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堂郭氏正骨手法是国家非遗吗?
平乐郭氏正骨法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平乐郭氏正骨医术的主要价值有两个,一是医学学术价值。平乐郭氏正骨几代传人在收治骨伤患者的过程中,既秉承祖训,又不断在诊疗手法和用药配方上总结创新,使得正骨理论逐渐丰富成熟,由民间医术上升为独特的学科体系。第五代传人郭春园在深圳创建骨伤科医院后,平乐郭氏正骨医术又得到极大发展,得到了海内外医学界同行的广泛关注。二是传统文化价值。该流派的发展过程和对骨伤科研究实践的过程都闪现出道家、儒家的思想光辉。郭春园及其弟子、学生治病救人、辨证施治的医德医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我们中医药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希望平乐郭氏正骨法在进入了国家名录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做更详实的保护名录,把这项医术发扬光大。
郭氏宗正堂是国家认可的。
郭氏宗正堂专注颈肩腰腿痛调理,源于洛阳平乐郭氏正骨,正骨传承219年,入选国家、河南省、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郭氏正骨始创于1801年,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郭氏宗正堂创始人郭春园,是平乐郭氏正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郭氏宗正堂作为一家专业的中医骨伤科诊所,专注于跌打损伤、颈肩腰腿疼痛调理,以弘扬平乐郭氏正骨祖传技艺为宗旨,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医传统文化。
因此,可以认为郭氏宗正堂是国家认可的。
演员表如下:
宋春丽、张光北、宋楚炎、海一天、舒耀宣、张倩如、尔玛依娜、边程、王妍苏
《正骨》是中国**家协会、河北**制片厂、华夏**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时空传奇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剧情片,由詹文冠执导。
该片于2013年7月24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在搜寻中医文化“平乐郭氏正骨医术”的过程中,被以郭春远为代表的中医“以德报怨”文化思想感化的故事。
在抗战动荡的年代,李秀芳(宋春丽饰)带着郭家的“平乐郭氏正骨医术”祖传秘方和年幼的儿子郭春远(边程饰)颠沛流离,作为郭氏正骨的第五代传人,郭春远从母亲那里传承了“郭氏正骨的秘方”。 海报 长大后的郭春远(宋楚炎饰)学成家传正骨绝学,在母亲李秀芳的影响下,他正骨救人向来不遗余力,在平乐已然成为“正骨神医”。日军特务伊东矢菊(海一天饰)之女由美子(张倩如饰)骑马摔伤前臂骨折,找到医馆要挟郭春远为其女医治,郭春远犹豫了。原来伊东矢菊为了窃取“平乐郭氏正骨医术”文化和医术秘方,曾经假扮八路军欺骗郭春远的父亲郭健三(张光北饰)为日军伤兵诊治正骨,郭健三得知真相后愤而离世。虽然由美子是无辜的,但是她是杀父仇人的女儿这个事实让他很矛盾。最后,他听母亲讲述了郭氏正骨创始人的故事,明白了传世中医“郭氏正骨秘方”的真正含义意为“无论是贫、富、善、恶,医者仁心,当治则治”的祖训,以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包容性为由美子诊治正骨。诊治期间,为了逼出郭家祖传秘方,特高科女特务西村(王妍苏饰)暗做手脚,在郭春远为由美子开出的药方中下毒,加重了由美子的病情,迫使郭春远冒死配出以毒攻毒的绝方,并以陪死的决心抢救由美子,从而也粉碎了伊东、西村之流掠夺秘方的阴谋。
在中国最古老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有记载,早在2000年前,中国的医师们就掌握着一种神奇的技术,不用透视、不用开刀,单凭双手触摸皮肤就能判断骨折的情况,同样也只使用双手,就能治愈骨折,这就是中医正骨。这种神奇的古老医术,火眼金睛,解读人体的奥秘,妙手仁心,书写生命的奇迹。
相传在北宋元丰三年时,神宗腰腿疼痛,找了很多良医,也用过许多仙丹,但时经三年依旧不愈,而且逐渐加重,不能行走。他常说,老天不保佑我,除非华佗再世,否则我的病就不会好了,只有等死。有一天夜里,他梦到一位白眉银须的老人,对他说道:“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伊水河畔,王氏梦献,可解汝疾。”说完就消失了。神宗很高兴,醒来后,急忙派人找到王梦献。王梦献来到宫中,在床前边和神宗边说笑边在神宗腰部一摸,竟然使疼痛少了许多,三天后,就不再疼痛,经过七天的治疗神宗就可以像原来一样的走路。神宗非常高兴,为王梦献题一匾——“华佗再世”。王梦献告老还乡之后,一天,一位老农大哭来求诊,说自己没有病,特意为鸡来求医的。原来,老农在山坡耕种时,看见一只野鸡,就用石头把鸡腿打折,抓着了它。邻家恶霸却说这只鸡是他养的,非要老农赔这只鸡,还非得和以前的一模一样,否则就要赔一两黄金。王梦献听后很生气,答应为鸡治病。他随即将鸡提起,在折腿上一捏,随手向空中抛去,只见那只公鸡扑扑翅膀竟活蹦乱跳地跑了起来,没有一点受伤的样子!这就是神奇的中医正骨。
其实,早在先秦时代,正骨术就已经出现。在周代,骨折就有了专用医学术语——折疡,在医疗分工上也有专人掌管骨科疾病的治疗。那时,治疗骨折的手段还相当直观:在骨折发生后,用双手硬生生地将骨折掰回原位,并使用竹板固定。在秦汉时期才形成了正骨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继而世代传承。《神农本草经》中也记述了不少治疗金创、骨折的药物。晋代葛洪曾经广泛的搜集民间的秘方、验方,撰写成《肘后备急方》,在此书中总结了一系列的骨折急救方法,指出:“包扎的时候,可用竹片夹裹,……千万不能让患处转动。”又提到:“裹缚疮口,要用旧布,要扎的不松不紧,像系腰带那样最好。”这说明在我国晋代,中医已经掌握了用小竹片夹缚治疗骨折的先进方法。
隋唐时我国诞生了现存最早的中医骨科学专著——《仙授理伤续断方》。这部书全面地总结了以往的治疗经验,针对骨折损伤的不同情况,提出整复手术的十大原则,首论整骨手法的14个步骤和方剂,次论伤损的治法及方剂。书中记述了关节脱臼、跌打损伤、止血以及手术复位、牵引、扩创、填塞、缝合手术操作等内容。到了宋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危亦林为中医正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骨伤科的发展又添上了辉煌的一笔。危亦林,江西南丰人,元代著名医学家。他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将历代的著名方剂和经验良方进行总结编撰,用了十年的时间,编写了《世医得效方》一书。书中记载了很多关于正骨术的内容,如骨伤整复等。书中论述了四肢骨折和脱臼、脊柱骨折、跌打损伤、箭伤等及其治疗手法,并记有多种医疗器械,特别是对脊柱骨折最早提出采用悬吊复位法,这是伤科史上的创举。他还主张骨折复位前先麻醉,倡导“十不治症”等理论,开创骨科损伤预后诊断的先河。他对中医正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但丰富了我国古代骨伤科治疗的内容,而且为后来骨伤科的全面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明代,在太医院中把“折伤科”改为“接骨科”,进一步从伤科中把正骨科分出来,反映了正骨科的发展。这一时期关于正骨科的著作明显增多,其中著名的有薛立斋的《正体类要》、陈实功的《外科正宗》等。到了清朝,我国正骨科的成就更加辉煌,成书于清乾隆七年的官修医书《医宗金鉴》,对清以前我国正骨学科做了最全面的总结,其中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正骨是中医治疗骨折、关节脱位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种方法。目前使用的手法有拔伸、旋转、屈伸、横挤、分骨、折顶、回旋、纵压、分筋、拨络、理筋、弹筋等12种,每种手法都有其适应证。但是由于绝大多数有移位的骨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复合的,所以就必须同时采用几种手法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不管怎样,其目的就是要纠正移位,使骨对合,最后再用小夹板外固定。使病人的骨伤得以愈合。
其中的“小夹板固定”属于中国首创,其后被许多国家效仿,堪称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的伟大贡献之一。这种方法符合生物力学动静结合原理,既有固定局部伤肢的作用,又不严重妨碍肢体的功能活动,就在固定又不完全固定两者之间恰当地解决了治疗上的矛盾,对骨折愈合十分有利。比如说,前臂骨折后用小夹板固定,这样既能很好地稳定骨折端,又可以有效地促进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骨折愈合的同时功能也随之恢复。如果采用石膏固定,超过一个月以上,尽管骨折愈合了,但关节有可能发生僵硬,其功能恢复很慢。
源远流长的中医正骨疗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损坏少、副作用少,甚至可以说是无损坏、无副作用,以“不开刀、不吃药、康复快、花钱少”为特色,因此,被称为“绿色疗法”。可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骨折、关节脱位、小关节功能紊乱、软组织挫伤,以闭合治疗为主。它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几千年的实践证实,确实行之有效,是中医骨伤科的精髓,是中医宝库中的珍宝,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2000年的历史中,中医正骨这项朴素的技术代代传承,针对不同部位、不同骨伤的中医正骨手法开始渐渐成熟起来,同时,形成了技术特点自成体系的正骨流派,使中医正骨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清末政权动荡,中原征战连绵,一直默默生存的正骨奇术再次繁盛起来,一时间,出现了天津苏氏、福建李氏、北京双桥老太太等正骨高手。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河南洛阳平乐的郭氏正骨。传说50多年前,千年古刹白马寺附近平乐村的郭祥泰得异人传授正骨术,成一代名医。郭祥泰得正骨医术,传说有三:其一是师从洛阳道士祝尧民;其二是受业于孟州同姓道人郭益元;其三是得传于路经平乐的武林高僧。郭祥泰之后,郭氏子孙不断努力,平乐郭氏正骨,逐渐成为一大学术流派。50多年前,“郭氏正骨术”第五代传人高云峰女士,将祖传秘方献给国家,并创立了中国第一所正骨大学——河南平乐正骨学院,今天,全国中医正骨界的骨干名医,70%都是“平乐出身”。
但是中医正骨也有令人感到遗憾和不足的地方,这是因为正骨术往往是具体而又微细的手法操作,难于用文字表达,只能靠老师口头传述:再加上在封建社会里正骨医生的社会地位不高,他们生活在民间,为自身和后代着想,往往只传儿子不传外人,严重影响了这种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尽管如此,我国传统的正骨术,经历代人民的创造发展和正骨医家不断地归纳总结,依旧如百川归海,终于形成了独立于世界医林的中医正骨学,不论是理论上的前沿,还是手法上的高明,都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1929年9月生于河南洛阳,中国中医药界第一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著名骨伤科专家,河南洛阳正骨医院名誉院长,教授。 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幼承庭训,手握秘笈,16岁独立应诊。他从医60载,使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平乐正骨”发扬光大,成为国家级文化遗产项目。1978年以来,他在学术上保留平乐正骨之精华,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融合并打造新的“洛阳正骨”技术,使“平乐正骨”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上了新台阶。
郭氏堂郭氏正骨手法是国家非遗吗?
本文2023-11-01 03:50:4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84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