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姓家谱的修谱
古姓家谱介绍
作者:古小彬(《古氏史志》总编、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客家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唐代以前的族谱属官修,国家专门设有谱局机构,内设总纂、主修、调查员、誊写员等人事。族谱的内容,大致包括谱名、谱序、凡例、谱论、世系谱、迁徙图、源流考、人物传、恩荣录、艺文志、遗像、坟茔祠庙图、五服图、族产、契约、字辈谱、族规、家训、领谱字号等,以世系谱和人物传为核心内容。
在门阀制度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族谱也成了世族间婚姻与仕宦的主事依据,并得以迅速发展。宋代以后,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例被打破,民间私家修谱盛行起来,且一般都是 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族谱、家谱亦进入寻常百姓家门。
《郭
氏
族
谱
总
叙》
传(解说经文的文字)云:“盛德必百代。”祀有后也。《书》(《尚书》,亦称书经)云:“以亲九族。”,圣经(儒,佛经典著作,批指儒经)云:“亲亲(亲爱亲族),则诸父(同
宗族
叔伯
),昆(兄)弟不怨,休戚相关,是谱之不容缓叙明矣。吾族肇(始)自黄帝,万派(流水)浮天,而蔚启
人文
,开自
姬周
。垂峰发地,而凝成祀堙(原字左为“礻”旁),荷山川之灵,传于虢叔,丕(光大之意)箕裘(克承父业)之绪。逮乎(至于,到了)子仪(唐朝郭子仪),家声永振(家族声誉长久振兴),奕叶(累世)生贤(产生贤才)。衍螽斯之庆,仰鹰扬之休,(子孙象螽斯一样繁衍众多的喜庆,人们都敬仰郭氏家族象雄鹰飞扬一样的美好),班班云仍(此字原佐边为“礻”旁),莫与京者,其惟我郭氏乎!(福泽绵延,没有能同它相比的,恐怕只有我们郭家吧!“仍”,福。“京”,大。)虽虢叔
分土
,见并于晋,然
明德
之后,必有达人。(虽然西周文王姬昌之弟虢叔曾分封领地,
虢国
在
春秋
时被归并于普国,然而他的有光明
德行
的
后代
中,必定有显达之人。)故燕(战国时的
燕国
,在今河北北京一带)有郭隗(燕昭王的谋士,
昭王
为他筑黄金台以示对他的尊重。),汉有光禄大夫(郭)广意,冯翊(京都左部地区)太守(郭)孟儒;隋有金州司仓(郭)履球,唐有凉州司法(郭)昶,美原县主薄赠兵部尚书(郭)通,寿州刺史(郭)敬之。始生(郭)子仪,生而儇伟,……
(全文见《宗
族谱
》
(以上省去大量古谱内容未录入)
大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春正月(一月)既望日(16日)后裔孙禧元敬
撰
本文写于900多年前,系原
木刻版
《郭氏宗谱》其中一篇,较为珍贵。原文未断句,今断句并作注并全文收录于《郭氏宗族谱》。
《郭
氏
宗
族
谱》
在一九四九年前(解放前)大凡象样的家族,尤其是
读书人家
和为宦的人家,几乎都有
家谱
。作为
民间文化
现象之一的家谱,解放后被列为
禁书
,打入冷宫。有的在土地改革中被毁或丢失。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实行所谓的“破旧立新”几乎是所留家谱都遭厄运。
有的人
怕被打成“封、资、修”暗暗付之一炬,实属可惜。
国有
国史
,县有
县志
,家有家谱。留下
笔墨
,以供
后人
参考、借鉴,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是很有裨益吗?为什么非要把它毁除呢?岂不可笑焉哉!
自一九七九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以来,真正实行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被列为禁忌的家族谱这一
乡村文化
,亦随
中华文化
的春天抖落压在身上的尘埃、灰土破壳而出。经四川省大英县郭氏宗祠又名“郭子仪纪念馆”搜集,终于发现了约数百万字的零散资料。如:四川大英县光绪七年的《郭氏族谱序》、乾隆36年《
郭氏族谱
》、
民国
七年的木刻版《郭氏宗谱》及娄烦县《郭氏族谱》等。里面述写了郭氏的
来历
、繁衍、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中华民族
的
兴衰
历程
,也记叙了一些郭氏
家族文化
,涉及忠国治家
之道
、
文史
武略
等,如:蔡邑撰《郭有道
碑文
》、郭英《论决重修疏》、郭明成《理河事疏》和《兵事疏》、郭镇星《第一急着疏》、郭文府《论处兵疏》、郭大湖《五营团疏》、郭明成《
七书
家训
》及《
一家言
》、《录异小品》、《平山冠》、《备考三条》。
为了更好地保存民间文化,继承和发扬
前人
爱国守家的优良传统,由四川大英县郭子仪纪念馆决定进一步整理有关资料,编辑《郭氏宗族谱》,
全书
三百余页,共三卷,第一卷为族谱,重点叙述太原
世系
。第二卷为宗谱,主叙郭氏
源流
,第三卷
家风
传记
。
《郭氏宗族谱》
第一卷
郭氏族谱
《
史料
整理说明
》《郭氏族谱序
》《郭氏复修谱序
》《凡例
》《劝诫引
》
《谱诫
》《
家礼
》《太原世系》
第二卷
郭氏宗谱
《郭氏家约十二条
》《郭氏
历代
年世
略》
《郭氏家礼服制图
》
《太原郭氏累朝
仕宦
人物志
》《郭氏谱谱总叙》
《吉水董公谱序》
《郭氏受姓本源考
》《郭氏世系流源图》
《郭子仪后裔图》
《郭氏迁川原始略
》《家泰公后裔本源分支
》《蓬溪
天福
郭氏史料
》
《汾阳族谱合族谱叙》
《娄烦县郭氏族谱简介》
清
郭庠生
撰《郭氏复修谱序》
《南阳〈郭氏族谱〉复修谱序》
宋
欧阳修
撰《郭氏旧谱序》
清曾国藩撰《湘阴
郭氏家谱
叙》
唐
颜真卿
撰《郭
公庙
碑铭》
宋王彰撰《
汾阳王
碑记
》
第三卷
家风传记
《郭氏史略
》《“郭”之由来
》《
大清高宗
子仪赞论》
《
电视专题片
<郭氏与汾阳王>》
《千载
古诗
颂令公
》
郭氏祖训:
尊祖
敬宗
事亲
睦族
《郭氏家训》
《教儿经》
《劝学歌》
《敬老歌》《邻里歌》
《老伴歌》
郭氏族谱之《老伴歌》
《郭子仪后裔古墓揭开“湖广填川”之谜
》
《新加坡郭氏公会简介
》《郭子仪简介
》《郭子仪的故事》
《郭氏人物传》(部分)
黄帝
郭及
郭泰
郭嘉
郭淮
郭象
郭璞
郭登之
郭祚
郭彦
郭衍
郭荣
郭之运
郭子仪
郭崇韬
郭威
郭崇
郭若虚
郭文振
郭守敬
郭子兴
郭英
郭怀一
郭秀
郭氏复修谱序
礼,莫大于尊祖,德,莫先于亲族。而所以维持
尊亲
之意者,端赖有谱法焉。然则谱可不修乎?溯吾族所由来,出自王季(即周太王之子季历)之穆(子)虢叔者,实有彀德(美德),乃(周)文王(姬昌)之弟,武王(姬发)之叔父,成王(姬诵)之叔祖父。建国
命民
,因谓之郭。盖(因为;大概)“虢”(音国)即“郭”。高诱《
战国策
》注云:郭,古文虢字也。
……参之《
晋语
》及蔡邑作《郭有道》(郭泰)碑文》皆可考焉。迄今虽支分派别,棋布海内(郭氏子孙象棋子分布于国内),历世数千年,而因流
穷源
,犹之溯河源于星宿海也(犹如到星宿海去追溯黄河源头)。故自
春秋战国
及西东汉晋以来,代有闻(名)人,如曰隗(音奎)、曰亭、曰忠、曰璞等,未易殚(音单,尽)述。而汉季(末)建宁时有讳(名)泰,字林宗者,诞
应天
衷,聪睿(音锐,智)明哲,妆文武(周文王武王之道)之将坠,振微言(精深微妙之言)之未绝。委辞召责,保此清妙,实(山西)太原介林(县)人也……
(部分内容未录入)
数传至唐玄宗时,乃笃
生子
仪公,
忠贯日月
,功盖天下,再造
王室
,历相数君,尊尚父,封汾阳忠武王。终
纲目
千三百六十二年,一人而已。夫汾阳王,世居太原,故或以太原名郡,或以汾阳名郡,具实一也。虽
士大夫
不得祖
诸侯
则,而在唐多显宦,(有由)来矣。……
或居益阳,或居安化。而邵祖卜居新邑(湖南新化,属益阳)青石街,至今有郭家井为记,而
祠堂
如故,翔、清、海、晚四祖。而我祖海公,厥(其)后就田亩于珂溪。故五峰村及杨横、白溪,同为一大河流,九派(多条支流)其出一源,至今为世宅焉。余生也晚,夙(早)闻身其
伯父
,质学兼优,有功于谱,奈英年早逝,有志未逮,可深惜哉!爱是细阅
著述
,学通
今古
,考核,明其谱序,应居弥祖金幼考之(此语费解),余复何言哉?但以重事者之属(嘱),忘其固陋,窃其绪余以附
诸公
之尾。俾(音比,使)后之人,因为求义,上以尊祖,下以亲族,虽百世不忘也……
族谱是家族中的一种表谱形式,是用来记载一个宗族,大家族世系繁衍的一种人文历史的书籍,阅读一本族谱首先要看懂族谱的谱序、世系图以及相关的图记等族谱书中的专有词汇,如果拿到一本族谱看不懂族谱世系,分不清主脉支脉,那就很难读懂这本谱了。其实要搞清楚这些问题并不难,下面小谱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下,该如何一步一步读懂族谱。
读谱序
族谱都有序,一般会介绍家族的变迁和发展历史以及编修族谱的时间、编修族谱的人员、为什么修谱以及介绍姓氏始祖。读了谱序,大致就能了解族谱是记录什么的,什么时间记录的,为什么要记录,什么人记录等问题了。
看世系
以自家父祖为起点,纵向追溯,厘清始祖一条线。然后以本家一线为起点,横向并线,汇聚同宗成一支。第三以一个宗支为基点,横向并支,综合各支为一族。这样就能理清楚世系的关系,也能分得清主脉和支脉了。
阅读族谱的专有术语
族谱中记载的词,一般都和平常的书面语不一样,比如,男子娶妻,在族谱中不说“娶”而说“适”。还有族谱中女子“挂线”一词,就是指将女子列入世系表的意思。可以查阅古籍或者族谱的书籍,如《谱牒文化》季刊,《修谱指南》《修谱百问》《中国家谱文化》《家谱与地方文化》《常州祠堂》等专著来了解更多族谱中的专有词。
怎么去看传记,读历史
看各种人物传序,掌握宗族人物精英史。读本家世系世表的过程中,可能会看到本家直系先祖之精英人物,他们有的有传,有的有序,有的传序兼有。据此,可以至人物传序栏具体按房分按世次查找到。若有较好的国学基础,尽管是文言文、繁体字、无标点,也能对内容了如指掌;若国学基础稍差,能多读多揣摩,也能了解大概。有的家庭,其祖上精英人物还可能有多个。
读图记
族谱中图像一般都是为了让大家辅助了解族谱的,所以可以多看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读懂族谱。
四卷:
谱籍临安
责任者郑敦达主修,郑主旺等编纂
版本1938年起凤堂木活字本
其他书名书名页题荥阳世家郑氏宗谱
名人
类型提要
收藏单位临安市图
详细内容
序号:5597
[临安]唐昌郑氏宗谱:四卷/郑敦达主修,郑主旺等编纂—1938年起凤堂木活字本—4册—书名页题荥阳世家郑氏宗谱—2修本
始迁祖:旻,字贡公,明成化年间(1465~1487)自开化县迁居昌化县(今属临安市)十都祝家川村。本谱始修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世系修录至第十七世,排行字为贤。本支派排行字自九世起:国家有圣主敦本启贤良克继修明志光宗耀祖长。卷一:谱序、祖训、家规、谱说;卷二:勅命、像;卷三:世系;卷四:行略、祖居清丈文劵、人物传。
收藏单位:临安市图
三卷:
谱籍临安
责任者郑斌主修,郑应浩编纂
版本2000年敦叙堂胶印本
其他书名
名人(明)郑德盛;(清)郑体乾。
类型提要
收藏单位杭州市图杭州西湖区三墩镇厚诚路30号302室郑昌炽
详细内容
序号:5598
[临安]唐昌郑氏宗谱:三卷/郑斌主修,郑应浩编纂—2000年敦叙堂胶印本—3册—书名据书名页题
始迁祖:添祈,更名芳,号虎山,明洪武四年(1371)自淳安县东衔村迁居昌化县(今属临安县)唐里村(今属昌化镇)。本谱始修於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世系修录至第二十三世,排行字为传。本支派排行字:时下陈常嫩生民秉德良纘承知有道佐启世应昌学圣传诗礼希贤显义方国家隆俊彦多士庆言扬。卷一:谱序、郡望、行状、勅命、诰命、凡例、题名序、仕宦录;卷二:行传;卷三:行传、编後记。本支名人:(明)郑德盛;(清)郑体乾。
收藏单位:杭州市图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厚诚路30号302室郑昌炽 四卷
谱籍淳安
责任者郑炳林主修
版本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世德堂木活字本
其他书名
名人
类型提要
收藏单位淳安县梓桐镇郑家村郑树忠
详细内容
序号:5599
[淳安]郑氏宗谱:四卷/郑炳林主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世德堂木活字本—4册—书名据书名页题—4修本
始迁祖:公亮,字希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自安徽歙县邑北丰川村(今属上丰乡)迁居浙江淳安县邑西石峤村(今梓桐镇郑家村)。本谱始修於元至正十五年(1355)。卷一:谱序、目录、凡例、源流叙;卷二:世系、寿序、行传;卷三:世系图;卷四:墓志、谱跋。
收藏单位:淳安县梓桐镇郑家村郑树忠 十六卷,首一卷
谱籍淳安
责任者
版本1922年木活字本
其他书名版心题川南郑氏宗谱
名人
类型提要
收藏单位淳安县汾口镇简门村村委会
详细内容 [淳安]淳安川南郑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1922年木活字本—37册—书名据序跋题—版心题川南郑氏宗谱—7修本
始迁祖:安仁,字弥熟,又字德淋,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自安徽歙县迁居浙江遂安县(今属淳安县)川南郑家白洋坂村(今汾口镇简门村)。本谱始修於明成化年间(1465~1487)。世系修录至第二十一世,排行字为光。本支派排行字:宙炳聿忠绍当韬该房季奇稚宾并兴众安綝训光必启兆友肇锡衍名家纯德昭和厚贤能毓国华。卷首:谱序、凡例、世系图;卷一~十:世系图;卷十一:家仪、家规;卷十二、十三:传;卷十四:坟图;卷十五:里居图;卷十六:谱跋。
家谱的主要内容:姓氏源流和世系表。
一、姓氏源流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一些史学专家认为,历史上的王朝更替、社会动荡导致了家谱的断裂残缺,很多族谱都由后人凭想象臆造。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性和确实性。重视传统的中华民族,有不少家族在重修宗谱,由于南北各地的语言、风俗、长相等均不同,世系联系在一起,其纸谱真实性值得推敲。
二、世系表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1)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2)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3)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4)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扩展资料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能够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相传它是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如今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家谱 (人文资料)
家谱一般记录九代人。
家谱一般包括祖宗子孙八代,连自己九代。
家谱以自己为分界线,上为父(第四世)、祖(第三世)、曾祖(第二世)、高祖(第一世),下为子(第六世)、孙(第七世)、曾孙(第八世)、玄孙(第九世),其中自己为第五世。
关于家谱的世系问题,有两种不同的使用方法,第一种是直接使用总族谱的世系,比如,第四十二世、第四十三世、第四十四世等等。第二种在家谱中注明高祖在总谱中的世系,然后在家谱中按第一世排到第九世。
家谱记载内容:
1.姓氏源流
姓氏是一个家族的标志和名称。考证姓氏源流,就是考证始祖是谁,家族的根在哪里,说明家族的得姓缘由和姓义。
2居住地地情
记载家族以始祖为中心的聚居地的自然、地理、经济环境、风俗民情、民间传说等情况,能够反映、展示家族成员参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历史风貌,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积累人文地理和聚落地理资料,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3.迁徙情况
记述迁徙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是人世系图表上加注说明;二是在世系录内作简要的记述。传统的记述方式就是这种记述方式。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修的家谱,多数采取单独立一个篇目,用文字或图表集中记述族人的迁徙情况,以便于查阅。表录内容:世序。
4世系图表
世系是家谱重要主体,是家谱区别于其他史类书籍的重要标志。要花一番工夫,厘清家族世系源流,长幼辈分,认真准确地记载。
5人物传
人物传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谱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物涉及到立传标准、范围和方法以及对人物的评价问题,将在“人物传的编写” 中详细叙述。
6大事记
大事记是编写地方志的一种体裁,用以记载一地的大事和要事。
7字辈谱
字辈谱是各姓氏家族族谱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简单地讲,字辈谱中辈分就是家族中血缘传承的世系次第关系,又称辈、辈行。字辈是辈分的代表字。
古姓家谱的修谱
本文2023-11-01 09:03:1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86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