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年间秀山县历史根源
秀山,《禹贡》为梁州之域。商周时期,属商于之地,春秋属巴国南疆之域。秦时属黔中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割黔中郡为巴郡和武陵郡。武陵郡领酉阳等十三县,今秀山境属武陵郡酉阳州。公元前84年,县地属巴郡涪陵县之南境。东汉建安时属丹兴县。建安六年(201),分巴置涪陵郡,县地属涪陵郡丹兴县。蜀汉章武元年(221年),省丹兴县置酉阳县,隶荆州武陵郡。是时,今秀山境属武陵郡酉阳县辖地。这一建置历两晋、宋齐梁陈不变。隋开皇中置务川县(今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地改隶梁州务川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务川隶巴东郡,秀山境域仍属务川。唐武德四年(621),以巴东郡之抚阳、务川置务州,实行羁縻,县地属务州务川县。贞观四年(630),改务州为思州。开元二十年(732),今秀山境属江南道思州务川县。五代十国时期,冉氏占据今酉阳全境与秀山东北部之石堤、洪安部分,杨氏占据今县境西南百余里地。宋政和四年(1111),于县境西南部置平茶洞,属羁縻思州。其后,邑梅、平茶、石耶并为土知府。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改邑梅为佛乡洞长官司。撤平茶承化军民府置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石耶仍为顺德军民土知府。元末明玉珍据蜀,改邑梅佛乡洞长官司为邑梅沿边溪洞军民土知府。明洪武八年(1375),罢邑梅、石耶二土知府,并降为长官司,领于酉阳宣慰司,寻改隶重庆卫。撤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为平茶洞长官司和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隶湖广思南宣慰司。十七年(1384),改隶四川布政司。永乐初(1403),改邑梅隶重庆卫,割石耶司地(今莲花、三合一带)置地坝洞副长官司。明嘉庆二十五年(1546),将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迁治酉阳上济里,旋罢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自明永乐起,逐渐形成了秀山地区历史上有名的的“百里四司”,即:平茶洞长官司、邑梅洞长官司、石耶长官司及地坝洞副长官司。直到清雍正末年。清雍正四年(1726),西南地区开始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乾隆元年(1736)以邑梅、平茶、石耶、地坝四洞疆域并析酉阳东南境的石堤、打妖、晚森、宋农等原土司据地,始置秀山县(县治今三合场乡),初隶黔彭厅,寻废厅改隶四川省川东道酉阳直隶州,乾隆五年(1740)于石堤设立巡检署,结束了秀山地区的土司建制。宣统末年(1911),秀山宣布接受重庆军政府领导,结束了清朝在秀山的统治。民国初,秀山隶四川省川东道。1934年,贺龙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秀山西南部创建了川、黔、湘、鄂边区革命根据地——黔东苏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秀山隶属第八行政专员公署。1949年11月7日,秀山解放。11月 20日,建立了西南地区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机构――秀山县人民政府,隶属西南区川东行政公署涪陵专员公署。1950年1月改隶川东酉阳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2年9月,撤酉阳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复并入涪陵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秀山改隶之。1983年4月4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建立,仍隶涪陵地区专员公署。1988年5月,置黔江地区,秀山改隶之。1997年3月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随黔江地区改隶重庆市。
1 愚溪诗序文言文翻译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有人说,过去有个姓冉的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定名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来作为积蓄,称它为愚泉。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向南流去,经过的地方就称作愚沟。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 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有很多浅滩和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宁武子“在国家动乱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 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稍用文章来安慰自己,用文笔自由驱使万物,创造出一个称心满意的审美境界,世间万象没有什么能逃得出我的笔墨形容。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虚静寂之中,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于是作《八愚诗》,记在溪石上。
哥们,是不是这一段?直接查百科来得快。
2 和桃花源诗序文言文翻译原文:
嬴(yíng)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qǐ)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yān),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qì)。
桑竹垂馀荫,菽(shū)稷(jì)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mǐ)王税。
荒路暧(ài)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zǔ)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r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yì)。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秦始皇暴政,打乱了天下的纲纪,贤人便纷纷避世隐居,黄绮等人于秦末避乱隐居商山。桃花源里的人也隐居避世。进入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入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芜废弃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鸡和狗互相鸣叫。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儿童纵情随意地唱着歌,老人欢快地来往游玩。草木茂盛使人认识到春天来临,天变暖和了;树木凋谢使人知道寒风猛烈,秋冬之季到了。虽然没有记载岁时的历书,但四季自然转换,周而成岁。生活欢乐得很,还有什么用得着操心?桃花源的奇迹隐居了五百多年。今日却向世人敞开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桃花源中的淳朴风气和人世间的淡薄人情本源不同,一时显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隐藏起来了。试问世俗之士,又怎么能知道尘世之外的事?我愿驾着清风,高高飞去,寻找与我志趣相投的人。
3 游石门诗序文言文翻译石门在东林寺南方大约十余里处,它另外还有一个名称叫“障山”。山脚和周围起伏的群岭相连,山体超越身边的山脉独自矗立。众多的山泉在这里汇合,两峰并肩而立,涧水从中流出,倾斜的危岩在水中映出倒影,朦胧的景色水雾般覆盖着大自然,因此才有了石门这个名字。这里虽然是庐山的一角,但确实是一大奇观。它的奇丽只在民间传说中代代相传,真正亲眼看过的人却并不多。因为瀑布湍急, 无法到达,山上的石径往复曲折,阻碍重重难以行走,所以,这里很少有供人行走的山路。
隆安四年仲春的一天,因为我和大家想一同吟咏山水,就拄着锡杖去石门游玩。当时,共有志趣相投的人三十多位,大家都早早地起来穿好衣服出门了,怅然的心情也增加了不少兴致。山林虽然幽暗深邃,但大家仍然开辟道路竞相前进;走过的险路重重,但每个人都为自己见到的景色感到满足。到了石门涧,众人就攀着树木揪着嵩草,翻越险峰涉过浅滩,相互搀扶着,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到达最高峰。最后,终于登上山顶了,背倚岩石,美丽的景色环绕身边,仔细地往山峰下观看,这才知道庐山七岭之美,皆蕴藏于此:两座山峰对峙在前方,重重的山岩叠耸在后面。一圈圈的环形山峦围绕在周围如同屏障,一块块高耸的岩石支撑起一片开阔的空间。这些岩石有的像石台,有的像石池,有的像宫馆……看到可以比拟的景物,让人感到无比喜悦。还有一道道的清泉先是分开流出后又合在一起泻下,天池里的潭水像镜子一样映照着天空。彩色的石头散发着光彩,鲜明得像展开了美丽的面容。松柳和芒草这些草木生长得茂盛而耀人眼目。它们向我们完整地展示了造物的神奇和美丽。
这一天,大家的心情奔放而又喜悦,四处游览却没有一丝厌倦。但是,游览时间不是太久,天气却多次发生变化:一会儿高空云雾聚集,周围的一切景象都隐藏在其中;一会儿流动的阳光返照回来,群山在水中投下了清晰的倒影。云雾开阖之际,它的形状就像是有灵气一样,让人难以预测。正要重新开始登山时,一群飞翔的鸟儿在空中振动着翅膀,远处猿儿鸣叫的声音也十分清晰。飘动的云彩像仙人的车驾,凄清的声音仿若传说中的仙乐。这一切虽然都处于朦胧之中,但是足以让人心神欢畅。但快乐不宜过度,长久保持是最主要的。当一个人怡然自得时,确实是意趣无穷呀,只是不容易用语言表达出来。
往回走的时候我就在想:在山谷之间,所看到的大自然都是无所主宰、随顺自然的,应当不会因为游者的感情而起增添什么情致。但仍然让人对大自然有这样深的感受,这难道不是在用一种空明虚静的景色开阔我们的观想,用悠闲深远的境界让我们的情致更加笃厚吗?我先后三次重复这样的话语,仍然没有找到答案。不一会儿,太阳落下山去了,眼前的景物已经模糊不清。我这才领悟到那些幽隐之人神秘的感悟,通达永恒事物的至深之情,其实是神灵赐给的禅趣,并非仅仅是眼前美丽的山水。在山岭之间徘徊,放眼四下张望,只见九江之水弯曲如带,山岳像蚂蚁穴前的小土堆。因此我推想,物体有大有小,智慧也应当是这样呀。于是不由感叹:宇宙虽然遥远阔大,但古今却是同一个样子;灵鹫山虽然悠远,荒无人烟的路程对于笃信佛教的人来说,却像是一天就可以到达。如果没有这些哲人,美好的风尚和古迹怎么会存在呢?感应深邃的哲理,领悟西方佛法的启发,心中又是一阵的长久的思索。
大家对今日同游佳景感到十分高兴,又感叹良辰美景难以复再,心中之情不可压抑,于是一同吟咏诗篇。
4 文言文《倪司城诗序》翻译《倪司城诗序》
刘大槐
原文
余友倪君司城,非今世之所谓诗人也。其试童子,尝冠于童子矣;其在太学,尝冠于太学诸生矣;其应乡试而出,太仓王相国使人亟求其草稿观之。然则司城之于举进士,可操券取也,而卒不获一售以终其身。雍正之初,尝为中书而使蜀矣。其后为洋与南郑二县令,前后十六年,其德泽加于百姓。大臣尝有荐其才可知一郡,及为藩臬之副使者,而卒老于县令不得调。信乎人之穷达悬于天,而非人力之所能为邪!
司城于书无所不读,而尤详于圣人之经,必究极其根源乃止。其齿长于余十有馀岁,而与余同学为古文。余间出文相质,司城虽心以为善,而未尝有面谀之言,其刻求手一字一句之间,如酷吏之治狱,必不稍留馀地。余少盛气不自抑,或与之辨争,至于喧哄。然司城不以余之争而少为宽假,余亦不以其刻求而自讳其疵颣①也,苟有作,必出使视之。其后每相见,则每至于争;而一日不见,则又未尝不相思。盖古之所谓益友者如此,而吾特幸与之为友也。
司城抱负奇伟,不得见于世,则往往为歌诗以自娱。其壮年周游黔、蜀,崎岖万里。其诗尤雄放,穷极文章之变。虽其他稍涉平易者,而语必雅健,能不失诗人意旨。时人不能尽知,更千百世后,必有能知之者。
余虽与司城同乡里,其久相聚处,乃反在异地。司城既家居,不相见者常至五六年。岁庚午,司城一至京师,余与相聚才数日,怅然别去,忽忽阅四岁。今春余将之武昌,道过司城。司城出酒肴共酌,意气慷慨,其平时飞动之趋,犹不能无。然而司城年已七十矣!
司城所为诗,仅千有馀篇。其锓板②以行世,用白金无过百两,而家贫力未能及。余将与四方友人共谋之,而未知其何如。虽然,司城之诗藏于家,其光怪已自发见不可掩。虽其行世,岂能加毫末于司城哉!然则锓板与否,而司城固不可问矣。
译文
我的朋友倪司城不是当今世人所认为的诗人。他参加童生试时,曾经取得第一名的成绩。他在太学学习时,也曾是太学学生中成绩最好的。他参加乡试刚从考场出来,太仓王相国立刻派人去求取草稿来欣赏。既然这样,那么,倪司城对于考中进士应该是稳操胜券的,可是他最终还是未能考中,直至终老。雍正初年,曾经以中书的身份出使蜀地,那以后担任过洋与、南郑两个县的县长,前后一共十六年,他的恩德施及于百姓。有大臣曾推荐他,认为他的才干可以担任一郡的郡守或任职布政和按察副使,可是最终还是终老于县令任上而不得升迁。真是啊,人是否得志取决于上天,不是个人能力所能达到的。
司城对于书籍,无所不读,而且对于圣人的经典尤其精通,一定要搞清楚它的来龙去脉才可停止,他比我大十多岁,却和我一道共同学习古文。我偶尔拿出文章请他质疑,司城即使认为很好,但也未曾有当面赞美的言辞,他往往在一词一句之间要求苛刻,就像一个酷吏在审理案件一样,一定不会稍微留有余地。我年少气盛不会克制,有时候和他争辩起来,甚至到了喧嚷吵闹的程度。然而,司城不会因为我的争辩而稍加宽容;我也不会他的严格要求而自己掩饰自己的缺点,如果有新作品一定拿出来让他看。那以后,每次相见每次都相互争论;可是,一日不见面,那么又未曾不思念他。大概古人所说的“益友”的人就像这样的吧,而我也特别荣幸与他做朋友。
司城有着异常伟大的抱负,可是不被世人所用,就常常写诗歌来自娱自乐。他壮年时游遍了黔地、蜀地,道路崎岖,达万里,他的诗尤其雄壮、奔放,极尽文章的变化。即使其它的稍微浅显一些的作品,而语言也典雅刚健,能够不失去诗人言志的主旨。可惜的是时俗的人不能全了解,(我想)经过千百代后会有人理解他的。
我虽然和司城是同乡,与他长时间相处的地方,却反而在异地他乡。司城已经住在家乡,不能相见的时候常达五六年。庚午年,司城一人到了京城,我和他相聚才几天,(倪司城)惆怅地辞别离去,匆匆又过去了四年。今年春天,我将要到武昌去,路过司城住地。司城拿出美酒佳肴来招待我,言谈间情绪激昂,充满正气,就是平时的激昂的情感尚且不会少的。可是司城他年已七十了。
司城所写的诗歌仅一千多篇,把它刻印成书来流传于世,所用银两不超过百两,但是家贫无能为力,我将和各地的朋友共同商量这件事,可又不知道结果过如何。虽然这样,司城的诗作收藏在家中,它光彩奇异自己会显现,是不可掩盖的;即使(刊印)流行于世,对司城来说,难道还能增加什么细微的东西吗!这样那么,能否刻印还是在于我们这些人的,而司城本来就不可以问吗?
5 《愚溪诗序》的原文《愚溪诗序》柳宗元原文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下载更多资源请到:我爱语文本资源来源:我爱语文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译文: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人潇水有人说,过去有个姓冉的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定名为愚溪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来作为积蓄,称它为愚泉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向南流去,经过的地方就称作愚沟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
6 愚溪诗序译文(全)灌水的北面有一条溪,往东流进潇水。
有人说,有个姓冉的曾经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叫作冉溪。又有人说,这溪水可以染色,拿它的这种性能来为它起名字,所以又叫它染溪。
我由于愚昧而犯了错误,被贬到潇水上边。我喜欢这条溪,沿着溪水往前走二三里,发现了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我就把家安在这里。
古代有个愚公谷,现在我的家安在这条溪边,而这条溪还没有确定的名字,当地居民还在为此争论不休,不能不给它改个名宁了,所以我把它改为愚溪。 在愚溪的下面,我买了—个小丘,叫它愚丘。
自愚丘向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我又买下它自己使用,叫它愚泉。愚泉有六个泉眼,都出在山下的平地,泉水原来部是向上涌出的。
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流向南去,形成了一条沟,我叫它愚沟。我又挑土垒石,堵塞狭窄的泉水通道,围成一个水池,叫它愚池。
在愚池东边的厅堂,叫愚堂。愚堂南边的亭子,叫愚亭,愚池的中央有个小岛,叫它愚岛。
这一带还有许多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石头,参差交错排列着,这些都是山水奇美的景色,由于我的缘故,都被“愚”字屈辱了。 《论语》中说,智者乐水。
可是现在这条溪地被愚者屈辱了。什么原因呢?由于它的水道太低,不能灌溉农田;又险峻湍急,中间多浅滩和石头,大船不能驶入,位置偏僻溪水细长浅狭,蛟龙不屑一顾,因为靠它不能兴云布雨。
不能给世人带来利益,不过,它和我很类似。这样以愚字来屈称它,也是可以的了。
宁武子“在国家不太平时显得很愚昧”,那是聪明人装糊涂。颜子“从来不发表与老师不同的意见,看起来如同愚人”,那也是聪明入的愚昧。
现在我生活在太平盛世,自己却做了违背事理的事情,所以凡是称为愚人的,没有谁象我这样愚昧的,正因为这样,所以天下人没有谁能和我争夺这条溪水,只有我才可以占有它并给它命名了。 这条溪水虽然不能给世人带来利益,可是它善于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铿锵的声音,能使愚人喜笑颜开,眷恋爱慕,快乐得不愿离开。
我虽然不合世俗,还能以诗文来安慰自己,选择刻画各种事物,包罗各种形态而无所避忌。我以愚诗来歌唱愚溪,茫茫然不违背事理,昏昏然我的感情与愚溪融在—起,超越自然,融入虚空寂静的境界,寂寞清静中连我自己的存在也忘记了。
因此,我创作了《八愚诗》,刻在溪边的石头上。
7 愚溪诗序译文(全)灌水的北面有一条溪,往东流进潇水。有人说,有个姓冉的曾经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叫作冉溪。又有人说,这溪水可以染色,拿它的这种性能来为它起名字,所以又叫它染溪。我由于愚昧而犯了错误,被贬到潇水上边。我喜欢这条溪,沿着溪水往前走二三里,发现了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我就把家安在这里。古代有个愚公谷,现在我的家安在这条溪边,而这条溪还没有确定的名字,当地居民还在为此争论不休,不能不给它改个名宁了,所以我把它改为愚溪。
在愚溪的下面,我买了—个小丘,叫它愚丘。自愚丘向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我又买下它自己使用,叫它愚泉。愚泉有六个泉眼,都出在山下的平地,泉水原来部是向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流向南去,形成了一条沟,我叫它愚沟。我又挑土垒石,堵塞狭窄的泉水通道,围成一个水池,叫它愚池。在愚池东边的厅堂,叫愚堂。愚堂南边的亭子,叫愚亭,愚池的中央有个小岛,叫它愚岛。这一带还有许多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石头,参差交错排列着,这些都是山水奇美的景色,由于我的缘故,都被“愚”字屈辱了。
《论语》中说,智者乐水。可是现在这条溪地被愚者屈辱了。什么原因呢?由于它的水道太低,不能灌溉农田;又险峻湍急,中间多浅滩和石头,大船不能驶入,位置偏僻溪水细长浅狭,蛟龙不屑一顾,因为靠它不能兴云布雨。不能给世人带来利益,不过,它和我很类似。这样以愚字来屈称它,也是可以的了。
宁武子“在国家不太平时显得很愚昧”,那是聪明人装糊涂。颜子“从来不发表与老师不同的意见,看起来如同愚人”,那也是聪明入的愚昧。现在我生活在太平盛世,自己却做了违背事理的事情,所以凡是称为愚人的,没有谁象我这样愚昧的,正因为这样,所以天下人没有谁能和我争夺这条溪水,只有我才可以占有它并给它命名了。
这条溪水虽然不能给世人带来利益,可是它善于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铿锵的声音,能使愚人喜笑颜开,眷恋爱慕,快乐得不愿离开。我虽然不合世俗,还能以诗文来安慰自己,选择刻画各种事物,包罗各种形态而无所避忌。我以愚诗来歌唱愚溪,茫茫然不违背事理,昏昏然我的感情与愚溪融在—起,超越自然,融入虚空寂静的境界,寂寞清静中连我自己的存在也忘记了。因此,我创作了《八愚诗》,刻在溪边的石头上。
8 翻译文言文《桃花源记诗序》作品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
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
秀山县,《禹贡》为梁州之域。
商周时期,属巴国地。春秋时期,属巴国南疆之域。
秦时属黔中郡。汉时属涪陵县、丹兴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割黔中郡为巴郡和武陵郡,县地属武陵郡酉阳州。汉昭帝始元三年(前84年),县地属巴郡涪陵县之南境。东汉建安六年(201年),分巴郡置涪陵郡,县地属涪陵郡丹兴县。
三国时期,蜀汉章武元年(221年),置酉阳县,隶荆州武陵郡。县地属酉阳县。南北朝,循蜀汉制。
隋时属务川县。隋开皇年间,置务川县(治所在今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地改隶梁州务川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务川隶巴东郡,县地仍属务川县。
唐时属务川县。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以巴东郡之抚阳、务川置务州,实行羁縻政策,县地属务州务川县。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改务州为思州。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属江南道思州务川县。
五代十国时期,冉氏占据县地东北部之石堤、洪安部分,杨氏占据县地西南。
宋徽宗政和四年(1111年),于县境西南部置平茶洞,属羁縻思州。其后,邑梅、平茶、石耶并为土知府。
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改邑梅为佛乡洞长官司。撤平茶承化军民府置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石耶仍为顺德军民土知府。元末明玉珍据蜀,改邑梅佛乡洞长官司为邑梅沿边溪洞军民土知府。
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罢邑梅、石耶二土知府,并降为长官司,领于酉阳宣慰司,旋改隶重庆卫。撤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为平茶洞长官司和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隶湖广思南宣慰司。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隶四川布政司。明成祖永乐初(1403年),改邑梅隶重庆卫,割石耶司地置地坝洞副长官司。明世宗嘉庆二十五年(1546年),将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迁治酉阳上济里,旋罢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
清世宗雍正四年(1726年),中国西南地区开始大规模改土归流。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割酉阳东南境石堤、宋农、晚森等土司据地,始置秀山县(治所在今三合场乡),初隶黔彭厅,旋废厅改隶四川省川东道酉阳直隶州,并于石堤设立巡检署,结束了秀山地区的土司建制。
民国元年(1912年),秀山县隶属川东道。民国2年(1913年),改石堤巡检署为分县。民国23年(1934年),于县境建黔东苏区,辖县境内清溪、龙凤、高秀、峻岭、钟灵、兰桥、九江、梅江、兴隆、雅江、平马、大板、永兴、里仁、保安、地坝、膏田、石堤等乡,并建立枷档河、坝芒、巴盘三个乡苏维埃政权。民国24年(1935年),秀山县隶属于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28年(1939年),川康建设期成会提出以川、黔、湘、鄂4省边区48个县设置“青江省”,以秀山县城为省会,并完成了法定审批手续,后因内战而停止。民国38年(1949年)4月,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保安司令密电通知,为对付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四川和西南,以秀山县、酉阳县、黔江县、彭水县4县,建立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49年11月20日,建立了西南地区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机构――秀山县人民政府,隶属西南区川东行政公署涪陵专员公署。1950年1月23日,涪陵专区所辖之秀山、酉阳、黔江3县别置“川东酉阳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署治酉阳县城,秀山县随隶酉阳专署。1952年9月5日,撤销酉阳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复并入涪陵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秀山县亦改隶之。1983年4月4日,建立“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原行政区域未变,自治县人民政府驻中和镇,仍隶属涪陵地区专员公署。1988年5月,置黔江地区,秀山土家苗族自治县改隶黔江地区。1997年3月,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随黔江地区改隶重庆市。
2001年,撤黔江开发区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隶属重庆市直管。
北方冉氏通用字辈:“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注:与孔子世家字辈一样。
南方冉氏通用字辈:“守文世胜惟思贵万载如应兴附山秀政文辅寅凝应天奇之后各相连永裕广祯瑞崇隆启懋光(或:文武正大瑞崇兴启锡光)毅胤晋恒泰开元衍庆长朝廷顺有志国家英勤堂祖德流芳远文武世代扬”。
重庆麻阳冉氏字辈:“崇启孟光景思”。
重庆万盛冉氏字辈:“崇启孟光山德合细渚万”。
重庆酉阳冉氏字辈:“尉祥佩梧振英梓悦健翎苑袖斌康梨唯晟培浩朗”。
广西东兰冉氏字辈:“惟龙天奇永裕广正瑞崇隆启懋光毅胤晋恒泰开元衍庆长”。
山东济宁冉氏字辈:“守文世胜维贵思万载如应兴佐廷君子世海茂万兴朝文武正大光明永裕广征瑞崇隆启孟昌毅胤晋恒泰开元衍庆长尉祥佩梧振英梓悦健翎苑袖斌康梨唯晟培浩朗”。注:“长”字辈用尽接续重庆酉阳冉氏字辈。
四川冉氏通用字辈:“中玉广祯瑞崇宏以茂光盛进银成太开元左运良祖德回召远克少代必昌”。
冉氏一支字辈:“玉克士学正大光昌人文秀启永吉食良”。
重庆垫江一支字辈:“元纯德恋天少学,廷中广玉世泽长”。
扩展资料:
源流一:
源于高辛氏,出自帝喾之后,属于以古部落名称为氏。
据《元和姓纂》所载,帝喾为炎帝部落联盟首领时,其属下联盟是由八个大部落组成的,其中即有冉氏部落。冉氏部族人世代为冉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季载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姓氏考略》《姓氏寻源》等所载,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封于冉(一作聃,国都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冉堌镇一带),春秋时被郑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或说聃去耳为冉;西南地区土家族冉姓是冉闵后代,是北宋时期从北方迁至此处。
源流三: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叔山冉,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著名的大夫叫叔山冉,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大力士,与百步穿杨的神箭手养由基同为楚共王熊审的属下。
发生在周简王十一年(公元前575年)五月晋楚两国之间的“鄢陵之战”中,楚军败北,连公子熊茂也成了晋军的俘虏。
当晋军大肆追赶楚军时,叔山冉只身殿后,反扑晋军,抓起追在最前面的晋军士兵当武器投向晋军新军佐郤至身旁的一辆战车,把车前的横木都击断了。晋军上下见叔山冉如此凶悍,皆骇然停止追击,使得楚军安全退兵。
叔山冉的后裔子孙形成两支姓氏,一支仍以父姓为叔山氏,一支以父名为冉氏,叔山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山氏,世代相传至今。
-冉氏
民国年间秀山县历史根源
本文2023-11-01 04:52:0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84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