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于姓的起源及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2收藏

山东于姓的起源及家谱?,第1张

搜览古籍,追本溯源,于姓起源有三 : 一者源出姬姓。为周武王姬发之后,以国为氏。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武王克商,大举分封诸侯, 其第二子邘叔册封邘国(即今河南省泌阳县北部西万镇邘邰村) 后邘叔子孙以国为氏,有邘姓。又有去邑旁者则为于姓。由此, 后世汉族之邘姓和于姓,按血统论当无异矣,皆为武王二子邘叔之后。 史称于姓正宗,是为河南于氏。 二者据《路史》记载:东海(大致相当今山东东南及江苏 东北以东地带)有于公裔孙,本为汉人,随拓跋跬迁徙至代北(大致相当今 山西代县、繁峙、五台、原平一带)为万忸于氏(鲜卑族复姓),至魏孝文帝 迁都洛阳后,进行汉化改革时恢复为于氏。 三为唐代淳于氏避讳改姓。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 淳于公子孙,以国名为氏。唐贞观年间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 至唐宪李纯时,为避皇帝之嫌名(因“淳”与“纯”同音)复姓淳于姓改 为单姓于氏。至宋代,始有部分于姓恢复淳于姓。然《史记》文王伐邘 尚书大传》正作于,于盖诸侯之国,非始于邘封也。 

于姓郡望堂号亦有三: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 。治所在雒阳(今洛阳市东北)。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此支于氏,盖于氏始祖邘叔之直系后裔。

东海郡。秦始置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 西汉时相当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县以东和江苏宿迁、灌南以北地区。此支于氏应为春秋战国时 于泰之后及北魏鲜卑族复姓万忸于氏改汉字单姓于氏之后裔。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相当于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路(含汲县)以西地区。此支于氏,亦为邘叔之直系后裔。 在我国历史上,于姓之崭露头角,始于汉初之于公。于公时乃东海郯人,以善决狱名。其雪洗之“东海孝妇”一案,为千古美谈。汉初有丞相于定国(东海郯县人)初为狱吏,宣帝时任廷尉,决疑平法,后为丞相,封为西平侯。三国时魏有名将于禁(泰山巨平 〈今山东泰安〉人),南北朝北周有太傅于谨,后周有工部尚书于德臣。隋代有车骑将军于宣道,又有江南道行军总管、行军元帅于仲文。唐代有宰相于顒、于志宁、工部尚书于颀、巴道刺史于邵。代宗时有工部尚书 、东海郡公于休烈,诗人于瀵。元朝有兵部侍郎于钦(今山东寿光人)。 明代有大臣于谦(浙江钱塘人),成祖年间进士,曾历任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时,平反冤案,赈济灾荒,颇得民心。后被英宗判死,史称“行路嗟叹,天下冤之”。宪宗时复官并赐祭,葬西湖三台山麓。又有监察御史于敬、鹰扬卫指挥使于光、山东按察使于大节(任丘人)。文学家于慎行(东阿人),曾官至东阁大学士。 能诗文,有《读史漫录》等。清代有军机大臣于敏中、大臣于成龙、江苏巡抚于准。近代史上有于右任(陕西泾阳人),同盟会员,创办《民呼报》、《民主报》等,宣传革命。历任国民党联军驻陕总司令、国民政府审议院院长、监督院院长、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善草书、喜作诗,有《右任文存》、《右任诗存》行世。现代有于学忠(山东蓬莱人),历任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苏鲁战区总司令、山东省政府主席等职。参加过淮河战役、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保卫战。又有“五·四”天津学生运动领 导人于方舟,历任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长等职。于树德,参加过辛亥革命,后从事学术研究,是我国最早讲授合作社理论者之一……  拜览高楼分支谱系,自士诚公始,亦多有济世贤才,或著书立说,或挥戈疆场,或妙手回春,或桃李天下,或心系民众疾苦…… 皆恩泽一方,村人口碑,惠风长存。后世子孙续承箕裘,当承抟祖志,恪守祖训,标秉族风。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忠诚敬业,开拓善思;

修德为本,仁善为怀;孝道当先,尊爱孺幼;勤俭创业,诚信立言;摒弃劣风陋习,广纳科学新知;不以富贵*、不以贫贱移、不以威武屈;不苟且偷生,不唯利是图;国事为重,大局为先。为华夏民族之昌盛 ,为炎黄子孙之团结,为于氏家族之振兴,各司其职,各显其力,各尽其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广济天下”。愿我于氏宗族人丁兴旺 ,族风长存,英才辈出,贤者云集。一屋既扫,再匡天下。 附:于氏族谱 首要重望德

租武天光明

正大贯敏慎

惠恩庆昌荣

圣德启景远

庭训呈孝行

宗泽培此久

文武成泰洪

郡望 东莞郡:西汉时期有东莞县,治所在今山东沂水。今广东省东莞市建制置于唐朝,后世所称“东莞”皆指广东沿海的东莞。泰山郡:西汉高祖七年(辛丑,公元前200年)设泰山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泰安县一带。清朝雍正时期(公元1723~1735年)设为泰安府,东平、肥城等县均属泰安府。

「松」源出

松姓源出有三:1、松姓的起源与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和松树的故事而产生的。据《史记·秦本纪》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的记载,原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不可一世,曾经带着朝中的大小官员前呼后拥,浩浩荡荡亲登泰山祭天,等办完立石、封祠祀一连串的为自己歌功颂德的“例行公事”后,不料在下山途中突然间下起倾盆大雨,而山上却没有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正好山上有五棵大松树,枝叶繁茂,围起来像个大亭子,于是秦始皇就跑到松树下躲雨。不久风息雨停,秦始皇很高兴,认为这棵大树护驾有功,就当场赏封五棵松树为“五大夫松”。那时随秦始皇上山的官员,有些都还没有得过皇帝的封号,就沾松树的光,也跟着以松为姓,世代相传。再此后,就有居于泰山的人便以“五大夫松”的“松”字为姓氏,称松姓,世代相传。松氏的望族居东莞郡(今山东省莒县)。2、出自清代满族改姓。清兵入关后,有满族旗人改汉姓松氏。如武英殿大学士松筠,原为蒙古正蓝旗人,玛拉特氏。3、公姓改为松姓。因为公姓称呼时有些不方便,因此有人就将公姓改成了松姓。

得姓始祖

黄帝孙颛顼玄孙皋陶子伯益后人。

堂号

东莞堂:以望立堂。泰山堂:因松氏源出泰山,因以立堂。

迁徙分布

松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但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十六位门阀。

  LZ问的也太细了,这你得去查当地的史料和县志了。

  看下高姓的起源吧

  起源

  1、出自姜姓。相传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以姜为姓。炎帝17世孙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吕侯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名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8世孙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高傒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7世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趸排挤,出齐奔燕。高止9世孙高量为宋国司徒,高量10世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渤海高氏由此发轫,繁衍不息,成为当今高姓族群中最庞大的一支。高洪的一支后裔高隐、高瞻叔侄创立了渔阳高氏、辽东高氏, 另一支后裔高悝创立了广陵高氏。渤海高氏的后人高伯祥又创立了京兆高氏。高氏五大望族有四支出自渤海高氏。因此,当今高氏子孙多数为渤海高氏后裔。

  2、另一支姜姓高氏。齐惠公姜元的有一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孙强取祖字为氏,名高强,其后亦为高氏。齐惠公为齐桓公之子,齐太公十三世孙。

  3、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如魏时,鲜卑族有楼氏,后改高氏。十六国时,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高丽羽真氏,后有改高氏的。南北朝时,先后有元氏和徐氏改姓为高氏。北齐文宣帝姓高名祥,当时有元景安、元文遥本鲜卑族,随汉姓元,因有功于北齐,高洋赐他们"高"姓;又北齐时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与高欢交厚,遂改为高氏。

  4、以“高”字开头的两个字的复姓,后有改单姓“高”为氏。譬如:高车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

  迁徙

  高氏的发源地虽说在今河南省境内,但自春秋以后的高姓却大都出自齐鲁之地。战国或秦时,高氏已自山东迁入今河北、辽宁省境。东汉时,有渤海王太守高洪定居渤海蓨(今河北省景县)。

  南北朝时,有渤海郡人高欢,曾在北魏执魏政达16年之久,死后,其儿子高洋便代东魏称帝,为北齐。京兆高氏又有与北齐同祖,初居文安(今属河北),后迁徙到京兆。吴丹阳太守高瑞,初居广陵,其后迁至秣陵(今属江苏)。高氏大批南迁始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唐初,有高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唐僖宗时,有高钢(河南高氏)因避“黄巢之乱”南迁入闽,为高姓入闽后的始祖。

  在汉末时,又有一支高氏由陇西(今属甘肃)南迁至滇中(今属云南),后成为白蛮大姓。宋绍圣元年间,高升太夺取大理段氏政权,自立为王,称大中国。传子高太明,于圣绍三年,又将王位还给段氏,仍封为中国公,世为大理宰相,控制大理国政权,被称为高国主。其后裔历经元、明、清数代均为云南土司。中国历史上,高姓称帝王者14人,曾建立北齐、燕、荆南等政权。

姓氏起源

周官羊人之后,以官为氏。周代有官职为羊人,其子孙以官职为姓,遂为羊氏。

出自祁氏,原为羊舌氏,为春秋时晋国大夫祁盈之后。始封于羊舌(今山西洪洞、泌县一带),其后遂为羊舌氏。后去舌为羊氏。

出自姬姓。春秋时,晋靖侯的儿子公子伯侨有孙子名突,晋献公时封为羊舌大夫,子孙称羊舌氏。羊舌突有五个儿子,其中大儿子羊舌赤,字伯华,二羊舌大夫,子孙称羊舌氏。羊舌突有五个儿子,其中大儿子羊舌赤,字伯华,二儿子羊舌胼,字叔向,都是晋国贤臣。春秋后期,羊舌氏被其他晋卿攻灭,有子孙逃在国外,改姓羊,称羊氏。

历史上南方零陵族也有羊姓。为羊姓的一支。

为(女吉)氏所改。

羊姓望族居泰山(今山东泰安东南)、京兆(今陕西长安东)。

堂号

种璧堂:汉代羊公,名伯雍,施舍茶汤3年。有一人喝了以后从怀中掏出一升石子,对羊公说:你种了这石子,可以得到美玉,还可以得到漂亮的妻子。羊公就把石子种了下去,果然长出玉来。邻居徐氏有一女儿很漂亮,没有订婚,因为她要讨一双白璧做的彩礼才许亲。羊公知道了,便跪到种石子的地方去挖。果然得到五双白璧,欢天喜地送到徐家。徐氏一见就许了婚。结婚后,生了10个儿子都很有才。羊公后来做了宰相。

羊姓名人

羊祉:后魏光禄大夫,是晋代散骑常侍羊琇的第六代孙,羊琇以后,世代为卿相。

羊侃:梁代侍中军师将军,其父羊祉曾假办节龙骧将军,所以有楹联云:   六世贤膺相士,一门两任将军。

羊欣:南朝宋·书法家,泰山南城(今山东省费县西南)人,他曾向王献之学习书法。梁朝著名史学家沈约称他“善隶书,献之之后,可以独步。”

羊侵:汉安帝时为司隶校尉;其子儒,桓帝时为太常。

羊续:字举祖(141—189),为灵帝时名臣,历官南阳太守,为政清廉,其悬鱼拒贿被传为佳话。成语“羊续悬鱼”脍炙人口,清廉佳话久盛不衰。汉时,羊续出任南阳太守,将属下进献的鱼悬于庭院,以示清廉。宋代诗人徐积吟赞:“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羊续三子之中,长子秘,京兆太守;次子衜,上党太守;三子耽,官太常。羊续还与曹魏权臣司马氏家族关系密切。

羊陟:在任冀州刺史,惩治贪官污吏,治内肃然,为汉末清流领袖,也因生活俭朴,被士人敬为“天下清苦羊嗣祖”,仰若“泰山北斗”。

羊祜:东晋茶山商城(今山东省费城西南)人,字叔子,官至尚书右仆射。晋代魏国之后,他参与平吴的军政策划。在都督荆州期间,甚得远近民望。平时轻裘缓带,身不披甲。与东吴守将陆抗对峙,却能讲信修德,以怀柔吴人。他归还所获越境内的猎物(飞禽走兽),甚至送药与对方守将陆抗,获得“岂有鸩人羊叔子” 的美名。他坐镇襄阳十年,大开屯田,广储军粮,倾力做足伐吴的准备,然后入朝陈伐吴大计,并举荐杜预以自代,此后杜预大造楼船一举伐吴成功。羊祜病逝时,远近百姓尽皆号恸,吴国守边将士亦为之泣下。他在镇守襄阳时,常登岗山,卒后,人们于该处建庙竖碑,望其碑者无不流泪,人称“堕泪碑”,又称“羊碑”。 “羊碑”一词,至今仍为“官吏有德政者”之美誉。

羊昙:东晋名士,泰山(今山东属)人,大臣谢安的外甥。淝水之战时,谢安使侄子谢玄以八万精兵,大破前秦大军九十万,天下震动。谢安死后,羊昙辍乐多年,郁郁寡欢,终生不再经过西州路(谢安故宅游乐之地)。一天,羊昙饮酒后沉沉大醉,不知不觉信马由缰经过某地,觉得似曾相识。问及左右,告知此乃西州门。羊昙感触前尘,伤感悲恸不已,一面以马鞭叩敲门扉,一面口诵曹植诗句“生存华屋处,零落葬山丘”,大哭而返。后人感其真诚而采入史述,羊昙因此而名重一时。此后,“西州感旧”便成为人们怀念逝者之代称。

羊氏:前赵晋惠帝皇后,洛阳陷落后,没于刘曜,立为皇后,生三子,皆有能名。

羊公:汉代名人,曾设义浆三年方便行人。一日遇一人饮迄,从怀中掏出一升石子,对羊公说:“你种了这石子,可以得到美玉,还可以得到漂亮的妻子。”羊公就把石子种了下去,果然长出玉来。邻居徐氏有一女儿很漂亮,没有订婚,因为她要讨一双白璧做的彩礼才许亲羊公知道了,便跪到种石子的地方去挖。果然得到五双白璧,欢天喜地送到徐家。徐氏一见就许了婚。结婚后,生了10个儿子都很有才。羊公后来做了宰相。

羊角哀:春秋时燕国人,与同邑左伯桃为友,闻得楚国国王招贤纳士,两人便结伴前往。中途值冬令时节,雨雪交加,饥寒难奈。左伯桃预感两人如此饥冻必死无疑,决意牺牲一己而成全友人。于是脱下寒衣并粮食交付羊角哀,命他继续上路,自己留下,最后冻饥死于空树之中。羊角哀历尽艰辛到达楚国,官拜上大夫。成名之后,他专程重访当年分手故地,启树找到左伯桃尸体,厚礼殡葬之后,随即自杀以殉友情,表明自己并非贪图功名而弃患难之交,乃是有所期待。古典小说《今古奇观》有“羊角哀舍命全交”回目,叙述情节有所虚构,但证之古籍并非纯属空穴来风,《中国人名大词典》即有羊、左两人事迹列入条目。

羊徽瑜,为司马师之妻;羊氏(平阳乡君)与其夫王肃所生之女,为司马昭之妻、司马炎之母。在司马氏集团代魏更替中,羊祜、羊琇等人立下了汗马之功。及晋立,羊氏“宠遇甚厚”。

羊舌赤:春秋时晋国中军尉,羊舌突的长子。时称他“铜鞮伯华”。孔子说:“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盖铜鞮伯华之所行。”即卒,孔子叹曰:“铜鞮伯华无死,天下有定矣。”

羊舌肸:春秋时,晋国贤者,羊舌突的次子。博议多闻,能以礼让国,孔子称之为“遗直”。

羊璿之:南朝宋国泰山人,与荀雍、何长瑜、谢惠连为谢灵运四友,常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名噪一时。

除此之外,春秋时祁国有谋臣羊罗,西晋有宰相羊祜,明代有太常卿羊可立……等。他们都是羊姓中值得称道的人物。

宗族字派

字辈:

浙江缙云羊氏字辈:寿康宁泰,贤良方正,怡惠谦和,忠顺诚敬,明永斋肃,慈祥敦懿。

江苏淮安羊氏字辈:岘山忠效,珍宝德仁,敬传开来,永尚文弘,世青云庆,乾坤泰昌,路喜同攀,常思中原。

湖南邵阳羊氏字辈:晋开以直重,衍裔肇山东,将相勋业建,贤儒学术鸿,清廉诒泽远,经济启后隆,继述善承烈,发祥奕叶崇。续字辈:硕彦钟毓秀,俊杰步裘踪,燕谋螽斯蔚,厚德育人龙。

江苏武进羊氏字辈:大开文明,气象万千,辉煌绪业,寿考延年。

河南临汝羊氏字辈:云亭令士雨,少中启长文。

雅安石棉羊氏字辈:儒德本荣方,现山示策长.忠功志远景,瑞廉定乾坤.

羊姓宗祠通用联

源自周代;

望居长安。

指羊姓源流和郡望

轻裘缓带;

羸马敝衣。

上联:西晋大臣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三国时魏大将军司马师的妻弟。魏末任相国从事郎中,掌大将军司马昭机密。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立晋,他参与筹划灭吴。泰始年间,以尚书左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开屯田,储军粮,轻裘缓带(谓态度闲适从容),身不披甲,深得百姓拥戴。死后,人们为他立碑纪念,见其碑者莫不流涕,继任杜预称“堕泪碑”。下联:东汉平阳人羊续,字举祖,历官庐江、南阳二郡太守,至太常。居官以清廉耿介自持,常穿旧衣,骑瘦马。府丞曾送鱼给他,他悬于庭院,以杜绝送礼者。灵帝时要晋升他为太尉,因当时三公者要向东园(官署名)送礼钱千万,他举着一件以烂麻为絮的袍子说:“我的资产,只有这件东西!”便放弃了太尉一职

蜚声八顾;

峻望一时。

上联:东汉梁父人羊陟,字嗣祖,少年时就清明正直,举孝廉,历官冀州刺史、尚书令、河南尹。生活俭朴,常吃干饭加茹菜。与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为“八顾”(东汉士大夫相互标榜,人称“八顾”。“顾”,指能以德行引导他人)。下联:南朝宋泰山人羊璿之,与荀雍、何长瑜、谢惠连同为文学家谢灵运四友,常以文章赏会,共游山泽,名盛一时

过门哭舅;

并服全交。

上联:晋羊昙为其舅谢安所器重,安卒后,昙伤感经年,行不由西州路,偶因大醉,误至西州,乃以马策叩扉,恸哭而去。下联:周羊角哀与左伯桃入楚,遇雪而粮少衣单,左脱衣并粮与羊,自己饿死于树洞之中

三子皆帝胤;

十男尽相卿。

上联:前赵晋惠帝皇后羊氏,洛阳陷后,没于刘曜,立为皇后,生三子,皆有能名。下联:汉代名人羊公,曾设桨三年,方便行人。一是遇一人饮讫,怀中出菜子一升与之。曰:“种此生美玉。”后娶北平徐氏女,于所种处得白璧以为聘,后生十男,皆俊异,位至卿相

步登春岩里;

更上最远山。

唐代诗人羊滔《游烂柯山》诗联。羊滔,泰山(今山东泰安)人。大历初游衢州,与李深、李幼卿、刘迥等唱和。与诗人许经邦交善。卒于建中二年前。《全唐诗》小传谓滔“大历中宏词及第”

六世咸膺相士;

一门两任将军。

上联:后魏禄大夫羊祉,是晋代散骑常侍羊琇的第六代孙,琇以下,世为卿相。下联:梁代侍中军师将军羊侃,其父羊祉曾假节龙骧将军,故谓

清俭善政光二郡;

自撰药方惠万民。

上联:羊续。下联:南朝宋书法家羊欣,官至中散大夫、义兴太守。好黄老,善医术,撰有药方十卷

羸马敝衣,府君廉俭;

轻裘缓带,儒将风流。

上联:羊续,下联:羊祜

羊姓名人

羊祉:后魏光禄大夫,是晋代散骑常侍羊琇的第六代孙,羊琇以后,世代为卿相。

羊侃:梁代侍中军师将军,其父羊祉曾假办节龙骧将军,所以有楹联云:   六世贤膺相士,一门两任将军。

羊欣:南朝宋·书法家,泰山南城(今山东省费县西南)人,他曾向王献之学习书法。梁朝著名史学家沈约称他“善隶书,献之之后,可以独步。”

羊侵:汉安帝时为司隶校尉;其子儒,桓帝时为太常。

羊续:字举祖(141—189),为灵帝时名臣,历官南阳太守,为政清廉,其悬鱼拒贿被传为佳话。成语“羊续悬鱼”脍炙人口,清廉佳话久盛不衰。汉时,羊续出任南阳太守,将属下进献的鱼悬于庭院,以示清廉。宋代诗人徐积吟赞:“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羊续三子之中,长子秘,京兆太守;次子衜,上党太守;三子耽,官太常。羊续还与曹魏权臣司马氏家族关系密切。

羊陟:在任冀州刺史,惩治贪官污吏,治内肃然,为汉末清流领袖,也因生活俭朴,被士人敬为“天下清苦羊嗣祖”,仰若“泰山北斗”。

羊祜:东晋茶山商城(今山东省费城西南)人,字叔子,官至尚书右仆射。晋代魏国之后,他参与平吴的军政策划。在都督荆州期间,甚得远近民望。平时轻裘缓带,身不披甲。与东吴守将陆抗对峙,却能讲信修德,以怀柔吴人。他归还所获越境内的猎物(飞禽走兽),甚至送药与对方守将陆抗,获得“岂有鸩人羊叔子” 的美名。他坐镇襄阳十年,大开屯田,广储军粮,倾力做足伐吴的准备,然后入朝陈伐吴大计,并举荐杜预以自代,此后杜预大造楼船一举伐吴成功。羊祜病逝时,远近百姓尽皆号恸,吴国守边将士亦为之泣下。他在镇守襄阳时,常登岗山,卒后,人们于该处建庙竖碑,望其碑者无不流泪,人称“堕泪碑”,又称“羊碑”。 “羊碑”一词,至今仍为“官吏有德政者”之美誉。

羊昙:东晋名士,泰山(今山东属)人,大臣谢安的外甥。淝水之战时,谢安使侄子谢玄以八万精兵,大破前秦大军九十万,天下震动。谢安死后,羊昙辍乐多年,郁郁寡欢,终生不再经过西州路(谢安故宅游乐之地)。一天,羊昙饮酒后沉沉大醉,不知不觉信马由缰经过某地,觉得似曾相识。问及左右,告知此乃西州门。羊昙感触前尘,伤感悲恸不已,一面以马鞭叩敲门扉,一面口诵曹植诗句“生存华屋处,零落葬山丘”,大哭而返。后人感其真诚而采入史述,羊昙因此而名重一时。此后,“西州感旧”便成为人们怀念逝者之代称。

羊氏:前赵晋惠帝皇后,洛阳陷落后,没于刘曜,立为皇后,生三子,皆有能名。

羊公:汉代名人,曾设义浆三年方便行人。一日遇一人饮迄,从怀中掏出一升石子,对羊公说:“你种了这石子,可以得到美玉,还可以得到漂亮的妻子。”羊公就把石子种了下去,果然长出玉来。邻居徐氏有一女儿很漂亮,没有订婚,因为她要讨一双白璧做的彩礼才许亲羊公知道了,便跪到种石子的地方去挖。果然得到五双白璧,欢天喜地送到徐家。徐氏一见就许了婚。结婚后,生了10个儿子都很有才。羊公后来做了宰相。

羊角哀:春秋时燕国人,与同邑左伯桃为友,闻得楚国国王招贤纳士,两人便结伴前往。中途值冬令时节,雨雪交加,饥寒难奈。左伯桃预感两人如此饥冻必死无疑,决意牺牲一己而成全友人。于是脱下寒衣并粮食交付羊角哀,命他继续上路,自己留下,最后冻饥死于空树之中。羊角哀历尽艰辛到达楚国,官拜上大夫。成名之后,他专程重访当年分手故地,启树找到左伯桃尸体,厚礼殡葬之后,随即自杀以殉友情,表明自己并非贪图功名而弃患难之交,乃是有所期待。古典小说《今古奇观》有“羊角哀舍命全交”回目,叙述情节有所虚构,但证之古籍并非纯属空穴来风,《中国人名大词典》即有羊、左两人事迹列入条目。

羊徽瑜,为司马师之妻;羊氏(平阳乡君)与其夫王肃所生之女,为司马昭之妻、司马炎之母。在司马氏集团代魏更替中,羊祜、羊琇等人立下了汗马之功。及晋立,羊氏“宠遇甚厚”。

羊舌赤:春秋时晋国中军尉,羊舌突的长子。时称他“铜鞮伯华”。孔子说:“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盖铜鞮伯华之所行。”即卒,孔子叹曰:“铜鞮伯华无死,天下有定矣。”

羊舌肸:春秋时,晋国贤者,羊舌突的次子。博议多闻,能以礼让国,孔子称之为“遗直”。

羊璿之:南朝宋国泰山人,与荀雍、何长瑜、谢惠连为谢灵运四友,常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名噪一时。

除此之外,春秋时祁国有谋臣羊罗,西晋有宰相羊祜,明代有太常卿羊可立……等。他们都是羊姓中值得称道的人物。

驾车路线:全程约107公里

起点:大洼县

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珠江街行驶300米,右转进入向海大道

2沿向海大道行驶97公里,左转

3行驶160米,稍向左转

4行驶340米,右转进入泰山北路

5沿泰山北路行驶90米,左转

6行驶10米,到达终点

终点:田家镇

山东于姓的起源及家谱?

搜览古籍,追本溯源,于姓起源有三 : 一者源出姬姓。为周武王姬发之后,以国为氏。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武王克商,大举分封诸...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