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哲寓有什么文化特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4收藏

罗定哲寓有什么文化特色?,第1张

       罗定哲寓文化特色

       哲寓位于广东省罗定市上宁村,是现代哲学理念“天人互泰”、“恪命守道”、“理性时空”的起源地。哲寓有“哲庐”、“啠囦(哲渊)”、“哲开万象,寓合四时”、“遵行忠孝,乐尚诗书”、“庭前开汉砚,堂外起文峰”、“百贤临哲寓,九域尚名园”等名人题刻。         哲寓建于建国初期,是现代哲学学者梁缺的出生地,也称梁氏祖居。寓内有农耕文化室和图书阅览室,分别展示农耕时代的各类农具、生活用具等200多件和藏有古今书籍近5000册;寓外有读书亭和百米书法石刻长廊等。哲寓融哲学文化、耕读文化、书法文化为一炉,集乡村生态、田园风光、祖居情怀于一体,是文人雅士、学生学者学习思考和陶冶性情的心灵驿站。

罗定哲寓

罗定市官路塝地名的来历:

       罗定官路塝位于广东省罗定市素龙街南部,距街道办事处约5公理,省道S280从村前经过,属上宁村格木桥自然村下辖的小村,是格木桥自然村梁氏的分支。

       据考,明朝时期,由于罗定地区瑶民经常动乱,当时官府为利于防御和便于出行,在现在的上宁村辖区格木桥自然村专门修筑一段官驿道,作为连接南北方向的通道,为运送官兵、物资等之用。驿道北面可以通往德庆,南面可达茂名、广西北海。后来,该官驿道所在地因此称为官路塝。官驿道一直沿用至20世纪八十年代后才废置丢荒,现还存有一段路基遗址。故格木桥村(寨)有“驿道古村,哲学名寨”之称。

罗定哲寓的历史及始建者:

罗定哲寓位于广东省罗定市素龙街道上宁村格木桥自然村。据族谱载,罗定哲寓的始建者是梁汝炘。

        梁汝炘,又名梁炳炘(1900-1960),是广东罗定梁氏崇高公第22代裔孙,其父梁宪元(1875-1934),当过塾师,存有《清·光绪秀才-梁宪元墨迹》一本。其妻陈二妹(1901-1968),出生于罗定市围底镇秋风村里村自然村。夫妻生下一子梁泉章(1930-2003),年少时考取罗定师范学校,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

        梁汝炘出生耕读世家,他一生艰苦朴素、平易近人、厚道诚实、乐善好施、勤奋治学,也当过师塾老师,有村中秀才之称。建国初年,他在本村(寨)选址兴建房子(坐巽向乾兼辰戌,即现在的罗定哲寓祖居,至今保存完好),此地有“乾山乾向水流乾”之说,大门对着前方天马山(八岭山、八里明镜)文笔峰,左砂从马鞍山至八岭山,起伏连绵的山峦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千年画卷。后来,他在其屋子面前还建了读书亭(始建时是木质结构,现改为混凝土结构),有名联“书中藏日月,亭里有乾坤”。

       据了解,梁汝炘生前留下了遐迩闻名的家训楹联“遵行忠孝,乐尚诗书”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2014年,后人将房子修缮时,其长嫡孙梁咏(哲学家、书法家)将其重书并悬挂于祖居正门。

走进素龙街道上宁村调研

[美丽中国千城联播]

刘颂禄、彭余中、卢警、记者萧淞报道:

11月11日,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委书记彭仲典一行到罗定市素龙街道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当日下午,彭仲典一行来到上宁村哲寓文化小苑调研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走进哲寓农具陈列室,彭仲典察看着一件件古旧的农具,感慨地对随行人员说,农耕文化是乡村历史文化的根基,哲寓寓主从中华五千年农耕文明中总结出天人关系的哲学理念、参悟出处世之道的生活智慧,这种探索真理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彭仲典对上宁村的文化建设情况作了详细了解后强调:一,要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防止流失;二,要激活乡村振兴的文化动力,丰富村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三,要充分运用乡村各种优秀文化元素,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助推乡村振兴。

参加当日调研活动的还有:罗定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周海芬,素龙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志林以及相关负责人等。

       据了解,哲寓是一处与哲学思想、哲学理念和哲学文化有着密切相联的村居,是现代哲学理念“天人互泰”、“恪命守道”、“理性时空”等的起源地。哲寓有“哲庐”、“啠囦(哲渊)”、“哲开万象,寓合四时”等名人题刻。

哲寓建于建国初期,是现代哲学学者梁缺的出生地,故也称梁氏祖居。寓内有农耕文化室和图书阅览室,分别展示农耕时代的各类农具、生活用具200多件和藏有古今书籍近5000册;寓外有读书亭和百米书法石刻长廊等。哲寓融哲学文化、耕读文化、书法文化为一炉,集乡村生态、田园风光、祖居情怀于一体,是文人雅士、学生学者学习思考和陶冶性情的心灵驿站。

罗定哲寓有什么文化特色?

       罗定哲寓文化特色       哲寓位于广东省罗定市上宁村,是现代哲学理念“天人互泰”、“恪命守道”、“理性时空”的起...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