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豫剧最早且成名最早的豫剧六大名旦,分别是谁?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3收藏

从事豫剧最早且成名最早的豫剧六大名旦,分别是谁?,第1张

从事豫剧最早且成名最早的豫剧六大名旦   :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这六大名旦中陈素真是年龄最大、从事豫剧最早、成名最早的豫剧大师。

陈素真

1918年出生。她本名王若瑜,八岁随义父陈玉亭学戏,改艺名陈素真,同时拜孙延德为师学青衣,唱腔属祥符调。十岁登台,为豫剧第一个女演员。17岁即被誉为“豫剧皇后”,22岁又获“梆子大王”,“河南梅兰芳”的美称。1937年她去北京学习京剧武功,发展了豫剧的武戏。

同年与樊粹庭合办狮吼剧团,并开始在唱腔、表演、化妆、服装等方面进行了革新,从而丰富了豫剧的表演手段,期间演出了樊编的《三拂袖》、《霄壤恨》、《女贞花》、《涤耻血》等新戏。

常香玉

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董沟,9岁登上戏剧舞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她耐心琢磨,融豫东调、祥符调于一体,大胆创新,开豫剧唱腔改革之先河。文化部为了表彰她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曾于1952年为她和梅兰芳、周信芳等七位表演艺术家颁发了荣誉奖。

当时的常香玉出演过很多的经典的作品,但是由于影视剧并不是很发达,所以当时常香玉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直到七十年代,常香玉才渐渐走入大家的视线中呢,

崔兰田

曹县东关人。著名豫剧大师,豫剧艺术家和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员。豫剧“五大名旦”之一,崔派艺术创始人,中国豫剧“功勋杯”获得者。所开创的“崔派艺术”是豫剧五大流派之一。

系豫西调流派的代表,兼用豫东调,并吸收秦腔、曲剧、河北梆子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善演悲剧,其对豫剧发展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为豫剧表现悲剧人物、塑造各种悲惨凄苦的妇女形象开辟一条道路,积累丰富的经验。代表剧目《秦香莲》、《三上轿》、《卖苗郎》、《桃花庵》,被称为崔派四大悲剧。在许多地方流传着“宁愿三天不吃盐,也要看看崔兰田”的顺口溜。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演出200余出戏。

马金凤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功勋杯”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生在山东曹县一个贫苦艺人家里。原姓崔,小名金。6岁随父学艺唱河北梆子。因她刻苦好学,聪慧过人,与父同台演出了《三义记》、《刘二姐赶会》、崭露头角,被誉为“七岁红”。

14岁正式登台演出,经常上演的剧目有《老征东》、《罗焕跪楼》、《三娘教子》、《对花枪》等。公认是20世纪舞台生命最长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之一。

她的嗓音明亮纯净,清脆圆润,音质坚实、柔韧,唱法上以假声为主,真假声结合运用;唱工以大段叙述性“豫东调”“二八板”为其擅长,吸收山东梆子的音调加以融化;唱腔结构严谨,旋律简练、朴实,节奏明快、舒展,技巧娴熟,造诣深厚。其特点刚健豪爽,深入浅出,蕴藉醇化。

阎立品

阎立品,原名阎桂荣,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省封丘县人。 阎立品自幼家贫,母亲将她送到开封永安舞台义成班学戏,拜著名豫剧艺人杨金玉、马双枝为师。因其天资甚好,学戏认真刻苦,故而深受老师喜爱。一年后登台演出了《打金枝》(饰开平公主),因其做戏十分认真,虽唱腔还嫌稚嫩,但仍受到观众欢迎,3年后便在开封有了一定影响。因其人小但技艺颇为精巧,故而观众们便称其为“小闺女”。

阎立品的艺术特点在豫剧旦行诸流派中独树一帜,清雅之风怡人心神,从她在其代表剧目《游龟山》、《秦雪梅》、《碧玉簪》等剧的精彩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到阎立品的艺术特点中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豫剧及地方戏中都甚为少见的“精细”。而这个“精细”可以说是阎立品得益于梅兰芳先生亲传的结果。

演唱时她注重行腔,注重意思的通达,不仅力度变化大,而且在音色变化上也有许多过人之处,可以说是明暗相宜,浓淡尽显。

桑振君

河南陈留县人,先从母亲学唱河南坠子。父母亡故后在界首、亳州、沈丘、项城一带流浪卖唱。一位老一代豫剧表演艺术家的母亲发现了她的艺术天赋,收养她为义女,教她学习豫剧艺术。艺术天赋和不懈的努力使她14岁就唱红了开封、陈州、界首、周口、漯河、许昌等地。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期,二十岁出头的她已和豫剧大师陈素真、常香玉并称豫剧舞台的旦角“三鼎甲”,形成了“东陈西常中南桑”的鼎足之势。

她的嗓音清脆、明亮、甜润、俏丽,演唱尤以“口齿伶俐、字乖韵巧”出名。她早期的拿手戏《对绣鞋》、《桃花庵》、《秦雪梅观文》等多是以唱功为主的传统剧目,无论多长的段式、多杂的句列,一经她的口唱出,准能绘声绘色、尽巧尽美地将感情表达无遗。

豫剧大师阎立品墓是副县级干部魏耀武和阎派弟子建的。阎立品,女,原名阎桂荣,豫剧名旦六大家之一,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蔡寨村人。代表剧目有《秦雪梅》《对绣鞋》《游龟山》《盘夫索夫》等。她于1996年8月11日不幸离世,副县级干部魏耀武和阎派弟子挥锹筑基。

一、豫剧名家有:豫剧六大名旦——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

二、这六大名旦中有五位都以唱为主,而陈素真则是边打边唱,边唱边舞,唱、念、做、打、舞综合运用,首创哑剧、豫剧混合运用,并把中国古典舞蹈融入豫剧中,她把只注重唱而不注重表演的土梆子(豫剧),变的舞蹈化、技巧化、形式美之先河,因此为中国豫剧六大名旦之首。

三、豫剧六大名旦是中国戏曲艺术大师级人物,其唱腔有代表:悠长天籁的陈门、高亢激昂的常派、韵味淳厚的崔派,大气响亮的马派、委婉含蓄的阎派、缠绵委婉的桑派,对豫剧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豫剧简介:

1、豫剧(英文:Yu Opera)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

2、近几年,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以色列、马来西亚、法国、巴西、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新加坡、土耳其、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 ,“中国歌剧”等。

3、豫剧也是全国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种,今为中国戏曲三鼎甲榜眼,在全国各地方戏曲剧种中位居榜首。

旦角:

陈派——陈素真

常派——常香玉

桑派——桑振君

阎派——阎立品

崔派——崔兰田

马派——马金凤

以上是共同承认的豫剧六大名旦。不过也有也有人认为存在下面旦角流派:

宋派——宋桂玲

张派——张岫云

生角:

唐派——唐喜成

唐派——唐玉成

刘派——刘忠河

王派——王素君

净角:

李派——李斯忠

吴派——吴心平

丑角:

牛派——牛得草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听说过豫剧六大名旦。你知道谁的艺术水平最高。这是我们对他们的解释。

豫剧六大名家都是中国名家。他们的演唱风格有陈派、常派、崔派、阎派、马派缠绵委婉的唱腔流派对豫剧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豫剧成为一门综合性、成熟性的戏曲艺术,进而成为中国最大的地方戏曲。

崔蓝田是豫西学派的代表演员之一。在“豫剧十八兰花”中,他的成就和影响最大。长期以来,长期以来一直被誉为“崔家庙”、“大教堂”、“大教堂”、“卖苗郎”等四大悲剧。此外,六位丹麦名家中,有五位以唱歌为主,陈素珍则边唱边跳,唱、读、做、玩、舞,她开创了哑剧与豫剧的混用,将中国古典舞蹈融入豫剧。她把只注重歌唱而不注重表演的地方梆子(豫剧)改为舞蹈、技艺、形式美的第一个。因此,她成为中国六大著名豫剧明星中的第一位。

解放后,马金凤与剧作家宋词合作,整理出旧的东征,改名为“穆桂英统帅”。1953年,他来上海演出时,受到梅兰芳的特别指示。之后,剧本和演出经过了多次精心的锤炼和加工。1956年,他来到北京演出《穆桂英执掌》,在首都剧场轰动一时,中国戏剧评论家对这六位著名的丹麦人分别给予评价,直接反映每个人的特点:陈素珍“美”;常香玉“强”;崔蓝田“韵”;马金凤“脆”。严丽萍——“秀”;桑振军——“苗”。

穆桂英开创了适合剧情人物需要的“帅丹”新艺术产业,成功塑造了女主人公穆桂英的艺术形象。

阎立品的艺术特点中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精细”,使豫剧闺门旦行当的表演具有了以“精细”为基础的新发展。。阎立品着重学习梅先生的表演神韵。在她的作品中充满了京剧梅派艺术的意蕴。在声腔、表演、情感变化等方面,阎立品都很注重把梅派艺术的神韵同豫剧艺术巧妙地融合起来,使得她的表演艺术不仅具有豫剧艺术本身的特点。

阎立品先生不拘泥于传统的唱腔处理方法,而是运用多样化的戏曲创作手法,多方面借鉴和吸收营养,更为生动、细致地表现人物感情,增强其艺术效果。阎立品先生一生的艺术活动分成两条主线(创作、演唱)后,在每一条“线”内再分为若干“点”各个论述。用“点”、“线”结合的手法。

1921生于封丘县荆隆宫乡仝蔡寨村人。原名阎桂荣。

1936年4月,随父到太康民醒剧社搭班。

1938年底,到扶沟县搭四街班。离开扶沟时,扶沟县管主、士绅赠她“品洁艺精”匾额。

1939年秋,到许昌搭一道辙戏班。在许昌、漯河,她对外宣布吃素、不唱堂会、不到豪门官邸清唱、不拜客等几条规矩。

1943年夏,到安徽界首演出。排演新剧目《冷雪雁》、《红娘》、《元宵谜》。请京剧演员郝效莲(男旦)教身段、化妆。她请音乐教师高启俊教她发声、学音律。代表作《秦雪梅》即成稿于界首。

1950年参加河南省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同年,她的第二稿《秦雪梅》在武汉上演,并第一次上演革命现代戏《刘胡兰》。

1951年成立立品剧社。排演《胭脂》、《小韩国》、《红发记》等。移植川剧《柳荫记》、现代戏《刘巧儿》和《柳树井》,改编《对绣鞋》,亦名《姐妹告状》等。

1953年冬阎立品应邀参加商丘人民豫剧团,并到上海演出。得到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赏识。阎立品去天津再次拜望梅兰芳,梅兰芳提出收阎立品为徒。

1954年初阎立品参加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到上海进行慰问。期间灌制唱片《游龟山》,这是她的第一次录音。阎立品在山东济宁改编《西厢记》。崔嵬为她执演豫剧《藏舟》,移植越剧《盘夫索夫》和《碧玉簪》,新排《桃花扇》。

1955年,为庆祝梅兰芳舞台生涯50周年,阎立品去北京参加纪念活动,梅兰芳赠她一顶翡翠凤冠。1956年,阎立品在河南省戏曲会演中荣获一等奖。

1957年被打成“右派”,送信阳劳动改造。1959年,摘掉“右派”帽子。1962年,平反。调入河南省豫剧二团。

1980年河南省举行豫剧流派汇报演出,自编自演的《秦雪梅》被誉为豫剧旦行五大艺术流派之一。

1982年花甲之年的阎立品率团回到家乡封丘演出。1984年到封丘县豫剧团领衔主演,授徒传艺。

1996年8月11日阎立品病逝于家乡封丘县,享年75岁。

从事豫剧最早且成名最早的豫剧六大名旦,分别是谁?

从事豫剧最早且成名最早的豫剧六大名旦   :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这六大名旦中陈素真是年龄最大、从事豫剧...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