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历书
明史 庄烈帝
庄烈帝一 庄烈庄烈愍皇帝,讳由检,光宗第五子也,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生。母贤妃吴氏,早薨。天启二年,封信王。六年十一月,出居信邸。古明年明年八月,熹宗疾大渐,召王入,受遗命。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崇祯元年。九月甲申,追谥生母贤妃曰孝纯皇后。丁亥,停刑。庚寅,册妃周氏为皇后。冬十月甲午朔,享太庙。癸丑,南京地震。十一月甲子,安置魏忠贤于凤阳。戊辰,撤各边镇守内臣。己巳,魏忠贤缢死。癸酉,免天启时逮死诸臣赃,释其家属。癸巳,黄立极致仕。十二月,前南京吏部侍郎钱龙锡、礼部侍郎李标、礼部尚书来宗道、吏部侍郎杨景辰、礼部侍郎周道登、少詹事刘鸿训俱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魏良卿、客氏子侯国兴俱伏诛。知崇祯崇祯元年春正月辛巳,诏内臣非奉命不得出禁门。壬午,尊熹宗后为懿安皇后。丙戌,戮魏忠贤及其党崔呈秀尸。二月乙未,禁章奏冗蔓。癸丑,御经筵。丁巳,戒廷臣交结内侍。三月己巳,葬悊皇帝于德陵。癸未,施凤来、张瑞图致仕。乙酉,赠恤冤陷诸臣。夏四月癸巳,赐刘若宰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甲午,袁崇焕为兵部尚书,督师蓟、辽。庚戌,指挥卓铭请开矿,不许。五月己巳,李国普致仕。庚午,毁《三朝要典》。甲戌,裁各部添注官,辛巳,祷雨。乙酉,复外吏久任及举保连坐之法,禁有司私派。六月,削魏忠贤党冯铨、魏广微籍。壬寅,许显纯伏诛。壬子,来宗道、杨景辰致仕。秋七月癸酉,召对廷臣及袁崇焕于平台。壬午,浙江风雨,海溢,漂没数万人。癸未,海寇郑芝龙降。甲申,宁远兵变,巡抚都御史毕自肃自杀。八月乙未,诏非盛暑祁寒,日御文华殿与辅臣议政。九月丁卯,京师地震。冬十月戊戌,刘鸿训罢,寻遣戍。十一月癸未,祀天于南郊。十二月丙申,韩爌复入阁。是年,革广宁及蓟镇塞外诸部赏。诸部饥,告籴,不许。陕西饥民苦加派,流贼大起,分掠鄜州、延安。古二年二年春正月丙子,释奠于先师孔子。丁丑,定逆案,自崔呈秀以下凡六等。二月戊子,祀社稷。庚寅,皇长子慈烺生,赦天下。三月戊寅,蓟州兵变,有司抚定之。夏四月甲午,裁驿站。闰月癸亥,流贼犯三水,游击高从龙战殁。癸未,祀地于北郊。五月乙酉朔,日有食之。庚子,议改历法。六月戊午,袁崇焕杀毛文龙于双岛。癸亥,以久旱,斋居文华殿,敕群臣修省。秋八月甲子,总兵官侯良柱、兵备副使刘可训击斩奢崇明、安邦彦于红土川,水西贼平。甲戌,熹宗神主祔太庙。九月丁未,杨镐弃市。冬十月戊寅,大清兵入大安口。十一月壬午朔,京师戒严。乙酉,山海关总兵官赵率教战没于遵化。甲申,大清兵入遵化,巡抚都御史王元雅、推官何天球等死之。丁亥,总兵官满桂入援。己丑,吏部侍郎成基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召前大学士孙承宗为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视师通州。辛卯,袁崇焕入援,次蓟州。戊子,宣、大、保定兵相继入援。征天下镇巡官勤王。辛丑,大清兵薄德胜门。甲辰,召袁崇焕等于平台,崇焕请入城休兵,不许。下兵部尚书王洽于狱。十二月辛亥朔,再召袁崇焕于平台,下锦衣卫狱。甲寅,总兵官祖大寿兵溃,东出关。乙卯,孙承宗移驻山海关。庚申,谕廷臣进马。丁卯,遣中官趋满桂出战,桂及前总兵官孙祖寿俱战殁。总兵官马世龙总理援军。壬申,钱龙锡罢。癸酉,山西援兵溃于良乡。丁丑,礼部侍郎周延儒、尚书何如宠、侍郎钱象坤俱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斋三年三年春正月甲申,大清兵克永平,副使郑国昌、知府张凤奇等死之。丙戌,瘗城外战士骸。戊子,大清兵克滦州。庚寅,逮总督蓟辽都御史刘策下狱,论死。乙未,禁抄传边报。韩爌致仕。壬寅,兵部右侍郎刘之纶败没于遵化。是月,陕西诸路总兵官吴自勉等帅师入卫,延绥、甘肃兵溃西去,与群寇合。二月庚申,立皇长子慈烺为皇太子,大赦。三月壬午,李标致仕。戊申,流贼犯山西。夏四月乙卯,以久旱,斋居文华殿,谕百官修省。丁丑,流贼陷蒲县。五月辛卯,马世龙、祖大寿诸军入滦州。壬辰,大清兵东归,永平、迁安、遵化相继复。六月癸丑,流贼王嘉胤陷府谷,米脂贼张献忠聚众应之。己未,授宋儒邵雍后裔《五经》博士。辛酉,礼部尚书温体仁、吴宗达并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秋八月癸亥,杀袁崇焕。九月己卯,逮钱龙锡下狱。冬十月癸亥,停刑。丙寅,巡抚延绥副都御史洪承畴、总兵官杜文焕败贼张献忠于清涧。十一月壬辰,破贼于怀宁。甲午,山西总兵官王国梁追贼于河曲,败绩。十二月乙巳朔,增田赋充饷。戊午,流贼陷宁塞。是年,乌斯藏入贡。主四年四年春正月己卯,流贼陷保安。丁酉,御史吴甡振延绥饥民。己亥,召对内阁、九卿、科道及入觐两司官于文华殿。命都察院严核巡按御史。二月壬子,流贼围庆阳,分兵陷合水。三月丁丑,副将张应昌等击败之,庆阳围解。癸未,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侍郎杨鹤招抚流贼于宁州,群贼伪降,寻复叛。己丑,赐陈于泰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夏四月庚戌,祷雨。辛酉,诏廷臣条时政。是月,延绥副将曹文诏击贼于河曲,王嘉胤败死。五月甲戌朔,步祷于南郊。庚辰,戍钱龙锡。六月丁未,钱象坤致仕。秋七月甲戌,总兵官王际恩败贼于鄜州,降贼首上天龙。八月癸卯,总兵官贺虎臣击斩贼刘六于庆阳。丁未,大清兵围祖大寿于大凌城。丙辰,何如宠致仕。九月庚辰,内臣王应朝、邓希诏等监视关、宁、蓟镇兵粮及各边抚赏。甲午,逮杨鹤下狱,论戍。洪承畴总督三边军务。丁酉,太监张彝宪总理户、工二部钱粮,给事中宋可久等相继谏,不听。戊戌,山海总兵官宋伟等援大凌,败于长山,监军太仆少卿张春被执。冬十月辛丑朔,日有食之。戊辰,祖大寿杀副将何可纲。己巳,大寿自大凌脱归,入锦州。十一月丙戌,太监李奇茂监视陕西茶马,吴直监视登岛兵粮、海禁,群臣合疏谏,不听。壬辰,孙承宗致仕。癸巳,召对廷臣于文华殿,历询军国诸务。语及内臣,帝曰:“诸臣若实心任事,朕亦何需此辈。”己亥,流贼罗汝才犯山西。闰月乙丑,陕西降贼复叛,陷甘泉,杀参政张允登。丁卯,登州游击孔有德率师援辽,次吴桥反,陷陵县,连陷临邑、商河、齐东,屠新城。十二月丙子,济南官军御贼于阮城店,败绩。丁丑,以大凌筑城招衅夺孙承宗官。是冬,延安、庆阳大雪,民饥,盗贼益炽。主五年五年春正月辛丑,孔有德陷登州,游击陈良谟战死,总兵官张可大死之。巡抚都御史孙元化、副使宋光兰等被执,寻纵还。辛亥,孔有德陷黄县。丙寅,总兵官杨御蕃、王洪率师讨孔有德,败绩于新城镇。二月己巳朔,孔有德围莱州,巡抚都御史徐从治固守。辛巳,孔有德陷平度。三月壬寅,兵部侍郎刘宇烈督理山东军务,讨孔有德。夏四月甲戌,刘宇烈败绩于沙河。癸未,徐从治中伤卒。是月,总兵官曹文诏、杨嘉谟连破贼于陇安、静宁,贼奔水落城,平凉、庄浪饥民附之,势复炽。五月丙午,参政朱大典为佥都御史,巡抚山东。辛亥,礼部尚书郑以伟、徐光启并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六月,京师大雨水。壬申,河决孟津。秋七月辛丑,太监曹化淳提督京营戎政。癸卯,孔有德伪降,诱执登莱巡抚都御史谢琏,莱州知府朱万年死之。己未,孙元化弃市。逮刘宇烈下狱,论戍。八月甲戌,洪承畴败贼于甘泉,贼首白广恩降。甲申,朱大典督军救莱州,前锋参将祖宽败贼于沙河。乙酉,莱州围解。癸巳,官军大败孔有德于黄县,进围登州。九月丁酉,海贼刘香寇福建。是秋,陕西贼入山西,连陷大宁、泽州、寿阳,分部走河北,犯怀庆,陷修武。冬十一月戊戌,刘香寇浙江。古六年六年春正月癸卯,曹文诏节制山、陕诸将讨贼。丁未,副将左良玉破贼于涉县,贼走林县山中,饥民争附之。庚申,遣使分督直省逋赋。是月,曹文诏击山西贼,屡败之。二月壬申,削左副都御史王志道籍。癸酉,流贼犯畿南。戊子,总兵官陈洪范等克登州水城。辛卯,孔有德遁入海,山东平。三月癸巳,敕曹文诏诸将限三月平贼。夏四月己巳,免延安、庆阳、平凉新旧辽饷。壬申,总兵官邓太巳、左良玉剿河南贼。五月乙巳,太监陈大金等分监曹文诏、张应昌、左良玉、邓巳军。壬子,孔有德及其党耿仲明等航海降于我大清。癸丑,河套部犯宁夏,总兵官贺虎臣战没。六月辛酉朔,太监高起潜监视宁、锦兵饷。乙丑,郑以伟卒。庚辰,周延儒致仕。甲申,延绥副将李卑援剿河南。庚寅,太监张彝宪请催逋赋一千七百余万,给事中范淑泰谏,不听。秋七月甲辰,大清兵取旅顺,总兵官黄龙死之。癸丑,改曹文诏镇大同,山西巡抚都御史许鼎臣请留文诏剿贼,不许。八月己巳,曹文诏败贼于济源,又败之于怀庆。九月庚戌,南京礼部侍郎钱士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冬十月戊辰,徐光启卒。十一月癸巳,礼部侍郎王应熊、何吾驺俱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辛亥,诏保定、河南、山西会兵剿贼。壬子,贼渡河。乙卯,陷渑池。十二月,连陷伊阳、卢氏,分犯南阳、汝宁,遂逼湖广。是年,安南入贡。古七年七年春正月己丑,广鹿岛副将尚可喜降于我大清。设河南、山、陕、川、湖五省总督,以延绥巡抚陈奇瑜兼兵部侍郎为之。庚寅,总兵官张应昌渡河,败贼于灵宝。壬辰,贼自郧阳渡汉。癸巳,犯襄阳,连陷紫阳、平利、白河,南入四川。二月戊寅,陷夔州,大宁诸县皆失守。甲申,耕耤田。乙酉,张献忠突商、雒,凡十三营流入汉南。是月,振登、莱饥,蠲逋赋。三月丁亥朔,日有食之。甲辰,赐刘理顺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乙巳,张应昌击贼于五岭山,败绩。庚戌,贼自四川走湖广,副将杨世恩追败之于石河口。山西自去年不雨至于是月,民大饥。夏四月,贼自湖广走卢氏、灵宝。癸酉,发帑振陕西、山西饥。五月丙申,副将贺人龙等败贼于蓝田。六月辛未,总督侍郎陈奇瑜、郧阳抚治都御史卢象升会师于上津,剿湖广贼。甲戌,河决沛县。是夏,官军围高迎祥、李自成诸贼于兴安之车箱峡两月。贼食尽,伪降。陈奇瑜受之,纵出险。复叛,陷所过州县。张应昌自清水追贼,败绩。秋七月壬辰,大清兵入上方堡,至宣府。乙未,诏总兵官陈洪范守居庸,巡抚保定都御史丁魁楚等守紫荆、雁门。辛丑,京师戒严。庚戌,大清兵克保安,沿边诸城堡多不守。八月,分遣总兵官尤世威等援边。戊辰,宣大总督侍郎张宗衡节制各镇援兵。闰月甲申,贼陷隆德、固原,参议陆梦龙赴援,败没。丁亥,大清兵克万全左卫。庚寅,旋师出塞。壬寅,李自成围贺人龙于陇州。九月庚申,盔甲厂灾。庚辰,洪承畴解陇州围。甲戌,以贼聚陕西,诏河南兵入潼、华,湖广兵入商、雒,四川兵由兴、汉,山西兵出蒲州、韩城,合剿。冬十月庚戌,湖广兵援汉中,副将杨正芳战死。十一月庚辰,逮陈奇瑜下狱,论戍。乙酉,洪承畴兼摄五省军务。是冬,陕西贼分犯湖广、河南,李自成陷陈州。是年,暹罗入贡。斋八年八年春正月乙卯,贼陷上蔡,连陷汜水、荥阳、固始。己未,洪承畴出关讨贼。辛酉,张献忠陷颍州。丙寅,陷凤阳,焚皇陵楼殿,留守朱国相等战死。壬申,徐州援兵至凤阳。张献忠犯庐州,寻陷庐江、无为。李自成走归德,与罗汝才复入陕西。二月,张献忠陷潜山、罗田、太湖、新蔡,应天巡抚都御史张国维御却之。甲午,以皇陵失守,逮总督漕运尚书杨一鹏下狱,寻弃市。丁酉,总兵官邓巳败贼于罗山。是月,曹文诏败贼于随州。夏四月,张献忠复走汉中,犯平凉、凤翔。丁亥,郑芝龙击败海贼刘香,香自杀,众悉降。辛卯,洪承畴会师于汝州,分部诸将防豫、楚要害。乙巳,川兵变于樊城,邓巳自杀。丙午,洪承畴西还,驻师灵宝。五月乙亥,吴宗达致仕。六月己丑,官军遇贼于乱马川,败绩。壬辰,副将艾万年、柳国镇击李自成于宁州之襄乐,战没。丙午,曹文诏追贼至真宁之湫头镇,遇伏,力战死之。秋七月甲戌,少詹事文震孟、刑部侍郎张至发俱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是月,张献忠突朱阳关,总兵官尤世威败绩,贼复走河南。八月,李自成陷咸阳,贼将高杰降。壬辰,诏撤监视总理内臣,惟京营及关、宁如故。辛丑,卢象升总理直隶、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九月辛亥,洪承畴督副将曹变蛟等败贼于关山镇。李自成东走,与张献忠合。壬戌,官军败绩于沈丘之瓦店,总兵官张全昌被执。壬申,王应熊致仕。冬十月庚辰,下诏罪己,辟居武英殿,减膳撤乐,示与将士同甘苦。丙戌,户部尚书侯恂请严征新旧逋赋,从之。辛卯,李自成陷陕州。十一月庚戌,何吾驺、文震孟罢。庚申,祀天于南郊。总兵官祖宽破贼于汝州。十二月戊寅,城凤阳。乙酉,卢象升、祖宽败李自成于确山。戊子,左良玉败贼于阌乡。癸巳,贼犯江北,围滁州。乙巳,老回回诸贼自河南犯陕西,洪承畴败之于临潼。是年,安南、暹罗、琉球入贡。知九年九年春正月甲寅,总理侍郎卢象升、祖宽援滁,大败贼于朱龙桥。丁卯,前礼部侍郎林钎以原官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二月,前副将汤九州及贼战嵩县,败没。山西大饥,人相食。乙酉,宁夏饥,兵变,杀巡抚都御史王楫,兵备副使丁启睿抚定之。辛卯,以武举陈起新为给事中。三月,卢象升、祖大乐剿河南贼。高迎祥、李自成分部入陕西,余贼自光化走湖广。振南阳饥,蠲山西被灾州县新旧二饷。夏四月戊子,钱士升致仕。五月壬子,诏赦协从诸贼。愿归者,护还乡,有司安置;原随军自效者,有功一体叙录。丙辰,延绥总兵官俞冲霄击李自成于安定,败绩,死之。李自成犯榆林,贺人龙击败之。癸酉,免畿内五年以前逋赋。六月乙亥,林钎卒。甲申,吏部侍郎孔贞运,礼部尚书贺逢圣、黄士俊,俱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己亥,总兵官解进忠抚贼于淅川,被杀。秋七月甲辰,内臣李国辅等分守紫荆、倒马诸关。庚戌,成国公朱纯臣巡视边关。癸丑,诏诸镇星驰入援。己未,大清兵入昌平,巡关御史王肇坤等死之。壬戌,巡抚陕西都御史孙传庭击擒贼首高迎祥于盩厔,送京师伏诛。癸亥,谕廷臣助饷。甲子,兵部尚书张凤翼督援军,高起潜为总监。是月,大清兵入宝坻,连下近畿州县。八月癸酉,括勋戚文武诸臣马。乙未,卢象升入援,次真定。丙申,唐王聿键起兵勤王,勒还国,寻废为庶人。是月,大清兵出塞。九月辛酉,改卢象升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冬十月乙亥,工部侍郎刘宗周以论内臣及大学士温体仁削籍。甲申,张献忠犯襄阳。丙申,命开银铁铜铅诸矿。十一月丁未,蠲山东五年以前逋赋。十二月,大清兵征朝鲜。是年,洪承畴败贼于陇州,贼走庆阳、凤翔。暹罗入贡。知十年十年春正月辛丑朔,日有食之。丙午,老回回诸贼趋江北,张献忠、罗汝才自襄阳犯安庆,南京大震。二月甲戌,遣使督直省逋赋。丁酉,贼犯潜山,总兵官左良玉、副使史可法败之于枫香驿。是月,朝鲜降于我大清。三月辛亥,振陕西灾。丁巳,赐刘同升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甲子,官军援安庆,败绩于酆家店。夏四月戊寅,大清兵克皮岛,副总兵金日观力战死之,总兵官沈冬魁走石城岛。癸巳旱,清刑狱。是月,洪承畴剿贼于汉南。闰月壬寅,敕群臣洁己爱民,以回天意。江北贼分犯河南,总督两广都御史熊文灿为兵部尚书,总理南京、河南、山、陕、川、湖军务,驻郧阳讨贼。五月戊寅,李自成自秦州犯四川。六月戊申,温体仁致仕。是夏,两畿、山西大旱。秋七月,山东、河南蝗,民大饥。八月己酉,吏部侍郎刘宇亮、礼部侍郎傅冠俱礼部尚书,佥都御史薛国观为礼部侍郎,并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庚申,阅城。九月丙子,左良玉败贼于虹县。辛卯,洪承畴败贼于汉中。癸巳,李自成陷宁羌。冬十月丙申,自成自七盘关入西川。壬寅,陷昭化、剑州、梓潼,分兵趋潼川、江油、绵州,总兵官侯良柱战死,遂陷彰明、盐亭诸县。庚戌,逼成都。十一月庚辰,以星变修省,求直言。十二月癸卯,黄士俊致仕。癸亥,洪承畴、曹变蛟援四川,次广元。是年,安南、琉球入贡。
事实上,在平定内乱的过程中,明朝政府并非没有过胜利,相反取得过很多的胜利,但这些胜利最后都因为财政原因以及财政危机附带造成的心理效应化为乌有。
比如一开始明朝政府对叛乱者的招抚,用顾诚的话说“留在陕西的各部几乎都接受过明廷的招安”。但实际上由于政府没有钱来处置这些介绍招抚的叛乱者队伍,结果这些人最终还是只能走上叛乱的道路。当时负责招抚的三边总督杨鹤说:“诸贼穷饿之极,无处生活,兵至则稽首归降,兵去则抢掠如故。此必然之势。”。
招抚失败,就只能用军队来清剿。在军事上明朝有好几次机会把叛乱者彻底围歼,比如崇祯六年,在明军的围追堵截之下,大部分叛乱者队伍都被围堵在河南省的黄河以北地区,已经是走投无路,被围歼几乎只是时间问题。结果这些叛乱者只能采取诈降的策略。当时报上去投降的叛乱首领名单有几十人之多,“造反武装的抓哟首领几乎包罗无遗”,这里不必一一列举,只举出其中几个后来如雷贯耳的名字好了,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西营八大王(张献忠)、闯塌天(刘国能)。可以说所有后来让明朝政府头疼不已的叛乱首领都在里面,一网打尽。结果这些叛乱诈降以后,明朝政府军就停止军事行动,结果任由这些叛乱者从容渡过黄河,从包围圈的缺口中突围,扬长而去。
这是第一次;然后崇祯七年李自成、张献忠的部队又被五省总督陈奇瑜率领的明军堵截在汉中栈道地区,当时的情况按顾诚的描述是“这里山高路陡,居民稀少,出口被明军把守得严严密密,又碰上阴雨连下七十多天,‘弩解刀蚀,衣甲浸,马蹄穿,数日不能一食。’李自成、张献忠等部数万人几乎面临绝境。为了摆脱这种困难局面,起义军首领决定采取伪降手段。”
结果明军再次认为这些叛乱者是真心投降,当时的情况也确实是李自成、张献忠走投无路了。于是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部队“乃整旅出栈,与奇瑜兵揖让酣饮,易马而乘,抵足而眠。贼之无衣甲者皆整矣,无弓矢者皆砺矣,数日不食者皆饱腹矣。”。[翻成白话,意思就是“在官兵的保护下,李自成等部成建制的安然走出号称天险的栈道,一路上与护送的官兵揖让酣饮,易马而乘,抵足而眠,没有盔甲的都换上盔甲,丢失弓箭的换上新弓箭,多日没有饭吃也吃上饱餐”]结果这些叛乱者一摆脱困境,一跑出明军的包围圈就“尽缚诸安抚官,或杀、或割耳、或杖责、或缚而掷之道旁。攻掠宝鸡、麟游等处,始纵横不可制矣。”
对于这次被围困到走投无路,最后不得不又用假装投降的手段来摆脱绝境的叛乱中包括哪些部分的队伍,顾诚作过考证
“在汉中被困的义军究竟包括哪几部,也还存在疑问。吴伟业和一般史籍的作者,都说主要是李自成部;毛奇龄《后鉴录》中说,‘自成急奉闯王(高迎祥)奔入兴平之车箱峡’;文秉《烈皇小识》说,‘贼首李自成,张献忠等坐困于汉中之车箱峡’。可是,明陕西巡抚练国事转述陈奇瑜的奏疏,列举的受抚义军为:‘八大王部万三千余人,蝎子块部万五百余人,张妙手部九千一百余人,八大王又一部八千三百余人。’其中确切无疑的有张献忠(即八大王)、蝎子块和张妙手三部,所谓‘八大王又一部’究竟是指南营八大王,还是指依附于张献忠的另一支队伍,目前还弄不清楚。陈奇瑜的疏中并没有明确提到李自成部,也就是说,汉中被困的起义军是否包括李自成部在内,还缺乏原始材料来证明。既然各种史籍几乎毫无例外地都记载李自成部是汉中被困义军的主力,而且义军在出栈道后的战斗中,李自成部确实相当活跃。因此我们还不能把李自成部排除在外。闯王高迎祥部是否也被困于汉中,需要继续查证。人们长期以来有一种误解,以为闯将李自成是闯王高迎祥的部将,这是不正确的。李自成同高迎祥一样,都是他们各自率领那支义军的首领,互相间并不存在从属关系。”
从这个考证来看,张献忠肯定在其中,而李自成的部队,则是“各种史籍几乎毫无例外地都记载李自成部是汉中被困义军的主力,而且义军在出栈道后的战斗中,李自成部确实相当活跃”,那么90%的可能也在其中。两个在崇祯后期令明朝政府最为头疼的叛乱首脑都在这次被围困而陷入绝境中,但是他们居然又用这种小儿科的假装投降的手段逃过了被歼灭的命运,真是不得不令人发叹。
那为什么明朝方面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上这种恶当,几乎三番四次地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不必付出太多代价就能用军事手段全歼叛乱者的情况下(事实上,这两次几乎都是用不着怎么打仗,光是围困在那里,叛乱者的队伍自己饿死都饿死了)就这么轻松的放跑叛乱者呢(甚至还主动给他们提供粮食补给,物资补给,简直把他们当成兄弟朋友来看待了!)?从表面上,自然很容易说明朝方面的统帅以及皇帝多么愚蠢。但实质上,这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这深层原因是什么呢?很简单,那就是明朝政府从上到下,从皇帝到大臣,都普遍对这些叛乱者有同情心理,甚至是愧疚心理。他们总觉得这些叛乱者也都是良民,只不过因为自己这些政府的人员做的不够好,没有钱去赈济,没有钱发军饷,所以才导致他们叛乱的。是自己有愧于叛乱者,所以一听到这些叛乱者愿意投降,那真是心花怒放,自己的兄弟子民愿意和自己重归于好,那能不高兴所以尽管在军事完全有绝对的优势和能力把这些叛乱者肉体消灭,而从皇帝和大臣的心理却是能不杀尽量不杀,能让叛乱者投降,就尽量不用武力剿灭。
就拿崇祯皇帝来说吧,从一开始,他就反复强调“寇亦我赤子,宜抚之”;然后又说“小民失业,甚至迫而从贼,自罹锋刃。谁非赤子,颠连若斯,谊切痌瘝,可胜悯恻”“若肯归正,即为良民,嘉与维新,一体收恤。”,甚至听说洪承畴把降而欲叛的王佐桂等数十人杀死的时候,他还大为光火“王佐桂既降,何又杀之”。尽管以后由于事实的教训,他不得不改弦易辙,从一心招抚转变为剿抚结合。但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偏向于“寇亦我赤子,宜抚之”,这种偏向于招抚的心理并非是因为军事上拿叛乱者没有办法,不得不招抚,而是从内心深处就觉得这些叛乱者情有可原,即便在军事上完全有能力杀掉歼灭他们,他觉得也不应该多杀人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他的这种心理,那些大臣们自然也心领神会,尽力迎合。崇祯七年三月崇祯举行的会试策问中就流露出他仍旧偏向招抚的心理。而当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唐世济向他上疏说应该区别流寇的成分,说流寇中的大部分成分是驿卒、饥黎、难氓。崇祯更是大为激赏,以至于特地“命内阁辅臣起草一份文件,专送陈奇瑜处要他斟酌处理”,用樊树志的观点来说,这分明就已经是在暗示处于剿寇最前线的陈奇瑜,对待这些叛乱者,能不杀就尽量不杀,能少杀就尽量少杀,能招抚他们就尽量招抚他们。
可以说正是在崇祯这样的心理指导下,以及一些大臣官员相似心理支配下,这才先有渑池渡,再有车厢峡,居然接连两次在可以轻松全歼叛乱者主力的情况下,只要一听叛乱者要投降,就大喜过望,不问真假,全盘相信,不做任何预防措施,就轻松的放跑了他们。
对这种心理追根究原的话的,归根结底还是明朝政府因为自身财政困难,导致在赈济和军饷方面做的不够好,这才对叛乱者普遍抱有同情宽谅心理。只是崇祯皇帝心地仁慈之余,却忘记了,叛乱者一旦当惯了强盗,四处抢劫这样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再要他们回到常规上来,受到拘束管辖,即便是衣食饱暖,恐怕也无法令他们满意了。你就算不想剿灭他们,给他们提供再优厚的条件,他们也是不想再当良民的了。
尽管两次放过全歼叛乱者的机会,但在以后,明军平定内乱的过程中依然是取得多次重大的军事胜利。比如崇祯九年七月孙传廷在陕西重创叛乱者中战斗力最强大的闯王高迎祥部队,并且活捉高迎祥本人,受此威慑,一些叛乱者纷纷投降,接受招抚。
到崇祯十年,杨嗣昌上任兵部尚书以后,建议崇祯增兵增饷,实行“四面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计划,叛乱者又一次纷纷陷入绝境,张献忠走投无路(他要不是跑的快,差点就被左良玉打死),只得再次提出投降(当然其实他还是假投降)。杨嗣昌担心有诈,向崇祯建议“拒绝招抚,派兵剿杀,或者要张献忠以袭击李自成、老回回做考验,否则便剿杀不论”。但崇祯皇帝还是过于心慈手软,反驳说“岂有他来投降,便说一味剿杀之理”。杨嗣昌反复声明自己的观点,甚至建议崇祯“明以抚示”,“阴以剿杀”。而崇祯皇帝则坚持“不可尽杀”,实际上默认甚至鼓励熊文灿等前线官员招抚张献忠。[p980]
结果招抚张献忠以后,明朝政府还给他的部队发了十万人的军饷,还允许他们在谷城县白沙洲造房买地种麦,进行贸易,休养恢复元气。兵科给事中姚思孝上疏说“这张献忠在谷城县有数万人,造房子种田,还该遣散才是。”崇祯却反驳说“造房种田,正是招抚好处,又要遣散往哪里去?”
张献忠看见明朝政府如此信任放纵他,就更加有恃无恐,他干脆在“谷城设关征税,搜集粮食,打造兵器”
在张献忠走投无路,重施故技,假装投降以摆脱困境的同时。李自成的情况就更惨,他在明军的往来追杀中,已经濒临崩溃。《晚明史》中描述说“几次激战,李自成等部‘大半患病死亡,逃散甚多’。又受秦兵入川搜杀,不得已尽数出川,仅一千人突入汉中地区,进入深山密林中”,而这时候,李自成的得力部将祁总管也率部投降,只剩下李自成残部藏身于深山密林。而后李自成又试图冲出深山,进入河南,结果又被孙传庭伏兵袭击,结果是全军覆没,“李自成丢弃妻女,与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人骑马”逃往深山中。
到这时为止(崇祯十一年左右),在杨嗣昌的主持部署下,叛乱者基本上被剿灭的剿灭,投降的投降,内乱基本被肃清。但在国家的财政危机没有得到真正解决之前,这种军事上的胜利只能是暂时的假象。一方面自然灾害旱灾蝗灾依旧一年接一年的发生,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北直隶等地区在崇祯十一年前后都接连发生特大规模的旱灾,而这些旱灾都持续三四年之久,旱灾接以蝗灾,大批百姓都沦为饥民,而国家依然无力赈济灾区,饥民随时都能演变成作乱造反的生力军。而与此同时,辽东的满清分裂分子依然贼心不死,不断在边境骚扰,甚至闯入关内抢劫杀人。在崇祯十一年十月,清寇闯入关内肆虐,屠杀抢掠不计其数。而崇祯皇帝又始终把攘外看成第一要务,将其重要性放在安内之前,于是在李自成等叛乱首脑分子未被抓捕的情况就决定将洪承畴、孙传庭等精锐武装“悉数从安内战场调往攘外战场”,结果给了李自成、张献忠等人重整旗鼓、东山再起的机会。
张献忠是在崇祯十二年五月重新发动叛乱。至于李自成的势力在崇祯十三年也开始重新发展壮大,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连绵不断的灾害饥荒。大量饥民几乎是不招自来。顾诚在《明末农民战争史》中对当时的情形有一定的描绘“崇祯十三年的灾荒是特别严重的,几乎遍及全国,不少地方竟至于颗粒无收,饥民大批死亡。”“保存下来的一些记载可以构成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图画:‘至己卯(崇祯十二年)旱、蝗,自秋至明年不雨。其年庚辰(崇祯十三年)又蝗,仅能种而禾实不稔。斗米直可千钱,民间素所藏蓄者一时搜掠都尽。瓜果枣柿不待□而残,渐及草根、木皮、糠秕、山蔬,侈云富贵家粮也。十月之交,环辉山皆盗,以人为粮。千夫长擒来戮诸市,人争啖之。至二之日大寒,人益困,有父母食子女者,子女食父母者,夫妻、兄弟、朋友、乡邻互相食者。余人之衣冠动静犹昔,性情惊疑为豺狼。’”
“今流亡满道,骴骼盈野。阴风惨鬼燐之青,啸聚伏林莽之绿。且有阖门投缳者.有全村泥门逃者,有一日而溺河数百者,有食雁矢、蚕矢者,有食荆子、蒺藜者,有食土石者,有如鬼形而呻吟者,有僵仆于道而不能言者,……有集数千数百人于城隅周道而揭竿者。”⑷
郑廉在《豫变纪略》里,比较集中地叙述了贫苦无告的农民怎样转化成地方性的起义队伍:
“……岁乃大饥,人益不敢粜谷,谷以踊贵。米麦斗值钱三千,禾二千七百。人相食,有父食子、妻食夫者,道路无独行之客,虽东西村亦不敢往来。其颠顿死于沟壑者群聚而刲割之,顷刻而骨骸相撑矣。官吏捽而捶杀之垒垒焉,不能禁也。其桀黠不逞者遂相率为盗。于是鼠窃狗偷千百为群者不可胜数,如一条龙、张判子、宋江、袁老山之属,众皆万许。而临颍一条龙、寿州袁老山,其徒尤众,斩木折钧,往来梁宋之郊无虚日,日以益多。”
李自成进入河南,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在短时间内招揽了大批部众。当地的那些乌合之众,毫无组织,混乱一团的饥民,在投入身经百战,军事经验极其丰富的李自成麾下之后,也很快就转化成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从此遂一发不可收拾。据顾诚所说“李自成部义军初进河南时,兵力相当有限,大约不到一千人。经过短期的休整和准备,李自成在十月间率兵北上,同当地的起义农民一斗谷、瓦罐子等联合,有众数万人。十二月,‘连破鲁山、郏县、伊阳三县。’于二十一日攻克宜阳,‘不杀平民,唯杀官。’接着,乘胜进攻永宁(今洛宁县)。”
实际上在明史的崇祯本纪中也能找到相关记载。崇祯十三年,十二月丁未朔。“是月,李自成自湖广走河南,饥民附之。是年,两畿、山东、河南、山、陕旱蝗,人相食”。这里的“饥民附之”四个字道出了崇祯时期叛乱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关键。灾荒灾害不断,而政府的财政危机又使得国家根本无力赈济灾民,这使得国家尽管在剿灭内乱的军事斗争不断取得胜利,但几乎只要稍一松懈,则叛乱势力又很快滋生壮大起来,杀了一个闯王高迎祥,又很快冒出一个李自成,把李自成三番四次杀的濒临崩溃,崇祯十一年更是让他几乎全军覆没,只逃出十八个人,结果不用两三年,又迅速卷土重来。其实如“饥民附之”这样的记载,在崇祯本纪中有很多处,而并非仅仅限于崇祯十三年的这次。
如崇祯四年“是冬,延安、庆阳大雪,民饥,盗贼益炽。”;崇祯五年“是月,总兵官文诏、杨嘉谟连破贼于陇安、静宁,贼奔水落城,平凉、庄浪饥民附之,势复炽。”;崇祯六年“丁未,副将左良玉破贼于涉县,贼走林县山中,饥民争附之。”;
崇祯九年二月,“山西大饥,人相食。乙酉,宁夏饥,兵变,杀巡抚都御史王楫,兵备副使丁启睿抚定之。”
可以说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已经完全不是常规的军事手段能够解决,暂时的军事胜利几乎毫无意义,只要政府的财政危机不解决,那无论打多少次的胜仗,都无济于事。(注意我说的是常规性军事手段,为什么这么说?这是相对于满清兽兵而言的。如果是满清的话,同样的局面之下,用军事胜利就能解决问题?为什么呢,因为满清采取的是杀光抢光的策略,一个城市发生反抗就把一个城市的人一个不拉的全部杀光,物资全部抢光,一个地区发生叛乱就把一个地区的人全部杀光,物资抢光,辽东大屠杀,扬州大屠杀,广州大屠杀,四川大屠杀都是如此其中的四川大屠杀是把一个省的人全部杀光,这样当然就不必担心什么叛乱卷土重来的问题,更不必担心什么饥民作乱的问题,人都全部杀光了,还怕这个地方的人因为粮食不够吃而变成饥民作乱吗?明朝政府自然不可能采用这样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是确保国家有充足的财政收入,然后用财政收入去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不断给予各地灾区饥民以赈济,避免他们因为走投无路而抢劫作乱。但是要确保国家充足的财政收入,不增加赋税,这可能么?有些人似乎真愚昧的认为明朝政府的钱是可以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可以从聚宝盆里生出来的,只是明朝的统治者吝啬残暴,存心要饿死灾区饥民,存心要逼迫饥民饥兵造反作乱推翻他们的统治,所以才不肯把钱拿出来。这样的想法省力自然是省力,只需把明朝的皇帝官员都丑化成愚蠢的白痴,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就行了,很能满足他们表现自己正义,声讨罪恶的道德虚荣心,也很能符合他们从小所受到的那种脸谱化的弱智教育!但最后的结果恐怕不过是在愚弄他们自己,把他们自己变成白痴罢了!
事实上从明史的崇祯本纪中可以看到,对于崇祯十年以后特别是崇祯十三年的灾荒,崇祯还是设法多次给予赈济的,光本纪所记载的这一年的救济就有
“春闰正月乙酉,振真定饥。戊子,振京师饥民。癸卯,振山东饥。”,“戊寅,以久旱求直言。三月甲申,祷雨。戊戌,振畿内饥。”
“丁未,免河北三府逋赋。”,“秋七月庚辰朔,畿内捕蝗。己丑,发帑振被蝗州县。”“八月甲戌,振江北饥”
说句老实话,崇祯之所以很能进行这些赈济,恐怕很大程度还是得益于杨嗣昌建议的增收赋税,增收剿饷,练饷,使得政府多了一千六百多万的收入。估计这多增加的一千六百万也没有完全用于军饷,还是有一部分挪用到了救济灾区上去了。但即便如此,在受灾面积如此广大,灾民如此众多的情况,这样一点可怜的收入进行的救济也只能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的。
事实很清楚,如果真的想实质上解决灾民赈济问题,国家就必须有足够的钱,而国家要有足够的钱就必须要增加赋税收入,否则一切所谓赈济灾民的话都只能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的高调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要想解决饥兵作乱问题,国家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钱来发军饷;要想解决饥民作乱问题,国家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钱来赈济灾民。而国家的钱从哪里来,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也不可能从聚宝盆里生出来,也不能去抢来!只能是从赋税收入中来?没有足够的赋税收入,哪来的钱去发军饷,哪来的钱赈济灾民?明末国家的危机实质上是政府的财政危机,由财政危机才引发军事危机,由军事危机导致更大的财政危机,更大的财政危机导致更大的军事危机,如此恶性循环,国家岂有不亡的道理?
可以说明末的问题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财政问题,其他一切问题都是财政问题派生出来的。解决了财政问题,其他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不解决财政问题,则纵然是其他问题暂时解决了,必然还会再度爆发。而财政问题的核心与关键就是国家赋税收入太低,低到到了威胁国家本身存亡,民族存亡的地步。过去这个问题没有暴露出来,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不存在,而仅仅是因为国家没有遇到大的挑战,而崇祯时期,则是在连年自然灾害,连年战争的情况下,以最尖锐的形式把这一问题暴露了出来!这不仅从另一个角度的说明了那种把明朝灭亡归咎于崇祯的个性作风,归咎于崇祯的用人水平不过是皮相之谈,同时也证明了那种把明朝灭亡说成是崇祯横征暴敛的结果的说法是何等荒谬无稽,何等偏离事实真相。
当然,谈到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是必须给予重点澄清的!那就是关于崇祯的内帑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谎言可谓甚嚣尘上,谬种流传,为害甚烈,影响波及,甚至连一些专家学者也未能幸免!
据说明末其实根本没有什么财政危机,崇祯的内帑里有的是钱,几千万两白银是少算的,几亿两也不算多,说成是金山银山都不夸张。崇祯这么焦头烂额的催征赋税,都是他自己小气舍不得花内帑里的钱,最后被李自成打到北京的时候还守着几千万两乃至上亿的白银不放,所以落得个上吊自杀的结局,到现在我们还可以时常看见一些论者唾沫横飞的谴责崇祯皇帝,如何吝啬,如何小气,如何疯狂聚敛,如何躺在内帑的金山银山上,却不肯拿钱出来赈济灾民,不肯拿钱出来发军饷。按照这种说法,明朝末年哪里有什么财政危机啊,全是皇帝自己吝啬小气,当守财奴而已,所以最后灭亡也是咎由自取,纯属活该。或者说明朝政府根本不缺钱,主要是不会用人,再加上小气。这些论者在自己的唾沫横飞中获得了很大的快感。他们的舌头在口腔里舞动着,唾沫星子在鼻子周围飞溅着,可以想见他们被自己的雄辩所陶醉,被自己的英明所感动,体验着指点历史的快感。
然而每当看见这种言论,每当看到这些论者的嘴脸的时候,我都感到说不出恶心。不知为什么联想到了鲁迅《故事新编》中一则故事的结尾
《故事新编采薇》说的是妇孺皆知的伯夷叔齐在商周易代之际,不食周栗而饿死首阳山的故事。意味深长的是,鲁迅在故事的结尾插进来一个女人。“那个女人很聪明,已经懂得了。她冷笑了一声。于是大义凛然斩钉截铁的说道:……”,那个女人说什么,我们就不必去追究了,总而言之,伯夷叔齐两个人在听了那个很聪明而且大义凛然的女人的话之后,因为羞愧,连薇都不吃了。于是他们两个就这样的饿死了。
而那个叫阿金的聪明女人呢?按鲁迅的描写“于是许多人非常佩服阿金姐,说她很聪明,但也有些人怪她太刻薄。阿金姐却并不以为伯夷叔齐的死掉,是和她有关系的”
她说,老天爷心肠好,派了头母鹿喂奶给伯夷叔齐吃,可是那两个人呢,“贱骨头不识抬举,……得步进步”,喝了鹿奶还不够,还想杀了那头母鹿,吃鹿肉,于是老天爷也讨厌他们的贪心了,母鹿也从此不去了,他们这才饿死了。“哪里是为了我的话,倒是为了自己的贪心,贪嘴呵!……”
“听到这故事的人们,临末都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不知怎的,连自己的肩膀也觉得轻松不少了。即使有时还会想起伯夷叔齐来,但恍恍惚惚,好象看见他们蹲在石壁下,正在张开白胡子的大口,拼命的吃鹿肉。”
如果那些制造散播崇祯内帑有几千万甚至几亿白银的谎言的人就相当于这个故事里说伯夷叔齐喝了鹿奶还想吃鹿肉所以才饿死的的女人,那么那些听信谣言谎话的人就相当于那些“恍恍惚惚,好象看见他们蹲在石壁下,正在张开白胡子的大口,拼命的吃鹿肉”于是觉得轻松不少的人。
我做这样的类比是有道理的,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首先看看崇祯内帑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当时人的记载
锦衣卫佥事王世德这样说:“廷臣动请内帑,夫内帑惟承运库耳,钱粮解承运库者有,一曰金花,二曰轻赍。金花银所以供后妃金花,宫人宦官赏赍。轻赍银所以为勋戚及武臣俸禄随发,非唐德宗之私库,聚而不散者,安有余资?野史谓城破时尚有大内积金十余库,不知十余库何名?承运库外有甲字等十库存方物也。城破时惟车裕库珍宝存耳,乌有所谓十余库基金者?而纷纷谓上好聚敛,内帑不轻发,其不冤哉?!”《崇祯遗录》
《恸余杂记》:“闯贼西奔,括宫中得金银七千余万两,驼载而去,天下闻而惑之。以为先帝宫中有藏金如许,足支数十年,而顾以二百四十万练饷之加,失天下心,致成瓦解。即甚昏愚,亦不至此。吴喧山曰,吾尝司计,请发内帑,上令近前密谕曰,内库无有矣,遂堕泪。”
这两则记载很清楚表明,崇祯末期内帑里早就没有什么银子,已经是穷的一干二净。崇祯以皇帝之尊而至于在臣下面前堕泪,其中情形可想而知!
事实上还有另外一则史料也能验证上面的记载,在崇祯十七年二月十二日也就是李自成进占北京前的一个月的时候。崇祯皇帝在中左门召见吴襄询问调动吴三桂军队进京保卫京师的可能性问题。《晚明史》的正文以及一个注释中有当时两人的对话记录(从上下文的注释来看应该是直接从《绥寇纪略补遗上》中的文言文翻译过来的)“思宗严厉地责问吴襄:‘三千人何以抵挡百万之众?’吴襄则说‘这三千人并非一般士兵,……,因而能得死力。’思宗问:‘需饷多少’吴襄回答:‘百万’。思宗说‘内库只存银七万两,搜集一切金银杂物补凑,也不过二三十万两’”“调吴三桂勤王之议,终于因为经费没有着落而暂时作罢”[p1120]
这则记录很重要,不知道为什么以往论及崇祯内帑问题的文章中都没有提到?当时的情况已经是如果崇祯不调吴三桂进京守卫,则京师沦陷的危险是任何一个人都能看出来的。吴三桂率军入京,不一定确保安全,但抵挡住李自成的进攻并非没有根据。以三万人的部队(其中三千人是精锐),要想在野战中战胜闯王十万大军,那自然不可能。但是用这三万人的军队守卫住北京城,可能性相当大。北京城池的坚固在当时整个中国也是首屈一指的。一般情况下,根本就打不下来,以土木堡之变后的瓦剌骑兵以及满清铁骑的威力数次打倒北京城下,也只能望城而止。想攻克北京城,要么内应,要么守城部队实在衰弱,事实上李自成最后之所以能轻松攻克也正是因为,在崇祯十六年的瘟疫之后,城中都是病弱,已无可用之兵。如吴三桂的三万生力军提前进入北京,参与守城,那李自成想要打下北京,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离甲申之变只有一个月了),调吴三桂关宁部队守卫京师,几乎是唯一的能够解救危局的选择。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唯一的选择,当时却也没有能马上决定下来。为什么呢?
吴襄说调动吴三桂入京需要军饷百万,而思宗说“内库只存银七万两,搜集一切金银杂物补凑,也不过二三十万两”,相差数额达到百分之七八十之多,再加上一些大臣的暧昧反对态度,这样的情况下自然难下决心了(事实上直到3月6日,崇祯才最后决定调吴三桂率军入卫,这个时候大概也就不顾得什么军饷不军饷了,但为时已晚)。按照有些论者的逻辑,大概在这里,又是崇祯吝啬故意装穷,所以放着内帑中成千万甚至上亿的白银不用,硬说只有七万两来欺骗吴襄!只不过我请这些东西也动动自己的脑子,在当时的危急关头,崇祯究竟有什么必要在这个问题上撒谎?莫非他真的是要钱不要命的怪人,命没有了,钱再多又有什么用?这些道理某些自以为聪明的论者知道,就崇祯是不知道这些道理的白痴?把历史人物都想象成白痴,就是你们这些东西研究历史的金科玉律么?用这样低劣的手段对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还自以为清楚了解历史真相,省力固然是省力,但这种研究历史的行径,最终愚弄的究竟是谁?
召集军队回京
山西总兵张鸿功的五千晋军,山西巡抚耿如杞的三千多抚标营、太原营将士,延绥巡抚张梦鲸、总兵官吴自勉的五千延绥军,宁夏总兵尤世禄的一千彝族军队,陕西总兵杨麒的三千二百二十五名秦军,临洮总兵王承恩的一千五百临洮军,甘肃巡抚梅之焕、总兵杨嘉谟的三千多陇军以及河南巡抚范景文、江西巡抚魏照乘、郧阳巡抚梁应梁等人统率的明军。
愚蠢的帝王,永远只会将失败推到下属身上
这些军队行军是迅速的,声势浩大,让朱由检意想不到的是,自己千算万算,漏了一算,这些军队中大部分士兵不但没有对入京勤王的行动有所帮助,反而牵制了入京勤王的军队。朱由检认为,这五千晋军之所以会四处劫掠,完全是张鸿功和耿如杞没有约束好士兵。朱由检立即命令锦衣卫缇骑将张鸿功与耿如杞逮到了北镇抚司诏狱,晋军得知,纷纷逃回山西。
十二月十七日,皇太极率领十几万满蒙联军卷土重来
在卢沟桥打败副总兵申甫的车营后,就直达永定门。满桂率领四万明军迎敌。少数民族在打架和砍人方面的确比汉族要有天赋一些,明军被满蒙联军打得落花流水、满桂、孙祖寿被满蒙联军乱刀砍死,剁成了肉酱,走在了战友与同僚袁崇焕的前面,可是明军也凭借着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信念和精神重创满蒙联军,使皇太极攻占北京城的计划成为梦想。
给你提供一篇论文。你看看
废润滑油再生工艺的研究
高秀军 ,2 郭丽梅1# 蒋明康1
(1天津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天津 300222;
2大庆油田化工有限公司精细化工厂,黑龙江 大庆 163411)
摘要 采用硫酸精制-碱中和-活性白土吸附-过滤的工艺流程处理废齿轮润滑油。酸洗温度40 ℃,98%浓硫酸用量为废油量的6%(质量分数);碱中和温度80 ℃,中和剂为10%氢氧化钠;吸附条件:活性白土用量为15%(质量分数),温度150 ℃,时间1 h;再生润滑油粘度40 ℃时为128 Mpa•s,80 ℃为192 MPa•s,凝点为-33 ℃。同时用废碱处理酸渣,采用阳离子絮凝剂处理废水。
关键词 废润滑油 再生 酸碱精制 白土吸附
Study on regenerated technics of waste lube oil Gao Xiejun1,2, Guo Limei1, Jiang Mingkang1 (1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2 Daqing Oil field Fine chemicals Factory,Daqing Heilongjiang 163411)
Abstract:The lube oil of waste gear was treated by using vitriol refining-alkali neutralization-the active white soil adsorption–filtration as the technical flow The temperature of acid wash was 40 ℃, the dosage of vitriol of the content 98% was 6%,the temperature of alkali neutralisation was 80 ℃,and the neutralizer was the alkali of the content 10% The condition of adsorption:the dosage of active white soil was 15%,the temperature was 150 ℃,and time was 1 h The viscosity of regenerated lube oil was 128 MPa•s for 40 ℃ and 192 MPa•s for 80 ℃,and its solidifying point was -33 ℃ Acid-dreg was neutralized with waste alkali The waste water was treated using the cationic flocculant
Keywords:Waste lube oil Regeneration Acid and alkali refining White soil adsorption
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以及对石油污染问题的重视和保护环境的呼声日益强烈,世界各国对废润滑油的回收和净化再生利用工作十分支持。中国在油液净化再生方面也作了不少工作[1-3],商业、铁道、部队、机械工业等部门都不断的进行润滑油的净化再生工艺研究,找出了一些适合中国国国情的废油净化再生方法。但总的来说,中国在这个领域还比较落后,远远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的要求,因此研究润滑油劣化的原因、积极探索新型高效、低污染废油净化再生工艺方法,对于缓解中国石油资源紧张状况、减少废弃油液对环境的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4-6]。
废润滑油的净化再生过程比从石油中提炼润滑油要简单得多。变质较轻的润滑油只要经过沉淀、过滤、脱水等物理净化过程即可恢复其原有品质;变质严重的润滑油,则需要经过化学精制去除变质后生成的酸类、酚类及胶质、沥青质等,然后补充一定数量的添加剂,也可成为再次使用的润滑油。如果净化再生工艺条件得当,完全可以能把用过的废润滑油再生成为质量接近或达到新油标准且性能良好的润滑油[7]。
世界各国对废润滑油的处理、再生先后研究开发了众多处理工艺。目前应用的再生工艺主要有蒸馏-酸洗-白土精制,沉降-酸洗-白土蒸馏,沉降-蒸馏-酸洗-钙土精制,白土高温接触无酸再生,蒸馏-乙醇抽提-白土精制,蒸馏-糠醛精制-白土精制,沉降-絮凝-白土精制等[8-12]。
上述无论哪种工艺都产生大量的废酸渣和废水,要达到清洁再生的目的,就要减少酸渣的产生,或对酸渣进行综合利用。本文采用硫酸精制-碱中和-活性白土吸附-过滤的再生工艺,联合有机中间体制备中剩余的大量催化剂-废碱处理废酸渣,加浮选剂法处理废水,从而达到清洁再生废润滑油的目的;原料来源于油田的抽油机废油,来源广,易得到;常压和中温条件下操作,工艺简单,操作费用低,安全可靠;产品质量好,达到中性油水平,实用性强;投资少,经济效益显著。
1 实 验
11 主要仪器药品
烧杯,温度计,电热套,滴定管,封闭电炉,280号齿轮油、活性白土、蒸馏水,98%浓硫酸(化学纯),氢氧化钠(化学纯),氧化钙粉末(化学纯)。
12 实验方法
121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工艺流程
122 工艺过程
1酸洗:将废润滑油加热至30 ℃左右,加入硫酸若干,搅拌30 min。恒温静置,待分层后,分出下层胶质、沥青质。重复操作3次,记录总酸渣排放量。
2碱中和:将酸洗过的润滑油加热,加碱水溶液进行中和至中性。静止分出水层。
3白土吸附:将碱洗过的润滑油加热,1次或分次缓慢加入白土,搅拌若干分钟。
4过滤:将白土吸附后高温的润滑油静止,上层油趁热抽滤,滤后润滑油即为合格再生润滑油。白土吸附和过滤操作可重复进行,直至得到的油满意为止。
2 结果与讨论
21 硫酸浓度对酸渣排放量的影响
硫酸处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去除废润滑油中的氧化物、缩合物和聚合物。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饱和化合物以及残余添加剂和添加剂热分解或降解产物等。硫酸处理能把这些物质变成重质粘性物,沉淀析出。所以酸渣排放量越大,废润滑油的除杂质、沥青效果越好,但过多排酸渣会减低再生率。实验考察了硫酸浓度对酸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 硫酸浓度对酸渣排放量的影响
序号 硫酸浓度/% 精制温度/℃ 酸渣排放量/%
1 98 35 226
2 70 35 158
3 98 40 302
4 70 40 218
由表1可以看出,精制温度相同时,硫酸浓度越高,酸渣的排放量越大,精制效果越好。
22 硫酸精制温度对酸渣排放量的影响
一般认为酸洗适宜在低温下进行,实验采用98%浓硫酸,加入量为废油量的6%(质量分数),考察温度对酸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见表2。
表2 硫酸精制温度对酸渣排放量的影响
序号 精制温度/℃ 酸渣排放量/%
1 20 164
2 25 158
3 30 218
4 35 226
5 40 302
6 50 111
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上升,酸渣排放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不是越高越好。温度低时,在短时间内,废油中酸渣沉降的不够彻底,酸渣排放量少,温度过高时,废油中某些成分和硫酸反应生成磺酸盐,使油乳化程度较大,酸渣不能正常沉降排出。
23 不同碱中和对油品酸值的影响
实验选用氧化钙粉末、氢氧化钠和石灰乳,以酸值为考察指标,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碱中和对油品酸值的影响
序号 碱 酸值
1 氧化钙粉末 1214
3 氢氧化钠固体 1388
4 10%氢氧化钠水溶液 1066
5 石灰乳 1205
新油 — 1189
加入碱中和后的酸值基本符合新油标准,使用氧化钙粉末,由于固体中和反应时间长,短时间内中和得到的油透明度稍差,可能有部分乳化的原因,不易抽滤。采用石灰乳代替氧化钙粉末效果得到一些改善,酸值接近新油,可以达到再生油的标准,但是过滤情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所以效果不十分理想。使用氢氧化钠固体进行中和,考虑到油中水含量过高会影响其质量,实验中发现,由于使用氢氧化钠固体,两相反应时间长,缩短时间效果较差。综合以上因素,采用10%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碱中和最为适宜。从表3的可以看出,采用10%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碱中和的油酸值优于新油。
24 白土吸附温度对油品粘度的影响
白土加入温度为80 ℃时,白土吸附温度对油品黏度的影响见表4。
表4 白土吸附温度对油品粘度的影响
序号 吸附温度/℃ 40 ℃时粘度/MPa•s 80 ℃时粘度/MPa•s
1 100~120 158 195
2 120~130 146 192
3 130~140 124 196
4 140~160 121 190
新油 — 131 193
由表4可以看出,吸附温度对油品粘度有一定的影响。主要影响油的低温黏度,低温黏度过高,会影响油的凝点,成为不合格油。根据与新油粘度比较,白土吸附温度为130~140 ℃时,粘度与新油最为接近。
25 白土用量对油品颜色的影响
白土用量对油品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实验以再生油颜色和凝固点为检验指标,结果见表5。
表5 白土用量对油品颜色的影响
序号 白土用量/% 搅拌时间/min 油品颜色 凝点/℃
1 4 30 棕红 -15
2 6 30 棕红- -18
3 8 30 棕红- -28
4 10 30 棕黄- -29
5 15 30 浅黄+ -38
新油 — — 浅黄 -25
油品颜色是衡量杂质高低的一个间接指标,颜色浅质量好,作者将新油的颜色定为浅**。“+”表示颜色稍深,“-”表示颜色稍浅。加白土时间和搅拌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白土用量越大,油品颜色越浅。使用过多的白土,虽然油品颜色好,但对于再生油而言,指标达到要求即可满足需要,外观不是必要指标,所以在满足质量的前提下,选择白土用量为8%~10%(质量分数)。
26 白土加入方式对油品颜色的影响
白土脱色的加入方式对油品颜色有一定影响,实验加入白土时间为30 min,搅拌时间为30 min,加入温度75~80 ℃,吸附温度130~140 ℃。结果见表7。
表6 白土加入方式对油品颜色的影响
白土用量/% 加入方式 产品颜色
15 1次加完 棕红
15 先加50%(质量分数,下同)再加50% 棕黄-
加入温度和吸附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分两次加入白土吸附效果要比一次加入好,油品颜色更浅一些。
27 酸渣的中和处理
再生工艺酸洗中产生大量的废酸渣,其主要成分是胶质和沥青质,中和后除去盐份,可以作为沥青使用。
在进行废润滑油再生研究的同时,另外的研究也在进行,制备环氧中间体。由于采用固体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实验中产生了大量的废碱。实验尝试用废碱中和酸渣,水洗后沥青的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了一般使用标准。如果有机中间体制备产生废碱的行业同时进行废油再生生产,可以做到以废治废的目的。本研究只是对此进行了一点尝试。
28 废水的治理
再生工艺中各工序产生的废水主要含有油和无机盐,实验采用阳离子絮凝剂进行浮选,处理后水中油采用分光光度法分析,含油量小于5 mg/L,达到了排放标准。但对无机盐如何处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3 结 论
(1)实验采用优化设计的再生工艺,得到的再生润滑油可以满足一般的使用环境,酸值达到对照油标准,凝点优于对照油品。再生油的理化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2)最佳条件为:98%浓硫酸浓度,用量为废油量的6%(质量分数);10%氢氧化钠水溶液为最佳中和剂;白土吸附温度为130~140 ℃,吸附时间为30~40 min为宜;白土分两次加入,用量为油品的8%~10%(质量分数)。
(3)工艺简单,安全可靠,实用性强。
(4)原料易得,操作费用低。产品质量好,达到中性油水平。
(5)对以废治废的工艺进行了初步尝试,效果理想。
(6)采用阳离子絮凝剂对废水进行处理,水中残余油含量小于5 mg/L,达到了排放标准。
(7)投资少,经济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 任天辉,王大璞.废润滑油再生加工技术[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0(3):141-145.
[2] 唐光阳,施跃坚,刘满红.废润滑油的回收工艺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23-25.
[3] 杨嘉谟.废润滑油再生[J].适用技术之窗,1998(6):7-8.
[4] 司妍杰.浅谈废润滑油再生[J].润滑油,2002(3):63-64.
[5] 张圣领,刘宏文,赵旭光.废润滑油絮凝—吸附再生工艺的研究[J].化学世界,2002(10):527-529.
[6] 谭蔚,刘丽艳,朱企新.废润滑油再生中过滤分离工艺技术研究[J].流体机械,2003,31(7):5-7
[7] 杨树杉.石油和石油化工技术实用手册石油化工篇[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8.
[8] 卡尔.石油和化学工程师实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
[9] 商业部燃料局.润滑油的回收与再生[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0.
[10] 谷庆宝,王禹,高丰,等.废润滑油再生利用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3(7):11-16.
[11] 刘发起.废润滑油再生工艺技术与研究[J].贵州化工,2004,29(2):8-10.
[12] 张鹏辉.车用润滑油的再生研究[J].节能,2003(1):24-26.
责任编辑:黄 苇 (收到修改稿日期:2007-02-05)
©版权所有 《环境污染与防治》杂志社
1、所向克捷,汉语成语,拼音是suǒ xiàng kè jié,意思是军队所去之处,都能取得胜利。
2、成语出处:《明史·流贼传·李自成》:“ 洪承畴 代 鹤 , 张福臻 代 承畴 ,督诸将 曹文诏 、 杨嘉谟 剿贼,所向克捷, 陕 地略定。”
马世龙,字苍元,宁夏人。由世职举武会试,历宣府游击。
天启二年抉永平副总兵。署兵部孙承宗奇其才,荐授署都督佥事,充三屯营总兵官。承宗出镇,荐为山海总兵,俾领中部,调总兵王世钦、尤世禄分领南北二部。三年正月赐尚方剑,实授府衔。承宗为筑坛拜大将,代行授钺礼,军马钱谷尽属之。寻定分地,世龙居中,驻卫城,世钦南海,世禄北山,并受世龙节制,兵各万五千人。世龙感承宗知已,颇尽力,与承宗定计出守关外诸城。四年,偕巡抚喻安性及袁崇焕东巡广宁,又与崇焕、世钦航海抵盖套,相度形势而还。叙劳,加右都督。
当是时,承宗统士马十余万,用将校数百人,岁费军储数百万。诸有求于承宗者,率因世龙,不得则大恚。而世龙貌伟,中
崇祯历书
本文2023-11-01 05:57:5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85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