

钱曾(1629-1701),清藏书家。字遵王,号也是翁,江苏常熟人。藏书室名“述古堂”和“也是园”。所藏得父钱裔肃与族曾祖钱谦益遗书,以《古今杂剧》最著名。辑《述古堂书目》、《也是园书目》,撰《读书敏求记》。死后,书归泰兴季振宜。

钱大昕(1728-1804),清学者。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乾隆进士。官至少詹事。治学颇广,于音韵训诂尤多创见。著有《廿二晚考异》、《十驾斋养新录》、《恒言录》、《潜揅堂文集》等。

钱塘(1735-1790),清学者。嘉定(今属上海)人,字学渊,一字禹美,号溉亭。大听侄乾隆进士。任江宁府学教授,刻苦撰述。他早年与大昕共学,工诗,后治经史。精于音韵、文字、律吕、历算之学。著《史记三书释疑》、《淮南子·天文训补注》、《春秋左氏传古义》、《述古编》、《律吕古义》等。

钱沣(1740-1795),清书画家。字东注、约甫,号南园,云南昆明人。乾隆进士。累擢江南道监察御史,劾王亶、总督毕沅贪污徇情。不避权贵和珅,劾其私党山东巡抚国泰赃枉,使其遭诛。擢御史,直军机处,劾和珅。和珅益恶之,凡军机苦役多委沣,积劳感疾卒。善画马,人珍如拱璧。又善书行草。有《南园集》。

钱坫(1744-1806),清书法家。字献之,号十兰、篆秋生,江苏嘉定(属上海)人。乾隆副榜贡生,官乾州州判。精于地理、文字学。工书,尤善篆书,翁方纲叹为神授。工刻印,善画枯树、丛石、兰竹梅。有《说文解字斠诠》、《篆人录》等。

钱大昭(1744-1813),清文字训诂学家。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字晦之,一字竹庐。大昕弟。得兄指授,研习经史,长于考据。嘉庆初,举孝廉方正。治史精于两汉。为学注经以明理为宗,注史以达事为主。著有《尔雅释文补》、《广雅疏证》、《说文统释》、《两汉书辨疑》等。

钱杜(1764-1844),清画家。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初名榆,字叔美,号松壶、壶公、居士。他工诗和书法,擅画山水。从文伯仁入门学习,上承赵令穰,王蒙诸家。其笔墨妍细而生拙;曾作青山绿水,颇有装饰味道;兼精墨梅,亦能画人物、士女、花卉。有《松壶画赘》、《松壶画忆》等。

钱江(约1800-1853),清官吏。浙江长兴人。诸生。林则徐遣戍伊犁时随从出关而知名。咸丰中充雷以諴幕僚。建议创办“厘捐”,于水陆要冲设局卡,过往货物视价值抽税,率千分之一,并征坐贾。以助军饷。后厘捐遂为清廷一大财源。与同僚五人出督劝捐,不从者以兵胁迫,民间视为“五虎”。累褒奖至道员。触怒雷以諴而被杀。

钱松(1818-1860),清篆刻家,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叔盖,号耐青、铁庐,别号未道士、西郭外史。为“西泠八家”之一。曾摹汉印二千方,其所作雄浑淳朴。在“浙派”中,别具面目。他善书,且能画山水。著有《未虚室印谱》。

其他钱姓名人有五代时吴越国王钱倧;北宋大臣钱藻,藏书家钱勰、钱和、钱昱;清大臣钱臻,学者钱林,文字音韵学家钱侗等。近当代钱氏名人有政治家钱瑛,革命家钱壮飞,外交家钱其琛,社会活动家钱昌照,北洋政府官员钱能训,国民党将领钱大钧,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物理学家钱学森、钱临照,力学家钱伟长,化学家钱人元、钱思亮,植物学家钱崇澍,美籍生物学家钱煦,水利专家钱正英,水利工程学家钱宁,儿科学家钱潮,学者钱钟书,金石书画家钱瘦竹,法学家钱端升,经济学家钱俊瑞,历史学家钱穆,金融家钱新之,戏曲史家钱南扬,音乐学家钱仁康,作家钱毅,书画家钱君陶,画家钱松喦,游泳运动员钱红,围棋运动员钱宇平等。

钱姓的宗祠楹联

上联: 马上运槊(shuò); 下联:国旁课读。  ——佚名撰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用典自五代吴越王钱镠善射,能上马运槊。下联典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