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著名将领都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1收藏

唐朝著名将领都有哪些?,第1张

唐朝的开国名将,最出名的都在凌烟阁24功臣中,名字和事迹如下:

1、赵国公长孙无忌

贵戚豪族,英冠人杰——赵国公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约597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

长孙无忌

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兄,文德顺圣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非常好学,“该博文史”。隋朝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起兵太原。无忌进见,渊爱其才略,授任渭北行军典签。长孙无忌在开国战争中功劳较少,故未被史书记载。玄武门后,长孙无忌以功第一,封刘国公,后徙齐国公、赵国公。

武德九年(626年),长孙无忌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居功甚伟。贞观元年,曾担任尚书右仆射,贞观二年初回家避嫌,直到贞观末才复出。贞观十一年(637年)奉命与房玄龄等修《贞观律》。贞观十七年,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长孙无忌虚衔为司空,群臣之首,故居第一。长孙无忌身为外戚,善避嫌疑,贞观时期在家赋闲将近二十年。贞观二十二年,长孙无忌在执掌朝政二十多年的贞观首辅房玄龄病危之际,接替了朝廷政务。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

唐高宗即位,册封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二年(651年)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宋以后称《唐律疏议》)30卷。在李世民晚期,原本储君乃长子李承乾,后李承乾因荒*无道,被削去储君之位,当时,李世民举棋不定,较喜爱另一子魏王李泰,但长孙无忌推荐九子晋王李治(即后来唐高宗),协助他成为储君。

唐高宗时期,长孙无忌由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以及武后趁高宗体弱擅权,与武氏结怨。后遭武氏宠臣许敬宗以谋反罪名诬陷,全宗族或杀或流放,长孙无忌本人削爵、遭流放至黔州(今重庆市武隆县),不久被迫自缢身亡,有诗三首存世。太宗评语:长孙无忌善避嫌疑,应物敏速,决断事理,古人不过;而总兵攻战非其所长。长孙无忌的先祖,出自北魏皇族拓跋氏,因有殊功,改姓长孙氏。长孙氏是北魏以来的士族高门,属于军事贵族。

2、河间王李孝恭

宗室名王,独称军功——河间王李孝恭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初大将,高祖从侄,祖父是李蔚,就是李虎的第七个儿子(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李虎第三子)李渊自太原起兵,负责经略巴蜀。武德四年(621年)任夔州总管,大造战舰,练习水军,得李靖之助,灭萧铣,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任行军元帅,率李靖等诸将,镇压辅公祏,破广陵、丹阳,平定江南。拜扬州大都督。籍没妻、子。其后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贞观初任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玄武门之变保持中立。遂不得李世民宠信,逐渐退出权力核心,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640年),暴病身亡。

3、鄂国公尉迟敬德

夺槊陷阵,智勇双全——鄂国公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隋末唐初名将,名恭,字敬德,鲜卑族,

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城区)人。唐朝大将,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众将信任,几乎被处死,但李世民坚持起用他。唐郑决战时有单骑救主之功,得以稳固地位,此后以勇将身份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角色,亲手杀死齐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渊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拥立之功第一。突厥倾国进犯时以骑兵迎击取胜,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础。天下安定后无用武之地,曾于宴会之上因议论军功打伤某宗室将领。晚年闭门不出,炼制丹药自服,最终得享天年。

传说其面如黑炭。尉迟恭与秦琼为两位传统门神。

4、卫国公李靖

南平吴会,北定沙漠——卫国公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京兆府三原(今属陕西)人,

唐朝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抚摩着他说:“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其兄李端,字药王,隋将(按照李氏族谱,李端为唐代中期名将李晟、李诉之祖)。其舅韩擒虎为隋朝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李靖是诸多将领中唯一可以和李世民媲美军功的人,其人善于明哲保身,故而终生无大患。

5、褒国公段志玄

临危不惧,真正将军——褒国公段志玄

段志玄(598年—642年)唐初齐州人(现

山东临淄),唐代开国功臣。其父段偃师,隋末为太原书佐,从李渊起兵,官至郢州刺史。志玄随父在太原时,甚为李渊次子李世民所重。李渊起兵时,志玄募兵得千余人,被授右领大都督府军头。平霍邑(今山西霍邑)、绛郡(今山西新绛),攻永丰仓(在今陕西大荔县境),皆为先锋,并历迁左光禄大夫。又从刘文静与隋将屈突通相持于潼关。刘文静为屈突通之将桑显和所袭,军营溃散。志玄率20余骑赴击,连杀数十人,被流矢所中,忍而不言,仍往来杀敌,唐军于是复振,大败隋军。后又与诸将迫擒屈突通,以功授乐游府骠骑将军。嗣后从秦王李世民于东都(今河南洛阳)征讨王世充。冲击敌阵时,马倒被擒。敌方两骑将夹持志玄渡洛水时,志玄突然腾身向上,两骑将随之坠落马下。志玄迅速夺取一马,急驰而归,数百骑尾追其后,但无人敢靠前。破王世充、窦建德后,以功迁秦王府右二护军。贞观十一年(637年),被改封为褒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拜右卫大将军,贞观十四年(640年),加镇军大将军。贞观十六年(642年)病卒,赠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谥号“庄肃”。

6、夔国公刘弘基

开国猛将,入京首功——夔国公刘弘基

刘弘基(582年—650年),雍州池阳人。父刘升是隋代河州刺史,弘基少年时落拓不羁,与一些轻浮子弟和任侠交往,不谋家产,依赖父亲的名声当了一名右勋侍。大业末年,从炀帝征辽东,后私宰耕牛,故意犯罪,被县令关进监狱来躲兵役。自太原起事便追随李渊父子,与李世民友善,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玄武门之变拥立有功。贞观年间因多次贪污被弹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是将他贬官。太宗征伐高丽,刘弘基又为前军大总管,力战有功。高宗永微元年(650年)病死,年六十九,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襄,陪葬昭陵。刘弘基临死前,遗命只留给诸子每人奴婢各十五人,良田五顷。认为子孙“若贤,固不藉多财;不贤,守此可以免饥冻。”

7、蒋国公屈突通

隋室贵臣,唐朝义夫——蒋国公屈突通

屈突通(557年—627年),复姓屈突,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父亲屈突长卿,北周时任邛州刺史。雍州长安人。原为隋朝大将,历仕杨坚、杨广,战功赫赫。杨广南巡江都,委以镇守都城长安的重任。屈突通“性刚毅,志尚忠悫,检身清正,好武略,善骑射。”因此民间顺口流传:“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旧唐书·屈突通列传》其弟屈突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畏心理。李渊起兵后进攻长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战,力尽后自杀未遂,最终投降李渊,被封为兵部尚书。后参与唐朝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尤其灭王世充被评为战功第一,升右仆射。后被委派镇守洛阳,于贞观元年病故。

8、谯国公柴绍

驸马英雄,临危不惧——谯国公柴绍

柴绍(578年—638年)字嗣昌,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唐朝大将。祖父柴烈曾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历任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父亲柴慎,为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柴绍出身于将门,自幼便“趫捷有勇力”(《旧唐书·柴绍列传》),以抑强扶弱而闻名,于少年时便当了隋炀帝长子元德太子杨昭的千牛备身(陪伴)。唐国公李渊也将三女儿(即后来的平阳公主)嫁给了柴绍。李渊起兵时身在长安,侥幸逃脱追捕前往太原。参与攻克长安、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重要战役。贞观年间作为主将消灭最后一位反王梁师都。贞观十二年病故。

9、邳国公长孙顺德

太原从龙,晚节不终——邳国公长孙顺德

长孙顺德,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的本家叔父(亦太宗李世民的叔岳父),父亲长孙恺,隋朝时任开府。顺德在隋朝时任右勋卫。隋炀帝出兵高丽时,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与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时,与刘弘基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拜为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此后功劳不显。武德九年(626年),在玄武门之变中,顺德与秦叔宝等人共同打击李建成的馀党。太宗即位後,封食邑一千二百户,又特赐宫女。贞观年间因多次贪污被弹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贬官而已,病故。赠荆州都督,谥曰襄。贞观十三年追封为邳国公。永徽五年重赠开府仪同三司。

10、陈国公侯君集

摧凶克敌,恃宠矜功——陈国公侯君集

侯君集(?—643年),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人,唐朝名将,唐初大将。

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北)人。君集少年时以武勇称,隋末战乱中,被秦王李世民引入幕府,从征讨有功,累迁左虞候﹑车骑将军。武德九年(626)的玄武门之变,君集之策居多。太宗即位,君集任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右卫大将军。贞观四年(630),任兵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参议朝政(即宰相)。九年,为积石道行军总管,随李靖平吐谷浑,策划军事,分兵深入,君集有大功。十一年,改封陈国公。十二年,迁吏部尚书,仍参朝政。君集出自行伍,素无学术,及被任用,方始读书。他出为将领,入参朝政,获得当时称誉。十二年,吐蕃围松州(今四川松潘),唐授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以击之。十三年冬,因高昌王曲文泰遏绝西域商贾与唐交往,唐又以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击之。十四年八月,进围高昌,这时文泰已卒,子智盛降,得二十二城,八千零四十六户,一万七千七百口,君集刻石记功而还。太宗以其地置西州。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贞观年间,担任李靖副将击败吐谷浑,又任主将击灭高昌。回朝后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弹劾,为此怀恨在心。李世民诸子争当太子的斗争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图谋杀李世民拥立承乾,事泄被杀。因李世民念旧,故而留一子以继侯君集香火,并且时常到凌烟阁观侯君集画像而哭。

11、卢国公程咬金

程知节

骁勇虎臣,义气将军——卢国公程咬金

12、英国公李勣

国家长城,义名天下——英国公李勣

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因懋功二字的发音与茂公相同,

《说唐演义全传》、《兴唐传》、《隋唐英雄传》等小说、电视剧误称他为徐茂公)。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瓦岗军首领李密降唐后成为独立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被李世民称为“唐初三大名将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李道宗和薛万彻)。遭窦建德进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祏。武德年间与李靖一起偏向李世民。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句丽。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句丽,终于将高丽灭亡。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灭高句丽后次年病逝。高宗亲为举哀,辍朝七日,赠太尉,谥曰贞武,陪葬昭陵。

程咬金(589年-665年),济州东阿斑鸠店(今山东东平斑鸠店)人,原名咬金,后更名程知节,字义贞,生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卒于唐麟德二年(665)二月七日,享年七十七岁。隋末,程知节入瓦岗军,投王世充,后降唐,成为秦王李世民之骨干成员。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命将开国功臣肖像,图画于皇宫凌烟阁,程知节即其中之一。程知节乃世家大族之后,其曾祖名程兴,是北齐兖州司马,其祖名程哲,是北齐晋州司马,其父名程娄,是北齐济州大中正,唐赠使持节瀛州诸军事、瀛州刺史。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秦叔宝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唐高宗时出征贺鲁,屠杀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

13、胡国公秦叔宝

马槊英雄,勇武绝伦——胡国公秦叔宝

秦琼(576年—638年),字叔宝,中国唐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济南五龙潭有其故居。历史上的秦琼以勇猛彪悍著称。最初是隋将来护儿部将,后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兵败,张须陀战死,秦叔宝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为帐内骠骑。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于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同程知节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帐下。参加了李世民的历次征战,每战必先, 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626年(武德九年),《旧唐书》称参与玄武门之变,虽然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但事后待遇与史书记载玄武门之变有功的功臣相比远远不及。秦琼晚年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常对人说:“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贞观十二年(638年),在任徐州都督时去世,陪葬昭陵。贞观十三年(639年),秦琼被追封为胡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秦琼与长孙无忌等人被图形凌烟阁,封为唐开国二十四功臣之一。

十八大学士分别是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勖。

两大威武将军是秦琼和尉迟恭。

1、杜如晦

杜如晦(585~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年名相。

出身京兆杜氏,初仕隋朝,授滏阳县尉。晋阳起兵后,成为秦王李世民幕府谋臣,跟随李世民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叛乱,积极运筹帷幄,为时人所敬服。

文学馆建立后,以为从事中郎,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首。玄武门之变时,联合房玄龄参与策划,同居首功。唐太宗即位后,迁尚书右仆射,封蔡国公,配合房玄龄同心辅政,负责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

贞观四年(630年),病逝,时年四十六,追赠司空、莱国公,谥号为成。贞观十七年(643年),图形凌烟阁,位列第三。

2、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

善诗能文,博览经史。十八岁,举进士出身,授羽骑尉、隰城县尉。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后,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武德九年(626年),谋划玄武门之变,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

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封邢国公,负责综理朝政,兼修国史、编纂《晋书》。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迁尚书左仆射、司空,封梁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病逝,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配享太宗庙廷,陪葬昭陵。

3、于志宁

于志宁(588~665年),字仲谧,雍州高陵(今陕西高陵县)人。唐朝宰相,北周太师于谨曾孙。

出身河南于氏,初仕隋朝,授冠氏县令。晋阳起兵后,投奔唐朝,授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迁天策府从事中郎,位列秦王府十八学士。唐朝建立后,拜中书侍郎,封黎阳县公,担任太子左庶子,迁太子詹事,教导皇太子李承乾。多次直言进谏,不为所动。

唐高宗即位,拜太傅兼侍中,迁尚书左仆射,加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燕国公。唐高宗“废王立武”之事中,没有表明立场,得罪皇后武则天,贬为荣州刺史,终以华州刺史之职致仕。

麟德二年(665年),病逝,时年七十八,追赠幽州都督,谥号为定,累赠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

4、秦琼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

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投唐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个能在万马军中取敌将首级的勇将,但也因此浑身是伤。唐统一后,秦琼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638)病逝。

生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死后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曰“壮”。贞观十七年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5、尉迟恭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名融 [1]  (后世误载名“恭”),字敬德,以字行,朔州善阳(今山西省神池县)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迟敬德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时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封鄂国公。晚年谢宾客不与通,于显庆三年(658年)去世,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陪葬昭陵。

传说敬德面如黑炭,擅使铁鞭,骑乌骓马,据《西游记》一书,尉迟恭与秦琼因保护唐太宗李世民免于龙王鬼魂之犯,成为两位道教传统门神,尉迟恭年少时曾为铁匠,后世铁匠常奉之为职业守护神。

-尉迟恭

-秦琼

-于志宁

-房玄龄

-杜如晦

-唐十八学士

分析如下:

金吾卫中上将军为正三品

大都督府长史为从三品、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为从四品上、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为正五品上、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为从五品上、中州长史为正六品上、下州长史为正六品下、诸卫羽林长史为从六品上、左右千牛卫长史为正七品上、中府别将/长史为从七品上、下府别将/长史为从七品下、

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为从八品上、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为从八品下

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为正四品下、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为正五品上。

扩展资料:

唐代武将散官:

骠骑大将军 从一品、

辅国大将军 正二品、

镇军大将军 正三品上、怀化大将军 正三品上、怀化 将军 正三品下、云麾 将军 从三品上、归德大将军 从三品上、归德 将军 从三品下、

忠武 将军 正四品上、壮武 将军 正四品下、怀化中郎将 正四品下、宣威 将军 从四品上、明威 将军 从四品下、归德中郎将 从四品下、

定远将军 正五品上、宁远将军 正五品下、怀化郎将 正五品下、游骑将军 从五品上、游击将军 从五品下、归德郎将 从五品下、

昭武校尉 正六品上、昭武副尉 正六品下、怀化司阶 正六品下、振威校尉 从六品上、振威副尉 从六品下、归德司阶 从六品下、

致果校尉 正七品上、致果副尉 正七品下、怀化中候 正七品下、翊麾校尉 从七品上、翊麾副尉 从七品下、归德中候 从七品下、

宣节校尉 正八品上、宣节副尉 正八品下、怀化司戈 正八品下、御侮校尉 从八品上、御侮副尉 从八品下、归德司戈 从八品下、

仁勇校尉 正九品上、仁勇副尉 正九品下、怀化执戟长上 正九品下、陪戎校尉 从九品上、陪戎副校 从九品下、归德执戟长上 九品下。

参考资料:

唐代官制-  

千牛卫大将军-

1唐高祖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

唐高祖李渊(565-635年6月25日),长安人,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为唐,定都长安,很快统一了全国。1965年6月25日,李渊去世。

谥号吴泰,庙号高祖,李渊死后葬于仙灵。唐高宗元年(674)八月,改国号为帝尧神。天宝十三年二月,帝尧盛达被尊为小光皇帝。

2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君主的典范。

李世民(599-649),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国号贞观。名字的意思是“济世保民”,他出生在陇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书法家和诗人。

生于黄凯十八年(599),早年随父李渊入长安,618年建立唐朝。他率兵天下,为统一唐朝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将军。66年,宣武门即位,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功过大于过,所以业障不降”,这是后来明君的典范。寺名太宗,大文臣武圣大光孝皇帝葬于昭陵。

3李贽,唐高宗:一个懦弱的皇帝,在他的帝王生涯中无所事事。

唐朝第三任皇帝(649年至683年在位),李治,唐高宗(628年至683年),性格“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其母为皇太后长孙,是自己的第三子。关武年(631)被封为晋王。后来,唐太宗的长子李承干皇太子和次子王太相继被废,贞观十七年(643年)被立为皇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设在长安太极殿,以贞观遗风开创了永徽之治。唐朝的疆域是高宗时代最大的,东有朝鲜半岛,西有咸海(里海),北有贝加尔湖,南有越南恒山,持续了32年。在位三十四年,李治于洪道元年(683年)病死。五十五岁时,葬于甘陵,寺名高宗,谥号皇帝。

唐朝从将军到列兵的军衔有:

1、 兵马大元帅 、兵马副元帅(相当于中国苏联的元帅、美军的五星上将)以上为临时军衔只在战争时期授予,无品级,一般是出征军队主帅,征程结束立即收回恢复原军衔 。服紫色,金玉带,(金夸)十三。

2、 骠骑大将军 从一品。

3、 辅国大将军 正二品。

4、 镇军大将军 从二品。

5、 冠军大将军 正三品上 怀化大将军 正三品上。

6、 怀化将军 正三品下。

7、 云麾将军 从三品上 归德大将军 从三品上

8、 归德将军 从三品下。

9、 忠武将军 正四品上。

10、 壮武将军 正四品下 怀化中朗将 正四品下。

11、 宣威将军 从四品上 明威将军 从四品下 归德中朗将 从四品下。

12、 定远将军 正五品上。

13、 宁远将军 正五品下 怀化朗将 正五品下。

14、 游骑将军 从五品上。

15、 游击将军 从五品下 归德朗将 从五品下。

16、 昭武校尉 正六品上。

17、 昭武副尉 正六品下 怀化司阶 正六品下。

18、 振威副尉 从六品上 归德司阶 从六品下。

19、 致果校尉 正七品上。

20、 致果副尉 正七品下 怀化中侯 正七品下。

21、 翊麾校尉 从七品上。

22、 翊麾副尉 从七品下 归德中侯 从七品下。

23、 宣节校尉 正八品上。

24、 宣节副尉 正八品下 怀化司戈 正八品下。

25、 御侮校尉 从八品上。

26、 御辱副尉 从八品下 归德司戈 从八品下。

27、 仁勇校尉 正九品上。

28、 仁勇副尉 正九品下 怀化执戟长上 正九品下。

29、 陪戎校尉 从九品上。

30、 陪戎副尉 从九品下 归德执戟长上 从九品下。

扩展资料:

唐朝的军队其实混合型民族部队,以汉人为主,兼有胡人,他们的战斗能力堪称天下第一,当时李靖夜袭阴山,活捉了突厥的可汗,可以说是非常传奇的一段故事了,后来唐朝不断的开疆扩土,将外蒙古和西域等地都收为了中华的版图。

当时他们除了有东突厥,西突厥,吐谷浑,薛延陀,高句丽等与唐朝对立,吐蕃帝国也是对中原虎视眈眈,不过唐军的战斗情形一直是胜多败少,即使是在唐朝衰落的时候,吐蕃虽然多次想要攻克中原,可是还是没有成功。

当时唐军的战斗力主要来源与两个方面。

一:合理的军制

唐军的组成虽然是混合型的,但是士兵的素质很高,盛唐的时候,他们的士兵主要要是来自接受过教育的关中良家子弟和归顺的胡人子弟,基本上是由年轻贵族组成的,良家子弟除了家世好,有田地,还因为从小接受儒家教育有这强烈的国家荣誉感和爱国感。

归顺的胡人子弟基本上都是一些对唐王朝非常崇拜的人,为了获得唐朝人的肯定和支持,他,他们在作战的时候都是非常积极和勇猛的,试图用自己的作战能力来获得上司的肯定,所以说从军队的精神层面上看,就跟那些敌军有很大的差距,不是一个精神档次的。

二:装备优良

唐朝盛世给国家充足的财政状况,所以给武器都是极好的,安史之乱之前,唐朝士兵的武器标配就是横刀、武士刀、手里的强弓也是制作时间三年的武器,人手一把,就连步兵也有驮马,提高步行的效率,这样就可以分担他们的随时携带的作战工具还有铁甲之类的。

除了以上的装备之外,他们为了保护骑兵的手,还人手一个耗时十五年才制作完成的马槊,一个合格的马槊至少要经过反复的浸泡和烘烤,历经十四年半之久,

盛唐时期的士兵其实并不多,安西都护府的兵力也只不过在接近三万人而已,而这些士兵却能守护着北方大面积的土地,接近千万平方公里,也震慑着附近的国家,还能主动进攻,可见唐军的实力非同一般。

-古代军衔

唐朝武将官职有:

1、正一品:天策上将;

2、从一品:骠骑大将军;

3、正二品:辅国大将军;

4、从二品:镇军大将军、大都督、大都护;

5、正三品: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左右千牛卫大将军、左右英武六军大将军、中都督、上都护、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

6、从三品:云麾将军、归德将军、诸卫羽林、千牛龙武将军、下都督、大都护府副都护;

7、正四品:忠武将军、壮武将军、上府折冲都尉、上都护府副都护、上轻车都尉、军器监、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

8、从四品:宜威将军、明威将军、轻车都尉、太子左右卫、太子亲勋翊卫中郎将、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等。

唐朝官员品级

唐朝官员品级是古代官员等级制度,唐朝官员品级依正、从、上、下分为九品三十级。包含官爵,文武职官,勋位等品阶。

正一品

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唐太宗李世民称帝前的官职,之后不设)。

爵:亲王、公主

从一品

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国公

正二品

唐朝著名将领都有哪些?

唐朝的开国名将,最出名的都在凌烟阁24功臣中,名字和事迹如下:1、赵国公长孙无忌贵戚豪族,英冠人杰——赵国公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约597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