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乔家大院、常家庄园……你知道的“山西”,都在晋中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4收藏

平遥古城、乔家大院、常家庄园……你知道的“山西”,都在晋中,第1张

-风物君语-

曾经的“白银王者”,如今的“青铜”

出太原武宿机场、太原南站往东多走几步,就是晋中。 作为省会太原的邻居,晋中与太原的关系极其微妙,颇有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意味:

北宋初期,太原的治所曾迁往晋中数年,而晋中的榆次、祁县、平遥、太谷等县(区),曾一度为太原所管辖。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直到现在依然清晰可寻: 位于晋中、太原两城之间的山西大学城与龙城大街,从文化、交通上将她们紧紧绑在一起。

抛开这些表面现象,曾经属于太原、如今属于晋中的榆次、祁县、太谷、平遥四县区,才是晋中、太原两城之间的真正纽带。 她们曾经是山西乃至整个中国的商业中心所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过不可估量的影响。

为什么“白银谷”出现在晋中?

晋中位于山西中部偏东,东隔太行山脉与河北省相邻;东北与阳泉接壤,西南与吕梁毗邻,西北与太原接壤,南与长治、临汾为界。

由于 晋中下辖的2区8县以及代管的县级市介休,没有一个是“嫡系” ,晋中人经常自嘲 “晋中是个组装体” 。从地理上来说,晋中的“组装感”也很强:

中国总体地势西高东低,但晋中恰好相反, 东高西低 太岳山 从晋中中部偏西隆起,大致将晋中河流分为黄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也将晋中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部 太行山脉 绵延起伏,阻碍了东南湿润气候的进入,使得夹在太行山与太岳山之间的山区降雨稀少、冷暖多变。而平均1500—2000米之间的海拔,以及山地、丘陵、盆地纵横的地貌,虽然为动植物提供了乐园,但对当地人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贫瘠与落后,似乎是晋中东部永恒的主题。

西部 汾河 浩浩荡荡,过境 128千米 ,收纳萧河、象峪河等河流之后,在 晋中盆地 (也叫太原盆地)冲积形成平坦肥沃的良田。汾河东岸的晋中各县(市),充分利用河流灌溉之利发展农业,是山西较早开启农业文明的地区,太谷的饼、平遥的牛肉、榆次的烧酒,远近闻名。

这里自古就是山西的富庶之地。

明代初期实行 “开中法” (明清政府施行的以盐、茶为媒介,招募商人输纳军粮、马匹等物资的政策),山西人抓住这个 历史 机遇,以山西地临北方重镇,接壤各经济发达地区,地处南北交通要道地理优势,成为 中国第一批盐铁商人

到了清代中后期,经过近四百年的积累,这些山西人将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甚至走出中国,与外国人做起生意。他们以乡土亲缘为纽带,被称为 “晋商”

而晋中,因居“山西之中”,成为南北往来的重要经济中心。晋中人借此地利,逐渐发展壮大,到清代前期时成为晋商的中流砥柱。他们从汾河东岸出发,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几辈努力之后,终于将这里变为 山西乃至整个中国最富庶的地方

“富可敌国”是怎样炼成的?

晋中西部,是明清时期晋商与晋商文化的核心地区。

以前,晋中流传着 “金太谷,银祁县,吃不完米面的榆次县” 的民谚;如今,晋中各县(市、区)分布着一眼望不到头的晋商大院。 说这里曾经“富可敌国”,名副其实,毫不夸张。

晋中对中国各地影响有多大?

《乔家大院》、《大红灯笼高高挂》、《白银帝国》等影视剧的传播,使人们在银幕上得以一窥晋商宅院建筑与晋商的生活。前两部影视剧的取景地都是 祁县乔家大院 ,乔家是晋中首屈一指的富商巨贾。

清末民初,北京共有300多家粮店,其中三分之一都由祁县人经营。但祁县的“商业帝国”并不在北京,而是在内蒙地区。 乔家以“复字号”生意垄断了整个包头与呼和浩特的商业经济 ,在在包头的店铺房产共有1000多间,对包头的城市兴起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因此有 “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 之说。

无独有偶,这种一个家族成全一座城市的现象,在 太谷曹家 身上也得到了体现—— “先有曹家号,后有朝阳县” ——太谷曹家在热河三座塔地区发展商业,带动了当地发展,清政府遂设立朝阳县,即今日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的前身。

“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人” ,以晋中商人为核心的山西晋商,用商业的魔法兴起一座座城市,也在他们商迹所及之处,共同捐资,建起 500余座“山西会馆” 。这些会馆,既是他们在外地的商业驻点,也是他们旅途中安放身心的家。

晋中,中国金融业的起点

随着晋中人“商业帝国版图”的扩张,一车车金银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运回 祁县、太谷、榆次、介休、平遥等县 ,一座座晋商大院在晋中拔地而起,连屋接巷,“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于是,一座座古城,就这样留在了汾河与太行山之间的晋中大地上。

商业经济的高度发展,促进了金融业的兴起。 1824年,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在平遥成立 ,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开全国金融之先河,很快连苏州的金融都垄断了。日升昌分号遍布中国30多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地区,以 “汇通天下、利赖九州” 著称于世,平遥也因此有了 “中国华尔街” 之美誉(一说太谷)。

票号的产生,顺应经济发展潮流,为商人带来很大便利,于是太谷、祁县、榆次等县的大商号,纷纷投身票号行业。 山西票号八大财主:平遥李家、毛家;介休侯家、冀家;榆次王家、常家;祁县渠家、乔家,都在晋中。

其中 太谷县 成立的票号最多,大小 700多家 。票号反过来又刺激了太谷的商业,太谷各大商号在外地商业大埠设有坐庄,派出专人采办货物:苏杭的绸缎、川广的药材、四川的夏布、塞外的皮毛、两湖的茶叶、京津沪的洋货……这些货物被大量运回太谷,然后批发给各地商户,省城太原的货物,也多赖太谷供给。

辛亥革命以后,票号业逐渐被国家银行取代,再加上军阀割据、战火连天,国内市场遭到很大破坏,晋商在外地的商号纷纷倒闭。而晋商本身的因循守旧,也使得他们错过了近代工商业的时代列车。 晋中,在辉煌了数百年后,终于逐渐走向了平凡甚至没落。

晋中,到底该何去何从?

当西部的“白银谷”没落时,晋中这一矛盾中的另一方—— 东部贫瘠地区,走上了 历史 的舞台。

抗日战争时期,晋中东部以复杂多样的地形,成为山西重要的对敌堡垒。发生于 昔阳、寿阳 之间的 广阳伏击战 ,对保卫省城太原乃至整个山西,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八路军在寿阳炉家庄揭开了 百团大战 的序幕,晋中参加战争的有9万多人。这场由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 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 的战役,极大的鼓舞了抗日军民的信心,也为晋中 历史 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晋中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连年的战争,却使得晋中本已衰落的经济更加萧条。好在 石太、太焦、南同蒲、北同蒲铁路在晋中交汇,带动了晋中的工业发展 ,光是介休、灵石这两个工业为主的城市,2019年的GDP加起来就达到了省会太原的八分之一。但与曾经的辉煌比起来,差距还是很大的。

曾经辉煌的西部繁华不再,东部贫瘠依旧,晋中的出路在哪里? “太榆一体化” 是晋中人最急切的呼声;热心网友吃瓜群众也跟着着急起哄,献出了 “三分晋中” 的“策略”。

他们认为,这样一举两得,对晋中和太原都好: 太原可以向南扩大城市规模,更好地发挥省会城市的带头作用;晋中并入太原的县区,经济也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为此,他们特地以巢湖与合肥、咸阳与西安的事例,来证实自己的远见。

“太榆一体化”或许是晋中的出路之一,但亦未可知。如果寄全部希望于此,则不免太过天真,晋中想要真正达到曾经的辉煌,晋中人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END -

文丨郑礼

图编| 王家乐

地图编辑 | F50BB

封图 | 焦潇翔

常家庄园****:0354-2756789,2756906,山西省晋中市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

常家庄园景点简介:

如果说乔家大院使山西的大院文化首次为国人知晓,那么常家庄园则把大院文化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位于太原东南晋中市榆次区的常家庄园,是清代晋商巨贾常氏一族的私家庄园。高大的堡门坐西朝东,名为郭艮吉,门外有条环墙的深宅大院小河,大门口架着白色石拱桥。正对着堡门是一条东西走向的石板街,所有修复的宅院都在街北一字排开。与宅院相应的还有百余亩集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园林静园,园内有楼台阁榭,还有杏园与桑园,冬天湖上结着冰,春天时,满园杏林飘香。

明弘治年间,常氏家族由太谷惠安迁到榆次车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等朝,其鼎盛期长达150年之久。18世纪中期,常氏发现俄蒙对茶叶的需求与日俱增,于是开辟了一条从福建武夷山开始,经陆运、水运、驼运,行程一万余里,最远到达莫斯科的万里茶路。

作为坚持学而优则贾的儒商世家,常家非常重视子弟们的学术教育,家族中既有进土、举人、秀才,又不乏书画名家。除了深邃的儒文化内涵外,这里的艺术含量也很高。分布于各个大院的门式、窗饰、彩绘、匾额、楹联、砖雕、木雕、碑刻法贴等堪称晋商文化精品。

常家庄园游览参观攻略

常家庄园游览参观攻略

常家庄园的建筑非凡独创,是晋中曹家、乔家、渠家等晋商宅院望尘莫及的。

景点介绍

常氏在商儒互长,商业日益兴起之际的明末清初,开始了在车辋故里的宅第修建。九世常万_、常万达兄弟的事业如日中天,宅第建筑也随之进入了鼎盛时期,万圮由南向北,建成一条街,俗称西街;万达在村北购置土地,建起一条新街,俗称后街。遂有常家两条街之称。经之后近二百年的完善,这两条街,深宅大院百余处房屋四千余间,楼房五十余幢,占地六十万平方米。院内楼厅台阁,雕梁画栋,精致恢宏,蔚为壮观。另有七处园林,名花古木,高阁低亭,曲廊斋坊,水溪池潭,在千里堡墙八道堡门的环围下,实现了主人可燕居、可耕读、可修身、可遐想、可观赏、可浏览、可悦心、可咏叹等”八可”追求的理想精神庄园。现已修复的四万平米宅第,八万平米园林,虽只占原规模的四分之一,但基本上保持了庄园风格,再现了昔日风采。

常家庄园位于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车辋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与四寨相距各半华里,形成一个车辐状,故名“车辋”。

车辋常氏始祖常仲林于明代弘治初年,由太谷惠安迁此为人牧羊,到清康熙、乾隆年间,七世祖常进全开始经商,八世祖常威率九世万已、万达,从事商业活动,赢利颇丰,逐渐使常氏成为晋中望族,晋商中的一支劲旅,开始大规模地营造住宅大院。常万圮在车辆村建“南祠堂”,立“世荣堂”,以村西南为轴心,向东、南发展;常万达在村北建“北祠堂”,立“世和堂”,由东向西毗连修建,成一条新街,俗称“后街”。从清康熙年间到光绪末年,经过二百余年的修筑,常氏在车辋整整建起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街两侧深宅大院,鳞次栉比,楼台亭阁,相映成辉,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共占地一百余亩,楼房40余幢,房屋1500余间,使原先四个自然村连成了一片。有谚曰:“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当时称为三晋民居建筑之首。 常氏以儒商文化独树一帜,既有进土、举人、秀才,又不乏书画名家,所以在宅第建筑上亦有自己非凡的独创之处,是晋中曹家、乔家、渠家等晋商宅院望尘莫及的。

清代是晋商的辉煌时期,和众多的山西成功商人一样,经商致富后的常氏家族在自己的故乡开始了大规模的宅院建设。而与众多山西商人不一样的是,常家作为放眼世界,敢为天下先,逐利四海,开拓万里茶路的外贸世家;作为恪守礼仪传家、尊师重教、树人为本的文化世家和教育世家,经过200余年的陆续修建,不仅其宅院具有功能齐全的庄园特性、井然有序的中华礼仪传统,而且有典雅浓郁的儒文化品位,有百余亩融儒、佛、道文化于一炉,集南北风格之大成的园林。这一特色,为北方民间所罕见,诸多晋商大院所仅有。

常家庄园之恢弘,不是一般人想象得到的。跨过二丈五尺宽的拱型石桥,穿过七丈二尺高的堡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条长达650米长的清代街道。长街的南北宅院紧靠,无一条横向通道,形成了“临街门户依次开,堡门关闭如一堂”的格局。洋洋洒洒60多万平方米,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13处。

常家庄园特色赫然于世!到常家庄园去观光,走马观花也得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最精练的语言来概括,主要建筑和景观为“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帖、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数字相加,也得有百余处开放于游览者。 从布局上看,主体建筑以雄浑方正的北式庭院为主体,每个正院均分内外两进,外院南房倒座一律临街,东侧辟各式门楼。前院有东西厢房各五间,正北则又一处倒座南房,正中设垂花门。里院则呈长方形,庭院宽敞,约为外院一倍,上房与南房相对称,东西各有厢房十、九、八间不等。如上房、南房各达八间时,便按正五偏三的模式,隔出偏院,从不越“方正”之规、“等级”之矩,充分显示了名门望族的气势。但其附属建筑却又充分显示了南国园林建筑的'“灵秀”,使“方正”中浸透了“绮丽”。常家大院的绮丽,主要展示在三个方面。

主要景点

常氏祠堂

祠堂即原“北祠堂”,开建于1879年(清光绪五年),竣工于1882年(光绪八年),历时3年,共耗银两万余两。北祠堂位于庄园后街东段北侧,坐北朝南,院宽25米,进深100余米,占地2500余平方米。整个建筑遵从儒礼,南北中轴,东西对称,三门四进,雄浑壮阔,庄严肃穆,是中国北方现存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设施最完备、规格非常高的祠堂建筑群。在建筑布局上,常家祠堂从南向北由4个院落组成,即石围栏外院、前院(戏台院)和由献厅分隔而成的里院上、下院。主要建筑设施有供奉祖宗牌位的正厅和献厅、配厅、配房、戏台等。

贵和堂

贵和堂宅院位于后街西段北侧,坐北朝南,有房屋73间,楼房2座,在常家庄园建筑中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个堂;得以保存的砖、木、石雕、彩绘最完整;有中国民居中最大的砖雕影壁;专家认定七开间后楼是中国民居中最高等级的建筑。贵和堂的建筑,除车马院、客院等附属院落在后街南侧外,主要建筑6处均在街北,是北常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堂。

石芸轩

石芸轩书院位于后街中段北侧,是常家的家族书院,因珍藏稀世珍品一一石芸轩法帖而得名。书院由石芸轩大书院、私塾院、约斋书院3组院落组成,布局上连为一体。院内形成一处园林式的书院建筑群。碑廊构成了石芸轩书院的主体,收藏展示着四部大型珍贵碑帖,廊即是帖,帖即是廊,其中三部在前院,一为正廊的《石芸轩法帖》,一为东廊的《听雨楼法帖》,一为西廊的《常氏遗墨帖》。一部在后院南廊,为《四十四帝后御笔帖》。

静园

静园,是在原常家“后园子”——杏园、枣园、桑园、花园、菜园的基础上,聘请中国当代著名古建园林专家孟兆祯、周维权、郑孝燮等精心策划,遵从原貌,而又经过必要的整合和补修恢复而成的。静园主体位于各堂院的后面,纵跨庄园北部,占地120亩。常家建造静园时,正是中国造园活动的高峰期,且常氏数代往来于江南水乡与塞北大漠之间,所以,揉南、北风格于一体,使静园既具北派之质朴豪放,又有南派的灵巧秀美。风格以野趣为主,点缀以小溪、水塘、回廊、甬道、亭阁、溪桥、园中园,精致、肃静、空灵、通透,超然脱俗。

交通指南

火车

北京到榆次:K609、K961

大同到榆次:2671、2463、K7807、K1365、K961

郑州到榆次:K1366、K2502、1552

西安到榆次:K690、2672、1096、1486、K506

自驾

北京到榆次:北京—京石高速—石家庄—石太高速—太原—榆次

大同到榆次:大同—大运高速—108国道—榆次

郑州到榆次:晋焦高速—长晋高速—太长高速榆次出口下—108国道南行—榆次东阳镇

西安到榆次:大运高速祁县出口下—东观—108国道北行—榆次东阳镇

公交

12路公交车是榆次火车站到常家庄园的往返线。

;

榆次的常家庄园有什么让人大开眼界的地方?

今天要说的是晋商豪宅里面最大的一个宅院。

常家庄园,总面积有6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60个球场那么大,还是带跑道的球场。

在上一篇游记中,我们说到常家庄园的花园是北派最大的私家园林,很有的一看。而花园附近的这一堆房子,更有的看。这些房子,就是如今的常家庄园景区的主体,他们曾经被附近村子里的老百姓居住,后来在战争过后,当地人以300元一间的价格买下来,做了疗伤院,也幸亏是买了下来,这些房子才作为珍贵的文物保存了下来。

几乎每一个游客到山西旅游的时候,都会看一看山西的大院,了解晋商的豪宅文化,山西的每一个大院都是一个博物馆。比如说,著名的乔家大院是山西民俗博物馆,榆次的渠家大院就是晋商文化博物馆,平遥的马家大院是古代家私博物馆,还有灵石的王家大院,则号称民间故宫

还有这个榆次的常家庄园,我个人觉得它不仅是一个书画博物馆,更是一个民间宅院的装潢装修艺术陈列馆。这里的建筑和装修艺术,在当年老百姓是绝对想都想不到、见都见不到的。甚至令如今见多识广的游客们大开眼界。

同样都是晋商,同样都是巨商,同样都是大院,不同的晋商家族的“企业文化”、子女教育的态度、处世格调、精神风骨完全不同。

咱就说刚才提到的民间故宫王家大院吧,那真的是官宅规矩多,一步一讲究,各种隐喻、内涵、比拟、暗示等手法可以说是见缝插针,无处不在,在里面游览,甚至都可以想象得到,当年的工匠设计师拿着一张图纸是如何忽悠王家老爷拿下这个项目的;

而常家庄园就不同了,常家人500多年以来都是儒商,高情逸态,空谷幽兰,至今后代依然散布在海外的各个国家。这里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但是这里有的是有钱人把玩艺术的那种“任性”。

常家庄园规模布局有哪些?

常家庄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被称为“儒商世家”的榆次东阳镇车辋村常氏家族的宅院建筑群。那么网友们知道常家庄园规模布局有哪些吗?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常家庄园占地12余万平方米,是规模最大的晋商大院,也是中国最大的庄园式建筑群。布局严谨,整齐有序,功能性很强。由堡门、堡墙、街道、宅院建筑群、园林、商铺以及街心牌楼、堡池、池桥等组成。

2、 街道北侧是庄园的宅院建筑区,临街一字排开。宅院区之北是园林区,包括静园及遐园、狮园两个园中园。

3、 街道南侧沿街开有各种商铺,是族人生活消费的供应设施,也是庄园的南封闭线。常家庄园以“后街”为纽带,各个宅院彼此紧靠,“临街门户依次开,堡门关闭如一堂”。

以上就是对于常家庄园规模布局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榆次旅游景点介绍

榆次旅游景点介绍

榆次,春秋时期称为涂水、魏榆,战国时期改称榆次,隶属太原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榆次旅游景点介绍,欢迎阅读。

1、常家庄园

常家庄园位于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为明清晋商巨贾常氏家族府邸。 主要建筑和景观为“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帖、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 每所方正院落的里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结构的牌楼,飞檐斗拱。牌楼两侧各有砖雕花墙。牌楼花墙将正院隔为里五外五,里五外四,里五外三多种形式,具有独特风格。

2、榆次老城

榆次老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的榆次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游览晋商文化走廊的最佳起点。榆次老城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旅游资源独具特色,集古民居、古城墙、古街道、古商铺等人文景观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为一体,融晋商文化、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三晋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

3、杏园

杏园是常家庄园最早的园林,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东南晋中榆次区内。常家于110多年前的光绪五年北祠堂落成时,在杏园修筑了杏坛,请孔子塑像供于杏坛上,并取名杏园,以寄托家族多孔圣的敬仰。从心境取意和寄情上讲,杏园有三层含义:一是崇尚儒学尊奉孔子,因为孔子当年在杏林讲学开创了儒教,二是杏花开于二月,报春最早,正好是各地举子赴京会试之时,故杏花又名“及第花”。三是相传东汉末年名医董奉为人看病不收分文,只让患者家属在他门前栽植杏树为报;年久成林,董奉也以其医德被尊为仙人。

4、榆次城隍庙

城隍庙建于(元朝)公元1362年的榆次城隍庙,为国院重点保护单位,是我国现有的城隍庙中最古老、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是我国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城隍庙建筑群,坐北朝南,整体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中心对称。榆次城隍庙以建筑手法独到、建筑形态古朴典雅、整体规模宏伟壮观而闻名远近。

5、后沟村

后沟村有75户人家、280多口人,是榆次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可考历史可以上溯到唐代。村庄建筑接近陕北窑居,沿河岸依山势而建,保留了砖窑三合院、四合院、独立式窑洞等大量古建筑和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村中精巧别致的古戏台、观音堂、菩萨殿,堪称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后沟古村浓缩了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保存了中国北方汉民族自给自足的传统文明。

6、榆次县衙

在榆次老城中,一所县衙是封建时代基层官吏官职变迁的历史见证。设在县衙六房中的“宦海沧桑”更是官制文化的精炼概括。“宦海沧桑”是设在榆次老城县衙六房中的大型“清代官制文化展”的主标题。规模像这样宏大,内容像这样丰富,形象这样精美的清代官制文化展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7、狮园

走过这座规模不大、由四只大小不同的青石狮子围护的四柱三门木制牌坊,眼前是一片槐、柳、松、丁香等高大乔木与野花灌木丛生的天地;这里的景致野趣天成、曲径通幽,给人以别有洞天之感。穿牌坊而过,迎面这座砖雕小门里,就是常家庄园的“狮园”。

8、猫儿岭古墓群

位于榆次市区以东的猫儿岭上。古墓葬密集地分布在南北长2700米,东西宽1500米的范围内。这一古墓群,如实地记载着榆次地区两千年来的社会发展史。历年来,猫儿岭先后出土春秋、战国、秦、汉、唐、宋等历史墓葬 600余座,出土文物5000多件,其中以战国时墓葬最多。

9、清虚阁

清虚阁,位于榆次城内南关,榆次老城中.榆次市人俗称之为南阁,也名玉皇阁,观音阁,是榆次市境内仅见的,也是晋中地区稀有的古代阁楼式建筑杰作。这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创造。 清虚阁,是明代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僧人募缘建筑的。这处建筑,外观宏伟,结构精巧,式样独特,显示出既巍伟壮观,又玲珑别致的韵味。

;

    在时光的倒影里,你能看见什么?在时间的长廊里,能留下些什么,让人们回望,让人们思索。上上个星期六,随小妹一家去榆次常家庄园游玩。她家小婉考完大学了,成绩还行,等待录取结果就是。那一年,陪父亲在省城检查身体,等待结果还须好几个小时,于是领父亲来常家庄园看看。谁知道,刚进庄园,第一个门是祠堂,进门后父亲就着石阶落座,说,走不动了。好说歹说,父亲终于没有再挪步,只好我去速度逛了一圈,后,弟弟也去速度逛了一圈,然后打道回到医院。想当然地以为父亲一定是对那些东西感兴趣的,谁知闹了一个索然无味。一说常家庄园,这个心结就又悉悉索索地晃动了。这次进了那个门还专门看了看父亲坐过的地方,如今呢,他在另一个世界上不知坐在哪里了。然而,他若知道常常在他身边陪伴,为他摆好餐具,扶他走到餐桌,吃完饭后还要为他接来簌口水的小婉儿,已经很有出息地考上大学了,他会多么开心。他的引以为傲的后代们,多少个博士、硕士,小婉也离外公的希望越来越近了。今天,带着些遗憾,带着些希冀,又一次来到了常家庄园。

    这是常家庄园的堡门和堡门桥两旁的护堡河。从停车场上桥,桥两旁的的护城河南北横呈,桥的前面有一片宽阔的广场,在桥上向堡门望去,气宇轩昂的堡门,坚硬的石基在下,灰砖砌成,墩厚纯朴,门上的重檐歇山顶,正面八角上挑,远看曾深沉的暗色,有四只红灯笼在重檐的四角下挑起,映着淡淡的的天蓝,端庄典雅,令人肃肃而然。

    常家人用150年,在北依太行山脉,南俯汾水谷地,起源于上古榆罔榆州国的榆次之西不到十公里处,建成了榆次东阳镇车辋村常氏家族宅院建筑群。始建于乾嘉年间,后多次修缮,占地60万平方米,有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小园林13座。建筑占原车辋村的一半。1947年,因战争被毁多处。

    现开放的为原常家庄园遗存的半条衔,共计12万平方米,其中宅院4公顷,园林8公顷,附属房室3公顷,形成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贴、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的格局,是中国最大的庄园式建筑群。其布局严谨,整齐有序,功能性很强。由堡门、堡墙、街道、宅院建筑群、园林、商铺以及街心牌楼、堡池、池桥等组成。街道北侧是庄园的宅院建设群,临街一字排开。宅院区之北是园林区,包括静园及遐园、狮园两个园中园。街道南侧沿街开有各种商铺,是族人生活消费的供应设施,也是庄园的南封闭线。常家庄园以“后街”为纽带,各个宅院彼此紧靠,具与园林互通。“临街门户依次开,堡门关闭如一堂。”

      山西的政策是除节假日免门票,常家庄园门票80元。今天是星期六,排队测试了体温后才可买门票,排队的人还挺多。这是堡门内的街道,开放的只是道路北端的祠堂、园林和宅院。

    进入堡门后的第一座院落是常家祠堂,门外左右耸立着带着双斗的旗杆,只有进士及第的人家才能配置这样的旗杆。如果只是出了举人,只能配无斗的旗杆。我们小时候听人说某某院叫旗杆院,甚至有的人家早早准备好旗杆,一但中举,即可及时立起来。《白鹿原》上的鹿家,勺勺客起家,几辈人都盼着家中能出人才,准备好铳子,一但中举,一定要在祖宗的坟头放三声铳子。农业文明的社会,耕读传家,耕是根本,读才是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富可敌国的晋商,一样以“读”为荣,读圣贤书,修齐治平,是几千年不变的信仰。旗杆顶天立地,是家族的无限荣光,也是这个家族,这个人得到社会的认可,有能力进入社会的上层,有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的标志。常家祠堂,横跨25米,纵长100米,总面积2500平方米。整个建筑南北中轴,东西对称,三门四进。主要建筑设施有供奉祖宗牌位的正厅、配厅、配房、戏台等,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私家祠堂。《常家祠堂》扁额左面的扁额《乐善好施》是山西巡抚曾国荃所提;右面的扁额也是另一任山西巡抚所提。

    常家的排辈图已经排在第二十一辈。祖上从太谷移动车辋村,世代务农,到第七代,开始走西口经商。从此逐渐成为晋商翅楚,常家庄园也是常家经商后积累了大量财富开始修建的。到九世培养出了监生,之后,人才渐丰,到十二世始有举人,到十四世达到鼎盛,举人八名(虽然有四名举人是大学毕业奖励得之),进士一名。是的,此时的中国,似可听到公车上书的呼喊,封建社会已经由鼎盛向没落转化。世界的格局开始变化,西方的工业革命已经在改变西方,并改变世界。中国已经开始受到外强的侵略和掠夺。

    这些清朝的建筑,富丽堂皇的砖雕、木雕、石刻,无不显示着农业文明的几千年累积与传承的辉煌成就。门当户对的故事,砖雕的意义,甚至于窗户的各式各样,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有艺术的极致之美,都有一层吉祥的象征,都有内心深处的企盼,那是农业文明的内敛与含蓄;那是走出乡村,把商业板图扩展到世界各地之后,思想的辽阔和无限的憧憬。

    常家庄园,开放的12万平方米,其中有8万平方米的园林。登上木结构的观稼阁,可以观园内风光,水榭亭台,琳琅满目;亦可以观“稼”,庄稼夏天麦子金黄,秋天高粮红遍。庄园是家,庄园亦是天下。静园及狮园、遐园两个园中园,时而杏林清风,时儿狮群谐趣。有一较大的“昭馀”湖,令人浮想联翩,这不就是“昭馀祁泽薮”的“昭馀”,此湖不古,尚有大禹治水,“打开灵石口,困出晋阳湖”的痕迹。

    这个砖雕掩壁,可是不一般。无人能识得其中真意,一说是“常”字万态,一说是藏宝图。等着你哦,或可以解开其中的秘密。

    这是万里茶道上的“没奈何”。不信你试试,看看能否挪得动这银冬瓜。这是晋商当年对付响马最“笨”亦是最聪明的办法。茶叶换来大批的的金银通过马车运回山西,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觊觎真金白银的“人”不在少数,却面对银冬瓜,只能“没奈何”,乘兴而来 ,败兴而归。可见任何事情,只要做到足够强大,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这是马灯,这就是当年照亮晋商的路的物件吗?斑驳的锈蚀,蒙尘的玻璃,突然让人生出些些的痛惜。“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当年晋商浩浩荡荡的队伍,创造了明清时期晋商的传奇故事,在榆次、在祁太,书写了晋商的创新和辉煌。也在归化城留下三晋商人客死异乡的三万多人的集体坟地,伟大的事业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艰辛。这些伟大的商人们,建起了一座座属于自己的大院、庄园,就像一座座历史的丰碑。

    “游山西,就是读历史。”是的,不论是战争的残酷性,还是社会变革的历史原因,晋中大地上,“大院”尚在,“商”已无踪。“无为有时有还无”,晋商的精神是永恒的,文明的传承是骨子里的。

    从九点开始进入常家庄园,开始有导游领着讲着,后来自己去看,太多太多的精典,一处砖雕,一个门楼,一扇窗户,一对楹联,一双门当,一处碑刻……都让人挪不动脚步,文化的韵味太深太美,岁月的无情遮挡不住古人的才情。不反对修旧如旧,但还是真心希望看到真正的古典,原汁原味的古朴风貌。兴致勃勃地转,看,拍摄,品味,于十二点依依不舍地一步三回头走出了堡门。

平遥古城、乔家大院、常家庄园……你知道的“山西”,都在晋中

-风物君语- 曾经的“白银王者”,如今的“青铜” 出太原武宿机场、太原南站往东多走几步,就是晋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