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全国统一辈分排列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1浏览:3收藏

胡氏全国统一辈分排列是什么?,第1张

胡氏全国统一辈分排列如下:

1、浙江地区胡姓字辈:国上师位,家崇儒门。讲艺立言,浚明爽曙。达义滋蘩,永瞻先觉。顾惟后昆,彝伦攸叙。时来必亨,运通斯正。敷宣武术,发扬文令。

2、湖北长阳晓溪安定堂胡姓字辈:仁德胡继,文应廷水,秉公启祖,玉正绍应,宗家懿行,光耀友庆,祖德昌明,世寿国仁,传必远新,后裔可循环用谱。

3、江苏徐州安定堂胡姓字辈:大德传后世,纯仁继续长,庆祥安基业,瑞光照定堂。

胡姓的迁徙分布:

胡氏的源地是周初的封地陈国了。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胡氏的源地,是指陈国的封地,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淮阳县。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因此就有了现在的胡姓。又由新蔡和山西两地的胡姓向其他各地迁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国。

胡氏南迁,始於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台湾的胡姓,至今已遍及全省。不过,居住较为集中并且人数最多的,则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

上庄与胡适故居****:地址:座落于绩溪上庄村

上庄与胡适故居景点简介:

不管岁月如何无情流逝,世间总会留下一些往事和故物让后人去追怀。当人们来到胡适故里上庄村时,这种感觉便相当明显。

上庄,古称上川,位于绩溪县西端,距县城39公里。她万山环抱,一水襟带。尽管山清水秀一词用得很普遍,但用来形容上庄的自然风光仍然准确恰当。上庄,古时就有杨林夜月、西岩瀑布、竦岭积雪、兹山晚钟、井阜松风、竹峰插云、金山茗雾、曲水澄澜八景,每一景都有说不完的迷人动听的故事。上庄的水口叫杨林,古貌依旧:溪水潺潺,月色宁静,树影婆婆,拱桥横卧,为上庄古时八景之首。人们步入上庄村,无不被这水口景致所吸引,驻足流连,拍照留影,留下一片美好。的回忆。章廷炯曾写诗赞道树梢斜挂月,镜面新揩露。

桥影入云深,绿杨涵野渡。寻思了无语,悠然此中趣。胡适也曾引用杨万里的诗句来赞美这一景观万山不放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美丽的常溪河就像护城河似轻拥着上庄村。而围抱村庄的苍翠群山,就像要把上庄村与外界隔绝开来似的:东临大会山,西凭黄柏凹,南峙贵人峰,北靠竹竿尖。登上黄柏凹之巅,还能远眺黄山雄姿。村庄周围,田畴片片,春天油菜花黄叶绿,秋天稻谷沉沉金黄,上庄的确是个好地方。

上庄村民大多姓胡,但上庄的胡姓却是由李姓所改,绩溪人称其为“假胡”。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据《上川明经胡氏宗谱》载:“唐昭宗时,朱温叛乱,唐室遭殃。昭宗为了保护新生幼子李昌翼,便将他托付给朝廷官员胡清。胡清将李昌翼带回徽州老家,为避斩草除根之祸,就让李昌翼改姓胡。昌翼后来考取后唐同光三年(925)明经进士,不任仕宦,开设学堂,以宣讲经学为己任。他的子孙从此也就姓胡了。为了区别于其他胡姓,遂冠以‘明经’二字,于是成为‘明经胡’。昌翼之长子廷政于北宋开宝四(968—976)末任绩溪县令,为政有声,被敕封为‘中王’,并举家迁往绩溪的胡里镇居住。至元代末年,延政之后裔胡七二公来到上庄定居,因此有了上庄胡氏。”如此说来,著名学者胡适也就成了李唐的后裔了。

胡适在20世纪30年代谈到纂修《绩溪县志》时说:“县志不可但见小绩溪,而看不见那更重要的‘大绩溪’。”他说:“如金华、兰溪为一路,孝丰、湖州为一路,杭州为一路,上海为一路。”旧时,上庄村每户都有人外出习贾经商,其中大多数是跑到上海去的,因此,上庄村就有了“小上海”之称。胡适家在上海做以茶叶为主的生意,卖的便是家乡的名茶“金山时雨”。据说这种茶在南宋还被选为贡品,足见茶质之优良。

在习贾经商的同时,上庄人始终没有忘记读书。商海沉浮,有无文化绝非一样。增加文化素养是上庄人的追求。胡适念完私塾后,也曾去外地当过短暂的学徒,但做生意毕竟没有读书重要。胡适选择的还是念书,1904年,他从上庄步入上海求学,从此迈出他一生的关键一步。胡适聪慧好思,苦学钻研,于1910年进入美国康乃尔大学,后转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专攻哲学,兼研文学。1917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后回国,与李大钊、陈独秀一道发起和领导新文化运动,终成世界著名学者。

上庄的古民居,给人展示的是徽派建筑符号。如胡适私塾,砖木结构,硬山屋顶,方砖地坪地140平方米。前后两进各设天井。一人大门是一庭院,以条石铺路,其余皆码以鹅卵石,围墙下筑有花台。前进堂屋前檐用木雕撑拱承挑出檐。檐部用扇和矮窗装修。整栋建筑表现出书香门第的风格。当年,胡适就在这堂屋中完成了9年的私塾教育。再如胡寿基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34平方米,宅分前后两堂,中设天井。大门及前檐窗户,用水磨清砖净缝砌成,并镶嵌一块精致砖雕。尤其是该宅的内装修,如鬲扇。矮窗、窗栏板等,均雕刻细腻生动的人物故事,实为难得的晚清徽派建筑之一。

位于上庄村后半部西北边的胡适故居,是一座典型的晚清徽派建筑,占地面积1100多平方米。故居的大门前是一个宽敞的用鹅卵石铺成的院落。关于这个庭院,《胡适自传》中有一段他少年时的淘气史。在一个初秋的傍晚,胡适正在这院子里玩耍,他的姨妈怕他着凉,好心叫他穿上衣服,谁料到他不但不领情,还说出了“什么凉(娘)不凉的,老子都不老子了”的轻薄话,因而受到母亲的一顿责罚,由此还害了一年眼翳病虽然后来胡适学业有成,成为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学者,但他幼时那份淘气本色却与普通的小孩没有分别。

胡适的父亲是一个文化人,他曾对建筑的装饰提出过要求:“略事雕刻,以存其朴素”。这种审美情趣当然也在故居上表现出来。故居的大门用水磨青砖净缝砌筑,门的上方有四块砖雕装嵌,五飞砖之上是瓦顶,东西两端发戗翼腾,线条明快活泼。前檐墙的檐下两角,用墨、赭两色绘以山水花鸟,简洁雅致。故居内部装饰以鬲扇、窗栏、撑拱和雀替为主。与一般民居不同的是鬲扇、窗栏的兰蕙图采用平地阴刻技法,活脱脱地再现出兰蕙的高贵品质。如此新颖构思,精到技法,乃徽墨墨模雕刻能手胡国宾之作,充分展现了主人雅致脱俗的审美情趣。“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从这首台湾校园歌曲中,也可看出胡适对兰花偏爱与故居兰蕙图的渊源关系。

故居分前后两进,中以户牖相隔。当年胡适和母亲冯顺弟便住在前堂西房,而与西房相通的厢房,便是胡适念书的书房,1917年,胡适与江冬秀结婚,新房就设在这里,他母亲便搬到后堂西房去住了。

1998年5月,胡适故居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胡适故居已经全面维修,形成了一个独立封闭的院落。如果说历史总是客观公允的,那么,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胡适故居就是对历史的物化展现。在故居的各项单体建筑内辟有故居复原陈列、胡适的家乡教育。胡适父母生平简介、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出使美国为国奔波、胡适的家人及其他。胡适的中外朋友、胡适先生像以及胡适研究成果等版块内容,让人耳目一新。胡适故居的陈列,以丰富详实的内容、客观公允的态度,向世人展现了胡适的一生。

  地理位置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北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黄海之滨。是全国70个大中城市之一。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青岛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全市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为870公里,其中大陆岸线730公里,占山东省岸线的1/4。海岸曲折,岬湾相间。青岛现辖七区五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总人口7409万,其中市区1159平方公里,人口26543万人。

  名称的由来

  “青岛”这个名称,原来指的就是小青岛(也叫琴岛),以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青岛”之名的出现,就现在已发现的典籍文献来看,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是在明代中叶,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明代万历七年(1579年),即墨县令许铤曾遍察即墨四方海域及乡土,主持过《即墨县志》的编纂。可以说,许铤是第一个全面了解青岛的人。尽管青岛在当时,还仅有一个小小的浮山所,但坐落于青岛湾畔的一座小岛“青岛”,亦被许铤所提及。

  在许铤编撰的《地方事宜议·海防》中,有关青岛之名有这样一段记述:“本县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曰白马、曰香花、曰田横、曰颜武。”这里说的“青”,即是指青岛,也就是现在的小青岛。在许铤的眼里,小小的一个青岛,不仅可以设防,抵御倭寇的侵扰,而且还是可供人居的地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青岛最初还是主要用于军事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许铤所此时所提及的“青岛”,是浮山千户所管辖的一个可以驻军的小岛。而在这个岛的对面岸坡上,一座小小的天后宫,也已在这里存在了一百多年。如果再往前追溯,还可以追寻到天后宫附近山坡上居住的村民初来辟建青岛村的时代。

  据编修于1924年的《胡氏族谱》记载:“吾族相传自明永乐初年由云南迁居即墨,世居青岛之‘上庄’”,“聚族而居,五百余载”。这就是说,在天后宫还没修建的60多年前,胡氏族人就已经从云南迁居在现迎宾馆一带建村居住。胡氏族人建的村落,初名就叫“青岛村”。只是到了后来,村民繁衍愈众,原来的村址已不能容纳,故又分出一支来,搬迁到了现在的湖南路和广西路一带。这样,原先的“青岛村”就被称之为“上青岛村”,俗呼“上庄”;而新建的“青岛村”就被称之为“下青岛村”,俗呼“下庄”。胡氏族人的祖居地即是“上庄”。

  这就基本上给了我们一个清晰脉络,即“先有青岛,后有青岛村,最后才有天后宫”。因为我们已知,青岛附近的一些岛屿是在宋代以前就已经有了名称。估计“青岛”之名,最晚也不能晚于明初。后来,胡姓族人从云南来了,他们除以青岛湾里这座小岛的名字命名自己的村落外,还将附近东面的一座山岭,命名为“青岛山”。来青岛之后,他们“可樵可渔”,在这里建了一座“妈祖庙”,这就是后来的天后宫。到了天后宫建成的1467年,青岛湾一带就成了整个青岛地区最大的渔货码头,被称之为“青岛口”。等有了这么多冠以“青岛”之名的地名之后,原先的“青岛”就被俗呼为“小青岛”了。

  而另一个被称做“青岛”的小岛,位于今即墨市田横岛的东北方,又名“三平岛”。这个小岛曾在清同治版的《即墨县志》中有过记载,但因与“青岛”重名,故自20世纪初之后,便多称为“三平岛”。而这个“青岛”,也就慢慢地没有人叫了。

  那么,什么时候才将“青岛”作为青岛地区的总称呢?现在有资料记载的,就是天后宫内的一块刻于清同治年间的《募建戏楼碑记》的石碑。此碑文记载:“窃闻青岛开创以来,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在这里,碑文中使用的“青岛”一词,已不是一个岛、一个村、一座山和一个海口的概念,而是青岛地区的总称。对于碑中之“青岛开创”和“百有余年”的断语,时间当在清乾隆年间,这应该是青岛的“开埠”之始,至今已近300年的历史。

  自然环境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但无严寒。

  历史沿革

  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6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东周时期建立了当时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临现位于青岛胶南市的琅琊台。秦代徐福曾率船队由琅琊山起航东渡朝鲜、日本。汉武帝曾在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门宫”,并在胶州湾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设立明堂9所。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市镇,昔称胶澳。

  1891年6月14日(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在胶澳设防,是为青岛建置的开始。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兵强占青岛。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月,日本侵占青岛,取代德国对青岛进行军事殖民统治。1919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便是以“收回青岛”为起因。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青岛,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1929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1986年青岛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相当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行政区划

  面积10903平方公里,人口707万。辖7区5市。市人民政府驻市南区,邮政编码266000。区号0532。

  市南区 面积 30平方公里,人口 43万。邮政编码266001。

  市北区 面积 29平方公里,人口 47万。邮政编码266011。

  四方区 面积 35平方公里,人口 36万。邮政编码266031。

  黄岛区 面积 277平方公里,人口 26万。邮政编码266500。

  崂山区 面积 389平方公里,人口 19万。邮政编码266100。

  城阳区 面积 553平方公里,人口 43万。邮政编码266041。

  李沧区 面积 98平方公里,人口 28万。邮政编码266021。

  胶州市 面积1210平方公里,人口 75万。邮政编码266300。

  即墨市 面积1727平方公里,人口107万。邮政编码266200。

  平度市 面积3166平方公里,人口133万。邮政编码266700。

  胶南市 面积1927平方公里,人口 84万。邮政编码266400。

  莱西市 面积1522平方公里,人口 72万。邮政编码266600。

  城市地位

  中国东部重要的海滨城市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

  青岛是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和中国十佳商务城市,获得“企业家满意奖”。

  青岛是首批全国文明城市。

  青岛是全国两个“中国品牌之都”之一。

  青岛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

  青岛荣获2005年“公众最向往的中国城市”第一名。

  青岛是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是中国的“帆船之都”。

  青岛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8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外贸口岸之一。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海洋科研基地。

  青岛荣誉

  ●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工作贡献奖●青岛政务网:中国政府地市级网站绩效评估第一名 ●全国人防工作先进城市 ●全国无障设施建设示范城市 ●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 ●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示范城市 ●全国三绿工程样板城市 ●2005首届内地城市投资环境排名首位 ●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2004年11月 ●企业家最满意城市 2004年11月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04年12月 ●中国最佳商务城市 2005年8月 ●首批全国文明城市 2005年10月 ●中国最美城区 2005年10月 ●中国品牌之都 2005年11月 ●公众最向往的中国城市 2005年12月 ● 中国最具风情城市 2006年1月 ● 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城市 2006年8月 ●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 2006年9月 ●金牌投资城市 2006年11月 ●中国十大节庆城市 2006年11月 ●中国制造业十大最具竞争力城市 2006年12月 ●全国最受农民工欢迎城市 2007年2月 ●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 2007年9月 ●首届中国最安全城市 2007年9月 ●中国最美丽城市 2007年9月 ●世界最美海湾 2007年10月 ●中国十大最快乐城市 2007年11月 ●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2007年11月

  交通发展

  青岛港是著名的天然良港,是中国沿黄流域和环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拥有集装箱、矿石、原油和煤炭码头,有通往450多个港口的97条国际航线,每月有419个国际航班发往世界各地。2005年,青岛港全年吞吐量突破18亿吨大关,达到187亿吨,列中国第五位。其中,矿石吞吐量6400万吨,列中国第一位;进口原油吞吐量2380万吨,列中国第一位;外贸吞吐量14亿吨,列中国第二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600万标准箱,达到631万标准箱,列中国第三位,继续保持世界15强之列;口岸外向度75%,列中国第一位。

  青岛航空运输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航空旅客吞吐量555万人次,增长1543%;航空货邮吞吐量123万吨,增长181 %。已开通直航东京、大阪、福冈、汉城、釜山、大邱、巴黎(经上海)、欧洲7国(经北京)、新加坡、曼谷以及香港、澳门等19条国际(地区)客货航线,法兰克福航班即将开通。开通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50个主要城市的航线,每周610个航班。

  青岛公路交通十分发达,迄今为止,青岛市已建成济青、胶州湾、西流、西流、夏双、潍莱、同三、青银、206国道、前湾港疏港等9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25公里,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六十分之一,占全省六分之一。目前,青岛市高速公路数量、长度、密度和高速公路在所有公路中所占比重等指标均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一,并已初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滨海公路是青岛交通体系的主骨架之一,该工程北起青岛即墨市丰城栲栳大坝东端,经即墨市、崂山区、市南区、黄岛区、胶南市,止于胶南市泊里镇柳树底村附近的204国道处。滨海公路总里程约169公里,工程总投资约37亿元,工期2年,计划2006年底建成通车。

  通信建设

  青岛邮电通信业务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702 亿元,增长 324 %。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提高,2005年互联网用户累计达843 万户,增长277 %,使用时长达到2756亿分钟。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2016万门,增长628 %;市话用户达到 22748 万户,移动电话发展到 38364 万户。

  文化教育

  青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489处。其中,影剧院29处,**队214个,文化馆(站)172处,博物馆8处,公共图书馆13处,艺术表演团体12个,广播电台1座、5个频率,电视台1座、6个频道,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766万户,数字电视用户达到60万户。全市出版各类杂志1734万册,出版报纸54897万份。2005年共创作发表文艺作品420篇(件、幅),获得省以上奖励53项。全市共有档案馆14处。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5年,全市共有各类大专院校20所,在校学生248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79所,在校学生1539万人。技工学校22所,在校学生39万人。基础教育学校1335所,在校生9159万人。其中,高中学校68所,在校学生138万人;初中学校263所,在校学生298万人;小学1004所,在校学生4798万人;初中入学率99%以上。

  旅游观光

  青岛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海外游客入出中国的主要口岸。

  青岛三面环海、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加上特殊的历史积淀,使青岛早在 20世纪初期就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旖旎壮美的海滨风景线,起伏跌宕的海上仙山——崂山,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景,具有典型欧陆风格的多国建筑,浓缩近现代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现代化的度假、会展条件,使青岛这座中西合璧,山、海、城相融相拥的城市,成为中国最优美的海滨风景带和海内外著名的度假、休闲、观光、商务、会展目的地。

  2005年,青岛接待海外旅游人数 6844 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 415 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 244903 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 2226 亿元;旅游业总收入为 2566 亿元。

  生活环境

  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青岛新区已经成为青岛的政治、经济、金融和文化中心。昔日的陋屋旧居已经被环境幽雅的居民小区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代替。

  作为国务院确定的沿海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貌保护城市,青岛秉承“打造优美环境,构建宜人之居”的理念,在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居民住宅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造就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市个性突出、山海优美、环境整洁、功能完善、生活舒适的人居环境。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并相继获得联合国和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青岛已经成为最适宜人类创业、居住的城市之一。

  节日庆典

  青岛国际啤酒节(8月)、

  中国青岛海洋节、

  樱花节(4月下旬 )、

  海云庵糖球会(农历正月十六至十八)、

  天后宫民俗庙会(农历正月初一至三十)、

  中国青岛沙滩文化艺术节(9月)、

  青岛之春——音乐周 (4月中下旬)、

  中国国际电子家电博览会(6月)、

  青岛国际时装周(9月)、

  中国国际航海博览会、

  大泽山葡萄节(9月)、

  青岛酒吧文化节(12月) 等。

  特色饮食

  青岛啤酒、崂山矿泉水、胶州湾蛤蜊、崂山绿茶、流亭猪蹄、青岛大包、泰山路烧烤、劈柴院小吃等。

  青岛美食:

  青岛盛产名贵的海参、扇贝、鲍鱼、海螺、大对虾、加吉鱼等,这就决定了青岛烹饪以海味原料为主的特点。传统的青岛宴席有一定的讲究,常见的有“四一六”,“四二八”规格。上菜的顺序要求先冷后热,先咸后甜,每席必有鱼,没有海参不算大席。吃海鲜要看季节,春季和夏季是最好的季节,绝对让你吃得再也不想吃肉。当然也要小心,有很多游人初到青岛由于经受不住海鲜的诱惑,吃得太多,结果……(可想而知)。

  青岛有北方特色的海鲜大席,也有山东各种特色的风味小吃。面食铺天盖地,饺子热气沸腾。北方美食口味厚重,需要良好的消化能力。青岛名厨云集,山珍海味集中,又有誉满海内外的青岛啤酒和崂山矿泉佐餐,滋味真是妙不可言!

  在小吃街可领略青岛地方风味小吃,这里有大饭店里难得的乐趣。“劈柴院”位于中山路、河北路之间的江宁路,是青岛著名的小吃街。除此之外还有大麦岛海鲜街、云霄路中苑美食街、汇泉小吃街、双星大吃街、泰山路烧烤街、长安食街等,荟萃八方风味,是美食家的天堂。

  特色菜青岛十大特色风味

  瀛州鲅鱼小吃:

  青岛饭店传统小吃,已有50余年历史。

  清蒸红岛海蛎子:

  青岛小红楼餐饮中心特色品牌,佐姜醋食用尤佳。

  美格凉粉:

  青岛新亚美食城海鲜美食。

  谷香村大虾面:

  青岛谷香村面馆独家推出。

  瀛州蛤蜊套餐:

  青岛饭店海鲜品牌。

  美达尔烤鱿鱼:

  美达尔烧烤店专营。

  大船光鱼套餐:

  馄饨大王快餐店独家推出,唯青岛独具。

  砂锅全鱼:

  万和春饭店特色品牌。

  鲍岛海鲜翡翠面:

  由鲍岛酒家独家推出。

  长城海鲜炉包:

  由长城饭店独家经营,已成公众性特色美食。

  青岛之最

  中国最早的公路--台柳路(于1903年建成)

  中国最早的现代天文台--青岛观象台(1898年)

  亚洲最早的水族馆--青岛海产博物馆(建成于1932年)

  中国最早的矿泉水厂--崂山矿泉水(1905年)

  中国最早的可乐--崂山可乐(1953年)

  旧中国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

  新中国最早的火车头。

  中国最大的家电基地。

  中国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青岛啤酒

  中国最发达的城市排水设施。

  北方最大的外贸口岸。

  北方最大的集装箱港(相当与天津和大连之和)

  中国最大的矿石码头。

  中国最大的原油码头。

  中国海岸线的最高点--崂山1133米。

  北方海拔最高的海岛--灵山岛513米。

  中国海洋科学的最高学府--中国海洋大学(原青岛海洋大学)。

  拥有院士最多的计划单列市---36位院士。

  拥有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最多的城市。

  中国利用海水最多的城市。

《胡氏族谱》胡传淮纂修的胡氏的族谱,于2000年9月出版,已著录于《中国家谱总目》,该族谱主要讲述先祖胡其祥,明末清初湖广麻城县孝感乡教子村人,生四子。其长子胡大国,清康熙后期迁居四川省蓬溪县文井场三台观,为本支胡氏入川始祖。今族人聚居于蓬溪县文井镇百恒村、梅垭村、罗戈乡石牛村等地。谱载宗祠、世系图、世传录等。

青岛”这个名称,原来指的就是小青岛(也叫琴岛),以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青岛”之名的出现,就现在已发现的典籍文献来看,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是在明代中叶,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明代万历七年(1579年),即墨县令许铤曾遍察即墨四方海域及乡土,主持过《即墨县志》的编纂。可以说,许铤是第一个全面了解青岛的人。尽管青岛在当时,还仅有一个小小的浮山所,但坐落于青岛湾畔的一座小岛“青岛”,亦被许铤所提及。

在许铤编撰的《地方事宜议·海防》中,有关青岛之名有这样一段记述:“本县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曰白马、曰香花、曰田横、曰颜武。”这里说的“青”,即是指青岛,也就是现在的小青岛。在许铤的眼里,小小的一个青岛,不仅可以设防,抵御倭寇的侵扰,而且还是可供人居的地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青岛最初还是主要用于军事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许铤所此时所提及的“青岛”,是浮山千户所管辖的一个可以驻军的小岛。而在这个岛的对面岸坡上,一座小小的天后宫,也已在这里存在了一百多年。如果再往前追溯,还可以追寻到天后宫附近山坡上居住的村民初来辟建青岛村的时代。

据编修于1924年的《胡氏族谱》记载:“吾族相传自明永乐初年由云南迁居即墨,世居青岛之‘上庄’”,“聚族而居,五百余载”。这就是说,在天后宫还没修建的60多年前,胡氏族人就已经从云南迁居在现迎宾馆一带建村居住。胡氏族人建的村落,初名就叫“青岛村”。只是到了后来,村民繁衍愈众,原来的村址已不能容纳,故又分出一支来,搬迁到了现在的湖南路和广西路一带。这样,原先的“青岛村”就被称之为“上青岛村”,俗呼“上庄”;而新建的“青岛村”就被称之为“下青岛村”,俗呼“下庄”。胡氏族人的祖居地即是“上庄”。

这就基本上给了我们一个清晰脉络,即“先有青岛,后有青岛村,最后才有天后宫”。因为我们已知,青岛附近的一些岛屿是在宋代以前就已经有了名称。估计“青岛”之名,最晚也不能晚于明初。后来,胡姓族人从云南来了,他们除以青岛湾里这座小岛的名字命名自己的村落外,还将附近东面的一座山岭,命名为“青岛山”。来青岛之后,他们“可樵可渔”,在这里建了一座“妈祖庙”,这就是后来的天后宫。到了天后宫建成的1467年,青岛湾一带就成了整个青岛地区最大的渔货码头,被称之为“青岛口”。等有了这么多冠以“青岛”之名的地名之后,原先的“青岛”就被俗呼为“小青岛”了。

而另一个被称做“青岛”的小岛,位于今即墨市田横岛的东北方,又名“三平岛”。这个小岛曾在清同治版的《即墨县志》中有过记载,但因与“青岛”重名,故自20世纪初之后,便多称为“三平岛”。而这个“青岛”,也就慢慢地没有人叫了。

那么,什么时候才将“青岛”作为青岛地区的总称呢?现在有资料记载的,就是天后宫内的一块刻于清同治年间的《募建戏楼碑记》的石碑。此碑文记载:“窃闻青岛开创以来,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在这里,碑文中使用的“青岛”一词,已不是一个岛、一个村、一座山和一个海口的概念,而是青岛地区的总称。对于碑中之“青岛开创”和“百有余年”的断语,时间当在清乾隆年间,这应该是青岛的“开埠”之始,至今已近300年的历史。

胡氏全国统一辈分排列是什么?

胡氏全国统一辈分排列如下:1、浙江地区胡姓字辈:国上师位,家崇儒门。讲艺立言,浚明爽曙。达义滋蘩,永瞻先觉。顾惟后昆,彝伦攸叙。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