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朝始祖布库里雍顺的出生经过和“玄鸟生商”典故非常相似?
玄鸟生商本来是一个传说,在女真族人人都知道的,可不知道从何时起,布库里雍顺的出生和“玄鸟生商”竟然融为一体了!
传说中努尔哈赤的祖先爱新觉罗氏·布库里雍顺,是玄鸟留下的朱果幻化而成,因此很多人认为,爱新觉罗氏是带着使命而来的!不过也有人说,是努尔哈赤想要起兵,把这个传说据为己有了!
古代是君王制度,大家习惯了被所谓的“王”统治,所以想要创立自己的国家,就需要有一个理由,还需要有高贵的身份,所以努尔哈赤就把自己的祖先神化了,而玄鸟是仙鸟,也让他的身份足够显赫!
传说是这样的,天庭中有三位仙女,觉得天庭无聊就相约到人间去玩了,整天在天宫什么都见不到的仙女们,对地上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而人间最好玩的地方似乎就是水了,所以这几位仙女见到有一条河流,就去地洗澡了。
这时候一只喜鹊飞来了,喜鹊好像最喜欢其中的佛库伦,就在她身边来回的飞,而佛库伦也觉得好奇就伸出了手想摸一摸喜鹊,没想到喜鹊忽然吐出一枚蛋在她手中。
话说这枚蛋颜色红艳,香味十足,佛库伦爱不释手,就把它放在嘴边像好好闻一闻,可不知怎的,这蛋就滑落到她的肚子里!
两位姐姐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就穿好衣服,准备飞往天庭,可是佛库伦这时候却没有办法施展自己的法力,原来她怀孕了!因为是私自下凡,所以两个姐姐也不能过多的停留,就告诉她,让她把孩子生下再回去!
佛库伦的孩子生下来就会说话,她觉得这一切一定是上天安排的,就为它取了名字叫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并将这个传奇的经过告诉了他,而从此以后,布库里雍顺就成了朱果的化身!
后来又一次,布库里雍顺遇到了危险,忽然出现了几只乌鸦救了他!
这一下他的传说就变都更加真实了,而他的故事也成了整个女真族的传说。不管这个传说是不是真的,努尔哈赤终归是爱新觉罗的后代,他的祖先是神鸟,他就是神的后代,这样的身份足以说服别人,跟随他南征北战了!
众所周知,大清朝皇族姓氏为“爱新觉罗”。这个姓氏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汗国始(1616年)至大清王朝亡(1912年)这296年中,是满洲乃至全国最尊贵的姓氏。
那么,“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源自哪里?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姓氏,还是后来凭空臆造而出呢?实际上,对这个问题研究,不单单只是对“爱新觉罗”,更是对很多满族姓氏来源的一次研讨。
下面我们就捋一捋“爱新觉罗”之来源。
清王朝官方文献,也就是《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对于爱新觉罗家族起源是有记载的,但是可信度为零。因为根据它的记载,爱新觉罗的先祖名布库里雍顺。是仙女沐浴后,误食神鹊衔来的朱果,结果怀孕并且马上就生了一个儿子,名曰布库里雍顺。这位爱新觉罗的先祖在《实录》中使用的姓氏就是“爱新觉罗”。
这种君权神授式的记载自然是荒诞不可信的,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提高家族地位与影响力。当然,这种荒诞绝非满洲人首创,其实历朝历代史书中,类似记载比比皆是。尽管清王朝官方文献不可信,并不意味着“爱新觉罗”来源不可考。因为清王朝统治者为女真人,其中爱新觉罗家族隶属于建州女真,他们世代居住在白山黑水的关外东北,因此我们可以从明王朝以及朝鲜史料中找到“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来源。
根据明王朝历史文献可考,建州女真起源于蒙元时期,女真民族五个万户中的斡朵里部。明永乐时期,斡朵里部首领猛哥帖木儿接受明王朝的招抚,并在永乐十二年至十四年间,被明王朝任命为建州左卫指挥使,成为明王朝东北关外,众多少数民族羁縻卫所中的一位卫所首领,后因功绩又有迁升至都督,而这位猛哥帖木儿就是努尔哈赤的六世祖。
关于猛哥帖木儿,朝鲜文献《龙飞御天歌》也有记载,其中特地提到了猛哥帖木儿的姓为“夹温”,意思为“金”。此外,在《朝野实录》还可以找到,猛哥帖木儿的姓氏被记载为“童”,这就很有汉姓的意思了。
这个“童”姓又从何而来?其实根据《金史》记载,“夹古”(“夹温”谐音)姓氏的汉姓即为“童”(或“佟”)。所以后来努尔哈赤在与朝鲜和明王朝交流时,经常使用“童”(或“佟”)姓自称,并非仅因为他入赘了辽东望(汉)族佟家,人本家汉姓就是这个字。因此无论怎样,在明初的时候,这个家族之人并不使用“爱新觉罗”这个姓氏。
不但如此,到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辈,依然没有使用“爱新觉罗”这个姓氏的记载(指明朝与朝鲜文献)。也就是说,“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最早使用,其实是努尔哈赤时代。
有小伙伴可能迷惑了,从“夹温”到“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怎么有了这么大变化?这就与少数民族的姓氏不规范传统有关了,这个传统主要源于两点:
1 不少少数民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所以对于姓氏并没有文字记载,只是语言相传。而随着时代变迁,语音也有变化,这就变相导致了姓氏变化。
另外,关于少数民族的姓氏,多在汉人或汉语文献记载中发现。而汉语记录少数民族姓名,通常采用音译,这本身就会有很大差异。再随着汉语发音的变化,那么后世人们理解这些被记录下来的姓名,可能与当时已经大相径庭了。
2 民族的变迁与融合也使得很多原本姓氏丢失了甚至是根本就没有姓氏,这也使得很多少数民族对于姓氏的写法上,并不像现代人和同时代汉人如此看重。但是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尽管女真人对姓氏写法不很看中,但是宗族观念是特别强的,这是他们部落群居的基础。
那么“爱新觉罗”这个姓氏难道是努尔哈赤臆造而得的吗?这个还真得多费些笔墨仔细掰扯一下。
首先要说明一下“爱新觉罗”是两部分,正如前文一直强调它是一个姓氏,其中“觉罗”为姓,“爱新”为氏。
女真人对于姓与氏的区分有一个特定称谓“穆昆哈拉”,其中“哈拉”为姓,对应的就是“觉罗”;“穆昆”为氏,对应的就是“爱新”。明确这一点之后,我们再来看“爱新”与“觉罗”的分别出处。
先说“觉罗”。
“觉罗”汉译是“远方,远的”意思。现在学者们普遍认同“觉罗”是特指地名,即“依兰河”较远的地方。这个依兰河普遍认为是女真民族的发源地。所以,引申出一种说法,建州女真,也就是努尔哈赤先祖这一支人乃是粟末靺鞨的遗民,而大金王朝的缔造者完颜氏乃黑水靺鞨直接后裔,实际上二者乃同族不同根。这是一点题外话。那“觉罗”这个词从何而来?一种说法是,女真语“夹古”发音就是“觉罗”,是音译而来。
我们都知道,满洲姓氏中与“觉罗”有关的不止“爱新觉罗”,还有如“伊尔根觉罗”、“西林觉罗”等等,如果“觉罗”乃“夹古”音译,那么这些“觉罗”岂不是同根?这个还真是如此。除了被努尔哈赤赐姓“觉罗”之族以外,这些“觉罗”姓后人都出自一宗,也就是都出自一个“哈拉”。这一说法在很多王朝典籍中均有记载。而且在清王朝建立初期,为了区分皇室血统远近,就有“宗室”与“觉罗”之分。此外,前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所长金启琮(爱新觉罗-启琮)也研究证明了这一说法。
说完“觉罗,再说“爱新”。
依照“穆昆哈拉”这个原则,“爱新”就是努尔哈赤这个家族独有的“穆昆”。“爱新”一词汉译为“金子”,后来为了凸显尊贵,汉译为“高贵的金子”,但是不管如何说法,重点还是这个“金”字,这就刚好与“夹温”的汉译相同。
当然,最早出现这个穆昆“爱新”是在努尔哈赤时期,而且很可能是在其建立后金汗国之后(根据满文旧档)。但是,在这一时期的朝鲜与明朝文献很难找到“爱新觉罗”的字样,这是因为努尔哈赤有意隐藏自己的身份,对外他始终使用“童”(或“佟”)这个汉姓自称。
而在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决心反明之后,“爱新觉罗”这个姓氏也就正式亮相,也正式成为了这个家族独有的官方姓氏。
由上述可知,“爱新觉罗”这个姓氏并非历史悠久,是从努尔哈赤时代才正式在历史上出现。然而,另一方面又得承认“爱新觉罗”并非凭空臆造,也由其先祖姓氏逐渐演变而来,是有依据可查的古老女真姓氏分支。这个看似“矛盾”的姓氏来源问题,也正式女真乃至后来满族人民姓氏的一大特点。
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传说中女真的祖先。传说三仙女在乌布勒湖湖里洗澡,仙雀带来朱果,仙佛库伦吞食,使其怀孕,生下布库里永顺。清朝建立后,被尊为大清始祖。根据传说,在中世纪一个春末的日子,三朵彩云飘过布尔胡利。当云头降落在湖边时,原来是三个仙女下凡。三位仙女是姐妹,姐姐恩古伦,二姐正古伦,妹妹佛古伦。
玩得开心,在你知道是时候了之前。三个仙女从水里冲出来穿衣服。就在这时,突然飞来几只仙鹊,盘绕在三位仙女的头上,不肯离去。只见一只神鹊在三姐佛古伦的衣服上吐了一口朱郭,然后飞到佛古伦去接红色的朱郭。她喜欢它,爱它,所以她轻轻地把朱郭放进她的嘴里,并匆忙穿上她的裙子。
两姐妹看到三姐的惊讶,就问为什么。大姐本想穿衣再答,但一开口,鞠果就咽了下去。佛葛兰穿好衣服想回天时,觉得腹部发胀,动弹不得。顾伦的肚子还在涨,眼泪汪汪地叫着姐姐:
“啊,姐姐!是朱果让我变成这样的。哦亲爱的!我不会开车!”
姐妹俩急于相救,但时机已到,只好含泪告别。
止痛后,佛葛兰生下一名男婴。这个男婴虽然刚出生,但已经可以叫额头妈妈,走路了。再过几天,你就能骑马、射箭、舞枪了。在我母亲佛古伦的教导下,我读诗,念念不忘。读兵法,排兵布阵,做一个高明的神童!
来来去去,冬去春来。神童虽然不满十岁,但看起来是个血气方刚的帅小伙,看起来也是个能打持久战的将军。有一天,一个神童问她的母亲佛古伦关于她的家族历史。我妈抚着孩子的额头说:“我的孩子,你是我在布库里山脚下吞朱果的时候生的,所以你叫布库里永顺,你姓爱新觉罗希。你是奉上帝之命来到这个世界的。来到人间,是为你平定战乱,养育百姓。”
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明白了母亲的嘱托,牢记使命,带上弓箭和宝剑,撑起柳条编的柳条筏,顺流而下,来到山外。
过了九十九湾,过了九十九滩,布库里永顺来到了长白山东南方的荒野,名为额莫会。有一个村子,一百多户人家,分三个姓。村民天性野性,喜欢打架。一个正在百里外河边打水的姑娘,看到布库里永顺俊朗的外表和不凡的气度,就跑回村里,向正在争夺三姓酋长的村民们喊话。我看到了一个可以做我们首领的人。”他说完话,就带领众人到河边观看。他们看到了,真的很有人情味,就问它的来历。
布库里永顺答道:“我是天女所生!姓Aisingiorro,名BukuriYongshun。来平定你的战争!”
众人听后,齐声喊道:“天生的圣人!”
然后就不打了,让布库里永顺住自己的房子。布库里永顺见人们争论不休,就说:“不要争论了。我首先看到的是正在打水的李白女孩。我们先去她家,然后挨家挨户去拜访。”众人一听,觉得有理,便陆续散去。
百里的娘家是第一个接待“天生圣女”的,自然要设宴招待布库里永顺。布库里永顺在穆昆达等几位酋长的陪同下,去赴宴饮酒。席间,众人对之前的仇杀深感悔悟,于是祭出全猪发誓要将三姓家族永远修复。当大家重归于好,驱鬼强烈时,有人提议将百里姑娘许配给布库里永顺为妻。大家异口同声,鼓掌叫好。在这里,布库里永顺看到百里姑娘梳着两绺头发,着一件左开的旗袍,着一双平底木鞋,水汪汪的眼睛,红红的脸蛋,实在是太迷人了,于是她勇敢地走到百里姑娘面前,摘下自己的香囊作为定情信物。百丽姑娘接过香囊,羞得脸红了,连忙转身跑了出去。他们一阵狂喜。
在与人相处的日子里,布库里永顺获得了三姓人的信任和依赖。不久被选为三姓之地的大臣,封为贝勒。布库里永顺贝勒带领人民建造城堡和村庄,建立了埃多里城,组建了艾辛吉奥罗部。从此,布库里永顺和百里姑娘成了满族人的祖先,他们在这里繁衍后代。
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被三个姓氏推选为贝勒,爱德华城由此建立。不知过了多少年,因为布库里永顺的后代不善于治理百姓,以至于百姓造反,揭竿而起,攻打埃多里城。我看到在剑之血中,艾辛吉奥罗的后代接连被杀。
真的是神仙啊!在血淋淋的尸体中,只有布库里永顺的正宗孙迪番茶因年幼体弱而幸免于难。当樊哈从死去的父兄尸体中爬出来逃命时,被杀红了眼的叛军发现了,大喊过去。
惊魂未定的范查看到有人在追他。他吓得面无人色,呆若木鸡,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就在范察奄奄一息的时候,突然一只神鹊从远处飞来,落在范察的头上,它木然地站着,像一只鸟鹊栖息在一根枯树桩上。
在这里,叛军已经追上来了。追着,追着,不知怎么的,逃跑的孩子突然不见了。在茫茫荒野中,只看见一只鸟鹊在枯树的树桩上,鸽子在哀鸣,翅膀在拍打。此刻,太阳落山,天色将晚。叛军经过一天的狩猎已经筋疲力尽,枯树和孤独的喜鹊让人心酸发白,让他们感受到了战斗的痛苦,自动停止狩猎,低头归队。不知过了多少个小时,在喜鹊的鸣叫下,范才清醒过来。我匆忙收拾好东西,顺着喜鹊飞走的方向逃命。
就这样,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樊哙的后代中出现了一位英雄,他就是非常勇敢的孟。他在苏克苏河呼兰哈达抓获并斩首仇人,报了祖仇,夺回了原来的土地,在赫图阿拉安顿了自己的部落。孟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叫崇山,次子名叫楚言。崇山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托洛,二儿子叫托依莫,小儿子叫西宝七片姑。宝琦盘古只有一个儿子,名叫福满。他有六个儿子,大儿子德什库住在觉尔察,二儿子刘禅住在阿哈合洛,三儿子索昌安住在洛格山,四儿子觉昌安住在赫图阿拉,五儿子保朗阿住在尼马兰,小儿子保什住在张家。他们在各自的住处建造有城墙的城镇,相距四五英里。
觉安有五个儿子,老大李敦,只身一人敢打黑熊。第二个能射下天上的鹅,第三个能和帅马赛跑,第四个能一顿吃两头牛,一箭能射穿两只老虎。第五个有着和海东青一样犀利的眼神。附近有两个村庄。有一个村子的首领叫苏塞娜,有九个儿子,都很凶猛好斗。另一个村长贾虎,有七个儿子,个个身轻体壮,穿着重甲能跳过九头牛。这两个村子很厉害,经常侵略抢劫别的村子。觉安决心为民除害,于是带领儿子讨伐,消灭了害虫。他征服了武陵山以东二百里苏克苏河之地,势力越来越强大。
觉长安的强大让明朝的李连长感到不安。他怕女真统一,就密谋杀了觉长安一家。就在这时,觉长安的长子雷敦的女儿,也就是清帝努尔哈赤的堂弟,嫁给了古勒公爵阿泰。李引诱图伦公爵尼坎外联手攻打古拉城。古拉城又小又窄,所以阿泰派人向觉长安求助。觉长安害怕自己的孙女被杀,于是带领儿孙和部落里所有的年轻男子去营救古拉城。当她到达城外时,她打退了围困城市的敌人。阿岱见援军已到,便打开城门,古乐又有了新的兵力,心才稍稍安定下来。
长安日夜巡城,指挥部队,尽力防守。明朝多日攻不下他。有一天,一个人从城里下来,喊开门。觉长安从上面往下看,原来是尼坎外兰。肯外兰原是觉长安前本部,两人因此相识。
当长安问他为什么来这里时,尼康瓦兰回答说他的主人是来接他的。见他单骑,长安让他入城。
卡门外兰跪在觉长安面前,觉长安问他为什么要加入明朝攻打古乐城。尼坎瓦兰再三认罪,说:“我不知道古乐勋爵和你的主人有亲戚关系,所以我得罪了他。后来得知你来救援,恍然大悟。我已经跟明朝的李将军说了,你骁勇善战,李将军愿意退兵。如果你能说服城向明朝缴纳每年的黄金贡品,李将军愿意向朝廷报告,封你为主公,并领导建立国家。”觉安道:“咱们女真人说话算数。你能保证骗我吗?”倪外兰说,“我也是女真人。如果我欺骗我的主人,我愿意死在乱刀下!”耿直老实的楚长安相信了他的话。第二天早上,尼康瓦兰告别楚长安,果然,围城的军队也撤退了。阿岱非常高兴,感谢觉长安的救恩。她一边为觉长安准备酒席,一边杀猪宰羊安慰士兵。大家都喝醉了,去休息了。半夜,突然炮声滚滚,喊杀声震天响,所有人都从睡梦中惊醒。我不知道士兵在哪里。觉昌安和他的儿子们与阿岱和他的妻子一起死在乱军中。明军残酷地杀死了城里所有的男女老少,古乐城成了一座死城。
多么不朽的满洲啊!和当年的范差一样,努尔哈赤逃了出来。他回到家里,发现了爷爷留下的十三副盔甲,发誓有朝一日要为父亲的祖先报仇,消灭明朝和尼坎外兰!
在清祖祠中间,供奉着一位叫做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的塑像。他是清始祖的青铜坐像,也被称为清始祖。在他的两侧,排列着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满族帝王的雕像。这些雕像集中展现了大清帝国的帝王形象。
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袍马褂,头顶后部留发梳辫留于脑后,戴圆顶帽,下穿套裤。妇女则喜欢穿旗袍,梳京头或“盘髻儿”,戴儿环,腰间挂手帕。满族入关后,其服装与汉族服装趋于一致,但旗袍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来,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
早先,满族在入关以前和在入关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其住房分为两种:一种叫做“民房”;一种叫做“官房”。民房,是满族中的平民百姓所住。一般来说,平民住两间正房,安置锅灶。屋内颇为讲究,设有三铺炕,西炕最为贵,是给贵客住的,北炕为大,是全家人长辈人住的,南炕为小,是家中小辈人住的。如小辈的姑娘、媳妇们,可住在南 炕上。可见满族人的大小辈是很讲究的。官房,满族的官人多住“官房”。官房也叫“营房”。例如:康熙设置“木兰围场”后,这里设有三品总管一员,笔帖式四员、委署骁骑校十六员、领催十六员,满州八旗兵四百五十人。木兰围场,共划分七十二围按八旗方位,每旗设“营房”一个,共设了八个“营房”。每个营房统管五个五个“卡伦”(满语汉译哨所),共有四十个“卡伦”。满族的官兵们,主要住在营房(即官房)。这种“官房”一般是四间一幢的房子,用大石条垒成高高的台阶。住这种“官房”的人 ,只有居住权,没处理权。满族人住的房子,多开南窗和西窗,这样能冬暖夏凉,生活得舒适些,满族人——尤其是女人,睡觉的姿势十分讲究,大都侧身躺睡,这样显得“体面”,睡觉时,也不能用手托腮而睡,用手托腮而睡是哭相,不吉利,如今,围场县一些年迈的满族人,多讲究睡觉姿式。
满族人的饮食习惯,在过去是很讲究的 。满族人喜欢吃小米,黄米干饭饽饽(即平时人们所说的粘豆包)。。每当忙完老秋的时候,便开始打扫庭院,各家各户备好米酒,淘米作糕(当然,多指生活较富裕的户,穷人做不起)。还要由本姓的“穆昆达”(族中的尊者)主持杀猪办家祭。祭祀祖先,共贺丰收,并祈祷全家安好,人畜兴旺。快到春节的时候,满族各家各户,互相邀请,帮忙包“哎吉格饽”(满族语,汉译饺子),他们帮完西家,忙东家,互相包饺子,表示欢乐和睦,热热闹闹,一直忙到腊月三十,包好饺子吃不完时,就随时冻好,随时储存,放在“哈什里”(满语,汉译仓库)中,以后现吃现煮。当然,蒸好的黄米饽饽也冻上,现吃现热。黄米饽饽,名堂很多,花样很多,有其诗情画意,如苏叶饽、荷叶饽、澄沙饽、蜜果饽等很多种类,有带馅的,也有不带馅的。其形状各异,如金山形、观音形、牡丹形等,还有做成鱼、虫、鸟、兽等各种动物形状的,形象逼真,令人赞叹。过春节时,各家各户多在除夕吃手抓肉,还做有满族独特风味的白煮猪肉,炙猪肉;在糕点中,喜欢做“萨其玛”。在除夕晚上,要进行迎财神活动,从夜间十二点开始,直到王码电脑 。春节这天,到处都是欢乐气氛。在家家户户大门口、庭院的影壁前,早已习惯地堆好了雪台,雪台上摆上亮晶晶、明晃晃的冰制灯笼(即冰灯)。冰灯的样子很奇巧,千姿百态。冰灯象征春回大地,生活充满光明和吉祥。过了春节至正月初五之前,满族姑娘和女婿可以向娘家父母和岳父母进行拜年,互相祝愿更美好的未来。
穿戴
早先,满族人的穿戴,有其自己民族的特点。男女的服饰和姑娘、媳妇的服饰均有不同。一般来说,男人穿长袍,外罩马褂,头戴小帽垫儿,脑后梳一条长辫子。脚穿双脸鞋,鞋面绣云子勾纹。而女人则是自头顶盘髻,佩戴耳环,身穿宽大的直筒旗袍,外罩小坎肩,脚穿木底绣花鞋。在绣花鞋底的中央,镶一块木底儿,形似马蹄,所以也叫“马蹄底”或“龙鱼底”、“四闪底”等。满族女人,在过去自幼不缠足。满族女人的发式,按其年龄和身份是有区别的。少女,多梳“抓揪”。已婚的妇女,头发往上梳,盘在头顶上,用银簪一别,叫做“大公头”。早先的满族青年男女,都爱把一种宝石镶在衣服上、帽子上、马鞍子上、刀柄上、荷包上等,象征着喜庆幸福。而宝贵人多穿麻布衣服。穷苦人则用狍皮、鹿皮为衣。这与长期过着半农半猎的生活方式有关。当满族人由东北入关之后,富人的衣服开始讲究起来,一般多穿绸缎,平民百姓则穿布衣。随着社会的发展,满族服饰和汉族人日趋一致。比如穿旗袍的习惯,已被全国妇女所采用。满族女人不缠足的习惯和优点,也多被其它兄弟民族妇女所采用。现在,在围场县一些偏僻山村的满族妇女——尤其是老年人的服饰,还保持着过去的装束和发式。满族人穿衣服很注意整洁。无论内外衣穿几件,都必须将衣扣扣整齐,很讲究风貌。这一优良传统,一直保存至今。满族的女式旗鞋,称为“寸子鞋”,亦称“马蹄底鞋”。鞋底中间即脚心部位嵌上3寸多厚的木头,用细白布包上,木跟不着地的地方,常用刺绣或穿珠加以装饰,因鞋底平面呈马蹄形,所以得名;还有一种鞋的底面呈花盆形状,称为“花盆底鞋”;老年妇女和劳动妇女所穿旗鞋以平木为底,称为平底绣花鞋,亦称“网云子鞋”。满族的女鞋,表面都有绣花,而袜子多为布质,袜底也纳有花纹。
婚嫁
满族人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
满族男女到结婚年龄时,平时较注意打扮。婚前的姑娘喜欢用“吉纳衣尔哈(满语,凤仙花)的液汁儿,调上白矾,染红指甲(说这样可以除瘟祛病,月月吉庆)。这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从中可以说明这个民族是向往吉庆的。男女青年定亲时,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中先提亲。先后提亲必须去三次。每次都托媒人带上一瓶酒。当第三次去时,才能知道女方是否愿意成亲。如果女方把第三次带去的酒留下,就表示女方同意成亲了。如果拒收,表明双方的亲事未成。所以,满族人有句俗语:“成不成,酒三瓶”。成亲后,男方送的彩礼,全部做为姑娘的财产。定婚之后,姑娘在出嫁之前,针线活儿多起来。她要绣枕头,绣烟荷包和钱褡裢一类的东西,作为结婚后使用。而烟荷包则是留给公婆使用的。满族旧时婚娶时,利用花轿(后改花车)。结婚前三天要杀猪,准备待客。在男方迎娶新娘时,可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姑娘由家哥哥、姑舅大娘、叔伯大娘、婶子等人送亲。而姑娘的父母、姑姑、舅舅不去送亲。娘家和婆家各同时出发,一送一迎。双方在中途相遇时,要进行“换车”,即新娘由娘家送亲的车上,改坐在婆家迎亲的车上。这时,两家的车在中途辞别,各返回自己的家中。第二种形式,男方花轿(或花车)到女方家的大门前时,女方家把大门关上,怎么办呢?男方就用满族语作种种恳求之词,女方才将门打开,让迎娶的车将新娘接走。男方把新娘娶进门后,先要坐床。当揭开帐子时,参加婚礼的人要合唱满文“喜歌”。喜歌的大意是:
从南方来了一对凤凰,
飞翔着带来了吉祥。
凤凰恩恩爱爱白头到老,
有苦同受有福同享……
但因年久,这支喜歌基本失传,一些满族老人已回忆不全了。
新娘子进婆家的第一天拜过堂后,要在炕上“坐帐”一天,也叫“坐福”。当天晚上,新房里放一张桌子。桌子上放两个酒壶和两个酒盅儿。新郎和新娘手挽手地围桌绕三圈后,便进行饮酒。炕上点燃一对红蜡烛,通宵不息。外屋有一人或数人唱喜歌,叫作“拉空家”。或也可有人用黑豆往新房里撒,热闹两个小时左右,人们自散去。(但结婚时,也不尽一样,例如北京的旧时满族人结婚时,在婚礼之时,新郎要拈弓搭箭,向未揭“盖头”的新娘虚射三次。这可能是氏族社会抢婚时的遗风)。
结婚后的第二天,新娘子由人领着去拜见邻里街坊的长辈人,行家礼,这叫做“分大小”。结婚三天后,新娘带上新郎回娘家。
满族人的家规很严。儿媳妇对公婆每天要做到“早请安”、“晚问好”。平时,新媳妇想回娘家时,必须先向公婆请假。公婆准许儿媳在娘家住几天,就住几天。新媳妇临走前,要向公婆行叩拜礼。她从娘家按时回来后,新媳妇要先到公婆面前请安、问好,然后才回自己房中。
平日里,如有亲朋邀请公婆前往时,如公婆不能去时,由儿子先问二老:“可否由儿子、儿媳代替去呢?”经二老同意后,方可去亲朋家中。待儿子、儿媳由亲朋家回来后,先向二老“道安”,说道:“偏二老的饭了!”。满族人结婚二年之后,家庭礼节渐少。
信奉萨满教
我国少数民族多有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满族人是信奉萨满教的。
萨满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宗教,没有庙宇和神祠,没有专职的教徒,但有侍候“老佛爷”的人,叫察玛。
察玛有点类似佛教中的和尚和道教中的道士,但又不尽相同。因为察玛纯是兼职义务的娱神者。察玛可以结婚成家,还要参加生产劳动。成人察玛也没有什么特权,不得什么报酬,仅仅是受到族中人的尊敬。察玛有男有女。但姑娘不能当察玛。妇女要当察玛,在婚后可以。当察玛的人,都是自愿的,并由父母许可,出自一种许愿。例如,身体有病,可以许给“老佛爷”当察玛,侍候“老佛爷”,这样可以去病消灾。怎样去当察玛呢?是要经过“老佛爷”的考验的:每年的旧历七月七日这天,想当察玛的人,上山采回一种达子香叶来,晒干后,碾成细面,用箩筛出来。老察玛点燃后,将这种达子香放在想当察玛的人鼻子下,接受达子香烟的熏陶,等“三撇力”达子香燃尽时,如果被考验的人流出鼻涕和眼泪,这就意味着想当察玛者心诚。否则,就是心不诚,不能收当察玛。经过这种考验后,当上察玛的人,要向老察玛学习祭神。
祭神时,察玛进行一番打扮,穿上色彩鲜艳的神衣,腰间系上二十二颗形如锄裤的串铃,手拿抓鼓。抓鼓是用狍皮蒙的扁鼓,用鼓鞭很有节奏地敲打,并在老察玛的教导下,学习“绕炕沿”,走舞步,扭动起腰肢,进进退退地扭起来,用最虔诚的心,来表示对“老佛爷”的尊崇。新察玛最重要的是学习神歌。神歌是用满族语唱的,是用来歌颂先祖功德的,以祈求祖先保佑和降福的。当新察玛在祭神中边唱边舞学成之后,就可以随老察玛一起去祭神了。
当上察玛后,就是“老佛爷”的人了,察玛的父母去世时,察玛可以不在死者身边。据考察,围场早年的满族人,是有察玛祭神活动的。新中国诞生后,这种活动基本上不曾见到了。
嗑哑叭头
满族人的住房内有三铺炕,其中西炕为贵。西炕又叫“佛爷炕”,女人是不能坐的,一般的客人,也不能睡西炕。只有姑老爷才能睡西炕。狗皮帽子、有狗皮鞭梢儿的鞭子,也不能放在西炕上。
西炕为何如此神圣呢?因为在西炕上供奉着“佛爷匣子”。佛爷匣子是极为神圣的,一般人不能看。满族祭祀的神,不是虚构的上帝和佛祖。在佛爷匣子里,珍藏着本族的先祖和本民族功臣的王爷像。里面还有十八位尊神。除此外,还有宗谱。宗谱里记载着这一家族的历史,如这一家族的兴衰变化,祖先的功德和贡献。佛爷匣子里还放有香烛祭品、绫子架、桌帷子。满族人家到了龙虎之年时,要修谱。因为子孙不断增多,所以每隔一定年限,就要修谱一次。修谱,分为族谱和家谱。修谱的方法是:在祭祀时,由穆昆达准备三个册子:一个册子登记已经身故的人;一个册子登记出生的人;一个册了登记族中(或家中)新娶的媳妇之姓氏和旗分。修谱时,要杀猪祭祀,族中人都要到场。修谱完毕,也要珍藏好。满族人在祭祀中,有的人家还供奉“蛮耶”。蛮耶也是一种佛像。有用木制的,也有泥塑的,还有的是铜铸的。但供奉蛮耶的位置不在西炕,而是在连着厨房的“堂房炕”上。在蛮耶的旁边,一年要放两双猪皮靰鞡,意思是供蛮耶巡视和保护旗民时穿用。实际上,蛮耶也被尊为神。但是,满族人的祭祀活动中,尤其是“跳家神”时,耗费很大。有些穷苦满族人无力举办这么大的活动,怎么办呢?那就采取另一种祭祀仪式——嗑哑叭头。由此可见,满族人既不“跳家神”,又不“嗑哑叭头”,在旧时满人中是没有的。总是要采取一种仪式。如果连“嗑哑叭头”都不进行,就是对祖先的不敬。这样,祖先是不会答应的,是要生子孙的气的。
怎样进行“嗑哑叭头”呢?这种祭祀仪式很像北方汉族的还“愿心猪”。先要杀一口猪,杀猪人不许进屋,多冷的天,也要在院子里。杀完猪,不用热水煺毛,而是找三块大石头,支上架,燃起火来。杀死的猪,就放在火上燎毛。等把毛全燎干净时,便将猪头、猪尾割下来,放在供桌上祭祖。然后再把猪开膛,摘出猪肠子上挂的油,放在锅中,把小米淘好,也放锅中,一齐煮熟。再由长者开始从锅中盛饭吃。全家人由老到小,要这样盛饭吃。吃饭时,一律坐在外边,不许进屋。因为吃饭时间在星光满天的小半夜,所以这种饭叫做“小夜饭”,也叫“达子饭”。
吃罢“小夜饭”把收拾好的猪切成八大块,再合在一起,放在供桌上。这时才算对祖先的祭祀活动正式开始。首先,由穆昆达率领众族人,在供桌前叩头。然后按大小辈数排成长队,走到屋中,站到西炕前,向老佛爷和祖先叩头。尤其在叩头时,谁也不准说话,鸦雀无声。所以叫“嗑哑叭头”。嗑头必须嗑响头,越嗑得响,越表明对老佛爷和祖先的诚心。嗑完哑叭头,再把那头燎净毛、收拾好的猪,放在架于三块石头上的大锅中煮起来。煮熟后,请族中的众人来吃猪肉(也请亲朋好友来吃)。肉要吃尽,连汤也不许剩下。吃净肉、汤后,把那三块架锅石放在干净处,不许弄脏。满族人进行这种祭祀活动,意在敬佛祖,图吉利,向往着更美满幸福的生活。
满族禁吃狗肉和爱护鸦 : 满族风俗杀狗,禁止吃狗肉,认为乌鸦是神鸟,而且举行祭祀时,要在索拨竿子上放肉食,对它祭祀。外来的客人,不准把狗皮帽子和狗皮鞭稍放在西炕上。传说:“早年努尔哈赤在山海关给总兵李成梁门下当茶童时,被发现脚有七星痦子,正是朝廷要捉拿的“真龙天子”正当李总兵,准备好囚车要捉拿抻送进京时,被李总兵的侍女琼花得知(也有说李的小妾)助努尔哈赤逃走,骑上大青马和二青马由老马倌带路飞逃出城。在途中累死了大青马和老马倌。事情有败露后,李总兵活活打死了琼花。努尔哈赤被追的无处可藏身,只好躲在荒草里忽然飞来许多乌鸦落在身边,连跑带累的努尔哈赤躺下后便晕睡着了,追兵赶到,只见乌鸦围着一具死尸,没找到努尔哈赤,临走时,又放起了一把火把荒草烧着,努尔哈赤醒来一看吓了一跳,定睛一看身边没有火,地上湿润,原来是一只黄狗用尾吧沾水把火都浸灭狗也累死了。这次遇难,是大青马、乌鸦和黄狗救了他的命。后来努尔哈赤当了罕王,为了纪念大青马救主,让所有朝臣都穿马褂,袖口和裤角都带马蹄形。为纪念乌鸦救架,朝臣们帽子上配有红穗子和羽毛。为纪念老马倌,百姓门前都要立拴马桩子。为纪念大黄狗,八旗子弟不许吃狗肉,不许戴狗皮帽子。违者一律杀头。
影壁和神竿:满庭院迎门有影壁,影壁前立一个神竿高六尺许,顶端是风磨铜顶包以红布,在竿顶约尺许横一短竿,神竿底部放有三块石头石,后背影壁用砖砌成墙头饰雨塔。这种院落装饰的来由,传说:三仙女佛库伦在长白山天花板池吃了灵鸟衔来朱鸟怀孕,所生之子布库里雍顺第十一代孙努尔哈赤,因受后母虐待,逃亡在外,与七星宝地挖“棒锤”(人参)的八个把头一起进山寻人参,努尔哈赤用索拨拉棍拨草,棍子下全是亮红朵子四叶“棒锤”,索拨拉棍到那就有“棒锤”,后来八个把头与努尔哈赤结拜成把兄弟,卖参换钱,招兵买马,几经征战统一建州各式各部成为罕王,努尔哈赤手中用的索拨拉棍成了满族人家门前的索拨竿子。在吕振羽《中国民族简史》中说“努尔哈赤出身建州革新家族,其祖觉昌安,交塔克世被内奸尼堪个兰所杀害,努尔哈赤本人亦曾为建州部守派所不容,流离四方,过着采参与往来马市的穷苦生活。”上山挖人参要用索拨拉棍,同时要在山上“搭轮子”野炊做饭,采到人参要用背夹子背参下山。这壁影是背夹子放大影,神竿是挖人参的索拨拉棍的修饰,神石就是野炊支锅的石头。这三件庭院装饰,是为了纪念努尔哈赤的物品,也是不忘满族祖先在长白山里的三件生产工具。
穆昆达:护围官兵集中居住的地方,族长官名叫穆昆达,其官不是世袭也不是由上边任命,是由族里德高望重的长者来担任,有权裁决族中一切重大事务,祭祀礼仪由他领祭,在婚丧嫁娶时,必须征求穆昆达的意见。族中也有各种规章、纪律,如偷盗、私奔、挑拨事非、打架斗殴、不孝父母等劣行,穆昆达按规章可以惩处。
佛爷匣子:佛爷匣子是极为神圣的,一般人不能动,匣中珍藏着本族祖先和民族功臣贝勒(王爷)像。里边还有十八位尊神,十三位是索里条子,五位是高丽纸。此外,还有宗谱,记载着家族的历史,兴衰变化,祖先功绩等。
为何清朝始祖布库里雍顺的出生经过和“玄鸟生商”典故非常相似?
本文2023-11-01 03:13:5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84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